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八字排盘

一个奇一个支(一个奇一个支念什么)

时间:2024-01-28 20:07:53 作者:稳走感情路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有宋四名家,笔行如草花

黄庭坚《七言诗(花气薰人帖)》

观黄庭坚的字,久而易生幻觉,感觉许多笔画,都像在描同一个物事的不同姿态。究为何物,却怎么也想不出来。直到去冬一个早晨,捧一壶新沏的铁观音端详漳州水仙,初被黄花的淡香所陶醉,继为碧叶的摇曳而凝眸,就在数条碧叶之间,一个黄字由模糊而清晰起来,忽如灵犀一点、彩翼双飞,豁然顿悟,仿佛得了一件梦寐难求的宝物。

黄字中心收拢,四方开张,线条长而扁阔且带波势,强韧中见嫩意,爽劲中蕴弹性,无论形神,均酷似水仙的叶条。黄字置于豪宅,稳重大气而无丝毫骄矜;放在陋室,高雅清新而无些微寒酸,也与水仙品性极符。即翻黄的诗集,咏水仙的果然不少。“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黄庭坚性格奇崛,作诗专意出奇,难怪钟爱水仙若此。奇花成就奇句,便有“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之语,小花中开出大胸臆,恰同小字中生出大气象。

黄庭坚精研佛道二学,在其咏水仙诗中同时可感。我想,若以花草比儒道佛三家,那么莲花一定是佛的了,因佛经言佛祖降生,步步生莲;天女散花,漫天是莲。极乐世界有七宝池,中有莲花大如车轮,佛国于是又称莲国。儒家虽也慕莲中通外直,却因被佛家占了先,只得另寻。我意花草比儒,非梅莫属,因其铁干傲雪之姿、暗香凌霜之质深合三纲八目,不逊孔子说的松柏。至于道家,则非水仙莫属。道家尊崇造化自然、清静无为,水仙只需一盏清水便能生花,此道既非常道,更要如何淡泊才是?

再想,若以花草比苏黄米蔡四家,则黄字非水仙莫属。至于蔡字,我许以玉簪花,即李东阳笔下的少女,虽欲“妆成试照池边影”,却生恐落入水中央的那支“搔头”。蔡字端妍婉丽,顾盼生姿,被黄庭坚评为“如蔡琰胡笳十八拍,虽清壮顿挫,时有闺房态度”。米芾说得最直:“蔡襄如少年女子,体态妖娆,行步缓慢,多饰名花。”二言固含贬意,却是真实之见。我以为无论男女,其心必然兼具男女二性。孰主孰从、孰强孰弱、孰表孰里,时时处处都有变化,且与直观的性别、可见的性征并不完全对应。然只要真性情,非但毫不足怪,更是值得欣赏。何况此花其色如玉、其质高洁,岂止女子云鬓专享,亦可为仁善温雅的男性所有。孔尚任咏玉簪花,就说:“只宜君子佩,不上美人鬟。”

苏黄米蔡,排名自古而然。但我喜好这四家的经过,正好相反——初为蔡的端丽雅善之姿倾倒,继为米的潇洒疏放之态折腰,后为黄的沉雄磊落之心感佩,终为苏的坦荡超然之怀征服。米字风神俱全、自评“犹如一佳士也”,我以为与蔡字郎才女貌,堪称绝配。现在看来,若说蔡、米乃人之真性情,那么黄、苏为生之真境界。境界源自性情,高于性情。奈何我与绝大多数人一样,少年爱端丽、青年喜潇洒,中年慕风骨、老年羡旷达——此番由性情而至境界的心路,是颠倒不来的。

最难比的,是米字。米集古字既多又广,复加变幻,难以揣测;缘于此人恃才傲物,行事怪诞,无法预料。思来想去,所有的花都不合适,惟早春的细草与晚秋的劲草,最是相称。春草鲜活灵动,生机勃发;秋草雄健劲挺,狂放不羁,堪与苏轼“风樯阵马”之评相匹。宋四家中,蔡襄为长,就连苏轼也敬其为“本朝第一”;黄比苏小八岁,又是苏门学士,故称本朝善书,苏轼“当推第一”;米比苏小十五岁,初见苏轼不执弟子之礼,可见其位低态高的狂颠性情。米芾自称“刷字”,意为八面出锋,神出鬼没;恰是这个“刷”字,可直接作风中之草的拟态词与象声词。比作米芾为人也似,随势摇摆,倨恭不定,四家在人品上有褒贬者,惟其一人。

米芾练字刻苦,以至于一日不书,便觉思涩。蔡黄用功,大抵仿佛。四家中不刻意于书者,惟苏一人。黄说东坡善书,乃其天性,正应了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自评。所谓天性,即是生命,如花草般自在的生命。苏轼将其注入诗文,便似万斛泉涌,随物赋形,而自己却浑不可知;所可知者,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如此而已。苏轼将其注入书道,从青年的圆润到中年的厚劲,再到晚年的稳重朴茂,是褪去了风霜的丰满、抹掉了忧虑的安逸、参透了孤寂的欣悦、抛却了恩怨的气度。就凭这花草般自在的生命,苏超越了黄米蔡、超越了儒佛道,成了“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的文化伟人。

我以为万千花草中,堪与比拟的惟有牡丹,因牡丹让人喜爱、让人羡慕、让人学,却无一个学得像、学得全、学得彻透,从而柔和地对待着善与不善,自如地接受着幸与不幸,坦然地面对着生与不生、命与非命。如此而已,其中道理虽牡丹自己亦不可知。苏轼也作牡丹诗,却都不佳。如此而已,其中道理虽苏轼自己亦不可知。

有宋四名家,笔行如草花。

天然追两晋,意趣探无涯。

自在知而已,开怀呼上耶。

此惟生命也,来者可知些?(胡晓军)

悟空的原型神兽无支祁,四大证据逐个掰扯!上古神话那些事-123

齐天大圣孙悟空,堪称是华夏神话人物中的巅峰之作,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这个战斗力爆表的鲜活角色,并不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首创,悟空的原型其实来自于一个神秘的上古神兽。咱们今天的文章,就来掰扯掰扯悟空和那个上古神兽的那些事,文章的末尾还有彩蛋内容,敬请耐心看到最后。故事,还要从发生在唐朝的一件怪事说起。

淮水日落

永泰年间,一个稀松平常的夜晚。有个渔夫在现在江苏淮安市盱眙[xū yí]县的龟山下钓鱼,龟山脚下的淮河西起桐柏山,向东汇入黄海,与长江一起形成了历来鱼米富足的江淮地区。渔夫信心满满地等待着一条大鱼上钩,果然没过多久,他的鱼钩不知被什么东西挂住了,不管渔夫怎么使劲都拽不出水面。

好在这个渔夫水性极佳,他索性跳进水里,准备到水下一探究竟。夜里的水下一片漆黑,渔夫下潜了很久,这才摸到了那个水下的“巨物”,原来是一条盘绕在山根下的巨大锁链。渔夫在水下摸索了很久,却怎么都摸不到锁链的尽头。

失望而归的渔夫心有不甘,于是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当时担任楚州刺史的李汤。李汤得知以后也非常好奇,于是派渔夫和几十个擅长潜水的人,去龟山下打捞那根锁链。

哪成想,那根锁链非常的巨大,派去的几十个人根本拉不动锁链。李汤闻讯后就更加好奇了,于是又让人牵去五十头壮牛助阵,在众人和牛的共同努力之下,锁链这才渐渐松动缓慢地露出水面。

就在人和牛都筋疲力尽,快要将锁链拉到岸上的时候,水面上却突然翻滚起滔天的巨浪,白浪滚滚之下,只见锁链的末端拴着一只猿猴似的怪物。它头上长着雪白的毛发,脊背上覆盖着长毛,身高足有五丈还多。

无支祁

刚出水的时候怪物闭着眼睛,眼眶和鼻孔像泉眼一样向外流水,口中的涎水腥臭无比,人们吓得纷纷后退无人敢往前一步。过了很久,怪物才伸伸脖子挺直身子,两只眼睛忽然睁开,竟然发出如同闪电一样的夺目光芒。

怪物四处张望围观的人群,似乎瞬间就要发怒挣脱锁链,人们见状吓得四处逃窜。没想到怪物看到人群散去,竟然慢慢地拖着锁链,拽着牛返回了水里,再也没有出来了。当时李汤和楚州当地的知名人士都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但是惊骇之余没有人知道这个怪物的来历。这件怪事最早被记录在唐朝人韦绚xuan所撰写的《戎幕闲谈》里,到了宋朝时被收录在《太平广记》之中。

根据《太平广记-李汤》中的记载,这个故事是唐德宗贞元丁丑年,陇西的李公佐在潇湘、苍梧泛游的时候,偶遇征南从事杨衡,二人留宿佛寺夜谈聊天的时候,听杨衡所讲述的。照理说,道听途说的故事听过算过,事情至此也应该就算结束了。可是奇就奇在,后来李公佐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却让故事中怪兽的真实身份浮出了水面。

唐元和九年的春天,李公佐走访古东吴,跟随太守元公锡泛游洞庭湖,登包山探灵洞。期间偶然在一个石穴里得到了一本古书,书名叫做《岳渎dòu经》。

古书残缺比较严重,编次也被打乱,完整的内容只剩下第八卷。书中文字晦涩难懂,李公佐与山中一个焦姓道士仔细解读之后,发现其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的时候,曾经三次来到桐柏山,奇怪的是每次都是狂风呼啸,惊雷滚滚,山石怒号,林木哀鸣。禹大怒,他预感到有股强大的力量在从中作梗,于是召集百种神灵,找来夔和龙、桐柏山神千君长请大家多方搜查。最后从当地已经归顺的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那里得知,原来是淮涡的水神作乱,它的名字叫无支祁。

大禹于是就命令童律、乌木由出战,降服无支祁,没想到二人先后不敌,铩羽而归。那么这个无支祁究竟是个什么选手,竟有这么厉害的手段呢?

古书中说它: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些眼熟,没错,无支祁的外形样貌和前面故事里的那个怪兽几乎毫无二致。

书中又说它: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chuō疾奔,轻利倏忽。这个无支祁果然了得,它不仅能变幻身形,力大无穷,而且动作敏捷,腾跃飞奔样样精通,速度极快眨眼之间就能消失不见。

应龙

大禹只好让上古的不败战神应龙出战,应龙曾经在上古的涿鹿神战中先杀蚩尤后杀夸父,打遍上古神话无敌手。

应龙与无支祁一场激斗,终于稍胜一筹,将无支祁擒获。无支祁虽然被捉,但是由于它力大无穷,需要好几个天神才能把它控制住,为了保险起见,大禹就命人用大锁链将无支祁锁住,并在它的鼻孔穿上铜铃铛,最后把他压在淮水南边的龟山下。“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从此淮河才得以畅流入海。

李公佐看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杨衡所讲故事中的那个怪兽,就是被镇压在龟山下的无支祁!

《国史补》中引用《山海经》说:“水兽好为害,禹锁之,名无支奇。”

《辍耕录》中也引用《山海经》说:“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名无支奇。”

只奇怪的是,这两处引用山海经的内容,在现存版本《山海经》中并不存在。《国史补》是唐朝的,李公佐、杨衡和前面故事发生的年代都是唐朝,至少说明到了唐朝时,大禹锁无支祁于龟山下的神话传说就已经广为流传了。

僧伽

僧伽[jiā],是唐代一位声名卓著的高僧,他被信众认为是观音的化身,被人尊称为“泗州大圣”、“普照国师”,在泗州圆寂后真身被葬于僧伽塔之下。僧伽是一位从西域来的外来和尚,以降服水中的白龙和水母(女性水神)著称。僧伽的传说起源于唐朝,在宋朝得到了发展。因为他一直在泗州活动,泗州地处淮水,于是乎在宋朝就将大禹降服无支祁的故事,附会到了这位高僧的身上。

解放前在河南省黄河附近曾出土了一座铁铸的无支祁坐像,铁像高约一米,背上赫然刻有大宋建中元年三月造。

唐朝的高僧、法力高强的猿猴,最后被高僧收服,相信各位看官一定联想到了什么。

没错,西游记。

我们现在所知西游记的故事框架,肇始于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又收入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中记载的故事。

到宋代又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而到了元明时期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西游记》以及《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进一步为神话巨著《西游记》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角色,早在元杂剧中就已经出现了,并不是吴承恩先生的首创。

齐天大圣这个称号最早出现在宋朝的《陈巡检梅岭失妻》,其中的白猿精自称齐天大圣,并说自己的小妹就是“泗州圣母”。

“泗州大圣”是僧伽的称号,僧伽又以降服水母(女性水神)闻名,无支祁在宋代被附会成水母,可见这个“泗州圣母”就是一个无支祁的变体,那么白猿精齐天大圣自然也和无支祁的渊源颇深。

元杂剧里的孙悟空,在自我介绍时就常常提到无支祁是他的姐姐或者妹妹,杂剧中的无支祁已经是僧伽[jiā]所降服的水母(女性水神)身份,和刚刚说的“泗州圣母”一样,此时无支祁神话已经完成了从上古神猿到“泗州水母”的演变。而以最初的无支祁为原型,在后世笑傲华夏神话江湖的神猴—齐天大圣孙悟空,也就此横空出世了。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巫支祈)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

请大家注意,这句话鲁迅先生真的说过。接下来,大脸怪会逐条掰扯四大证据,来证明鲁先生所言非虚,请不要走开,本期文章最重要的部分这才刚刚开始。

02

火眼金睛

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被炼成火眼金睛,这个桥段早在元代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中就已经有了。元杂剧中的孙悟空本名“孙行者”,称号“通天大圣”,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好色之徒,对你们没有听错。他掳走金鼎国的公主为妻,为了哄老婆高兴大闹天宫偷蟠桃偷仙衣,堪称是华夏神话中宠妻的天花板。后来因为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被九转炼成了“钢筋铁骨,火眼金睛”。

到了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说的是:「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我们还记得文章开头故事中的无支祁出场的情形么,原文说他一开始双目紧闭,后来“双目忽开,光彩若电”,他两只眼睛突然睁开,发出的光芒就仿佛空中的闪电。和西游记中所说的眼睛放出两道金光,直射北斗,简直就是异曲同工。不过后来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不仅仅可以拗造型撑场面,还增配了能够识破妖魔鬼怪的实际功能。

一场大战

在元杂剧《西游记》中,神话界的宠妻天花板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李天王、哪吒、二十八星宿率领天兵天将气势汹汹追剿孙悟空,这是华夏神话史上的一场盛况空前的大战,大战的主题应该叫做以多欺少但又以少胜多,是神话故事中叛逆精神的高潮段落。这个桥段,最后也被沿用到吴承恩的小说版本中,巨灵神、哪吒、李天王、四大天王对孙悟空展开了车战。

我们回顾一下大禹在桐柏山捉拿无支祁时的情形,原文是这么说的: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大禹一怒之下,召集百种神灵,找来夔、龙命令他们出战,就连桐柏的山神千君长也主动来叩首请求参战,排场不可谓不宏大、斗志不能说不昂扬。等到要收复无支祁的时候,又先后派出童律、乌木由出战,最后派出了压箱底的战神应龙后,才最终成功降服无支祁。

元杂剧《西游记》中最后降服孙悟空的是观音菩萨,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位在宋朝时被附会收服无支祁的唐朝高僧僧伽,他在民间就一直被认为是观音的化身。

到了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之前,还被二郎神击败过一次。这个桥段是受到另一部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的影响。

因为二郎真君在两宋时期大红大紫的社会地位极其之高,所以安排他和孙悟空打一场并取胜,很明显是在利用背景蹭齐天大圣的流量。

各位看官朋友们,这两场相隔久远的大战之间,无论是排场气势还是发展过程,都是何其地相似!

被压山下

04

《岳渎dòu经》中说应龙降服无支祁后,因为他依然难以控制,所以大禹用锁链将无支祁锁住,把他压在淮水南边的龟山下。在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偷了蟠桃仙丹逃回花果山后,谁也奈何不得他,最后被观音菩萨拿住,压在了花果山下。到了小说《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无人能敌,然后也是被如来佛祖拿住,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山虽是不同的山,猴也不是当年的猴,捉拿“妖猴”的人同样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是故事的脚本却基本没变,可以说得上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

定海神针

05

小说中孙悟空的武器是大名鼎鼎的如意金箍棒,也叫定海神针,是他从东海龙王那儿诓来的的镇海之宝。关于这件宝物的来历,其实也与大禹有点关系。

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曾有三样神器,其一是开山斧,其二是黄河水神河伯献给他的河图,其三就是定海神针。这定海神针,大禹用它测量天下江海的深浅,可以变化大小携带非常方便。小说《西游记》中也有相关的描述,说 “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所以说起来,孙悟空的神兵利器也是来自于大禹,毫无疑问这也是沾了他的原型无支祁的光。

无支祁

不仅如此,就连孙悟空的出世方式都和大禹有点关联。我们都知道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石猴,大禹的儿子启的出生也有完全一样的故事传说。变熊挖山的大禹吓到了前来送饭的妻子,惊恐的妻子化为石头,大禹的儿子启就是在崩开的石头中诞生的。

彩蛋

《吴越春秋》中曾记载过一个淮津的水神,人们认为说的就是无支祁,其中说到“水中有神,见马即出,以害其马”。在淮水一带的民间,也有无支祁喜好掳走路过的马匹为食的传说。到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天庭反而被封了个看管天马的弼马温。让一个以掳马为食的人去看马,可能也是小说作者对当时的统治阶级所作的一个隐晦的讽刺吧。

说起吃马,大家应该记得西游记中小白龙吃掉唐僧白马的情节,这个故事也有出处。宋宣和元年京师发大水,宋徽宗命令神霄派大宗师林灵素施法退水,但是没有丝毫的效果。这时僧伽突然带着弟子慧岸木叉现身空中,在念了几句法咒之后,河中的龙神变化做了一个白衣人,裹巾跪于前,接受僧伽的训诫,于是大水很快就退去了。

僧伽被民间称为观音化身,西游记中亲自到现场点化小白龙的恰恰就是观音菩萨,至于僧伽的弟子慧岸木叉,就是后来的惠岸行者木吒的原型,惠岸行者和观音菩萨的关系就不需要再多做解释了吧。

清代的汤用中在《翼駉[jiōng]稗[bài]编》中提到,嘉庆年间出现过一个淮河的水神,名叫暴光。他自称是无支祁的看管人,并预言无支祁的赦免之日是三万年之后,又说无支祁这几千年来一直在“服气潜修”,或许可以提前一万年被赦免。

故事传说无需纠结真假,但是也算给无支祁的神话,暂时划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至于说孙悟空的原型是印度的神猴哈努曼,

哈努曼

大脸怪只能表示呵呵呵呵呵……

喜欢上古神话故事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上古神话那些事系列文章和视频,我是只说自己观点的大脸怪,谢谢您的观看,再见!

业界资讯经验谈|出版社总结:编校错误大全

对出版社而言,编辑工作是内容出版的总设计,是对大量稿件的再创作,是出版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减少编辑错误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工作,要正确对待编辑过程中发生过的错误,从中反思改进,还要耐得住寂寞,有高度的责任心。

封面篇

1.封面风格要与正文内容协调,服务于正文内容。

2.封面上的书名、作者名、书号、定价等信息要准确无误。

3.封面的尺寸(16开,大32开,小32开)是否准确无误。

扉版篇

一、扉页

1.书名(包括丛书名)书写正确。

2.书名一般比丛书名大。

3.作者名、出版社名要正确。

二、版权页

1.作者名是否正确,作者类型是主编、编者、编著者或著者。

2.出版社名、地址、邮编正确。

3.发行一般是新华书店。

4.印刷厂为负责承印图书的,不可错写。

5.版次,包括年月第几版,是否为修订版,一般是最新版。

6.印次,包括年月第几次印刷,一般是最新版。

7.开本,包括开本类型(如1/32)、成品尺寸(如850*1168)。

8.印张,有套书总印张和单本印张两种。

9.字数,每页字数×总页数。

10.印数,即印刷图书的数量。

11.标准书号,使用国际书号,目前由10位数升级为13位。

12定价,有总定价(加上总册数)和单本定价。

13.书名,与封面、扉页书名一致。

前言篇

1.内容要求:介绍书的基本情况、编写目的等。

2.字体,一般使用楷体,区别于正文字体(宋体)。

目录篇

1.目录上标题是否书写正确,与内文标题、相应页码是否一致。

2.目录上的页码一般不需要用括号括起来。

3.当一个标题偏长,不止一行时,文字不能排到和页码对齐,应缩回两个字;省略号也不能和最左边对齐。另外,文字需按整体拆分。

4.目录上一般不需要版式,但也有个别情况。

5.目录中的两字标题是否空一个字符,三字标题是否空半个字符,全书要统一。

6.目录上的章名应左右对齐,这样美观。

内文篇

一、政治性错误

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表述是否准确,切勿曲解。

2.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言论的引用是否准确。

3.政治原则、立场是否正确。

4.领土问题。

5.民族、宗教问题。

6.国家安全、机密问题。

二、知识性错误

1.事实性错误

2.名称

(1)人名

“齐桓公”不能写成“齐恒公”,“汉文帝刘恒”不能写成“汉文帝刘桓”;

“周幽王姬宫湦”不能写成“周幽王姬宫涅”;

“莫泊桑”不能写成“莫伯桑”;

“穆罕默德”不能写成“穆罕墨德”;

“吉普赛人”不能写成“吉卜赛人”

五代时吴越王“钱镠(liu)”不能写成“钱缪(mou)”

(2)地名

“花剌子”不能写成“花刺子”“花拉子”;

“巴米扬”不能写成“巴米杨”;

“捷詹河”不能写成“捷占河”;

“韩国首都首尔”不能写成“韩国首都汉城”;

(3)国名

“苏联”“前苏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1990年以前,前苏联共向…”中的不能用“前苏联”,而应该用“苏联”,因为1990年以前苏联还未瓦解。也不能把“前苏联”说成“原苏联”;

“拜占庭”不能写成“拜占廷”;

(4)书名

“《山伯爵》”不能写成“《基度山伯爵》;

三、文字性错误

1.同音字

(1)分——份

分:成分、部分、分内、情分、缘分、辈分、本分、分量、过分、天分

份:月份、身份、股份、份额、一份报纸

(2)支——枝

支:

枝:一枝笔

(3)做——作,

做:做法、做客(当客人)、做文章、做实验、做生意、做事、做官

作:作贡献、作客(寄居他乡)、作诗、作主、作声、所作所为、作恶

(4)阴——荫

阴:树阴、阴凉

荫:荫蔽、荫庇

(5)宣——渲——喧——暄

宣:宣布、宣告、宣泄

渲:渲染

喧:喧哗、喧闹、喧宾夺主

暄:寒暄

(6)祇(qí)——祗(zhī)

祇:地神的意思,如神祇

祗:恭敬的意思,如祗栗、祗耸

(7)氾(fàn)——汜(sì)

氾:通“泛”,漂浮,广泛。

汜:支流,水边,汜水。

特别注意:

1.易混淆字

(1)干——乾

大部分情况下,“乾”要简化为“干”,但宗教中的“乾”不能简化为“干”,如“乾坤”;还有宫殿名“乾清宫”。

(2)传——傳

大部分情况下,“傳”要简化为“传”,但姓氏中的“傳”不能简化为“传”。

(3)借——藉

大部分情况下,“藉”要简化为“借”,但读jí时,如“狼藉”,就不能简化为“借”。

(4)征——徵

大部分情况下,“徵”要简化为“征”,但古代五音中的“徵”不能简化为“征”。

2.形近字

人——入,大——太,斯——期,徒——徙,问——间,日——曰,成——威,风——凤,干——千,土——士,元——无,他——地,河——洞,茶——荼,而——面,味——昧,爽——奭,幸——辜,拨——拔,虎——虚,撒——撤,清——请,汕——讪,外——处,驰——弛,晴——睛,云——去,抽——袖,洒——酒,襄——囊,未——末,那——哪,担——提,盲——肓,疆——彊,郎——朗,曲——典,折——拆,墓——暮,哀——衰,栗——粟,梁——粱,王——五,活——话,莲——蓬,礼——祀,下——不,乖——乘,壁——璧,判——叛,扬——杨,涌——诵,坚——竖,灸——炙,盅——蛊,侯——候,竞——竟,宵——霄,毫——亳,浆——桨,历——厉,名——各,暑——署,祥——详,优——忧,燥——躁,菜——莱,仓——仑,陈——阵,侍——恃,兖——衮,崇——祟,孤——狐,宫——官,微——徽,准——淮,泪——沮,器——嚣,遣——遗,井——并,淡——谈,早——旱,临——监,户——卢,共——其,仁——仕,贬——砭,辨——辩,穷——究,闻——闯,远——运,驾——驽,鹜——骛,乌——鸟,呜——鸣,白——自,师——帅,脏——赃,卒——率,吴——昊,览——贤,右——石,比——此,定——宝,歧——岐,即——既,阴——阻,史——吏,思——恩,孟——盂,海——诲,素——索,朱——宋,都——郡,汨——汩,李——季,直——真,般——殷,夺——奇,动——劫,店——唐,颖——颍,凶——区,论——沦,密——蜜,符——苻,缅——湎,代——伐,住——往,莫——奠,没——沿,今——令,茸——葺,公——会,休——体,荀——苟,市——币,于——子(了),己——已(巳),因——困(固),天——夭(夫),戊——戌(戍),木——本(术),赢——嬴(羸),奉——奏(秦),钱——饯(线),儒——懦(濡)

3.漏字

(1)“新义”:“义”前面漏了一个“主”字。(缺少名词)

(2)“你说的非常道理”:“道理”前面漏了一个“有”字。(缺少动词)

(3)“在这本书现实变得浪漫化”:“书”后面漏了一个“中”字。(缺少副词)

(4)“快家去吧”:“家”前面漏了一个“回”字。(缺少动词)

(5)引文中漏字,查证原文。

4.多字

(1)“四周围的山”:“围”字多余。

(2)“就如像那海一样深”:“如”字多余。

(3)引文中多字,查证原文。

5.体例

(1)内容层次结构合理,要有逻辑性;

(2)内容要与主题相关联;

(3)避免内容前后重复;

(4)注意资料的时效性,避免陈旧、过时;注意更新,填补新资料;

(5)引用他人文章,要避免侵权。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注明出处;二是改写,尤其要删掉“本网站”“本书”“笔者”“本人”“我”等字眼。

(6)正文的叙述风格要前后一致,不能将记叙、议论、小说等相杂。

(7)内容应该符合读者的认知水平,如太专业、理论性太强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阅读。

6.语言风格

(1)口头语与书面语

一本书里风格应统一,一般使用书面语。如“礼拜天”可以改成“星期日”。

(2)古代语与现代语

古代一般用“母亲”“父亲”称呼,现代用“妈妈”“爸爸”称呼。

四、数字错误

1.年月日应该用阿拉伯数字,如1929年6月3日。

2.只有万和亿可作单位,其他不能,如2000不能写成“2千”,300不能写成“3百”。

3.当表示范围的两个数字都以万或亿为单位时,前一个数字后面的万或亿一定要加上。

4.“五六十年代”不能写成“50、60年代”

5.固定的词语、惯用语和缩略语要用汉字数字,如“十五计划”、“八国联军”、“”等

6.含有小数点的数字不能拆开。

7.人物生平、年代时间有错误,很容易弄成笑话。

8.“20至50年”该改成“20~50年”。

9.表示“第几”,用中文数字。

10.“头3年”应改成“头三年”。

11.“3大特色”应改成“三大特色”。

五、量和单位错误

1.单位前后统一,如“公斤”“千克”和“公里”“千米”不能混用。

2.一个单位里英文和汉字不能杂用,如“米/秒”不能写成“米/S”“m/秒”。

六、标点符号错误

1.顿号和逗号的混用:并列的短语之间用分号。大一级的并列分句可以用逗号。

2.分号和冒号的混用:比如“某某人说”后面应该用冒号,而不能用分号。

3.省略号、破折号的前后的标点符号一般应去掉。

4.省略号、破折号、波浪线、圆点号不能放在句首。

5.表示比例用比号,表示时分秒用冒号。

6.书名号之间不加顿号,引号之间不需加顿号。

7.注意双引号和单引号的用法,不可混用。

8.注意汉语和英语中的句号和省略号的区别。

9.时间之间用英文状态下的冒号,不用中文状态下的冒号。如10:00。

10.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如“…有47个城市、99个城镇、1886个村庄”。

七、格式错误

1.标题

(1)要按照次序设置,具体为篇、章、节、一、(二)、1.、(1)、①;

(2)背题。

2.图片

(1)图片太小(小于1/3)时,不应该居中放。

(2)图片不能与正文文字靠得太紧,应空开一点距离。

(3)图片一般需加上图注,以便读者知道图片的信息。

(4)图片一般不要盖住正文文字,但如果作淡淡的水印背景就可以。

(5)图片应与正文内容吻合。

(6)图片清晰度。

3.表格

(1)表题用黑体突显,居中。

(2)表头的文字居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