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从古到今,人们都能够运用和发挥到极致,达到炉火纯青,奥妙无穷的境界。在我国,尊老的孝道向来是传统美德,祝寿的文化习俗也一直被传承至今,而用来表示祝寿的叫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60岁叫花甲寿、满寿、下寿等;70岁叫古稀寿、高寿等;80岁叫大寿、中寿;100岁叫上寿等。那么,传统文化习俗中的喜寿、伞寿、米寿、白寿、茶寿,分别是指多少岁呢?其实,这是祝寿文化中的奥妙学问。
就我国的汉语言文化来说,在巧妙运用语言和文字时,大多是利用汉字的音、形、意等来充分发挥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的,比如用同音字、谐音、字形、拆合字、引申意、暗喻借代等手法和手段,从而达到类似文字游戏一样的学问和讲究,借此充分展示出汉语言、文字的无穷奥妙和文化艺术。而祝寿文化中的这几个“寿” ,就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字形特征、书写方式和结构组成,非常巧妙地运用在了人的岁数的表达上,从而表现出很有意思的说法和叫法。
其实,喜寿、伞寿、米寿、白寿和茶寿所代表的岁数分别为:77岁、80岁、88岁、99岁和108岁。为什么在这些字里,有的字看起来是比较奇怪一些的,好像与寿字无关,却能用来代表祝寿时的岁数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具体的说明吧。
“喜寿”代表77岁。把“喜寿”作为77岁的雅称,是因为在传统的书法中,“喜”字的草书字形,看上去就非常象竖着写的“七十七”。所以,人们就用“喜寿”来代表岁数77岁了。
“伞寿”代表80岁。把80大寿称之为“伞寿”,也与“伞”字的字形有关。因为“伞”字的形状就特别像是“八十”,所以称之为伞寿。
“米寿”代表88岁。之所以把88岁叫作“米寿”,完全是因为拆字的原因了。我们把“米”字拆开,上边和下边正是两个“八”,而中间是个“十”,合起来不就正好是“八十八”吗?
“白寿”代表99岁。把“白寿”作为99岁的雅称,也是拆字形成的。因为把“百”字上面的“一”去掉,是个“白”字,而“百”减去“一”,就是99了,故而把99岁称之为“白寿”。
“茶”寿代表108岁。这个雅称的拆字比较复杂一点,“茶”字的“艹”字头,是两个“十”,即“二十”,中间的“人”字分开就是“八”,底下的“木”字即“十”和“八”。中部和底部连在一起是“八十八”,再加上“艹”字头的“二十”,合计总共就是108啦,所以就把108岁称之为“茶寿”了。
不管是字形也好,还是拆合字也罢,都是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的聪明智慧,仅仅在祝寿文化习俗中,就被充分显示了出现,确实令人赞叹不已。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历史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并发扬光大,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事业的更加繁荣昌盛而作出我们的应有贡献。大家以为如何呢?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关注。
一个快问快答:你今年多大了?
如今我们说年龄基本上都用数字,
而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则更多元和雅致
初度
指始生之时,出生之日。
出自屈原的《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世也将生日称为“初度”,如《元史》中“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初度也可用来表示开始的意思,如“初度之辰”。
赤子
指初生的婴儿。
婴儿刚生下来是赤色的,所以称为“赤子”。颜师古注《汉书》:“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
襁褓
本意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黄庭坚就有这样一句诗:“白头晏起饭,襁褓语呕哑。”
孩提
指两三岁的幼儿。
《红楼梦》第五回:“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
龆龀(tiáo chèn)
意为孩童换齿之时,借指孩童。
《水浒传》第七十五回:“天兵一至,龆龀不留。”
垂髫(tiáo)
指三四岁到七八岁的儿童。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就写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幼学
指十岁左右。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总角
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儿童。
《诗经》里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也可用来泛指孩童时期,如陶渊明《荣木》中写的:“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黄口
本意指雏鸟的嘴,借指幼儿。
唐代诗人许碏在《题南岳招仙观壁上》里写:“黄口小儿初学行,唯知日月东西生。”
金钗之年
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在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带钗梳妆。
豆蔻
豆蔻本是植物名,借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在《赠别》一诗里写:“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舞勺之年
指男子十三至十五岁。
勺是一种乐舞,古代未成童者习之。《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及笄(jī)
指女子十五岁。
“笄”指结发而用笄贯之,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也写过:“鲁老先生有一个令爱,年方及笄。”
志学之年
指十五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因称15岁为“志学之年”。
舞象之年
指男子十五至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
“象”和前文提到的“勺”一样,也指乐舞。《礼记·内则》:“成童,舞《象》。”
弱冠之年
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曰“弱”。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就写过:“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花信年华
指女子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范成大在《元夕后连阴》里写:“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
而立之年
指三十岁。
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是说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
不惑之年
指四十岁。
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是说四十岁的人,应该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变化,遇到事情应当明辨不疑。
知命之年
指五十岁。
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的时候,已经体验过世事之艰,所以做事情不再一味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得失已经淡然。
耳顺之年/花甲之年
指六十岁。
“耳顺”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是说到了六十岁,哪怕是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听得进去了。
“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复杂,所以称花甲。
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
指七十岁。
“从心”出自《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古稀”出自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悬车”是说古人一般到七十岁就辞官引退,废车不用。《晋书·刘毅传》记载:“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
杖朝之年/耄耋(mào dié)之年
指八九十岁。
《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指过了八十岁就允许拄着拐杖入朝。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说文》:“年八十曰耊。”后将耄耋两字连用,表示八九十岁的老年人。
鲐(tái)背之年
指九十岁。
《释名》:“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鲐是一种有斑纹的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故有此用法。
期颐之年
指一百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是说,满百岁称为“期”,由人赡养,颐养天年。因将百岁称为“期颐之年”。
你年龄对应的是哪个称谓?
在评论区告诉早报妞吧~
这些称谓是中国古代对于不同年龄段男女的称呼,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年龄和成长的重视。以下是对每个称谓的解释:
古代女子:
1. 12岁称金钗之年:表示女子进入青春期,开始注重外貌和仪态。
2. 13岁称豆蔻年华:指女子正值花季,容颜如豆蔻般娇美。
3. 15岁称及笄之年:及笄是指女子将头发束起来,表示女子已经到了成年的年龄。
4. 16岁称碧玉年华:碧玉是指美玉,表示女子正值美丽的年华。
5. 20岁称桃李年华:桃李是指花果,表示女子正值青春盛开的年华。
6. 24岁称花信年华:花信是指花朵的香气,表示女子正值花样年华。
7. 出嫁女子称梅之年: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开放,表示女子已经成婚。
古代男子:
1. 20岁称弱冠:表示男子已经到了成年的年龄,但力量和才智还未完全成熟。
2. 30岁称而立:表示男子已经成家立业,开始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3. 40岁称不惑:表示男子已经有了足够的阅历和智慧,不再迷惑于世俗的诱惑。
4. 50岁称知天命:表示男子已经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5. 60岁称耳顺:表示男子已经年事渐高,身体健康,听力尚好。
6. 70岁称古稀:表示男子已经享受了丰富的人生,迎来了稀有的岁月。
7. 80岁称杖朝:杖朝是指老人行走时倚靠拐杖,表示男子已经年事已高。
8. 90岁称合耄耋:合耄耋是指年老体衰,表示男子已经进入晚年。
9. 100岁称乐期颐:乐期颐表示长寿和幸福,表示男子已经享受了长寿的喜悦。
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年龄和成长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年龄段的不同阶段的赞美和祝福。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喜欢的话,不妨给它一个赞、一个关注、甚至收藏和转发。这些简单的举动将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感谢你的喜爱与支持!让我们一起共同创造更美好的内容吧!
婴儿(人初生)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至3岁)
髫年(女孩7岁)
韶年(男孩7岁)
黄口(10岁以下)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孩13岁)
舞勺之年(男孩13至15岁)
及笄之年(女孩15岁)
舞象之年(男孩15至20岁)
碧玉年华(16岁)
桃李年华(20岁)
花信年华(24岁)
梅之年(女子出嫁)
弱冠(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50岁)
花甲或耳顺之年(60岁)
古稀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之年(七八十岁)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100岁)
总角(少年)
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垂髫(童年)
束发(青少年)
待年或待字(女子待嫁)
皓首或白首(老年)
黄发(长寿老人)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来指老人。
#暑期创作大赛#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我在岛屿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