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人故事 NO.63
1
公元399年,谢灵运16岁。
平静了二十余年的江东大地再起波澜,始终掌握长江上游兵权的桓家人,篡权野心死灰复燃。
桓温兄弟桓冲死后,最终接掌桓温衣钵的是最小的儿子桓玄。而在朝堂上,谢安死后朝政大权逐渐落入宗室司马道子父子手中。司马父子忌惮桓玄手中的兵马,就强行让他督导交、广二州兵事,并开了一堆空头支票。桓玄又不傻,他受命却不赴任。398年,他干脆联合其他同他一样遭遇的将领一起,以讨伐逆臣为名举兵了。
当时除了桓玄他们,还有一些势力也欲浑水摸鱼。五斗米道教的教主孙泰就有感东晋国祚将倾,想趁机作乱。五斗米道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东晋初年随着士族们过了江,并在南方教众广布、影响深远,王羲之家族就世事五斗米道教。
不过孙泰还没来得及造反就被会稽内史揭发,被司马道子诛杀了。他弟弟孙恩出海逃到了海岛,准备伺机报复。
399年,孙恩纠集了数千教众进攻上虞、会稽等地,在短时间内居然聚集了十余万部众。深耕上虞、会稽的王谢两家首当其冲。这一次兵乱王谢子弟损失惨重,谢安儿子谢琰及两个孙子皆战死,王家王羲之儿子王凝之,既谢道韫丈夫及四个儿子战死,其他宗族子弟还有十余个被杀。
比较可笑的是,王凝之时任会稽内史,他不组织军队抵御,而是踏星步斗,拜神起乩,说是请下鬼兵守住各路要津,真是可笑至极。他请来的鬼兵并没有佑他平安,最终死于生平笃信的教友之手。夫人谢道韫面对虎狼叛军,倒是镇定自若组织御敌,手持利刃而前,凛然面对杀人魔王孙恩。
弱女子以名士风范保下了外孙,赢得了千年好名声。
2
这一年,谢灵运离开杜道士家回到上虞,继而北上建康回到谢氏大宅生活。
另外一边,桓玄相继消灭了其他几支叛军力量,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势力,最终于公元402年攻入健康,杀死了司马元显等人。403年,桓玄逼迫晋安帝禅位,建立桓楚,改元“永始”,得以一圆桓家人的帝王梦。
北府兵方面,自从谢玄死后,谢家人失去了军队的绝对掌控权,底层军官刘裕逐渐掌控北府兵权。桓玄称帝之时,恰逢三吴大地大饥荒,他非但没有积极应对,反而兴修宫殿、建造可容纳三十人的大乘舆。百姓因而更疲惫困苦,民心思变。北府旧将刘裕、何无忌与刘毅等人于是乘时举义兵讨伐桓玄。
不到一年,桓玄就兵败身死。
那一年是公元404年,谢灵运20岁。按贵族世家的规矩,他也到了出仕的年纪。早在18岁,谢灵运就袭了祖父康乐公的爵位,食邑二千户。从此以后,他以公爵的身份主持着谢玄这一脉的门户,祖父留下的庞大财富和名望养成了他骄奢任性的性格。
3
世家就像一张大网,无论是谁坐在王位,都逃不出这张网的边界。作为当时第一世家的谢氏家族子弟众多,与各股势力盘根错节,深陷其中。可是即便如谢氏这艘百年巨船,在当时的动荡局势中,也是行驶得战战兢兢,并不能随心所欲。
谢灵运起家的官职是员外郎,当时东晋王朝实行九品官人法,青年才俊们按中正评定的乡品级别予以相应的官职。由于当时世家众多,为了安抚世家利益,在清浊两列官职中设制了系列员外官职,这种官职一般没有实务,仅是头衔响亮的闲职。
对于对于这样的职位,自视甚高的谢灵运当然看不上眼,他并没有上任。
第二年,谢灵运出为琅琊王司马德文的大司马参军,5月,他又做了刘毅的抚军记室参军,他在参军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数年。参军相当于军队参谋的职位,官品为七品。官职虽小,但却是可以打入当时东晋社会的核心圈层。
桓玄死后,东晋朝廷的兵权主要被刘裕和刘毅两位大将把持。以刘毅的势力和实力,当时是能够与刘裕一分天下的。谢家子弟分别有多人在两个阵营当中任职,谢灵运的两个叔叔谢裕和谢混是其中的佼佼者。到410年,谢混已经官至尚书左仆射,411年谢裕官至吏部尚书,掌控着朝廷的人事任免。
谢家依然位于权力的顶峰。
4
参军这份工作谢灵运一干就是7年,直到412年,他终于升职为6品的从事中郎。但这一年并不太平,并且对谢家的命运走向影响深远。
一山不容二虎,蛰伏已久的刘裕终于亮出了他的利爪,他先是以“凭藉世资,超蒙殊遇,而轻佻躁脱,职为乱阶,扇动内外,连谋万里”为名杀了谢混。说实话这个罪名真是堪比岳飞的莫须有,说一千道一万,无非是因为谢混与刘毅交好,是刘毅在朝堂上的有力臂膀而已。可惜一代风流名士就这样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丢了自己的性命。
可见这个世界始终还是拳头说了算,即便是像陈郡谢氏这样的公卿世家,没有了兵权的加持,也轻易沦为鱼肉的境地。竖清了刘毅在朝廷上的势力,刘裕便放手攻袭了刘毅驻地江陵,杀死了刘毅。
世家的势力刘裕终归不敢轻易得罪,他一边无情地杀了谢家的当家人谢混,另一边转头对谢家的其他子弟采取安抚政策,本就受他器重的谢裕屡屡升职,最终接了谢混的班,官至尚书左仆射,死后追封金紫光禄大夫。
谢灵运在前上司刘毅死后,就被新一任领导刘裕招入旗下,任职太尉参军,后又迁秘书丞。不过谢灵运这个家伙向来任性,这中间曾数次被免职,后又做过刘裕儿子刘义符的咨议参军、黄门侍郎、世子左卫率等工作。总之从412年起,他就被纳入刘裕阵营,虽然职务都不高,却一直没有远离刘裕的核心势力范围。
愣头青谢灵运就这样跟随着刘氏家族的脚步,一路跌跌撞撞迈入刘宋时代。
作者:吴冠文(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一段优美的山水描写后论道:“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篇书札写于梁代中后期,若从此向前追溯,文学史上曾出现过众多模山范水的作品,包括康乐公谢灵运前后的石崇、孙绰、王羲之、慧远、陶渊明、鲍照、江淹等的诗文创作,陶弘景当时所能读到的精彩之作远非现在所能想望。那么,他为何会如此推崇谢灵运呢?答案或即“能与其奇者”五字。这五字其实包含了两点值得关注的信息:一是“奇”字,即山水本真之奇异;二是“能与”两字,“与”有称许之意,“能与”即有能力用语言文字给予称许。因此,“能与其奇者”不但要能够发现山水之奇,还要有足够的文字表达能力称颂出山水之奇。
(一)
谢灵运《山居赋》曾对西晋之前的山水审美作过批评,认为仲长统和应璩所希求的良田美宅,历代帝子王孙豪贵们占有的山川苑囿,均被表现为域中极富丽之地,这些山水其实只是畋游欢宴之场。东晋开始的山水书写在纵放宴游之外,增添了以山水澄怀味道或玄想证悟的功能。如王羲之《兰亭诗序》记述众名士在山水相映的清和自然中饮宴赋诗,与石崇金谷集会的赫然势焰迥异,兰亭集会展现了雅士之风。王羲之既对之前石崇等山水书写中的丝竹管弦之乐予以否定,也未提汉代张衡、仲长统等所谓的弋钓之娱。孙绰《游天台山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则将山水作了超越域中的阐发,庐山诸释子《游石门诗序》将石门之游的宗旨归于在神丽之境中证悟体道。总而言之,山水无论被作为畋游欢宴之场,还是仙境或玄想证悟之境,作者本意尚未落在山水本真之美上。
东晋至刘宋,随着奇山异水自然之美逐渐被揭示,之前发展起来的山水作为欢宴之地、仙境、玄思证悟之场的功能,在谢灵运作品中虽还有具体而微的体现,但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仙境的情结为例,谢灵运作品中虽仍有仙人仙境的意象遗存,但前代文学中一些著名的仙人仙境却常被作为山水流连时求索、怀疑、幻灭的对象。如他从永嘉回故乡始宁途中所作《归途赋》,便曾记叙自己在缙云逗留以搜寻黄帝遗迹的过程。不过他已不再执着于黄帝升仙一事,赋文“漾百里之清潭,见千仞之孤石。历古今而长在,经盛衰而不易”,便是强调唯有这片千仞高的孤石,无论时间变迁和人世盛衰,岿然屹立在缙云山中。对仙人仙境的质疑与幻灭在其《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中最为典型。该诗开头直到“邈若升云烟”句,与之前论及的孙绰《游天台山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庐山诸释子《游石门诗序》相比,都是一个思路,无非描写所登游之处非同寻常的奇异险绝景象,以至作者不畏艰难登顶后,仿佛升到云烟之上。但至“羽人绝仿佛,丹丘徒空筌”一联,谢诗开始与前代类似意境分道扬镳,如屈原《远游》之突显羽人和长生不老之乡(“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以及孙绰《游天台山赋》之寻求羽人之踪和长生不死之福地(“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在谢灵运的山水世界中(梦境除外),再也无法寻得羽人和丹丘,连图牒和碑版都踪迹全无。
他的山水书写开始将重心放在寻求奇山异水的过程,这种“异”非再是玄想的仙都或神丽之境,而是山水自然本身的神奇灵异之处。如“漾百里之清潭,见千仞之孤石”(《归途赋》),“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登石门最高顶》),等等。他不再如张衡、石崇他们那样描写人在山水中的宴嬉和弋钓之娱,也不再如王羲之、庐山诸释子那样将山水强调为遣怀悟道之场,他的山水世界与纷繁喧嚣的欲界相反,主体部分是空、水或水月相映的本真澄净的世界,山水之游包括欣赏动植物的形状样貌和音声,包括各种前人未曾关注到的“细趣密玩”,作者努力将身心融入那个鲜明朗畅的纯净世界。
在昭揭自然中质有而趣灵的新奇风景时,谢灵运不但自欣于遇合山水林峦之美,还自得于对这些曾经只能孤芳自赏的林泉景致的发现。这种对山水本真之美的发现,且以山水知己自居自得的现象,实集中体现了晋宋山水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谢氏之前或同时的袁崧、陶渊明、释慧远等人都曾留下类似的文字。如袁崧《宜都山川记》叙及西陵峡云:“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在袁崧看来,这些书记和口传之人便未能领略西陵峡的美异之处。不但欣喜自己能够揭橥西陵峡非同寻常的奇观,他还提到“若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释慧远等人之记述庐山石门(《法师游山记》),陶渊明之记叙曾城(《游斜川诗序》),文字中均含有类似的意味。
东晋开始发展出的这种欣赏山水本然之美异且以山水知己自居的趋势,在谢灵运诗文中蔚为大观。其《登江中孤屿》诗“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石室山》诗“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坰郊。苺苺兰渚急,藐藐苔岭高。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灵域久韬隐,如与心赏交。合欢不容言,摘芳弄寒条”,等等,都有寻异到发现美异过程的描写。这些奇观总是隐藏在牧子渔夫足迹都难至的地方,千古空自峥嵘,现在突然被人赏识,灵奇之域与作者之间的“合欢”之喜可以想见。
(二)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法师游山记》载释慧远语:“传闻有石井方湖,中有赤鳞踊出,野人不能叙,直叹其奇而已矣。”此类表述其实触及六朝山水文艺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其时的山水审美主体几乎都是文化精英,朴质的乡野之人虽认为石井方湖赤鳞踊出现象很神奇,却无法将此叙写出来。谢灵运则不然,这位《世说新语》记载到的魏晋最后一位名士(陈寅恪语),在慧眼识得山水本真之美后,虽然清醒意识到言不尽意,还是试图用文字尽力将宏阔境域里山水世界的种种细趣密玩叙写出来。以其《山居赋》描绘始宁居所周遭风景的一节文字为例:在北山极顶之处修葺室宇,开门便可望见南山高峰,重叠的山崖尽入眼帘,明净的湖泊就在窗前。馆室门楣在丹霞的照映下分外红艳,梁椽因为碧云相触格外鲜明。山顶馆室位置之高可见流星从上往下疾驶,鹍、鸿一类大鸟振翼高飞都无法企及,何况是燕雀一类小鸟轻飞!一旁涌出的泉水在东檐侧缓缓流动,对峙的峭壁耸立于西侧屋檐承溜处。修竹枝叶繁盛,灌木茂密幽深。藤萝四处延展攀援,鲜花芬芳袭人,娇美秀丽。日月之光从枝柯间投射,风露清气在山湾处弥散。
与之前文学中的山水描写相比,谢灵运的山水世界明显更具体灵动,不仅包括“水石、林竹之美,岩岫、隈曲之好”,还包括稀见前人写及的令山水更加幻异多姿的日月风露云霓等现象。尽管有时叙写繁复到令人感觉冗长“塞滞”(钱锺书语)的程度,谢灵运仍一再对自己未能具记山水中的“细趣密玩”表示遗憾。与陶渊明在闲闲几笔的写意式表达后便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收束相比,谢灵运叙写山水时总是努力用文字描绘出各种感觉器官所能感知到的美好物象。虽然他的作品在后世褒贬不一,但谢灵运对山水本真之美的揭橥与尽力叙写,一直启发着其后的山水文学创作,即使是今人不乏微词的《山居赋》,其对始宁山水巨细靡遗的叙写,也曾嘉惠南朝及后来的山水诗文书写,在结构经营、意象撰构以及遣词造句方面,均为后世不断取用的源泉。
因此,陶弘景之高赞谢灵运对山水“能与其奇者”意味深长,推许他既具发现山水本真之美的慧眼,堪称山水知己,又能够用恰切的文字充分抒写山水本真之美。正是这两点,奠定了谢灵运在山水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9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87年播出的《红楼梦》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剧已经成为了大家心中的经典。不管后来翻拍了多少次,都始终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而唯一被认可的,便是87版《红楼梦》。电视上映后,出现了许多被人喜爱的演员,像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饰演王熙凤的邓婕,饰演贾宝玉的欧阳奋强等等,连这部剧的导演王扶林搜被大家熟知。
不知道大家再看《红楼梦》的时候,有没有在片尾注意到一行这样的字幕:本片承山东潍坊康乐公司通力合作。
当年的红楼梦,在文化部为其拨款350万元后,便开始了拍摄。中间曾陷入过一年多的经济危机,也因此停拍了一年多。后来山东潍坊康乐公司总经理陈增友在得知这一消息时,很想为国家做点事,也很想让中国拍摄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便毅然决然的带了百万巨资,踏上了寻找剧组的道路,当时的他可是费了好大的劲。
虽然康乐公司他是总经理,可公司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想要拿出那么多的钱,可想而知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决定,反而千方百计的找到了《红楼梦》剧组,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他对当时的制片人任大惠说道自己愿意投资,便为其投资了250万元,和剧组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中有一个双方的承诺,这一笔钱作为投资,要是赚了是可以收到一笔分红的。陈增友的这一行为被当时的媒体争相报道,消息传得到处都是,陈先生因此一下子成为了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