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 xí
〈动〉
(1)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2) 同本义
[fly frequently]
習,数飞也。——《说文》
鹰乃学习。——《礼记·月令》
(3) 反复练习,钻研
[review;practise;exercise]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象下传》
(4) 通晓,熟悉
[become familiar with;be used to]
不习于诵。——《战国策·秦策》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5) 学习
[learn]
习其句读。——唐· 韩愈《师说》
(6) 习惯;习惯于,习以为常
[get accustomed to;be used to]
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商君法·战法》
(7) 训练
[train]
不习,不可使也。——《大戴礼记》
(8) 习染
[fall into a bad habit]
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论衡·本性》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习習 xí
〈名〉
(1) 习性;习惯
[habit;custom;usual practice]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荀子·大略》
(2) 亲信
[trusted follower]
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韩非子·孤愤》
习習 xí
〈副〉
(1) 经常,常常
[often]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柳宗元《三戒》
参考资料:
【1】汉典-在线汉语字典 - 漢典
【2】字源网_字源查询_汉字字源网
按:因为我的孩子正在上小学,我自己又是语文老师,所以虽然教中学,但对小学语文教材也比较关注。
在孩子读完二年级之后,我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四本部编语文教材在识字这个方面的相关设计做了一些梳理,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准备分为三个部分发出,第一部分谈字源问题,第二部分谈语境问题,第三部分谈一些缺点和不足。
我想这个内容不仅仅会对正在读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有一定的帮助,对已经上了小学高年级乃至初中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也会有一定的启发,可以回过头来检讨一下识字过程中的得与失。
当然,写作这篇文章,收益最大的是我自己。虽然是初中语文老师,但在日常教学中,却仍然不断被学生的错别字困扰。通过对小学识字教学的梳理,一方面对识字教学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更加坚定了从字源和语境等方面解决学生错别字问题的信心。
儿童从不识字到识字,从认识有限的几个字,到认识成百上千字,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而这种巨大的飞跃基本上要在小学一、二年级完成。而刚入小学,每一个学生的基础又大不相同,有的是彻底的零基础,有的是已经有相当的识字量,这些该如何协调,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给一二年级的教材在识字方面的设计增添了更大的难度。
在教材识字设计方面,部编版语文教材做出了很多特别有益的探索,有一些是对之前优良传统的继承,有一些则属于开创性的工作。本文不谈“先识字,后拼音”,不谈“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也不谈“高频字,常见字的选择”,只谈关于识字的方法设计问题。
传统上,小学一二年级教材识字设计,比较注重汉字的音、形、义、但对汉字的字源和语境等问题关注不够,部编版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在这两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字源问题,是识字过程中我们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常常更关注这个字现在的字形是什么样,如何写,甚至要关注到很多极为细节的书写是否规范等问题,但很少会关注到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字源是什么。因为缺乏相应的引导,所以学生也很少提出这方面的问题。
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既要知道现在的字形,又要知道这个字的字源,这在部编版教材中做了很多有创意的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第4课,在学习“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八个字时,不仅仅给了传统上的配图,让学生可以借助图画识字,而且在每个图画下面,还标注了相应汉字的甲骨文形态。这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这样的自然而然的方式意识到,原来远古先民造字时,最初采用的是象形的方式,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在这一课的练习中,还设计了“猜一猜,连一连”的题目,给出了“兔鸟竹羊木网”等字,有实物的图画,也有相应某字甲骨文的书写形态,虽然没有给出象形这样的概念,但是却在学生头脑中进一步强化这一造字方式。
一年级上册识字第9课,在学习“日月明”等字的时候,采用了儿歌的形式,但这个形式下则隐藏着对会意字的描述,“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在相应的课后练习中,设计了与此相关的拓展练习。“你能猜出下面这些字的意思吗?”给出了“泪、休、歪”三个字,以及每一个汉字拆出来的不同部分,学生在猜字游戏的过程中,虽然不出现“会意”这样的概念,但是却对会意造字有了直观形象的理解。
大约有四分之三的汉字是采用形声的方式创造出来的。秀才遇字读半边,固然有其问题之所在,但也有其道理之所在。从识字开始,能够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这种造字的方式,他们就不会单摆浮搁地记住一个又一个字形,而是能够结合相应的字形做出分析,一串一串,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记住某些字。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这一栏目中,就给出了“树林桃桥”等字,并且通过旁边的卡通小人提示引导学生注意到很多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与此同时,还给出了“花草莲苹”等几个字,要学生发现这些和“草”有关,所以采用草字头。
这样的练习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识字设计中成为一条重要的线索,在很多地方做了这样的设计。比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栏目中,给出“明晚昨时”等几个字,引导学生注意到这几个日字旁的字意思和时间有关,又给出“妈奶姐妹”等几个字,等待学生发现这几个女字旁的字都和人物和性别有关。
一年级下册识字第3课,结合课文“小青蛙”中出现的“睛情晴清请”等几个字,课后设计了让学生区别这些形近字组词的练习,要求组成眼睛、请问、清水、晴天、心情等几个词语。而这些形近字的区别必然会在相当程度上应用之前学过的关于形声字的一些基本常识。
紧接着“小青蛙”这一课,在“猜字谜”这一课中,又设计了这样的字谜:“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这个设计极为巧妙的与上一课所学的几个字相呼应,起到了巩固和加强的作用,设计上确实颇具匠心。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栏目中,给出了“吃叫吹咬”等几个字,并引导学生“口”字旁的字大多与嘴有关,然后又提供了“提拔捉拍”“跑跳踢踩”等两组字,等待学生发现这两组字与“手”和“足”的关系。
同样在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这一课中,课后练习“读读做做,再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中,结合课文中出现的字,有意识地提到了这样几个字:“掰扛扔摘捧抱”。这可以说是对前面提到的“语文园地五”中练习的一个扩展,不仅仅认识了更多带有提手旁的字,而且还因为“掰”字的加入,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原来“手”字旁,也可以显示出不同的形态。
一年级下册课文第21课《小壁虎借尾巴》中,直接设计了这样的课后练习:“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让学生不仅仅是在已经设计好的情境下分析某些汉字的意思,也要学会使用这种已经掌握了的方法来在各种阅读的语境中猜字识字。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栏目中,提供了“蝴蝶、蜻蜓、蚂蚁”等字,引导学生发现虫字旁的字大都和虫子有关,之后又提供了“猫猴狮”“鸡鸭鸦”等两组字,引导他们发现反犬旁和鸟字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
二年级上册识字第3课中,结合课文中出现的若干汉字,在课后设计了“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的字有什么相同之处”,给出了相应的动物的图画,也给出了汉字,有“孔雀,大雁,老鹰”和“锦鸡,黄鹂,天鹅”两组,这样的设计也独具匠心,可以结合图形,结合汉字,引导学生发现“鸟字旁”的汉字和“隹”这个部首之间的关系。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栏目中则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并且明确提示学生“我能根据字形特点判断怎么连”。
山fēng( )锋 爱mù( )幕 吵chǎo( )饭
蜜fēng( )峰 扫mù( )墓 抄chǎo( )闹
刀fēng( )蜂 开mù( )慕 炒chāo( )写
这样的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结合语境意义,并结合汉字字形进行判断,很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他们发现原来汉字与汉字之间有这样多的奇妙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栏目中做了这样的设计:
巴——把 爸 吧 包——饱 抱 炮
方——放 防 房 青——清 晴 情
马——妈 蚂 吗
这个设计,可以说又比前面的一些关于形近字的练习推进了一步,让学生意识到“声旁”和本字的关系,并不一定完全相同,也可能是接近,这是一种语音流变的结果,虽然没有出现专业的概念,但是这种专业的概念所涉及到的常识则都包含在其中了。
采用形声字来识字的办法,不仅仅在语文园地或者课后练习中涉及,还在课文中出现,并和课后练习紧密结合。比如,二年级下册识字第3课“‘贝’的故事”,就通过课文的形式,让学生明白了贝作为偏旁的字,常常都和钱财有关。这一课课后又做了拓展,通过看图的办法,要学生猜猜“铜镜”“珠宝”中的“金字旁”以及“斜玉旁”都和什么有关。
在二年级下册第4课“中国美食”的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读一读,说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
炒 烤 烧 爆 炖 炸
煎 蒸 煮
虽然这个练习没有直接涉及到关于汉字的问题,但是通过学生对具体的食物做法的讨论,一定会发现原来食物做法和“火”密切相关,因此有关食物做法的字也常常带有“火字旁”或者代表火的“四点底”。
为了强化这个意识,在这一课中紧接着这个练习,就要求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的字,再说说你的发现。”
灶 焰 烫 煲 焦 烹
这两个题设计上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独具匠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对汉字造字规律,尤其是形声字造字的认识。
紧接着的“中国美食”这一课之后的语文园地三,在字词句运用中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选一选,连一连
霄 元 赔 土
宵 苹果 陪 伴
削 九 云外 培 钱
给学生提示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偏旁猜猜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这种借助形声字的基本知识在查字典之前,对不熟悉的字的音与义进行推测,是一种特别实用高效的识字方法。
同样在语文园地三,在“我的发现”栏目中,设计了这样几组字。
炒 烤 烧 煎 蒸 煮
怒 恋 感 慌 惊 怕
刺 刮 剑 分 剪 切
并给学生提示说:“我发现带有”火”和“四点底”的字多与“火”有关。这是对前面“中国美食”一课练习的照应与拓展。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心字旁”和“立刀旁”的字,而且,这两个偏旁又呈现了不同的形态。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栏目,设计了这样几组字。
神 祖 礼 福 冰 冷 冻 凉
补 袜 衫 被 海 流 洒 滴
并给学生提示说,“我知道怎样区分带有“两点水”与“三点水”的字了。由此引导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区分“示”部和“衣”部这两个容易弄混的偏旁。
从前面罗列的各种练习设计可以看得出来,虽然在形式和细节上有差异,有变化,但是在设计思想上一以贯之,那就是要借助汉字的造字方式,让学生从字源的角度理解汉字,发现汉字之美,这样的学习汉字方式必然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必然将所学的汉字构成网格,构成矩阵,能理解得更为深入。
zi.tool网站提供了汉字源在线查询工具,关于汉字的字形演化、字源、字义、字符编码,功能齐全,非常完备
还可以使用部首查字、拼音查字等方法找到想要的汉字,zi.tool大概收录了48000多个汉字,也大概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所有汉字,这就宛如在线版的汉语字典
比如搜索:年
有读音说明:
有字形转化的历史,从甲骨文到近现代字形,无一不包:
有字源传说:Man (人) carries Grain (禾) -> Harvest -> Year.
《字源》:会意兼形声 像人负禾之形,表示丰收、收获等义。“人”也用为声符
《漢多》:年字甲骨文刻作人負禾之形,會穀熟收成之意。很可能由於收割是農業社會年中的盛事,而且古時禾穀一年一熟,於是「年」被(引申)用作周年之年。
有字义解释:还有不同地区的方言发音:
历史书法中的演绎诠释: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zi.tool是我们学习和认识传统汉字文化的一大利器,不忘初心,追根溯源,中华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