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狗

述志令(述志令原文和翻译)

时间:2024-01-18 01:46:56 作者:舍我其谁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第二百七十三章曹操用《述志令》表明自己无逆篡之心

关羽听了,促动了感情,思索一下,回话道:“丞相大恩,我关某终生难忘。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在许都的时候,我关某就下决心,等报答丞相之恩以后,再去追随刘皇叔。

河北官渡一战,关某连斩颜良文丑二将,拯救丞相于患难之中。

所以,丞相的大恩,关某已经报答。

丞相不必再提,还是跟随关某一路去刘皇叔那边喝酒去吧!”

曹操见关羽绝不让步,就垂泪哀求道:“当年我要是处置关将军,机会太多了,但是,就因为我曹某倾慕关将军义薄云天的英雄气概,才放过关将军。

想不到,今天我曹某人一时落魄,关将军丝毫不念旧情!

罢罢罢,既然如此,我就死在关将军面前吧!”

曹操说着,伸手抽出佩剑,横在脖子上,就要自尽!

关羽一见,大惊,急忙阻止,喝道:“丞相别这样,容关某思索一番如何?”

曹操一听有戏,故作坚持的样子,说:“人固有一死,早死晚死,一个样子。今天死在天下有名的关将军面前,值了啊!”

后边的张辽一听,急忙过来搂住曹操,夺下他的佩剑,满面哀求之色,看着关羽,说:“张某多关将军教诲,至死不忘。今天,丞相沦落到这一步,前后结果,都在关将军手中。请关将军念旧日之情,照顾一番曹丞相吧!”

关羽长叹一声,吩咐:“散开,让过曹丞相人马!”

曹操听了,顾不得骑马,扯着张辽的袄襟,低头穿过人丛,喊一声:“谢过关将军!”

后边的许褚他们见了,不顾的吃那半生不熟的马肉,跟上曹操,逃了过去。这一群残兵败将,此时就恨爹妈少给自己生了两条腿,要是生了四条腿的话,肯定逃得更快!

曹操兵败赤壁,逃回来之后,好生郁闷。

这一天,属下报告邺城铜雀台已经建成,请曹操过去视察一番。

曹操过去里外视察一番,见这铜雀台修得极为雄伟高大,装潢华丽无比,心中十分高兴。

曹植见了,为了取悦曹操,提笔一挥而就,写成了一篇千古留名的《铜雀台赋》,过来敬献给曹操。

曹操从头到尾阅读几遍,爱不释手,立马下令,在铜雀台这里举行一次庆祝大会。

那时候的庆祝大会,没有什么新花样可供记载。所谓的庆祝大会,不过是武官骑马射箭比赛,文官呢,就坐下来,搜肠刮肚的写颂歌,赞颂曹操的丰功伟绩。

曹操坐在那里,把文官们的文章浏览了一个遍,见大家写的,基本都是一个意思,都赞扬曹操功德巍巍,堪比周公,然后,都劝曹操应该身登大宝,自做皇帝。

于是,曹操就当众发表了一篇讲话,这篇讲话,经过他自己整理,就成了流传后世《述志令》。

现在,我们把他讲话的原文记录在这里,以供大家欣赏。

曹操说:“大家的美妙文章,把我曹某人赞誉的太过分了,其实,我曹某人哪里敢和历史上那些伟大政治家相比,我不过是做了一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我曹某人本来是一个愚陋之人,二十岁,才被举为孝廉。

之后,正值天下大乱,便在谯郡以东五十里山色秀丽的地方,盖了几座好房子,准备着春天夏天读书,秋冬打猎,等待天下太平了,再出门为国家服务。

后来,没有想到朝廷把我曹某人征为典军校尉,没有办法,只好改变自己原来的志向,专门为国家讨贼立功。

当时没有别的希冀,只期盼自己死后,墓碑上题字为,‘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样,平生的愿望就足了。

而自从讨董卓,剿黄巾以来,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逐渐讨平了天下······

现在,身为宰相,已经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我还有什么要求呢?

如果国家没有我曹某人,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呢!

可能有一些人看见我曹某力太大,妄加猜测,怀疑我曹某人有逆篡的野心,这真是天大的谬论!

我曹某人常常思念孔子称周文王至高尚的德行——三分天下有其二,仍然服务于商朝!

孔子此言,我曹某人一直牢记在心,时刻不敢忘记!

细想起来,如果我曹某人交付兵权与朝廷,自己归就封国里生活,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说实话,实在是害怕一旦解除兵权,必为仇人所害!

假若此时我曹某人为人所害,则国家马上就坍塌了。

所以,坚决不敢为了贪图贤良的好名誉而自取其祸!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就知道了我曹某人的真诚实意了!”

大家听了,一齐起身跪拜道:“丞相功德巍巍,德高望重,虽然伊尹,周公,也比不上丞相伟大啊!”

曹操听了,满心欢喜,连干几杯老酒,不觉沉醉起来。

曹操正想着趁着酒兴,写几首赞美铜雀台的诗歌,忽然有人来报,说是孙权和刘备两下交好,孙权将自己的妹子,嫁给刘备,汉上九郡,大部分归刘备所有了。

曹操一听,不觉吃了一惊,手中的毛笔,跌落在地,说:“刘备,人中之龙也,今日得水,必成气候,这可如何是好!”

曹操说到这里,看看大家都不吱声,继续说道:“我曹某人坚决不能让刘备成了气候!现在就起兵讨伐;但是,又担心西凉的马腾,怕他趁我讨伐刘备的功夫,带兵过来进攻许昌!”

荀攸听了,建议道:“丞相何不降召,加马腾为征西将军,让他带兵讨伐孙权,引诱他进了京师,然后设计除掉。这样,就解除了讨伐孙权刘备的后顾之忧了。”

曹操一听,大喜,连忙照计行事

却说马腾接到曹操调令,就和长子马超商议:“当年在许昌和刘备等人一起签名的状子,被曹操发现后,董承等人被害,现在,只剩下我和刘备二人了。

想起这件事情,我就心急——曹操肯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件事情;但是,这次又封我为征西将军,命我讨伐孙权。你说,我去呢,还是不去?”

马超:“父亲,曹操一生奸雄无比,心狠手辣。从他半生的所作所为来看,曹操这次加封父亲为征西将军,绝对不会是好主意。依孩儿来看,还是不要进京为好!”

两汉曹操《述志令》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创作背景:

该文章写于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五十六岁的时候。当时,他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后;但是孙权、刘备在军事上联盟抗曹外,在政治上则抨击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在这种政治形势下,曹操发布了这篇令文,借退还皇帝加封三县之名,表明他的本志,反击了朝野谤议。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述志令注释:

孤始举孝廉(lián),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wǔ)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孝廉:汉代从汉武帝开始,规定地方长官按期向中央推举各科人才,分孝廉、贤良、方正等科目,听候使用,东汉时每年由各郡、国从二十万人中荐举一人,曹操被举为孝廉时才二十岁。孝指善事父母,廉指清廉方正。岩穴知名之士:指隐居而有名望的人。岩穴:山洞石室。海内人:这里主要指世家豪族。曹操出身宦官家庭,故被轻视。郡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即太守。政教:行政和教化。世士:世人。在济南:曹操于中平元年(184年)为济南国相,职位相当于太守。济南国辖境在今山东济南一带。除残去秽:曹操任济南国相时,下属官吏多趋附权贵,贪赃枉法。曹操奏请撤免八个县官,下令捣毁六百多所祠庙,严禁祭祀鬼神,因此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近臣。违迕:违背、触犯。诸:之于。常侍:也称中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掌管宫廷文书和传达皇帝命令。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shào),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qiáo)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bì),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学社,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年纪尚少:曹操任济南相期满,朝廷调他为东郡太守。他托病辞官还乡,年方三十来岁。同岁:同一年被举为孝廉的人。谯:今安徽亳县。曹操的故乡。精舍:古人认为心是精神所居之处,精舍最初是指儒家讲学的学社,后来也指出家人修炼的场所为精舍,精舍多指此意。底下之地:低洼之地,指瘠薄的土地。泥水自蔽:意谓老于荒野,不求闻达。

后徵(zhēng)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biàn)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都尉:官名,管军事,官阶相当于太守。典军校尉:武官名,掌管近卫兵,多由皇帝亲信担任。188年(中平五年),汉灵帝刘宏建立西园军,设置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讨贼:指讨伐地方军阀和镇压农民起义军。征西将军:东汉时授征西将军的有四人,他们对东汉王朝都立过功劳。曹操借此述志,表示愿做东汉王朝的功臣。董卓之难:董卓原是凉州(今甘肃、宁夏一带)豪强,灵帝时任并州(今山西太原)牧。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外戚何进为了消灭宦官,召董卓领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董卓自封都尉和相国,操纵朝政。各州郡起兵反对,成立讨卓联军。兴举义兵:指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都自称“义兵”。汴水之战:初平元年(190年),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各州郡声称讨董,实各怀私利,又怕董卓兵强,不敢先进。曹操独率军西进,与董卓部将徐荣在荥阳的汴水(今名索河,在河南省荥阳县西南)一带交战,因兵少无援失败。曹操本人被流矢所中,连夜逃走。扬州更募:曹操汴水战败后,与夏侯惇等到扬州重新召募兵丁。东汉末年,扬州的州治在今安徽省合肥,辖今江苏、安徽一带。

后领兖(yǎn)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jiàn)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jǔ),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xiāo)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史,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兖州:东汉十三州之一,辖今山东西南部和河南东部。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异母弟,九江郡太守,东汉末年江淮一带世族豪强大军阀。僭号:盗用皇帝称号。九江:郡名,辖今江苏、安徽省南部和江西省。露布:布告,宣示。禽:同“擒”。解沮:瓦解崩溃。袁绍:字本初,袁术之兄。枭:即枭首,斩首而悬之示众。刘表:字景升,汉皇族鲁恭王刘余的后代,东汉末豪强军阀。献帝初平(190—193年)年间任荆州刺吏。乍前乍却:忽前忽后。意喻投机。当州:当地,即荆州,辖今湖北、湖南等地。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gěng)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yīn),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lì),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sì)乎!”胡亥之杀蒙恬(tián)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chuàng)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廷,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啊。”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曹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

不逊之志:不忠顺的想法。指别人认为曹操有代汉自立为皇帝的野心。垂称:垂名,称颂。以大事小: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赵王:赵惠文王。徒隶:犯人和奴隶,此泛指地位低贱的人。后嗣:后代,指燕惠王。胡亥:秦始皇嬴政的小儿子,继始皇立,称二世。蒙恬:秦始皇时名将,秦统一六国后,他率兵三十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始皇死后,赵高伪造始皇遗诏,逼使蒙恬自杀。三世:蒙恬祖父蒙骜、父亲蒙武、连他自己共三代。均为秦国名将。祖、父:指曹操的祖父曹腾和父亲曹嵩。子桓:曹操次子曹丕的字。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gé)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téng)》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我不仅是对诸位来诉说这些,还常常将这些告诉妻妾,让他们都深知我的心意。我告诉他们说:“待到我死去之后,你们都应当改嫁,希望要传述我的心愿,使人们都知道。”我这些话都是出自肺腑的至要之言。我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腹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恐怕别人不相信的缘故。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得不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迫不得已的啊。先前,朝庭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着想。

万年:死的代称。肝鬲之要:出自内心的至要之言。鬲,同“膈”,胸膈。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周成王叔。金縢:《尚书·周书》篇名。縢,封缄。金縢密封的金属柜。便尔:就此。委捐:放弃,交出。执事:指朝廷统率军队的主管权。武平侯国:建安元年(196年),献帝任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武平,在今河南鹿邑县西。为万安计:曹操此令公布后,据《魏书》记载:汉献帝在第二年,即建安十六年(211年),封曹操之子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

孤闻介推(tuī)之避晋封,申胥(xū)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yuè)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yì)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bàng)议,少减孤之责也。

每当我读到介子推逃避晋文公的封爵,申包胥逃避楚昭王的赏赐,没有不是放下书本而感叹,以此用来反省自己的。我仰仗着国家的威望,代表天子出征,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想要办到的事,做起来无不如意,心里有所考虑的事,实行时无不成功。就这样扫平了天下,没有辜负君主的使命。这可说是上天在扶助汉家皇室,不是人力所能企及的啊。然而我的封地占有四个县,享受三万户的赋税,我有什么功德配得上它呢!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庭,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

介推:即介子推,春秋时晋国人,曾随晋公子重耳出亡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即位,大封从亡诸臣。介子推不挂念自己的功劳,与他的母亲隐于绵山而死。后世又传说重耳曾烧山要他出来做官,他坚不出山,抱木被烧而死。申胥: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子胥率吴军伐楚,攻下郢都。申包胥求救于秦,痛哭七日,终于感动了秦哀公,求得救兵,击退吴军。楚昭王回到郢都,赏赐功臣。他避而逃走,不肯受赏。威灵:指汉皇室祖宗的威武神灵。钺:古兵器,形似大斧,也是天子出征时的一种仪仗。皇帝授钺给主将,即象征代表天子出征。推:指挥。天助汉室:这是曹操表示不自居功的客气话。四县:指武平、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柘(今河南柘城县北)、苦(hù,今河南鹿邑县东)。食户三万:受三万户人家所纳赋税的供养。分损:减少,平息。

曹操的主要作品有:

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苦寒行、短歌行、冬十月、谣俗词、土不同、薤露、气出唱、艳、度关山、却东西门行、述志令、秋胡行 其二、精列、秋胡行·其一、薤露、气出唱、对酒、董逃歌词等。

《述志令》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述志令》原文及翻译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译文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学社,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史,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廷,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啊。”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曹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

我不仅是对诸位来诉说这些,还常常将这些告诉妻妾,让他们都深知我的心意。我告诉他们说:“待到我死去之后,你们都应当改嫁,希望要传述我的心愿,使人们都知道。”我这些话都是出自肺腑的至要之言。我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腹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恐怕别人不相信的缘故。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廷,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只恐怕放弃了兵权,就会遭到别人陷害,既是为子孙考虑,又要顾及到自己一旦垮台,国家也要发生危机,因为这样便不能只贪图虚名而招夹实际的祸患,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能这样干。以前朝廷降恩封赐我的三个儿子为侯,都坚辞不接受,现在改变了想法要接受下来,并不是几推几就才算荣耀,而是考虑到作为外援作为安全设想。

每当我读到介子推逃避晋文公的封爵,申包胥逃避楚昭王的赏赐,没有不是放下书本而感叹,以此用来反省自己的。我仰仗着国家的威望,代表天子出征,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想要办到的事,做起来无不如意,心里有所考虑的事,实行时无不成功。就这样扫平了天下,没有辜负君主的使命。这可说是上天在扶助汉家皇室,不是人力所能企及的啊。然而我的封地占有四个县,享受三万户的赋税,我有什么功德配得上它呢!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廷,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

注:图片引自@地图讲史

一位封建政治家的自白一一读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原创作品】

作者 李旭光

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又作《自明本志令》或《述志令》,写于建安十五年(210年),这篇写给属下,带有自传、自述性质的令文,是借退还(辞让)所受封邑的三个县、两万户之名(占封邑三万户的三分之二),表达自己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和政治抱负的重要文献,是研究曹操政治思想的重要史源资料。

全文以述说自己的本来志向,即初心、初衷为线索展开,递次推进:年少,欲为一郡之守;去官,欲秋夏读书精舍,冬春射猎山水;讨贼,欲封曹侯,作征西将军;举义,不欲兵多,常自损之;称孤,身为宰相,欲人言尽;取信,祖、父四世,皆当亲重;担当,食邑可让,兵权、官位不可让。一一凡七个层次,写尽己志,特别是当此“天下未静”之际,当以安定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文章以祖辈、父辈,以至自己和儿子辈一直得到信任,来佐证无篡位野心,和高贵出身,以“孤”字,来概括自己的历史功绩,在国家中地位,以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特定身份,坦率,通脱,清竣文风昭然若揭(清竣,通脱,鲁迅语)。是引领“魏晋风度”、“建安风骨”的典型写照。

从文章所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曹操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始于举孝廉制度,而非世袭;其官位陟升,源于才华、功绩和社会秩序的打破;其所以成就自我,还在于其不信天命,不受传统思想束缚,藐视君权,不屑世俗,不贪图虚名,重视掌握武装力量等。这些,都值得人们深思。

当然,所有这个历史人物成功的因素,都基于“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想不想让出军权和官位,都可以自己说了算,而无须施以障眼法、作局…。李旭光,2022.6.15晚课于镜湖之滨

李旭光简介  祖籍山东,吉林松原人,军人出身,退休前曾供职于乡、县、市(地)、省党政机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史学会辽金契丹女真史分会理事,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  散文《秋来查干湖》,收入2011年《中国散文精选》、刊于《光明日报》、《作家》、《大家散文》、《诗选刊》、《散文选刊》、《语文主题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等书报刊,被《学优网》、《第一文库网》等语文学习网站眷顾;《查干淖尔之冬》发表于《大家散文》、《人民日报》,收入《人民日报》散文精选《风在诉说的时候》;《中华典籍引领我的生活》,获《光明日报》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有奖征文优秀奖;《百余年来洮霍两河注入查干湖以及松嫩两江与查干湖沟通的文献与图舆》,在全国辽金史年会宣读,刊于《东北史地》,收入《辽金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三石·九石》等几十篇札记、随笔、诗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人民文学》、《美文》等报刊发表。  楷书《金刚经》入选首届华珍阁杯全国书法大赛;楷书《盂方·盂圆》获建国七十年“翰墨云桥杯”全国书画邀请赛优秀奖。  《踏青集》、《方舟·方舟》、《查干湖畔的辽地春捺钵》等文集在作家出版社、吉林出版社出版。(2019·10·20)

《出师表》是逼宫吗?对比《述志令》就清楚了,刘禅也配被逼宫?

遇见把《出师表》读出“逼宫”意思的人,建议趁早远离。因为我也很烦我爸“絮叨”,但并不代表我会怀疑他要图谋我的“学生会干部”。

对比一下曹操在公元210年写的《述志令》,你就清楚何为逼宫了:

意思是:如果没了我,你家这百年老店早就分股分家了。如今我占了30%的干股,走法理程序是分分钟的事。你应该好好谢我,这已经仁至义尽了。听说有人还要撺掇我的股份?我跟你讲:没门!

紧跟着公元212年,曹操带着佩剑、穿着鞋子上朝。公元213年,获封魏公。公元215年,晋位魏王。

可以去搜一搜曹老板的《述志令》原文,这不算什么文化也不浪费你们的时间,然后再回过头来体会一下《出师表》的感情。

对比曹操通篇不离“当征西将军就够了,哪怕太守也行,我不看高官厚禄,高官厚禄对我只是个数字”,相关内容诸葛亮只讲了1句:

我本来是个农民,还是在村里种地的农民。

对比曹操一直在揄扬自己的功绩:“什么时候灭董卓了?什么时候平黄巾了?袁绍、刘表在自己面前又如何如何了,我就是所向披靡”等等,相关内容诸葛亮还是只有1句:

跟你爹出来就一直在艰苦创业,至今已有21年了。

对比曹操一直在自比周公和乐毅,还裸地把手中30万军队作为本钱,警告天子以及所有人:想让我交出兵权是不可能的。相关内容诸葛亮不仅1句没涉及,还自附:

如果没完成好任务,请治我的罪。

请问,对比之后,什么叫“逼宫”你心里没点数吗?

和为宋江和卢俊义操心的历史发明家天天分析谁要夺那匪首之位一样,有的人总觉得梁山第一把交椅是件好差事:什么前呼后拥、杀伐果断、压寨夫人的。

知道招安文书是怎么写的吗?除宋江之外,卢俊义以下皆赦免。

此时的蜀汉天子——恐怕论实力跟梁山匪首能划上等号了吧。

如果像曹丕这样拥有9个州的石锤富二代,你说谁谁要“逼宫”我还会信。你蜀汉1州之地,夷陵之战精英尽失,我就想问诸葛亮逼宫刘禅能逼出个啥?逼着当那个不被赦免的宋江吗?

如果诸葛亮真的是“逼宫”的人,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等刘备一死,赶紧收拾东西打包,卖主北投。

我就把你刘禅卖了又如何?反正刘备已死,真小人横行,我好、家族好哪管身后洪水滔天。我又何苦天天去劳心劳力,管这管那,临死时饭都吃不进去。一门三代全部死社稷?

去曹魏起步一个县侯加3公不好吗?去洛阳修宅子、养婆娘、赚票子不香吗?稀罕你一个益州牧?乡侯?

刘禅继位以后,诸葛亮的官职是:丞相兼益州牧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

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军、庙、人事、纪检都归他管的意思。朝官加京官,独立开府,中军司令官、以丞相位领尚书台。

大聪明们当然觉得这是大权在握。但他只活了54岁,这是活活被累死的问题。他拂袖一走,蜀汉隔天就要亡的问题。刘禅也配被他“逼宫”?像这样的情况只怕是刘禅担心他逃吧。

为什么有人觉得《出师表》是“逼宫”?因为这类人跪久了起不来了。只有奴才才会认为诸葛亮的语气太强硬,才会对很多事情很敏感,才会欺善怕恶,以自度人。

如果这类人去当了天子,大约无时无刻都要活在“谁要害寡人”的精神抑郁之中。这也是我向来觉得刘禅还有可取之处的原因。

诸葛亮在世时,刘禅尚能放权、给予信任与迎接挑战,至始至终没有背后捅刀子、暗里使坏。这绝非普通人能具备的天子雅量。

而奴才们肯定不知道真正的汉人臣子是怎么跟天子说话的了。不妨给这类人补补钙吧。

齐王在路上遇见大夫颜躅,曰:你过来。颜躅:你过来。齐王:我是国君。你怎么讲话的?颜躅:与其暴露我的奉承势利,倒不妨展现您的爱民如子。

魏公子在集市上遇家中门客田子方,主动上前问好,田子方不置可否。

魏公子:是有钱人有傲慢的资格还是穷人有傲慢的资格?

田子方:那自然是穷人,有钱人一傲慢就可能亏本成穷人,穷人什么都没有,想怎么傲慢就怎么傲慢。

先秦时期的华夏有很多这种厉害的杠精,只是越到近代就越看不见了。孟子说:贫贱不能移。或许那时的贫贱并非指财富,而是指一个人的精神。

曹操最知名的30句名言,精辟通透!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极有争议的人物。

鲁迅评价他: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在去世后的一千多年里,关于他的争议与评价从未停止。

今天,分享曹操的30句名言,一起在曹操的话语中了解这个人吧!

01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孙盛《杂记》

02

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魏书·武帝纪》

03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曹操《短歌行》

04

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以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

——《智囊·明智部·曹操》

05

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二》

06

举义兵以诛,大众已合,诸君何疑?

——《魏书·武帝纪》

07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魏书·武帝纪》

08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09

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

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魏书·武帝纪》

10

既为子孙计,

又己败则国家倾危,

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此所不得为也。

——《述志令》

1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12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13

身为宰相,

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曹操《述志令》

14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15

夫人孝于其亲者,

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魏书·武帝纪》

16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求贤令》

17

贼在背后,乃白!

——《魏书·武帝纪》

18

吾起义兵诛,于今十九年,

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

——《魏书·武帝纪》

19

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曹操说贾诩

20

天地间,人为贵。

——曹操《度关山》

21

方今收英雄时也,

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魏书·武帝纪》

22

生子当如孙仲谋!

——《吴历》

2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24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薤露行》

25

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26

设使国家无有孤,

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述志令》

27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28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29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六十》

30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

使著铜雀台,善待之。

——曹操《遗令》

读了这些曹操的名句,你是否对曹操又有了新的了解呢?

来源:微信公众号“三味诗屋”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