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
春秋时期就已在流行,上巳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节日。
上巳,即三月上旬之巳日,《韩诗章句》说:“郑俗,上巳,溱洧两水之上,秉兰祓除。”
上巳节,可以称为水边上的节日。
这一天,是利用天时、地利和地球上的洁水、春水,用佩兰等香草来洗去冬日积垢和陈疾,祓除不祥,祈求福祉。
后来屈原把这叫做“浴兰汤”,把心里积存的陈年旧事一并清除,心无挂碍。
上巳节与花朝节一样为女儿节,也是古代的情人节。
少年男女,在这天与爱人花下漫步、约会,未婚男女遇到心悦之人,则大胆私定终身,互赠一束芍药花作为约定。
最浪漫的爱,心悦君兮君亦知,两情相悦,山盟海誓,携手白头。
三月三,莺飞草长,繁花似锦,承载了春天美好有趣的事物。
愿你在冷暖交织的光阴中,被岁月温柔以待,愿美好随春风款款而来!
01
常言道,命里一尺,难求一丈。
可是,总有一些人,不认命,反反复复折腾,终究成了一番事业。
唉声叹气没有用,拼命奋斗,也没有用,那么什么才有用?
其实,一个人的福气,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才有回报,追求才有结果。
明朝学者洪应明在《菜根谭》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
人这一生,有痛苦,也有快乐,只有经历了痛苦磨砺的人,饱尝了人间的沧桑,得到的福气,才能长久。
每个人本身都有福气,可惜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求福,更不懂得享福。
真正诚心祈福的人,能够把握人生,并且苦苦追求前程,因此“有求必应”。
做人要懂得,求人不如求己。
02
福要苦中求。
有福之人,都是吃过大苦的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有一个年轻人,做任何事情,都失败了,他非常沮丧。为了寻找幸福,他来到了普济寺,找到了释圆禅师。
禅师请年轻人喝茶。
刚开始,用温水泡茶。
禅师问:“茶,很香吗?”
年轻人说:“没有闻到。”
隔一会,用沸水泡茶。
年轻人说:“嗯,这一次闻到了茶香。”
禅师笑了:“温水里的茶叶,飘在水面,没有浮沉,茶叶不会散开;沸水里的茶叶,经历了浮浮沉沉,茶叶就释放了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炙热,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冽。”
年轻人顿悟——浮浮沉沉的人生,才有滋有味。
一个人经历了多少的挫折,就能有多大的价值,“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自古以来,能够享福的人,都是吃苦的人。读书的苦,成就了一个人的智慧;创业的苦,让人得到钱财;爱一个人的苦,让人更懂得珍惜爱情;被人算计的苦,让人懂得了识别人。
就是最普通的农民,也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不经历播种和浇灌施肥的苦,秋天就没有收获。
与其叫苦连天,不如苦中求福。苦吗?苦就对了,福气就来了。
03
福从磨砺求。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如果你走在光溜溜的鹅卵石上,你的脚会很舒服;如果你踩在突兀的石头上,你的脚会很痛苦,甚至会受伤。
因此,我们都喜欢光溜溜的鹅卵石,躲避那些棱角分明的石头。
可是,所有的鹅卵石,原本就是棱角分明的样子,只是经过了河水的冲击,石头之间的摩擦,才变得光溜溜。
无独有偶,珍珠的形成过程,也是“痛苦的磨砺”。
原本没有价值的小石头,进入了蚌的体内,伤害了蚌的筋骨,但是蚌一直在克服痛苦,并且把石头磨砺成了珍珠。
你想要得到福气,你就要被时光打磨,还要接受社会的洗礼。
比方说,你想在某行业里挖到一桶金,你就要经历“外行变内行”的过程。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你才能积累经验,并且把经验变成智慧,经验多了,应对挫折的方法就多了,成功的概率就大了。
经不起打磨的人,是不会发光的。不发光的人,一直在阴暗的地方待着,感受不到幸福。
04
福从德行求。
我们常常说,要“积德积福”。
不管是家庭,还是个人,福气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慢慢积累的。很多时候,上一代人积福,给下一代人享福。
积德积福的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字。
第一,和。万事和为贵,与人和善,才能和气生财;与家人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与社会和善,社会就能够包容你。
第二,勤。工作勤快,赚的钱会更多,并且得到上司赏识;帮助别人勤快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融洽,也能遇到贵人。
第三,亲。亲近友善的人,才能形成奋斗的团队;亲近自己的家人,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近大自然,生活就会惬意。
第四,敬。尊敬父母,就是尽了孝道;尊敬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就是谦卑做人;尊重规则,才能遵章守纪,做一个有规矩的人。
第五,容。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你容得下万物,就能够形成“百川归海”的强大气场,得到世间万物的恩泽。
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决定了能够有多少福气。缺德的人,就是腰缠万贯,也要遗臭万年,福气还是要跑光,殃及子孙后代。
05
福从静中求。
心有多静,福有多深。
贪心不足的人,是不会有福气的。他的眼里,除了钱,就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
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浮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安静是一种人生境界,也唯有安静的时候,才会找到自我。
浮躁的人,就是有美食在眼前,也没有胃口,更没有精力去品尝。
常言道,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
境由心生,唯有心安静了,不慌不忙过日子,从从容容享受时光,福气自然就来了。
人这一生,福从心中求,福从汗水中求,福从德善中求。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湖北武汉,自春秋战国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距今已有3500年的建城史。作为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汉境内拥有数量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景点。其中位于汉阳区归元寺路的归元禅寺,以建筑精美、珍藏丰富闻名遐迩,是武汉的四大丛林之一。
归元禅寺不仅是1983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地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同时还是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寺院建筑群坐西朝东,占地10公顷,现存的28栋殿堂楼阁为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与其它佛寺不同的是,其整体平面呈“袈裟”状,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布局十分独特。
大多数寺庙的匾额,均横匾悬挂于山门之上,归元寺山门上方的“归元禅寺”六尺竖匾堪称全国罕见,这是因为在古代,只有受到皇帝敕赐的寺庙,才可直书匾额。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光绪帝敕赐归元禅寺匾额及《龙藏》一部,使其从民间寺院升级为皇家寺院。
据记载,归元禅寺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系白光法师、主峰法师在明代诗人王章甫的葵园旧址上建造而成,属于佛教禅宗七宗之一的曹洞宗,寺名来自《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虽然寺庙创建至今只有360多年的历史,却历经多次战乱破坏,现存建筑绝大部分为近现代重修。
走进归元禅寺,庭院内古树参天,花草繁茂,因此又有“汉西一境”之称。时期归元寺募资重修,副总统黎元洪不但带头捐款,还亲笔题写了“归元古刹”、“胜大宏阔”两块横匾,分别悬挂在韦驮殿正门和大雄宝殿正梁之上。
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罗汉堂,是归元禅寺最具特色的建筑。里面供奉着中国雕塑之乡——湖北黄陂县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500金身罗汉。这些罗汉采用“泥塑脱胎”法制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被评为“中国四大罗汉堂”之一,民间素有:“上有宝光寺,下有西园寺,北有碧云寺,中有归元寺”之说。
归元寺自清代就被誉为“天下祈福最灵寺”,来寺院祈福也是很多武汉市民的日常习俗,而在罗汉堂“数罗汉”,看看自己的时运,也是必做的一件趣事。其方法是进入罗汉堂,从任意一尊罗汉开始,按顺序往后数到自己的实际年龄,最后数到的这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可以昭示数者的命运。
2009年投资1.4亿元建造的圆通阁,高48米,总建筑面积4840平方米,其高度与黄鹤楼基本相当。整座建筑由红木榫卯结构组合而成,集各式楼阁精华于一身,工艺复杂,其体积不仅是湖北最大,在全国也绝无仅有,并且创下了我国寺庙建筑史上的多个第一。
圆通阁旁矗立着一座高21.8米、重80吨的双面观音菩萨铜像,观音像通体由紫铜铸成,一面朝东,一面朝西,一手持净瓶,一手结手印,慈眉善目,低头俯视着芸芸众生,其高度和重量都堪称“荆楚第一”。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