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搬家吉日

姓姜的名人(古代姓姜的名人)

时间:2024-01-17 14:16:02 作者:简单的爱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他一生读书、藏书、品书、写书!著名藏书家姜德明去世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

5月26日,著名藏书家、高级编辑姜德明在京逝世,享年94岁。6月1日,在姜德明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上,姜德明长子姜旗代表全家深情回顾父亲的一生:“他一生读书、淘书、藏书、品书、写书、出书,一生都遨游在书的海洋中。他非常勤奋,每天早上5点起床就开始工作,几十年如一日。”

姜德明1929年生于天津,1951年进入人民日报,长期从事文艺副刊编辑工作,1986年后主持人民日报出版社工作。姜德明作品大都是围绕着书展开,《书摊梦寻》《文林枝叶》《梦书怀人录》《书衣百影》《姜德明序跋》《书边梦忆》《书和生活》《猎书偶记》《与巴金闲谈》等等,内容十分丰富,充满深厚文化积淀。

关于姜德明藏书的起源,姜旗说,他父亲早在中学时代就开始淘书了,家里给他买早点的钱,他常常省下来到天津天祥市场的楼上转悠,他中学时代淘来的杰克·伦敦的《雪虎》、钱钟书《围城》一直伴随着他,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姜德明去世后,他的书友们纷纷回忆和他交往的难忘瞬间。姜先生忘年交、书友萧跃华回忆说,他与姜德明相识于2014年,“从此经常打电话,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请教,也不怕影响先生休息;偶尔还会提些无理要求,令先生‘返工’(题跋)什么的。”萧跃华说,姜德明先生总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合作十分愉快。

当回忆起初次相见的情景时,萧跃华说:“他是个有心人,二十七八年的小报保存得完好如初;是个文化人,《书讯》办得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开明月刊》《自由月刊》一样书香四溢;是个精致人,书桌上干干净净,书柜里整整齐齐,即使钤印后夹上的小纸片也是那么的方方正正。”

作家李辉说,姜德明喜欢收藏“五四”时期作家们的签名本,曾有意无意之间搜寻到一些孤本、珍本。“这些不被重视的书,曾经受到冷落。可是,一种对文化的特殊情感,才使老姜具有与众不同的眼光,了解它们本身应有的价值。”李辉特别提到,姜德明先生珍藏大量文化前辈写给他的信,分别用文件夹将它们一一整理出来,“一次,在他家中聊天,谈到高兴时,他拿出文件夹让我欣赏。叶圣陶、茅盾、俞平伯、巴金、孙犁……”

关于姜德明的文字生涯,萧跃华曾经做过深入探究,“姜先生入职人民日报社之初,就不去碰片面追求所谓史诗般效应的重大题材,不愿写那种人物和事件完全虚构的散文。”萧跃华总结道,姜德明先生习惯写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普通人,他笔下的“老戏骨”朱林逢(《在西安看“迷三县”》)、战斗中双目失明的士兵刘元林(《刘元林和他的妻子》)等小人物很接地气。“姜先生遵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创作准则:作家旅行应该乘三等车。他住旅馆、乘出租车、参观访问时特别低调特别留心,碰上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心灵受到触动,欲罢不能时就化为文字。”与此同时,他也写大人物,他笔下的巴金、臧克家、李健吾 、艾青、冰心充满着凡夫俗子的七情六欲,生动又立体。

百家姓 名人榜 姜姓

姜姓名人

古代

最早的是西周时的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姜子牙(本名吕尚,姜姓吕氏)。后裔姜小白(齐桓公,姜姓吕氏)为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南征北战,树立霸主威望。此后,历代不乏杰出人物。东汉彭城广戚人、隐士姜肱,史书称其“家世名族”,他不仅学问高,而且与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兄弟相互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爱。东汉还有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繁盛的一支。

三国时有天水郡冀县人、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姜维;

唐代有两位姜姓宰相,除祖籍甘肃兰州的左相

姜公辅外,还有唐高宗时宰相姜恪;

南宋有饶州鄱阳人、著名词人兼音乐家姜夔;

南宋还有濠州人、抗元名将姜才;

明代有瑞安人、书画家姜立纲;

清代有江苏扬州人、书画家姜彭,浙江慈溪人、文学家姜宸英,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善工书法,能诗文,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

如皋人、女书画家姜宜,善墨兰及竹石,工诗;钱塘人、画家姜思周,擅长牡丹,钩勒、设色俱绝。嗜酒,醉后逞笔;象山人、乾隆进士姜炳璋,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称;

安徽亳县人、清军将领姜桂题;

近现代及当代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原主任、外交部原副部长姜恩柱。

近现代有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姜镜堂。

画家、“江山行”画家组主持画家、国画家姜东;

国学大师、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姜亮夫;

数学教育家、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姜立夫;

浙江苍南人、数学家、拓扑学家姜伯驹;

祖籍山东烟台的国家特一级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

祖籍河南郏县的易学家、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会会长姜智元;

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生态学家姜春云;

沈阳市政府副市长,民进辽宁省副主委姜军

第二十三届全国学联副主席姜风鸣

中国大陆演员、导演、编剧姜文

绵阳微电影协会荣誉主席姜联

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姜增伟。

研究考证

经考证,从姜尚起到如今,历史上共有102个氏都是从姜姓繁衍而来,有的姓氏还有别的起源,但是姜姓却是他们最初或最重要的起源。其中包括吕姓、许姓、章姓、谢姓、齐姓、高姓、国姓、雷姓、易姓、方姓、文姓、申姓、卢姓、柴姓、庆姓、贺姓、纪姓、丘姓、薄姓、赖姓、盖姓、丁姓、查姓、封姓、邱姓、崔姓、骆姓、左姓、充姓、郦姓、逄姓、连姓、向姓、谷姓、聂姓、尚姓、焦姓、柯姓、饶姓、景姓、浦姓、厉姓、强姓、斜姓、晏姓、檀姓等64个单字姓氏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申屠、公牛姓等38个复姓。

如果自炎帝算起的话,姜姓的分支姓氏则达到247个

“”文姜的真实形象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人都行走在风口浪尖之上,而春秋时代齐值公的次女文姜,就是这样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

文姜,姓姜,无名,其以才华著称于世,所以被称为“文”。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会出现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样一个才华绝伦、美艳惊人的女子,史书上也有着不同的记载。例如,在《诗经·有女同车》中,对她的评价是“彼美孟羹,德音不忘”;而在《诗经·南山》中,对她的评价却变成“鲁道有荡,齐子由归”。那么,历史上的文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齐僖公出任齐国国君时,国力已经变得非常强盛,再加上公主的美艳绝伦,其都城临淄自然就成为诸侯王子必到的相亲之地。在众多的追求者中,能让文姜动心的只有郑国世子姬忽,两国也因此缔结了婚姻。但是,没过多久,姬忽却听信文姜生性的传言,以“齐大非偶”为由,单方面撕毁婚约。对于文姜来说,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从那时起,她开始变得自怨自艾,以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当时的文姜很可能患上严重的抑郁症。

一个人在感情脆弱、心情郁闷的时候,最大的希望就是在别人那里得到心灵的慰藉。这时,文姜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乘虚而人,每日对她嘘寒问暖,体贴人微,时间长了,两人之间的兄妹之情竟然逐渐转变为儿女私情。

纸终究包不住火,这段之恋很快就传到了齐僖公的耳中。虽然在春秋时代,民风自然,对妇女还没有三从四德的束缚,但是,兄妹之间产生私情,在当时还是会受到道德家的谴责,因此这个消息让齐僖公伤透了脑筋。

恰在此时,鲁国国君鲁桓公派人来求亲,齐僖公大喜过望,立刻把文姜嫁到鲁国,并禁止她再回到齐国。

文姜在鲁国过了几年安分的日子,虽然心中对姜诸儿充满了思念,但是父命难违,她只能把无尽的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中。

到了鲁桓公十八年,文姜终于等来与姜诸儿重逢的机会。四年前,齐僖公早已一命归西、姜诸儿以世子身份即位,史称齐襄公。他邀请鲁公到齐国赴会,文姜自然陪同夫君一同回到齐国。

在齐国,文姜和姜诸儿旧情复燃,却被鲁桓公察觉,为防止事情败露,齐襄公派出力士彭生击杀鲁桓公。

得知鲁桓公的死讯后,鲁国宗室虽然怀疑其中必有阴谋,却也不敢出兵攻打齐国。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目前只是怀疑,对于国君的死因查无实据,

自然也就出师无名;二是鲁弱齐强,贸然出兵,无疑是鸡蛋碰石头。在万般无奈之下,鲁国只好先稳定国内局势,由世子姬同继位,史称鲁庄公。

丈夫死了,文姜却不愿扶枢回鲁,而是希望暂住在边境地区,日后再返回鲁国。出于孝道,鲁庄公只好派人在禚地建造宫室,供母亲居住。齐襄公听说后,也派人在糕地附近的阜建造离宫,供她来游玩,至于两个人为什么这么做,那自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然而,两人在一起厮守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齐襄公十二年,大夫连称、管至父伙同公孙无知将齐襄公杀害,逃亡在外的公子小白返回齐国,被立为国君,史称齐桓公。

政治上发生巨变,心上人也死于非命,文姜不得不返回鲁国,辅助儿子处理国政。这时,她表现出与其他那些被视为“”之流所不同的一面,她在政治上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在外交上显现出左右逢源的智慧,在军事上也表现出过人的才能。正是因为有了文姜这样政治领袖型人物的存在,才使鲁国从一个人见人欺的小国,逐渐变成军事、经济强国,在诸侯战争中屡战屡胜,甚至在长勺之战中,一举击溃了强大的齐国,使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出现了一次少有的挫折。

因此,在人们因为文姜与哥哥的一段之恋而对其进行唾骂时,却不得不承认,她的确也是一个外秀内慧的奇女子。

关注我,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历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