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壬排盘

出门看黄历(出门看黄历有必要吗)

时间:2024-01-23 01:12:59 作者:凉话刺骨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出门要看黄历

(臻韵,讲述中国)

出门在外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会自嘲一句:“今天出门没看黄历。”出行、嫁娶、祭祀、藏宝、动土、入宅等日常事务,按照老一辈行事作风,均要先看黄历,适宜方可行。

听起来像是超自然力量所驱使的行为,是否属于迷行?是否应该坚持?虽然现在科学发达,即将进入5G时代,可我们的生活似乎仍然离不开黄历。

最起码纳彩和嫁娶,选日子确有讲究,很多人会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和黄历所示的黄道吉日而定。企业开业也需要挑选吉日,适宜开市的日子正合适,至于其它事项按部就班对照黄历即可。选日子逢八讨喜吗?

2018年七夕节的第二天8月18日阴历初八,绝对是个好日子,有很多八又宜纳彩和嫁娶。幸亏一年里面没有十八个月,否则18年18月18日,百年一遇的发发发大吉日,岂非诸事皆宜。

黄历的意义在于趋吉避凶,人生苦短,如果能预知一二,也算莫大的福分。黄历以十二神煞中“青龙、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匮”为六黄道,此黄道六神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为“黄道吉日”。

黄帝发明的黄历已存世数千年之久,对农耕确有助益,但对生活中其它方面的启示是否管用,只能说信则有。说信黄历属于迷信,其实是不对的。即便黄历所示与实际有偏差,也不能说是迷信害人。

道理很简单,我们读书上学,所学的知识来自前人不断积累,我们相信学之有用才能学得好,否则没了心气儿便会丧失学习的动力。

相信书本上的内容,相信老师说的话,算不算迷信?难道实验室得出的结果就是科学,风餐露宿寻得的见识就是迷信?没这种道理。

一加一等于二、等于零、等于三、等于四、等于一点一,可以等于很多个数值。到底是哪个数值,取决于参与的对象和换算单位。

数千年实践检验,包含天文、地理、生物、物理等细分知识的黄历,一直是中国最畅销的纸质印刷物,依然符合时代需求,可登大雅之堂。

总之,不信则无 ,信则趋吉避凶。

出门看黄历,防止出意外

差点误了高铁

还是周六相约赴兰州icon看第三届临帖展的事。前一天约定购同一车次车票。为了出行方便,决定自驾至天水南站icon停车场。按传统思维和经验,提前40分钟出发不会有任何问题。考虑到已经到开学季且旅游还处于高峰期等因素,我们提前1小时准时出发。虽然遇雨,经高速到南站还算顺利,20多分钟就到站外,应该不会迟到。

意外还是发生了,站外堵车了!眼看着时间比车走的快,心中那个急啊,无法言表!好不容易到停车场,真傻眼了——一个车位都没有!送站的,接站的,和我同样想法的,车挨着车,移动都难!这可咋整?

正在焦虑不安之时,朋友打电话提醒不要往里走,里头更麻烦!正好路过返回通道,立即转向,快到尽头,大概目测应该可以停,心想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要前后不影响他人即可,于是果断停车。下车看了看,虽不是划定的停车位,但停后不影响车辆通行。然后一路小跑检票进站,上车不到3分钟就开车了,好悬啊!

晚上回来时,同行的朋友一直担心会不会被罚?还好,只是按停车收费。

一个简单的事,还是有点感想:出门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意外因素,防止真的出现意外。另外,天水作为旅游胜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要加把劲哦!

分享几张临帖展照片,调节一下心情。

今天你“看黄历”了吗?这个黄历到底应不应该看?

一旦我们出门遇到一些不好的事,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今天出门没看黄历”。我们好似相信只要看了黄历,就可以趋吉避凶。

那这个黄历究竟有何特殊?竟能影响如此广大,以致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它的存在,结婚需要看黄历、搬迁也需要,甚至于修个鸡棚也大可拿出黄历来翻一翻。

黄历相传是轩辕黄帝最早创制的,是否是真的已不可考。但是黄历的创制必然是在古人抬头仰望星空之后才有的,比如观察月亮有了月相,满月为望,至缺为朔,一个朔望为一个月,由此有了阴历。然后又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周期性规律,有了年,然后有了阳历。阴阳历也就逐渐变成了基本历法。

古人希望通过夜观星象,来预知人事。这也让天文历法有了两大功能,一是通过推演星辰天象的变化来决定皇家命运和国家大事,二是通过历法来决定百姓的行事准测。第一种和百姓无关,第二种才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

历法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历”,实际上就是阳历的一种,而我们的“农历”则是属于阴阳历。

在我国古代,历法是由统治阶层所垄断的,还设置了的机构来观测天时,比如唐朝的司天台,北宋的司天监,以及后来的钦天监等等。百姓是没有机会去搞懂的,专门的人员根据推算结果,编排出具体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历谱。历谱之上会标注出吉凶宜忌,以此指导百姓的日常生活劳作,这就形成了黄历。

每年皇帝会向民间颁行历书,这个行为在古代极具政治色彩,也极具仪式感。 因为你采用哪一家的历,就等于奉行哪一家的正朔,也就是属于哪一家的子民。所谓“正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某某元年,就比如1912年为元年。担任临时大总统后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改用阳历令》。

那为什么历法影响如此之大呢?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一直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靠天的,我们的祖先发现只有遵循自然的规律,才可以顺利生产和收获。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那就是因为这个节气就应该干这个事,这就是自然的规律。

随后这个遵循原则从农业进一步拓展到了其他方面,比如秋后问斩,有一个说法就是因为秋天万物凋零,适合处决犯人。以此显示和自然的规律的合拍,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当然真实情况肯定是不仅仅基于此,这里也就不展开说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是想要说明黄历中所说的吉凶宜忌,其实并不是所谓的迷信,而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加上星象、季节、天气等综合因素而总结出来的推测,涉及我们的衣食住行、婚嫁丧葬等方方面面。由此看来,这“黄书”其实也算得上是一本奇书了。

至于这个黄历到底准不准?其实还真很难说,占卜天象来预测吉凶这件事,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用数学的概念来说,这其实是个概率学的问题,一旦说得多了,总会中那么一两次。

哪怕是那些经常看黄历的人,他们就完全相信黄历的吉凶了?我看未必,多数人看黄历一是因为上千年传统习俗的影响,二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比如结婚选一个黄道吉日,也就是图个吉祥,当然也有人按照5月20日这种寓意“我爱你”的日子结婚的,全然没有在意什么吉凶宜忌的。

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否定黄历的价值,因为黄历中的吉凶背后,其实有一套极为复杂的体系。古人认为天地间有神煞,他们有善有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间事物,并且各自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所以每日的吉凶就是由神煞的性情、能力以及相互间的冲突与制衡决定的。

光是神煞的种类就有几百种,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四方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还有各种年神、月神、日神、时神等等,而他们则是源于星辰形象的展示。

黄历是中国人几千年智慧的总结和实践的结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也不能完全作为行事准则。因为所有的东西和命理都是相互作用的,我们应该用科学理性的辩证思维去看待它,不能全面肯定,也不能全面否定。我始终相信人才是根本,成事与否在于人本身,坚定内心即可。

如果觉得不错,不妨点个赞吧!感谢大家!

每日黄历(2023年4月11日)

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农历:闰二月二月廿一

(癸卯年 丙辰月 己亥日) 生肖为 猪日

五行 :土

冲:蛇

幸运数字 :5

吉时:17:00—18:59

财: 正北 喜:东北 福 :正南

穿衣颜色(上衣、外套)

上:金色、银色、白色

中:黄色、米色、棕色

下:蓝色、黑色、灰色

上生肖:虎

中生肖:兔、羊

下生肖:蛇、猴、猪

上:订婚、装修、签合同、签约、交房、领证、祭祀、纳采、开生坟、买房、栽树、养殖、下聘礼、赴任、入学、栽种、封顶、上梁

下:结婚、开业、乔迁、出差、进宅、出门、搬家、迁居、出行、交易、嫁娶、安床、买车、钓鱼、投资、复婚、出嫁、移徙、接亲、新娘出门、入宅、搬公司

吉时

丑时01:00-02:59

辰时07:00-08:59

午时11:00-12:59

未时13:00-14:59

戌时19:00-20:59

亥时21:00-22:59

该时段为吉时

愿你三冬暖、春不寒,记得:“出门看黄历,生活看五行”

记得小的时候,每逢家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父亲总会拿起挂在家里的那本老旧的发黄的老黄历翻来翻去。那时候年幼不懂,我经常问父亲,为什么总是喜欢翻黄历,父亲一般会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小孩子家不要多问。后来我成年后 ,直到参加工作,每到年底都会给父亲带回去一本本现代版的挂历,但是父亲还是习惯买那种老黄历挂在家里,它仿佛是父亲一辈子的好伙伴,陪伴着我们全家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

01 出门看黄历,一生平安伴你行

黄历:又称老黄历、皇历、通胜等,黄历里面不但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而且还包含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一些禁忌。

《春秋命历序》中有记载:\"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意思就是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能\"关象授时\",并确定了天干地支及二十四节气。正所谓天干地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一次相配,组成流失个基本单位,目前天干地支广泛用于历法、术算、计算、命名等个方面。

中国黄历是一天一页,上面记载了了当天的黄历宜忌、生肖喜冲等。对于黄历上的记载,很多人认为是封建迷信,有的人笃信不疑,那么黄历记载的可信吗?

从古至今,黄历历来对百姓的农耕生活影响巨大,比如一年的某个时间会有怎样的天气适合做哪些事情,平常人们在婚丧喜庆、建筑动工、甚至选择登记等的择日时,都会参考黄历。

其实黄历更像一部生活小百科全书,里面的内容包括了与术数相关的部分,如十二生肖运势、星座运势、面相手相解析、生男生女秘方、姓名笔画吉凶等。黄历发展到今天也包括了一些日常生活的常识,如各地区电话查询、邮政编码、简易生活救急方法等,至今影响国人至深。

现如今的世界潮流不停地变动向前,黄历这种东西被现代人推向历史,很多人将之视为一种传统、迷信、保守之类的象征,我个人认为,出门查查黄历,它可以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今天适合做什么事?有什么事需要避讳的?喜庆日选什么时辰为最好?懂得这些,一般我们也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了,但愿每一个人,出门都是平平顺顺,大吉大利。

今天出门——你看黄历了吗?

02 厚德载物·五行伴你走天下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一直以来家和业兴是中国传统家庭的理念。五行中存有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五行大致分为:\"土、木、火、水、金\"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医养生,地理学和古代化学研究利用。

依照五行相生的原则,每个人对于生活的饮食个个有喜好;有人好甜、有人嗜辣、有人爱咸,所以应命中所需,多进食有助于生旺运程的食品,就能减免疾病的发生。通过人们对食物味道的喜好,更能反馈出一个热的内在性格特性。

一般来说喜欢苦味的人,代表其忍耐力超强,古语有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能承受苦涩味的人必定是意志坚强之人。钟情酸味的朋友,代表为人细心、凡事追求完美,但是容易给人的感觉是尖酸刻薄。喜欢咸味的人,代表为人冷静、处变不惊、适合做决策型的那类人。无辣不欢的人,其代表性格外向、热情有,适合做销售方面的工作。至于喜欢甜食的人,大都是乐观、有梦想、大多是人们说的\"好好先生\"。

平常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有时候也需要注意:

春季的时候,不应该吃太多酸的食品,因为春属木旺,而酸就是属于木,在春天的时候不宜吃太多酸酸的东西,吃酸的东西吃多了就容易伤肝。建议多吃一些属木的青色食物,如白菜、菠菜等各式叶菜,它们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能协调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夏属火旺。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所以是火旺。所以夏天不要吃太多\"苦\"的食物,少吃一点可以的,不要吃多。建议这时候多吃些甜的食物能补充脾气,调理脾胃。建议多吃一些红色的食物如红豆、红枣、胡萝卜、西红柿等,它们可以促进心脏血液的循环。

秋天属金,不应该吃辣的东西吃太多了。在秋天吃辣的东西吃太多了,就会伤肺。建议多吃一些白色食物如梨、白萝卜、行人、百合、银耳等这些食物能促进肠胃蠕动,强化新陈代谢,让肌肤充满弹性与光泽。

冬天属水。冬天吃咸的东西不应该吃太多了。咸的东西吃太多了,就会伤肾。建议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蓝莓、桂圆、乌梅等能帮助肾、膀胱、骨骼关系的新陈代谢。

你若能知道调和五行和五味相互想通之道理,就好比是一种养身最好的方法,比你吃多少维他命,那更有功效、更好。所以无论吃什么东西,不要吃太多了,吃得多了,对人不但没有益处,而且还有害处。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用千年实践检验的结果:出门看黄历,生活看五行。真理自在,信则趋吉避凶、生活顺顺利利,不信则无。

出门要看黄历,你还看么?

前段时间家里一个叔叔让我帮他购买火车票,我看了看就选了最近有票的的3月7日,也就是农历二月初一,为何要说农历呢,这个待会说;

然后在3月6日晚上,叔叔跟我说,家里人不让初一走,因为农村有习俗说初一十五不出门,我就去改签,发现改签不了了,只能退票,然后又选了最近的3月10日,也就是农历二月初四

叔叔又说不行,家里人说初四初四=出事出事,我说那选初六、初八吧,他说行,这多好;然后看了很久,除了初四、初七有,其他时间全没票,然后问他初七行不行?

他说:“7不出门”…

乡间小路

得,这我才明白,老家这里外出还是看黄历的,并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只要有票哪天都能走,而你问一些年轻人,今天几号了,他告诉你的一定是阳历,你问他阴历是多少,他会反问“阴历是什么?和农历什么关系?”

而你问一些乡下老家的人,今天阳历是那天,他们一概不知,但是你若直接问今天几号,他们会很明确告诉今天是初几(农历),今天哪儿有庙会,哪儿能赶集,今天如果是特殊日子避讳一些什么,他们都记得非常清楚…

而我们一般看到黄历说今天忌出行什么的,我们也就看看,该出行还是会出行,但是乡村不这样,他们就真的不走了,要选个好日子再走;

但是如今这种老的习俗在慢慢消失,以后黄历可能真的就“黄了”,年轻一代的人没有人会在意这些,这些东西慢慢的消失也不会有人察觉到。

也许有些人会说:“这些都是迷信,都是瑕疵要去除掉”;

我想说的是,传统的习俗说起来是一种古老的仪式,哪里是说去除就能去除,几千年过去了,却依然能保留了下来,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可是话虽如此,几千年没有去掉,不代表如今去除不掉,也不用刻意去除,近代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看看身边高楼和现代社会,也许过去几千年消失不了的东西,只需两三代人就消失了……

2019.3.9 回忆有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