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很少读儿童文学作品,骨子里总觉得孩子的世界过于简单直白。我承认自己是看在“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这个头衔才愿意翻开这本书的,而结果真的意外,这本书叫《走过两个月亮》。
故事开始于一趟寻找妈妈的旅程,爷爷开车,我(萨拉)讲故事,奶奶是聆听者。在前行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停在回忆里找寻,找寻自己的失落。有点像《一个人的朝圣》,只不过这次是三个人。
“不要随意评价别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麂皮靴走过两个月亮。”
萨拉的妈妈离开了,但萨拉始终认为妈妈还会回来。他无法接受爸爸带她离开和妈妈的家,更无法接受爸爸和其他女人交往。
直到她亲眼看到妈妈的墓碑,想起妈妈失去妹妹和子宫的痛苦,了解到爸爸和玛格丽特亲近只是为了离妈妈更近些,她才真正学会了穿上他人麂皮靴走路。
“不到井水干涸,我们永远不知道水的重要性。”
菲比的妈妈温特博特姆夫人一直都是个温柔耐心又非常有教养的家庭主妇。她勤劳地操持家务,为每个成员服务周到,尽管这并不是她的本意。
有一天她突然消失了,家里的生活彻底乱了,每个人都开始意识到她的重要并期待她能尽快回来,尽管她带回来了私生子迈克,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个家庭的欢乐。
“人生道路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
萨比的爷爷奶奶一辈子都很恩爱,无论他们住在哪里,都会亲切地称那张床是他们的婚床。尽管奶奶有时会拿爷爷的追求者说事,尽管爷爷会旧事重提有人给奶奶写情书的事情。
爷爷一直叫奶奶“我的傻老太婆”,并牵着她的手陪伴她最后一刻。陪伴奶奶,这大概就是爷爷一生最重要的事。
故事里有妈妈的痛苦,爸爸的长情,菲比的执拗,玛格丽特的真诚,温特博特姆夫人的不得已,还有帕特里奇夫人的眼盲心不盲。
很奇怪的是,明明奶奶和妈妈都离开了,可是却没有给人悲凉的感觉。相反,行文中充满了智慧与感动,牵引着读者不断追寻。尽管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却收获了温暖与力量,仿佛是穿着他人的麂皮靴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月亮。
我终于开始承认:童书并不真的童,越是高深的道理越是蕴藏在简单平凡里,只不过太容易被我们忽略而已!#头条创作挑战赛#
《像树懒挂在书上》我被书名一秒吸引。
相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多了几分浪漫,几分悠闲。
读书,本就是件很享受的事情!
书名:《像树懒挂在书上》
作者:扬·马特尔
出版:新经典
扬·马特尔因作品《少年Pi的奇幻漂流》被广大读者熟知,而这本不是小说,是一部他本人写给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的书信集。
2007.4.16——2011.2.28,4年时间里,马特尔每两周一封信一本书,共寄出了101封信,却只收到了7封官方回复,至终也没能得到总理的只言片语。
这是一个人的读书会,是场没有应答的对话。
我们可以理解为总理很忙,但对于一个热爱文学事业,关心国家文化发展并坚持四年为总理真诚写信的公民也好,作家也好,总理的态度都未免令人失望。我猜想他可能连其中一本都没有读过,不然又怎会不被打动呢?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这些书信虽没得到总理回复,他的真诚却被千千万万读者视若珍宝。
信里洋溢着他对文学的热爱,对文学重要性的阐述,对众多文学作品的看法,这完全可以说是本文学作品推荐录!
“我手里总爱握着一本书,就像扶着楼梯护栏。我倒挂在上面,任书籍浇灌、滋润着我的梦想。”
读着这样的文字,真的很难不被打动。是的,文学的确拥有这般魅力,它能抛开繁杂聒噪的物质世界,为我们打开一方新天地。在那里,你变成了另一个人,放松享受。
因为不知道总理喜好,马特尔推荐的书籍包含了小说、戏剧、诗歌多种体裁。又因为考虑总理事务繁忙,所选书籍的篇幅都较短。此外,马特尔给总理寄送的多是二手书。
“拿着别人读过的书,去想象眼前这些字句曾如何映照在别人眼睛之中。在这幅图景中同一本书在不同读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一个文学同盟随之诞生。”
说的多好!书籍是流动的,思想通过文字产生交集。
或融合,为得到认同而欢欣;或碰撞,为擦出火花而雀跃。
一本书无论多么破旧,但凡能读,它就永远不会失去最初的价值。
101封信,除了标号77-85是马特尔忙于新书托付其他作家朋友所写,其余都是自己亲笔。在最后,他坦言写信源于一个念头,别人当做玩笑,他却认了真,并且一坚持就是四年。
这些书也不是随随便便推荐的,有些他要先阅读或者重读,然后思考后才去写信,之后还要请父母帮助翻译,还要仔细讨论,还要在上传之前扫描后才能寄出。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时间是何等的宝贵。
面对没有回应的精心准备,再高的热情也会熄灭吧。
遇上对的人,思想就像流水,迫不及待地要汇合,如果碰上石头,绕开是被迫也最正确的选择。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无与伦比美妙的事情。101本优秀的文学作品被重新发现,要有多少读者喜爱并受益啊。我就要感谢你,扬·马特尔,因为有好几本书已经住进了我的心里!
金句摘抄:
生活是宁静的,一直在盲目奔跑的是我们。
我们在阅读虚构小说中的人物时,归根结底是在阅读我们自身。
人生是一出意义不明的戏剧,而戏剧则是意义非凡的生活。
历史可以有多种解释,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解读,正如未来可以有无数种可能,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生活。
小说探讨的是生活本身,而历史则停留在生活的某处。#我的创作打卡##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