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辞旧迎新小年忙,擦窗扫地净灶膛。
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
记得儿时,每到小年,各家各户的炮竹声就响起,就知道春节来了。
如今依旧是过年,但是年味好像淡了许多。
其实节日没变,变得是我们对待节日的态度。重拾那些旧习俗,今年的年味,或许能够更浓郁。
【小年传统】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称“小年”,也被称为灶王节。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民间,小年的习俗有很多。若细细品味,都不无道理。
古时,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
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那时,祭灶日的地位仅次于中秋节,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来年全家平安。
【小年由来】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习俗】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是盛大春节的序幕开端。
在小年,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大扫除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房间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干干净净迎春节。
北方称为“扫房”,南方也叫“掸尘”。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
▌祭拜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贴窗花
窗花多以喜鹊登梅、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题。
将红色的窗花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更添喜气。
▌贴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阴清火、润肺止咳的功效。
于是人民便敬献祭灶,意为用糖糊住灶王爷嘴,上天后说些甜言蜜语。
▌吃饺子
过小年,民间吃饺子。取意为“送行饺子迎风面”。
在很多地区,一到腊月就开始各种吃饺子了。
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饺子......
▌沐浴理发
小年时,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是沐浴的宗旨。
所以,除了家里要焕然一新外,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洗浴、理发,褪去过往的晦气,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
▌婚嫁
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
“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蒸花馍,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地方禁忌】
小年的禁忌,不同地区各有不同。
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称此日为“送神日”,禁忌舂米,据说能把风神捣下来,会给来年带来风灾。
小年后的几天,农村都会蒸馒头准备过年,但是不宜施舍给他人,因为这些馒头是要先用来祭祖祭天的。
明天就到小年了,迎来了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对来年的美好期盼祝福。
在这里,给大家送上最早最真挚的祝福,提前祝您小年愉快,万事如意,阖家团圆!
转载来源:国学文化(ID:gxwh001)
中国人向来是,信祖宗胜于神佛。因此,拜祭祖宗的风俗习惯一直在延续,从古至今都没有消减。比如每年清明节,海内外中华儿女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举办大型祭祀活动,共同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我们张姓一族,也会于每年的4月中下旬,在河北省清河县张氏祖祠举行拜祭仪式,全世界老张家子孙前来者众。
中国有“四大”祭祀祖先的节日,南北方的说法略有差异。南方地区是除夕、清明、中元、重阳节;北方地区是除夕、清明、中元、寒衣节。重阳节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寒衣节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各有由来,都是正宗,不必打官司。因为我是北方人,咱就具体看看北方的这四大祭祖日。
除夕是当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各家各户都要到祖坟拜祭,还美其名曰:请神。把祖宗们请回家过年吃好吃的,即使不吃饺子,也一定要享受那几股香烟的缭绕。到了正月十六,春节过罢再把祖宗们送回祖坟,名曰:送神。有先请就有后送,咱就是这么讲究。
清明节由来已久,是大众最为重视的祭祀节日。清明一词,据说来自介子推写给晋文公重耳的帛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看这文体,并不是春秋时期的行文风格,八成是后人的臆造托词。不过,清明节源于纪念介子推,大约是公认的。
寒衣节,传说跟“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有关。孟姜女从老家千里迢迢找寻丈夫万喜良,不曾想,万喜良已经累死在长城脚下尸骨未寒,为了不让丈夫在九泉下受冻,孟姜女特地送来寒衣。虽不能确定真假,但是到了农历十月,天气已明显转凉,为祖先送上御寒的衣物,这意愿当然十分感人。
今天是中元节。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俗称“七月半”或“鬼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佛道两家皆有命名,足以证明被重视的程度。此时的天气不冷不热,干爽飒利,堪称最好,不少农作物已经收获。此时也不能忘了在地下的祖宗,奉上瓜果梨桃拜祭一番,必须的。不过,这三天有些禁忌要注意,有一条就是不要下水洗澡!尤其是天津跳桥的大爷们,谨记。
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更表现源远流长,期望后裔的繁昌,大家当重视,也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