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0圈——这是过去十年8辆从温州市图书馆出发的“流动书巴”的服务里程。
跨越山川河流,驶过万里路。从学校到社区,从街巷到企业、从偏远山区到革命老区,“流动书巴”流动书册438万册次,服务读者240万人次,将阅读的种子播撒,结出知识的果实。
作为移动的阅读阵地,十年来温州“流动书巴”奔赴各个阅读薄弱区,与固定的文化阵地动静结合,将城市书网的边界不断拓宽,弥补了15分钟阅读圈的空白;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已成为书香温州的另外一张金名片,助推精神共富。
“阅读从新年第一天开始”2022年元旦流动书巴阅读打卡领福袋活动。
流动的图书馆
打通阅读最后一百米
前几日,文成巨屿镇东垟小学的孩子们,终于盼来了“流动书巴”。孩子们雀跃而期待,排着整齐的长队,依次从书巴上借阅心爱的图书。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本书,是知识的海洋,更是抵达更美好未来的金钥匙。
不只是东垟小学,今年三月份,流动书巴还为温州36所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借阅图书19480册,服务了2551位师生读者。
文成巨屿镇东垟小学的孩子们,终于盼来了“流动书巴”。
2013年起,温州市图书馆组建了8辆“汽车图书馆”,每辆车配备图书2000余册,集图书借阅、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定点定时的“公交路线式”服务和灵活机动的“订制路线式”服务模式,为乡村(社区)、学校(幼儿园)、企业等基层服务网点,提供优质的图书资源,满足偏远地区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十年来,“流动书巴”服务覆盖全市150个社区、280多个服务网点,服务时长5.6万多小时,服务里程82.5万公里,服务读者240万人次,流通图书468万册次,办理读者证7.7万张,极大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成为温州全民阅读建设的重要载体,受到广大基层群众的普遍好评。
“百村百校”汽车图书馆开进大山里的阅读服务空间。
十年来,“流动书巴”阅读服务的触角已延伸到了全市各个角落,弥补了固定文化设施的不足。“不止是最后一公里,在某种程度上是打通阅读的最后一百米。” 温州市图书馆拓展服务部任东升介绍,书巴开到家门口、学校内、村口,送上温州市图书馆多样化阅读服务,包括流动的借阅,流动的展览、流动的课堂等,将服务送到阅读资源供给不足的地方,丰富当地群众的阅读生活。
行过万里路
播撒知识的种子
每一天,“流动书巴”都奔跑在送知识的路上。
在孩子们眼里,“流动书巴”的司机们是“书巴叔叔”。他们是司机,更是图书管理员——会,会借阅,知道每本书的位置。孩子们需要什么书,“书巴叔叔”都能又快又准地找到。
“流动书巴”车队队长吴顿就是其中一位“书巴叔叔”,他说每个“书巴叔叔”手机里还有很多微信群,每到一个地方,就在群里吆喝一下,通知当地的读者来借阅图书。当地学校或者读者需要什么书,提前在群里发个清单,“书巴叔叔”下次再来的时候,便会捎上。
奋战在一线,“书巴叔叔”对哪个地方“生意”最好也是门儿清。三月份“流动书巴”的借阅榜首,果然又是永嘉桥下一小服务点,共外借图书2233册,服务读者1300人次。工作人员说,这个服务点靠近学校,孩子多,接送的家长也多,给孩子借书的同时,家长也会给自己“充电”。
“我们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精心挑选政治法律、党史读物、文化教育、科技生活、医药卫生、种养殖技术、地方文献等图书期刊,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温州市图书馆拓展服务部黄冰姿介绍,几乎每一天,书巴内的书都会更换一批,根据次日要去的地方“订制”书籍。
在借阅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小故事让人动容。“以前书巴开到一间老人公寓,经常有一位老人来借绘本。我开始以为是他借给孙辈看,后来才知道老人家是自己看。老人说子女不在身边,他又没什么文化,但是喜欢看书,就借简单的绘本看。前几年,只要我们去,老人都来借书的。但是这两年老人没再来了,希望老人一切安好。”吴顿说。
在永嘉山区,有一间只有20名学生的希望小学,市图承诺即使只有一个孩子,也会定时前往,风雨无阻。“不方便去图书馆、城市书房的人群,是‘流动书巴’必须要关照的受众,也是书巴不断奔跑的使命。”温州市图书馆馆长张启林说道。
打造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随着“流动书巴”一同送出的还有一系列与阅读有关的公益活动。
为打造高质量的流动服务,“流动书巴”集结了一批优秀的社会公益力量。2018年,温州市图书馆“一路书香”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从打包整理书籍到为群众上公益课,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特长和爱心,为推广全民阅读尽心尽力。
除了书籍,流动书巴带来的流动课堂和流动展览最受欢迎。“一路书香”中就有一支以温州市区高级教育工作者和名优阅读推广人为主力的师资队伍,随着书巴将课堂流动到各个需要的地方,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发了红色基因传承课、兴趣拓展课、图书阅读分享等各类公益课程及活动,将阅读资源搬进乡村校园,促进城乡阅读服务均衡发展。
据统计,“一路书香”志愿队已开展志愿服务5.6万小时,人均开展志愿服务11小时。
鉴于温州市图书馆“流动书巴”有成熟的服务与管理经验,可为全国流动书巴服务提供借鉴,2022年2月1日,温州率全国之先推出《流动书巴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规范》以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服务提供、统一管理机制,促进温州“流动书巴”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复制的文化样板。
作为全国首个“全民阅读示范城”,书香温州的建设离不开阅读阵地建设。目前温州已形成了以图书馆为主阵地,城市书房、百姓书屋覆盖的固定阅读矩阵,还有像“流动书巴”这样的流动矩阵作为补充,将阅读的边界不断扩大,健全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助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温州。
最是书香能致远,“流动书巴”已成为温州另一个温暖的文化符号,每日行驶在路上,流动的书香将浸润更多人心,让公共文化资源难以覆盖区域的人群享受公共阅读服务,助推全省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精神共富。
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
第三届国际电池安全研讨会(IBSW)已开放注册,注册方法如下:
1.登陆第三届国际电池安全研讨会会议网站:http://www.ibatterysafetyworkshop;点击网站上方的Registration项进行注册并缴费;
2. 微信直接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进行注册并缴费;
大会议程
IBSW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
BoryannLiaw,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
Juergen Garche, 德国乌尔姆大学
Jim Greenberger, 美国国家先进电池技术联盟(NAATBatt)执行主任
ThomasChapin,美国UL公司
XiangmingHe,清华大学
WonIl Cho,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FranzFuchs,德国宝马公司
PatrickBernard,法国SAFT公司
SeungbokLee,瑞典Northvolt公司
AndreasJossen,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
ChristopherOrendorff,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
MinggaoOuyang,清华大学
第三届IBSW研讨会中方组委会
欧阳明高,清华大学
何向明,清华大学
张正铭,Celgard
新田芳明,前日产电池设计总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艾新平,武汉大学
杨勇,厦门大学
王青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杨立,上海交通大学
肖成伟,中电集团十八所
王贺武,清华大学
王莉,清华大学
卢兰光,清华大学
王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张剑波,清华大学
冯旭宁,清华大学
杨世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震坡,北京理工大学
许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戴海峰,同济大学
梁成都,宁德时代新能源
孙华军,比亚迪
代康伟,北汽新能源
周江,力神
王清泉,广汽研究院
吴宁宁,盟固利
刘波,长安汽车
王德平,一汽集团
李高鹏,宇通客车
朱玉龙,上汽集团
张志,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
卢世刚,国联动力电池研究院
刘超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杨续来,国轩
陈旸,万向一二三
李明明, 烟台创为
薛刚, THT中国
联系我们
学术报告事宜:
冯旭宁 博士 ,清华大学
邮箱: fxn17@mail.tsinghua.edu
任东生, 清华大学
邮箱: rds14@mails.tsinghua.edu
报名参会事宜:
李先生 邮箱:IBSW2019@126
联系电话: +(86)15010293183
参展赞助事宜:
孙尧 先生 邮箱: sunyao@autoht
联系电话: 15652605525
作为第三届IBSW大会的主办方,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第三届国际电池安全研讨会(IBSW),学习分享和讨论电池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为推动电池安全领域的技术进步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任东升(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韩淑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2003年国务院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明确“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自此开始,中国政府不断发出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事业的中国声音,如倡议“构建和谐海洋”,“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政策和海洋主张已经形成国内共识。在此基础上,中国相继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体现了在海外乃至全球海洋治理领域的中国智慧与责任担当,以中国理念、中国方式重塑世界海洋秩序,以赢取全球的海洋话语权。随着“泛海洋”时代的到来,海洋话语格局呈现出多维变迁的趋势,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话语的构建与传播,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经之路,也是争取国际海洋话语权的现实需求。
建构中国特色的海洋话语体系
成功的话语体系建构无不始于概念的固定化、普及化和学理化。在以往长达数世纪的海洋话语争夺中,拥有海洋话语权的国家不断生产出有利于本国的话语概念并强加给其他国家。面临海洋话语权危机,中国必须提升自身海洋话语权的影响力,提出具有“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标识性话语概念。中国政府提出的“和谐海洋”“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海洋话语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整体性思维,将本国的国家利益与大多数沿海国家的共同意愿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
中国特色的海洋话语概念既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可以在世界文化中产生共鸣。上述概念立足中国“和合”观,强调协和万邦、仁爱和合、和而不同,力求调和矛盾的双方并达成最终的和谐。根植于“和”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话语概念,极具开放性、兼容性和融通性,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的可理解性,提高中国话语概念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正如总书记所倡导的“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构建海洋话语概念既需要彰显中国特色,也需要达成超越国界的共识。中国在海洋话语领域应进一步贡献引领性话语,以和平、合作、和谐的海洋发展理念赢取关于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的话语权。
重塑中国叙事的海洋话语实践
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山海经》可谓中国海洋文化及海洋话语叙事的开山之作。中国应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挖掘中国海洋叙事素材,通过讲好中国海洋故事重建中国海洋国家形象,赢回中国海洋叙事的主导权。中国海洋叙事的关键就是讲好中国海洋故事的话语实践。
谁来讲?当前我国海洋话语实践的主体通常是国家,其他层面的言说有待加强。政府作为宏观层面国家话语实践者,其目标在于提升国家海洋治理话语能力,解决跨国乃至全球海洋治理问题。国家话语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中观及微观层面的官方或非官方话语的支撑。中观层面的话语实践主体指国内外涉海机构、海洋智库、国际海洋会议、媒体传播平台等官方或非官方的机构组织。微观层面则关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话语、网络话语或公共话语,表达个人意见、参与中国海洋话语实践的专家学者或国内民众。多元话语实践主体,通过国家与非国家海洋话语实践拓展海洋话语的国内外话语空间,共同构建可信可亲可敬的国家形象。
讲什么?中国海洋话语的实践内容既是中国故事更是全球故事,是中国故事在全球语境的再叙事,作为工具性话语的中国故事能否成为赢得外界认同与信任的全球中国故事,是衡量是否讲好中国故事的不二指标。讲好中国的海洋话语理念及话语主张、科学设定全球海洋议题及海洋秩序规则、合理融合自身国家与其他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公平公正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讲?海洋话语的表达应体现差异化、多样化、分众化、精准化,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话语表达方式,消弭文化及认知差异可能造成的话语误读,既做到内外有别也要做到外外有别,才能实现中国海洋话语体系的精准传达。
优化中外融通的海洋话语译介
话语的国际传播是输入与输出的双向良性互动,融通中外的海洋话语译介是实现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前提和基础。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话语实践,涵盖编码—解码—再编码的过程,在编解码中因为语境的变化常导致含义的偏离。海洋话语的译介首先是核心概念话语的精准翻译,通过梳理概念史厘清语义的嬗变,借助概念网络图谱明确概念之间的语义关联与语义偏好,实现跨语际再编码的准确性。在统一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建设多语种中国海洋话语特色术语库、翻译语料库,以标准化概念译介规范海洋话语翻译与传播。翻译本身就是两种话语之间的博弈,发挥着“译”“介”“释”“传”的多重作用,海洋话语的译介应突破西方话语可能造成的海洋话语陷阱,强化中国海洋话语的传播力和表达力,从而提升中国海洋话语权的影响力。
中国特色的海洋治理概念话语体系已经赢得初步共识,中国应进一步贡献引领性海洋治理话语,多维度讲好中国海洋故事,重塑中国海洋叙事及海洋国家形象,精准译介并强化传播,从而构建融通中外的可理解、能认同、易接受的海洋话语体系,努力提升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参与度及话语权。海洋治理话语是海洋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话语体系也是行为规约,关涉海洋治理主体的正当性,也关涉海洋治理实践维度的合法性。中国只有掌握了海洋话语权,才能够把握国际海洋秩序的建构权,引领全球海洋治理的发展趋势和走向。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翻译实践史书写研究”(18BYY019)阶段性成果)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