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布时的丝线为“经”,横的丝线为“纬”,经纬后来引申为纲纪,也就是不容易改变的基本原则。汉朝时以《易》(易经)、《礼》、(礼经)、《书》(书经)、《诗》(诗经)、《乐》(乐经)、“纲纪”,也就是不容轻易改变的基本原则。汉朝时以《易》(易经)、织布时纵的丝线为“经”,横的丝线为“纬”,“经纬”后来被引申为《春秋》(春秋经)为六经。由于《乐经》早亡,后世只存五经。
《易经》原名《变经》,可能是担心大家望文生义,知变而不知常,所以改称《易经》希望读者能兼顾“变易”和“不易”的道理,以求持经达变。坚持原则(经),却能够困人、因事、因时、因地而通权达变(权),寻找出合理的平衡点。
“易”中有“经”也有“传”,“传”是用来解释《易经》的。古人说《易经》,常把《易传》也涵括在内。
“卦”是悬挂的意思,把宇宙间一切自然现象,用八种符号,也就是八卦来标示,每一种符号可以代表几十种事物。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代表更多的变化。
八卦由三个符号所构成,六十四卦由于八卦两两相重,所以各有六个符号。基本符号只有两个,一为阳,--为阴。卦是由下向上读的,三个阳代表天,三个阴代表地,阴阴阳表示山,阳阳阴表示泽,阳阴阴即为雷,阴阳阳即为风,阴阳阴便是水,阳阴阳便是火。所有六十四卦,都由阴(--)和阳(一)两种符号组合而成,既整齐又美观。
每一个符号,都称为一“爻”。八卦各有三“爻”,六十四卦每卦各有六“爻”;爻的意思,是“交错”。借由阴(--)阳(一)的交错,构成不同的卦象。
“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句常见于各类武侠文艺作品里的话,是哪位武侠小说大师所写?金庸?古龙?梁羽生?都不是。
它出自鲁迅先生的七律诗《题三义塔》,作于1933年——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日军侵华时期,轰炸上海,日本反战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救援战争中的受伤者,于1932年2月作为“服务团长”到中国。在上海郊外的三义里战乱的废墟里,救起因饥饿飞不动的鸽子,取名“三义”,精心喂养,走时带回了国。
为了表达两国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鸽子后,作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
可惜,鸽子遭遇黄鼠狼袭击死亡,博士及周围人在悲痛之余,立塔(冢)掩埋。
出于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鲁迅先生,表达期盼中日友好的愿望。
于是,鲁迅先生提笔写下了此诗,表达了对侵略战争的痛恨,以及对爱好和平的友人的宽慰,彰显了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智者胸怀。
鲁迅先生的文章如刀似剑,他的诗也极具风骨,丝毫不逊色于仼何一位古人,那首《自题小像》,写于他还年轻时的1903年前后,掷地有声,铁骨铮铮——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先生,思想的巨人,革命的战士,永远值得众人仰望!
文/叶秋臣
在雷佳音、袁泉和张艺兴主演的这部《相逢时节》还未开播时,叶秋臣就写了一篇文章表示期待。
38集的《相逢时节》现在追完了,豆瓣也终于开了分,难看的4.7,很低。
在正午阳光出品的剧里,算是垫底的水平了吧。
但不论如何,我在看剧时产生了一些思考,于是便将这些感触写了下来,分享给大家。
所以在这个收官的时刻也来码字一篇,算是有始有终吧。
大多数的观点和讨论,我在之前的多篇剧评里已经明确阐述过了,不再赘述,只谈谈这个收尾让我明白并重复加深印象的道理。
先说说结局的剧情中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部分。
第一处,简敏敏找宁惠,宁恕找简敏敏的两条寻仇故事线。
你会发现这部剧出现的好多问题,全都耽误在信息不对称和时间差这两个问题上。
先说信息不对称。
简二和宁宥大多数的情况都想着先瞒住,慢慢渗透,但事发突然哪来得及。宁惠的那个性子,让宁宥和宁恕姐弟俩采取的也都是先自己解决,再撒谎让她宽心的方式。简二对付简敏敏也是如此,为了不让她去找麻烦,好多事情都不说,结果双方都造成了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会。
然后就是时间差。
当时宁恕已经准备带着宁惠去海南定居,却在临水被简三中途截胡,还把简敏敏扯进来,两家矛盾在本有缓解的情况下再爆发。
简三把宁恕打进了医院,程可欣劝说宁恕签下谅解书,就在宁恕已经想通并去找简二他们签之后,东西还没捂热乎呢,偏巧这边简敏敏就去找宁惠,两人扭打在一起,还让宁惠不小心摔下了楼梯。
简敏敏找宁惠寻仇的故事线,本身她是去说软话想让宁恕放过简三,说的未必是真话,只是简敏敏不希望弟弟去坐牢而已。
但人的本质不会变,简敏敏和宁惠这两个原始矛盾制造机,终于在大结局中,1V1的情况下开始正面PK。
说白了,过去她俩打的都是代理人的架。
这场戏安排得非常好,当年崔父去讨债,是因为受了宁惠的口头怂恿,宁惠没有直接犯错,但她也是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形容为心里产生恶念的源头。
间接,不代表没关系。
就像宁宥说的,如果当时她在吃早餐时叫住了心灰意冷的父亲,会不会结果迥然不同?
但宁宥懂得反省,曾经的宁惠却没有。
她只是一味把责任和罪过都推给旁人,推给女儿与简二相互联系,推给简家所有人,唯独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落错之处只字不提。
简敏敏和宁惠吵起来的时候,对话的内容很有价值。
当年崔父受了伤,简家的厂子养了他很多年,等于是吃空饷。在经营不善的时候,厂子选择裁员,好多健康的人都被炒鱿鱼,于是崔父自然也成为了被放弃的那类。宁惠当时的确很辛苦,一个女人既要抚养两个孩子,还要赚钱,故此积攒了不少的怨气,这些怨气她也一股脑都算在了简家的头上。
如果当时她劝说丈夫去找一份其他的工作,自己也进行心态调整不去自怨自艾,不仅可以自食其力还不必仰人鼻息,孩子们也能免于遭罪的命运,是不是结果还会更好一些?
但就像宁恕问程可欣的那句话,如果提前说了,还会分手吗?
程可欣的回答很正确,生活没有如果。
宁惠摔下楼梯不是简敏敏推下去的,但的确是因为与简敏敏起了争执才造成的结果。
简敏敏不是直接加害的人,曾经的宁惠也不是。
宁惠看起来没有直接参与任何一次复仇的计划,但她潜移默化的影响造成了宁恕的悲剧。
以及她自己的悲剧。
这个业障因果,就如简二被宁恕捅伤,都是殊途同归。
接着我们来到下一条寻仇故事线,宁恕去找简敏敏。
宁恕得知母亲坠下楼梯,加上当年父亲坠楼的世仇情绪,他从医院出来直接去找简敏敏开战。
其实如果最早他就是朝着简敏敏下手,事情或许也没有这么复杂。
走到大结局,宁恕这条复仇路才算真的走对方向了。
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这一场戏?
还记得当初简父和崔父,与如今的简敏敏和宁恕,几乎是相同情况。
崔父去找简父讨要钱财,宁恕去找简敏敏讨公道,都是刀子伤了人。
在四个人闹哄哄扭打在一起的时候,宁恕不小心捅伤了简二。
多年前是父亲捅了父亲,现在是儿子捅了儿子。
这是把整个业障因果轮回,画了一个圈,从起点走到终点,从终点再走回起点。
不同的是,简二签了谅解书。
这个谅解书,意义不仅仅只是原谅宁恕而已。
此时的背景音乐也恰到好处。
整部作品,其实就在演绎一场闹剧。
叹了一口气,这场闹剧终于走到了收场的时候。
两家的仇怨,至此就走到了一个休止符。
但怨恨没有消失,也不会轻易消失。
如宁恕所说,不代表不恨,只是不会再去报复了,不论出于什么目的。
简敏敏也说了类似的话。
都过去了。
接着再说说叶秋臣对结局最喜欢的第二处。
那就是简二和宁宥之间的对话。
一个人问对方有没有去毕业典礼,一个人问对方有没有找过自己。
他们都说“没有”。
因为那是“过去”。
不论什么。
都过去了。
剧中的仇怨,剧中的角色,剧中的故事,还有剧本身,都过去了。
人们都有想要挥手告别的过去,在某一个节点自己想通想透的时候。
《相逢时节》看到大结局,让我明白了一个最重要的道理。
不论什么,终将过去。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春日鉴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