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1940年多少岁(1940年多少岁属什么生肖啊)

时间:2024-01-28 11:54:05 作者:超甜的布丁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78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今天(9月3日)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纪念日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3500多万同胞伤亡

大半个中国被日军践踏

930余座城市被侵占

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

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

中国人民没有屈服

凝聚起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

最终迎来曙光与胜利

△1945年9月2日,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的日本投降仪式。

14年来,无数中华儿女

挺身而出,浴血奋战

用生命抵御入侵

为了民族安危作出巨大牺牲

今天,向与日本侵略者

血战到底的英雄儿女致敬!白文冠·用生命击碎日军诡计 子承母志为中华 战争爆发后,河北村民白文冠

组织妇女烧水做饭、掩护伤员

支持儿子马本斋组建回民支队

这支抗日队伍

在华北平原冀中地区

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1941年8月27日

1000多名日军包围了河北献县东辛庄村

抓走了白文冠

日军一方面逼她给马本斋写劝降信

另一方面以此诱捕马本斋

敌人软硬兼施

白文冠无所畏惧宁死不屈

为了儿子和回民支队

她决心以死来粉碎日军的诡计

数日不吃不喝

英勇殉国

得知噩耗,马本斋悲愤交织

他在日记中写下

“母入虎穴为国家,山河气派怎如她

孝心化作剑出鞘,子承母志为中华”

他带领回民支队

勇猛杀敌,屡建战功

许世吉·带着弟弟上战场“我要保护家人”抗日战争爆发后

目睹家乡村庄被日军破坏

许世吉暗下决心

“我要保护家人,我要参军”

1940年,25岁的他

带着12岁的弟弟参加了八路军

1942年,甲子山战役

一场战斗连续打了9天9夜

许世吉没怎么合过眼

出的汗和流的血凝在一起

绑腿的布条和新长的皮肤

粘在一起拆不下来

“发了枪就是战士

我刚学会拉栓上膛

就随部队开拔沂蒙山区

上战场杀‘鬼子’!”

百岁老兵生前回忆起

这段抗日往事时

他坚定地回答

“为祖国当兵不后悔!”

钱伟长·为救国愤然转系“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

18岁那年以中文、历史两个100分成绩

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

“九一八”事变爆发

给钱伟长很大的触动

他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毅然从中文系转到物理系

他说:“我没有专业

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决心科学救国后

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

将全部精力都扑在专业上

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物理系毕业

抗战胜利后,留美多年的他

放弃美国高薪研究岗位

毅然回国教书

“国家需要的,我都干”

茅以升·挥泪炸毁自己设计的桥 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1934年

茅以升放弃平稳安逸的生活

从大学辞职后投入钱塘江大桥的建设

建桥过程历经磨难

常要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下施工

他曾险些葬身江底

△桥梁专家 茅以升

1937年底,日军逼近杭州

数不尽的物资和百姓、士兵

通过钱塘江大桥转移

为了阻止日军

1937年12月23日下午

伴随巨大的爆炸声

通车仅89天的钱塘江大桥

只剩下残破桥体

对于茅以升来说

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

他悲愤地写下

“炸桥挥泪断通途

不复原桥不丈夫!”

杨靖宇·用生命照亮来路 战斗到最后一刻 1932年,27岁的杨靖宇

只身一人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

打开了东北抗日的新局面

1940年,因遭叛徒出卖

杨靖宇被日军围困

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

他孤身与日寇数个昼夜

战斗至最后一息

残忍的日军将杨靖宇的遗体割头剖腹

发现他的胃里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

竟无一粒粮食沈崇诲·无畏生死 无问西东“与敌人同归于尽”1937年8月19日

沈崇诲奉命轰炸敌舰

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

紧急升空执行任务

当他飞临日军舰时

飞机突然发生故障,脱离战斗队形

只能紧急降落或是跳伞逃生

沈崇诲不愿苟且偷生

决定破釜沉舟

他与队友陈锡纯

从两千米高空极速冲下

义无反顾地撞向敌舰

与敌人同归于尽

八百壮士·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 光明而来,正大而去 淞沪会战末期

为了掩护中队西撤

谢晋元临危受命

率领对外宣称八百

实际上只有四百人左右的队伍

坚守上海闸北四行仓库

奋战四天四夜

“仓库就是我们最后的阵地

是我们的坟墓!”

四天的时间

谢晋元率部击退敌军多次进攻

毙敌200多人

自己仅阵亡9人,伤20余人

在谢晋元被叛徒杀害前

曾有人劝谢晋元潜离上海

他断然拒绝

“光明而来,亦当正大而去”

我们永远铭记——

“愿拼热血卫吾华”的左权

“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

誓死抗日的吉鸿昌

为掩护大部队、弹尽后投江殉国的

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

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壮烈跳崖的

狼牙山五壮士

……

△一名抗日战士出征前,父亲赠送他的“死字旗”。

78年,硝烟散去,山河重振

这段无数先辈

用血泪写就的峥嵘岁月

这些忠诚担当

顽强奋斗的傲骨英魂

我们不能忘,不敢忘,不会忘

缅怀英烈,吾辈自强

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

农村老话说:五十九岁死,还是短命鬼,是啥意思?如何算长寿?

农村老话说:“五十九岁死,还是短命人”,又有说成是“五十九岁死,还是短命鬼”,意思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这是一句农村老话,既然是农村老话,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现在社会状况大不相同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在发展和进步,两者之间是无法相比的。因此,要理解这句老话,还得从过去农村的社会背景说起。

1、过去农村不同年龄去世的称谓

过去农村,人们习惯把人的去世,分成四种说法,即夭折、早亡、短命、寿满。

夭折,指从人的出生到十岁以前的人,有的地方是十二岁以前,被称为儿童,儿童的亡故就被称为夭折。旧时农村,由于当时医学水平低,儿童的死亡率比较高,凡是过了十岁或者十二岁的人,被称之为过“童关”,也就是进入了青少年阶段。

早亡,指从十岁或十二岁到十八岁以前的人,有的地方是二十岁以前,称为早亡。在一些地方,人们把夭折和早亡两种统称为“殇”或者“殇亡”,意思是说人没有到成年就死去。也就是因为如此,有的地方对人的亡故只有三种说法,即殇亡、短命、寿满。

短命,指从二十岁到五十九岁的人亡故,称为短命,委婉的说法是英年早逝。实际上,很多农村把夭折、早亡、短命三种都称为“短命”。

寿满,指上了六十岁以后亡故的人,称为寿满。在农村,人们通常把长寿老人(八十岁以上的老人)的去世,称之为“年登寿满”,被视为“喜丧”。

2、“短命鬼”的意思是什么?

“短命鬼”,在农村,通常指没有达到“寿满”的年龄去世的人,是旧时民间迷信说法,认为人死后会变“鬼”。因此,在民间“鬼”常常用来指代去世的人,不论去世之人的年龄长短,都是如此。

旧时社会处于农耕社会,由于农村医疗水平比较低,生活条件比较差,人们劳动强度比较大,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战乱不断,易引起瘟疫流行,人口的平均寿命比较低,还未到六十岁就去世的人,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据来自一位美国,名叫Harry E.Seifert的学者,在1933年的统计数据计算,我国时期的农村人口平均寿命为35岁。Harry E.Seifert统计范围的表格为“中国农民生命表”,没有将城市人口纳入统计的范围。

其后,我国本土学者也陆续对时期地方人口的平均寿命进行过统计。

比如,学者薛仲三在1935年,利用当时南京地方行政部门对居民的生命统计资料,计算得出南京市的人均寿命,男性为39.80岁,女性为38.22岁;学者陈达领导的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于1940年到1944年,根据云南呈贡县的人口死亡统计资料,计算出当地人口平均寿命,男性为32.8岁,女性为34.2岁,男女合计为32.8岁。这种统计将霍乱死亡人数计算在内,如果不将霍乱死亡人数计算在内,则是男性为33.8岁,女性为38.0岁,男女合计为36.0岁。

从以上数据说明,时期,我国平均寿命不足40岁。其中,这些统计数据把婴儿夭折也统计在内。我国以前,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婴儿夭折比较高,这样就拉低了我国时期人口平均寿命的比例。因此,这种平均寿命,并不是指人活不到四十岁,那时长寿之人还是大有人在。

也就是因为旧时,活不到六十岁的人比例比较高,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短命鬼”这个词,既为人们所忌讳,也让人感到恐惧。在农村,这个词也就成了比较恶毒的骂人的话。通常来说,人们对未满六十而去世的人,都不能轻易说是“短命鬼”,就更不能对活着的人这么说了。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讲这个词的时候要慎重,不能口无遮拦,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农村五十岁称寿,为什么五十九岁还不算长寿呢?

现在的农村,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医学也发达了,医疗条件也很好了,五十九岁的年龄,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年龄还不算老,大部分人还是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而在城里上班的很多人,还有一年(六十岁)才退体。过去,农村有“五十不抬棺”之说,意思是说男人上了五十岁后,因体力跟不上了,丧事中抬棺材的事就不能让五十岁以上的人参加了,主要是怕在抬棺途中,身体状况出现意外。而现在的农村,很多村子因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六十岁的男性老人是农村抬棺材的主力。

过去农村,由于那时人结婚早,五十岁的人,大多做了爷爷奶奶。由于那时农村劳动强度大,走路靠两条腿丈量大地,而农业生产都靠肩挑背扛,都是靠体力。因此,那时候的人衰老得特别快。再加上物资匮乏,生活水平低,再加上那时保暖条件差,受寒气的人很多,患肺病气管炎的人比较多,上了五十岁以后,一旦天气变冷,就会喘气和咳嗽。特别是到了晚上睡觉时,几乎家家发出咳嗽的声音。因此,那时候的农村,很多人等不到六十岁,往往因为积劳成疲而去世。

也就因为如此,那时候的农村,到了五十岁时,就可称为“寿辰”,可以做寿材,也可以做寿衣服和寿被。按照我国传统习俗,凡是称寿的老人,如果去世以后就不能算是“短命”了。

然而,那时,我国民间对于称寿的年龄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不少农村,尤其是经济不是很发达,或者地处偏僻的农村,民众坚持认为,五十岁的人,绝大多数都做了爷爷和奶奶,有的还子孙满堂了,应该在五十岁时称寿。称寿后去世,就不能说是“短命”。而城镇和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相对来说,他们的生活条件要好一些,医疗条件也要好一些,人的平均寿命也相对长一些。这些地方要到六十岁才称寿。

如此,在我国民间也就存在称寿年龄的两种说法,有的地方五十岁就可称寿,也有的地方要到六十岁才能称寿。这两种说法虽然在民间并存,但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到六十岁才能称寿的说法,不论在过去社会还是在现在社会都占主导地位。毕竟,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在民间习俗方面, 不仅话语权大,而且其影响力往往具有社会时尚的引领作用,过去社会如此,还在社会依然如此。比如,现在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的传统习惯,往往会影响其他欠发达地区的习俗。这也就是俗语“五十九岁死,还是短命鬼”,被农村民众普遍认同的原因。

4、俗语“五十九岁死,还是短命鬼”的民俗说法

我国农村,至今还流行一种有别于《老黄历》的民间历书,比如,湖南有隆回周旺车塘铺有《望星楼通书》(被列入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兴宁市有《广东省兴宁市罗家推算通书》简称“罗家通书”(首创于清雍正二年,雍正七年由雍正皇帝批准发行,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现在依然还在印刷发行。

这些“通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虽然每年都要出一本“通书”,但是,六十年后一个轮回,也就是六十年后,只有年月日不同,内容则是重复的。因此,这些“通书”就是祖宗做好的一种历书模版,每六十年后重新印刷一次,只要把年月日改一下就行了。

这就是我国古代人创造的“甲子纪年法”,也就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两字为一组,从而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每个基本单位表示一个年份,六十年一个轮回,民间通常称之为“天道轮回”。比如,按照这种“甲子纪年法”,2021年是“辛丑”年,下一个“辛丑”年要等到六十年以后。在农村,“辛丑”又被人们称为“年号”。

同样,在“甲子纪年法”之中,每一个人的出生都有自己的“年号”,当再遇到自己的同一个年号时,正好是实岁六十岁这一年。古人认为,天道轮回,也就是生命的轮回。这也是人们把六十岁称寿的原因,到了六十岁,民间称之为“花甲”,即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人到六十岁已经完整地走完了一个甲子,开启了新的一轮“甲子纪年”。也就是因为如此,人们把到了六十岁以后的人去世,称为“寿满”,意思是说,已经圆满过完了一个“甲子”。

人到五十九岁,还没有将一个“甲子”走完,也就是活 不到一个“甲子”,还没有进入“寿”的行列,就不能算“寿满”,只能算“短命”人行列,俗称为“短命鬼”。

在农村,很多老人到六十岁的时候要进行庆寿,一些地方风俗,要放在五十九岁那一年,也有一些农地讲究“男上女满”,也就是男性在五十九岁做寿,女性在六十岁才做寿。不管是哪种风俗,都寄托了人们对健康长寿追求的心理愿望。

现在的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医疗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五十岁还只能算是中年,也是壮年期,六十岁还是干事业的时期。但是,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随着年龄的增加,需要人们更加注意身体状况,珍惜生命,这样才能使自己健康长寿。

2023年9月10日5位知名人物去世,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喻湘莲去世

喻湘莲(1940年-2023年9月10日)

女,江苏无锡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惠山泥人”代表性传承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其作品赴10多个国家展出,并被收入《无锡惠山手捏戏文》画册。《霸王别姬》《醉骂》等5套戏文彩塑和复制的23套历史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馆收藏。《海瑞罢官》《十五贯》等13套戏文彩塑收藏于南京博物馆。《大阿福》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2023年9月10日逝世,享年83岁。

陆漱韵(1927年5月-2023年9月10日)

女,江苏常州人,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党员,作物育种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曾任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作物学会理事,农业部种子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薯类专业组)委员和顾问。从事普通遗传学、植物遗传学、作物育种学等多种课程教学,主编我国第一部甘薯育种专著《甘薯育种学》,参编《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学》等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2023年9月10日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

崔秀珍(1937年2月-2023年9月10日)

女,河北省清苑县人,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党员。曾担任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务处教务科科长、石油大学(北京)科技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1988年晋升高级工程师,1995年退休。2023年9月10日12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何哲(1986年-2023年9月10日)

新余市分宜县公安局森林分局芳山派出所副所长、三级警长。2023年9月10日外出工作期间,因连续工作,疲劳过度,身体突发不适,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37岁。

伊恩·威尔穆特(1944年7月7日-2023年9月10日)

出生于英国汉普顿露西,于英国诺丁汉大学毕业后,1971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英国胚胎学家,世界上第一个用体细胞克隆出动物的科学家。曾获得2008年邵逸夫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2023年9月10日去世,终年79岁。

又一年流感季:有多少人死于流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于流感的风险已经下降,但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仍有数十万人死于这种疾病性流感。当流感毒株发生重大进化时,死亡人数甚至更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卫生设施、医疗保健和疫苗接种的改善,死于流感的风险已经大幅下降。在同样的年龄条件下,1940年出生的人死于流感的风险约为1900年出生的人的三分之一,1980年出生的人的风险是1940年出生的人的一半,这种下降趋势还在继续。然而,由于许多国家人口老龄化和缺乏医疗保健和卫生设施,流感仍然是世界各地的一大负担。

2022年10月20日,Our World in Data网站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How many people die from the flu?”,通过数据汇总,文章详细地研究以下问题:

1.有多少人死于季节性流感,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情况是如何变化的。

2.哪些因素会增加死于流感的风险,为什么在某些年份,流感会大规模流行,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有多少人死于季节性流感?

尽管流感是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疾病,但它很难统计具体的病死人数。这是因为:

1.流感的症状与其他病毒感染类似,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在许多国家,只有一小部分患有“流感样疾病”的患者接受了流感病毒检测,这意味着我们错过了许多感染病例。

2.流感可以通过许多间接的方式导致死亡。它可以通过肺炎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导致死亡,也可以通过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等心血管并发症或其他严重感染导致死亡。这部分人群的流感患病史容易被掩盖,导致我们低估了流感死亡人数。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究人员用其他方法估计了流感带来的负担。他们可以估计在流感季节发生的额外死亡人数,并利用常规监测数据和死亡记录,估计其中有多少人是由流感引起的。全球大流行死亡率项目II(Global Pandemic Mortality Project II )使用2002年至2011年的数据,估算了季节性流感造成的年死亡率。他们估计,在此期间,季节性流感每年在全球造成29.4万至51.8万人死亡。

在欧洲,65岁以上的人每年死于流感的比率为每10万人30.8人。这是交通事故的三倍多,在同一年龄段,每10万人中有9人死于交通事故。在低收入国家,由于流感检测水平较低和死亡率记录有限,这些估计往往不太确定。但据估计,流感在南美、非洲和南亚国家的致死率高于欧洲和北美。例如,印度尼西亚的死亡率是加拿大的两倍多。这些差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贫穷、基础健康状况较差以及获得医疗保健的机会较低。在我国,65岁以上的人每年死于流感的比率为每10万人52.9人。

每10万人中,65岁以上人群的流感死亡人数(2002-2011)

流感死亡率是怎样变化的?

流感的死亡率比过去低得多。死于流感的人数全年波动,在冬季达到高峰,在过去的65年里,美国死于流感的总人数基本稳定,考虑到这段时间内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老龄化,实际上流感的死亡率在这些年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标准化后各年的流感死亡率

为什么流感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自1900年以来,死于流感的风险一直在下降,原因有以下几个:

1.在20世纪初,美国各地都有改善城市卫生的大型项目。

2.在整个20世纪,新生儿保健不断改善,儿童疫苗接种率持续提高。

3.流感疫苗接种率也有所提高。流感疫苗是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首次研制出来的,1952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了一个监测系统,以监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流感毒株。这帮助研究人员每年开发出与这些毒株匹配的新疫苗。

如图所示,历史上流感死亡率的下降幅度很大

年龄相同情况下,1940年出生的人死于流感的风险约为1900年出生的人的三分之一,1980年出生的人的患病风险是1940年出生的人的一半,这种下降趋势还在继续。

哪些因素影响流感死亡人数?

1.年龄是死于流感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年轻人相比,婴儿和老年人死于包括流感在内的一系列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往往要高得多。例如,60岁的人死于流感的风险是20岁的人的10倍。一旦人到了20多岁,他们死于流感的风险就会呈指数级增长。

2.医疗保健的质量。

3.流感的种类以及是否接种了流感疫苗。每年,流感疫苗都要重新配制,以适应预计将在冬季占主导地位的流感毒株。当疫苗中的毒株与正在传播的流感毒株不匹配时,疫苗的功效往往较低,流感季节往往更为严重

呼吸道疾病的死亡风险与年龄有关

为什么有些流感季节如此严重?

当新的流感毒株出现并引起流感大流行时,当季的流感会比平常严重得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群中传播的流感病毒往往会通过“抗原漂移”发生变异,这使他们有能力逃避人们的免疫力。同时,流感病毒也可能发生更加巨大而突然的进化,这就是“抗原转移”,即不同菌株的部分相互结合,这些新的组合可能比以前的毒株更具传染性和致命性,导致更致命的大流行。

例如,由人流感和另一种动物流感结合而来的H1N1流感病毒,它导致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流感大流行。最近的研究估计,1918年至1920年间,全球有1740万人死于H1N1流感病毒。这一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典型年份死于流感的人数,比每年因季节性流感死亡的29.4万至51.8万人的估计数字高出30至60倍,这还是在当时全球人口比现在小得多的情况下发生的。

H1N1流感期间,年轻人的死亡率急剧上升。研究表明,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对H1流感病毒的免疫力,相比之下,老一辈人在大流行开始前几十年就接触过类似的H1流感病毒,这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免受H1N1大流行毒株的影响。

历史上历次流感大流行

总结与展望

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季节性流感,但由于环境卫生、医疗保健和疫苗接种的改善,这一负担远低于过去。由于两个主要原因,流感仍然是世界各地的一大负担,一是世界上许多人仍然无法获得医疗保健,流感疫苗接种率低,这增加了死亡风险。另一个原因是许多国家的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在低收入国家,由于未来面临人口老龄化,流感可能会成为更大的负担。为了应对这一风险,世界可以从过去减轻负担的方式中吸取教训,一种方法是提高流感疫苗和其他常规疫苗的接种率,这也可以降低流感严重的风险。另一个是改善世界各地的环境卫生和获得医疗保健的机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已经看到了流感负担的巨大下降,如果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负担进一步下降。

纪念2020年逝去的8位名人,年龄最小者,年仅36岁

2020年,是《时代》周刊描述中“最糟糕的一年”。

全人类都笼罩在新冠疫情阴霾中,经历突如其来的巨大考验。

死神张开黑色羽翼,我们才能如此清晰地感知到生命的美好。

回顾今年离世的8位名人,只能慨叹:“人生苦短,来不及说再见”。

一、赵忠祥

1959年,17岁的高中生赵忠祥通过万人海选,进入北京电视台,成为继沈力之后的中国第一位男播音员。

作为我国第一代电视主持人,赵忠祥注定成为泰斗宗师级的人物,承载整个时代的记忆。

他创造了中国电视史上无数个“第一”。

卡特在任期间,赵忠祥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采访美国总统的中国记者。

他是《新闻联播》第一位出镜播报的播音员,并在1979年首次使用提词器。

1983 年,赵忠祥主持“五四蒲公英青年智力竞赛”,被称作“央视第一位节目主持人”。

赵忠祥声线醇厚,台风沉稳,也是少有的“零失误”主持人。

自1983 年以来,他先后 12 次主持央视春晚,“没有给主持词添一字、少一字”。

赵忠祥和主持人倪萍的搭档,也深入人心,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

他曾主持了 18 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转播与主持过9次国庆庆典,创下无人超越的纪录。

90年代初,赵忠祥与杨澜搭档主持《正大综艺》,腹有诗书气自华,撑住了这档纯娱乐性的节目,斩获1994年度政府奖。

除此之外,他兢兢业业40年,共解说了 2500 多集《人与自然》和《动物世界》,打造出国民度极高的科普节目。

2006 年,赵忠祥高票荣获“中国电视主持人 25 年杰出贡献大奖”,为自己近50年职业生涯画下完美的句点。

与书画为伴的退休生活,自在惬意,哪知病魔忽然侵袭。

2019年底,赵忠祥被检查出患鳞状细胞癌。

2020 年 1 月 16 日,医治无效去世,在生日当天,结束了 78 年的人生旅途。

二、谢园

“京圈”喜剧大咖谢园算是演艺界当之无愧的实力派。

从30岁开始,用6年时间,把飞天奖、金鸡奖、百花奖、金鹰奖悉数收入囊中。

1984年,谢园为了演好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孩子王》,坚持三个月没有洗澡,让乡村教师“老杆”的形象惟妙惟肖。

之后的《棋王》、《大喘气》,谢园塑造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助力他拿下金鸡奖影帝称号。

有了专业奖项的肯定,更有势不可挡的观众缘。

1993年,谢园以“宝财哥”的身份加盟《我爱我家》,他与梁天、葛优的“喜剧三剑客”风靡全国。

大银幕上的“影星”谢园,开始在小荧屏上发光发热。

2001年,现代都市题材电视剧《永不回头》开播,谢园饰演无德无行、吸毒成瘾的反面角色。

从2005年至2020年,谢园相当高产,再次发挥“黄金配角”的本色,凭借性格迥异的“小人物”出彩。

《无限生机》、《明德绣庄》、《女人当官》、《谈判冤家》、剧版《黄金大劫案》、《我爱男闺蜜》、《人间至味是清欢》、《古董局中局之鉴墨寻瓷》……

众多卫视热播爆款剧和平台悬疑剧中都能看到这张熟悉的面孔。

他用辨识度极高的形象和精湛的演技,带给观众高品质的艺术享受。

观众还在期待更多好作品,谢园却在2020年8月18日突发心脏病逝世。

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61岁的当口,只留下不朽的艺术光影……

三、田成仁

1926年出生的田成仁,也是中戏走出的实力派。

19岁参加文工团,凭秧歌剧《白毛女》中的“虎子”,敲开表演的大门。

29岁合作导演孙维世,在《黑奴恨》中扮演“汤姆”,百场演出后,跻身话剧明星行列,初尝走红滋味。

1975年,49岁的田成仁从话剧舞台走向影视艺术,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红雨》。

1989年,《篱笆·》热播,63岁的田成仁饰演葛茂源,耿直形象深入人心。

随后,田成仁参演的一系列农村剧和家庭剧《辘轳·女人和井》、《山不转水转》、《古船·女人和网》、《今生是亲人》、《单亲之家》,相继出炉。

1998年,72岁的田成仁再次回归大银幕,先是主演情感电影《老子、妻子和孩子》,又在2000年,参演剧情电影《金婚》,并凭借该片入围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2002年,主演亲情电影《暖春》,凭借该片入围第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

2008年,《暖春》剧版催泪经典,田成仁再次担纲主演。

年过七旬的田成仁一直活跃在小荧屏,从2003年《开心就好之男人无烦恼》,到2018年11月开机的《六尺巷新故事》,淬炼为金牌“老戏骨”。

2020年1月30日,93岁的田成仁逝世的消息传出,合作过的演员纷纷发文悼念。

演艺生涯64年,他曾塑造无数经典角色,敬业态度堪称行业楷模。

专业过硬的田成仁,拍戏时经常“一条过”。

“人家请你演戏,就是信任你。一定要好好演,不能摆老演员的架子,更不能做对不起人的事。”

他做到了!

四、杜雨露

1941年出生的杜雨露,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艺术学院,在机缘巧合踏入影视圈之前,曾演过十余年的话剧,是哈尔滨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特殊时期,杜雨露还看过仓库、扛过麻袋,每个月仅挣100多块钱。

直到1979年,在电影《奸细》中饰演政委,才正式从略显寒酸的话剧圈进军大银幕。

随之而来的《无罪杀手》、《幸运的人》,杜雨露均有参演。

但要真正打开知名度,还得靠小荧屏。

1997年,《雍正王朝》热播,杜雨露塑造的一代忠臣张廷玉,形神兼备。

2000年,主演《突出重围》中铁铮铮的老军人“军区副司令员方英达”,并凭此剧在第20届电视剧“飞天奖”上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大宅门》的老东家白萌堂、《省委书记》的贡开宸、《白银谷》的康老太爷,还有小时候最爱看的《神医喜来乐》里,那个奸诈太医王天和,他都能演绎得丝丝入扣。

直到2011年,70岁的杜雨露还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年剧《黎明前的暗战》中出演湖南省主席程潜。

导演苏舟评价:“杜雨露对作品非常认真,在拍摄过程中从来没有离开过摄制组一步,没串过一部戏,他对角色也极其认真的对待,一个演员付出多少就有多少回报。”

2020年2月21日凌晨5点,为艺术奉献一辈子的杜雨露,因肺癌于哈尔滨家中病逝,享年79岁。

正值疫情期间,葬礼仅六人到场。

五、李建群

1957年出生的武汉姑娘李建群,从小就是不可多得的美人胚子,13岁那年就顺利考入武汉歌舞剧院。

求学期间,膝盖半月板意外撕裂,无奈之下改学美术。

艺术天赋出众的李建群,换了人生跑道依旧优秀。

她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师从油画大师陈逸飞,后到兰州军区做了一名军人。

1983年,年仅26岁的李建群获全国青年油画创作优秀奖,1986年又获三项全军舞台美术设计奖。

29岁的李建群,才华和美貌正值鼎盛,受邀出演电视剧《警惕,年轻的朋友》,一脚踏入演艺圈。

真正令她声名大噪的,是1992年的古装剧《唐明皇》。李建群饰演武惠妃一角,同时担任该剧的服装设计。

为了完美还原富贵的盛唐气象,李建群翻遍资料、观摩画作,还亲赴敦煌,设计出诗仙笔下的“霓裳羽衣”,造型华丽,颠倒众生,并由此获得第十三届电视剧飞天奖服装奖。

同年的历史电影《杨贵妃》,李建群再度饰演武惠妃一角,兼任服装设计,由此获得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服装。

1995年,李建群与刘晓庆合作出演电视剧《武则天》,并担任服装设计工作。她四进敦煌七下西安,用两个半月时间,设计出上万件服饰。

李建群的服装和毛戈平的化妆“双剑合璧”,打造出内地古装造型美感巅峰。

2019年11月,李建群患癌的消息传出。2020年7月16日,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3岁。

曾一起合作《武则天》的刘晓庆发文悼念:“中国最美服装设计师、演员,当年合作情景历历在目。”

风华绝代、才貌双全的古典美人,就这样飘然离去。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六、刘江

擅长饰演反派人物的老艺术家刘江,原籍辽阳,1925年生于哈尔滨一个城市家庭。

读书不好的他很早就到社会谋生,曾当过学徒,做过邮电部门的职工。

刘江从小喜欢文艺,对电影、戏剧的兴趣尤其浓厚。十六岁时,他参加了哈尔滨北斗业余实验剧团,开始表演话剧。

1946年,东北联军解放了哈尔滨,刘江参加了松江军区政治部文艺工作团。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刘江除演出剧目外,还参加了攻打德惠、四平,围困长春,解放沈阳,以及平津、衡宝等战役,在严酷的战争中蜕变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1949年1月,刘江正式入党。

1952年,刘江调到广州部队话剧团,成为一名专职演员。

《是谁在进攻》、《无名英雄》、《双婚记》等中外剧目,刘江“一人千面”,将资本家、地主、敌特、敌高级将领、官僚主义者等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

频繁的舞台演出实践,不仅使刘江的表演水平和艺术修养有了显著的提高,也为他进入影坛奠定了基础。

1958年,刘江由广州军区话剧团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了电影演员生涯。

二十多年来,他先后参演十余部电影。

《闪闪的红星》中,刘江那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更是成为影史经典。

1995年,刘江被诊断出胃癌、前列腺癌,甚至肝脏上都出现肿瘤。生性乐观的他还戏称自己是“三癌开泰”。

2020年5月1日,表演艺术家刘江逝世,享年95岁。

七、黄鸿升

1983年11月28日,黄鸿升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北投区一个普通的离异家庭,父亲是木工兼装潢设计师,他有一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妹妹,是家中的老大。

从小就有美术天赋的黄鸿升,每次壁报设计都能得奖,当艺人之后,还开了画展,也在运营自己的潮牌。

幼年黄鸿升跟奶奶生活,射手座的阳光乐观,让他屏蔽家庭的残缺,活成了大家眼中的“开心果”。成年后的他,性格温暖又有责任心,还懂得尊重女孩。

所以和杨丞琳那段纯洁的校园初恋才能成为彼此生命中的美好回忆,即使分开了,也是“青春里住过的人”,蜕变为一种类似亲情的友情,杨丞琳的母亲还认了小鬼当“干儿子”。

甚至杨丞琳本人都庆幸初恋是善良的黄鸿升,让自己的感情观非常健康。

“最佳前任”,实至名归。

从华冈艺术学校戏剧科毕业后,2001年,黄鸿升参加电影《蓝色大门》的选角训练班正式出道,随后做主持、出单曲、演电影、接拍偶像剧,多栖发展,狂刷国民度。

爱看台湾综艺和偶像剧的朋友,应该对这个高大帅气的男人并不陌生。

《终极一班》翘着兰花指贱萌搞笑的蔡一零,是他。

《娱乐百分百》和罗志祥搭档默契的幽默主持,是他。

《东方茱丽叶》,剧中喜欢林濑穗的陆一弥,也是他。

《天堂来的孩子》,剧中讲义气的乐天派男孩钟大规,还是他。

其实小鬼的娱乐圈生涯,不像“明星”,更像是普通人找了一份踏实又辛苦的工作,就这样细水长流把日子过好。

2020年9月16日,独居的黄鸿升在浴室滑倒撞到头,因主动脉剥离造成血管阻塞猝逝,年仅36岁。

听闻噩耗,好友杨丞琳无法接受,称“没有办法形容我有多痛”。

“现任”女友吴函峮深夜在个人社交平台发长文悼念。

她说小鬼不论任何时候即便洗澡睡觉也都秒接、秒回,事发当晚却怎么也联系不上,才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两周前,黄鸿升突然说:“不要结婚好吗?这样如果未来我怎么了,你就可以不用负责任,你可以是一张白纸的嫁给别人”。

其实,小鬼身体健康方面是有隐患的。当年他就是因为身患遗传性家族肾脏病史,才无需服兵役。如今又担任外景节目主持人,工作危险系数较高。

“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先来。”他并非杞人忧天,而是真的为女方着想。

这个温柔到骨子里的大男孩,就这样一语成谶,离开了这个世界。

八、于蓝

1921年出生的辽宁姑娘于蓝,原名“于佩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跟随继母逃难到河北张家口,1937年华北陷落,在女师学院读初中的她辍学了。

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年代,同学赵书凤的母亲给自己女儿改名“赵路”,也为她改名“于蓝”,希望孩子们走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

爱国情怀驱使下,于蓝到达延安,1939年,在抗日军政大学入党。除了系统学习政治理论,艺术天分颇高的于蓝,还积极参加业余演出活动。

从1940年开始,于蓝在话剧舞台上琢磨表演,直到1947年随东北文工团进入长春,出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一期训练班指导员。

1949年剧情电影《白衣战士》,开启了于蓝的大银幕表演生涯。《翠岗红旗》、《龙须沟》、《林家铺子》和《革命家庭》,又让她的演技日臻纯熟。

1961年,她曾凭借《革命家庭》的周莲一角斩获第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1962年,又当选中国文化部推选的“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1965年,与赵丹合作主演剧情电影《烈火中永生》,在片中饰演银行高级职员,实为重庆地下党的江竹筠,也就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江姐”。

经历过的洗礼,于蓝依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投身儿童电影事业。

1981年6月1日,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于蓝出任首任厂长及艺术指导,一干就是20年。直到2001年,80岁的于蓝才正式退休。

此后十年间,于蓝先后获得第10届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第10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杰出贡献奖”和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直到2020年6月27日21时7分,于蓝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享年99岁。

导演田壮壮在朋友圈发文:“妈妈走了。”

新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也走了。

结语:

在墨西哥文化里,遗忘,才意味着真正的死亡。

“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记住你的时候,你将从这里彻底消失。”

但有些传奇,注定会在后人的纪念和回忆中达到永生。

而你,在这一刻,又会选择记住谁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