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瓦拉赫-摩尔达维亚战争是15世纪初期东南欧地区的一场重要战争。该战争在1456年开始,直到1462年才结束。
1456年,瓦拉赫亲王约翰·亚历山大在战争中被杀害,这使政治权力真空的出现。在这个时候,德拉库莱斯库家族的弗拉基米尔·德拉库莱斯库成为了瓦拉赫亲王的候选人。
但是,他的政治竞争对手达尼洛·卢波米尔斯基也宣称自己是瓦拉赫亲王的合法继承者,这使政治上的不稳定。
1462年,战争再次爆发,这一次是因为瓦拉赫亲王弗拉基米尔·德拉库莱斯库试图侵占摩尔达维亚。这场战争使许多摩尔达维亚城镇和村庄的破坏,同时也加剧了罗马尼亚地区政治不稳定。
在战争中,弗拉基米尔·德拉库莱斯库作为一个坚定的东正教徒,支持东正教在瓦拉赫地区的传播。
他的对手列沃·卡尔普特安努则是一个信奉天主教的人,支持天主教在该地区的传播。这种宗教在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之间造成了,加剧了该地区的政治动荡。
双方争夺的不仅是瓦拉赫亲王的位置,还有对于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之间的疆界的争夺。这使疆界不明确,领土争端不断的问题,增加了该地区的政治不稳定性。
1457年,奥斯曼帝国派遣大军入侵瓦拉赫地区,这使瓦拉赫地区的政治和安全危机。
1462年,奥斯曼帝国再次入侵摩尔达维亚,摩尔达维亚的领袖斯特凡大帝被迫向奥斯曼帝国投降。这种外部威胁加剧了该地区政治不稳定的局面。
战争期间,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动员和战争支出。这使财得格外困难。
罗马尼亚的文化和语言1456年,瓦拉赫-摩尔达维亚战争开始,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之间的文化差异被进一步放大。
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在历史上一直是两个独立的国家,其文化和语言有很大的差异。
在战争期间,由于两国交战,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的文化差异变得更加明显,这对于统一罗马尼亚地区造成了阻碍。
1458年,摩尔达维亚公国的统治者斯蒂芬三世死亡,国内出现政治动荡。这使宗教的情况。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之间的宗教信仰差异也使文化和语言的差异。
在瓦拉赫-摩尔达维亚战争期间,瓦拉赫地区的主要宗教是东正教,而摩尔达维亚地区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这使得两国之间的宗教加剧了文化和语言的差异。
1460年,瓦拉赫的统治者弗拉基米尔二世在对付土耳其入侵的过程中,与摩尔达维亚的统治者斯蒂芬三世达成了联盟。
在战争期间,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加,这使罗马尼亚地区文化的多元化现象。
例如,在瓦拉赫地区,匈牙利文化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显,而摩尔达维亚地区则受到波兰文化的影响。
1461年,瓦拉赫-摩尔达维亚战争结束,战争期间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之间的领土争端也对罗马尼亚地区的文化和语言造成了影响。在这场战争中,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使罗马尼亚地区的政治发生动荡。
在战争中,土耳其帝国与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交战,土耳其文化逐渐影响到了罗马尼亚地区。例如,土耳其语词汇开始进入罗马尼亚语言中。
而且土耳其文学和艺术中的许多元素被融入了罗马尼亚文学和艺术中。
东欧地区政治联盟在瓦拉赫-摩尔达维亚战争中,波兰立陶宛联邦支持瓦拉赫公国抵御摩尔达维亚的进攻。
作为回报,瓦拉赫公国在1462年加入了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联邦的一个省份。这使波兰立陶宛联邦在东欧地区的名声扩大,瓦拉赫公国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关系紧密相连。
1512年摩尔达维亚公国的加入奥斯曼帝国,在战争中,摩尔达维亚与土耳其帝国对抗,最终被迫签订了一项条约,承认土耳其对摩尔达维亚的领土主张。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摩尔达维亚逐渐成为土耳其帝国的附庸国。最终,摩尔达维亚公国正式加入了土耳其帝国。
1859年罗马尼亚联合公国的建立,在战争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一直是的。
直到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支持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的统一,结果在1859年,两个公国合并为罗马尼亚联合公国。
东欧地区宗教信仰的变化1456年,匈牙利国王马蒂亚斯一世在战争中击败了奥斯曼帝国。为了庆祝胜利,他将名为拉贡尼察的东正教主教任命为罗马尼亚的大主教。
1462年,沃伊沃德·卢波米尔斯基在保卫克里姆林的战斗中被俘。他被迫接受了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伊斯兰教信仰,并被派往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傀儡。这个事件让东正教世界感到震惊,并在罗马尼亚引起了不安。
瓦拉赫-摩尔达维亚战争期间,一些罗马尼亚人可能转向天主教,因为匈牙利和波兰都是天主教国家,支持摩尔达维亚的罗马尼亚人可能感到更亲近这个信仰。
军事技术和策略1456年的别洛瓦尔之战中,瓦拉赫军队成功地使用了弓箭手抵挡了奥斯曼帝国的骑兵冲锋,这使得奥斯曼军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1462年的滨海之战中,弓箭手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摩尔达维亚王子斯特凡成功地利用弓箭手的优势,在防御中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瓦拉赫-摩尔达维亚战争时期,火器开始在战争中应用在1456年的别洛瓦尔之战中,瓦拉赫军队成功地使用火枪来击退了奥斯曼骑兵的进攻。
远程攻击也是一种重要的战术手段。瓦拉赫-摩尔达维亚军队主要使用弓箭手和火来进行远程攻击。
在1456年的别洛瓦尔之战中,瓦拉赫军队成功地占领了奥斯曼军队的一个城堡,1462年的滨海之战中,摩尔达维亚王子斯特凡也成功地利用了城堡的优势,将其作为防御的据点,成功地抵挡了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经济发展1456-1462年,瓦拉赫-摩尔达维亚战争期间,由于军事行动和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许多商人避免前往这个地区进行贸易。
战争还导致了经济衰退和贫困,这也使得许多人无法购买商品和服务。因此,这段时间内罗马尼亚的贸易额下降了很多。
那时,许多土地被破坏或遭受战争影响,让土地的重新分配。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的领主们在战争中获得了更多的土地,而许多普通民众则失去了他们的土地。
由于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经济的不稳定性,许多工厂和企业关闭了,导致了许多人失业。原材料供不应求,工业的发展极大程度受限制。
为了支持战争,政府不得不增加税收,政府的财政状况也逐渐恶化,这使得政府无法有效地管理经济和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
为了解决经济问题,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的统治者大力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他们还改良农业技术,推广新的种植方式,并鼓励人们种植更多的农作物。
他们开始开采更多的金、银、铜等矿产资源,并提高了开采技术和矿业生产效率。
政治制度在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的战争之后,两个领土于1459年合并成了一个瓦拉赫-摩尔达维亚联合体,由瓦拉赫的弗拉基米尔二世和摩尔达维亚的斯蒂芬大帝领导。
1459-1462年,瓦拉赫-摩尔达维亚联合体在成立后,开始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和条例,包括军事、经济和民事法律,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1462年,弗拉基米尔二世成功加强了自己的权力,成为瓦拉赫-摩尔达维亚联合体的统治者。他通过改变政府机构的构成和制定新的法律,进一步加强了国王的权力和控制。
1462到1500年,在瓦拉赫-摩尔达维亚联合体的基础上,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
这个过程开始于弗拉基米尔二世的时代,但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由他的继任者形成的。在这些国王的统治下,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19世纪,虽然瓦拉赫-摩尔达维亚战争和中世纪时期的政治制度改革在许多方面改变了罗马尼亚的政治制度,但真正的政治制度直到19世纪才出现。
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1456-1462年,瓦拉赫-摩尔达维亚战争期间,两个公国之间的团结被加强了。罗马尼亚历史上的这段时期被视为两个公国之间关系最亲密的时期之一。
这场战争中,瓦拉赫和摩尔达维亚的领导人开始强调他们的共同历史和文化传统,尤其是古罗马时期的传统。这种历史意识被视为后来罗马尼亚民族主义的基础。
战争时期,摩尔达维亚的文化繁荣也吸引了许多来自意大利、德国和波兰的艺术家和学者前来交流。
瓦拉赫-摩尔达维亚战争期间,弗拉德三世在布加勒斯特建立了一座城堡。这座城堡后来成为罗马尼亚的首都。这让罗马尼亚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转移。
英格兰历史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件,那就是1462年和1485年间钞票通货膨胀危机。这场危机的根源可追溯至英国国王亨利六世时期,当时,他无能、贫穷和疾病缠身,导致英国国家财政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决定发行越来越多的钞票来支付开支。
最初,这种钞票是在银行和贵族手中发行,用于方便交易。但随着货币的流通,钞票通货膨胀的问题逐渐显现,英格兰的百姓开始失去对钞票的信任,信用倒闭和社会动荡现象开始蔓延。同时,因为钞票数量增多,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价格骤升,百姓的生活水平受到了严重影响。
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危机,包括关闭有问题的银行,收回过多的钞票并停止发行新的钞票。虽然这些措施有所帮助,但英国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难以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并对英格兰的金融和经济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钞票通货膨胀危机也成为了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教训,教育人们如何防范国家收入和经济管理风险。
文| 困困Elizzzzz
编辑| 困困Elizzzzz
葡萄牙在1462年开始殖民佛得角群岛。
中大西洋诸岛起初是水手到西非进行贸易的一个基地,但是不久它就变成了大西洋上贩卖奴隶的一个重要集散地。
在这个岛屿上种植糖料,然后贩卖给那些驶往美洲的船只。
不像葡萄牙统治下的大西洋诸岛,佛得角群岛饱受干燥之风,居民在此生存甚为艰难。
一、地理和气候佛得角群岛是西非的一个岛屿,它以非洲最西部的一个尖顶而得名。
如今,在圣地亚哥,普拉亚,共有9座有人居住的岛。
最主要的海港是明德卢,它位于圣维森特岛。
其它的有:阿维斯塔岛,布拉瓦岛,福戈岛,马尤岛,圣安唐岛,圣尼古拉岛,以及萨尔岛。
岛上地势不同,有的比较平坦,有的却是丘陵。
该岛没有充足的水,而且雨水不规则,并且经常下暴雨。
因为这个岛上有很多火山口,所以这里的土质比较浅,但是很富饶。
一般情况下,这里的气候比较温和,但是干燥的风向使得小麦,葡萄,橄榄等作物的生长不如葡萄牙其它地区那么好。
这个岛屿上的肉食很少,只有蝙蝠生活在这里。
其中一种肉食来源就是在某些小岛屿上筑巢的乌龟。
二、历史发现佛得角也许是远古的航海家如腓尼基人、伊斯兰水手、非洲人都知道的地方。
葡萄牙皇室急于从西非直接获取金子,佛得角群岛则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可以让他们沿海岸线远航,避免北非伊斯兰国家对非洲贸易的独占,因为后者对此也很感兴趣。
航海家亨利王子曾发起一次新的远征,这次远征在1420年使葡萄牙成为马德拉群岛的殖民地,在1439年使亚速尔群岛成为殖民地。
事实证明,这个小岛对于航海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跳板,可以让他们向更南部的地方去进行探险。
1462年,佛得角又被葡萄牙纳入了海洋与农业的版图。
葡萄牙移民于1462年到达圣地亚哥,并创建了里贝拉格兰德,该城在此后250年一直作为首府。
尽管西非现在被葡萄牙所统治,但是在大西洋诸岛的归属问题上,同西班牙之间仍有争议,特别是关于佛得角和加那利两个群岛的归属问题。
阿尔卡索瓦斯-托莱多在1479-80年签订的条约中将加那利群岛划归西班牙,同时将佛得角,亚速尔群岛以及马德拉群岛划归葡萄牙管辖。
三、岛上的良好资源就像葡萄牙人在亚速尔群岛以及马德拉群岛所做的那样,这位国王将两个岛屿划分成一块块的,并将其封为“船长”,这是一种封建的封号,目的是为了激励贵族们为自己的开发提供资金。
定居者大多为葡萄牙人,也有少数犹太移民追求宗教自由而来,还有葡萄牙的流浪者。
就像葡萄牙移民到马德拉以及亚速尔群岛那样,甘蔗的发展也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但是,由于该岛的干旱,粮食生产受到了制约。
因为降雨量非常不规则,所以经常发生旱灾和饥荒。
移民们引入了像山羊、牛群这样的牲畜,为了耕种而砍掉了森林,长期下来,这严重地破坏了土壤。
1466年,葡萄牙皇室准许佛得角人和非洲海岸地区的人们做生意,对他们实行税收减免。
岛上与沿海地区的良好贸易关系还能带来其它好处,比如,在岛上收获不理想时,人们可以租下耕地,而且,佛得角还能为被放逐的人在陆地上的部族战争中提供庇护。
四、奴隶制度随着美洲贩卖奴隶活动的兴起,群岛得到了更多人的注意。
佛得角拥有从非洲大陆运来的黑奴,再把黑奴运到横渡大西洋的黑奴船上,到加勒比,北美,巴西等地区去做苦力。在返航途中,轮船将货物运回来,再经由佛得角运往非洲及欧洲。
在佛得角,奴隶们也从事着蔗糖、棉花的种植,也从事着与靛青有关的工业。
这三个国家的商品和当地生产的纺织品都被出口到非洲,并用来换取黑奴,之后又被运到美洲。
与其它大西洋殖民地相比,该岛对欧洲移民,特别是对妇女来说,根本不会有什么吸引力。
因此,欧洲人与非洲人在该岛上进行了联姻,从而形成了一种葡萄牙人的文化,并对非洲的宗教与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通常,佛得角人都是在非洲沿海地区的贸易中心安家落户的。
佛得角成为了葡萄牙非洲、美洲以及印度三大帝国交汇的重要地方,它是一座巨大的文化聚集地。
而且,居住在这里的奴隶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到最后,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
到1582年,福戈与圣地亚哥仍为两大岛,人口有1600人及混血儿,400人为自由黑奴,13700人为奴隶。
群岛上所蕴藏的丰富资源,以及它们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使得欧洲势力,特别是英国与西班牙,以及来自各个国家的海盗,都对群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541年,英国人分别在1585年和1592年对该岛发动了进攻。
第一次英国发动的攻击是在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带领下进行的,其结果就是对圣地亚哥的一些殖民地进行了掠夺。
后继菲利普二世发动的攻击,于1580年吞并葡萄牙,使佛得角成为西班牙敌对势力的合理攻击对象。在1598年,由于在西非的一场激烈的国际竞赛,荷兰的一只船队对该岛发动了攻击。
商路也转向了欧洲与西非的直通航线,其结果就是群岛的数量锐减。
16世纪一连串的旱灾使得这个岛上变得更加贫穷。
一七一二年,法国海盗雅克卡萨德攻占该岛,从此普拉亚就成了该岛的首府,并于一七七十年建成。
五、随后的历史发展由于群岛上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很多佛得角人迁往圣多美、普林西比岛,或者葡萄牙的北美,而捕鲸行业则为他们带来了工作。
长期以来,这两个小岛都是战略要地,如今却成了跨越大西洋、沿着非洲沿海行驶的船舶的燃料补给站,直到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车,这意味着往东航行的船舶再也不用从好望角绕行了。
圣维森,明德卢,为来往的船舶发展了一座主要的煤加电站。
该岛上各种族在其历史上曾有过联姻,所以现在大部分居民都是欧洲人与非洲人的混血,他们被称作梅斯提索人或克里乌罗人。
最后总结佛得角是在1975年从葡萄牙独立出来的,移交的程序并不像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地那么复杂。
此后,该岛形成了佛得角共和国。
由于它拥有丰富的殖民文化,因此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框架。
参考书目:1:伯格林,劳伦斯,在世界更新版的边缘,威廉·莫罗 (William Morrow) 平装本,2019 年
2:迪斯尼,AR葡萄牙和葡萄牙帝国的历史卷,剑桥大学出版社,20093:迪斯尼,AR葡萄牙和葡萄牙帝国的历史卷,剑桥大学出版社,20094:Ki-Zerbo、Joseph 和 Niane、DjiBril Tamsir,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卷加州大学出版社,1998 年5:纽伊特,马林,西非的葡萄牙人,1415-1670 年,剑桥大学出版社,2010年
沙皇俄国曾将中国五百八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走,时至今日,也没有全部索回。
其实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就曾亲自去莫斯科商谈相关问题,但斯大林却始终回避,到嘴的肉谁都不想吐出来。
直到苏联解体,沙俄侵占中国的领土也依旧未能全部归还,我国也曾和俄方就领土问题进行过数次谈判,但却未能达成实质的归还协议。
为什么会是这种局面呢?这些领土现在如何了?
如果说起侵犯中国土地的国家,很多人可能会想起曾经二战时期的日本、八国联军,还会联想起一些屈辱的历史。
早在1935年,时属英殖民地的印度便画出了“麦克马洪线”,即英国政府通过伪证手段对中国藏南地区进行割裂的一条边线,导致中国一次性丢失了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同样的屈辱,还有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割让给日本的台湾与山东地区。
当然,这样的屈辱割地,大多都在新中国建立后被归还给了中国,而那些丧权辱国的合约也被一笔勾销,就连那些租借地也被成功还回,香港和澳门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但这种建国的荣光,并没有打消境外势力对中国领土的觊觎。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珍宝岛、等地都出现了境外势力试图割裂中国的现象,而中国的边疆地区也更是如此,印度就经常越过中印边境,试图恢复麦克马洪线。
这些紧张的国际事件,确实让中国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损失,但这些领土纠纷并不会让中国一蹶不振,反倒让中国人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坚定了一定要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
可很多人却不知道,自古以来,唯一让中国在领土问题上大伤元气的,竟是如今和我国“合作无上限”的友邦,俄罗斯。
严谨地说,这个侵吞中国大量土地的国家并不完全是俄罗斯,而应该是俄罗斯联邦的前身,也就是沙皇俄国。
说起俄国对土地的热爱,那就不得不说到曾经的草原霸主——蒙古国。
早在十三世纪初,蒙古帝国的铁蹄开始西征北上,一路杀到了莫斯科公国。
要知道,当时的蒙古人可是以凶残彪悍著称,他们攻入莫斯科公国后,将大公们悉数斩杀,并枭首示众,以严。
在那时起,莫斯科的人民就开始受到了蒙古文化的熏染,开始学习蒙古人的游牧文化理念,其中就包括他们的血性与善战。
再加上斯拉夫民族本身就是如毛熊一般的彪悍,蒙古人的彪悍文化和他们不谋而合,很快就融入了他们的文化骨髓里。
此后的多年里,莫斯科人便保持着对土地的狂热。
因为他们从蒙古人那里学到了一点,就是如果想保护自己的国家,就最好把自己的国界线往外延伸,这样就会让外国人离自己越来越远。
但这话听起来好听,背后却隐含着侵略的内核,毕竟如果你想把国境线推到更远的地方,那不就只能通过外战的方式来武装夺取土地吗?
自那时起,莫斯科公国的人民就都将这种对土地的索取,认为是对自己国家的保护,并在之后的数百年内逐年扩张。
1462年,莫斯科公国的伊凡三世在位,当时的莫斯科公国仅有四十三万平方公里,而到了十九世纪时,他的土地就达到了全球土地的六分之一的,足见沙俄扩张速度之快。
沙俄能扩张的如此顺利,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国际局势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的国际联系并不是十分密切,而曾经的中亚到东亚的帝国也都悉数衰落。
无论是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还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匈奴人,还是中亚的波斯帝国,都在这个时期烟消云散,他们的地界也都在常年的征战中变成了一盘散沙。
所以,这种松散的地区结构导致了沙俄有能力乘虚而入,完成他对领土兼并的野心。真正把沙俄的野心落到实处,并且有能力实施的,就是彼得大帝。
生于1672年的彼得大帝,即位后就亲自微服私访,隐姓埋名前往西方学习了解技术,而这时的西方正值工业革命的风雨前夜。
虽然没有真正发生工业革命,但很多的工业技术已经开始萌芽。
这种神奇的工业科技,让彼得大帝龙颜大悦,并沉迷在其间难以自拔,直到他回国后,依旧对那种西方的工业文明恋恋不舍。
所以,在他即位期间,便下令沙俄全国无条件学习西方工业文化,并将国家与西方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
随着彼得大帝的励精图治与沙俄的高度西化,沙俄成功地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后,乘上了这艘时代的大船,一举成为了当时的一个工业帝国。
后来的发展,我们可想而知,那些中亚与东亚的封建文明小国,在面对沙俄这种高度工业化的帝国时,显得那么羸弱与无力,就像后来的清政府面对八国联军时一样。
这些小国被沙俄打得溃不成军,只能被迫不断割地求和,以换取一息安寝,但“今日割五地,明日割十地”的行为,最终只换得了灭国的命运。
由于这种“索土”的行为太过顺利,沙俄的野心便日益骄固,开始将这种侵略别国的行为认为是正当且合理的。
但沙俄扩张的越大,他和其他国家的边界线就会越长,他所面对的国际问题就会越复杂。
对于这种问题,粗狂的沙俄斯拉夫人选择了最简单的解决方式,那就是耍流氓和打仗。就是说,沙俄坚持我的利益至上,我坚持索要你的领土,不然就打你。
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导致沙俄大量树敌,但由于当时的它足够强大,即使那些小国有一万个对沙俄的恨意,也没法拿他怎么办。
就这样,沙俄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把自己的国土一路扩张到了东亚,也就是和中国的交界处。
照理说,沙俄和中国当时都是大国,那多半是要懂得收敛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指望当时的那些沙俄毛熊们能够懂得敬畏,他们就不是蛮荒的“战斗民族”了。
所以,即使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也不会轻易退却,而是傻愣愣的一路打过去。
最终,沙俄的部队与当时大清的部队,在清俄边境的雅克萨地区发生了数场征战,最终清朝军队打退了俄队,并签署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
但仔细观察这份《尼布楚条约》,发现这并不是一份对中方有利的文件,因为条约中只是明确规定了中俄的边界线,并未索要回当时中国失去的土地。
当时的清政府虽然封建,但早在明朝时期,中国也向西方引入了很多诸如火枪一类的军事科技,整体实力不输工业萌芽水平的沙俄。
实际上,中国还打赢了雅克萨之战,可以说是优势在己,俄方实际上是处于谈判弱势地位的。
所以,赢了还要割地,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清王朝上下并没有一个清晰的领土和主权意识。
清政府当时认为,这些被俄国占据的土地属于苦寒之地,也无俸禄可以收归中央,还需要派遣专人管理,每年还需要额外的粮饷供养部队,实属赔本的买卖。
而且清政府和俄国开战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俄国得寸进尺的行为,并维持大清的威严。
再者,即使清政府率军进攻俄国,俄国土地广袤,且天寒地冻,根本打不出一个结果。
再加上清政府认为,俄国人爱耍流氓爱赖账,想索回这些“无关紧要”的土地,所花费的财力和精力高昂,根本是得不偿失。
就这样,俄国在即使战败的情况下,依旧割走了中国43.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一些原本被“认为”是中国的土地,也都被俄国占为己有,其原因仅仅是清政府“懒得管理”。
算上这些土地,可以说得有将近三百万平方公里了,当然,这些都是苦寒之地,当时看不出来什么可开发的价值,这里直到今天,都被称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虽然清政府也得到了长达数百年的俄中友好不侵犯的承诺,但却依旧没有打住沙俄的野心,沙俄只是暂时忌惮大清的军事实力而不敢轻易动手罢了。
很快,时间就到了近代,随着大清国力与科技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俄国的野心也开始逐渐躁动了起来。
随着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束,俄国也看清了清政府的软弱,并开始无视当初《尼布楚条约》所划定的中俄边界线,开始继续侵略我国领土。
此时的大清正疲于应付八国联军的侵略行为,根本没法腾出手来处理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就像一个被打得晕头转向的人,根本搞不清是谁打了他一样。
最终,在这样的暴力侵吞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瑷珲条约》,并在几年后承认外,又于《北京条约》签订后割让出了唐努乌梁海和新疆帕米尔地区。
这些被侵占的地区土地面积最终超过了150万平方公里,且被烙上了耻辱的痕迹。
就拿被夺取的海参崴来说,当时的俄国竟然堂而皇之地用“征服东方”为名,可以说是极具侮辱性了。
新中国成立后,将那么多英法殖民地都索回中国,却唯独没有向苏联索要,沙俄曾经侵吞的土地,这是为何呢?
其实这些领土也曾有过回归的希望。
早在列宁执政期间,英明的布尔什维克领袖为了表示对曾经沙俄主义的悔过,草拟了一份意图归还中国领土的文件。
但好景不长,列宁同志在掌权不久后便草草离世,后来的慈父却远没有列宁同志那么高的觉悟,开始将这件事情无限搁置。
再后来,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开始持续恶化,甚至一度演化到了剑拔弩张的态势,那就更不可能谈到归还领土的问题上了。
所以说,中苏领土问题是个持续的问题,并一直延续至今。
而真正让这个问题复杂到顶点的事件,便是后来1991年的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众多成员国纷纷脱离苏联,而曾经沙俄侵吞中国帕米尔地区的一些领土的合约归属权,甚至还在这些出去的合约国手里。
这就好比你的债主在的时候,债务纠纷就是债务纠纷,但你的债主没了,债权被重组,并且这些债务的合理性还难以商榷,这让这个事件变得愈发复杂。
但俄罗斯毕竟也取得了前苏联的大部分遗产,说俄罗斯代表前苏联也不为过,况且它还占有着这些曾是中国土地中的大部分。
可距离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我国仍然没能追回这些领土。其实,我国并非没有追回,而是一直在追回。
毕竟俄罗斯也是个新兴国家,叶利钦总统在位是可以说是继承了一盘散沙,将这一盘散沙集中在一起并不是件容易事,所以那时的俄罗斯根本无力处理任何国际纠纷。
而到了普京总统就任时,中俄两国才开始进入正式的外交轨道,并冰释了中俄两国在美苏冷战期间的一些摩擦。
到了新时代后,中俄两国领导人更是加深了往来的密切程度,从“肩并肩,背靠背,携手共建世界新秩序”到了“中俄两国合作无上限”。
中俄的友好关系可以说是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以说,中俄两国的领土问题本来应该顺水推舟,一路走向正常的归还道路才是,但就在中俄友好开始逐渐升温的时候,美国坐不住了。
自2017年开始,以美国总统特朗普为首的西方势力,开始对中俄两国的发展穷追猛堵,使劲地下绊子做套,并成功在2022年初,将俄罗斯陷进了俄乌冲突的泥潭中,至今无法脱身。
所以,这时候的中国如果再将精力放到历史问题上,向俄罗斯索要那些曾经的土地,只会中了美国设下的陷阱,将中俄两国彻底分化,最终两败俱伤。
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中说过,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抓住主次矛盾。
在这种环境情况下,中俄联手抗美才是主要矛盾,而中俄两国之间的内部纷争则是次要矛盾,只有主要矛盾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有机会实现。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俄两国成功突破美国封锁的那一天,中国领土的问题也会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这些本属于中国的土地,也迟早会被归还。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