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从产生时间看,《周易•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指明是先有太极,后有八卦。
八卦图相传为伏羲所作,可见太极图产生时间早于八卦图产生的时间。太极图、八卦图的显著特点是以象表意,即通过图画记事的方法来表明可能会发生的事。
追寻历史,画图记事时代大约处于氏族公社中期。由此推知,太极图和八卦图很可能就相继产生于这个时期从结构上来看,太极图和八卦图所反映的内容是两种对立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首先,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有限,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太极图和八卦图的本来意义也只能是事物的大概表象的描述而已。那些把最初的太极图、八卦图神化的观点不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其次,从当时先民的生存状况来看,太极图、八卦图所记录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天气、气候方面的知识。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人们只能顺应自然的发展。不论是游猎采集生活,还是定居农牧生活,天气、气候都决定着先民的生存。天气晴朗,气候温暖,先民获取食物就容易,生存就有保障。相反,如果天气阴雨、气候寒冷,先民获取食物就困难,生存就没有保障。
当先民还不具备改造自然的强大能力,特别是对一些自然现象只能是顺从或是被迫接受时,人们对其既迷惑又畏惧,从而不断地对其加以关注。影响先民们生活的最大自然形象,是风雨雷电等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经过长时间地观察,先民们对天气、气候的变化情况,已有初步的认识。
他们认为,天地间有两种气,一种是阳气,性质光明、温暖;另一种是阴气,性质黑暗、寒冷。阴阳二气在天地间不断运动,使天气时晴时阴,时暖时寒。天晴、气温升高,是阳气上升的结果;天阴、气温降低是阴气下降的结果。阳极转阴,阴极转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根,周流不息,使天气、气候变化多端,难以预测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出现,先民就用画图的方法,将这种天气变换的情况记录下来。
后人取太极之意,把这种图叫做太极图。因为阴和晴、光明和黑暗、温暖和寒冷,正是合乎太极之意,可大可小,可黑可白,体现了事物既有对立的一面,又蕴涵着相互转换与包容的哲学含义从太极图所蕴涵的意义上讲,我们叫它为阴阳变化图更合适,而这也是先民创造太极图的最初意义。
太极,是指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而太极图阴阳分明,周流不息,反映的是阴阳二气的变化情况
阴阳变化图对天气、气候的变化规律,只是一种整体的、朦胧的认识,这种知识,远不能满足先民的谋生需要后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现象认识的提高,先民们在太极图的基础上,结合地理方位,得出了更为详细的有关阴阳的常识:天地间阴阳二气的发生和分布有规律可循。
阳气生于东北,阴气发于西南;东方阳中有阴,西方阴中有阳;东南阳多阴少,西北阴多阳少;南方阳气极盛,北方阴气最强为了更好地把这种认识记录下来,先民在太极图的基础上,用象征光线的短直线代表阳,用象征水波的中断线代表阴,3个符号为一组,用阴阳两种符号的量和排列位置的变化,来表示各个方向上的阴阳情况。
后人把这种结构更为复杂的图称为八卦图从构造上说,八卦图应叫八方阴阳图。卦,象也,是事物的象征性符号。八卦,即是用八种象征性符号来代表八种事物。而起初的八卦图实际上以象示数,来表明八个方位阴阳的量。
因此,把此图叫八方阴阳图比较确切八方阴阳图虽然没有总结出天气什么时候晴、暖,什么时候阴、冷,但此图对于先民选择游猎方向、确定定居地点和按时农作种植等,都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末尾,有大量漂亮的阴阳鱼太极图欣赏,甚至可以下载当桌面的)
太极图至少有三种,我们今天说的是最常见的以阴阳鱼表示的太极图(如下图一)。
图一、阴阳鱼太极图
一、陈抟老祖如果我问这个图什么时候出现的,很多人甚至会不假思索地说“伏羲时代就有了吧”。其实真不对,这个图是北宋的时候才公诸于世,才被大家了解。
当然这个图作者究竟是谁,争论很大,但无论如何它的出现都不会早于宋朝。今天我就以大多数专家认可的一个说法--“阴阳鱼为陈抟所作”,给大家展开。
图二、陈抟画像
陈抟(读音tuan二声),这个名字你有可能陌生,但我说“陈抟老祖”的时候,你是不是感觉有些熟悉了呢?对,就是那个经常出现在各种影视剧中,掌握着神鬼之术的“大仙”。陈抟生活的时代是在五代十国和北宋早年间,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易学大咖。
他活了118岁,他关于太极的思想,对后来北宋的理学家们影响甚深。在道教中,他被尊为“内丹派”的创始人、“老华山派”的鼻祖,不知从何时,信众们尊称他为“陈抟老祖”。对,还有张三丰就是他的学生。
二、阴阳鱼图三、阴阳鱼太极图
据说这个太极图是陈抟所传出,原叫《无极图》。后来周敦颐(就是《爱莲说》的作者)得到这个图,写了《太极图说》加以解释。
太极图式说是《易经》“太极”思想在儒、道两家结出的硕果。道家的太极图与乾坤同构;儒家的“中华神圣图”与内宇宙全息。
三、阴阳鱼太极图的意义图四、阴阳鱼示意图
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都是弓着身子成一定角度来互相追逐嬉戏,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告诉我们,在一个团体或一个家庭中,其成员都要注意适度调整甚至委屈一下自己,相互配合,相互弥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果只顾个人,横冲直撞,将会把圆冲破。在太极图中,阴阳鱼首尾相至,紧密相依。这除了象征着异性相吸,男女爱慕和相互追求是人生乐章的主旋律外,两性间在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上也应保持同一个方向。太极图中的黑白,也可看作为刚柔。提示管理工作者要刚柔并举,宽猛相济,不要失之于过宽或过严。太极图中的黑与白,面积各占一半。提示我们做事要掌握平衡,秉持中庸,不要厚此薄彼,偏向一边。阴阳鱼的形状呈头大尾小的逐步过渡状态,并且有一定的弯曲。象征着,人类认识规律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逐步接近的长期过程。也象征着事物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渐进过程。在太极图中,黑白色又可表示为凶灾和吉祥,但这两个根本对立的事物又被一个圆紧紧地禁锢在一起。说明凡事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福祸相生,悲喜相随,人们应该得意而忧,逢喜而惧。太极图的阴阳鱼表现为不断旋转换位的运动状态。提示我们,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在成绩面前要看到不足。要相信苦尽甘来,要警惕乐极生悲。太极图的图形是圆的,阴阳鱼游动的方向是圆的,甚至阴阳鱼的头型也是一个圆弧。提示我们,直中有曲,方中有圆。如果过于僵直死板,事物就难以滚动向前了。由图形上看,由黑白两个鱼形图案拼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喻示着阴阳(按现在的哲学名词,“阴阳”可以理解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转化又相互对立的基本道理,由鱼尾至鱼头,是阴或阳由弱小到壮大的一个过程,鱼眼(黑鱼中的白点或白鱼中的黑点)代表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呈旋转对称的(鱼头衔鱼尾)的图形表示阴阳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即阳盛极而阴生,阴盛极而阳生。同时黑白分明又表示阴阳之间是相互克制的。阴阳共同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表示阴阳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意思。过去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都是这个道理。四、总结太极图”是中国古代文化大融合的产物。太极图是道家学说的产物,这是古今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同时,此图更大的价值是: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大融合的见证。
五、更多太极图欣赏东方既白 著
纵观中华文化和中华哲学文化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宋代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具有举足轻重、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唯物论、唯心论都有了全新的发展。特别突出的是,当时盛行钻研《易》理的风气,并促使其辩证思维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称之为"道学宗主"、“理学鼻祖”的周敦颐更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人物。他把《老子》的“无极”观与《易传》的“太极”说熔为一炉,将这两个系统的辩证法思想巧妙地联结起来,铸造成别开生面的“太极图说”,阐发了一种新的宇宙模式论。这种理论蕴涵了比较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为我国古代辩证思维的发展,开辟了新起点,起到了促进作用,周敦颐哲学中的辩证思维途径就是从他对宇宙本源问题的探讨中发展起来的。
理学鼻祖,周敦颐
“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馀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因此,欲通达《道德经》“无为而治”的核心精髓,欲充分完整地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终极智慧,周敦颐绝对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人物,其独创的重要哲学思想体系也是一个不得不说的重要课题。其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提供有理可依的参照体系,构成了后世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终成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
首先,他利用《老子》的"无极"概念与《易传》的"太极"概念,描绘了一幅宇宙生成图式,肯定宇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演化过程。这一演化过程是从“无极”开始的,“无极”这个动静未分,阴阳未判的混沌体产生出“太极”,这叫做“自无极而为太极”,或者叫“太极本无极”。(《太极图说》),在周敦颐哲学中,“无极”是一个实体概念,并非表示属性的概念。《老子》中说“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二十八章,第一章)在《老子》中“无极”即“无”,亦即“先天地生”的“道”,周敦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沿用老子“无极”概念的,它是指既没有什么外在的形态,也不具备任何内在规定性的宇宙本体。
周敦颐与《太极图》
而关于“太极”,《易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汉唐以来的不少哲学家将“太极”理解为至高无上、为万物之本始。周敦颐肯定“无极”产生“太极”,“太”不等于“无”,“太极”已不是“无极”,而是“有极”了。这种规定使“太极”成了最原初的存在物,它是具有物质性的实体,与“无极”有别。“无极”是“太极”的本源,“无极”产生“太极”,这便是周敦颐认定的宇宙演化第一步。“太极”由其自身的“动”与“静”产生阴阳,这是周敦颐理解的宇宙演化第二步;用阴阳规定“太极”,这就把含混的“太极”观念明确化了,周敦颐又顺着“太极”生阴阳的思路前进,进一步认为阴阳交互作用,即“阴变阳合”,产生了水火木金土五行,论述了他理解的宇宙演化第三步。“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五行”有别于“阴阳”,用水火木金土规定“气”的多样性,使“太极”的内涵更加丰富了。然后“阴阳”、“五行”相互作用,化生万物,形成一个无限多样的世界,这是宇宙演化的第四步。
周敦颐从宇宙本体及原始物质实体讲起,一直讲到了天地、四时、万物直至人类的生成演化及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并把这看作是一个前后联系、循序渐进的统一过程。这就从宇宙模式演化出了人类社会。周敦颐还认为,生成万物的过程中,“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唯人也得其秀而为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人的形体形成,而后才有刚柔善恶中五性之别,才有千差万别的精神道德活动。他还断言这一前后联系、循序渐进的统一过程是无限的,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把宇宙万物的形成演化看作一个统一的无限发展的过程,这在古代中国哲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给人们展示了一幅由单一到多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宇宙万物演化发展的图景。
周敦颐在论证他的宇宙模式演变进程中,对于对立统一规律亦有深刻的认识和应用,对于古代辩证法的一些重要范畴都有新的论述和发展。在论述宇宙生成演化的过程时,他首先阐发和运用的是“动”“静”的范畴,他把宇宙看作一个无穷的演化过程,肯定万物有“动”有“静”。他还用“动”“静”“互为其根”来阐明“动”“静”相互联系的特点。他认为,“太极”有“静”有“动”,“动”与“静”是相互存在的前提,即“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原因。“太极”“动”到极限就是“静”,“静”到极限又是“动”。这样“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二者相互依存,无限往复。“动”是运动变化,“静”则是相对于“动”而言的,并非绝对静止不动。同“动”一样,“静”也可以使一物产生出他物来。他说“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肯定阴阳这两种性质相反的气是由“太极”本身的“动”与“静”分别产生出来的, 这种“静而生阴”的思想,是用“太极”生阴阳的形式之一来确定“静”这一范畴的内涵。按他“太极”“静而生阴”的讲法,“静”实际上是“动”的一种形式,“动”“静”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相互渗透的,相互蕴含的,都具有“生”的功能,只不过生出来的“物”性质有别而已。
周敦颐的《太极图》及其《太极图说》
所以他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这种“动”与“静”“互为其根”的思想,实际上是肯定“动”与“静”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条件就是他所谓的“极”。同时,“动极而静,静极复动”又蕴含运动无限的思想,因此,“太极”的“动”与“静”之间只有转化,而无间断。“太极”的不断“动”与“静”是宇宙间“万物生生不已”的一个条件。但周敦颐的动静观也存在严重的理论局限性。他把“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仅仅局限在宇宙本体“无极”本身。在考察一般具体事物的“动”“静”关系时,却否定“动”与“静”相互渗透的关系。他说:“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通书·动静章》)把物的“动”与“静”割裂开来,表明了他关于“动”“静”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思想的不彻底性。
然瑕不掩瑜,这仍旧不能掩盖周敦颐哲学思想对宇宙本质探索的巨大贡献,因为就客体方面而言,宇宙是客观存在的;就主体方面而言,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不能脱离人类自身的思想。客体、主体这两个方面,是一事之两面,是统一的整体。周敦颐的哲学思想,近代、当代学者或称之为“濂溪哲学”“太极哲学”。但周敦颐的哲学贡献,突出表现为“无极”这一概念,应当称之为“无极哲学”,或者完整地看,应当称之为“太极-无极”哲学。其主张是将宇宙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无极与太极、太极与五行,五行与人极,均统一为一个整体。周敦颐的哲学思想是统一了客观的宇宙真理与主观的人类精神的整体观哲学。“无极-太极”哲学是彻底的一元论,是物心合一,天人合一,是全面、整体、无一遗漏地看待世界。
对于这种整体观哲学,不宜草率加以“唯心主义”的判断,认为,而加以否定。一言以蔽之,周敦颐的“太极-无极”哲学是彻底的一元论,是物心合一,天人合一,是全面、中正、整体、无一遗漏地看待世界,周敦颐哲学思想就是绝对的整体、绝对的同一,对人类认识宇宙的能力起到了提纲挈领般地巨大推动。比如儒家的哲学思想,自古以来,可以说没有不关心社会的,也没有不强调自身努力的。不能说一谈论身心就是“唯心”,更不能说一出现“心”字就是“唯心”。
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
从目的论的角度而言,人类归根结底要不断发展人类自身的能力,即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过程,并在这个持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谋求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人幸福。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也是一样,他的《通书》对于“人极”实际上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表现出一种人文主义立场,这也是儒家“仁学”的一贯精神。“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怕就怕“麻木不仁”,怕就怕冰冷的物质主义、对万物苍生渺无关怀。儒家从孔曾思孟,到周程张朱,以及陆王,从来都是忠于国家、关心民瘼、积极入世、进取有为的。这是一种精神境界,与“唯心主义”完全无关。
因此,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更不是二元论。周敦颐的“太极-无极”哲学是彻底的一元论,是物心合一,天人合一,是全面、中正、整体、无一遗漏地看待世界。比如周敦颐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是《太极图》和《太极图说》。其《太极图》和《太极图说》,就是象数和义理结合的表达,也是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最简明的表达,因而也最能代表中国固有的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朱熹称:“周子立象于前,为说于后,互相发明,平正洞达。”《太极图说》是义理的,《太极图》则是象数的(图中配有少量文字)。象数的表达一方面具有比文字更多的内涵,一方面又有比文字更加简明的形式。
那么周敦颐的《太极图》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在这个集象数和义理于一身的图像上,我们又能发掘到隐含其中的宇宙奥秘呢?下一节,我们就来具体讲讲周敦颐的《太极图》及其《太极图说》。
未完待续…………
本文为《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原创内容节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章内容链接:王弼对“无为而治”的研究,提高了人们对“道”的整体认知水平 ,敬请品鉴。
其他合作事宜,请与作者联系,谢谢。
作者 | 东方既白
十年学“易”,一朝顿悟,由“易”及“老”,以“老”解“百家”,
独创《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国学研究架构新体系。
30年前,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奄奄一息。
临终前,学生询问是否还有什么要留下的。
他思索了片刻,只留下了一句遗言:“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经》。”
这位老人就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
被国人质疑是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伏羲八卦,西方学者却提出来,它其实是超科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荣格:《易经》的卦象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致、最细微、超感觉的部分。《易经》中的精髓很难被人完全掌握,不仅中国人将它看做是迷信的书籍,外国人,将它看成了咒语集,认为它的 内容太过于难懂,并且一点用处也没有。
荣格却说:在古代中国人的眼中,实际观察时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击,而非因果因素汇集所产生的明确结果。
当西方人还在小心翼翼地过滤、计量、选择、分类、隔离时,中国人《易经》的卦象却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致、最细微、超感觉的部分。
中国的《易经》64卦爻象图与《遗传密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1953年华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66年尼伦伯等人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并制成了《国际普通遗传表》。西方的科学家很震惊地发现,中国的《易经》64卦爻象图与《遗传密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直接再现了生命的本质;
《易经》能够预测人生,因为它本身就是开启生命密码的钥匙。分析比较:核糖核酸(MRNA)含有腺嘌呤(A)、尿嘧啶(U)、乌嘌呤(G)、胞嘧啶(C)四种核苷碱基,三个一级相联,按数学计算排列组成64个不同的三联体(即遗传密码)经实验结果推得64个遗传密码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国际普适遗传表》的遗传密码适用于一切生物,具有普遍意义。
白晋:你不应该把二进制视为一门新科学,因为中国的伏羲早已发明了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是一位有着极其广泛兴趣的学者,
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数学、哲学、逻辑学、力学、地质学、法学、历史、语言、法律及神学等,其中,也就包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1697年10月,著名的法国传教士白晋与莱布尼兹开始了通信。
1697年12月,在与白晋的通信中,莱布尼兹阐明了自己的二进制观点与设想,并希望白晋把它推荐给康熙皇帝。
同年11月,白晋回复了一封长信,让莱布尼茨十分震惊。
白晋在信中说:“你不应该把二进制视为一门新科学,因为中国的伏羲早已发明了。
白晋建议莱布尼茨用中国的六爻来说明二进制,并附寄了伏羲六爻图。莱布尼兹收到之后,就向他回复了书信,信中说到,他认为,伏羲是中国科学的创始人,卦爻图是科学史上最古老的里程碑之一。
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当今,有人研究发现中国几千年以前的太极八卦图,竟是人们苦苦的追寻的宇宙统一模式图、宇宙统一式图、宇宙统一方程式!
而中国的科学家,识破了伏羲八卦图,以《易经》为基础,完成了拉普拉斯一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提出的崭新的科学系列理论。
杨振宁、李政道从《易经》的阴阳消长的原理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虽是不灭的,但不是不变的,而且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从伏羲画八卦到现在大约6500年了!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比易经更古老的话题了。已知最早的易卦符号刻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鹿角枝上。
从甲骨文上发现的八卦符号和爻辞,已经比较成熟了,在陕西半坡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彩陶上,就绘有双鱼追逐图,这被认为是阴阳鱼太极图的原形。
可见中国《易经》中的博大精深。
正所谓,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
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其实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古籍,里面暗藏着更为高深的智慧。
《易经》一共64卦,对应64个人生决策心法,道明了婚恋、家庭、教育、职场的基本发展规律。
它可以教会我们,要如何按规律办事,做出正确选择,如何把自己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无论为商,为政,为学,还是为人父母,面对不同的问题和危机,你都能在里面找到解法:
《易经》可以告诉你,根据今时今日的条件,如何选择才是最正确的。每选对一次,成功几率放大10倍、20倍。
我经常听到周围看易经的朋友说:古书文言文看不懂,解读得很无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实际生活中等等。
因此,我总是会向他们推荐自己正在学习的《图解易经》,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没了因为文言文导致的阅读困难的问题。
它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最后引入到《周易》,以图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为您讲授学习《周易》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在尊重原著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际的例子来告诉你如何去分析问题,将易经中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着实让我受益无穷。
如果有一样苦恼的朋友,也可以选择《图解易经》来看。一本仅需要56块钱,就是一顿饭钱,便能让自己受益一生,何乐而不为呢?
点击下方商品卡,就能购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