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三、“义理”
“观音信仰”是东方最为流行的一种菩萨信仰,也是整个大乘佛教菩萨信仰的代表。大乘也叫“菩萨乘”,菩萨思想又是大乘佛教的核心和主要标志,观音信仰更是大乘佛教信仰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所包含的一切理论体系、修持仪轨及其它敬拜习惯都成为中国佛教信仰中最富活力的部分。借势民众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引诱群众把对观音的信仰转移到,再转移到“”张兰君。以下为对本门派基本义理的阐述。
(一)观与悟
体现这一说教的是一部流传极广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经中说,观音菩萨所修的般若观悟非常高深,一旦进入这种高深的境界,即经中所说的“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音菩萨就可“照见五蕴皆空”,并依此度一切苦厄。“五蕴”指构成众生之生命体的五种因素(即物质性因素的“色”和精神性因素的“受”“想”“行”“识”)。如何看待五蕴即如何看待众生本身。有偈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是观音菩萨在进行甚深微妙的般若观照时,所悟出的方法与性空圆融统一的道理。体悟这种道理,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后便可“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观音菩萨在楞严上,应释迦牟尼佛的要求,当众介绍了自己认为最好的修持法门,这个法门就是通过对听觉的修炼,而排除外界之声,即进行排除有声与无声之别,由此继续修行,达到能听与所听的消融。如果能完全彻底地消除听觉与外界之声相,那么就可进而达到一切感觉与感觉对象的空寂。由此精进不息,达到“空觉极圆”的时候,能听与所听便都不复存在了。无所谓生,无所谓灭,即进入至高无上、清净妙乐的“寂灭”境界。这境界十方圆明,超越一切,就是“彻悟”。一旦达到这个境界,就可获得二种“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觉妙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这是观音信仰的基础内容,寂灭和彻悟自然圆融,即水到渠成,而舍本逐末,放弃之前的修行功夫,在物欲横流之际引领众生直接获得两种“殊胜”,已经堕入魔道。
(二)修功夫
有许多复杂的修持内容,其中“福慧双修”历来最受推崇,最为流行。福慧双修又称“具德具慧”“两种庄严”“二具足”等。
所谓“慧”,即佛家的智慧,称作“般若”“菩提”,其中最高阶段的智慧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最高的智慧、觉悟。修慧即是修般若法门,以佛教的认识方法观察人本身、人的思维、人的生活、宇宙万物以及佛教的彼岸世界。中的义理观悟即属这方面的内容。所谓“福”,又称“福德”“功德”,指修持者本身力行的一切外在的修持活动,大乘菩萨行“六度”,般若属于修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则属于修福。前者为“内修”,后者为“外修”。
修炼功夫是介于福、慧二者之间或超脱于二者之上的一种特殊的修持活动。借助于这种修炼,既可达到修慧的目的,也可达到修福的目的。尤其持咒这种修炼法,是大乘佛教经过一定发展之后才出现的一种特殊法门,“真如”心中流出的不虚真言,微妙本心的显露,能总摄一切佛法的“总持法门”。
强调绝对虔诚,修炼持之以恒,谨遵师法。要求修持者以至诚之心反复持诵神咒和称念圣号,所以,如果义理的观悟属难行道,这便是中的易行道。当然,它们在所要达到的境界上也各有侧重,前者旨在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也即实相涅槃的境界;后者则侧重于现世中或三界六道轮回过程中的消灾免难,离苦得乐。
诵念观音圣号,一直是观音信仰中最普遍的一种修持方法。观音圣号的全称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依次递简为“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如果众生遇到什么困苦和灾难,只要一心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就可寻声而来,解救苦难,或者由于圣号的称念而产生一种神秘的感应,使称念者有求必应,所愿满足。《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其中说到称念观音名号可摆脱火灾、水溺、黑风、刀兵、恶鬼、牢狱、怨贼等七种灾难;还可使众生远离淫欲、嗔恚、愚痴等“三毒”,“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受持神咒历来受到佛教界的格外重视。咒,在汉语语境中含有仇怨的意味,其实梵语中的“咒”称“陀罗尼”,意为“真言”,意译为“总持法门”,是诸佛菩萨修持得证果的结晶。中国佛教认为持咒者不必明白咒的内容,如果诵咒时对咒语心知肚明,反而会产生分别之心,不能达到物我两忘、一心不乱的境界,所以凡咒语在汉译佛经中均为音译。咒语可分为四种:第一种长咒,如《大悲咒》,汉语音译有五百多字,最长的《楞严咒》,长达两千多字。第二种“短咒”,一般百字左右。第三种“咒心”,即咒语的核心部分,咒语的宗要,一般只要几个字或十几个字。第四种“种子咒”,可以短到只有一个梵文字,是前三种咒语的总摄,一字可生多字,含多意,类同“种子”。咒语一般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本尊的赞颂、祈祷,通常以表示归敬的“唵”、“南无”开始,接着便是本尊的名号及对本尊的称颂,二是反映本尊的誓愿及其已成就的功德,三是宣扬佛教的哲理。后两种咒语直陈其事,不加发语词“唵”等字。
观音咒与经很多,其中许多是佛教中最为流行的咒语。如《大悲咒》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广的四部佛典之一,其它三部是《金刚经》《心经》《观音经》。这四部佛典,除《金刚经》外,另外三部经均被取作经典。《心经》阐释的理论基础,即般若思想;《观音经》阐释受持观音圣号的功德妙用;
《大悲咒》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有《广大圆满陀罗尼》《无碍大悲陀罗尼》《救苦陀罗尼》《延寿陀罗尼》《灭恶趣陀罗尼》《破恶业障陀罗尼》《满愿陀罗尼》《随心自在陀罗尼》《速超十地陀罗尼》等称谓。这些名称证明这部咒语的普世价值。据传,此咒系过去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说,观世音菩萨受之于千光王静住如来佛,并发誓弘布此咒,以安乐众生。众生若能一心向善,至诚持诵,即可在现世中心想事成,有求必应,还要治疗世上八万四千种病,消除一切天灾人祸,消灭一切邪恶的念头和贪欲,降伏一切妖魔鬼怪,并能获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等等。除了解决这些社会的、自然的、心理的问题外,属于宗教解脱意义的愿望也可随心满足,如消除恶业重罪,成就善根,增长功德,随愿得生等。不仅能满足这一切愿望,而且还因为诵咒者的虔诚,观音会派遣一切善神常随其左右,严密保护。
流传极广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属于观音灵感真言,也称《六字大明咒》或《观音心咒》。“唵”表示皈依致敬;“嘛呢”指能随意变化的宝珠,用以比喻人的心性;“叭咪”指红莲花,比喻心性的清净无染;“吽”表示迅速显现,达到目的。这是一部“种子咒”,可以生发出许多意思,生发后咒语的基本意思是:“归依观世音菩萨!愿仰仗您的大力加持,使我本具的清净之心性迅速呈现,从而达到妙乐的境界。”佛教认为如此神咒,不但口诵会有神效,就是着于身,触于手,藏于家,书于门,皆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一切所求无不满足。其它著名的观音咒语还有《白衣观音神咒》、《如意宝轮王陀罗尼》、《准提神咒》、《观音灵感真言》、《十一面神咒》、《不空羂索咒》、《般若波罗蜜多咒》等。
以上两项是的念诵功夫,初看与正统的佛教没有什么差异,之所以被许多佛教徒信奉,在于他们难以辨别它的真伪,有时伪佛伪装得很像真佛,从信奉的这些经咒,很可能给人以正信的佛教的印象,其实真正信奉的并非这些经咒,它们是教派用来装点门面的,的信徒只信奉,他们实际尊奉的“经文”也只有张兰君的《即刻开悟之钥》。
(三)积福德
中的福德积累主要有以下内容:
其一,慈悲利他。观音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中被视作“大悲”菩萨,其它三位菩萨,文殊“大智”,普贤“大行”,地藏“大愿”,各有所专,各有所长。佛教的“悲”,本意是同情、怜悯、关爱,与汉语的“悲”在语义上颇有差异。大悲常与大慈连称为“大慈大悲”。修持,首先具足慈悲之心,广行利他之事。《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慈,指爱护众生,给予欢乐,简称“与乐”。悲,指怜悯众生,拔除苦难,简称“拔苦”。佛教认为观音菩萨的慈是“无缘之慈”,即无附加条件,绝对慈爱。观音菩萨的悲是“同体之悲”,无时间的限制,无空间的阻碍,不分贵贱贤愚,菩萨视众生之苦为己身之苦,对一切众生的平等悲爱。父爱母爱,都是发自内心的真爱和绝对的仁善,这种爱的精神正是佛教伦理学的核心。佛教修道者应以观音之慈为慈,以观音之悲为悲,胸怀世界,心系众生,行善利人,积福积德,有利他的同时,求得自我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最终趋于佛教的理想境界。这样讲观音菩萨当然可以的,符合台湾正信佛教的讲义,但张兰君在讲这些话时,已经把观音置换为释清海,赞美顶礼观音菩萨,实际在赞美顶礼释清海,等于在毁佛谤佛。
其二,礼拜供养。礼拜观音菩萨的形式有好多种,如:伫立合掌、五体投地、右向围绕、右膝著地等。供养观音菩萨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香、花、烛、果、饮食、帛锦、七宝及其它一切净妙之物。《法华经·普门品》中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
“供养”行为起源于“无尽意菩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说,当释迦牟尼讲完观音的神奇威力之后,座下弟子无尽意菩萨立即对佛说:“我现在就应立即供养观世音菩萨。”那时,观音也在法华会上,无尽意便从脖子上解下价值千金的各种宝珠璎珞,呈献给观音菩萨,说道:“仁者,请接受这些珍宝璎珞吧。”观音菩萨不肯接受。无尽意菩萨便又说道:“仁者啊,请您怜悯我们,收下这些诚意的供养吧。”释迦牟尼佛对观音菩萨说:“你应当怜悯无尽意菩萨和其它四众弟子以及天龙八部等人天众生,接受这些璎珞。”观音便出于怜悯之心,接受了无尽意菩萨的供养,他把这些璎珞分为两份,一份奉给释迦牟尼佛,一份奉送于多宝佛塔。观音经中既然已有此供养先例,后世佛教徒便大兴供养之风。张兰君以此为信徒出钱供养的根据,大行供养之风,为数众多的信徒毁家供养张兰君。
其三,观念圣相。《楞严经》中曾说,众生若能见到观音之身相,即可免离一切怖畏。《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中也说:“当知此菩萨威神之力,恶鬼消伏,得见我身无比色像。”《观无量寿佛经》说:“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释迦牟尼教导阿难说:“若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
其四,弘通经典。经典的弘通包括听闻读诵、印行、散发、解说等许多方面,历来被佛教视为功德无量的善事,认为此有十大功德,今生来世获益无穷,“直至三慧宏开,六通亲证,速得成佛。”《法华经·普门品》中说:“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有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宏通经典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功德,关键在于它是取得智慧的必要前提,而取得智慧则是最终解脱的关键。佛教认为弘通经典不光自己从中积功累德,也能为众生带来利益,例《大悲心陀罗尼经》中,佛对阿难说:“汝当深心清净,受持此陀罗尼,广宣流布于阎浮提,莫令断绝。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中国佛教史上有关受持、读诵、印行观音经典从而获得感应的故事很多,这也说明弘通经典在中国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弘通经典是佛家的必修功夫,但弘通的“经典”只是《即刻开悟之钥》。张兰君自己对经典比较熟悉,她运用经典说《即刻开悟之钥》,实际提高了这部疑似经典的地位,信徒把这部“伪经”作真经,诵读不已,期待“即刻开悟”。
其五,诵“五句咒”,前述“优涅然央”等五句真言。“五句咒”原是锡克教的咒语,信徒作为护身之用,张兰君说诵读五句咒能够顺利到第五界,实现“解脱”。
其六,给信徒“印心”“加持”。释清海当初的“传法”方式是以大拇指按“求法者”眉心以上一公分处,后来则以眼睛与对方凝视,方式和效果都与催眠术类似。打坐能治病,灵魂不死。每周举行共修会,集体打坐,一般以某个信教家庭为据点,鼓吹打坐可以治百病,“夜不倒单”可以代替睡眠。张兰君要求信徒先用“眼观法”,求“见佛”“见光”,再用“耳闻法”,想象听闻各种声音,包括如“车声、鼓声、雨声、雷声、箫声、琴声”等等。
其七,造像立寺。造像指造作各种形式的观音像,人们为了还愿感激菩萨恩德而捐资造像。从所造形像来看,有各种不同的观音,如六观音、三十二应身、三十三观音,以及流传各地根据观音显化故事而造作的其它各种形式的观音造像。从制作手法来看,有画像、塑像、雕像、陶像、瓷像、铸像、刺绣像等,其中每类又可分为几种形式,如雕像中,有木雕、石雕、玉雕、金属雕、贝雕等。佛教认为,无论哪种形式,只要能发心至诚而作,让世人恭敬供养,均有巨大功德。至于立寺,由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远不如造像盛行。但中国观音寺庙遍布各地,大多根据观音显化故事而来,可见这种显化故事而兴起的捐资建庙之事常有。
其八,朝拜圣地。朝拜圣地是对观音表示敬拜的一种重要方式。观音圣地有很多处,佛教认为,凡观音显化之地均可视为观音圣地。至于观音的原本住处,圣地之中的圣地。《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载:“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落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又说:“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据此,汉地佛教认为浙江省普陀山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观音道场,所以,自唐宋以后,普陀山逐渐成为汉地佛教最大的观音圣地和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至于因观音显化故事而兴起的或与显化故事有关的观音道场,在全国各地几乎随处可见。中国佛教认为,朝拜观音圣地、巡礼名山圣迹,是积累功德、获取观音护佑的一种好方式。以上两项,在还只是“概念”,就像专制国家的宪法之类,只用作装点门面。张兰君不鼓励信徒为观音造像立寺,也不点化他们朝拜珞珈山,信徒们只需要心无二念地诚信崇拜。
对正信佛教的危害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为张兰君披着佛教之袈裟,现僧尼之相,口说华语,使世人误以为光头袈裟者说法一定佛教中人,何况她还有奇方——“一世成佛”“即刻开悟”的印心法门,信佛者心甘情愿追随她进入魔道。
第二,张兰君利用世人功利主义的“速成”心理,透过信息媒体,将自己塑造成来自喜马拉雅山的“明师”“无上师”“现代佛”,世人被她欺蒙,以为只有她的“印心”和才是成佛的快捷方式,她是唯一的“成佛深造班”的班主,把她的话认作超越三藏十二部的圣典,众生出离苦海的唯一真经。
第三,张兰君误导信徒不必供奉佛像,不必读经,不必念佛。她说念佛不能往生。她否定经典,要信徒只学她的“听音静坐”,念锡克教五句咒,可以代替一切佛教的实践法门。她说法则放言高论,狂言迭出,她的《无量光》油印刊物,以不堪人耳的粗话,谤骂佛教界曾经批评过她的高僧大德。
第四,张兰君利用国人对洋人的迷信,以流利英语,向听者解答她那一套“印心”“开悟”论,她又以女尼身为男众剃度,以号召世人,使人惊讶其真的是百世不见的佛菩萨。
第五,张兰君处处将上帝与佛陀划等号,尤其在第一因、独造论上,与佛教缘起论混淆,使世人误以为一切宗教都出于一个模子胚胎,在理与事上造成“信什么教都一样”,“甚么教的神祇最终都要归于释迦牟尼”的虚假印象,与一贯道殊途同归。
此外,对世俗社会采取敌对的态度,仇视中国政府,屡屡违背国法,敛财逃税,利用“”话题诋毁大陆。信徒们贩卖产品,秘密集会。主要负责人盘踞在台湾岛,每年潜入大陆进行非法活动。
张兰君说佛理随心所欲,或故意误解佛义,使得她的信徒们犹如盲人骑瞎马,不知走向何处。但在与信徒们的“灵性聚会”上,张兰君充分发挥自己娇小身材的特长,与信徒亲切互动,活泼自然,即使愤怒咒骂,信徒也会理解为娇嗔,反倒更增加她的亲和力,此为另一种魔障——形障。
左手持莲花,右手结与愿印,身着白衣,处白莲花之中,又称白衣大士。
相传中原兵乱,无辜百姓死伤无数,到处都是孤魂野鬼,不得安宁。观音菩萨在鬼节的那天来到中原,现出一袭白衣的宝相,超度冤魂。表示观音菩萨怀有纯净的菩提之心,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白衣观世音
随缘赴感应群机
三昧辩才善诱诲
妙德圆成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