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中国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也或许是有史以来最、最有权势的君主。帝国上下,汉武帝总能支如臂使,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撼动汉武帝的权威。
然而或许很少有人知道,汉武帝当权之初,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而压在他头上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奶奶——孝文窦太皇太后。
一、窦太后专权窦太后,乃是汉朝第三位正式皇帝——汉文帝的皇后。汉文帝死后,窦氏升格为太后;他的儿子汉景帝死后,又升级为太皇太后。虽然窦太后身为女流,却拥有着莫大的政治威望。汉景帝死后,窦太后更是成为汉帝国实际的执掌者。
那么,窦太后凭什么可以专权呢?这就要从汉初的基本政治态势说起了。汉代建政之初,朝中大臣主要由军功大臣把持。因此,军功大臣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团体,甚至具有威胁皇权的能力。为了制衡功臣,自刘邦开始,皇帝们就不得不引入外戚。刘邦死后,吕后的专权,实际就是刘邦刻意安排的产物。
但自汉文帝以来,功臣势力随着老一辈功臣的逐渐退场,渐渐凋零;而新一辈功臣的代言人——周亚夫,也被汉景帝用计整死。因此,朝堂中的政治平衡被打破,外戚势力以及后妃势力逐渐走向了台前。
汉景帝死后,16岁的刘彻登基称帝,是为汉武帝。上台后,汉武帝将自己的舅舅——田蚡和王信(两人都是王太后的兄弟,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关系)分别封为武安侯与盖侯。
为了卖奶奶窦太后一个面子,汉武帝将她的侄子——魏其侯窦婴任命为丞相,成为新一代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
但在表面的恭顺之下,汉武帝却无时无刻地希望摆脱的祖母的阴影,独揽大权。因此他任命田蚡为太尉,以窦婴为丞相,准备以更为进取的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然而汉武帝的行为,却受到了一贯支持黄老之学的窦太后的警觉。打从一开始,窦太后就喜爱黄老之学,并命自己的子侄必须学习相关的学问。
汉武帝“改黄为儒”的行为,无疑是对她权威的一种挑战,而对于这位女者而言,这是一种不可容忍的妄为。因此,窦太后严厉训斥了汉武帝,并分别将田蚡和窦婴罢官免职。汉武帝亲政的第一次尝试,就以失败而告终。
自此之后,汉武帝寄情山水、大兴土木,将自己扮演成一个昏君。就这样,他韬光养晦等了4年,终于等到了窦太后的去世。
就当汉武帝满以为自己将就此执掌帝国的权柄的时,他的母亲王太后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想亲政,省省吧!”
二、王太后干政、田蚡专权王太后,本名叫王娡,她是一个利欲熏心、不择手段的女人。而她的不择手段,主要源于她的母亲——臧儿。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臧荼谋反被杀后,臧儿失去了荣华富贵,流落到民间。她先是嫁给一个姓王的男人,生下了王娡和王信。前夫死后,臧儿又嫁给一个田姓的男子,生下了田蚡。然而见识过荣华的臧儿,不甘心永远沉沦于泥淖中。为了重新返回巅峰,她将希望寄托于自己女儿——王娡身上。
王娡,原本嫁给了一个姓金的青年,生下一个女儿。然而臧儿对这个过分普通的女婿并不满意,于是她强迫王娡离婚,并耍弄手段,让王娡隐瞒婚史,进入了太子的东宫。最终,王娡得到了汉景帝的欢心,生下了儿子刘彻。
其后,王娡又和窦太后的长女、野心勃勃的馆陶公主组成了政治同盟(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嫁给了刘彻),并共同扳倒了原来的太子——刘荣。在王娡和馆陶公主的共同操作下,刘彻这才登上了皇位。
王娡之所以如此处心积虑爬上高位,说白了,就是让自己以及家族获得无上的荣华富贵。因此窦太后去世后,王太后又走到了台前。当然,王太后难以像窦太后一样,直接参与朝政。王太后的主要手段,是扶植自己的异父兄弟——田蚡。
窦太后去世后,田蚡立即被重新启用,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在丞相任上,田蚡丝毫不把汉武帝放在眼里,他仗恃着椒房之宠、掖庭之亲而内干机密,出纳王命,监临百官,威权自专。
在政治上,田蚡把持了人事任免权,只要他推荐的官员,就没有不被重用的。面对自己被架空的局面,汉武帝也能嘟囔道:“你要任命的官员任命完没有?我还想自己任命几个呢?”
在生活上田蚡生活奢侈,广占农田,占取长安膏腴之地。一次他甚至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盘划给自己扩建住宅,汉武帝生气地说:“是不是要我把兵器库也送给你?”
虽然田蚡嚣张跋扈,但是汉武帝却很难对他采取措施。毕竟,田蚡之所以敢于妄为,是因为他背后站着王太后。然而一场酒宴,却让汉武帝看到了扳倒田蚡、夺回权力的契机。
三、窦、田之争窦太后死后,田蚡被重新启用。而与他同时被贬的窦婴,就没那么好运了。没有窦太后罩着,窦婴自然没有重返前台的契机。与此同时,王太后和田蚡也不会允许他重新出山,分自己一杯羹。
窦婴得势之时,为人任侠,喜欢豢养食客。但是窦婴失势后,门客们纷纷离开了他,投奔到如日中天的田蚡门下。窦婴,充分品尝到人走茶凉、门庭寥落的痛苦。唯一还与窦婴交好的,只有灌夫。
在吴楚七国之乱中,窦婴和灌夫奋力拼杀,从死人堆里捡回一条命,是过命的交情。田蚡的得势和狂妄,让灌夫万分愤恨。因此只要有机会,灌夫就会阴阳怪气地讥讽田蚡。一来二去,田蚡与窦婴。田蚡的关系越来越恶劣,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公元前131年,田蚡与燕王之女成婚,王太后命令文武百官都必须去田蚡府上祝贺。虽然一百个不愿意,窦婴和灌夫还是参加了田蚡的婚宴。
酒席上,窦婴到处和同事们敬酒,但失势已久的他,受到了大家的冷遇。对此,愤怒的灌夫全都看在了眼里。于是灌夫假借酒醉,在田蚡的婚宴上大闹。在激愤之中,田蚡扣留了灌夫,并将他冠以“大不敬”之罪,要将其灭族。窦婴见老友受难,于是不顾妻子反对,连夜入宫觐见汉武帝,希望能救灌夫一命。
对于窦婴请求,汉武帝的反应十分有趣,他赏赐窦婴一同进餐,说道:“到东朝去公开辩论这件事。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灌夫大闹酒宴,实际不过是一件小事。汉武帝完全可以选择冷处理。然而汉武帝却看热闹不嫌事大,让田蚡、窦婴在朝堂上辩论。而汉武帝这么做,直接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四、田、窦之死第二天在朝堂上,田蚡和窦婴果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一开始,他们还在讨论灌夫是否应该灭族。但到了后来,两人开始互相揭短。窦婴说田蚡,舞弊弄权、贪得无厌;田蚡则攻击窦婴,广受门客。结交英俊,图谋不轨。
为了将事情进一步闹大,汉武帝还征询了朝臣们的意见。在朝臣们看来,灌夫所为确实是小事,谅他曾经立下大功,犯不着灭族之罪。因此,臣子们打心里来说,还是站在窦婴一边。
然而,朝臣们却也不敢明确反对田蚡,毕竟他权倾朝野,还有王太后在背后撑腰。最终,甚至连敢于直言的郑当时,都支支吾吾,说话模棱两可。
朝臣们的首鼠两端,让汉武帝大为不满,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他原本想要的,就是利用窦婴,联合大臣,打击田蚡以及其背后的王太后。但是朝臣们的怯懦,让他非常失望,于是汉武帝愤怒地说:“迟早将你们全部杀掉”。随后袖子一挥,回宫与母后王太后一起用饭。王太后很早便得到了朝会的消息,面对儿子,她竟怒而绝食:
“我还活着的时候,窦婴就敢欺负我弟弟,如果我死了,朝臣们会如何欺负我弟弟?”
王太后的强硬和朝臣们的退缩,让汉武帝骑虎难下。他明白以现有实力,还扳不倒田蚡。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孤家寡人,汉武帝只好丢车保帅,夷灭灌夫三族,并将窦婴关进监狱。
为了自救,窦婴想起了汉景帝临终时,曾给自己留了封可以“便宜行事”的遗诏。随后,汉武帝命人去档案馆寻找这份遗诏,却没找到副本。而在窦婴家中,确实找到一份遗诏。但遗诏上的大印,却是窦婴家臣私自盖上的。因此,原本不用死的窦婴,却因为这份所谓的遗诏,将自己送上了绝路。
那么窦婴是否有遗诏呢?在笔者看来,肯定是有的。但是王太后在宫中、监狱耳目众多,恐怕早就得到窦婴遗诏的消息。将档案馆中的遗诏副本偷走,对王太后和田蚡来说并非难事。因此,窦婴的死,完完全全是冤案。最终,窦婴被斩首于市场。
但极为诡异的是,仅仅数月后,田蚡也迎来了他的死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田蚡发了疯,每天都在家中大呼小叫,不久之后便死了。
史书中说,田蚡的死,是窦婴、灌夫索命的结果。一但在笔者看来,这实为无稽之谈。真正的原因,恐怕是来自于汉武帝本身的压力。因为窦婴虽然死了,田蚡岂会毫发无损?只要有点眼里就能看出,汉武帝将一场酒席之争闹得那么大,就是为了打击田蚡。在争斗中,田蚡也暴露了不少纵诞不法的行为。请问田蚡如何能不怕呢?
田蚡死后,王太后的影响力被汉武帝彻底排除。他成功摆脱了太后和外戚干政的阴影,实现了唯我独尊,从公元前131年到他去世的44年时间里,汉武帝都牢牢地把持着权柄,从未旁落,从而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旷世伟业。
然而窦太后、王太后的干政,也给汉武帝造成了终生的阴影。因此汉武帝所宠幸的女子,无一有好下场。在去世前,他甚至处死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
—01—
公元前131年冬,西汉王朝前丞相、魏其侯窦婴被斩于市。
对于他的死亡,历史学家向来众说纷纭且争论不休。毫无疑问,所有的争论点都在围绕着一个问题——“窦婴矫诏”。
即使已经过了两千年,这桩西汉初年最大的无头公案,至今也没有定论。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抽丝剥茧,来一探此案的真相。
说起西汉王朝,我们一般会想到一个词语“外戚干政”。不错,虽然史学家对“窦婴矫诏”的真相一直没有定论。但是,大家都认可一点:窦婴之死与西汉王朝的“外戚干政”问题,绝对有着莫大的关系。
—02—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在汉文帝以诸侯王的身份入主长安后,他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周勃等平定“诸吕之乱”的军功集团,拥立汉文帝的初衷,并不是因为他“雄才大略”,而是因为他实力淡薄,容易控制罢了。也就是说,汉文帝最初的人设,只不过是一个军功集团的“傀儡天子”。
这怎么能忍?作为封建王朝中,最为有名的中兴之主,汉文帝连消带打,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将以周勃为首的军功集团,排挤出了大汉的决策层(下附文章链接)。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大量启用草根人才外,汉文帝打压军功集团的一大利器就是,培养外戚势力(窦氏家族)。
当然,汉文帝这样做,也非常容易理解的。毕竟,沛县军功集团历史悠久,并且是一个不依附于汉文帝的存在;而窦氏家族就比较亲近了——只有我是皇帝,你才是“外戚”,如果我“下台”了,你也会跟着倒霉。
毫无疑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外戚集团”绝对是皇权的利益共同体。这也是两汉王朝,“外戚干政”问题一直重复再现的根本。
—03—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说窦婴的问题了。
由于窦漪房的名超长待机,窦氏家族在整个西汉王朝有着超乎寻常的影响力。作为窦漪房的亲侄子,魏其侯窦婴也就自然而然地炙手可热。当然,这与他的个人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据史料记载,窦婴文可协领百官(丞相),武可平乱安邦(平定七国之乱),而且平时又礼贤下士(喜好结交豪杰)、十分低调。简直是个“完人”!
因此,汉景帝曾经升任窦婴为“太子太傅”。可惜的是,这个太子并不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而是栗太子刘荣。划重点:窦婴和汉武帝有着隐约的政敌关系!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刘荣被废;曾经的太子太傅窦婴也负气辞官,过起了广交门客的“战国公子”生活。
对于这个身居江湖,却能量非凡的人物,汉景帝并没有因此遗忘。在自己即将驾崩之际,汉景帝曾找窦婴畅谈,让他好好辅佐武帝,并赐给了他一份“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的遗诏。
那么,景帝为什么要给外戚窦婴一份遗诏呢?最为普遍的解释是,当时皇太后窦漪房已经年迈,但汉武帝此时年纪尚轻,而其母皇后王氏却日渐做大,有干政之嫌疑。(汉景帝为了刘彻能够坐稳太子之位,曾经故意扶持过“外戚”王氏集团)所以,汉景帝留下这份遗诏,有“借力打力”之用。
—04—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继续往下说。
在汉景帝与窦漪房先后过世之后,事情果然朝着有利于王氏家族的方向在发展。曾经给窦婴端茶倒水的田蚡,已然爬到了窦婴头上吆五喝六。
窦婴、田蚡既免,以侯家居。蚡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士吏趋势利者,皆去婴而归蚡,蚡日益横。
像这种官场上的世态炎凉,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可是,有一个人却非常看不惯。这个就是魏其侯窦婴的好友——灌夫。
灌夫这个人有两个特点:爱喝酒、不怕事!有一次,田蚡宴请百官,席间那些敬酒的官员,对田蚡极尽吹捧,却对魏其侯十分的不尊敬。于是,喝醉酒的灌夫开始发飙——他先是辱骂敬酒的官员趋炎附势,接着又说田蚡是“小人得志”。
风头正旺的田蚡哪能咽下这口气?于是,田蚡借着汉武帝打压豪强的时机,让人揭发灌夫家族的种种不法行为。一番运作下来,灌夫及其家族成员都被判了死刑。
窦婴一看,这不对啊!灌夫是替自己出头才遭到殃,他得说话啊!于是,窦婴向汉武帝上书替灌夫求情。
聪明人汉武帝自然不会平白无故地得罪两大外戚家族。于是,他让窦婴和田蚡进行了一场朝堂论战。当然,最后也没说出什么结果来。
但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不干了,她以绝食威逼武帝处理窦婴及灌夫,并说道: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乎!”
于是武帝不得已,以“豪强欺凌百姓”之罪,判处灌夫灭族,而魏其侯窦婴也从重论处。
哪有救人还把自己搭进去的道理?看来强权就是是真理啊!于是,窦婴搬出了自己的大后台——景帝遗诏,想着凭此可以搬回一局。
事情到了这里,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当窦婴让人拿出家里珍藏的景帝遗诏后,汉武帝派人一查,发现国家档案馆里,没有留下副本,窦婴有造假嫌疑。(汉朝所有的圣旨、诏书,皇帝在赐给大臣之时,都会留下副本存档)
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
于是,本来可以活命的窦婴,被处以”矫诏“之罪,杀头弃市。
—05—
这就是“窦婴矫诏”的大概情况。
那么,问题就来了:汉景帝到底有没有赐给窦婴这样一份遗诏?如果有,那么到底是谁拿“销毁”了遗诏的副本呢?
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小编认为,汉景帝肯定赐予了窦婴一份遗诏。因为,当时窦婴虽然下狱治罪,但是活命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他“假传圣旨”的话,不仅自己要身死名灭,家人也要跟着遭殃。所以,窦婴没有理由多此一举,弄出一份假“遗诏”,非把自己整死。
那么到底是谁拿“销毁”了遗诏的副本呢?
按照“谁受益最多,谁嫌疑最大”的原则。王太后与田蚡首当其冲,他们为什么销毁存档,就不用小编赘言了;
然后最有嫌疑的就是汉武帝刘彻,原因很简单:可以趁机打压外戚——在窦婴死后不久,田蚡也莫名其妙的死了。
确实,这几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威势,“销毁”遗诏副本。但是,这其中却存在一个无法操作的问题——销毁副本很容易;但是,既然诏书有存档,那么必然会有“目录档案”,这个东西是“连号”存在的。
也就是说,如果遗诏真的有副本存在,那么在销毁副本的同时,必然也要销毁整套的“目录档案”,显然,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06—
那么,幕后黑手有且只有一个,他就是汉景帝刘启——他给了窦婴一份遗诏,却故意没有存档,目的就是为了,致窦婴以及窦氏家族为死地。
汉景帝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在前面的论述中,小编已经给出了答案。
第一、窦氏家族势力太过强大,已经影响了皇权。
第二、窦婴能力超群,又是栗太子的支持者,非少主(刘彻)之臣。(另一个刘荣的坚定支持者,周亚夫,也是因此而死)
总结:汉景帝害怕自己死后,窦氏家族会进行反扑。虽然都是外戚,但是,王氏家族是依赖于汉武帝存在的。但树大根深的窦氏家族,却由于窦漪房的超长待机和能力非凡,而成为了一股独立存在的政治力量。也就是说,在汉景帝眼里,保存王氏家族更有利于汉武帝的统治稳定。
如果以窦婴为首的窦氏家族一直“在野”,那么,他是不会用到这份诏书的。而一旦他们想参与朝政,与风头正旺的王氏家族一争高下。那么,窦婴就必然入蛊,窦氏家族必然衰败!
谋杀,这绝对是一次最为腹黑的政治谋杀!
从汉文帝与周勃的朝堂对决,来看汉初皇权与军功集团的政治博弈
周亚夫之死:不懂政治的功臣,注定是个悲剧
汉武帝,是中国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也或许是有史以来最、最有权势的君主。帝国上下,汉武帝总能支如臂使,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撼动汉武帝的权威。
然而或许很少有人知道,汉武帝当权之初,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而压在他头上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奶奶——孝文窦太皇太后。
一、窦太后专权窦太后,乃是汉朝第三位正式皇帝——汉文帝的皇后。汉文帝死后,窦氏升格为太后;他的儿子汉景帝死后,又升级为太皇太后。虽然窦太后身为女流,却拥有着莫大的政治威望。汉景帝死后,窦太后更是成为汉帝国实际的执掌者。
那么,窦太后凭什么可以专权呢?这就要从汉初的基本政治态势说起了。汉代建政之初,朝中大臣主要由军功大臣把持。因此,军功大臣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团体,甚至具有威胁皇权的能力。为了制衡功臣,自刘邦开始,皇帝们就不得不引入外戚。刘邦死后,吕后的专权,实际就是刘邦刻意安排的产物。
但自汉文帝以来,功臣势力随着老一辈功臣的逐渐退场,渐渐凋零;而新一辈功臣的代言人——周亚夫,也被汉景帝用计整死。因此,朝堂中的政治平衡被打破,外戚势力以及后妃势力逐渐走向了台前。
汉景帝死后,16岁的刘彻登基称帝,是为汉武帝。上台后,汉武帝将自己的舅舅——田蚡和王信(两人都是王太后的兄弟,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关系)分别封为武安侯与盖侯。
为了卖奶奶窦太后一个面子,汉武帝将她的侄子——魏其侯窦婴任命为丞相,成为新一代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
但在表面的恭顺之下,汉武帝却无时无刻地希望摆脱的祖母的阴影,独揽大权。因此他任命田蚡为太尉,以窦婴为丞相,准备以更为进取的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然而汉武帝的行为,却受到了一贯支持黄老之学的窦太后的警觉。打从一开始,窦太后就喜爱黄老之学,并命自己的子侄必须学习相关的学问。
汉武帝“改黄为儒”的行为,无疑是对她权威的一种挑战,而对于这位女者而言,这是一种不可容忍的妄为。因此,窦太后严厉训斥了汉武帝,并分别将田蚡和窦婴罢官免职。汉武帝亲政的第一次尝试,就以失败而告终。
自此之后,汉武帝寄情山水、大兴土木,将自己扮演成一个昏君。就这样,他韬光养晦等了4年,终于等到了窦太后的去世。
就当汉武帝满以为自己将就此执掌帝国的权柄的时,他的母亲王太后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想亲政,省省吧!”
二、王太后干政、田蚡专权王太后,本名叫王娡,她是一个利欲熏心、不择手段的女人。而她的不择手段,主要源于她的母亲——臧儿。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臧荼谋反被杀后,臧儿失去了荣华富贵,流落到民间。她先是嫁给一个姓王的男人,生下了王娡和王信。前夫死后,臧儿又嫁给一个田姓的男子,生下了田蚡。然而见识过荣华的臧儿,不甘心永远沉沦于泥淖中。为了重新返回巅峰,她将希望寄托于自己女儿——王娡身上。
王娡,原本嫁给了一个姓金的青年,生下一个女儿。然而臧儿对这个过分普通的女婿并不满意,于是她强迫王娡离婚,并耍弄手段,让王娡隐瞒婚史,进入了太子的东宫。最终,王娡得到了汉景帝的欢心,生下了儿子刘彻。
其后,王娡又和窦太后的长女、野心勃勃的馆陶公主组成了政治同盟(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嫁给了刘彻),并共同扳倒了原来的太子——刘荣。在王娡和馆陶公主的共同操作下,刘彻这才登上了皇位。
王娡之所以如此处心积虑爬上高位,说白了,就是让自己以及家族获得无上的荣华富贵。因此窦太后去世后,王太后又走到了台前。当然,王太后难以像窦太后一样,直接参与朝政。王太后的主要手段,是扶植自己的异父兄弟——田蚡。
窦太后去世后,田蚡立即被重新启用,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在丞相任上,田蚡丝毫不把汉武帝放在眼里,他仗恃着椒房之宠、掖庭之亲而内干机密,出纳王命,监临百官,威权自专。
在政治上,田蚡把持了人事任免权,只要他推荐的官员,就没有不被重用的。面对自己被架空的局面,汉武帝也能嘟囔道:“你要任命的官员任命完没有?我还想自己任命几个呢?”
在生活上田蚡生活奢侈,广占农田,占取长安膏腴之地。一次他甚至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盘划给自己扩建住宅,汉武帝生气地说:“是不是要我把兵器库也送给你?”
虽然田蚡嚣张跋扈,但是汉武帝却很难对他采取措施。毕竟,田蚡之所以敢于妄为,是因为他背后站着王太后。然而一场酒宴,却让汉武帝看到了扳倒田蚡、夺回权力的契机。
三、窦、田之争窦太后死后,田蚡被重新启用。而与他同时被贬的窦婴,就没那么好运了。没有窦太后罩着,窦婴自然没有重返前台的契机。与此同时,王太后和田蚡也不会允许他重新出山,分自己一杯羹。
窦婴得势之时,为人任侠,喜欢豢养食客。但是窦婴失势后,门客们纷纷离开了他,投奔到如日中天的田蚡门下。窦婴,充分品尝到人走茶凉、门庭寥落的痛苦。唯一还与窦婴交好的,只有灌夫。
在吴楚七国之乱中,窦婴和灌夫奋力拼杀,从死人堆里捡回一条命,是过命的交情。田蚡的得势和狂妄,让灌夫万分愤恨。因此只要有机会,灌夫就会阴阳怪气地讥讽田蚡。一来二去,田蚡与窦婴。田蚡的关系越来越恶劣,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公元前131年,田蚡与燕王之女成婚,王太后命令文武百官都必须去田蚡府上祝贺。虽然一百个不愿意,窦婴和灌夫还是参加了田蚡的婚宴。
酒席上,窦婴到处和同事们敬酒,但失势已久的他,受到了大家的冷遇。对此,愤怒的灌夫全都看在了眼里。于是灌夫假借酒醉,在田蚡的婚宴上大闹。在激愤之中,田蚡扣留了灌夫,并将他冠以“大不敬”之罪,要将其灭族。窦婴见老友受难,于是不顾妻子反对,连夜入宫觐见汉武帝,希望能救灌夫一命。
对于窦婴请求,汉武帝的反应十分有趣,他赏赐窦婴一同进餐,说道:“到东朝去公开辩论这件事。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灌夫大闹酒宴,实际不过是一件小事。汉武帝完全可以选择冷处理。然而汉武帝却看热闹不嫌事大,让田蚡、窦婴在朝堂上辩论。而汉武帝这么做,直接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四、田、窦之死第二天在朝堂上,田蚡和窦婴果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一开始,他们还在讨论灌夫是否应该灭族。但到了后来,两人开始互相揭短。窦婴说田蚡,舞弊弄权、贪得无厌;田蚡则攻击窦婴,广受门客。结交英俊,图谋不轨。
为了将事情进一步闹大,汉武帝还征询了朝臣们的意见。在朝臣们看来,灌夫所为确实是小事,谅他曾经立下大功,犯不着灭族之罪。因此,臣子们打心里来说,还是站在窦婴一边。
然而,朝臣们却也不敢明确反对田蚡,毕竟他权倾朝野,还有王太后在背后撑腰。最终,甚至连敢于直言的郑当时,都支支吾吾,说话模棱两可。
朝臣们的首鼠两端,让汉武帝大为不满,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他原本想要的,就是利用窦婴,联合大臣,打击田蚡以及其背后的王太后。但是朝臣们的怯懦,让他非常失望,于是汉武帝愤怒地说:“迟早将你们全部杀掉”。随后袖子一挥,回宫与母后王太后一起用饭。王太后很早便得到了朝会的消息,面对儿子,她竟怒而绝食:
“我还活着的时候,窦婴就敢欺负我弟弟,如果我死了,朝臣们会如何欺负我弟弟?”
王太后的强硬和朝臣们的退缩,让汉武帝骑虎难下。他明白以现有实力,还扳不倒田蚡。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孤家寡人,汉武帝只好丢车保帅,夷灭灌夫三族,并将窦婴关进监狱。
为了自救,窦婴想起了汉景帝临终时,曾给自己留了封可以“便宜行事”的遗诏。随后,汉武帝命人去档案馆寻找这份遗诏,却没找到副本。而在窦婴家中,确实找到一份遗诏。但遗诏上的大印,却是窦婴家臣私自盖上的。因此,原本不用死的窦婴,却因为这份所谓的遗诏,将自己送上了绝路。
那么窦婴是否有遗诏呢?在笔者看来,肯定是有的。但是王太后在宫中、监狱耳目众多,恐怕早就得到窦婴遗诏的消息。将档案馆中的遗诏副本偷走,对王太后和田蚡来说并非难事。因此,窦婴的死,完完全全是冤案。最终,窦婴被斩首于市场。
但极为诡异的是,仅仅数月后,田蚡也迎来了他的死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田蚡发了疯,每天都在家中大呼小叫,不久之后便死了。
史书中说,田蚡的死,是窦婴、灌夫索命的结果。一但在笔者看来,这实为无稽之谈。真正的原因,恐怕是来自于汉武帝本身的压力。因为窦婴虽然死了,田蚡岂会毫发无损?只要有点眼里就能看出,汉武帝将一场酒席之争闹得那么大,就是为了打击田蚡。在争斗中,田蚡也暴露了不少纵诞不法的行为。请问田蚡如何能不怕呢?
田蚡死后,王太后的影响力被汉武帝彻底排除。他成功摆脱了太后和外戚干政的阴影,实现了唯我独尊,从公元前131年到他去世的44年时间里,汉武帝都牢牢地把持着权柄,从未旁落,从而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旷世伟业。
然而窦太后、王太后的干政,也给汉武帝造成了终生的阴影。因此汉武帝所宠幸的女子,无一有好下场。在去世前,他甚至处死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
中国汉代的那些忠臣,最后下场都如何了?
最近重看陈宝国版电视剧《汉武大帝》,看后,心中对职场残留的疑惑不断被解除!
1、忠臣晁错故事从汉景帝中年时期讲起,刘彻那个时候还是个孩子。汉景帝的老师晁错,汉文帝,也是汉景帝父亲在位时,晁错奉命向伏生学习《尚书》,成为一位儒法兼备的人物。
晁错认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因此必须对势力强大的吴王刘濞下手。
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引起诸侯王的反扑,削藩令下达后,吴王刘濞等七个诸侯王以“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
汉景帝为平复叛乱,重用周亚夫为前线大将军,将虎符全权交由他执掌用兵。为缓解七诸侯的进攻,汉景帝错误地听从由窦婴推荐的“高人”建议,用斩首老师晁错平复七诸侯的叛乱。
汉景帝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起到平复叛乱的效果,反而让七诸侯判断,恰显出汉景帝的无能。
晁错虽然对汉朝忠心耿耿,但他谋国不谋身,才引来了这场杀身之祸。
最终,晁错九族斩首,彻底成了汉景帝的替罪羊。
2、忠臣周亚夫周亚夫平定七国,为人正直刚硬,屡建战功,曾深受汉景帝刘启的信赖与重用。
人生到达了巅峰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跌落谷底了,人们常说,优点有时也是最致命的缺点,周亚夫将军也是如此。
早在巅峰之时就埋下了隐患,最终被逼而死,被冤枉谋反,狱中绝食而亡。
周亚夫是很有才,但却由于性格缘故得罪不少人。功高盖主的他,虽没丝毫谋反之心,却连皇帝也得罪了,更别想得到善终。汉景帝能让他高官厚位,自然也能让他一无所有。
网上对于周亚夫的总结,着实觉得贴切。“自古以来,正直之臣,多不得志也。若非遇到明君,便只有冤路可走。”
周亚夫的悲剧遭遇,让人觉得无比痛惜。
3、窦婴也许是因果报应。他间接害死了晁错。最终迎接他的也是冤死。
一向低调凡事以和处置的窦婴,随着汉武帝宰相舅舅田蚡的势力日益增长,长久坐冷板凳的窦婴,因好友武夫灌夫因他得罪田蚡,与田蚡长久积压的矛盾一发而不可收拾。
为救入狱即将处死的灌夫,拿出汉景帝刘启给他的免死诏书,因拿出的不是时候,王太后为救弟弟宰相田蚡,烧掉原件诏书。
窦婴因伪造诏书,灭了九族。
王立群老师在《百家讲坛》中提过,宋太祖规定,祖训秘不示人,因此后世一直有人质疑!那么为什么不明令昭示天下?这是因为这是封建皇帝的底牌是不能示人的!
窦婴如果不说出诏书的存在,也许就没有那场诛九族的惨案。
后记古往今来,许多史上功臣良将,得善终者甚少。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帝王之心难以揣摩,称帝前君臣一片祥和,成就霸业之后心性变得大不相同。
然而,为臣者,初心未改,依旧是一心为国为朝廷,但往往迎来的却是惨烈的下场...
很高兴在这里与你相遇,欢迎关注!
汉武帝,是中国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也或许是有史以来最、最有权势的君主。帝国上下,汉武帝总能支如臂使,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撼动汉武帝的权威。
然而或许很少有人知道,汉武帝当权之初,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而压在他头上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奶奶——孝文窦太皇太后。
一、窦太后专权窦太后,乃是汉朝第三位正式皇帝——汉文帝的皇后。汉文帝死后,窦氏升格为太后;他的儿子汉景帝死后,又升级为太皇太后。虽然窦太后身为女流,却拥有着莫大的政治威望。汉景帝死后,窦太后更是成为汉帝国实际的执掌者。
那么,窦太后凭什么可以专权呢?这就要从汉初的基本政治态势说起了。汉代建政之初,朝中大臣主要由军功大臣把持。因此,军功大臣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团体,甚至具有威胁皇权的能力。为了制衡功臣,自刘邦开始,皇帝们就不得不引入外戚。刘邦死后,吕后的专权,实际就是刘邦刻意安排的产物。
但自汉文帝以来,功臣势力随着老一辈功臣的逐渐退场,渐渐凋零;而新一辈功臣的代言人——周亚夫,也被汉景帝用计整死。因此,朝堂中的政治平衡被打破,外戚势力以及后妃势力逐渐走向了台前。
汉景帝死后,16岁的刘彻登基称帝,是为汉武帝。上台后,汉武帝将自己的舅舅——田蚡和王信(两人都是王太后的兄弟,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关系)分别封为武安侯与盖侯。
为了卖奶奶窦太后一个面子,汉武帝将她的侄子——魏其侯窦婴任命为丞相,成为新一代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
但在表面的恭顺之下,汉武帝却无时无刻地希望摆脱的祖母的阴影,独揽大权。因此他任命田蚡为太尉,以窦婴为丞相,准备以更为进取的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然而汉武帝的行为,却受到了一贯支持黄老之学的窦太后的警觉。打从一开始,窦太后就喜爱黄老之学,并命自己的子侄必须学习相关的学问。
汉武帝“改黄为儒”的行为,无疑是对她权威的一种挑战,而对于这位女者而言,这是一种不可容忍的妄为。因此,窦太后严厉训斥了汉武帝,并分别将田蚡和窦婴罢官免职。汉武帝亲政的第一次尝试,就以失败而告终。
自此之后,汉武帝寄情山水、大兴土木,将自己扮演成一个昏君。就这样,他韬光养晦等了4年,终于等到了窦太后的去世。
就当汉武帝满以为自己将就此执掌帝国的权柄的时,他的母亲王太后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想亲政,省省吧!”
二、王太后干政、田蚡专权王太后,本名叫王娡,她是一个利欲熏心、不择手段的女人。而她的不择手段,主要源于她的母亲——臧儿。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臧荼谋反被杀后,臧儿失去了荣华富贵,流落到民间。她先是嫁给一个姓王的男人,生下了王娡和王信。前夫死后,臧儿又嫁给一个田姓的男子,生下了田蚡。然而见识过荣华的臧儿,不甘心永远沉沦于泥淖中。为了重新返回巅峰,她将希望寄托于自己女儿——王娡身上。
王娡,原本嫁给了一个姓金的青年,生下一个女儿。然而臧儿对这个过分普通的女婿并不满意,于是她强迫王娡离婚,并耍弄手段,让王娡隐瞒婚史,进入了太子的东宫。最终,王娡得到了汉景帝的欢心,生下了儿子刘彻。
其后,王娡又和窦太后的长女、野心勃勃的馆陶公主组成了政治同盟(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嫁给了刘彻),并共同扳倒了原来的太子——刘荣。在王娡和馆陶公主的共同操作下,刘彻这才登上了皇位。
王娡之所以如此处心积虑爬上高位,说白了,就是让自己以及家族获得无上的荣华富贵。因此窦太后去世后,王太后又走到了台前。当然,王太后难以像窦太后一样,直接参与朝政。王太后的主要手段,是扶植自己的异父兄弟——田蚡。
窦太后去世后,田蚡立即被重新启用,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在丞相任上,田蚡丝毫不把汉武帝放在眼里,他仗恃着椒房之宠、掖庭之亲而内干机密,出纳王命,监临百官,威权自专。
在政治上,田蚡把持了人事任免权,只要他推荐的官员,就没有不被重用的。面对自己被架空的局面,汉武帝也能嘟囔道:“你要任命的官员任命完没有?我还想自己任命几个呢?”
在生活上田蚡生活奢侈,广占农田,占取长安膏腴之地。一次他甚至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盘划给自己扩建住宅,汉武帝生气地说:“是不是要我把兵器库也送给你?”
虽然田蚡嚣张跋扈,但是汉武帝却很难对他采取措施。毕竟,田蚡之所以敢于妄为,是因为他背后站着王太后。然而一场酒宴,却让汉武帝看到了扳倒田蚡、夺回权力的契机。
三、窦、田之争窦太后死后,田蚡被重新启用。而与他同时被贬的窦婴,就没那么好运了。没有窦太后罩着,窦婴自然没有重返前台的契机。与此同时,王太后和田蚡也不会允许他重新出山,分自己一杯羹。
窦婴得势之时,为人任侠,喜欢豢养食客。但是窦婴失势后,门客们纷纷离开了他,投奔到如日中天的田蚡门下。窦婴,充分品尝到人走茶凉、门庭寥落的痛苦。唯一还与窦婴交好的,只有灌夫。
在吴楚七国之乱中,窦婴和灌夫奋力拼杀,从死人堆里捡回一条命,是过命的交情。田蚡的得势和狂妄,让灌夫万分愤恨。因此只要有机会,灌夫就会阴阳怪气地讥讽田蚡。一来二去,田蚡与窦婴。田蚡的关系越来越恶劣,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公元前131年,田蚡与燕王之女成婚,王太后命令文武百官都必须去田蚡府上祝贺。虽然一百个不愿意,窦婴和灌夫还是参加了田蚡的婚宴。
酒席上,窦婴到处和同事们敬酒,但失势已久的他,受到了大家的冷遇。对此,愤怒的灌夫全都看在了眼里。于是灌夫假借酒醉,在田蚡的婚宴上大闹。在激愤之中,田蚡扣留了灌夫,并将他冠以“大不敬”之罪,要将其灭族。窦婴见老友受难,于是不顾妻子反对,连夜入宫觐见汉武帝,希望能救灌夫一命。
对于窦婴请求,汉武帝的反应十分有趣,他赏赐窦婴一同进餐,说道:“到东朝去公开辩论这件事。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灌夫大闹酒宴,实际不过是一件小事。汉武帝完全可以选择冷处理。然而汉武帝却看热闹不嫌事大,让田蚡、窦婴在朝堂上辩论。而汉武帝这么做,直接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四、田、窦之死第二天在朝堂上,田蚡和窦婴果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一开始,他们还在讨论灌夫是否应该灭族。但到了后来,两人开始互相揭短。窦婴说田蚡,舞弊弄权、贪得无厌;田蚡则攻击窦婴,广受门客。结交英俊,图谋不轨。
为了将事情进一步闹大,汉武帝还征询了朝臣们的意见。在朝臣们看来,灌夫所为确实是小事,谅他曾经立下大功,犯不着灭族之罪。因此,臣子们打心里来说,还是站在窦婴一边。
然而,朝臣们却也不敢明确反对田蚡,毕竟他权倾朝野,还有王太后在背后撑腰。最终,甚至连敢于直言的郑当时,都支支吾吾,说话模棱两可。
朝臣们的首鼠两端,让汉武帝大为不满,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他原本想要的,就是利用窦婴,联合大臣,打击田蚡以及其背后的王太后。但是朝臣们的怯懦,让他非常失望,于是汉武帝愤怒地说:“迟早将你们全部杀掉”。随后袖子一挥,回宫与母后王太后一起用饭。王太后很早便得到了朝会的消息,面对儿子,她竟怒而绝食:
“我还活着的时候,窦婴就敢欺负我弟弟,如果我死了,朝臣们会如何欺负我弟弟?”
王太后的强硬和朝臣们的退缩,让汉武帝骑虎难下。他明白以现有实力,还扳不倒田蚡。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孤家寡人,汉武帝只好丢车保帅,夷灭灌夫三族,并将窦婴关进监狱。
为了自救,窦婴想起了汉景帝临终时,曾给自己留了封可以“便宜行事”的遗诏。随后,汉武帝命人去档案馆寻找这份遗诏,却没找到副本。而在窦婴家中,确实找到一份遗诏。但遗诏上的大印,却是窦婴家臣私自盖上的。因此,原本不用死的窦婴,却因为这份所谓的遗诏,将自己送上了绝路。
那么窦婴是否有遗诏呢?在笔者看来,肯定是有的。但是王太后在宫中、监狱耳目众多,恐怕早就得到窦婴遗诏的消息。将档案馆中的遗诏副本偷走,对王太后和田蚡来说并非难事。因此,窦婴的死,完完全全是冤案。最终,窦婴被斩首于市场。
但极为诡异的是,仅仅数月后,田蚡也迎来了他的死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田蚡发了疯,每天都在家中大呼小叫,不久之后便死了。
史书中说,田蚡的死,是窦婴、灌夫索命的结果。一但在笔者看来,这实为无稽之谈。真正的原因,恐怕是来自于汉武帝本身的压力。因为窦婴虽然死了,田蚡岂会毫发无损?只要有点眼里就能看出,汉武帝将一场酒席之争闹得那么大,就是为了打击田蚡。在争斗中,田蚡也暴露了不少纵诞不法的行为。请问田蚡如何能不怕呢?
田蚡死后,王太后的影响力被汉武帝彻底排除。他成功摆脱了太后和外戚干政的阴影,实现了唯我独尊,从公元前131年到他去世的44年时间里,汉武帝都牢牢地把持着权柄,从未旁落,从而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旷世伟业。
然而窦太后、王太后的干政,也给汉武帝造成了终生的阴影。因此汉武帝所宠幸的女子,无一有好下场。在去世前,他甚至处死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