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历法纪年。在民俗学上认为天干对应一些预兆。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又形成了一套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民间主要用于纪日、卜卦和配合记事,后来更用于风水、术数等领域,而干支用来纪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做干支历。
天干地支最初的起源,尚无定论。近百年来出土的殷墟(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甲骨卜辞中,就载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而在甲骨文中出现最频繁的字也是干支。因此,这二十二字应该算是最古老的字了。本文先来看看“甲、乙、丙、丁、戊”五个字最初本意,由于年代古老,现在解释起来有多种说法也不足为奇,其中充满了古人的智慧与想象。
“甲”的两种解字
甲,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指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也像动物身上起保护作用的硬壳,其上常有交错的纹路,或由鳞片连缀而成。“甲”的字形在甲骨文中最初有两种写法,如图1和图2。二字最初有别,后者用于“上甲”之类的人名,前者用于干支。图1的“甲”字其形容易与“十”字混淆,于是后来多借图2字形来表干支,以至于图1这种写法到战国以后即不传。“甲”字在战国楚系文字中有两种异体,如图8和图9,但这两种异体字随着楚国的灭亡而消失了。秦系文字(图11)将中间一竖拉长作“甲”,此后沿袭这种形体,隶变后楷书写作“甲”。
《说文解字》: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一曰人头宐为甲,甲象人头。凡甲之属皆从甲。
古文甲,始于十,见于千,成于木之象。 意思是::甲,在天干之中,甲代表最东边的方位,阳气萌发,运行于万物之间,字形像草木初生时头戴甲壳的样子。所有与甲相关的字,都采用“甲”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甲”,像始于十,见于千,成于木的样子。
还有一说认为:甲,甲骨文(囗,抵御矛枪的方形硬牌)+(十,是“又”的变形,抓握),表示可持握的陆战士兵的护身硬牌。有的甲骨文简化成“十”,像纵横交叉的握柄。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方形的挡牌“囗”写成弧形,表示贴身的弧形护身硬牌。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士兵作战时手持的蔽护身体的硬牌,装有握柄,可以抵御矛枪进攻;士兵一手持甲牌抵御防守,一手持戈戟展开进攻。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弧形的挡牌写成“勹”,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抓握的“十”(又)写成写成“丁”。隶书综合两款金文字形。
“乙”的本义植物破土而出时的萌芽形
乙,象形字。“乙”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有左向和右向两种写法,甲骨文的“乙”字(图1)像植物破土而出时的萌芽形。金文粗体化,如图2、图3中的“乙”。篆文整齐化 [3] 。秦汉以后右向写法被淘汰,左向写法逐渐规范,隶变后楷书写作“乙”字。“乙”字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被借用,表示天干第二位,而且成为其最常用的义项。由于殷商时代的贵族习惯用天干字作为死后的庙号,所以甲、金文中“乙”字常用作人的称呼。此外,由“天干第二位”引申为“第二”的意思,也常与“甲”、“丙”等连用表示等级或数目。还用于指称不确定的某人。
《说文解字》:乙,象春艹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与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颈。意思是:乙,象初春草木弯弯曲曲长出地面,这时大地的阴气还很强大,草木只能艰难地破土冒出。古人用“乙”表示草木长出地面,这构思与用“|”表示引而向上相同。在天干顺序中,“乙”承续着“甲”;就字形看,“乙”像人的胫脖。
“丙”的几种解释
丙,象形字。“丙”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如图1所示,甲骨文“丙”字像鱼尾,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说:“按甲、乙、丙、丁四字为一系统,乃最古之象形文字。《尔雅・释鱼》曰:‘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乙之象鱼肠,丙之象鱼尾,可无庸说。”“丙”为鱼尾的象形。西周金文曾有一种中间填满的写法,如图2,颇为古拙,但并未进入主流。春秋时期出现另一种异体,在中间人字形的两侧添加饰笔,如图3,至战国时期楚系文字,如图4,是最为繁复的写法,为后世所不取。但秦代文字在继承西周金文的基础上,或作图7的“丙”,或作图6的“丙”,从此定了型。汉代隶书分别延续了这两种构形,楷书则选择了整体性更强的前者。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丙”是“柄”的本字。丙,甲骨文假借“穴”,表示用来安装手柄的石器孔洞。有的甲骨文在“穴”(孔洞)上方加一横,表示穿在石器孔洞中的木棍。造字本义:名词,装在石器孔洞里的手柄。金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有所变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当“丙”的“石器手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木”另造“柄”代替。
《说文解字》:丙,位南方,万物成,炳然。阴气初起,阳气将亏。从一入冂。一者,阳也。丙承乙,象人肩。意思是:丙,在天干诸位中,丙代表南方,南方代表四季中的夏天,这时万物长成,一派光明的样子。阴气初起,阳气將亏。字形采用“一、入、冂”三形会义。这里的“一”,表示阳气。丙承乙,象人肩。
“丁”本义是竹木或金属制成的顶宽足尖的契子
丁,象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有中空(图2)与填实(图1)两种写法,像钉帽的俯视图。在战国及西汉时分别出现像侧视图的写法,如图6和图10,以后,古篆把锭的圆头保留,把锭的下部拉长,变成钉子形状。到秦代小篆则更将字讹变为图8,完全失去原状。此后二者合流,将上面像钉帽的部分简化成一横,钉脚变成竖弯钩,就是今天见到的楷书“丁” [2] 。“丁”本是“钉”的初文。后来因为把“丁”用作“天干”——古代十个表示数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的第四位;故此又另造了个以“金”旁表意,以“丁”旁表音的形声字“钉”。“丁”,原是铜锭形。金属是坚实的,故从“丁”引申出“壮健”之意,古代把成年的壮健的男子叫作“壮丁”。又引申出“人口”(如“添丁”)和指某些专职服务的人(如“园丁”、“庖丁”)
《说文解字》:丁,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属皆从丁。 意思是:丁,夏日万物都壮实。是象形字。在天干顺序中,丁承续丙,字形像人心。
“戊”是戈、斧组合的威猛长柄武器
戊,象形字。图(一)是图形文字的“戊”,是一把上古时代像凿铲形的狭而有肩的最早的斧形武器,有斧身、斧柄、顶钩、脚叉,完全是实物的图象。这种武器,就叫“戊”,读wù,音务。图(二)是甲骨文的“戊”字,斧形大致不变,但字体却已开始线条化了。图(三)是金文的“戊”,此时“戊”的形体开始变了:除了强调突出了斧身外,顶钩变了,斧柄弯了、脚叉成为斜线。图(四)是秦篆的“戊”字,讹变更大:斧柄弯而短,脚叉弯而长,顶钩竟成为丫杈形了。于是便相沿发展为图(五)的汉隶和(六)的楷书。“戊”字的结体特点:中间是空的。“戊”这种武器,后来大抵被后起的武器所淘汰了,便把这个字借用为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古代用来表示次序的符号)的第五位,作为“五”的代称。
《说文解字》:戊,中宫也。象六甲五龙相拘绞也。戊承丁,象人胁。意思是:戊,在天干中位于中央。字形像六甲五龙相绞缠。戊承丁,像人胁。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人体中重要的一种酶,可以参与蛋白质的新陈代谢,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这种酶可以加快人体蛋白质氨基酸的转化。在组织,器官,肌肉以及骨骼中,都可以发现这种酶的存在,其中以肝脏细胞的细胞浆中含量最多。
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值是0-40单位之间,超过这个数值就说明升高了。并且,如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值超过正常上限2-3倍,并持续两周以上,表明有肝胆疾病存在的可能。那么,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呢?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是什么原因引起?1、大量服用补品或者或者保健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保养,除了日常生活中会注意饮食之外,还会经常服用各种保健药物或者补品来调理身体。对于健康人来说,这些补品或者保健品也不适合大量服用。长期大量使用补品或者保健品,可能会带来某些副作用,例如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如果是服用这些补品或者保健品引起的,需要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2、检查结果不准确
在进行身体检查时,如果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需要看看是否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一般正常的检查应该避开干扰项,在检查前不可以剧烈运动,或者喝酒,情绪激动,熬夜等。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结果不准确。因此,想要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数值,需要先调理好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喝酒不抽烟,避免剧烈活动或者情绪激动等。
3、疾病
本身患有疾病的人在检查身体时,也有可能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情况,例如患有糖尿病,甲亢,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的人,都可能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部分人经常压力过大,导致内分泌失调,或者在服用药物期间进行了身体检查,都可能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
由此可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跟许多因素因素有关。并且,谷丙转氨酶升高临床意义就在于对急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HBV携带者、重型肝炎以及肝硬化、肝癌等一系列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分析,ALT的升高只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想要了解准确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需要咨询医生意见,将身体调理到最佳状态再去检测,这样获取的结果准确性较高。
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患者在情绪上体验到两个极端的情绪状态,即抑郁症状和躁狂症状。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被称为情绪稳定剂,其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药物是丙戊酸钠。本文将介绍丙戊酸钠的作用,副作用和使用建议。
丙戊酸钠是一种抗癫痫药物,可以调节神经元活动,增加神经递质gaba的作用,从而减轻精神疾病症状,包括双相障碍。丙戊酸钠是一种立即释放口服药物,应该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
使用丙戊酸钠的主要副作用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头晕,嗜睡,恶心,干口感和头痛。此外,使用丙戊酸钠可能会导致皮疹和荨麻疹等过敏反应。有时,丙戊酸钠会影响人的情绪,引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如果你注意到这些副作用或者感觉不舒服,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使用丙戊酸钠之前,应该告诉您的医生是否正服用其他药物或者是否有其他的健康状况,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或者加重现有的健康状况。如果您正妊娠或者哺乳,请在使用丙戊酸钠之前咨询医生。
丙戊酸钠是一种有效的情绪稳定剂,可用于治疗双相障碍,但仅仅是治疗手段之一,所以患者还要采取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支持网络等等。使用丙戊酸钠的前提是需要医生的监管,以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病情的变化的调整。此外,患者应该通知医生任何感觉不适和不良反应,以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总之,丙戊酸钠是一种有效的情绪稳定剂,可以缓解双相障碍的症状。然而,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和风险,因此需要由专业的医生监管,确保正确和安全使用。最后,患者应该采取综合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来控制双相障碍和提高生活质量。
丙酮又称阿西通、二甲基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H60,相对分子量为58.08,密度为0.792g/cm3,熔点-94.7摄氏度。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甜味,易挥发和燃烧。丙酮易溶于水、酒精、乙醚、氯仿、乙炔、油类及碳氢化合物,也能与物质发生还原、氧化、卤化、加成及聚合等反应。
丙酮可由薯类、谷类发酵法制得,也可由异丙苯氧化和异丙醇脱氢制得。它是重要的有机溶剂,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橡胶、油漆及化学工业等领域。
丙酮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例如以丙酮为原料合成的双酚A是环氧树脂的原料,也是糠醛-丙酮树脂的原料,可用于生产有机合成中间产品。以丙酮为原料经高温裂化可以制取乙烯酮,还可生产异佛尔酮、甲基苯乙烯基甲酮和乙酰丙酮等医药行业。
丙酮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经肺和胃肠道吸收较快,经皮肤吸收较慢且吸收量少,吸收后经血液分布全身,大剂量主要经肺和肾排出。小剂量时大部分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排出,丙酮通常以非常少量存在于尿液和血液中,但在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和血液中可能会发现更多的量。
丙酮与苯胺反应生成橡胶防老剂RD,与二苯胺缩合生成丙酮二苯胺即防老剂BLE。这两种防老剂适用于天然及合成橡胶中。丙酮作为溶剂可用于制造清漆、挥发性树脂的清漆和磁漆的原料,应用于油漆涂料工业,也可用于制造醋酸纤维素、胶片薄膜。塑料和涂料是石油炼制工业中脱蜡的溶剂,也是各种维生素和激素的萃取剂。
丙肝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由丙肝病毒(HCV)感染引起,是我国仅次于乙肝、肺结核、梅毒的第四大传染病。 丙肝通过血液、性、母婴传播,不仅危害感染者本人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家人、孩子和其他亲密接触者造成威胁。
1.丙肝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丙肝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后续疾病负担十分沉重。
2.丙型肝炎会造成肝外其他疾病 丙肝不仅损伤肝脏,还可导致肝外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等。
丙肝疫苗尚未研发成功,不能通过提前注射疫苗预防。因此,特别是看护孩子的老人、育龄夫妇等人士,出于保护家人健康,也应主动检测是否感染丙肝;确诊丙肝患者要及时治疗,不能有侥幸心理。丙肝治愈后,仍要避免感染高危因素,防止再次感染。 (via 北京地坛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