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回族帽子(回族帽子颜色代表什么)

时间:2024-01-26 14:24:42 作者:煮酒送别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回族的标志---礼拜帽

当代中国回族和汉族的区别在形体上基本已经消失,如果把一个回族人和汉族人放在一起是基本上区分不出来的。当然细节上还是有些许差异,这种差异很混乱,我以后会和大家分享。

回族常见礼拜帽

在穿着方面也有一些小的差异,这方面的论述也比较复杂,暂时留以后处理。区别是不是回族,我们往往看他们是带不带帽子或者看她们围不围头巾。帽子和头巾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在阿拉伯半岛地区男性是围白色的头巾的,女性的头巾通常是纱,纱布更好看,形式都更多样,符合女性的天性(女性纱巾我以后和大家谈,那个种类太多,也太麻烦,就像化妆品,对于多数大老爷们来讲,都一样)。帽子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能减少风沙对头发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帽子和头巾会在你身体表面形成局部小气候,减少你排汗。这也就是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不会真的裸露出皮肤,除非你真的想死。

全世界的穆斯林戴的帽子都不太一样,但肯定都要戴,根本原因是进入寺院是不允许裸露头顶的,这是有传统的,我们都知道伊斯兰教里很多内容是借鉴了犹太教,这方面西方宗教都一样,你看罗马天主教教主也一样。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西方人会更早地脱发,在一个聚集场所中,有秃头、有卷毛、有的长发飘飘、还有板寸,怎么看也不是严肃,正式的活动。

中国的回族男性多数会戴白色的圆顶礼拜帽,之所以叫礼拜帽也完全因为它是礼拜活动时的必须品。平时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看不到,其实更多的是文化社会因素。这个有机会再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在回族里除了主要的白色帽子外,还偶有红帽子、蓝帽子,这两种情况非常少,然而它不是服饰花色和款式不同的区别。

在北京有些回族人是带红帽子的,但他们的祖上是实实在在的维吾尔族,清·乾隆皇帝选新疆维吾尔族美女入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电视剧里那个“香妃”。据传,该美女身体能自然散发香味,深得皇帝喜欢。但人家想家,进了宫是永远也走不出皇宫的,后来乾隆让大臣找一批维族男女迁居到皇宫附近,在长安街南侧居住,并修建清真寺。香妃想家时,则是让她登上中的望乡楼,举目南眺,再令维族人在那边载歌载舞,完全是新疆的感觉。减轻香妃思乡之苦。这部分维族人留下来后,建国后也编入了回族,因为维族人喜欢红色基调的帽子,故称之为红帽子回回。北京月坛附近的红茂沟,就是当时这部分人的坟地,也叫红帽沟。

红色礼拜帽

关于蓝帽子,则多数在今天河南开封东关一带的回族人他们才配戴。这部分人实际上是宋朝来华经商的犹太人后裔,他们因带蓝色的帽子,统称为蓝帽子回回,其实从源头上看人家信的是犹太教,只是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其民族特性被淡化了,因为他们也不吃猪肉后来在建国后被划入了回族。我曾经看过报道,其中一部分人,后来寻根去了以色列,并申请了以色列公民。这事上世纪80年代报纸都有报道的。

蓝色礼拜帽

今天帽子的种类和颜色丰富多彩,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有的标识人群作用。颜色不同的含义也被历史的黄沙掩埋。有一点却一直在延续,就是进入寺院必须戴帽子。只要你戴帽子,清真寺是不拒绝任何人,任何信仰的人进入的,而不是很多人以讹传讹的说法是只有回族人才能进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寺院里,男士只在男士区域中活动,女士也仅在女士区域中活动,之间是没有交集的,这是基本的文化尊重。

回族头饰与服饰:文化传承与多样性

回族,作为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他们的服饰和头饰是其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反映了其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还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多样性。本文将深入探讨回族妇女的头饰与回族男子的帽子,以展现这一独特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回族妇女的头饰

回族妇女的头饰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独具特色,它们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文化和宗教的象征。回族妇女一般都戴着白圆撮口帽,或称搭盖头。这些头饰在泉州、广州、海南等沿海地区,以及内地都有流传。其中,绿、青、白三种颜色的头饰分别代表了少女、媳妇和老年妇女。

少女的绿盖头

绿色的盖头是回族少女的标志。它清俊娇丽,象征着年轻和生命的活力。绿盖头的色彩鲜艳,常常反映着少女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媳妇的黑盖头

已婚妇女戴黑色的盖头,黑盖头显得素雅端庄,代表着婚姻的成熟和稳定。它也象征着妇女的责任和家庭的牵挂。

老年妇女的白盖头

老年妇女戴白色的盖头,白盖头传达了智慧和沧桑。在伊斯兰教中,白色被视为洁净和喜悦的象征,因此,白色盖头也反映了回族对宗教的虔诚。

无论是哪种颜色的盖头,都是由精致的丝、绸、乔其纱、的确良等高档面料制作而成,突显了回族妇女的品味和精致。

此外,盖头的长度也有差异,老年人的盖头较长,要披到背心处,而少女和媳妇的盖头相对较短,只需遮住前颈即可,这体现了年龄和地区的差异。

二、回族男子的帽子

与回族妇女的头饰不同,回族男子的帽子以无檐小白帽为最典型的代表。这种帽子也被称为“回回帽”或“礼拜帽”,它们有白、灰、蓝、绿、黑五种颜色,根据不同季节来戴。

白色帽子

白色帽子是春夏秋季的首选,因为伊斯兰教尊崇白色,它代表了洁净和虔诚。回族男子在清真寺里常常选择白色帽子,以表达对宗教的尊重。

灰色和黑色帽子

在冬季,回族男子会戴灰色或黑色的帽子,以保暖。这些颜色在寒冷的季节里更加实用,同时也体现了季节性的变化。

帽子的样式因教派和地区而异。例如,哲赫忍耶教派的回族倾向于戴六角尖顶帽,其中六瓣代表了坚信的六大信仰,而圆形的帽顶则象征着万教归一。此外,清真寺里的阿訇、满拉以及笃信宗教的回族老人通常喜欢戴缠头。

头饰和帽子在回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这些服饰不仅反映了回族人民对伊斯兰教的虔诚信仰,还体现了他们对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习惯的珍视。

结论

回族的头饰和帽子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的象征。它们展示了回族人民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反映了他们对传统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的坚守。这些服饰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见证了回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多元而富有活力的民族。

回族头饰与服饰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多元性贡献了独特的一笔。我们应当珍惜并尊重不同文化背后的传统和价值观,以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交流。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秋日生活打卡季#

回族头饰与服饰:文化传承与多样性

回族,作为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他们的服饰和头饰是其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反映了其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还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多样性。本文将深入探讨回族妇女的头饰与回族男子的帽子,以展现这一独特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回族妇女的头饰

回族妇女的头饰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独具特色,它们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文化和宗教的象征。回族妇女一般都戴着白圆撮口帽,或称搭盖头。这些头饰在泉州、广州、海南等沿海地区,以及内地都有流传。其中,绿、青、白三种颜色的头饰分别代表了少女、媳妇和老年妇女。

少女的绿盖头

绿色的盖头是回族少女的标志。它清俊娇丽,象征着年轻和生命的活力。绿盖头的色彩鲜艳,常常反映着少女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媳妇的黑盖头

已婚妇女戴黑色的盖头,黑盖头显得素雅端庄,代表着婚姻的成熟和稳定。它也象征着妇女的责任和家庭的牵挂。

老年妇女的白盖头

老年妇女戴白色的盖头,白盖头传达了智慧和沧桑。在伊斯兰教中,白色被视为洁净和喜悦的象征,因此,白色盖头也反映了回族对宗教的虔诚。

无论是哪种颜色的盖头,都是由精致的丝、绸、乔其纱、的确良等高档面料制作而成,突显了回族妇女的品味和精致。

此外,盖头的长度也有差异,老年人的盖头较长,要披到背心处,而少女和媳妇的盖头相对较短,只需遮住前颈即可,这体现了年龄和地区的差异。

二、回族男子的帽子

与回族妇女的头饰不同,回族男子的帽子以无檐小白帽为最典型的代表。这种帽子也被称为“回回帽”或“礼拜帽”,它们有白、灰、蓝、绿、黑五种颜色,根据不同季节来戴。

白色帽子

白色帽子是春夏秋季的首选,因为伊斯兰教尊崇白色,它代表了洁净和虔诚。回族男子在清真寺里常常选择白色帽子,以表达对宗教的尊重。

灰色和黑色帽子

在冬季,回族男子会戴灰色或黑色的帽子,以保暖。这些颜色在寒冷的季节里更加实用,同时也体现了季节性的变化。

帽子的样式因教派和地区而异。例如,哲赫忍耶教派的回族倾向于戴六角尖顶帽,其中六瓣代表了坚信的六大信仰,而圆形的帽顶则象征着万教归一。此外,清真寺里的阿訇、满拉以及笃信宗教的回族老人通常喜欢戴缠头。

头饰和帽子在回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这些服饰不仅反映了回族人民对伊斯兰教的虔诚信仰,还体现了他们对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习惯的珍视。

结论

回族的头饰和帽子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的象征。它们展示了回族人民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反映了他们对传统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的坚守。这些服饰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见证了回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多元而富有活力的民族。

回族头饰与服饰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多元性贡献了独特的一笔。我们应当珍惜并尊重不同文化背后的传统和价值观,以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交流。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秋日生活打卡季#

这个民族为什么不露头

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宋人的笔记中,就有回族男子头缠“戴斯他尔”(缠头)、戴白帽的习俗。上千年过去了,回族的服饰经过许多变化,但一些带有伊斯兰教特色和民族特色较浓的服饰,还是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本简介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服饰作用

保护身体

回族的服饰具有多重作用。一是保护身体。这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客观的必然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服饰,夏天穿单衣,冬天北方回族人多穿棉衣和皮衣、皮鞋等,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回族人为了防寒还戴棉帽、皮帽或耳套等。回族妇女为了防风沙还戴盖头、搭围巾等等。

装饰打扮

二是装饰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回族人也不例外,这是人类美化自身的内在要求。

如男子穿衬衫、套青坎肩,女子点额、染指甲,在衣服上绣花,都有装饰的因素。三是具有信仰的因素,回族人去清真寺或过民族节日,需头缠戴斯达尔、穿准白、穿麦赛袜子,妇女搭盖头等,因此回族服饰除了保护身体和装饰的作用外,还有信仰的因素,这构成了回族服饰的民俗特点。

回族的服饰,根据性别形成了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且男女服饰区别很大;根据年龄形成幼儿服饰、成年服饰和老年服饰,回族女性服饰分未婚服饰、已婚中年服饰和已婚老年服饰;根据地区和季节、宗教职业形成不同的服饰等。下面就男女服饰两大类中的主要服饰品目,作一概述。

服饰文化

回族服饰是回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回族服饰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绚烂多彩、积淀丰厚的宝库。回族服饰的发展变化及多种形态,潜移默化地受到时代、地域以及周边兄弟民族习惯等影响,但在根本上或者说整体上,是受到伊斯兰文化对回回民族形成的深厚影响。

1、回族男子服饰

回族帽:从颜色上看,通常有白、灰、蓝、绿、红、黑等颜色,有的是纯色,也有很多带西域民族风格花边或图案、文字的,如星月图案、各种花纹等,可根据季节和场合的不同选择戴那种合适。一般春夏秋季戴花色和白色帽较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结婚的新郎多戴红色帽子,以示喜庆。此外还有用牛羊皮革制作的帽子也很受人欢迎。

戴斯他勒:波斯语音译,意为清真寺的阿訇或教长头上缠的布。回族除了戴白帽外,有些也用白、黄色毛巾或布料缠头,俗有\"缠头回回\"之称。戴斯他勒长度一般为9尺或12尺。缠头时有许多讲究,前面只能缠到前额发际处,不能把前额缠到里面,缠巾的一端要留出一肘长吊在背心后,另一端缠完后压至后脑勺缠巾层里。

麦赛海袜:亦称麦赛袜子,是北方回族老人冬天穿的一种皮制袜子。\"麦赛海\"意为\"皮袜子\",一般用近似皮夹克软、薄的牛皮制成,洁净光亮,结实耐用。如果穿上麦赛袜子可以免去小净中的洗脚程序,而且用湿手在袜子的脚尖至脚后跟摸一下,即等于洗脚。所以回族一般比较喜欢麦赛袜子。过去麦赛袜子都是自己缝制,现在有些地方有专门加工麦赛袜子的工厂。

坎肩:是回族男子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回族简朴、大方的民族特点。回族根据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坎肩,有夹的、棉的,还有皮的。既可当外套,又可穿在里面。回族有尚武习俗,穿上坎肩,挽袖子洗手洗脸、干活、习武既方便又保暖。

鞋:一般都是自制的方口或圆口布鞋,也有用麻和线自制的凉鞋。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回族现在到商店购置各种布鞋和牛皮鞋、凉鞋等,但忌穿猪皮鞋。农村男子的袜跟、鞋垫一般都是绣花的。回族老人有扎绑裤腿的习惯。

腰刀:一些地方的回族男子还喜欢随身佩带一把小刀,俗称腰刀。回族挂腰刀,一是为了装饰,二是为了随时宰牲、救牲。这种习俗与唐代杜环记载的大食\"系银带,佩腰刀\"的习俗是一样的,是从大食传人我国回族人民当中的,后来逐渐成为回族人民的习惯。

2、回族女子服饰

盖头:是回族等穆斯林妇女传统的头巾,用于遮盖头发、耳朵、脖子,露出面孔。伊斯兰教把妇女头发列为\"羞体\",《古兰经》强调指出,穆斯林妇女必须\"俯首下视,遮其羞体\",为了遮发,同时也为了防沙保洁,于是逐步形成了穆斯林妇女披盖头的习俗。盖头一般通常有绿、青、白三种颜色,上嵌有金边,绣风格素雅的花草图案,看上去清新、秀丽、明快、悦目。

回族妇女的传统衣服一般都是大襟为主,装饰内容却很丰富。少女和媳妇很喜欢在衣服上嵌线、镶色、滚边等,有的还在衣服的前胸、前襟处绣花,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回族女装都是右边扣扣子,纽子是自己用料子制作的。传统回族女子的鞋喜欢在鞋头上绣花。袜子主要讲究遛跟和袜底,遛跟袜大都绣花,袜底多制成各种几何图案,也有绣花的。

大部分回族女子从小就要扎耳朵眼子,七八岁时要戴耳环;同时,还喜欢戴戒指、手镯,有的还点额、染指甲等等。已婚妇女还要经常开脸,显得清秀、干净。

二、服饰的民俗特点

1、回族的服饰具有多重作用

1)、保护身体。这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客观的必然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服饰,夏天穿单衣,冬天北方回族人多穿棉衣和皮衣、皮鞋等,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回族人为了防寒还戴棉帽、皮帽或耳套等。回族妇女为了防风沙还戴盖头、搭围巾等等。

2)、装饰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回族人也不例外,这是人类美化自身的内在要求。如男子穿衬衫、套青坎肩,女子点额、染指甲,在衣服上绣花,都有装饰的因素。

3)、具有宗教的作用。有些回族穆斯林为了参加一些宗教活动或受宗教的影响,头缠戴斯达尔、穿准白、穿麦赛袜子,妇女搭盖头,除了保护身体和装饰外,还有宗教的因素,构成了回族服饰的多重民俗性格。

2、回族的头饰习俗

回族服饰中,头饰是最典型、最富有特点的。如回民从过去到现在,男子的白帽、戴斯达尔和妇女的盖头等传统范围是最广泛的,无论是在江南水乡,还是在北方的黄土地、黑土地上,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头饰的习俗是很明显的。这一习俗与中国汉族的服饰习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汉族服饰习俗中,衣服的传统范围最广,特点最明显,而头饰习俗次之,甚至可有可无。由于回族重视头饰习俗,其帽子、盖头、戴斯达尔等选料颇讲究,注意干净、整齐。

3、回族服饰的色彩与信仰

回族服饰讲究整齐、美观、简朴舒适、干净卫生,不穿妖艳华贵的衣服,特别是男子不衣艳色,不着异冠;爱美但不以为奇,\"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衣、冠颜色上以白、绿、黑色为主。这种特点与回族的来源和宗教有一定的联系。

伊斯兰教崇尚黑、白、绿三色,中国史书上有\"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绿衣大食\"之称,\"大食\"是古代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称谓的汉语音译。至今世界各国穆斯林仍崇尚黑、白、绿三色。我国回族视白色为最洁净、最喜悦和最清白的色。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曾对教民说:\"你们穿白色衣服,它是你们最好的衣服。\"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回民体会到在炎热的夏天,穿白色可以反射热量等,因此,戴白帽、穿白衣已成为回族服饰习俗的特点之一。

回族还喜欢穿绿色和黑色服装。回族穆斯林认为绿色是神圣的颜色,穆斯林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朝圣,一般都打绿旗。阿拉伯国家制做的供穆斯林祈祷用的地毯,底色一般都是绿色。我国回族举行阿訇\"穿衣\"仪式时,阿訇一般都戴绿色帽,穿绿准白(抱子)。回族年轻妇女还戴绿盖头,穿绿裤子等。回族还喜欢穿青坎肩,戴黑盖头,穿黑袍子等,给人以想象和纯净的心情。

4、回族戴戒指的习俗

回族戴戒指的习俗,一是受到阿拉伯国家风俗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在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女子订婚时,一般都要视其男方的经济条件,要适当的金银首饰作为聘礼。伊斯兰教允许妇女戴金饰这个习俗至今在一些穆斯林国家还沿袭着。二是由阿拉伯、波斯等地来中国经商的穆斯林善于经营珠宝和金银首饰,经济条件也好,所以,他们的妻子、女儿都佩戴首饰。这一点早在宋代就有记载。三是受到中国汉族的影响,在中国汉族戴戒指的历史有两千多年,早在商代就有人戴指环。以上这些因素对回族佩戴金银首饰都起了直接和间接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回族的服饰受汉族服饰文化的影响较大,除回族的头饰和宗教人员、老年穆斯林的服饰外,聚居区的中青年回族和散居在城镇的回族服饰特点不浓。西装革履、中山装、列宁装、夹克衫、滑雪衫以及各种时装均已成为回族的日常服装,手表已成为日常用具,居住在城镇的回族中青年妇女大都剪发、穿高跟鞋,已形成风气,这些都是回族服饰发展演变的特点。

回族的服饰,既受到了中西亚民族和本土民族着装风格的影响,又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强迫限制。但是,回族服饰并没有因为民族融合而全部改着汉装,而把一些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服饰习惯坚持和保留了下来。

别具风格的回族服饰

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集地,全区有216万回族群众。如今,漫步在首府银川市街头,仅从服装很难发现民族的不同。

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集地,全区有216万回族群众。如今,漫步在首府银川市街头,仅从服装很难发现民族的不同。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些回族群众在重大社会活动、节日庆典、对外交流、婚礼、丧葬活动中,都穿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服装。而最初的回族服饰是什么样至今是一个谜。

回族的标志---礼拜帽

当代中国回族和汉族的区别在形体上基本已经消失,如果把一个回族人和汉族人放在一起是基本上区分不出来的。当然细节上还是有些许差异,这种差异很混乱,我以后会和大家分享。

回族常见礼拜帽

在穿着方面也有一些小的差异,这方面的论述也比较复杂,暂时留以后处理。区别是不是回族,我们往往看他们是带不带帽子或者看她们围不围头巾。帽子和头巾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在阿拉伯半岛地区男性是围白色的头巾的,女性的头巾通常是纱,纱布更好看,形式都更多样,符合女性的天性(女性纱巾我以后和大家谈,那个种类太多,也太麻烦,就像化妆品,对于多数大老爷们来讲,都一样)。帽子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能减少风沙对头发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帽子和头巾会在你身体表面形成局部小气候,减少你排汗。这也就是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不会真的裸露出皮肤,除非你真的想死。

全世界的穆斯林戴的帽子都不太一样,但肯定都要戴,根本原因是进入寺院是不允许裸露头顶的,这是有传统的,我们都知道伊斯兰教里很多内容是借鉴了犹太教,这方面西方宗教都一样,你看罗马天主教教主也一样。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西方人会更早地脱发,在一个聚集场所中,有秃头、有卷毛、有的长发飘飘、还有板寸,怎么看也不是严肃,正式的活动。

中国的回族男性多数会戴白色的圆顶礼拜帽,之所以叫礼拜帽也完全因为它是礼拜活动时的必须品。平时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看不到,其实更多的是文化社会因素。这个有机会再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在回族里除了主要的白色帽子外,还偶有红帽子、蓝帽子,这两种情况非常少,然而它不是服饰花色和款式不同的区别。

在北京有些回族人是带红帽子的,但他们的祖上是实实在在的维吾尔族,清·乾隆皇帝选新疆维吾尔族美女入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电视剧里那个“香妃”。据传,该美女身体能自然散发香味,深得皇帝喜欢。但人家想家,进了宫是永远也走不出皇宫的,后来乾隆让大臣找一批维族男女迁居到皇宫附近,在长安街南侧居住,并修建清真寺。香妃想家时,则是让她登上中的望乡楼,举目南眺,再令维族人在那边载歌载舞,完全是新疆的感觉。减轻香妃思乡之苦。这部分维族人留下来后,建国后也编入了回族,因为维族人喜欢红色基调的帽子,故称之为红帽子回回。北京月坛附近的红茂沟,就是当时这部分人的坟地,也叫红帽沟。

红色礼拜帽

关于蓝帽子,则多数在今天河南开封东关一带的回族人他们才配戴。这部分人实际上是宋朝来华经商的犹太人后裔,他们因带蓝色的帽子,统称为蓝帽子回回,其实从源头上看人家信的是犹太教,只是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其民族特性被淡化了,因为他们也不吃猪肉后来在建国后被划入了回族。我曾经看过报道,其中一部分人,后来寻根去了以色列,并申请了以色列公民。这事上世纪80年代报纸都有报道的。

蓝色礼拜帽

今天帽子的种类和颜色丰富多彩,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有的标识人群作用。颜色不同的含义也被历史的黄沙掩埋。有一点却一直在延续,就是进入寺院必须戴帽子。只要你戴帽子,清真寺是不拒绝任何人,任何信仰的人进入的,而不是很多人以讹传讹的说法是只有回族人才能进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寺院里,男士只在男士区域中活动,女士也仅在女士区域中活动,之间是没有交集的,这是基本的文化尊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