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羊

耄耋之年的意思(耄耋之年的意思解释)

时间:2024-01-16 21:11:29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花甲、古稀、耄耋、期颐之年各指多大岁数

花甲,指人到六十岁。这与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有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错综搭配成六十个单位,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循环,故称为“六十花甲子”。《西游记》第二十回:“(老者)道:痴长六十一岁。行者道:‘好!好!好!花甲重逢矣。”

古稀之年指人到七十岁。语出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mao)是指人八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耋(die)则是指七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杜预注:“七十曰耋。”今人顺应双音词的语言习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用“耄耋之年”借指七十至九十岁。

所谓“期颐之年”则是指人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晚安十点(2023.2.13)丨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居然可以这么美

一个快问快答:你今年多大了?

如今我们说年龄基本上都用数字,

而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则更多元和雅致

初度

指始生之时,出生之日。

出自屈原的《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世也将生日称为“初度”,如《元史》中“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初度也可用来表示开始的意思,如“初度之辰”。

赤子

指初生的婴儿。

婴儿刚生下来是赤色的,所以称为“赤子”。颜师古注《汉书》:“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

襁褓

本意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黄庭坚就有这样一句诗:“白头晏起饭,襁褓语呕哑。”

孩提

指两三岁的幼儿。

《红楼梦》第五回:“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

龆龀(tiáo chèn)

意为孩童换齿之时,借指孩童。

《水浒传》第七十五回:“天兵一至,龆龀不留。”

垂髫(tiáo)

指三四岁到七八岁的儿童。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就写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幼学

指十岁左右。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总角

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儿童。

《诗经》里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也可用来泛指孩童时期,如陶渊明《荣木》中写的:“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黄口

本意指雏鸟的嘴,借指幼儿。

唐代诗人许碏在《题南岳招仙观壁上》里写:“黄口小儿初学行,唯知日月东西生。”

金钗之年

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在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带钗梳妆。

豆蔻

豆蔻本是植物名,借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在《赠别》一诗里写:“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舞勺之年

指男子十三至十五岁。

勺是一种乐舞,古代未成童者习之。《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及笄(jī)

指女子十五岁。

“笄”指结发而用笄贯之,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也写过:“鲁老先生有一个令爱,年方及笄。”

志学之年

指十五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因称15岁为“志学之年”。

舞象之年

指男子十五至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

“象”和前文提到的“勺”一样,也指乐舞。《礼记·内则》:“成童,舞《象》。”

弱冠之年

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曰“弱”。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就写过:“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花信年华

指女子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范成大在《元夕后连阴》里写:“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

而立之年

指三十岁。

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是说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

不惑之年

指四十岁。

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是说四十岁的人,应该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变化,遇到事情应当明辨不疑。

知命之年

指五十岁。

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的时候,已经体验过世事之艰,所以做事情不再一味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得失已经淡然。

耳顺之年/花甲之年

指六十岁。

“耳顺”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是说到了六十岁,哪怕是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听得进去了。

“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复杂,所以称花甲。

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

指七十岁。

“从心”出自《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古稀”出自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悬车”是说古人一般到七十岁就辞官引退,废车不用。《晋书·刘毅传》记载:“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

杖朝之年/耄耋(mào dié)之年

指八九十岁。

《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指过了八十岁就允许拄着拐杖入朝。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说文》:“年八十曰耊。”后将耄耋两字连用,表示八九十岁的老年人。

鲐(tái)背之年

指九十岁。

《释名》:“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鲐是一种有斑纹的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故有此用法。

期颐之年

指一百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是说,满百岁称为“期”,由人赡养,颐养天年。因将百岁称为“期颐之年”。

你年龄对应的是哪个称谓?

在评论区告诉早报妞吧~

关于“年龄”的雅称,看看你是哪个?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从垂髫小儿到黄发老人,生命年华在幼青壮老的光景变幻、世事流年中悄然逝去。

清醒通透,或是迷茫困感;向阳而生,或是自甘堕落;终日乾乾,或是碌碌无为……

经历过,就是人生。

参差百态的人生,需要我们的生命充满弹性。

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的自序中坦言:“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

生命富于弹性,在于多重年龄状态在内心相重叠,赋予我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在各种境遇乃至命运刁难中立得住。

01

20-30岁,一把亮剑

西楚霸王项羽年少时,因叔父项梁杀了人,被迫在吴中躲避仇家。

恰逢秦始皇巡游会稽山,渡过浙江,叔侄俩前去观看,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

当时,项羽22岁,身长八尺,能扛巨鼎,“力拔山兮气盖世”。

年少轻狂的项羽,寸心之间埋藏凌云之志,言辞间透露了自己要取代秦始皇的雄心。

后来,他领导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火烧阿房,与各路英豪一起成功颠覆了秦王朝的统治。

自古英雄出少年。

“少不更事,行止由心”的年纪,也可以锤炼“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的雄心壮志。

2004年出生的苏翊鸣,在17岁第一次参加北京冬奥会,为中国拿下单板滑雪史上的首枚奖牌。

29岁的刘颖,跑完青少年求学时期的马拉松,成为北大最年轻的博导,开启真正的人生之旅和科研攻关。

真正的成熟与自然年龄不是绝对的相关。

奥修在《智慧金诀》中告诉我们:“成熟就是你已经达成了你的潜力,它已经变成实际的,种子已经走了一段很长的路,然后已经开花了。”

“二十而已”,意气风发的年纪,当学会沉淀自我,尽早磨练“三十而立”的心性,不遗余力追逐梦想、掌控人生,在自我成就的途中推进人生使命的进度条。

“你是这样年轻,一切都在开始。”愿不枉,愿勇往,这盛世每一天。

02

40-50,一把利剑

有人说:“年轻是锋利的剑,命运是磨刀的石。”

人到中年,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带走了锐气,多少有了一些对命运的低头与无奈。

对于平常人来说,中年生活的法则无外乎:

努力拼工作,尽心爱家人;

坚持读书学习,追求内心的丰盈,革新思维认知,跟上时代的步伐;

坚持运动,规律作息,做好形象管理的同时,在无形中也为自己多买了一份“保险”;

深耕兴趣所在,葆有一份纯粹美好的自由,润色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琐碎日常生活带来的倦怠感。

不惑之年,虽不如年轻时那般勃发,但仍可以在稳定有序日子里日拱一卒,发展塑造,增长阅历,参悟人生。

在现下妥当生活的同时不断修炼认知,能力,价值观三昧真火,增强应对“黑天鹅”的实力底气,在生活归于平淡之时也能“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人生不设限,有时候,还需要一次全然颠覆,推倒重来。

近日,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大一学生杨玉江冲上热搜。

48岁参加高考,49岁的她重返校园,重塑人到中年的活法,改写下半辈子的人生轨迹。

出生在小山村,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极其有限,成年后又忙于生计,照料家庭。

自幼爱好绘画的她,迫于生活,搁置了梦想,这一搁就是30多年。

但在四十多岁的年纪,她没有选择向当下的生活妥协,转而褪去所有,重拾少时梦想,成了一个执着而纯粹的追梦人。

整理学习资料,咨询高考政策,高强度集中备考,文化课从零开始打基础,早晨五点多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每晚睡觉时,她的两条腿都因疲惫发热发烫,久久不能入睡……

两年披星戴月高强度的学习,终换来一纸通知书作为重回青春的通行证。

在梦想和热爱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初生的孩子,走在没有尽头的路上。

正如美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他从未长大,但他从未停止成长。”

我们从未长大,我们从未停止成长。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言:“我们与飞禽一样,都有换毛的季节,这注定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

中年换毛,重新调动生命的,给自己的生活来一次淋漓酣畅的整容,享受内心深处脱胎换骨的喜悦,何尝不是自己赠予自己最好的礼物?

03

60-70,一把宝剑

生命趋向零落的时节,心中不免有皓首苍髯,美人迟暮的惋惜伤感。

但仍有一群人走到人生边上,炙烤着生命之火,醉心于毕生的事业,全然不知老之将至。

近日,年逾古稀的“神仙眷侣”相伴走进大凉山执教,守望山区孩子的故事感动无数网友。

忻元华退休前是理工院校教师,2015年,69岁的忻元华选择到山区支教。2019年,他的妻子滕崇结束退休返聘也加入了支教队伍。

8年来,夫妻俩走进17所山区学校,先后为万余名学生上课。

忻元华带着孩子们进行科普实验,研制小火箭发射,电磁波点灯,自制激光枪……

滕崇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孩子们克服自卑敏感,唤起珍贵的生命感和价值感。

最让人动容的莫过于忻元华扛着病躯坚持支教。

2021年8月底,忻元华被确诊为前列腺癌,需要马上动手术。

“但我已经约好十月去大凉山支教,我不能爽约。”

妻子没有阻挠,在跟医生确认病情在短时间内可控后,毅然陪同丈夫前往大凉山支教。

古稀夫妇的青春岁月,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抱朴守拙、艰苦奋斗、心怀家国早已烙印在灵魂深处。

他们在三尺讲台燃烧了大半生,退休后本可在儿孙绕膝,相守相伴中安享晚年。

但他们选择跋山涉水,进入山区支教,在山区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绽放第二次青春,重塑青壮年时期那段燃烧的岁月。

生命不息,在爱和勇气中逐光而行。

不服老,守本心,是老一辈人的英雄主义。

总裁奶奶刘明明70多岁仍在职场叱咤风云,那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各种各样的限制,没有谁规定什么年纪应该做什么事情。”激励无数人。

钟南山在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冲锋一线,带领全国上下抗击新冠。每次出场身姿挺拔,步态矫健。

尼采曾言:“迟到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

专注于自己的热爱和追求,自造第二次青春,可以冲淡生命的零落感。

我们无力阻挡生理发展中青春芳华的逝去,却可以选择坚定信念,一辈子年轻的活着。

也正如作家塞缪尔曾言:“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

04

结语

马尔克斯说:“一个人的年龄并不是他有多少岁,而是他感觉自己有多少岁。”

不谙世事,却可以怀着赤子之心未雨绸缪,布局未来,预叙人生之书。以一腔凌云志的酣畅,争竞风流于万里长空。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沧桑感倏忽而至时,却可以拥抱“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肆意洒脱。

皓首苍髯,美人迟暮,也可以无惧从零开始,在纯粹美好的自由中自造第二次迟到但持久的青春。

也正如冯唐在《搜神记》中的那两句反诘:心灵不是衡量年龄的唯一标准吗?看年龄不是要看心灵的年龄吗?

年龄本身不能决定什么,能够定义一切的只有我们自己。

扼住时间和年龄的咽喉,它们绝不能使我们完全屈服。

生命最好的化妆,在于多重年龄神韵淋漓自然地叠加晕染,让我们在命运波澜中永葆淡定从容的底色。

“祝你不忘少年样,也无惧那白发苍苍,若年华终将被遗忘,记得你我,火一样爱着,人世间值得。”

作者简介:萤烨,在校大学生,是一名校园记者,曾在省级媒体平台《极目新闻》累积发表三篇新闻稿,在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发表数十篇。热爱有力量有温度的阅读写作。

“耄耋”和“耆耋”辨析

【阅读提示】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网红女教授陈果,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授课教师。不久前,陈果老师在央视“开讲了”节目中闹了个笑话,把“耄耋”念成了“毛至”,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个教训值得所有的文化人,特别是各级各类文科类教师记取。

汉字博大精深,错综复杂。从形体上看,长得很像的字很多。这类字总称为“形似字”。碰到这类字,千万不可“照猫画虎”地乱读一气。一点之差,往往谬以千里。

例如,“耆耋”这个词,是不是和陈果教授读错的“耄耋”长得很像。

二者的差别,在于“耄”字和“耆”字;而“耄”字和“耆”字的差别,在于同处于下部的“老”字和“日”字;而“老”字和“日”字之差,导致“耄”字和“耆”字的读音大相径庭。

“耄耋”读mào dié(冒迭)。耄,年纪八九十岁;耋,年纪七八十岁。耋耄指八九十岁的老年人,或者七八十岁的老年人。

“耆耋”读qí dié(其迭),也指年纪较老的人。耆,古称六十岁,所以耆耋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

由此看来,“耄耋”和“耆耋”,意义基本相同,都泛指年纪较老的人,前者意义略重一些而已,运用时不必过于拘泥。

语言文字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的。“耄耋”一词就是这样。过去它是个很生僻的词,现在却并不生僻了,而是个高频词。因为活到“耄耋之年”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随着“耄耋”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这个词语已为人们普遍熟知,算得上是个“熟悉词”了。由生僻变为不生僻,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陈果教授之所以遭到众多网友讥议,其原因就在这里。

相比之下,真正生僻的词应该是“耆耋”。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未收入该词,对“耆”字所列举的词条,只有两个。一个是“耆老”,指德行高受尊敬的老年人。第二个是“耆宿”,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如果陈果教授把“耆耋”念成“日至”,其影响恐怕会小得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