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处女座

野牛龙(野牛龙图片)

时间:2023-12-30 14:04:53 作者:稳走感情路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豆瓣9分以上的恐龙童书,给每个恐龙迷娃,带去有趣的恐龙科普

5岁小男孩发现恐龙足迹的新闻刷爆朋友圈,各位家长见识到了兴趣对孩子的影响。这位小男孩从小就喜欢恐龙,在国庆期间随父母回到通江老家,在背后的山石上发现了恐龙足迹,并准确说出了恐龙类别。

北京专家判断,这确实是距今1.3亿年前的恐龙足迹。更让专家及家长们惊喜的是:最先发现者竟然是一位5岁的小男孩。原来小男孩从小就对恐龙特别着迷,看了特别多的恐龙资料。家长们点赞:从小培养兴趣爱好,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之前介绍过日本恐龙绘本大师,黑川光广的恐龙书,是《战斗的恐龙》系列,萌萌的画风及丰富的科普知识,受到特别多小朋友的喜爱。最近又出了一本《ABC恐龙图册》,是专门针对英语的恐龙科普,是家有恐龙迷娃的佳选。

以恐龙的英文名称首字母A开始,一直介绍到Z,共有26种不同的恐龙,孩子们可以一边学英语,一边认识各种各样的恐龙。

英文恐龙名称有含义

黑川光广是儿童插画师,日本恐龙绘本大师,出版的恐龙绘本销量超过130万册,已经有25年之久,很多人是看着他的绘本长大的。这本《ABC恐龙图册》延续了黑川光广的一贯风格,将恐龙绘制的特别漂亮,很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这本图册从恐龙首字母A到Z,介绍了26种恐龙的名称、习性等,同时延续了恐龙家族中的小角形象,多页都有小角的身影。

比如名为Hadrosaurus的恐龙,译名为鸭嘴龙,是一种植食性恐龙,看外观,恐龙的喙像鸭嘴,又宽又扁,这也是名称的由来。

译文让人特别容易记得英文名,及对应的恐龙特性。像名为Irritator的恐龙,译文叫激龙,学名是“令人烦恼的恐龙”。作者黑川光广说这个学名的由来,是科学家们发现这种恐龙的化石被修改过,当时处于烦恼的状况。

图册种还记录了这些恐龙的地点,生存时间。像激龙生存在白垩纪早期,从巴西发现的化石。

里面的26种恐龙,都与人类大小做了比较,让小读者们可以更加清楚恐龙的大小。

不同地点的恐龙大不同

除了像上述这种命名方式,还科普了根据地点命名的恐龙,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世界上不同的地点,进行早期地理位置启蒙。

像名为Fukuiraptor的恐龙,译为福井盗龙,听上去就像日本名,对不对?其实这种恐龙确实是在日本的福井县被发现的,这款恐龙化石在1999年才发现,长约4.2米。

Yunnanosaurus则是一种云南龙,发现地在中国云南。走路时四脚着地,是植食性恐龙。利爪用来与肉食性恐龙战斗。

在书的后面也描述了各种恐龙的发现地,帮助孩子们理清恐龙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更加形象直观。

每一页的小角,总会以孩子的语气告诉读者们,这页描述的恐龙有什么样的直观特点。像云南龙,小角就说:有可能是马门溪龙的祖先。将两种不同的恐龙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联系。

大家都知道霸王龙称霸恐龙界,所以在介绍霸王龙时,小角又出现了:啊,是霸王龙!太可怕了!并且做出快速逃跑、一身冷汗的形象,让小读者们了解霸王龙的可怕。

让孩子了解索引,串联知识

这本图册里有个小细节,就是很多恐龙之间有联系,孩子们可以根据书里的提示,找到恐龙间的联系,练习知识串联。

像名为Daspletosaurus的惧龙,很多小朋友应该很熟悉,在《战斗的恐龙》中小角与惧龙还有一场战斗,这里介绍了惧龙会攻击鸭嘴龙、野牛龙和五角龙等,都列出了具体的页码。

还有的恐龙外观相似,但种类却不同。

比如叫Gastonia的加斯顿龙,看外观有点像美甲龙,身体上都有很多刺。书中也说到这种恐龙像20页的美甲龙,两者相对比,读者们就能发现不同之处。

同时,还能引导孩子们根据索引查找恐龙所在的页面。

这本《ABC恐龙图册》介绍了26种不同的恐龙,让小读者们了解不同恐龙的习性、化石所在地,还能教给孩子们学习到索引。

恐龙世界-野牛龙

野牛龙,是角龙科下的中型恐龙,其化石在美国蒙大拿州的双麦迪逊组发现,年代为上白垩纪,约为7,500万年前。

身长被估计可达4.5米长

前端尖,它们通常被描绘成有一个低矮、大幅向前弯的鼻角,就像一个开瓶器。

野牛龙的头盾较小型,顶端有一对大的颈盾缘骨突,向后方延伸。

草食性恐龙,它有复杂的齿系可以咬碎最粗糙的植物。

野牛龙生存于内陆的温暖及半干燥的的环境。

万年前的艺术创作史前壁画《野牛图》

名称:《野牛图》创作时间:1.5—1.2万年前尺寸:195厘米收藏地址: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

名画故事

1879年的一天,一个西班牙工程师带着4岁的女儿来到阿尔塔米拉山洞收集化石。在寻找化石的过程中,女儿突然发现了一个比较低矮的洞口,于是她带着火把钻进洞口。当她抬起头时看见石壁上有头牛正看着她,她被吓得大叫父亲。就是这样世界著名的史前壁画《野牛图》被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名画鉴赏

有人认为《野牛图》的创作是源于巫术情结,为了保证狩猎的成功;也有人认为是用于自然崇拜或原始图腾的祭拜之用,如同后人的献祭物一样。因为古人相信巫术,在猎取这些动物之前,他们通过这种诅咒的方式,增加捕猎的勇气和力量从而创作了《野牛图》。

《野牛图》的绘画技法:先涂色,再勾线,上色主要用天然矿物研磨出来的粉末和燃烧后的木炭、动物的血液和油脂。轮廓线显得很淡,接着牛角、四肢和尾巴黑色擦出立体感,牛身则用红色,使得整个画面形成强烈对比,线条粗犷,动物形象逼真。

令人惊叹于原始人们准确把握身体的比例、丰富的色彩,显示出了史前人类对于动物的细致观察和骨骼结构的了解,以及对色彩搭配运用的技巧,善于利用有限的材料不断尝试探索。#历史##艺术##绘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