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牛

言是什么意思(言是什么意思解释)

时间:2024-01-17 20:44:32 作者:陈情匿旧酒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韵、诗韵、词韵又是什么?

一、韵

韵是诗赋中的韵脚或押韵的字。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例如:

锄禾 唐乐府·李坤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午、土、苦压“u”韵。

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二、诗韵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平水韵”。现在也有许多人人用《中 华 新 韵》(中华诗词学会于2005年5月颁布),也称新韵,十四韵,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三、词韵

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戈载的《词林正韵》,把平上去三声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十九部。据说是取古代著名词人的词,参酌而定的。从前遵用的人颇多。其实这十九部不过是把诗韵大致合并,和上章所述古体诗的宽韵差不多。

(部分资料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汉字》(午言)

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勒了仓颉造字之前,伏羲氏一画开天,开创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格无字天书。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周文王勒了羑里演生出六十四卦,卦卦有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孔子作传,有象、有辞、彖曰、颂曰、谶曰,成了大道之源、万经之首格《易经》

​ 中国人格姓是勒了前头,名勒了后头,一目了然,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妫、妃、姒、妊、嬴,每个姓里侪有一个女字,说明母系社会里,只知有母、勿晓其父。秦朝国姓嬴赵合壁、汉朝国姓为刘、隋朝国姓为杨、唐朝国姓为李、宋朝国姓为赵、元朝国姓是孛儿只斤、明朝国姓为朱、清朝则是爱新觉罗,侪有讲究,元朝搭清朝格国姓一看就晓得是外邦人,从国姓当中也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侪是方块汉字,秦始皇规定下来格“书同文、车同轨”,为此打下来汉字基础,是中国人格大幸!

从十九世纪开始,所谓格西方文明进入我国,刚刚接触到一眼眼西化教育格公知们,为了迎合西方,鼓吹要放弃汉字,提出了“汉字落后论”,“三多五难”,笔划多、字数多、读音多;难读、难认、难记、难写、难用…。

确实,汉字印刷需要字模、排版,排字员素质要求高,耗费辰光多,还要校对…,所以有人讲:文字必须勒了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但言语必须接近民众!

阿拉搞过一趟一简字运动,拿繁体改成了简体,非常成功,而且中国人聪敏,呒么学过繁体字格朋友,一到外国唐人街,所有繁体字侪自然认得。

勒了七十年代底,阿拉又搞了一趟“二简字”运动,勿灵,最勿灵一个字:展、尸下一横,宣、宝盖头下头一横,演、三点水旁宝盖头下头一横,蛋是旦、日下头一横,到现在菜场里还看得到,儿童变儿仝了,媒球店格煤、火字旁加L,为啥要搞“二简字”运动?侬查查看日脚就懂了,现在回过再用一简字。

上海中心大厦设计师马溯聪敏,已经可以写三百多个汉字了,学太极、读易经,勿得了!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汉字简化应该自然而然,有底线有内涵!

作为一个中国人,有点书是一定要读格,搭行业无关,理工科、财经界、文法门,需要读一眼蔚成中国文化传统格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熟读了解历史,就像拿了一把掌控人生格钥匙,所以今朝讲《汉字》

记住这100个成语,就读懂了《论语》!

《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广为流传。

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典故,竟有100个之多!

1

哀而不伤

解释: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此外也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常用来比喻做事情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

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同“拱”。)

4

比而不周

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指坏人为谋求私利勾结在一起,做事没有原则、背弃忠信。

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5

屏气凝神

解释:屏气:暂时抑止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

博施济众

解释: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7

博文约礼

解释: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

不耻下问

解释: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

不得其死

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

不舍昼夜

解释:舍:停止,停留。

无论白天黑夜都不止息。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

不亦乐乎

解释: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用来表示程度极深,达到极致。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担任某职务,就不去过问某职务范围内的事。

出处:《论语·泰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

察言观色

解释:察:详审。

留意别人的言语、脸色来揣摩别人的心意。

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

志士仁人

解释:指有远大志向和高尚道德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

成人之美

解释:成:成全,帮助人使他成功。

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6

从心所欲

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也代指七十岁。

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

大动干戈

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合用作武器的通称,代指武力、战争。

大规模地动用武力进行战争。也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8

待价而沽

解释:沽:卖。

等有了好价钱才卖。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机会才肯出仕效力。

出处:《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9

箪食瓢饮

解释:一箪食,一瓢饮。形容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

当仁不让

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21

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22

道听途说

解释:道、途:路。

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说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3

恶衣恶食

解释:恶: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

耳顺之年

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指六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

发愤忘食

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6

犯上作乱

解释: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7

肥马轻裘

解释:裘:皮衣。

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28

斐然成章

解释:斐、章:文采。

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29

分崩离析

解释:崩:倒塌;析:分开。

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瓦解。

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30

父母之邦

解释:指祖国。

出处:《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31

刚毅木讷

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32

割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33

各不相谋

解释:谋:商量,计义。

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34

恭而有礼

解释:恭:恭敬;礼:礼节。

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3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器:工具。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6

攻乎异端

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37

过犹不及

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38

怪力乱神

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39

后生可畏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0

患得患失

解释:患:忧患,担心。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41

诲人不倦

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2

不念旧恶

解释:念:记在心上。

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43

见义勇为

解释:义:应该。

见到应该做的事情就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4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

既往不咎

解释:咎:责怪。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46

见贤思齐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7

尽善尽美

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8

敬而远之

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49

举一反三

解释: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

侃侃訚訚

解释: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51

空空如也

解释:空空:诚恳,虚心。

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52

巧言令色

解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53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解释:乐:喜爱,爱好。

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54

乐以忘忧

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5

乐在其中

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处:《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6

良师益友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7

苗而不秀

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出处:《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58

敏而好学

解释:敏:聪明;好:喜好。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9

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

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60

鸣鼓而攻之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61

名正言顺

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

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62

内省不疚

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63

能近取譬

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4

以文会友

解释: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65

匹夫不可夺志

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6

披发左衽

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

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出处:《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6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虑:考虑;忧: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处:《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8

任重道远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形容责任重大。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9

非礼勿视

解释:不合乎礼的事不看。

出处:《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70

三十而立

解释: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71

三月不知肉味

解释:很长时间感受不到肉味的鲜美。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72

杀身成仁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3

色厉内荏

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

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74

三思而后行

解释:三:再三,表示多次。

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75

生荣死哀

解释: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出处:《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76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出处:《论语·颜渊》:“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77

升堂入室

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78

手足无措

解释: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79

是可忍,孰不可忍

解释:是:这个;孰:那个。

原意是这样的事儿他都忍心干得出来,还有什么事儿干不出来呢。现指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80

食无求饱

解释: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节制。

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81

逝者如斯

解释: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2

述而不作

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83

死而后已

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4

驷不及舌

解释: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85

四海之内皆兄弟

解释: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86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实用的生活知识。

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87

中庸之道

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出处:《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88

温故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的经验,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9

文质彬彬

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

原形容人既有文采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0

无为而治

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

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91

小德出入

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

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92

血气方刚

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

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93

学而优则仕

解释:优:有余力。

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94

朽木不可雕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局势败坏无法逆转。

出处:《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95

循循善诱

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

指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96

言必信,行必果

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97

言必有中

解释: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98

言不及义

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

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99

言而有信

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00

一言以蔽之

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来源:唐诗宋词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