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老人卖石榴,果子却被司机扔到车外?小男孩和奶奶相依为命卖石榴视频感动全网?9月,凉山州会理市、攀枝花市的石榴进入成熟季,而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很多催泪视频,但相似的情节,却有不同的版本,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
网友质疑:“老人石榴被扔车外”
相似情节却有不同版本
凉山州会理市,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石榴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为全国八大石榴主产区之首。与会理市相邻的攀枝花市仁和区,也是知名的石榴产区。
会理石榴现代农业园区
9月石榴丰收季,不少主播通过短视频平台销售石榴。一些拍摄于当地石榴产区的催泪视频,却获得了大量点赞。
“锋哥在路上”于8月30日发布的一条视频,点赞数达到了13.7万。视频中,一名老人背着背篓,站在一辆皮卡车旁推销石榴,但车内的人却将老人递出的石榴扔到地上,老人捡起石榴后,还向车里的人鞠了一躬。
“老人卖石榴遭拒”为虚假摆拍视频
“尔康(水果达人)”8月31日发布的视频,情节也类似。一名大叔带着2个小女孩,向路边车辆推销石榴,驾驶员一把将石榴打落在地。大叔眼中满是无奈,说的一句“生活本来就不讲道理嘛”,让评论区的网友“破防”。
“2叔日记(二叔愣娃)”8月30日发布的视频,内容也是一名老人在一辆车旁卖石榴,石榴被扔到地上,情节基本一样。
“黑牛应季水果”9月7日发布的视频,则更加感人。9岁男孩“小宝”和奶奶外出卖石榴,奶奶用衣服垫座怕弄脏车子座椅等细节令人动容。发布者称,该视频“全网播放3亿”。
相似的情节,却有着不同的版本,有网友质疑这些视频是在摆拍。相关账号的粉丝数量,从几千到60多万不等,其共同特点是:通过视频引流,在平台带货,销售石榴。
石榴被扔情节为摆拍
付费找老人出演
为验证视频中内容的真实性,记者进行了调查。
经多方寻找,9月5日,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记者找到了“锋哥在路上”视频中的老人。
老人名叫李大富,今年66岁。他表示,视频里面的内容都是“演的”。他回忆,视频大概拍摄于8月底,对方让他背着石榴去找人收购,“石榴都是他们的,那天我没有去摘石榴。”
“开始那天,给我拿了200块钱。”李大富说,之后,拍摄者又在他家的石榴地里拍摄了多条视频,并请他参与了卖货直播,“前后一共给了我1500元钱。”
李大富的儿子李华介绍说,他家种植了20余亩石榴,一年能卖10多万元,“视频里面的内容都是假的。”李华表示,当时,父亲并不知道对方拍摄视频的目的,现在父亲也很气愤,“这种行为会压低石榴价格,损害我们果农的利益。”
拍摄者请村民当演员
还曾想让老人下跪
在“尔康(水果达人)”视频中,一名大叔带着2名小女孩卖石榴,一句“生活本来就不讲道理”令人很心酸。
9月6日,在凉山州会理市通安镇花房村,记者见到了这名大叔——52岁的村民李金邦。
“都是他们教我说的,我家根本没有种石榴。”李金邦表示,前段时间,几名自称收石榴的人找到他,说拍个宣传视频。随后,他和两个女儿被带到新发镇乐寨村,拍摄者让他根据设计好的情节,进行了一段表演。
“当时给了我400块钱,他们教我怎么说、怎么做,教了好几遍我才记住。”李金邦回忆,一周之后,拍摄者又把他接到会理去做了一场直播,再给了他400元,“直播时,喊我说是我家的石榴,说是家里还有八九万斤卖不出去。”
在该账号的另外一条视频中,还出现过一名在公路边摆摊卖石榴的老人,他是会理市彰冠镇大发村69岁的周大爷。
“他们过来说帮我卖石榴,让我跟着他们说的去做。”周大爷说,对方还曾提出让他下跪,但被他拒绝了,拍摄结束后,对方给了200元。
原以为是做宣传,但当周大爷从邻居手机中看到发出来的视频后,气得直跺脚,“贪这200元,我太丢人了,我家种石榴每年有10多万的收入,养羊每年也有几万块!”
卖石榴的男孩家并没种石榴
以为拍摄者在行善
在“黑牛应季水果”发布的视频中,9岁的“小宝”和奶奶的故事,感动了大量网友,视频评论、转发均上万。
“9岁娃卖石榴”为虚假摆拍视频
该账号还发布后续,“揭秘”了这条“全网播放3亿作品背后的故事”,称“小宝家的石榴已经全部卖完了”“我每个月会拿500块钱给他们”,得到网友一致点赞。
9月8日,在攀枝花市仁和区某乡的一个村里,记者见到了“小宝”和他的奶奶起婆婆。起婆婆介绍说,前几天,她带着“小宝”去卖核桃,有几个年轻人过来问情况,“说看着我们可怜,要帮助我们。”
随后,起婆婆和“小宝”被带到了仁和区大田镇,拍摄了这条广为传播的视频。她证实,她和孙子说的话、做的动作,都是拍摄者教的,视频拍完后收到了200元钱,“后面又来了一次,送了一辆自行车,还有一些衣服、鞋子,又给了3000块钱。”
起婆婆表示,她家缺少劳动力,并没有种植石榴,只有少量的核桃和玉米,她并不知道对方拍视频的目的,认为是在做好事。
市场走访:价格比往年稍降
没有滞销情况
这些短视频中,拍摄者均提到,当地果农面临销售难题,拍视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卖果。当地石榴销售情况如何?记者走访了当地的石榴市场。
采摘后等待装箱发货的石榴
今年,会理石榴再获丰收,产量预计达到14亿斤。在会理市彰冠镇和鹿厂镇,场镇上随处可见收购石榴的卡车,在石榴地旁,也停着不少车在等待装货。据收购商介绍,相比往年,今年石榴价格稍有下降,根据大小和品质,收购价在1元至4元多不等。
在仁和区大田镇,高速路口就能看到不少收购石榴的大货车。果农开着三轮车,将石榴拉到收购点,称重后再跑第二趟,当天果子全部卖完后再结算。
仓库中等待装箱发货的石榴
“大田镇目前种植石榴15000多亩,年产量约6000万斤。”攀枝花市仁和区石榴专业技术协会会长张培振介绍说,“高峰期每天能销售七八十万斤,不存在石榴卖不出去的情况。”
监管部门对问题账号责令整改
下架视频近百条
这些账号在带货时,大多配上了相关村民的照片,还有类似“助力大叔家的石榴”等字样。其橱窗中售卖的石榴,销量从3000多到上万件不等,最高的达到16000多件。
针对此类“卖惨带货”现象,今年7月,会理市发布了《关于规范会理石榴营销市场的通告》,明确严禁以“卖惨”“悲情”营销等涉及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方式进行网络营销。
“会理市委网信办、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公安局、商外局和供销社成立了联合执法组。”会理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我们对接到的24个问题线索进行了排查核实,其中立案查处1个,对18个账号责令整改,下架了不规范视频,5个涉及其他区域的移交当地处理。”
今年8月,攀枝花市也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交易经营行为的提示函》,对采用扭曲卖惨式营销,构成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相关违法的行为将依法处置,并督促网络平台对恶意营销账号给予严格惩处。
攀枝花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攀枝花市场监管部门正联合公安、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依法处置一批违法线索,并向电商平台通达相关“悲情营销”式的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的视频,督促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终止交易和服务等必要措施,目前已下架相关视频100余条。(本文中村民名字为化名)
不怕大家笑话,说一说我的尴尬经历吧。
刚买车不久,有一天我去高铁站接人,车晚上十点半到站。虽然拿驾照也十来年了,但开车并不多。考虑到自己技术不熟,路也不熟,七点左右就导航到了高铁站。导航的地上停车场没有找到,就找了一个车站不远处的一个未划标线的路边把车停了下来。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偏僻的或者是一个未完成规划的路,车和行人都不多。停好车后我就去了车站广场认路,转了一大圈,熟悉了环境,因为时间尚早,就想回到停车的地方。按原路返回,结果走着走着,发现走了好久不是原来的路了,头顶的高架路还在,路不对,车也找不到了。天渐渐的黑了下来,这条路也没有路灯,一片漆黑。来接人,人还没接到,车找不到了!这可怎么办?慌了半晌,忽然想起原来下载的日产智联APP似乎有一个导航到车的功能,赶紧打开手机,根据导航的提示找到了车停放的位置,否则真的丢人丢大发了!
后来我回去一说,一个经常开车的朋友说:“当我在一个陌生的复杂的地方或者大的地下停车场,如果办事回来害怕找不到自己的车,停车时就在微信把当前的位置发送给自己,找不到车的时候在微信打开导航就行了。”看来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经一事长一智,多学习总是没错的。
APP(1)
APP(2)
微信(一)
微信(二)
微信(三)
南希风风火火的从公司里跑出来,她要去买些海鲜,因为今天女儿女婿回来,这个周末注定热闹而不平凡!
到了停车场,来到车子旁,却怎么也找不到车钥匙,手包、文件袋里都没有。糟了,肯定落会议室了。她急匆匆往回跑,逆着人流,自己就莫名有些懊恼。终于进了会议室,整个房间空空荡荡,也许她回来只是为了救活一只蚊子而已,她离开的时候,手臂上多了一个包!
一个可怕的念头吓了她一激灵,是不是又忘拔钥匙了。上次老公的愤怒,还在她耳边喘着粗气,怎么这么几天又犯了同样的错?她快步跑向停车场。真的是不幸而言重,不仅忘拔钥匙,车还让人开跑了。刚刚停车的地方空空如也。
她吓得脑袋快短路了,赶紧打电话报警。一切登记妥当之后,她无力的拨通了老公的电话,带着哭腔说,"老公,我又犯了一个低档的错误,钥匙落车里了,车丢了。我刚刚报警了,车牌号什么的都登记了!老公,你别生气啊,刚刚车还在这,跑不出去多远……"
只听电话里咆哮出一个声音,"今早是我送你去的。"
"啊,哎呀,天啊,我咋忘的死死地,那太好了,车没丢。那老公,你能来接我吗?"
老大的声音又传了进来,"能,但我得等你说服警察,让他们相信我不是盗贼,沒有偷你的车,要不我一出门就可能被抓了,怎么接你啊?”
在外人眼里,他们是无名英雄;在家人眼里,他们是常常不回家的人;而在队友眼里,他们是可以把命放心交给对方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禁毒民警。
在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禁毒大队(以下简称禁毒大队)的走廊内,挂着无数枚五角徽章,每一枚徽章上刻着一名禁毒民警的警号。“集体二等功”“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另一侧的墙面上还挂满了奖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无法像其他警种一样可以在荣誉墙上展示自己姓名、照片……他们做的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
从1984年建队至今,这支队伍已经抓捕各类案件违法犯罪人员近1.5万人次,强制戒毒3万余人次。历年来,破获缴毒超过百公斤的案件多起,2021年缴毒346.83公斤,2022年至今已缴毒183.92公斤。在对违法犯罪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下,辖区连续保持“零制毒”和“零种植”的可喜成绩。
禁毒民警的日常是什么样?
缉毒时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支队伍
毒
悬崖边开车追毒贩
缴毒300公斤
从事禁毒工作19年,黄文军拥有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经验。作为中队长,他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逻辑清晰。
2020年,黄文军带领队员到边境调查一起案子,根据他们掌握的线索,毒贩可能携带驾车从某地经过。
掌握线索后,黄文军和队员在路口设卡拦截,经过一轮守候,一辆可疑车辆驶入大家的视线,这辆车不仅车速很快,快到卡点时也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快把他拦下来。”黄文军一声令下,大家配合着准备拦车。不料,对方直接驾车冲卡。黄文军和一名同事跳上了一辆车,其余人员也纷纷驾车追了上去。
可疑车辆冲过卡点后,往一条很窄的山路上开去,黄文军驾驶车辆紧紧地跟着,前车开得很快,速度达七八十码,山路只能容一辆车通行,弯道大且多,追车场面十分惊险。“当时没有多想,如果让他跑了,之前大家所做的努力就白费了,一定要追上他。”黄文军说。
当时除了黄文军的车,其余几辆车都没跟上来。当马华给黄文军拨打电话,询问具体方位时,电话接通后,马华只听见对面喘着粗气,呼吸急促:“沿着小路上来!”随后电话挂断了。
又追了一段时间,黄文军见前方的路快到尽头了,便果断掏出手枪,头伸出窗外,“砰砰”两枪后,前车的轮子爆胎,车停了下来。不给对方反应的机会,黄文军和同事马上下车冲了上去,车上的2人似乎也累了,一动不动。黄文军和同事将2人押解下车,并在车内搜查到大量。
抓捕成功后,黄文军搭乘同事的车下山。平静下来后才发现,自己刚走过的山路不仅窄,而且旁边是悬崖。他被吓出一身冷汗,同时也感到庆幸。“这次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他感叹。
因为不懈地努力,五华分局破获了建队以来昆明缴毒数最多的一起案件,缴毒300公斤。若不细细了解,谁又会知道这是他们冒着生命追回来的。
毒
缉毒如“刀口舔血”
危险难以想象
刘杰是一名侦查员,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其他侦查员的影子。刘杰皮肤黝黑,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穿便装,走在人群中,绝对看不出他是一名禁毒民警。
大学毕业后,刘杰在派出所工作了11年,2009年进入禁毒大队,成为一名侦查员。11年来,因为工作需要,刘杰和同事常年奔走在边境线上。他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包,包里放着牙刷、口缸、毛巾和一套衣服,因为要随时出发,即使回家了,包里的物品也不会拿出来。他说禁毒民警都会有这样一个包。
说起禁毒工作,刘杰表示,很多毒贩极其狡猾,甚至是亡命徒,每一起案件都存在着变数,缉毒工作如“刀口舔血”,危险程度常人难以想象。有一次工作中,侦查员掌握的线索中只有2个人,但当他们冲进房间后发现对方竟有5个人。这时候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直面毒贩,及时控制住场面,最终将他们抓捕归案。
堵卡查缉时,毒贩驾车逃窜是刘杰和队友最不愿意遇到的事情,但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追击现场如电影大片一般。有一次,毒贩为躲避检查,看到堵卡点时,猛踩油门冲卡,刘杰和同事跳上警车跟了上去。“我们会尽量控制速度,如果速度太快,车会飘,很危险,还要防止毒贩伤及路人,其他同事配合着从前面拦截。”刘杰说。
毒
抢枪不成
毒贩从腰间抽出一把刀
禁毒工作不仅要与犯罪分子拼智力、体力,还需做好周全的考虑。一旦错失良机,就会造成工作被动。
2017年,刘杰前往普洱办理一起贩毒案件,根据线索和研判,大家兵分两路堵截犯罪分子。
刘杰和另外三名同事走小路堵截,当车辆开到一个路口时,他们看到两名男子形迹可疑,其中一人还提着一个麻袋。根据多年的经验,刘杰从两人的穿着、神情等分析,麻袋中可能装着。
刘杰扶住车门准备下车时,只见两人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车,车开走了,刘杰也追了上去。
追了一段路程后,前面的车停了下来,驾驶位走下来一名身材矮小的男子,刘杰的两名同事冲上去按住该男子。副驾驶走下来的男子则身材魁梧,刘杰和另外一名队员冲上去准备控制他时,却遭到男子的激烈反抗,还试图抢夺一名队员的枪,两人扭打在一起。
“如果枪被他抢去了,后果不堪设想。”刘杰的脑海闪过这样一丝念头,他快速用双手从背后抱住男子的腰,奈何男子力气过大,一时间制服不了。
“最害怕的就是枪伤到队友。”抢夺中,“砰”一声,枪响了,刘杰和队友不约而同低下头看自己。“当时大家想的是看看身上有没有洞(枪眼),低头一看,没洞,还活着。”刘杰说。
男子看抢枪无果后,从腰间抽出一把刀,刘杰见状大喊:“他拨刀了!”说完手上一用力,将男子按倒在地,随后赶来的其他同事将两名犯罪分子制服。
将两名男子带回审讯时,魁梧男子经过刀旁,还想挣脱去拿刀,所幸被及时控制住。“有一种毒蛇,头部被砍下来后,头还在挣扎,还能咬人,我感觉这名犯罪分子就像这种毒蛇一样。”刘杰说。
毒
他们
见证无数家庭的破灭
作为禁毒民警,抓捕时他们看到的是“不怕死”的毒贩,而审讯时看到的是毒贩的悔恨与内心的脆弱,也见证了无数家庭的破灭。
刘杰说,的利润高,很多生活困难的人选择铤而走险,可等到被抓时才会想起自己还有家人,悔不当初。
贩毒之初,有的人想法很简单,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所以,当审讯的民警从法律角度讲述贩毒的危害性后,当事人往往崩溃大哭。
有的人因生意失败,想“东山再起”时起了歪主意:“借钱从边境购买,运到国内价格翻倍,能挣不少。”被抓到时,发财梦就此破灭。
几年前,边境上一女子阿芳(化名)从境外携带到境内。阿芳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房子被抵押给境外的毒枭,父亲和哥哥早年去世,丈夫离开了家,家中只剩她的母亲和两个孩子。
在交易过程中,阿芳被捕。审讯时,她向刘杰请求:“想给妈妈打个电话。”知道女儿贩毒被抓后,电话那头发出声声惨叫。日子虽然清贫,一家人本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如今却因阿芳的一时贪念毁了一个家庭。
刘杰说,这一幕是他最不想见到的,作为一线禁毒民警,他希望所有人都不要触碰这条法律红线。
毒
因为信任
他们把后背交给战友
在6名侦查员中,马华41岁,年纪最小。9年前,他从一名特警转为禁毒民警,工作内容和生活方式随之改变。
做特警时,穿着防弹衣、戴墨镜、手持狙击枪,出任务时又快又准。做禁毒工作,一切都变了,常年不用穿制服,经常到边境或是省外办案,抓捕时身上可能没有任何防护、开车速度要快、要会扮演很多角色。
刚到大队时,刘杰成了马华的师傅。如何用眼神与队友交流,如何化妆侦查,如何梳理案件、抓捕、审讯,刘杰都会细致地将经验传授给马华。
在抓捕毒贩的过程中,马华和师傅甚至身边战友的默契都在迅速增加。在办案过程,就连说话都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所有人必须高度默契,谁该做什么、下一步准备怎么办……他们需要靠眼神或一个微小的动作完成交流。
战场上,除了需要默契,他们还要充分信任战友。几年前,禁毒大队获得线索,有人将在边境进行交易。在前期的侦查中得知,会有两名毒贩进行现场交易。7名侦查员做足了准备,也很有信心。“当时我们想着,7个人抓2个人,人手足够了。”马华说。
抓捕地在距境外不到一公里的农贸市场内,7名侦查员早早地埋伏于此,等待交易开始。过了许久,一男一女碰面开始交易,抓捕的最佳时机到了,几名队员扑了上去。
可就在此时,旁边的一名外籍男子突然从身上拔出一把手枪,对准了正在实施抓捕的马华及其他几名战友。突然,这名外籍男子被人扑倒在地,子弹未来得及射出。扑倒男子的人是马华的队友,此次任务他负责在暗处警戒。
“如果不是队友提前发现了这名毒贩,并且快速反应一招制敌,后果难以想象。”马华说,在禁毒战场上,所有侦查员都是生死之交,把命托付给对方。作为中队长,黄文军的责任比马华多一些。每次出任务,队长的责任不仅是带领队员完成任务,还要将这些兄弟安全带回家。
“任何一次缉毒,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禁毒的功劳属于整个团队。”黄文军、刘杰、马华都这么认为。
禁毒大队走廊的尽头
写着“肝胆相照、骁勇善战”
这八个字
正是禁毒民警的真实写照
【供稿:云南禁毒】
来源: 中国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