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2-28 16:15:35 作者:作茧自缚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历史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句出自曹操的《短歌行》一诗:“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它是对西周周公求贤若渴、敬重贤才、一心为国行为的称颂。周公,姓姬名旦,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周公辅佐成王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据说他只要听说有贤士来投奔,便迫不及待地起身接待,以至于洗一次头,要多次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出来接见他们。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的来历,而周公也因忠诚侍君,一心为国而成为历朝历代贤相的典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凭什么能让天下归心?

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思是周公非常重视人才,有贤才上门,即使在吃饭,他也会马上吐掉嘴里的食物去见人,防止怠慢人才。正是由于周公对人才这种发自内心的重视与尊重,才最终让天下人都对他敬服。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者说,事实仅仅如此吗?

历史上爱才、敬才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只有周公做到了让“天下归心”,而没有其他人做到呢?

这就说说我的见解。一家之言,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切磋~

周公之所以能让天下归心,在于他的大才、大贤与大胸襟。

要想知道他到底怎么有才,又如何贤能且胸怀宽广,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周文王有很多儿子。其中周武王是他的二儿子,周公是他的四儿子。武王伐纣的时候,已经很老了。伐纣成功之后的第三年,就因年老而崩逝了。

当时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儿。武王临终前觉得周公有才,本想让周公继位,但周公没有同意,主张让成王继位,自己摄政。

武王去世后,更替。于是武庚趁机派人向文王的另一个儿子,管叔挑拨离间。最终,离间成功,武庚联合了文王的三个儿子,浩浩荡荡来攻打成王和周公。

那武庚何许人也?武庚原来是纣王的儿子。武王伐纣,起因并不是武王想谋反,而是因为纣王的统治太坏,民不聊生。因此武王起兵,吊民伐罪,即安慰民众,讨伐罪孽的商朝。因为武王的本意并非灭商,因此,伐纣灭商后,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安阳。想必武庚一直牢记国仇家恨,因此,武王去世,便趁机兴风作浪。

当时周公协助成王组成中央政府,朝中也有人不满周公,加上武庚和管叔来袭,可谓内忧外患。周公派军东征,其子伯禽担任前锋,大义灭亲,杀了管叔与武庚。

武庚一族背叛作乱,周公杀了武庚,却放其他商朝后裔自由。将商丘分封给他们。还有顽固不服的,周公也没有处罚他们,而是将他们迁往洛阳。这一步,周公代表的周王室,可谓仁至义尽。

这一战,初步显露了周公的能力与胸怀。但还不足以让天下臣服。

于是,周公将原来武庚的封地安阳重新立为卫国,将他的弟弟分封过去。又把他的儿子封在曲阜,把武王的老丈人姜太公封于临淄齐国。还分封了晋国,申国,吕国,吴国,蔡国,将将商丘的商朝包围。这一招,不仅道德高尚,而且军事战略高超。

但是,这也不足以让周公成为天下归心之人。真正让天下人归心的,是周公兴灭国,继绝世。

你能想象吗?什么叫兴灭国,继绝世?

大家都知道上古时期的三黄武帝,

尧舜禹。夏朝就是大禹创立的。上古帝王的子孙们,随着时间的流逝,都淹没在了历史中,鲜有人记起。然而,周公却始终没有忘记他们。

他将夏的子孙封在杞国,又将舜的子孙封在陈国。不光如此,凡是古代帝王的子孙,均有分封。此外,周王朝自己的宗亲,也全部被分封在外围。

至此,周公让周朝真正实现了以德治天下,让周朝延续了八百年。这件事情真正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周公一定是个理想主义者。同时他又是个无与伦比的实干家。只有真正的实干家才能将近似于神话的美好理想变成现实。

这段历史是周公的历史,也是和平的历史。这种和平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底蕴,也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底色。它的影响延续至今。这就是我们精神上的根吧。

如果有幸遇见周公,相信他一定是个绝顶聪敏,绝顶有手腕有谋略的人,同时,在他心里,一定还有一个地方,比世界上任何的人心都要柔软。

后记

曾经有人在成王面前挑拨,成王不放心,于是周公离开了。

有一天,大风大雨,麦子都倒了,眼看要变荒年。于是成王去宗庙祭祀。在庙里,成王看见一摞周公为武王祷告祈求武王病愈的祷文。于是成王亲自去迎回叔父。然后旭日重出,麦亦长成。

摄政七年后,周公将交还给成‬王‬。

曹操写下一首四言长诗,通篇都是传世名句,不愧是千古第一枭雄

《短歌行》这首四言长诗,是三国时期曹操创作的拟乐府诗。曹操在这首诗中,大量化用诗经名句与古代典故,表达了自身对天下贤才的渴慕之情。

该诗诗风古直沉雄,以情取胜,是曹氏诗歌代表作之一。同时,该诗通篇都是传世名句,是中学课本中必须背诵的古典诗歌名篇。

《短歌行》赏析

《短歌行》——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白话翻译:

举起酒杯的时候,应当先唱上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叹人生的短促吧。就好比是清晨的露珠,转眼间就蒸发了。逝去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多。

一念及此,许多忧愁的情绪就涌上了心头。而排解郁闷的办法,就是饮下美酒“杜康”。《诗经》中说:青青的颜色,就像你当初衣衿上的色彩,它是那么长久地留存在我的心里。

只是因为你的缘故,让我沉思、吟诵到了如今。幼鹿在山中发现了苹草,就会向同伴发出“呦呦”的鸣叫声。而我发现了贤才的到来,则会奏响乐曲,隆重地招待他们

你就像是那夜空中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我才可以把你摘下来,捧在掌心呢?绵延不绝的忧愁,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们曾经穿过东西南北的小路,彼此亲近往来。如今那些殷勤问候的话语,难道都白费了吗?离别重逢之后,为什么不能念着旧日的恩情,再度把酒言欢呢。

在这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倦鸟也该归巢了。然而好的鸟儿,绕着树枝飞了三圈,还不知道应该在哪一根枝条上栖身。

《管子》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对于人才,我的看法是多多益善的。我愿意学习周文王,“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

诗歌中的“慨当以慷”,就是“慷慨”的意思。在古代,“慷慨”一句不是指人在使用钱财方面的洒脱,而是指人们的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激昂的情绪。

曹操把它用到这里,是想表达一边饮酒,一边唱歌时,激昂的情绪油然而生。“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是中国最早的酿酒师,这里用他的名字代指美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两句诗出自《诗经》,一般认为这是讲的一个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但是事实上并非是这样。

青青的领口并不一定代表女性,因为古代学生都爱穿青衫。所以,曹操在这里借用它来表达对某位贤才的思念之情。

“呦呦鹿鸣”四句,同样是出自《诗经》的原文。在这里是拿幼鹿找到食物之后呼朋唤友,来比喻古代明君宴请群臣的场面。

“明明如月”和后面的“月明星稀”,都是用明月来代指自己怀思的对象。用在这里指的是某一位,或者是多位贤才。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中的“陌”,指的是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阡”指的是田间“南北方向”的小路。

“越陌度阡”是指曹操本人与他心中渴慕的那位人才,彼此曾经一起走过南北东西。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曾经一起并肩作战过。

“枉用”就是枉费、白费的意思,“相存”可以理解为互相问候,也可以理解为曾经相伴相存。也就是说,曹操诗中提到的这个人,可能曾经与他相互依存。

曾经同生共死,相互依存的战友,后来不知何故分道扬镳。所以曹操整首诗,都在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思念与渴慕之情。

曹操希望这位贤才能在与他离别重逢之际,放下彼此之间的恩怨,再与他把酒言欢,重归他的麾下。

这位贤才,当时应该还没有遇到名主。良禽择木而栖,他就像诗中的乌鹊一样,绕着树枝飞了三圈,也没有打定主意。

那么,他为什么不肯回到曹操的身边呢?曹操猜测,这位贤才大概是认为,现在自己的身边已经有了很多的贤才,重新回来以后,不会得到重用。

于是曹操就把《管子》思想化为两句诗,告诉对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不经细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碎石与泥土,也不会有高山,所以曹操怎会嫌弃身边的贤才太多呢?

然而,曹操进一步举“周公吐哺”的例子,说明自己对贤才的重视,希望对方能够回到他的身边。

曹操这首《短歌行》中存在大量的《诗经》原句,但是因为整首诗写得真情实感,没有华丽的修饰,个人风格也十分突出,所以从来没有人质疑曹操“抄袭”。

曹操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作者,是“建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诗文有一大非常显著的特色,就是“真情实感”。

在曹操之前,古代人选拔人才,往往看重人品家世更胜过个人能力,但是曹操却主张“唯才是用”。只要才华出众,能够为他所用的人,即使在某些方面存在“瑕疵”,他照样会重用。

所以曹操才在诗中说“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其实也是他求才若渴的真实写照。由此可以看出,曹操真的不愧是千古第一枭雄。

结语

曹操的《短歌行》流传很广,但是很多人都弄不明白他诗中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有人说他写的是“及时行乐”,又有人说他是在“感叹时光易逝,欲得贤才,早定天下”。

那么,诗中那位贤才到底是指谁呢?从“青青子衿”二句看来,此人肯定是过去就与他相识的故人。因为以前相识、相知过,所以后来才会为他不在身边而“忧愁”,为他“沉吟”。

曹操在诗中,把这位贤才比喻成天上的明月。而他自己则时刻幻想着把它摘下来,捧在手心上,可见这个人对他来说是多么地重要。

有人因为诗中有“青青子衿”二句,因此判断曹操提到的贤人,可能是孙权、刘琦。不过,诗中“越陌度阡”四句,点明了这个人在过去,曾经与曹操一起携手并进,征战四方。

所以这个贤才和曹操之间存在某种情分,后来因为一些缘故分开,孙权、刘琦却没有这样的经历。也许这个人物只是曹操综合自己心中许多“贤才”的形象,艺术加工出来的人物罢了。

鲁迅提笔的这首小诗蕴含了他多少的家国情怀?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123狂欢节#

我们不难看出,有多少古诗词是与国家的繁荣兴衰联系在一起的,有多少古诗词在赞扬或者抨击当时的社会的。

康震教授一次演讲中以诗歌的角度理解家国情怀,“一个国家的诗人、文人的胸怀,与他强大的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

鲁迅的爱国情怀

有关诗歌中的家国情怀,康震首先从鲁迅的诗《自题小像》讲起。

康震说,鲁迅在诗中曾用“我以我血荐轩辕”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鲁迅用轩辕黄帝的名字,来代替自己的祖国。

可见黄帝作为人文始祖,虽然距离现在已经数千年,但即便这样,在上个世纪、在近代,黄帝也依然能够燃起无数像周树人这样爱国青年的爱国。”

诗人的家国天下

康震:“天下归心”的曹操,“长风破浪”的李白,“他们诗歌中的豪迈胸怀,都来自家国情怀”

在曹操的《短歌行》里,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曹操用周公吐哺的典故,来讲述自己爱才惜才。”

康震说,曹操之所以爱才,是因为他很清楚,只有做到“周公吐哺”才能做到“天下归心”。

因为他内心中的家国天下,只有胸怀天下,才能不拘泥于这些小节。”

“李白在写《行路难》时,正是他怀才不遇的时候,欲渡黄河,黄河冻住了,想登太行山,太行山下雪了。”

康震说,虽然行路如此艰难,但是李白最后还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是谁给李白这样的气概呢?

正是当时国运磅礴的唐朝。

一个国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民的家国情怀同样也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日后发展。只有祖国强大,时刻心念祖国,怀有家国之情,前方道路才会更加明朗。

关于主播和课程:

康震,《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点评嘉宾,《百家讲坛》讲师,师从当代诗词大家霍松林,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是精通书法、酷爱绘画的“康师傅“,喜欢游历山水。他的声音有满满的元气。他读过很多书,但没有学究气。康震教授倾尽二十多年诗学心得,在喜马拉雅上线《康震品读古诗词》课程,献给忙了一年的你,还有我们的家人。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为什么吐哺,是什么意思?

导读:

周公在历史上,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古人。

有些人或许不知道这个人究竟是谁,但一定听说过这些词语,如:周公解梦、周公之礼、周公吐哺等等。

没错,这些典故的主人公都是同一个人,他就是周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曹操所写《短歌行》的最后一句。

首先来看“哺”这个字的意思,是指嘴中正在咀嚼着食物。

那么“周公吐哺”的意思就是,周公吐出嘴中正在咀嚼着的食物。

为什么周公吐出嘴中正在咀嚼着的食物,就天下归心了呢?

事件前因

周公,姬姓名旦,亦称叔旦。

他是周朝的王室,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

周公非常孝顺,忠厚仁爱。

周文王姬昌还在世时,周公就专心辅佐周文王,周文王去世后,周公又尽心竭力辅佐周武王姬发。

周公辅佐周武王,与商朝斗争。周武王即位初期,经常在思考如何灭掉殷商,多次将周公召来交心。

周公这样建议周武王:“兹在德,敬在周,其维天命,王其敬命。 远戚无干,和无再失。维明德无佚,佚不可还。”

周公的意思是,要顺德谋事、敬尊天命、拉拢远近诸侯,修明道德,不要安逸无为,否则会难以收拾。

当时,太公望与周公是周武王的最得力助手。

商朝被灭之后,周公的地位仅次于周武王。

周武王灭商之后两年,就去世了,由其子成王即位。

周成王是太公望的外孙,即位初期,周公担心成王年幼,诸侯心怀不轨,为了刚刚建立的周朝彻底稳定,于是周公亲自摄政治理天下。

《礼记·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

周公虽然是一心为了周朝,但有心人却认为周公要篡位,大肆散播流言。

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周公说服了太公望、与召公奭这二人,这二人在周朝的地位很高,说服了他们,也就没人敢再多说什么。

周公吐哺

周朝时期,像周公、太公望这样的人,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封国,周公的封国就是鲁国。

周公因为要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因此不能赴封国就任,于是就派自己的长子伯禽前往鲁国就任。

因此,伯禽也就是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周公担心伯禽到了鲁国之后,为所欲为,就在伯禽临行前,跟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心知,若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人才是重中之重,周公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是很多古代君王学习的典范。

古人有这样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古人的头发都是很长的,梳洗起来有多困难,可以参考现代女性是怎么洗头发的。

据史料记载,周公在洗头发时,听到有贤才前来拜访,不管头发有没有洗好,都亲自前去接见,防止怠慢了贤才。

在用餐时,听到有贤才拜访,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

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周公就用这件事情,来告诫自己的儿子伯禽:“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天下何人有我这般地位?

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

周公这话的意思,是让儿子伯禽不要傲慢与人,礼贤下士,如此方能聚拢更多的人才。

结语

东汉末年时期的曹操,不仅本身雄才大略,同时也是一位难得的礼贤下士的君王。

曹操曾经多次下达求贤令,为的就是将天下奇才,全都笼络到自己的身边。

汉末时期有一人名叫祢衡,据说很有才华,经过孔融的举荐,曹操便想见上一见。

结果这祢衡放了曹操鸽子,让曹操白白等了几个时辰。

此后,经过孔融的劝说之后,曹操放下身段,再次宴请祢衡。

却没有料到,祢衡到宴中裸身击鼓,嘲讽曹操。

除了这些之外,祢衡还经常辱骂曹操,但曹操最终还是忍了下来,没有对祢衡怎么样,把祢衡转手送给了刘表。

曹操能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若是换做别的军阀,早就将祢衡碎尸万段。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祢衡到了刘表那里又辱骂刘表,刘表向来自诩仁义之君,因此没有对祢衡怎么样,又转手把祢衡送给了黄祖。

这下祢衡碰到了硬茬,在宴席间辱骂黄祖,黄祖大怒,让人砍了祢衡。

曹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并且有着爱才之心,从曹操与关羽之间的典故就足以看出曹操的胸襟。

因此,“周公吐哺”应该也是曹操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史记》、《礼记》、《后汉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短歌行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注释

《短歌行二首(其一)》曹操古诗赏析

【作品介绍】

《短歌行二首》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其中第一首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此诗是政治性很强的作品,而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中。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

短歌行二首

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鼓:弹。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䜩”)。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白话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创作背景】

此诗的写作时期各说不一,归之有两种说法: 一是赤壁之战之前。《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二是赤壁之战之后。第一种说法以章回小说为据,不可靠。第二种说法也无史政。所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尚无定论。

【赏析】

首先《短歌行》是一首用于宴饮的诗,诗的最终意思,是能求得大才贤士,和自己一起平定天下,建立功业。这首诗的的开头两句,正适合宴饮的场面。对着美酒,当着慨歌,这种欢心的场面在人的短暂的一生中是少有的。然后有这一开头,谈到忧国忧民,谈到思贤纳士之心,谈到定国安邦之意。从全诗来看,不能把这两句当做的消极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两汉的诗已经由《诗经》的四言诗转入五言体。本诗纯属四言,可以说是两汉的四言中的代表之作。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人名,传说是第一个造酒的人,后世因此以“杜康”借代为酒。曹操写这首诗的时候,正直天下大乱,有些大大小小的诸侯们虽然已经消灭,但还远远达不到统一的地步。战争,挫折,随时可见。做为一个政治家和诗人处于对事实政局的担心,有时候借酒来暂时消除烦恼。并由此引出下文,希望能求得更多天下人才的辅助,共同安定天下。

曹操为人的特点就是十分爱惜人才,他渴望得到帮助自己的人才,想统一国家大业。在那个的年代,许多人感到人生无常,心情苦闷,但作者在这种悲伤的世风中,能积极地看待人生。人生就同清晨的露水,转瞬即逝,自己功业未成,心中忧虑,不得不借酒消愁。但作者并没有停在吃酒消愁的情绪中,正像诗经《郑风·子衿》中所讲的,一位女子热烈地希望自己所期待的男子到来,充分说明作者想招揽天下人才的迫切心情。他思贤若渴,求贤不得,日思夜慕。在明明月夜,诗人举目望银色的月亮,驰骋想象,心中思念着人才,故友亲朋,远道而来,大家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使人精神开朗。诗人又从想象中回到现实中来,“乌鹊南飞”,四处奔走的贤才名士,哪里才是你们的用武之地呢?作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心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希望天下的人才能归自己所用,共创王业,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何枝可依”在有的版本中做“无枝可依”。月明星稀是在写景象,简洁而真实,这四字已经成为了成语。写乌鹊绕树,是用的对比的方法,实际则写战争中的人民流亡失所,无所安身之处。言外之意就是自己要招揽天下英雄豪杰,平定天下,使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实现自己的平生抱负。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司马迁在《史记·周鲁公世家》中记载:周公说:“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脯,起以待士,有恐失天下之贤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了接待天下贤士,吃饭的时候贤士来了,吐出口中的食物,前往接待。一顿饭要“吐脯”多次,说明为国求贤的渴望之情。曹操借周公吐脯之事,来比喻自己,表示也要像周公那样来治国安邦。在字面上没有明说,借用一个典故来说明问题,即精练,又深透,完全的体现出了作者对历史典故和文学的了解。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