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视频加载中...
继前几日的太岁普及贴发布之后,很多信众对太岁有了深层次了解,不再盲从于书本教材,并提出了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及需求。因此,刊登本篇技术贴回答大家的问题,并附上历年来天师府针对犯太岁信众的化解方案,供己亥年(2019)命犯太岁的猪、蛇、猴、虎生肖信众参考。
如何避免己亥太岁的方位?
有句古语叫:“尔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话什么意思呢?很多人拿不准方位,举例说明,如:2018年戊戌年,戌土的方位:西北偏西15度~45度;戌的时刻=午后7~9时;戌月=寒露(10月8、9日)至立冬(11月7、8日)。所以太岁位在西北偏西方向,不适合在此方位进行破土、动工,少则麻烦,多则遇凶,在古代,凡有动土之事,一旦遇上大小灾厄,即谓之“犯土”。同理,2019年己亥年,亥水的方位:西北偏北45度-75度.亥的时刻=傍晚21-23时;亥月=立冬(11月7、8日)至大雪(12月7、8日)。
这个时间点及方位,今年都要多加在意。己亥年,尤其是生肖蛇属相,巳亥为对冲,出差旅行会增多,尤其西北方向的更要慎重(以常住地为太极点)。巳亥为驿马,古来为马今为车,所以属蛇之人19年一定多注意路上的安全问题。
时间方位图
还有一句古语就是: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听到这句话大可不必过度紧张。《渊海子平》中记载:太岁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太岁为天上神职,而非凶煞,只要有意识的去化解,自然可逢凶化吉;犯太岁的当年娶妻生子、事业腾飞的并非少见,这种隐态能量的此消彼长与顺星拜太岁有着很大的关系。
高功法师对越金容
当大家对犯太岁有了轮廓、方位及能量转换的认知之后,接下来的便是如何去化解太岁,并以此趋吉避凶。目前,市面上化解太岁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参差不一。但就从法理、教义以及历年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来看,道教的化解太岁解决方案无疑是最正宗,而且最见成效的。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出过太岁是道教的独有尊神,所以用非道教的方式进行化解,几乎没有胜算的可能。
那么,为何道教的化解太岁非常灵验?我们就道教祖庭天师府往年化解太岁的方案,来和大家一一剖析,以此揭开化解太岁的这层神秘面纱。天师府历年的顺星拜太岁均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期间有众多场次供大家选择。今年更因直播平台的开通,面向全国大众实时直播拜太岁,这对于路途遥远、不能到达现场的信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线实时与同步,同沾法喜,共沐神恩。无需到场,亦可交给法力深厚的高功法师妥善处理。
高功法师行科设醮
何时参加拜太岁最佳?
众所周知,祈禳斋醮是道教法事的核心。从道教的科仪规制上,礼谢戊戌年(2018)太岁在先,迎请己亥年(2019)太岁在后。如未行礼谢旧岁科仪,就过早拜新年太岁,则斋醮法度不合规,恐遭神谴。所以首要的一条就是:礼谢欢送旧神君,高接远迎新太岁。
取己亥五行年之气,调值年太岁神君之名讳,最佳时节是在腊月下旬及新年正月,此时正是各司神位返天庭述职、并变更新岁神职碟位的时期,最适宜送旧迎新。过早擅动化解新年太岁,一者因为立春及春节都还有一段时间,己亥之气很难取汲,遥想设望,自然灵验度较差,二者纵然强行书符设醮调动神将,取谢太大将军之讳,存谢太大将军之神,亦恐难以如愿;天庭兵将未得令赴职之前,岂有被擅自专调之权?对于信众来说,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举个例子:类似一朝天子还未登基,便用新的年号实行调令、通发榜文,则会政令不通,越俎代庖,无执行力度可言,自然是不合规制的。
高功法师捻香上表
为何太岁符需要敕符结煞?
这个问题,是所有修行人进阶过程中都要搞明白的问题。今天借拜太岁这个话题,把符咒结煞的重要性指出一二,有利于修行者进一步挖掘,更有利于信众了解符咒的精要和内涵。
高功法师解读符咒关窍
高功法师凝神聚炁画符的过程中,使之灵验的根本是召神请将。召神请将并不像大家所看到的用令牌猛击法坛那么简单。符箓派以惊天动地的符咒为傲,以天师府为例,高功法师召将之前,都会运用箓碟中分授的心印(也就是说授箓的道士画符才会有效),以所授心印与所奏箓职,与所召神将之心印相契合,以此来调动神将为灵符输入那“一点灵光”的强大炁能。此时的结煞就显得尤为重要,若无关窍之处的结煞,则神将难以入此符讳,则不能法天象地,无法做到与上天神将沟通感应天人。
高功法师敕水取气
而且先天符咒一旦落地,时间逾久,法力渐消,若无结煞处之密讳,符咒较容易被鬼魔歪道、阴邪污秽所勘破,甚至占其中宫之形,为非作歹。所以符咒的关窍结煞,是灵验的最强保险。一张太岁符从高功法师用朱砂、黄布画出之后,再经水法、雷坛的祭炼,如此方可百无禁忌,庇佑福主。因授箓道长凤毛麟角,再加上耗时较大,所以每年天师府的太岁符较少售卖,大部分都是赠送与参与拜太岁的信众人等。
己亥年太岁名讳符一览
因市面上符咒鱼目混珠,特摘取一段值年太岁殷元帅之心印相契之法,以显道法玄妙。炼将之法各有不同,殷帅是先凝神,用中央黄气与天中黄气相混,然后心火上接再降下,混合在一起,最后发出再吸入变成金黄炁,直接砸到地上,再右手叉腰左手雷局,将气从耳出,伴随火召出元帅,然后取毫光转下丹田过尾闾与肾中金光相合,再冲上泥丸,再将金光团成一小团,然后变成一个点,纳入中宫去。目前,天师府的太岁符以太岁统领殷元帅及值年谢太将军结煞讳为主。
太岁统领殷元帅
拜太岁需供奉哪几位主事神明?
朝真礼斗,拜神之形,观神之颜,得神明加持;对于信众来说,冥神存思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拜太岁时候,一定要供奉相关主事神明,以此直抵神阙中宫。中天梵气斗姆元君、太岁统领殷元帅、值年太岁谢太将军等天尊,是命犯太岁、禳星解厄的主事神明。顺星拜太岁的道场是需要有上述神尊设居主位,以此上表直书,行科时与主神对越金容、一一呼应;否则,表疏过后,上无通达时效,徒然耗费信众的时间。以天师府为例,顺星拜太岁及安灯供斗奉表均在斗姆元君殿举行。
中天梵气斗姆元君
拜太岁流程揭秘
斋醮法事者,上可通达神明,下可除邪破秽,中可保信众康泰。顺星拜太岁法事的流程较为繁琐,以天师府为例,每年的拜太岁以开坛请水为起点,由7-11名高功法师带领众善信人等于玉皇殿前灵泉井,焚香设坛,行开坛请水科仪,洒净荡秽,解厌除晦,以灵泉甘露,遍洒坛场。
道教研究员解读斋醮法水
请得法水之后,高功法师带领信众前往授箓院天师殿举行启师科仪,启请天尊祖师列圣法驾降临、显佑护道。
高功法师依科演教
请得法水之后,再带领众人至斗姆殿正式行拜太岁上表科仪,顺星环节中,高功法师存神周天列宿星斗,法天象地,引领众人诵斗姆十支香,以此礼达神明;在众人的见证之下,焚表上奏,化笼提象。一场法事下来,行科主神斗姆元君、玉皇殿取法水、祖天师殿启请师尊,可谓通达诸神明,醮法自然灵验。
高功法师启师请神
拜太岁之双保险:安灯供斗
供斗这个概念,目前已经慢慢得到了普及。斗:代表宇宙、诸天、天圆地方,故斗作圆形。 米:代表星辰、宇宙之内布满星辰。米又是民间最普遍的避邪物,汉以前更用米作为道教降神之物。故将米置入斗中。 米斗之上放置镜、剑、剪、秤、尺五种法物,以符五方、五行之数。 斗光焕采大圆镜:以心镜祛魔,以返照本命大放光彩。
供斗的精髓有两层:一为得斗姆元君香火加持,宝烛长明,当逢劫难时,香火之炁可续其心脉,得神明庇佑;其二为供奉当年之内的每月初一、十五均有道长诵经拜忏回向诸位安奉斗灯者,以此得经文消灾,忏文解厄。纵使人身在红尘,因果循环,时运不济,亦有此福报加披,结上等缘。
拜太岁之三保险:五行调理
在普及贴中,我们指出太岁对人的影响,也是命理中的一种影响,因为每年五行之气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是需要同时利用五行之法进行流通,使命主八字的刑冲克害变为流通有情,削弱五行中的对冲、自刑、相破等格局。
天师府每年的拜太岁顺星,均会给参加信众介绍化解方案,并赠送开光加持过的五行流转利器,以此达到道教神学和五行数术双管齐下的解决方案。即使不能到达现场参会的信众,也会逐一快递。
以2019年己亥年为例,若恰逢十年大运也为亥运(类似情况并不少见),则当年为岁运并临,此时亥水不仅是应期,更是陡然增强亥水及其藏干甲木的力量。结合八字全局,在太岁当年,一般建议会采取合化及泄的方式,而非围制或冲克的方式进行调理。
命犯太岁的你,如何自我救济?
常有修为,积功累德者,以自身之功抵挡天地之杀机;修斋阐事,福泽深厚者,以自身之荫消除流年之不利。无上道法,最是经文;窃以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墙,奉经诵咒乃修仙之径路。
所以,对于命犯太岁的信众来说,诵持《北斗经》或者跟随道长过经,都是上等的课自身之功、修自身之道的妙法。
《北斗经》之妙,使世人建立正信。全称为《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被称为消灾度厄、顺星拜太岁之第一经书。此经由太上老君于东汉时期升座玉局传授祖天师张道陵,传法言说北斗星君之神通,供奉诵持北斗之妙用。乃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主宰,有回生注死之功,消灾度厄之力。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主掌。因而要人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净身心,焚香诵经,叩拜本命所属星君,广陈供养,自可消除罪业,福寿臻身,远离诸祸。天师府每年的顺星拜太岁均会赠送信众北斗经一部,以供信众精研阅读,悟天地之机、大道之妙。
传统的道教是一个典型的多神信仰的宗教,其内部的神仙体系非常庞大,除了以三清、玉皇、四御为最高主神以外,道教的神仙体系还分为多个神部,其中就有雷部神系。早在远古时期,古人对于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产生畏惧和敬畏之心,尤其是雷电带给古人强烈的震撼,他们认为这是上天在发怒,进而就有了雷神的崇拜,道教则是在此基础上完善了雷神信仰。
雷部的雷神有许多位,影视作品中出现的雷公电母也都属于雷神,那么雷部最高神是哪一位神祇?雷部的机构是如何划分的?本期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道教雷神的五个冷知识。

一、雷部最高神是谁?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雷部的最高神明,又称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据道经《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记载,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主雷雨之神。雷祖的道场位于神霄玉府,所有雷部的诸神都要听其调遣。《历代神仙通鉴》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神职是“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雷祖不但执掌五雷,同时还行云布雨、斩妖伏魔,掌管着世间众生的生杀大权,惩处那些奸恶之人。

二、雷神大部分都是三只眼
雷部神系的雷神大部分都是三只眼,这种三目的神仙形象原型大多是源自于异域宗教。首先道教最高神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就是一位三眼神祇;雷部的雷公的形象最初按照《山海经》记载是一位人首龙神的神明,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就变成了额头有三只眼,脸型像猴子,背部则是生有一对翅膀,左手拿锲,右手执锤,多为力士之状的形象;雷部的三十六天将之一殷元帅,居于北斗魁神府,被尊为正将地司太岁,他神仙造像为三头六臂,额上生有三目,赤发蓝身。另外还有著名的护法神王灵官也是雷部神灵,“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王灵官为一个红脸虬须,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手执风火轮,右手举金鞭的神仙形象。

三、五雷轰顶是哪五雷?
人们常常用“五雷轰顶”来形容对那些做了伤天害理之事的人而受到的最严酷的惩罚。什么是五雷呢?五雷是道士驭使雷霆的一种道法,分别为天雷、地雷、水雷、神雷和社雷。五雷中有各自掌管的雷神,即是五方雷帝:东方轰天震门雷帝、南方赤天火光震煞雷帝、西方大暗坤伏雷帝、北方倒天翻海雷帝、中央黄天崩烈雷帝。同时也有根据阴阳五行衍生出来的五雷,即“金雷”、“木雷”、“水雷”、"火雷”和“土雷”等五雷。

四、天蓬元帅也是雷神
天蓬元帅并不是小说中的猪八戒前世,而是道教非常重要的一位神祇,位列北极四圣之首,北极四圣是四位辅佐紫薇大帝的神真,祂们分别是天蓬元帅、天猷元帅、翊圣元帅和真武大帝。天蓬元帅是道教神仙的一位威武的战神,手里拿着各种神兵利器,并且还统领着三十六万的神兵,“三头六臂,手执斧索弓箭剑戟六物,黑衣玄冠,领兵三十万众。”道教有规定,但凡行雷法之时,没有天蓬元帅就无法役使雷神,“凡行雷法,无天蓬不可以役雷神。独行雷法,无天蓬不可以显验。”

五、雷部的机构是什么样的?
雷部由雷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统领,总部为神霄玉府,下设“三省、四府、六院、东西华台、玄馆妙阁及各诸司,各分曹局”。三省是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每一个省都有各自的神明主事,他们使用的惩罚举措是神霄雷法。四府分别是:九霄玉清府、东极青玄府、九天应元府、洞渊玉府。六院,分别是:太一内院、玉枢院、五雷院、斗枢院、氏阳院、仙都火雷院。诸司有:天部霆司、蓬莱都水司、太一雷霆司、北帝雷霆司、北斗征伐司、北斗防卫司、玉府雷霆九司等等。
诵念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圣号可以让人逢凶化吉,脱离苦厄,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转载自原创李远国,李黎鹤 龙虎山道教
令牌为道教重要的法器之一。在各种道教科仪或法事活动中,令牌是较常用的法器,应用令牌是道教历代祖师们为了宗教法事活动的需要。道士行科演法时,持以代表天神或者天师,发布号令,役使雷神,护卫道坛,呼风唤雨,召神遣将,或降临法坛,或护送亡魂,或驱邪镇魔,并能驱逐邪崇。
老君令牌老君令
老君令。正面浮雕太上老君,他手捧芭蕉扇,头戴紫金冠,三络长须,微笑慈祥,坐依青牛,牛踏云端之上。意味云游四海。背面最上端刻三台星图,其下为紫微大帝秘讳,由“雨、渐、耳”三字组成,读音“灵”,共二十八划,象征二十八星宿。最下端为“五雷号令”四字。两侧刻阴文“敢有不服,寸斩分形”,令牌顶刻“天”字,令牌底刻天罡秘讳“炓”。
天师令牌天师令
天师令。正面浮雕祖天师张道陵,天师龙眉豹眼,额有天目,鬓角胡髯,头戴紫金冠,双手拱举,跨坐猛虎背上。头上有蜈蚣、蝎子、毒蛇、蜈蚣、蟾蜍、壁虎五毒,有驱邪镇宅的寓意。背面浮雕王灵官,头戴紫金冠,怒目瞪眼,额有天目,赤发红髯,左手高举金鞭,右手掐灵官诀,身披金甲,外罩战袍,足踏火轮,威严凶猛。
清微令牌清微令牌 清 玉质 北京故宫钦安殿藏
清微令牌,宋代清微派所传。据《清微仙谱》载,清微法源自唐末广西零陵人祖舒,经第九代南毕道将雷法授予黄舜申。
黄舜申遂以擅雷法而闻名京师,受南宋理宗召见。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赴召,授为“雷渊广福普化真人”。所用字体为道教独有的云篆。正面为清微符,背面为云篆八字。《道元》卷五《清微令》:“右令两傍高六寸四分,顶拱起三分,横阔二寸八分,厚九分。”
五雷号令
五雷号令--采自明周思得《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
五雷号令,宋代神霄派所传。明周思得《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卷二五云:“右令牌取雷击枣木造成,长五寸五分,阔二寸四分,厚五分。选择吉日,依式造之,四侧周围刊二十八宿名,以锦囊盛之。”正面浮雕一把宝剑,剑柄在上,锋刃在下,剑身蟠绕一条金龙,金龙爪为五爪,缘剑刃而绕至剑柄,龙头在上,龙尾在下,龙身上部带有明显的火焰纹。背面文饰简洁,仅为云篆化“五雷号令”四字。
天皇令牌天皇令
天皇令。正面浮雕勾陈天皇大帝,人首蛇身像。天皇左手托日,右手仗剑,蓬头獠牙做愤怒状,双眼及舌头均可活动,周围以“讳”环绕。顶部的“泓”“澄”“明”代表三清的“三天内讳”,其下的讳字为元阳上帝(中)、铁师上帝(右)、玄元上帝(左),再下为玉皇(中)、天皇(右)、紫微(左)讳。
在天皇两侧,有雨字为头、门字为框的“天皇系”讳字,天皇下还有雨字为头、耳字为底的三字,为星主讳、天父讳、真王讳,周围以三十六枚雷字环绕,代表雷部三十六将。背面正中为阳刻“天皇号令”符字,中填斗母讳。顶部有雨字为头、口字为旁的甘、毕、利三字,分属元始、道君、老君的“三清讳”,下有炓(天罡)、晅(太阳)、肭(太阴),再下分别为星主讳(中)、斗母阳讳(云)、斗母阴讳(左),在“天皇号令”符底部排列有玉皇、雷尊、天父讳。“天皇号令”两侧有二十字秘咒,成对联状排列,外围以二十八宿环绕。令牌顶部有“心神内讳”——“唵吽吒唎”,每字加一“敕”字组成,底座刻有五方五帝讳“合明天帝日”。两侧刻有“雷威才震霹雳摄”“亨轰滑辣究竟摄”和“天皇伽耶霹雳摄”“轰天霹雳敕煞摄”。
灵官令牌灵官令(资料图)
灵官令。正面浮雕道教护法王灵官,头戴紫金冠,怒目瞪眼,额有天目,赤发红髯,左手持金鞭,右手掐灵官诀,身披金甲,外罩战袍,足踏火轮,威严凶猛。背面纹饰简洁,最上端刻三台星图,其下为“五雷号令”四字。
殷帅令牌殷帅令(资料图)
殷帅令。正面浮雕道教护法殷郊元帅,背面仅刻“五雷号令”四字。《三教搜神大全》记载,殷帅为商纣王大儿,当他出生时为一肉球包裸,从而遭到苏妲已谗害,令将他弃遗于郊外,任其生死。其时“乌鸦蔽日,白鹿供乳。适金鼎化身申真人经过,但见祥云蔼蔼,紫气腾腾,毫光四起。真人近而视之,乃一肉球。曰:此仙胎也。将剑剖球,得一婴儿,即抱归水濂洞,求乳母贺仙姑哺而育之。法名金叮奴,正名金哪咤。
又缘其弃郊之故,乳名殷郊。”后修真得道,于天妃八宝洞中得黄钺、金钟,收伏“贙神鸦将”;又应真人令往扫帚山,征讨十二强人,“乃十二丧门哭鬼骷髅神。帅即往尽戮之,悬首挂颈胸而回。真人遂令其助周武王伐纣,元帅率雷震子等,勇为前锋,显威杀敌,并亲斩妲已以报亲仇。玉帝闻其有孝慈之德,又有斩妖之勇,乃敕封为地司九天游奕使至德太岁杀伐威权殷元帅。元帅束发作髻,项下串挂髑髅,左手持斧钺,右手执金钟,身披金甲,足踏火轮,威严凶猛。
马帅令牌马帅令(资料图)
马帅令。正面浮雕马帅,背面浮雕王灵官。马帅额有天目,头戴三山冠,身著锁子甲,左手执金砖,砖上有一眼目,右手持方天画戟,戟上缠绕一条白蛇,足踏火轮。背面浮雕道教护法王灵官,头戴紫金冠,怒目瞪眼,额有天目,赤发红髯,左手持金鞭,右手掐灵官诀,身披金甲,外罩战袍,足踏火轮,威严凶猛。
神秘的钦安殿中还有好些显为人知的东西。
《钦安殿陈设档》 共21页。每半页8行,每行登录陈设物品一种,包括名称、件数、随饰物件、陈设方位等说明。
下来欣赏一下神秘的钦安殿内景及一些游人较为罕见的珍宝。
乾隆在此题下四字“统握元枢”
后清帝乾隆在此题下四字“统握元枢”,意思是真武大帝也同样决定着大清帝国的生机运转。
钦安殿是皇帝供奉北天玄武大帝的场所
钦安殿内供奉玄天上帝,为道教中的北方之神,道教的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民间传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化身,他投胎在古印度净乐国,成了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的儿子。
钦安殿内供奉的真武大帝,是明代真武大帝塑像,一组共有五尊,其中主神和从神(由两尊文神、两尊武神)组成,其中四尊从神分别是:文神为请书卷从神和请印从神;武神为请剑鞘从神和请皂旗从神。由此可见,当时明朝宫廷非常重视真武大帝。
钦安殿殿内正中有正龛一座,龛挂绣金龙帐慢,内供真武大帝铜像一尊,身罩青云缎八团龙袍,腰系白玉带。
供真武大帝铜像一尊,身罩青云缎八团龙袍,腰系白玉带。
除去龙袍的真武大帝披发跣足,踏龟蛇,披玄氅,手执断魔雄剑,身着青云缎八团龙袍,端坐于王座之上。
仔细端详,钦安殿中的真武大帝竟与紫禁城的缔造者明永乐皇帝有几分神似。
撤去龙袍的真武大帝通身鎏金铜像,呈休息坐姿,左脚踏在云朵上。神像高约两米,比例匀称,面相端正,宽额阔面,是典型的汉人面相。
据说这个神像的外貌是永乐皇帝朱棣要求工匠依照自己的面貌打造的。
真武大帝脚下的神龟与钮蛇
陈设于钦安殿明间前部东侧的铜执旗侍从神像
钦安殿西梢间所陈设冬令牌神龛、关圣帝神龛、秋令牌神龛(从左至右)
清 铜丝罩五龙捧圣海灯
陈设于钦安殿明间大门内朱漆描金龙木供案前。灯座铜质,底为方形,四角立有四座小山,中间耸立的是须弥山,山体为柱,上为圆形以承铜灯罩。有四条龙立于四角上,每条龙皆一爪按住山顶,一爪支撑于地,一爪上举以承铜丝罩,一爪下扶,弯颈抬头;另有一条游龙,一爪上举托住须弥山。五条龙俱为泥金质地。铜丝罩内为铜条龙骨,外罩铜丝编成的罩子,上下有口可开启,灯盘悬于上口。铜丝罩一侧开有一门,以便添油和点灯之用。
此灯安置于一红漆描金香几上,几面方形,束腰,腰上的角柱与间柱共计九个,柱间开光雕刻椀花结带纹。鼓腿足外撇,上雕二龙戏珠描金纹,下承以方形托泥。
清宫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其现供铜丝圆罩海灯一件,料珠幡二首,显远镜(轩辕镜)、盘香、灯等五件亦交造办处见新办理。
清「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式提炉
陈设于钦安殿铜丝罩五龙捧圣海灯一侧。玉质,圆口素颈,口沿饰回字纹,筒形腹,上雕三道竖棱线,并刻寿字。三道竖棱线把腹部分割成三部分,每一部分内雕刻一种图案,其一为「海屋添筹(寿)」。双蟠螭形耳,耳中穿环环相套的玉链,玉链的挂钩为铜质,上饰玛瑙珠。珐琅盖,饰狮纽。圈足,上饰莲瓣纹。鼎式炉口沿外刻「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海晏河清」,出自五代欧阳熙《龙寿院光化大师碑铭》:「旋闻海晏河清,远播民舒物泰。」意指沧海波平、黄河水清,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
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 式提炉
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 式提炉 局部
鼎式炉附描金漆木架,木架也立于红漆描金香几上,底盘雕刻海水江崖纹,从海中涌出须弥山以承托海晏河清鼎式炉,木架的三根支柱雕刻成从海水中涌出的三条升龙,十分巧妙地构成了用于悬挂海晏河清鼎式炉的支架。所在红漆描金香几面方形,形制与前例相若。
蓝田瑞玉海晏河清鼎 式提炉 局部
《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二十年二月二十八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钦安殿现安玉提炉香几糙,着照中间安海灯香几样式一样成做香几一对。钦此。于本年四月十三日催总六达子将做得香几一对持进安讫。
嵌玉宫词灯(一对)
这一组挂饰(宫灯,香盘各一对及轩辕镜一件)悬挂于钦安殿明间大门内屋梁上。
嵌玉宫词灯木框描金,嵌料石,垂璎珞。灯罩为方形,四面膨出,上下敞口,口沿形如毗卢帽,饰卷莲纹。灯罩框架饰蟠螭纹,四面嵌玉,中间所嵌玉板上刻龙纹。灯罩下垂璎珞绦结。灯罩内置挂灯。
铜盘香(一对)
盘香又称环香,由香条弯成螺旋盘绕的环状,悬垂如塔,用于供神祭祀时点燃。钦安殿所供盘香却为铜质,是非实用的供器。此对铜盘香及香帽、托盘不是连铸的整体,而是靠挂绳连在一起:盘香悬挂于中间;毗卢帽状冠叶饰卷莲纹,嵌料石,垂璎珞;圆形托盘用以承香灰,下亦垂璎珞绦结。
银质轩辕镜
轩辕镜于乾隆九年二月十二日从延春阁请来。轩辕镜银质,素面,上系挂绳,绳中套一画珐琅葫芦,上饰团寿纹和蝙蝠纹。穹隆形帽顶,上刻龙纹,四周伸出龙头,嘴含璎珞绦结。
瓷胎珐琅锦上添花大缸
大缸陈设于钦安殿东梢间。缸体呈钵形,圆口,上鼓腹,平底。腹部纹饰华丽繁缛,分三部分:上部绘如意线型连续分隔的卷莲纹;中部满地装饰,绘各色花朵,其间还穿插绘有如意云纹和“吉庆(磬)有余(鱼)”纹;下部绘规整的莲瓣纹。大缸配木架,中安转轴,可支开、合闭,架腿雕饰蟠螭纹。
此缸在高功做法事时用以取水。
刻花活环铜瓶
瓶陈设于钦安殿西大龛前东侧。铜质,盘口平沿,束颈微溜肩,圆腹下垂,深圈足,颈侧对称饰如意云头式双耳,耳内各套坠一活环。口沿上下边缘以两周弦纹做成开光,开光内均匀分布双回纹。口沿下微敛,饰以变形云纹。颈部由两圈弦纹分割,弦纹之间均匀排列六颗凸起的圆形波浪纹旋突,颈下正中方框内刻“大明弘治年造”六字横行楷书款。腹部对称分布各种浅浮雕变形云纹、异形回纹、海水江崖纹,正中为变形兽面纹。圈足宽度同口沿一致,边缘亦饰以两周弦纹。
此瓶纹饰繁复,均以弦纹随形开光,浅浮雕处全部鎏金,显得庄重华美。瓶中插有一束硕大的金漆木多头灵芝,瓶口与灵芝以一个大金元宝连接,所插灵芝花以表仙瑞。
此瓶配朱漆圆几,束腰,三弯腿,带托泥,束腰上镂雕卷草纹,通体饰描金龙纹和祥云纹。
彩绘云龙纹大鼓
彩绘云龙纹大鼓; 大鼓陈设于钦安殿内东南角(即东梢间南窗内),与西南角的铜钟配合使用。
鼓木质,圆桶形,描漆彩绘,双面蒙皮。鼓面彩绘二龙戏珠图案,中绘火焰宝珠,左右各绘一升一降二龙,龙身细长,火焰缠身,其间点缀小如意云朵纹。
鼓身两侧饰两排圆钉以固定鼓面,同时也起装饰作用。圆钉外侧彩绘椀花结带纹,圆钉内彩绘云龙纹。鼓身左右、上部均装有用以固定于鼓架的铜环,铜环挂在鼓架上泥金仙鹤的铜喙上。大鼓配木质朱漆五彩鼓架,通体施地仗彩绘,饰五色云纹,框架的左右和上部饰三只泥金仙鹤,展翅、张嘴衔环,仿佛从祥云中翩翩起舞衔鼓而出。架帽饰如意云纹,架座饰抱鼓石花牙。
五彩祥云的大铜钟
大鼓南侧,是明朝弘治二年(一四八九年)铸造的大铜钟,悬挂于满饰五彩祥云的钟架之上。大钟自上而下铸有正楷书写的《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太上泰清天童护命妙经》及《太上金光护身咒》,经文最上方第一字「元」开始向西旋转释读,至下方最后一字「玄」结束,暗合「玄元」之意。最下方钟裙处铸有《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以下称《度人经》)之《元始灵书中篇》符文。根据图形考据,它与《正统道藏》中《上清灵宝大法》、《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符图》所收录的两个版本基本一致。
钦安殿铜钟钟裙所刻《元始灵书中篇》与《正统道藏》内容比较
《元始灵书中篇》代表的是「化生天地的大道之气」,其所包含的「隐韵内名」亦是「天地之正音」,如能依法按照正音唪诵《元始灵书中篇》,则可「道备克得、升入金门」。若依法抄写此玉字或安镇或佩戴,则可以「万灾不干,神灵拥护」。钦安殿大钟仿效永乐大钟的形式,将《元始灵书中篇》的云篆铸于钟上,以此保佑皇室、安镇国祚。
钦安殿的道场在早晚开静、止静(作息)时以大钟钟声为号,大鼓与大钟、板等配合使用。坛场时也要击鼓,法官执令运念招天将时,道众擂鼓,法官唱和曰:“吾今领天将,发天兵,扬天鼓,振天声,飞金铃,驾火轮,知生死,运璇玑,三五吏兵,与吾同行,急急如律令。”
钦安殿的金钟玉磬; 主香案供有紫檀木架悬挂的陶瓷质地金声、玉振一对,也就是金钟、玉磬。
清乾隆 仿古铜彩八卦纹瓷“金钟” 陈设于钦安殿
这口大铜磬现仍位于钦安殿东侧经桌原位,旁边有木盘,收置鼓槌、钟棰、磬棰等物。此外,盘中还有木质手炉三柄,也是道场中的重要之法器,其作用有二:一为斋主(钦安殿内举办的道场均为皇室祈福、拔亡,但由于皇帝不能经常亲临故往往指派王、贝勒或内务府大臣等代为拈香)跪拜瞻礼时,手中持香所用;二为法官在“三朝仪”中举行“烧香”这一仪法节次中所用,其时道众手持旌、节、幡、幢缓缓绕坛旋绕,法官持手炉尾随,一同唱诵仙乐,烧香供养诸天上圣。
道教斋法继承了古礼祭祀的规制,在「金箓大斋」中亦有金、玉之用。在「建坛科仪」中,法官念白:「伏以阴阳合序,资金石以通神明;幽显殊途,立辨号而昭诚信……」此时,「知磬法师」鸣金钟二十五响,高功法官叩左齿二十五通,集身中阳气与金钟相合,以此导和天地间之阳气。
清乾隆 仿玛瑙纹鎏金边瓷“玉磬” 陈设于钦安殿
「表白法师」再振玉磬三十响,高功法师叩右齿三十通,集身中阴气与玉磬相合,以此导和天地间之阴气。最后「知磬法师」与「表白法师」「金玉交振」各三十六次,共成七十二响,法师亦叩左右齿,以此交合体内阴阳二气与身外先天阴阳之气相和,祛除坛场陈晦之气,招集群真降临。
命魔幡与狮子节;
辟邪狮子节 命魔幡 陈设于钦安殿 ,为香胎武士手中所持
钦安殿神龛后夹道内存有「辟邪狮子节」二副,其形制与周思德《大成金书》所载者完全一致。狮子节最早见于南宋天心派路时中编纂的科仪汇编《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在该书中「辟邪狮子节」与「天真命魔幢」作为重要的法器分列于「天宝台」(即供奉有三清神位之神台)的两侧。
辟邪狮子之节”及“内坛命魔宝幢”
命魔幡规制最早见于南宋《上清灵宝大法》:「以红素夹造,长七尺许,中书命魔符,凡散花、命魔,令一人前持引导旋绕。」清代娄近垣在「斗坛陈设图」中将「命魔幡」拆分为「命幡」、「魔幡」两面。
香胎武士像 擎举命魔幡 陈设于钦安殿
根据《钦安殿陈设档》「命魔幡二首」以及宣统二年《钦安殿佛像供器档》的「纵神二尊,香胎,请命魔幡二首」等记录,命魔幡与狮子节已经合二为一,其原来陈设的位置位于香案两侧,由殿内现存的两位蓝色护法力士像擎举。
「命魔」,是「三朝仪」中的节次之一:高功与都讲两法官分立于坛场东西两侧,高功法官手持「命魔幡」,以内秘取「日月之光」及身中「九色之气」照耀洞房(即脑中),再以太上符命将「五方魔王」慑服。
香胎武士正面像
魔王被慑服之后,诸天欢悦,法官率道众吟诵《步虚词》,持旌、节、幡、幢于坛内旋绕。钦安殿内命魔幡的发现,填补了近世以来命魔幡缺乏实物实证的空白。
上新了故宫的镜头
上新了故宫汾镜头
钦安殿中的令牌;“令牌”,是与帝钟(法器,又名三清铃、法铃)、铜镜、七星剑等齐名,用于召神役将的道教法宝。
令牌
令牌,也叫“五雷号令”或“天皇号令”,是法官用于召将和遣将的法器。“召将”即召请天将,雷法(道教呼风唤雨、降妖伏魔的法术)理论认为法师手持令牌,在空中书符同时击打令牌侧面可以召来天将,并使其现身,故称“令牌一下见真形”。“遣将”,亦作“发遣”,即在雷部天将到坛后,法师通过宣读“意文”传达本次法事的目的,例如祈雨、开晴、驱治等,再使用令牌朝天将发出具体指令,施展种种威灵。
在故宫的中轴线正北,供奉玄天上帝的钦安殿中,收藏了二十五件令牌和一件净尺,其中有数面更是当世难得一见的珍品。
目前,钦安殿内带有明显清微法风格的令牌共计有九方,可透过符文确认一枚为“清微令”,其制见《道元》有详细记载。
一枚为“天一令”,其制与《清微元降大法》及《清微神烈大法》中所载“天一令符”相符,《清微神烈大法》还提及该符具有“保蚕解酒”的作用。
此种令牌坊间极为少见,可见钦安殿保存之实物意义极大。
钦安殿内令牌的来历颇难考究,据乾隆二十一年《钦安殿陈设档》记载,殿内有“红朱油案一张”,上面安放了“玉令十三面,玉尺一件,木令十三面”。木令牌入殿时间为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年),黄纸签上书曰:“六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养心殿赵常、王道化、木僧来交,同总管窦通礼、王进忠同看木令牌十四面,内有糟烂、拔缝、、不全,本殿首领王国用同赵进朝、郭仪、刘福兴接收。”
其余令牌大部分可在清微道法集合中找到符文相仿之符,但难考其流源。
钦安殿中的令牌
钦安殿中的令牌
钦安殿中的令牌
真武感应灵签(签筒)
签筒陈设于钦安殿抱厦内。签为竹质,上髹朱漆,为条圭形,上圆下方,签头部涂金,签上文字为阴刻填金。每一签上刻有「真武灵签第几签」及签名,下注明「上大吉」或「大吉」、「上吉」、「吉」、「中上」、「中平」、「中」、「中下」、「下」、「下下」十个等级的定性兆象,共计四十九签,「上大吉」签一个,「大吉」签七个、「上吉」签三个、「吉」签六个、「中上」签一个、「中平」签一个、「中」签四个、「中下」签四个、「下」签八个、「下下」签七个。
真武感应灵签(签筒)
签筒为木质,髹朱漆,筒身上饰圆箍条线,涂金。筒身与下附须弥圆座之间饰一圈莲瓣纹,座的上、下枭饰仰覆莲瓣,束腰饰马蹄柱,开光内饰卷草纹,圭脚饰云纹。须弥座下承带托泥四足圆座,四足为如意头造型。签筒配黄绫罩。
钦安殿东西次间与东西梢间北壁的十二雷将神像画。
画纸质,彩绘沥粉涂金,其特点是四周涂绿色边作为画框,画框部分粘贴于墙上,画心部分不粘贴,酷似画在墙上的壁画。十二雷将神像画以明间的五龙捧圣画(即真武神像画)为中心依次配置于两侧。
钦安殿北壁神像画现貌
这十二位天将在各自原属道派中,各有其主法之神,如神霄法派以天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为主法神,酆岳法派以紫微大帝为主法神,而以真武大帝统摄雷部诸将的构架应是在诸多雷法派别互相交涉、融合的时期由崇奉真武大帝为祖师的武当清微派在宋、元之际完成的。明人余象斗的《北游记》更将此进一步进行戏剧化增演,成为「真武收三十六位诸神」中的一部分。
钦安殿的这一组神像画,在排列顺序上,先东后西,依次向外分别为:邓、辛、苟、殷、张、陶六位天君,马、赵、王、毕、温、岳六位天君。其中王、殷、苟、毕四位天君被安插在神霄四将与酆都四将之间,较为罕见。
较为理想的排列顺序可能是:邓、辛、张、陶、王、殷、苟、毕、马、赵、温、岳。
钦安殿东次间北壁神像画
钦安殿东次间北壁神像画详解
邓天君,东次间由西向东首位,名燮,字伯温,为神霄雷霆三帅(邓、辛、张)之首。
苟天君,东次间由西向东第二位,名留吉,号曰「阳雷神君」
张天君,东次间由西向东第三位,名珏,字元伯,为神霄雷霆三帅之三
君临坛助道,又称张使者。西次间北壁神像画
西次间北壁神像画详解
辛天君,西次间由东向西首位,名汉臣,为神霄雷霆三帅之二
殷天君,西次间由东向西第二位,名郊,为地司法派之主将,道经中称之为「天心地司起煞猛吏太岁殷元帅
陶天君,西次间由东向西第三位,又称「雷霆天医五雷陶天君」
东梢间北壁神像画
马天君,东梢间由西向东首位,名胜,字德先,道经中称「正一魁神灵官马元帅」
王天君,东梢间由西向东第二位,名善,道经中称为「霆都天豁落三五火车纠罚灵官铁面雷公王元帅」
温天君,东梢间由西向东第三位,名琼,字子玉,道经中称「东岳地祇翊灵昭武使正佑侯温元帅」
西梢间北壁神像画
赵天君,西梢间由东向西第一位,名朗,字公明,道经中称其为「正一龙虎玄坛金轮如意执法赵元帅」
毕天君,西梢间由东向西第二位,名宗远,号曰「阴雷神君」,与「阳雷神君」苟留吉同为清微派雷法主将
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雷藏地中,寄胎于田间千年石乳,诞生成人。长大后自名田毕,曾助女娲氏补天,又助黄帝战蚩尤。后隐于华胥,改名田华。汉末妖魔纵横,奸邪百出,玉帝封以雷门毕元帅之职,敕掌十二雷霆,辅佐玄天上帝诛瘟役鬼,上管天地水旱,下纠群魅出没,中击不仁不义等辈。
岳天君,西梢间由东向西第三位,名飞,号曰「神霄荡虏鄂王岳元帅」
岳天君,西梢间由东向西第三位,名飞,号曰「神霄荡虏鄂王岳元帅」
丹凤眼,美髯须,头戴幞头冠,身着铠甲,外罩红短绣衫,右手持长枪,左手捋须。岳天君即武穆王岳飞,他曾率领宋军抗击金兵,后被奸相秦桧陷害,但他「精忠报国」的精神受到世人赞颂,被祀为神,称为岳元帅,成为雷部天将之一。
钦安殿东梢间北壁神像画现貌
道教雷法中之十二雷将,即十二名从神,或又称十二天将。由于雷法中天将的序列经历了多个法派共同增益的集结过程,并非一时、一派所形成,故所谓十二天将的序列并非固定,但神霄法派的「邓、辛、张、陶」四天君,酆岳法派的「马、赵、温、岳」四天君,清微法派的「苟、毕」二天君,地司法派的「殷天君」、西河法派的「王天君」是出现率最高的,这在钦安殿的神像画中也得到了印证。
钦安殿西梢间北壁神像画上所绘黑虎
大体上了解了一些神秘的钦安殿中的一些珍宝,下来走进御花园其他各个景点。
说明;部分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真诚感谢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