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植物风水

周易谁写的(周易谁写的作者是)

时间:2024-01-21 06:41:22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互联网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本文目录一览:

张善文:谁是《周易》的作者

每读一部书,人们总想弄明白这部书是谁写的,也就是明了这部书的作者。关于《周易》的作者,亦非一语所能讲清。这里我们从四方面展开分析。

一、“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我们既已讲述了《周易》一书的内容及命名之义,读者或许接着要问:这部书的作者究竟是谁?在什么时代创作的呢?

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下面我们先介绍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三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有关《周易》经传作者的故事。

其一,龙马负图,伏羲画八卦。

相传上古时代,黄河上通天界,河中出现了一匹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氏见到龙马背上的图案,至为惊奇,就将之临摹下来,便成为后来人所熟知的“八卦”。这是伏羲作八卦的一种传说。

其二,周文王重卦并撰卦爻辞。

商末纣(音宙zhòu)王时代,周伯姬昌(即西周时追号的“周文王”)被纣拘囚于羑(音有yǒu)里。姬昌处忧患之中,结合自身的坎坷遭遇,探研八卦之理,感慨大自然、人类社会的阴阳消长规律,于是将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并写成卦辞、爻辞各附诸卦、诸爻之下,借以表达对宇宙间万物发展变化、吉凶祸福的看法。这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重《易》六爻,撰写卦爻辞的传说。

其三,孔子喜《易》,撰《易传》十篇。

春秋末年,孔子感叹“礼崩乐坏”,以为是“世道衰微,人心不古”所致。于是修订《六经》,以“克己复礼”为任。他对《周易》颇为重视,曾经读《易》“韦编三绝”,即在长期研读中把编系《周易》简册的牛皮制的细绳都磨断了三次,足见读《易》用力之勤。他还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见《论语》)足见他对《易》崇拜之深。因此,孔子在晚年撰写了《易传》十篇,传于后世。这就是孔子作《十翼》的说法。

以上三说,把《周易》经传的作者均已囊括在内。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即采用此三说以明《周易》之创作。班固撰《汉书》,承司马迁之说,对《周易》的作者问题作了简要的总结。《汉书·艺文志》先引述《系辞下传》伏羲“始作八卦”诸语,又曰:“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三圣”、“三古”之义,颜师古注引孟康说:“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最为汉代学者所接受。《周易乾凿度》讲到《周易》的作者时,也说:“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命者孔也。”这种说法,可视为汉儒之通谊。

二、不同的看法及北宋以后的疑古之说

然而,关于《周易》的作者,也并非没有不同看法。自汉至唐,对伏羲作八卦、孔子撰《十翼》之说,人们多信而不疑。而对重卦者及卦爻辞的作者,却有异议。其中重卦者,除以为文王外,尚有三说:一是,王弼认为伏羲画八卦后自重为六十四卦;二是,郑玄认为神农重卦;三是,孙盛认为夏禹重卦。至于卦爻辞的作者,除以为周文王外,尚有一说:认为卦辞为文王所作,爻辞为周公所作。

关于孔子作《易传》的说法,至北宋欧阳修撰《易童子问》,才第一次提出疑问。欧阳修以敢于疑古的精神,考辨了《易传》七种的内容,指出《文言》、《系辞传》、《说卦传》有相互牴牾之处,而《系辞传》前后文又有自相矛盾之处。故认为《系辞传》、《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未可视为孔子所作。欧阳修所疑,只是《易传》中的五种;而《彖传》、《象传》两种,则仍以为撰于孔子。

自欧阳修以后,疑古学风渐启。以致清人姚际恒《易传通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等,均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康有为的议论,不但推翻了孔子作《易传》的旧说,并断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三篇为汉人伪作。康氏的说法,带有不少主观臆测成分,但对后来学术界疑古风气的盛行则产生了颇为重要的影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间,学术界关于《周易》的作者和创作时代问题的讨论出现了一次热潮,主要倾向是否定汉代学者的说法。其基本观点约可归纳如下:

1.《周易》“经”部分的作者,顾颉刚、余永樑等人认为非伏羲、文王所作,而是周初作品。李镜池等人认为《周易》编定于西周晚期,与《诗经》时代略同,作者亦非一人。郭沫若认为《周易》之作决不能在春秋中叶以前,当在春秋以后,作者是孔子的再传弟子㢨臂子弓。

2.《易传》的作者,不少人都沿承欧阳修以来“非孔子所作”的观点,郭沫若则进一步推测《易传》中的大部分是荀子的门徒们、楚国人所著,著书时代当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以后。钱玄同认为西汉初田何传《易》时,只有上下经和《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诸篇,西汉中叶后加入汉人伪作的《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三篇。李镜池又对各篇作具体推测,以为《彖传》、《象传》作于秦汉间,《系辞传》、《文言传》作于汉昭帝、宣帝间,《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作于昭、宣后。(以上所述观点,分别见于: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李镜池《周易筮辞考》、《周易筮辞续考》、《易传探源》,郭沫若《周易之制作时代》,钱玄同《读汉石经周易残字而论及今文易的篇数问题》等文。)

此后五十年来,人们又继续对《周易》经传的作者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讨,所得结论亦不一致,而较有影响的看法是:卦爻辞作于周初,《易传》作于春秋战国期间,经传作者均非一人,当是经过多人多时加工编纂而成的。

三、“数字卦”的讨论

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近年来,考古学界对商周时代甲骨文、陶文、金文中的一些原先未解的“奇字”进行了探研,指出这些“奇字”即是当时用数字形式刻写下来的八卦、六十四卦符号,因而认为《易》筮与重卦时代至少应上推至商代,而周文王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的说法也应予以纠正(见张政烺《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载《考古》1980年第4期;张亚初、刘雨《从商周八卦数字符号谈筮法的几个问题》,载《考古》1981年第2期)。

当然,“数字卦”属于在探讨中的问题,能否成为确论,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但据《周礼》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这里讲的“经卦”,就是三画的八卦符号;“别卦”,就是八卦重叠成的六画的六十四卦符号。郑玄《周礼注》引杜子春云:“《连山》,宓(音伏fú)羲(即伏羲);《归藏》,黄帝。”《周易正义序》引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玉海》引《山海经》云:“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这些文献记载,说明周代以前即有与《周易》相类似的筮书《连山》、《归藏》,两书的卦形符号均为八卦重成的六十四卦。清人顾炎武依据《周礼》的说法及《左传》所载春秋占筮例,认为重卦应在周以前,“不始于文王”,而周初的卦爻辞写定以后,《周易》才被取名为《易》(见《日知录》)。这一推论是颇为可取的,并与“数字卦”讨论中提及的“重卦时代至少应上推至商代”的观点有相合之处。

四、对《周易》作者及创作时代的拟议

本章开头说过,《周易》的作者与创作时代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前面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有关资料和前人的各种看法,以期读者细为评判、体会。

现在,根据上引诸多材料,我们必须通过冷静、科学的辨析,对这一问题作出正确的拟议。

笔者认为:八卦的出现和六十四卦的创成,当在西周以前的远古的年代;古人称其作者为伏羲、神农、夏禹之类的“圣人”,自然是一种带有崇古、崇圣心理的传说,但此中所涉及的时代范围是可以参考的。那么,既然远在西周以前就产生了以六十四卦符号为基础的筮书,与之相应的筮辞也很可能同时出现了(至少在口头上流传)。《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记载当时的《易》博士淳于俊说过一段话:“包羲(即伏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神农演之为六十四,黄帝、尧、舜通其变,三代随时质文,各繇其事。”这里所说“各繇其事”,即是推述夏、商的《连山》、《归藏》也各有用以占筮的繇辞。沿此进展,到西周初年产生了一部新编的卦形、卦爻辞井然有序的《周易》,则是于理颇合的。《系辞下传》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又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所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中古”,皆指商末周初,这正是对《周易》卦爻辞创作时代较为审慎而且可取的推测。因此,我们可对《周易》卦形和卦爻辞的创作历程作出如下拟议——西周以前的漫长岁月中,古人就已经运用以八卦重成的、类同《周易》六十四卦的符号进行占筮活动,并附有简单的筮辞;到了殷末周初,当时的学者(或筮人)对旧筮书进行一番革故鼎新的改编工作,改编的大致项目可能是:1.使卦形符号规范化;2.确定六十四卦卦序;3.充实卦爻辞文句;4.又经过多时多人的润色、增删,最后编定成卦形体系完整、卦爻辞文句富有形象性的《周易》,其时当为商朝灭亡、周朝鼎盛之际,约公元前11世纪。此后,随着《易》书传播日益广泛,及治《易》的学者不断增多,尤其是孔子设教授徒特重于《易》,遂陆续出现了从各种角度阐释《周易》大义的作品,并被学者编为专书传习,这就是汉儒称为《十翼》的《易传》。从《易传》中保留的不少“子曰”云云的言论,以及大部分内容所反映的浓厚的儒家思想,似可说明其作者当与孔子关系至大,若非孔子亲撰,亦当属孔门弟子依师说而记录整理成篇(适如《论语》二十篇之撰),而创作时代当在春秋、战国之间。

总之,应该认为《周易》经传的创作经历了远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之间的漫长过程,是“人更多手,时历多世”的集体撰成的作品。

《易经》到底是谁写的?

《汉书•艺文志》记载:”易道深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三句话,非常精准的给大家讲了《易经》的由来。“易道深亦”就是说《易经》这门学问,非常的深澳。“人更三圣”,就是说:中国人类历史经历了三个大圣人时代,这三个大圣人是哪三个人呢?

第一位是伏羲圣人,号称“人文始祖”。

伏羲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始祖”,毫不夸张的说,伏羲才是我们中国人真真正正的老祖宗。那么伏羲距今存在多少年了呢?据科学考证,伏羲圣人距今已有约一万年的历史。具体到底是多少年,没有答案,这是个未解之迷。

那我们却经常听说中华是“上下5000年的历史”,这里怎么又出现了个10000年呢?5000年并不是说八卦出现了5000年,这个5000年,是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5000年了。因为必须要有文字才能称得上“文明”,所以这5000年指的是已经有文字记载了。

《易经》的根源是八卦。但八卦是由一些实线和虚线组成的符号,它不是文字,所以并没有把它列为文明。但八卦这件事从伏羲年代就已经存在了,而伏羲距今已有10000年的时间了。

那么,伏羲为何造八卦?10000年前,还属于蛮荒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伏羲圣人为何要去造八卦?它对今天人们的生活又能产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一 一道来。

首先,伏羲造八卦有两个目的:一是代表宇宙之象。

有文字记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

意思是说:伏羲是当年的统率,他观天、观地、观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于是作了八卦。也就是说,伏羲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他观察完自然现象之后,用什么把他所内观察的事物记录下来?就造了八卦。八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所以,八卦首先是”代表宇宙之象“,比如:乾,代表天;地,代表坤;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坎:代表水;巽,代表风;离代表火;兑代表泽。等等。他用一些特定的符号代表周边的万事万物。这就叫“代表宇宙之象”。这是发明八卦的第一个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作用:一万年前没有指南针,人们通过是什么来辨别方向的呢,古代人要打猎采野果子为生,问题来了,早上出门,跑了很远,打完猎,采完果子之后,怎么回家?如何找到回家的路?于是伏羲造八卦就是为了识别回家的方向。

现在我们知道了”人更三圣“的第一个圣人是伏羲氏。那第二个圣人是谁呢?是周文王。

文王当年被囚禁在今天河南的羑里城内。因为文王贤于政事,非常的有名望。名气越来越大,这时有小人就在商纣王面前说:文王的势力越来越强,他都快盖过你了,百姓又拥戴他。纣王是一个混君,一听这话,害怕他超过自己。就把周文王关押起来。

文王内心憋屈。他想:我做的好你反倒把我关起来。但他在牢里,什么事都干不了,这时他在监狱里做了一件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之上,又演义出八八”六十四卦“。

当年文王演义六十四卦也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准确来讲,今天的《周易》就是当年的文王研究出来的。这六十四卦用来干什么?这六十四卦其实是一部兵书。是文王教他儿子如何”兴兵伐纣“的兵书。今天的《周易》具有了预测功能,就是文王赋予的。

早期,伏羲所造八卦只具有”代表宇宙之象“和”识别方向“的功能,并没有预测功能。是文王赋予了八卦以预测的功能。

那么,第三个圣人是谁呢?是孔圣人——孔子。

孔子在60多岁再次遇到《易经》之后,诚慌诚恐,率弟子为《易经》做《十翼》,对《易经》进行解读。他不敢对《易经》更改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他认为《易经》太厉害了。他说:我只能为《易经》作解读,从而给《易经》插上腾飞的翅膀。

所以。这里所说的“人更三圣”,圣就是指的三个圣人。伏羲圣人、周文王圣人、孔老夫子圣人。这就是《易经》的来历。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三古又是哪三古呢?就是伏羲的远古时代、文王的中古时代以及孔子的近古时代。

这就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基本意思。

关注我,给你不一样的易学知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