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于宁波市的奉化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宁波市南部,东濒象山港、隔港与象山县相望,南连宁海县,西交绍兴市新昌县、嵊州市和余姚市,北接海曙区、鄞州区。陆域面积1277平方千米,海域面积91平方千米,海岸线长63千米,岛屿24个。区境内溪口(雪窦山风景区,蒋氏故居)和滕头村生态旅游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旅游景区。
奉化区历年荣获奖誉有:
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城市;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浙江省生态市和省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国水蜜桃之乡;中国芋艿头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青梅之乡;
入选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同年11月,入选2018全国“幸福百县榜”;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20年3月,入选“2019年度浙江省善治示范村”。2020年2月,在“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榜单中,奉化区排名第60位。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人际信用百佳县市”。
奉化区建置沿革
早在五六千年前,奉化所在区域就创建了茗山后文化;距今4200年前后,以白杜为中心建立名震中原的堇子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宁波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战国时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属会稽郡鄞县,县治设白杜里(今奉化白杜村)。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鄞为谨;东汉建武初年复改为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并余姚、鄞、鄮三县入句章,治小溪,奉化属句章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句章为鄞、姚两州,下不设县。奉化属鄞州,州治三江口(今属宁波海曙区)。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废鄞州为鄮县,治小溪,隶越州。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江南东道采访使齐浣奏请朝廷析越州鄮县地,置鄮、慈溪、奉化、翁山四县;并置明州;奉化属明州,为上县,治所今市区锦屏街道,境域范围大致与今同;宋时,奉化为望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属明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州府改称宁波府;清沿明制,奉化属宁波府;二年(1913年)属浙江省第四地方。三年属会稽道。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浙江省。十七年属鄞县区。二十五年(1936年)属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三十七年(1948年)属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23日,奉化解放。1970年,专区改称地区。1983年,宁波地区撤销,奉化改为宁波市属。1988年10月13日,奉化撤县设市,以原县行政境域为市行政境域。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县级奉化市,设立宁波市奉化区,以原县级奉化市的行政区域为奉化区的行政区域。
“武岭门下过,溪口史中行”
奉化区历史文化与文艺
“唱新闻”是浙东地区流行的一个曲种,在奉化、北仑、镇海、鄞州、象山一带尤为普遍。唱新闻的历史悠久,距今约有百余年历史。南宋时期已有盲人唱“朝报”(官方新闻),后来演变为唱社会新闻。新闻的内容多是当地街头巷尾流传的古今故事和流行小调,用乡音俚语进行演唱。艺人在演唱时,右手挟一根鼓杆及打锣木片,左手提一面小锣,两膝膝盖上按着一只小鼓,边唱边用鼓槌或锣片有节奏地叩打鼓壳或小锣。其演唱形式有:一、唱门头,即沿门唱几个小曲,类似乞讨;二、逻便场,在民众天井、明堂之中,唱一段或一场,兜几个钱;三、唱航船,这在水网地带较为流行,在日夜航船里卖唱;四、唱灯头,逢到庙会、集市进行演唱;五、唱场子,这是能唱大书、相对水平较高的民间艺人,进书场演唱,但为数不多。新闻多是一人进行演唱,也有两人对唱的。其伴奏的乐器有鼓、小锣,也有用竹板敲打的。新闻书目可分两类:一种是小书目,也叫开场书,如《光棍调》、《打养生》、《游码头》等,也有用小调唱社会新闻的。另一种是大书目,也叫当家书,有《三县并审》、《拆鸳鸯》、《钉鞋记》等。
“奉化吹打”是根据民间艺人的口碑材料及明代文人余怀的《板桥杂记》、张岱的《陶庵梦忆》等著作所载,可以推断奉化吹打盛行于明代中叶。奉化市位于浙江东部沿海,东面海、西枕山、北接宁绍平原。农、林、牧、渔、手工业发展较为全面,为“奉化吹打”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和经济基础。
“宁波走书”又名莲花文书、犁铧文书,流传于宁波、舟山、台州一带,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宁波走书约诞生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据艺人传,最早从上虞流入。当时,曾有佃工在农作中你唱我和,自我娱乐,借以消除疲劳。后由唱小曲发展到唱有故事情节的片段,当时伴奏只用一副竹板和一只毛竹根头敲打节拍,曲调也十分简单。
宁波走书
奉化区名人(一)
(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特级上将、中国总裁、三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总统等职。蒋中正受赏识而崛起於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达半世纪。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总统长达27年,但其政治手腕与统治亦饱受诟病。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父蒋肃庵,母王采玉(奉化葛竹村人,先祖有明代工部尚书王钫)。原配毛福梅,蒋经国母,抗战时期遭遇日军轰炸毙命。妾姚冶诚(苏州籍)、继妻陈洁如(祖籍宁波,生于上海)和宋美龄(祖籍海南文昌,生于上海浦东)。长子蒋经国,次子蒋纬国(非亲生)。
“重庆谈判”中的和
晚年恩爱有加的、宋美龄夫妇
布袋和尚,俗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今宁波)奉化高僧,号长汀子。 世传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之应化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这和尚又名“契此”。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爱游化雪窦,在雪窦寺弘法,雪窦山由此被尊为“弥勒圣地”。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的大肚弥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为脸带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气生财、累积财富的意味,而受民间信仰者视为财神供奉。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为七福神之一。“布袋和尚传说”先后列入宁波市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且于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雪窦山弥勒大佛
佛教“弥勒道场”之说众说纷纭,“四大”之论亦存歧见。目前,奉化雪窦山和贵州省铜仁市三县(江口、印江、松桃)交界处的梵净山是多数接受的“二大”道场。弥勒佛像矗立华夏各地。
蒋经国(1910年—1988年)。长子。母为原配毛福梅。字建丰,谱名经国,又名尼古拉。1916年入奉化武岭小学,1922年入上海万竹高等小学,1924年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1975年逝后接掌中国,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1978年—1988年)。一级上将军衔。在逝世前一年,结束对台湾的戒严。妻子为俄罗斯人蒋方良,生有三子一女(孝文、女儿孝章、孝武、孝勇),目前三子已过世多年,女儿蒋孝章(丈夫乃俞大维儿子俞扬和)也已是年过八十老妪。大陆时期在江西工作期间与婚外恋人章亚若生有双胞胎两子孝严与孝慈,其中章孝慈也已过世多年。
、蒋经国父子
蒋纬国(1916年—1997年),幼名建镐,号念堂,次子。历任装甲兵部队处长、战车团团长、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司令,陆军指挥参谋大学副校长,“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对于军事战略研究颇有成果,被台湾军方奉为“军事战略学家”。著有《军事基本原理》等多部军事著作。叙任二级上将。蒋纬国早年曾否认自己为的养子,晚年时在自传《千山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中表示:生父乃戴季陶,生母为日本护士重松金子(津渊美智子其实是其长兄戴安国之母,重松金子的名字出自日记)。但还有一种来自戴季陶的说法,是的亲生子。大陆时期与西北棉纱大王石凤翔(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籍)女儿石静宜婚配,石氏未留有子嗣,逝于难产。次任妻子邱爱伦是中德混血,祖籍广东梅县,有一子名蒋孝刚。
“蒋家世系表”
王世和(1899年—1960年)黄埔一期和陆大特别班第六期毕业。第一任侍卫长。在调和处理蒋与家庭各方关系方面做出了旁人很难代替的工作。曾任第七十六军副军长、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河西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国民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等职。去台。
陈焯(1898年—1950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与白崇禧同学。曾任黄埔军校军事学科教官,参加了两次东征。任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参谋长(军长为)、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第26军代理军长和军长、第一集团军第八师师长、第六师师长、首都警察厅厅长、军统局副局长、新闻检查局局长、第六届和第七届候补中央监委、北京市警察局局长等。准备去台时,被诱捕扣押,随即被处决。
王震南(1892年—1963年)表弟。曾任陆军总司令部军法处长、军政部陆军署军法司中将司长。去台。
戴德彝,明初进士。初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监察御史。朱棣发起“靖难”,被列为奸党。逮捕后,不屈而死。官至监察御史。戴的祖辈自宋南渡时迁居宝化山北麓,到七世祖时,又迁至凤麓官山东北侧居住。1402年(明建文四年),明皇族争权,燕王朱棣篡位,史称“靖难之变”。朱棣要“天下读书人种子”方孝孺起草登位诏书,遭拒绝。方孝孺被诛杀十族。戴德彝也牵连其中,但他同样忠贞不二,宁死不屈,最后被杀。家嫂项氏闻讯,“度祸且族,令阖舍逃去。”将戴德彝两子安顿于山间,毁掉家谱,静“待”朝廷捕者到来,保全了全族。明仁宗时被平反。清史学家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的《靖难之变》中赞扬他“生而忠贞,死而英灵,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月”。史载“靖难之变”时,还有不少忠将良臣。建文帝朝中御史不屈死者,有山东诸城人谢升、聊城丁志方,而安徽怀宁人甘霖从容就戮,子孙相戒不复仕。戴德彝原籍福建莆田,寄籍浙江奉化。与其胞兄,戴秉彝同为与其胞兄同为明洪武二十七年进士,其兄为“明宏文馆纂修”。人们敬仰戴德彝。因为他世代居住于官山,1533年(嘉靖十二年),当时的县令钱璠在官山脚下、戴家附近立了显忠祠,以纪念戴德彝;到明宣德年间,县令周铨建明德坊,旧县志记载:“明德坊距县衙十步,县令周铨为戴德彝建”。如今官山南麓还有一条叫“明德坊”的弄堂,以坊名名弄。
“景观人物大事件,美食特产全荟萃”。下期咱们接着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下)。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
我们都知道,蒋纬国虽然是的儿子,但他的亲生父亲其实是戴季陶,这是连蒋纬国自己都承认的事实。
那么,蒋纬国的亲生母亲是谁呢?恐怕连蒋纬国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是哪一个。
关于谁是蒋纬国的亲生母亲,主要有两种说法,可信度比较高的一种是日本女子重松金子,这一说法还得到了蒋纬国在公开场合的承认。在《千里独行——蒋纬国的人生之旅》中,就明确记载蒋纬国曾亲口承认了这个说法。
那么,这个重松金子又是什么人呢?
这话还得从1916年说起,当时,在日本留学的戴季陶,有一天因为肚子疼,去医院就诊,认识了医院里的女护士重松金子。两人正值芳华年纪,如烈火干柴,很快就搞在了一起,而且后来重松金子还产下一子,就是蒋纬国。
不过,当时的戴季陶已经有了家室,而且他还是极度怕老婆的人,这样出轨小三的事自然是不敢告知老婆的。无奈之下,他只好求助于“老铁”,由出面收养这个儿子。
也很仗义,就把蒋纬国视若己出,一直养育成人。
至于蒋纬国的母亲重松金子,后来在1921年就去世了。
除了重金松子,蒋纬国还有一位可能的母亲,同样来自日本,叫做津渊美智子。
时间回到20世纪初,同在日本留学的和戴季陶,因为志同道合再加上是同乡,就结拜为异姓兄弟,一齐追随革命导师。而这位津渊美智子,就是家中的佣人。
在一次拜访先生的过程中,三人偶然相识,正值青春寂寞的年纪,三个人顿时陷入了一场缠绵纠葛之中。戴季陶和都喜欢津渊美智子,而津渊美智子又无法在二人中做出选择,同时,意气相投的戴季陶和又不想因为一个女人闹翻,这样混乱的恋爱关系一直到戴季陶和回国才算结束。
就在他们回国后不久,津渊美智子却带着一个孩子追来了中国。据她所称,这个孩子是戴季陶的骨肉。
当时的戴季陶已经结婚,而且素来惧内,听闻这样的消息自然是不敢露面,所以只好让去处理。失望的津渊美智子把孩子交给了,一个人返回了日本。这个孩子,就是蒋纬国。
这两个版本的故事,无论哪个是真的,都传达了一条信息,那就是蒋纬国的确不是所生的,而且,他的亲生母亲是一个日本女人。
据说,在1957年,蒋纬国与第二任妻子邱爱伦结婚时,婚礼是在日本举办的,主婚人正是他的亲生母亲津渊美智子。
当时,津渊美智子年事已高,蒋纬国便提出将其带往台湾养老,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成行,津渊美智子于1977年病逝,活了83岁。
想想蒋纬国也真够倒霉的,抚养了自己一辈子的,却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连自己的亲生母亲,也出来两个,这种烦恼,咱普通人是打死也理解不了的,恐怕只有段誉能跟他说说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