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像包括画像、塑像、照片等,是反映逝者生前身影相貌形象的标识物。现时城乡丧事活动,普遍使用遗像。
一、遗像的来源和丧事意义
《仪礼》和《礼记》关于丧礼的篇章中都没有提到画像,所以丧事使用画像不是古法礼仪。画像技术应该很早就有,西汉宫廷就有专门的画工,如为王昭君画像的毛延寿等。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早期的,里面出土了许多帛画,还有铭旌,但没有墓主人的画像。
北宋司马光在《书仪》中说:“古者凿木为重,以主其神。今令式亦有之,然士民之家未尝识也。故用束帛依神,谓之魂帛,亦古礼之遗意也。世俗皆画影置於魂帛之後。男子生时有画像,用之犹无所谓。至於妇人,生时深居闺门,出则乘辎軿,拥蔽其面,既死,岂可使画工直入深室,揭掩靣之帛,执笔訾相,画其容貎?此殊为非礼。又世俗或用冠帽衣履装饰如人状,此尤鄙俚不可从也。”可见,北宋时期,民间已经将画像用于丧事,即将画像放在魂帛后面。但司马光反对画影,视为非礼之俗。南宋朱熹在《朱子家礼--丧礼》中,完全同意司马光的观点,将“置魂帛”作为丧事活动规范程序,没有画影的要求。
《金瓶梅》第六十二回:“潘道士法遣黄金士 西门庆大哭李瓶儿”中,李瓶儿咽气之后,“西门庆因思想李瓶儿动止行藏模样,忽然想起忘了与她传神,叫过来宝来问:‘哪里有好画师?寻一个来传神,我就把这件事忘了。’来宝道:‘旧时与咱家画围屏的韩先儿,他原是宣和殿上的画师,革退来家,他传的好神。’西门庆道:‘他在哪里住?快与我请来。’来宝应诺去了。”《金瓶梅》第六十三回 “韩画士传真作遗爱 西门庆观戏动深悲”中, 西门庆对韩画士道:“先生,你用心想着,传画一轴大影,一轴半影,灵前供着,我送先生一匹缎子,十两银子。”韩先生道:“老爹吩咐,小人无不用心。”须臾,描染出个半身来,端的玉貌幽花秀丽,肌肤嫩玉生香。那与众人瞧,就是一幅美人图儿。
《金瓶梅》是明代中期作品,丧事描写比较全面细致,民俗记叙较为可信。所以,至迟到宋元时期,画影传神已经成为丧事活动的一个特定事项。
近现代及当代以来,随着照相技术的发展,丧事活动照片使用较为普遍,使用画像的越来越少。
遗像的丧事意义是画影传神,即展示逝者身影相貌以助于祭奠缅怀。现时城乡丧事活动,一般来说,灵位与逝者在一起,遗像与灵位在一起,由于遗像尺寸较大,所以置放于灵位之后。
遗像标识逝者,应当与逝者在一起,与灵位的意思差不多,一般不作为仪仗使用,所以,不建议在灵堂悬挂逝者的巨幅照片作为遗像。
由于遗像的丧事意义是标识逝者,所以,逝者到哪,遗像就到哪。出殡走棺后,遗像随棺至墓地。
二、遗像的最后归置
丧事过后,遗像如何处置,各地差异较大,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一般悬挂或摆放。逝者下葬后,许多家庭将逝者的遗像在家庭比较显眼的地方如堂屋或客厅悬挂或摆放。这是较为普遍也是较为流行的做法。理由也很简单,遗像标识逝者,相当于牌位或神主,一般家庭没有家庙祠堂,所以都放置于较为宽敞的堂屋或客厅。
二是特定悬挂或摆放。即丧事过后,将逝者遗像在卧室或特定使用的房间悬挂摆放,不放于显眼常见的地方。
三是收纳或遮蔽。丧事过后,有些地方习俗将遗像收纳起来或用布帛遮蔽起来。等到忌日节日时,再请出来祭祀使用。
四是烧送。即在丧事过后,选择特定的日子,将逝者遗像烧掉送给逝者。
不建议使用第一种。理由如下:
(1)生老病死,自然天道,逝者已逝,生者还生,阴阳两隔,人鬼殊途。留个念想可以,在心里就行了。
(2)遗像为不变的特定面容,年龄越大,容像越非常态,长期凝视会产生负面心理阴影,特别是家有未成年人,切不可将老人遗像长期悬挂于显眼常见的地方。
(3)年龄大的,寿终正寝,天命如此,可以定期祭祀,没必要天天见面。年龄轻的,虽未尽天年,但命中注定,人要人命,活着的人要健康快乐,不能长期生活在逝者的情绪中。
(4)一定要将遗像在堂屋或客厅悬挂摆放的,可以设定一个时间,如七七四十九日、一年、三年等。心意到了就行了,不可太过沉湎。
提要:家中老人的遗像你是如何处理的?
家中老人的遗像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有点沉重了,但是确实是每个家庭都要考虑的问题。
家中老人过世之后都会保存有遗像,问题当中提到的遗像指的是那种老人过世的时候会在灵堂当中摆放的带有相框的照片。这个问题其实让我想到了自己家中的情况。本人的爷爷过世的比较早,那时候家中条件差,并且那时候村子里面也没有什么照相馆,父亲就请了一位在村子里给人画像的师傅给爷爷画了一张遗像。爷爷的丧事办理完之后,爷爷的遗像就被摆放在了堂屋的桌子上,一进门就能够看到爷爷的遗像。
因为父亲是老大,遗像就放在了我们家,每年过节父亲还会将家中的饭菜给爷爷的遗像前摆放好。我们这边一般情况下家中的长辈去世之后,遗像一般都是要在堂屋摆放三年的,然后将遗像收起来,那时候爷爷和奶奶的感情很好,奶奶不愿意将爷爷的遗像收起来,她说感觉这样做爷爷会被遗忘的,就这样在奶奶在世的时候爷爷的遗像一直都是摆放在堂屋的桌子上的。
2003年那一年奶奶去世了,那时候家中的条件已经不错了,但是由于奶奶走的比较急,没有留下来什么照片,父亲将奶奶比较好的日常照拿去照相馆扩大成了遗像。后来爷爷奶奶的遗像就一起摆放在我们家的堂屋里。再后来家中盖了新房子,爷爷奶奶的遗像就一起收了起来,每年爷爷奶奶的生日、八月十五、春节这些节日,父母依然会将爷爷奶奶的遗像拿出来摆放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再将过节的饭菜给爷爷奶奶的遗像前摆放好,以表示怀念。
长辈的遗像如何处理这是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你可以摆出来,也可以收起来。如果觉得遗像经常摆放在家中会对生活造成影响,那就收起来。老人过世了做的再多也是枉然,最好的做法还是在老人在世的时候多尽孝才是对的。而且怀念老人不仅仅是要把遗像摆出来就行了的,而是要记在心中才是。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家中有人去世,遗像处理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民俗里没有专门对此的约束,自己可以根据家庭的情况灵活处理。
有的就随火化程序结束前,在殡仪馆焚烧炉里随去世的人的衣物一起焚化了;也有的在墓地下葬之时,随骨灰盒一起下葬或焚烧;不少人在为去世者过完‘七七’祭奠以后,随供品一起焚化。为亡故者过完‘七七’,以后,在最后一次家族较为隆重的场合焚化亡者遗像较为合适。
在解放后,一般的平民家庭,单独为过世之人专设灵堂的不多了。多半是在家里摆挂遗像。正常情况下,一到三年摆挂就可以了。在第三年家族集中祭奠、追思亡故者的场合,遗像也可以在此时间段处理焚化。
遗像属阴,阴气重,对每天生活在家庭里的人有一种压抑感。
也有的人采取祭奠时把遗像取出来,祭奠过后先用黑布,外用红布包好收藏在箱柜底层,防止受潮,褪色,下次遇过年,过节再次取出来进行祭奠之用。这是永久保留遗像的一种做法。
长辈的遗像如何处理这是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你可以摆出来,也可以收起来。如果觉得遗像经常摆放在家中会对生活造成影响,那就收起来。老人过世了做的再多也是枉然,最好的做法还是在老人在世的时候多尽孝才是对的。而且怀念老人不仅仅是要把遗像摆出来就行了的,而是要记在心中才是。
生老病死是很常见的事情,不管一个人生前有多么辉煌,最后也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而一个人活这一生,会拥有很多的亲人,也就会有很多的牵挂,所以当一个人离世的时候,他的亲人往往是最痛苦的。
为了怀念自己已经离世的亲人,在世的人往往会保留亲人生前的旧物件或者是照片,最常见的就是遗像了。那么,在亲人离世多年以后,亲人的遗像放在什么位置是最合适呢?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遗像不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亲人遗像不要放在阳光下大家一定要了解,一定不能把遗像放在阳光下。老话常说,逝者身上阴气重,所以最好不要用太阳照,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所以这一方面可以暂且不考虑的,但是另一方面是必须要考虑的,那就是照片的保存。
如果把遗像长时间放在阳光下,让照片享受阳光的沐浴,是非常容易引起照片泛黄的,这样就会使照片没有了原来的色彩,还会导致照片慢慢变的不清晰,使得照片难以保存下来。
亲人遗像不要放在杂物间不要把遗像放在杂物间是因为杂物间一般很少有人进,很少有人打扫,这样就会落灰不干净。而且等到存放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遗像就很容易被推到其他地方。而且在杂物间还容易积攒很多小虫子,老鼠,这样就非常容易导致遗像被破坏。
那么,亲人的遗像应该放在哪呢?亲人遗像可放在相册和祠堂里大家都知道,整理照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照片做成影集,或是弄一本相册,这样不仅方便保存还能在想要看照片的时候,直接拿出来欣赏。
亲人的遗像也可以放在相册里,如果什么时候想他了,就可以打开相册看一看,对着照片诉说一下自己的思念。而且把亲人的遗像放在相册中,也会给在世的人一点欣慰,好像他还在大家身边一样,以后给孩子看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告诉他,照片里的人是谁。
如果家中有祠堂,那把亲人遗像放在祠堂中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因为这个家庭祖祖辈辈的人都在祠堂里供奉着,以后打扫,祭拜都很方便,而且也不用担心后世的子孙忘记他。
亲人去世时没照遗像怎么办文中讲述了亲人离世多年之后遗像不可以摆放的位置和遗像可以摆放的位置,那么,有些人可能有这样的担心,那就是,亲人离世时匆忙,没有准备遗像怎么办?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他们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年轻的时候也没照几张照片,或者根本没有照片,这该如何是好呢?
其实,就算没有老人以前的照片,也是有办法的,那就是从全家福中裁剪下来。一般的家庭都会照一张全家福,到时候家里人可以拿着这张全家福去照相馆,讲明白自己的要求,剩下的交给照相馆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了。
除了这个方法之外,还可以找画像师。画像师的手法是非常专业的,能将老人画的栩栩如生,只要老人的肉体还在,能让画像师看到,画像师就能够画出来。
有些人家在老人上了年纪的时候,就会提前做准备,经常隔三五年就会带老人去照相馆照一张照片,等到老人离世的时候,就用最近的一张照片做遗像。
这样的情况很常见,也不用觉得不吉利或是怎么样,毕竟生死不是人定的,而且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所以敞开胸怀,坦然接受就可以了。
生死是自然规律,千百年来很多人都想尝试找到长生之法,但最后都没有找到过,其实,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什么就都可以接受了。
当然,亲人离世,最痛苦的不一定是当事人,而是还在世的这些亲人,他们要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所爱之人离开,却又没有任何破解的方法,毕竟人类的力量太过弱小,怎么能去对抗自然的法则呢?
不过这些都没关系,既然人总会死亡,那就在生前好好活着吧。好好选择自己的人生,以自己想要且满意的方式,活出自己的精彩。
而那些失去了亲人的在世人,也不必太过悲伤,只要在他们生前,我们好好照顾了他们,好好孝顺了他们,好好和他们相处了,不愧对于自己的良心,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