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各类拍摄题材的摄影技巧,第2期:拍摄雾景。希望大家有所收获,欢迎关注,提出宝贵意见。
起雾时,如雪一般遮盖住世间繁华,简化了眼前的世界,形成了天然的留白画面,让人回味连连。
雾景要怎么拍摄?
拍摄在于曝光、时间和选雾,
创意在于用光和黑白。
一、拍摄雾景的时间
雾气的产生需要水汽的蒸发。拍摄雾景的最佳时间要选择早上,在太阳刚升起时,江河湖海的水面一般会起雾,有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让我们进行拍摄。雨后的田野和树林也会产生雾景,一般较淡。
二、雾的选择
雾气有浓有薄,大雾拍近景,小雾拍山水大片。
雾气过大时,白茫茫一片无法拍摄远处风景,只能拍摄近景,以雾为背景拍摄人物容易曝光出错,建议使用闪光灯。
小雾若隐若现,是最佳的拍摄时机,要等待大雾散去部分形成小雾来拍摄。小雾的拍摄思路在第五点会详细展开。
三、曝光控制与曝光补偿
拍雾与拍雪一样,画面大多是白茫茫一片,容易曝光出错。
所以在测光结束后,要适当增加曝光补偿1~2档。
测光后,要调整曝光参数:
光圈调整至F8~F11,保证景深;
感光度可以在100~1600范围内调整;
快门速度取决于雾气流动速度:
拍摄雾气动态效果时,快门速度调到3~5秒,用慢门来实现;
拍摄正常的雾气效果时,快门速度在保证光圈和感光度的情况下自动调整就可以,比如光圈优先模式。
最后就是调整了所有参数后,要增加曝光补偿1~2档。因为测光系统会认为画面雾气反光过多,就减弱光线来平衡画面的曝光,造成实际曝光不足,偏暗,所以要增加曝光补偿。
四、白平衡
白平衡是还原景物的真实色彩。
早上的阳光会对雾气镀上一层金黄色,我们可以调整色温K值来还原正常的颜色,也可以将K值调高,让这种黄色暖调效果更明显,主要看我们需要画面偏黄还是偏蓝,以达到不同的氛围效果。
五、雾景拍摄思路
前面4点是保证拍摄雾景的基础,从时间选择、雾气选择、曝光和白平衡氛围,都是基础。最为重要的就是拍摄的思路。
1、黑白雾景、水墨相生
很多人喜欢雾景,就是看中雾气掩盖了许多杂乱物体,给画面有留白的空间。这时候不妨将拍摄模式转换为黑白,拍摄山峰、水景,有若隐若现的感觉,加上黑白雾景的表现,让人感觉如水墨画一般,有意境感。
2、利用逆光与侧逆光
当阳光照射在雾气中,会形成光路,“耶稣光”也是因此而产生。
利用逆光与侧逆光,可以表现雾气质感,同时还能够减弱大光比的效果。
3、林间烟雾、营造小清新感觉
树林中的烟雾,在光线的照射下有层次感,比如大家熟悉的老人牵牛走在大榕树下。
4、登高拍雾
雾气由于其颗粒粉尘与水雾的结合,比空气略重,一般位于低处,我们从山上向下拍摄可以拍摄雾气的分布,下方的景物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也可以从高楼拍摄雾气,宛若处于云端一般。
5、江上薄雾,一叶扁舟随波而行
江上的雾气产生较多,一叶扁舟随波而行,有水、有山、有薄雾,意境感十足。还可以看到江雾中渔民撒网捕鱼,也是非常唯美的画面。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提出意见交流。
如果忽略聚变的条件的话,海洋里所有水中的氢元素都可以聚变,这样一算,这个质量就是天文数字了,水中氢氧质量比例是1:8,比如9吨海水中,有一吨是氢元素,另外8吨是氧元素,当然忽略了水中的各种盐类以及杂质等!
但以人类重点微末道行,连最容易的氚氘聚变都无法达到!因此当前人类正在全力突破的就是氚氘聚变,那么氚氘到底是什么元素呢?跟氢元素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氢元素的分类
其实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区别就是质子数不一样,而不同的中子数则表示这种元素的同位素,而我们所说的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氘氚,是不是很好玩的三个字?分别念([piē]、[dāo]、[chuān])!
氕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
氘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种子以及一个核外电子;
氚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和一个核外电子;
氚氘聚变条件是最低的,而氕聚变的条件在氢同位素中最高的!
但自然界中最多的是氕,几乎所有的氢元素都已氕的形式存在,氘为0.02%,氚核则低到令人发指的10^-15%,当然地球上的海水总共约有:1.386×10^18吨,所以这个比例下,还是很可观的,但从海水中提取氚实在是劳心劳累,现代氚的生产一般都是在裂变堆中用中子轰击锂元素产生!这会影响裂变堆效率吗?其实不将这些中子利用起来也要用减速剂来吸收掉,比如重水或者早期的石墨等,现在用来生产氚不是废物利用么?
二、聚变的能量有多大?
也许除了正反物质的湮灭之外我们已经找不出比这能量更大的物理过程了!
3H+2H→4He+n,ΔE=14.6MeV;
1质子2中子的氚原子核和1质子1中子的氘原子核结合成2质子2中子的氦原子核,放出一个多余的中子,并释放出约14.6MeV的能量,这个过程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表示:
当然正反物质的湮灭也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计算,但两者不一样的是湮灭是100%的质量转换为能量,而聚变大约只有0.7%,两者相差大约142.86倍!
三、终极的聚变是哪一种?
中子在裂变堆中可是个好东西,因为裂变材料的原子核必须获得一个中子后才能裂变,而且裂变堆可以将堆芯用种子吸收材料包围起来,因此裂变堆的中子处理还是比较容易的,唯一的缺点就是裂变堆安全外壳破损后辐射外泄的可能!
而聚变堆聚变腔则是高度真空,氚氘聚变过程中将产生多余的中子,而空空如也的真空室只能有内壁来承受中子的轰击!理论上来看似乎没问题,但不要忘记了吸收了中子的内壁将会“变性”,而这种改变成为“中子嬗变”,简单一点的说过阵子内壁就不是我们装进去的那个材料了,而且还具有放射性,这不是很要命?在现阶段技术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先实现氚氘聚变,但最终是氦三,这个没有中子的聚变是我们所追求的!
正在建设中的国际热核聚变堆
四、氦三来自哪里?
氦三来自太阳的核聚变以及太阳风将粒子输送到太阳系的各个角落,那么您肯定会认为地球上也有很多氦三了?很抱歉地球有一个大气层和磁场!
地球磁场在保护生物与大气层的同时也将氦三挡在外面了,所以没有大气层和磁场的水星和月球就成了首选之地,当然毫无疑问是月球,尽管水星的氦三丰度可能更高,但距离地球实在有些遥远,而且从水星飞往地球,逃逸速度达到了48KM/S,人类这点技术,根本不可能从水星轨道回来,所以还是月球上挖挖氦三就差不多了!但事实上我们距离氦三聚变还很遥远,所以探月工程中的氦三开采,不过是大饼而已,但就现在的技术,连这个饼都还没画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