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黄道吉日

姓蒋的名人(姓蒋的名人有哪些)

时间:2023-12-28 17:13:59 作者:简单的爱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蒋家第四代蒋友柏,“完美贵公子”形象崩塌,自言:性格严重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姓蒋是无可避免的事情,这就注定了有很多人通过我的姓氏认识和了解我,也让很多人不认识我和不了解我”

身为蒋氏后人,蒋友柏从不避讳别人谈起自家的历史,但从内心里,他又觉得十分复杂,因为“蒋家后人”这个名片,他也避免不了一些歧义。

正如人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蒋友柏曾经深深地受到出身的影响,蒋家跌宕起伏的命运让他从“贵公子”仿佛一夜之间成为普通人。

人前人后的非议让他有着十分的性格,曾祖父,爷爷蒋经国,父亲蒋孝勇,蒋友柏的一生,注定着不平凡。

蒋氏后人

“我从来没见过曾祖父,就连爷爷也见的很少”蒋友柏出生于1976年,恰好是离世后的一年,他一次也没有亲眼见过。

至于爷爷蒋经国,他见面的次数也很少,父亲蒋孝勇在他出生以后,就专心将精力投入到了商业当中。

虽然蒋孝勇还挂名着一个财务委员会委员的职位,但蒋经国对蒋孝勇的失望还是写在了脸上,蒋孝勇自己也知道,也就很少去主动见蒋经国。

因此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一家人才能在一起见一面,后来蒋孝勇的二哥蒋孝武在政届大展拳脚,蒋孝勇也就逐渐淡去,全身心地投入经商当中。

等到蒋孝武出事,蒋孝勇曾一度回到政坛,后来蒋经国因为疾病逝世后,心痛之余的蒋孝勇就从此携家人远走加拿大。

蒋友柏对蒋氏家族的回忆就中断在了12岁那年,然而刻在身上的烙印是断不了的,即便蒋友柏已经入籍加拿大。

后来父亲蒋孝勇回浙江奉化探亲,蒋友柏也曾一道前往,1996年,年仅48岁的蒋孝勇因病在台北逝世,年仅20岁的蒋友柏侍候在侧,这才引起了注目。

蒋孝勇一家

身为蒋家第四代的他,不可避免地背负上了蒋家的命运,可他却抛出一句“政治?和我有什么关系?”

“如果今天作为一个后代,还要用前辈帮你种的树来纳凉,你就没资格姓这个姓!我也不喜欢别人称我为‘第四代’,我喜欢做自己的‘蒋家第一代’。”

从贵公子到“普通人”

在蒋友柏12岁之前,他过着的生活和普通人完全不一样,人们总是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完美贵公子”

爷爷是蒋经国,父亲又是成功的商人,要地位有地位,要钱财有钱财,蒋友柏从小读的都是贵族学校,而且吃喝不愁。

学校里的语文课和历史课,书本上讲的都是自己家的历史,同学们经常拥簇他让他讲一点自己家的故事,老师也对他十分照顾。

父亲蒋孝勇也很少管他,那时的蒋友柏可以说是嚣张跋扈,性格顽劣不可一世,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在12岁那年戛然而止。

全家人匆匆忙忙地收拾东西准备奔赴加拿大之际,蒋友柏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当是一家人出去旅游。

其实到了加拿大之后,蒋友柏的生活还好,虽然没有保姆,没有厨子,但是毕竟还是有不少积蓄的,生活上的问题倒是不愁。

可等到蒋友柏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学校读书时,因为语言不通,他一度在校园里形单影只,没有朋友。

从以前众人拥簇到现在孤孤单单,心理上的落差对蒋友柏的打击非常大,从小就没有感受过这种感觉的“贵公子”,脾气逐渐地暴躁起来了。

一种无所适从的无力感让他内心烦躁,但又不知道找谁诉说,去哪里发泄,父亲蒋孝勇似乎早已经遇见到了这一点,耐心地陪伴着他。

“父亲告诉我最多的,就是严厉告诫我们不要涉入政治”蒋友柏平静的脸庞上回忆着过去,如今的他看起来十分醇厚善良,待人和善,正是父亲蒋孝勇的陪伴让他度过了那段时光。

也许不是蒋孝勇,生活落差如此巨大带来的打击足以令蒋友柏生出戾气,从而步入歧途,在艰难地适应过后,他逐渐熟悉了国外的生活。

在加拿大读书的第二年,班级里来了一位中国的孩子,蒋友柏十分高兴,很快就同他成为了好朋友,可刻在他身上的蒋家烙印,还是给他带来了不便。

等到蒋友柏将自己家的事情通通告诉这位好朋友后,没多久,好朋友就宣布和他“绝交”了,就因为他是“蒋家后人”。

这一刻,蒋友柏心里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世有了一丝的厌倦感,也逐渐明白了,世态炎凉,人间冷暖,曾经的好朋友可能转眼间就反目成仇。

从那以后,蒋友柏就开始麻痹自己,喝酒开聚会,到处花天酒地,18岁那年,父亲蒋孝勇携全家移居美国旧金山,蒋友柏也进入了纽约大学读书。

照例大肆挥霍,出入高档场所,曼哈顿的米其林餐厅,他吃了个遍,小时候的生活习惯并非那么容易就改变,过早地感受人间冷暖,是一件很难说出好坏的事情。

直到一件事,再一次刺激到了他,他在纽约大学认识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富家子弟,平日里非常低调,但是对方的家里十分富有,豪宅,豪车,零花钱都是他的两三倍。

这时的蒋孝勇已经身患疾病了,家里的钱财也花的差不多了,蒋友柏在一次返回台湾岛看望患病父亲之后,再度回到纽约却突然之间发现,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支撑不起他到处挥霍了。

18岁、19岁的年纪,却面临着家庭的巨变,蒋友柏一度流连在纽约的酒吧中迷茫到不能自拔,1996年,父亲蒋孝勇去世,他赶回去奔丧。

父亲临终前的话他一直都记得,一夜之间,再加上小时候经历过的世态炎凉和人间冷暖,他变得成熟了。

直面历史,从不涉政

在安顿好母亲之后,他选择了回到了故居,回到父亲长大的台湾岛发展,“有些事情,始终是无法避免的,正如我们家的历史一样”成熟的蒋友柏这一次面临的挑战远远比过去要艰难。

回到台湾岛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时局变迁,命运多舛,他一开始遭受到的非议,远远超出了想象。

之前又多辉煌,现在就有多落寞,媒体们纷纷报道着他,他却靠着一个月两万台币(折合人民币4000多)的生活费开始自己人生新一阶段的旅程。

除了创业之外,他也去试着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他去过“中正纪念堂”,也在历史书籍中阅读自己家的过去。

还会寻找一些历史学者,向对方请教一些过去自己不曾知道的历史,越了解,他对自己就认识的越清楚,对世道的变迁就越发觉得无奈。

“我看过写我爷爷的《蒋经国传》,对于里面的描述很难评价,毕竟这些事情我从来没经历过,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作为一个后代子孙,我甚至有时候不愿去面对事实,而是十分排斥”蒋友柏也有过挣扎和困扰的内心历程。

可他后来就慢慢想通了,“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正如我回到这里无法避免地被别人议论起一样,我的祖先过去的所作所为也是摆在那里的,并不会因为我的否认就会消失。”

“我的曾祖父杀害过约1000万的中国人,虽然并不是他亲手扣下的扳机,但毕竟这一切都是在当时他代表的手里犯下的。”

前辈犯下的过错,应该要由下一代来承担吗?虽然并没有这样的观点,但是蒋友柏依旧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样的影响。

他的公司开启之路尤为艰难,当对方一听说他是蒋家后人后,不自觉地就会和他保持距离,媒体对他的一举一动都盯得很紧,也让合作伙伴望而却步。

“人对了,做什么都对,对不对,做什么都不对,我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啦”后来蒋友柏也不再纠结,对方如果因为他的身份而拒绝合作,他也不再强求。

但他回来故居发展,却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那就是绝不牵涉政治,父亲蒋孝勇对于政治的厌恶也在他身上传了下来。

母亲曾经拜托他去参与竞选,他扭头就拒绝,他要重新开创属于他自己的“蒋家第一代”,抛掉过去残留在他身上的“蒋家第四代”的政治因素。

创业之路

可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当他抛掉过去的影子,准备重新起航的时候,过去却像阴影一样纠缠不清,从零开始的路注定是艰难的。

年少时的磨难,早早地就见识过人情冷暖,反而成为了他“最宝贵”的财富,他的设计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业务。

蒋友柏就一家一家公司地跑着去拉业务,低着头恳求对方将订单给他,客户拒绝的话,他就“低声下气”地求对方再给他一次机会。

过去高高在上的贵公子,变成如今揣着设计图满大街地求人,蒋友柏反倒没觉得有任何丢人的地方。

早早就担负起家庭重任的他,似乎有着一份少年独有的傲气,家庭的背景让世人对他唱衰,他偏偏就要争一口气。

每天夜以继日的打电话,跑业务,他用最诚挚的表情对待每一个对他冷眼的客户,渐渐地,也就打动了别人。

他花了6个月的时间请来了世界知名的设计师,客户对服务满意的同时,他的公司也慢慢地站稳了脚步。

在纽约大学是学金融对设计一窍不通的他,面对客户的第一句话就是“虽然我不懂设计,但是我真的很想做你们的生意,给我一个案子做做看好不好?”

他也不是没经历过挫折,2008年前后,他面临着公司周转不开,员工年终奖金无法发放的艰难时刻,仅有的资金只有8万新台币。

他在办公室里一个接一个地跟员工道歉,虔诚的态度却没有赢得员工的原谅,员工埋怨他哪怕是去贷款,也要发够奖金,不然就没资格当老板。

无论是客户的指责,还是员工的埋怨,蒋友柏始终都平和地接受,过去的经历也带来了好处,让他拥有着更加强大的内心。

不涉政治,专心创业之余,他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与来自娱乐圈的林姮怡从相恋,到结为夫妻,媒体对他的报道都没有停过。

一向平和的蒋友柏唯独对自己的家庭看得很重,不仅不要别人打扰,还会对骚扰自己家人的记者大发脾气。

后来林姮怡为蒋友柏生下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蒋友柏的员工就发现了自己的老板在下午2点的时候就会离开公司,说是要回家照顾孩子去了。

家庭,事业,这些都是蒋友柏极为看重的东西,他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我常常问自己,还有几年可以活?接下来的生命要做些什么?要完成什么?”

他在综艺节目《康熙来了》上笑称自己仿佛有“人格症”,在公司一个样子,在家里一个样子,在外面又是一个样子。

随着年纪的增大,他对一些事情也看得更开,话也比以前敢说了,有人曾问过他“如何看待两岸目前的关系?”他大方地说“其实哪里都一样啦,我只不过是出生地不同而已啦。”

一向不肯牵涉政治的他,内心里始终有一颗炽热的心,他的公司名字“橙果”就是他根据长城的概念命名的,在设计上,也始终坚持融入中国元素。

2018年,他和妻子林姮怡的感情出现裂痕,俩人协议离了婚,随后他就携新任女友庄涵云前往祖国大陆发展,在宁波奉化成立了常橙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选择宁波奉化,正因为这里是蒋家祖先的所在地,也许一生看淡家族历史的他,从来没忘记过自己是谁,又从哪里来。

正如他一开始就说的那样“我不知道‘蒋’这个姓氏对我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但这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只想走好属于我自己的路。”

蒋军22个特级战犯,最终归宿如何?有4个人活过90岁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9年2月5日,我军发布了43名战犯名单。

这43名战犯,包括蒋氏夫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代表人物,“狗头军师”和经济顾问如张群、翁文灏、吴铁成、王云五、戴季陶、吴鼎昌、陶希圣、曾琦、张君劢、张厉生、朱家骅、王世杰、顾维钧、吴国桢等人。

在这份“特级战犯”名单中,还有22名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中知名度高的将领,包括李宗仁、陈诚、何应钦、白崇禧、顾祝同等,这些人离开大陆后最终结局如何?

22名特级战犯的人生归宿,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类型。

改造中的战犯

第一类,死抱着蒋氏大腿不放,至死追随的人。

这一类蒋军高级将领,一部分是蒋氏从黄埔军校时期、北伐时期培植的“亲信”,一部分是陆、海、空军的专业人才。经过蒋氏二十几年软硬兼施的苦心经营,在“大棒加胡萝卜”的策略下,基本养成了顽固的“忠君”思维。

这一类将领,包括参谋总长和副总裁陈诚,陆军总司令和行政院长何应钦,陆军总司令和参谋总长顾祝同,“西北王”胡宗南。此外,还有周至柔,空军总司令和参谋总长王叔铭,以及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等。

陈诚和胡宗南都是浙的代表,是蒋氏的老乡;何应钦是保定军校的老人,也是蒋氏创建黄埔的总教官;顾祝同出身保定军校,曾任大总统府的营长,先后辅佐了蒋氏父子。

周至柔、王叔铭、桂永清的资历稍浅,但凭借专业和忠诚得到蒋氏重用。

这7人深得蒋氏信任,随蒋氏赴台后算是善终。

桂永清、胡宗南、陈诚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病故,其余4人都活过了90岁:何应钦活到了97岁,顾祝同活到了94岁,周至柔活到了90岁,王叔铭活到了94岁。

何应钦

第二类,赴台以后,被蒋氏“过河拆桥”的人。

这一类将领,包括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东北主席、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蒋氏“五虎上将”之一、受人诟病的“猪将”刘峙,以及三战长沙的薛岳等人。

白崇禧之所以不受待见,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一贯反蒋。作为“桂系三巨头”之一,白崇禧长期和李宗仁、黄绍竑和蒋氏明里暗里对抗,还曾多次参与“逼宫”。

所以,随蒋氏赴台后,白崇禧一直被“冷落”,这也是必然的。流亡海外的李宗仁落叶归根回大陆后,白崇禧也失去了牵制的价值,最终死于不明不白的“暴病”。

熊式辉在抗战时期,驻华盛顿、赴莫斯科,是外交风云人物。解放战争,在东北一败再败彻底失宠。逃离大陆后,不为陈诚所容,晚年病亡于港岛。

位居“五虎上将”之一的刘峙,打仗不行,但深谙人情世故。不过倒霉的是,他在逃往港岛途中遭土匪抢劫,辗转赴台后,只给了一个虚职,晚年当起了“隐士”。

至于名将薛岳,由于性情外露、不喜人情,丢了海南岛后,担任了一个“战略顾问”的闲职,长期赋闲。不过福祸相依,薛岳也因此活到了102岁。

遭“过河拆桥”的还有死于日本的汤恩伯,因下属“兵谏”被长期软禁的孙立人,晚年皈依的余汉谋,“宁夏王”马鸿逵、“青海王”马步芳和山西土皇帝阎锡山。

白崇禧和李宗仁

第三类,看穿蒋氏的为人,提前布局“跑路”的人。

这一类“特级战犯”,包括“桂系”领袖、代总统李宗仁,抗战时期对八路军非常支持的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剿总匪”总司令卫立煌,以及山西土皇帝、海陆空军副总司令、行政院院长阎锡山。

李宗仁和蒋氏是同时代的人,还是军阀混战反蒋的领军人物。

蒋氏善于笼络人心,曾和李宗仁结为“八拜之交”。北伐时,李宗仁和桂系第7军是最能打的主力之一。但是“宁汉合流”以后,李宗仁联合冯玉祥逼迫蒋氏第一次下野。

中原大战,又是李宗仁挑头对抗蒋氏。如果不是张学良入关,蒋氏会输得很惨,要想东山再起怕是遥遥无期。渡江战役前,李宗仁联合白崇禧再次逼蒋氏下野,可谓一生死敌。

后来李宗仁远赴北美,1965年7月回到大陆。

卫立煌出身粤军,北伐以后追随蒋氏,抗战时期在华北、远征军屡立战功。但在辽沈战役中,被林总打得一败涂地,被蒋氏软禁于南京。李宗仁代任总统期间,卫立煌化装跑到港岛隐居,1955年3月秘密回到了大陆。

卫立煌万里回归,朱老总特地设宴给他接风洗尘,彭总、贺老总、陈老总、叶、聂等昔日的八路军盟友悉数参加。这样的规格,不知对岸的老对手作何感想?

蒋氏和卫立煌

第四类,东奔西走忙于“救火”,最终进入功德林的人。

解放战争期间,敌军先后有数百名高级将领被我军击毙、活捉,后来被送入功德林的就有200余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很多黄埔系、土木系,前者如李仙洲、范汉杰、黄维、杜聿明和宋希濂,后者如宋瑞珂、邱行湘、杨伯涛等。

杜聿明作为黄埔一期,曾任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职位和资历,在整个功德林都是数得着的。

尽管杜聿明才高八斗,而且还是黄埔系,但并非蒋氏信得过的人。

在敌军阵营,不但讲究浙、黄埔系和土木系,还讲究论资排辈。所以在东北战场给卫立煌当副手,到了中原战场又给“猪将”刘峙擦屁股,很多事情身不由己。

当然,在淮海战役中,、陈毅给杜聿明和30万敌军下“最后通牒”的时候,主席还没有敲定后来的43名战犯名单。所以被陈毅和粟裕生擒活捉,也不算太丢人。

进入功德林后,杜聿明转变得很快,1959年第一批被特赦。

杜聿明(左)

第五类,顺应潮流、战场起义,为解放事业立下大功的人。

在43名特级战犯名单中,结局最好的当属解放战争尾声战场起义的两个名将,一位是傅作义,出身于晋军和西北军,参加过长城抗战、绥远抗战,后出任华北“剿总”总司令。

傅作义从军的时间很早,40岁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

时期,一共有21位二级上将,而傅作义是其中比较能打的少数名将之一。解放战争初期,聂帅和和老总强强联手,都没好对付傅作义。

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面对林总和聂帅的两大野战军,傅作义在女儿傅冬菊等人的策动下,最终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为避免古城北平毁于炮火选择了和平起义,作出重大历史贡献。

和傅作义相似的,是和陈明仁长沙起义的名将程潜。

【陈潜、陈明仁起义部队改编为21兵团,四野政治部副主任陶铸给起义部队授旗】

程潜的资历比傅作义老得多,既是湘军的元老之一,还是时期的12位一级上将之一。鉴于程潜在湖南的影响力,我军提前做了他的工作,并请他带陈明仁举行起义。

程潜的贡献很大,1952年秋,主席邀请他到划船,还亲自为程潜划桨。1955年大授衔,陈明仁授上将军衔。而傅作义和程潜资历太深,最终没有参与评衔。

陈明仁将军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