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黄道吉日

白崇禧之死(白崇禧死亡李宗仁为何觉得活该)

时间:2024-01-20 20:52:58 作者:樱花飘落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李宗仁回国后,白崇禧暴死于台湾,李宗仁道破天机:他是自寻死路

1966年12月2日,75岁的白崇禧突然暴死于家中。当家人发现他的尸体时,发现他浑身发绿,睡衣和床单都被撕成了碎片,床头还有未喝完的半杯酒。即使让一个外行人来看,都会怀疑白崇禧的死肯定有问题。

白崇禧死后,假惺惺地为这个政敌举办了一场葬礼。在追悼会上,竟说:“白崇禧很幸运,他是善终。”那么白崇禧到底是不是如所说的那么“幸运”,他在台湾遭遇了什么?他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深陷陷阱的“小诸葛”

白崇禧,是广西人。1921年,白崇禧和黄绍竑、李宗仁一起驱逐了军阀陆荣廷,从此建立了新桂系,参加了国民革命。在桂系势力中,白崇禧仅次于李宗仁,二人并称为“李白”。

北伐战争中,白崇禧又与产生了联系,被任命为总参谋长,并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程思远曾说:

“他指挥的部队,与他个人从无历史渊源,竟能运用自如,如臂指使,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天才。”

对于白崇禧,可谓是又爱又恨。对于白崇禧的军事天才,是相当承认的。但在另一方面,白崇禧“桂系”的身份又让他如芒在背。

对于,白崇禧也表现出爱恨参半的态度。众所周知,一直视李宗仁和白崇禧所领导的桂系为自己政治上的劲敌。其中,李宗仁野心勃勃,时常想取而代之,因此两人一直以来明争暗斗不断。

和李宗仁一样,白崇禧也时常与作对。然而他的出发点却与李宗仁不同,他并不像李宗仁那样觊觎最高权力。他反对,单纯是军事原因,他认为的用人和指挥非常无能,会毁掉中华。正如桂系谋士刘斐所说:

“一点赌本,被一起输光了,他为了自保,不能不同分家……”

但只要肯重用自己,白崇禧有时也是不遗余力的。白崇禧败走台湾之后,曾不止一次对自己的儿子说:

“是器重我的,只是我有些话他没听。”

正是由于“反蒋”的出发点不同,最终导致“李白”的分道扬镳。

1949年下半年,率部横扫中南,从长江边一直打到了琼州海峡。白崇禧苦心经营数十年的桂系,从此灰飞烟灭。白崇禧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因为留在大陆的本钱已经消失。摆在白崇禧面前的,有两种选择:第一是去台湾“归队”;第二就是走李宗仁的后路,前往海外做寓公。但最终,白崇禧选择了赴台

对此李宗仁曾多次劝诫白崇禧,千万不要去台湾。如今白崇禧手中已经没有一兵一卒,整个台湾尽是的天下,因此“宁去地狱,不去台湾。”然而白崇禧却毫不领情,反而大骂李宗仁“太过软弱,不像个军人”。

正所谓“良言难劝该死的鬼”。白崇禧之所以打定去台湾,是因为许诺他成为国防部长。出于对的幻想以及对的仇恨,白崇禧决定去台湾和蒋家王朝共生死。他曾说:“为人不能专事趋利避害,必须要给历史一个交待。”

然而事实上,之所以一直拉拢白崇禧,完全是因为李宗仁出逃美国,需要一个牵制的力量。李宗仁逃走后,他绝不会让白崇禧再跑了。他针对白崇禧耳根子软,好戴高帽的特点,不断派人游说白崇禧,好话说尽,并说“日后自有重用”,还派专人送金条到海口。一来二去,白崇禧最终飞离海南岛,前往了台湾。

然而白崇禧一下地,便发现自己已经中了的圈套。台湾本就是清一色的天下,掌握了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白崇禧一到台湾,自然便成了的笼中之鸟,成为牵制李宗仁的工具。而这,也注定了白崇禧悲剧的余生。

二、充满了屈辱的余生

在台湾复职后,便开始清算大陆失败的责任。在看来,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就是丢失大陆最大的罪人。淮海战役惨败后,责怪执掌“华中剿总”的白崇禧按兵不动,坐视中央军主力覆灭。其后,白崇禧又联合李宗仁逼宫,导致自己被迫下野。如今李宗仁跑了,因此便将仇恨的火力全都集中在白崇禧身上。

首先,将白崇禧列为头号敏感人物,并给了个“老妹子”的代号。在白崇禧公馆对面,他专门设立了一个派出所,白崇禧的一举一动都在的监视之下。

有一次白崇禧出车公干,却发现后面一直跟着一辆吉普车。走了没多久,后面的吉普车就抛锚了。白崇禧立即知道,这是一辆盯梢的车,于是他派侍从告诉那辆车的人不要着急,慢慢修车。等修好了,再继续跟踪我们。奉命监视的特工人员没料到已经被白崇禧看出了端倪,显得十分尴尬。

还有一次,白崇禧和朋友喝咖啡。喝着喝着,白崇禧突然对服务员说:“把另外两桌朋友的咖啡钱也付了。”朋友莫名其妙,白崇禧则回答:“我看出他们是监视我的人,这个客自然该由我来请。”事后证明,那两桌人确实是负责监视的特工,在这里不得不称赞“小诸葛”的敏锐。

1952年,白崇禧又遭遇了飞来横祸,蒋经国派人到了白公馆,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甚至连地板都不放过。当时白崇禧十分生气,于是质问蒋经国:“你怎么搜查我家?”蒋经国毫不在意地回答:“这是爹爹的命令,你自己打电话就好了。”

随后,白崇禧给打了个电话。谁知毫不客气地说:“我知道这件事,不仅对你们两人如此,人人都是如此。”

一开始白崇禧还幻想着兑现“日后必有重用”的承诺。但到了1952年10月的“七大”会议上,几乎所有的六届常委都被选为“评议委员”,而白崇禧竟然连名单都没上。对此,甚至连元老于右任都看不下去,亲自向陈情。然而却说:“健生的事,我知道,我知道!”

白崇禧现在才意识到,对于这个政治流氓的话,简直一个字都不能相信。到了1954年,对白崇禧的政治迫害到达了顶峰。在他的授意下,40多个“国大代表”联合祭出弹劾案,宣布白崇禧的三大罪状:

一、白崇禧吞没中央银行库存的7万两黄金;二、汉口中央银行被吞没370万两白银;三、徐州会战时白崇禧按兵不动,不遵统帅调兵命令,拥兵自卫。

白崇禧一听急了,徐州会战惨败,怎么怪到我头上?他说:“徐州会战时,我将华中主力5个军1个师驰援徐州,大部分被歼灭,而另一部分军队要和,无法抽调,怎么叫坐观成败呢?”

随后白崇禧又开始翻旧账。他亲自给写信,说自己为委员长南征北战,打了那么多仗,还是得不到信任。随后他讲起1946年的四平战役,意思是我当初让你乘胜追击你没听,影响了大局,何至于如今败到台湾来?

白崇禧的自我辩护让十分尴尬,无奈之下只好撤回了这个弹劾案。然而对于白崇禧的憎恨,反而更加深了。只要在各种场合讲话,说起在大陆的失败,就总要不点名地将白崇禧作为反面典型数落一番。即使白崇禧死了,依然对他诟骂不止:

“我正式宣布引退,本来在那个时候,我还是可以再接再厉,对战斗到底的。结果在这个进退出处决定的关头,一部分失败主义者的武汉军政要员,竟公开通电“让我毅然下野””。

很显然,这里的“失败主义者”,自然指的是白崇禧。

对于的辱骂和清算,白崇禧倒是很坦然,他对人说:“经过一次大失败,总要找个人顶嘴,任何时候都一样,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此后,白崇禧战战兢兢地在台湾生活了10多年,每天以打猎下棋以自娱。然而1965年所发生的一场变故,却让白崇禧面临了杀身之祸。

三、杀身之祸

前文也提到,之所以执意要白崇禧来台,主要就是为了牵制在美国的李宗仁。然而李宗仁在美国,每天过着百无聊赖的生活,这让习惯于繁荣政治、军事生活的李宗仁来说,非常不习惯,因此他产生了强烈的思乡情绪。经过、周恩来的不断接触,李宗仁最终决定回国。

李宗仁的回国意图,自然被台湾当局的特务所获知。对于这个消息,最为惊恐的莫过于与他关系密切的白崇禧了。早在1954年,白崇禧就和李宗仁分道扬镳,不再往来。但在1964年3月18日,白崇禧却突然以极具攻击性的言论诋毁大陆,并全力阻止李宗仁回大陆。

然而李宗仁心意已决,最终于1965年7月12日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程。通过各种渠道,台湾方面获知了这个消息。于是白崇禧立即派发机封加急国际电报,苦苦规劝李宗仁放弃回大陆的打算。然而李宗仁并未理睬,电报还没拆封就被塞进了旅行包。

7月17日,李宗仁抵达上海。20日抵达北京,受到了中央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礼遇,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大新闻。

李宗仁回国后,白崇禧在台湾发表了大量攻击诋毁性言论。然而李宗仁却深深体谅白崇禧此时作为“笼中鸟”的艰难处境,只是说:“他有难言之隐。”

事实上,白崇禧听闻李宗仁回国,已经知道自己必死的命运,他痛苦地对侍从说:“德邻投共,我今后在台湾,更没脸见人了。”

果然,李宗仁回大陆后,将所有怒火都撒在了白崇禧身上,他命令特务头子谷正文对白崇禧展开直接的制裁措施。

谷正文得令后,立即策划了一场谋杀行动。他先用钱收买了一个姓杨的副官,得知了白崇禧的行踪:“先生要去花莲县寿丰半山腰去打猎”。于是,谷正文埋伏在山野之中,决定在山中要了他的命。

经过勘察,谷正文发现狩猎区有一个小型的山间铁轨,可以用人力轨道车登山。当时白崇禧已经年过七旬,一定会乘轨道登山。

于是谷正文一伙在白崇禧的必经之处发现了一座小木桥。于是他们暗地里拆掉了几根螺丝,只要白崇禧一行经过木桥,就会连同轨道一起坠落到50米深的峡谷之中。

事发当天,白崇禧一行人高兴地到高地打猎。下午3点,白崇禧一行果然乘坐轨道车到达木桥附近,和他同行的有两个侍从。前面一辆车坐着一对乡长父子和一个助理。当第一辆车经过木桥时,果然连人带车坠入深谷。眼看着,白崇禧的车也要步其后尘。但说时迟,那时快,侍从一把将白崇禧推出车外,自己则随车坠入山谷。

白崇禧从地上爬了起来,惊魂未定地看了看谷下几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再望望四周的山谷,立即明白了什么。

经过这次险情后,白崇禧变得更加谨慎,从此深居简出。由此,谷正文的行动一时间很难下手。但不久后,谷正文便发现了另一个突破口。

四、白崇禧之死

白崇禧的妻子名叫马佩璋,两人结婚以来共同生活30多年,一直伉俪情深,生育了10个儿女。家庭生活的温馨,对于逆境中的白崇禧无异于沙漠中的清泉。然而在1962年12月4日,59岁的马佩璋却因为高血压并发症病逝,这对白崇禧来说,无异于一场巨大的打击。据白崇禧身边的人说:“夫人下葬那天,白大将的眼泪几乎就没有断过。”

白崇禧以69岁高龄,每日都要到夫人墓前诵经,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见者无不动容。自夫人亡故后,白崇禧精神大不如前,有时好像茫然有所失,一副在寻寻觅觅的样子。

当白崇禧面临的危险之时,他所想的依然是寻求家庭的安慰。为了解除烦闷,他竟和身边的护士张小姐热恋了起来。谷正文听闻此消息后,欣喜若狂,他决定买通医生下重药,将白崇禧置于死地。

一天,谷正文给台北中医协会理事长赖少魂打了个电话:“听说白上将经常来你这里开药?”

“是的,正文兄!不过白上将不是生病,而是找补药。”很显然,白崇禧是想“老夫聊发少年狂”啊!

于是谷正文神秘地对赖少魂说:

“不管他买什么,你要发挥自己的专场,蒋“总统”要你多“照顾”老将军,须以猛药,重病得下猛药。”

赖少魂一听,自然明白谷正文是啥意思。白崇禧已经很老了,如果再加上猛药,到时候神仙都救不了。

其后,白崇禧隔几天就会来店里买药回家泡酒喝。此后数月,白崇禧似乎真的“返老还童”,和张小姐频繁约会。

然而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1966年12月2日,家人在白公馆地板上发现了白崇禧僵硬的尸体,只见他周身发绿,睡衣、床单都被撕成了碎片。很显然,白崇禧死前经历了极大的痛苦。在他身旁,还放着一杯没有喝完的药酒。

白崇禧死后不久,便匆匆赶到白府见这个老对手最后一面。在灵堂边上,摆放着一幅四星上将的将旗,台上摆满了供奉的水果,在灵台中央摆着白崇禧的戎装照。

面对白崇禧的亲属,猫哭老鼠假慈悲。他在三鞠躬完毕后,用江浙话询问白崇禧的儿子白先敬:“有什么困难?有困难到我官邸找我。”随即,作为老幺的白先敬没好气地说:“白家子弟没什么困难!”白家本来哪有什么困难,困难不都是你蒋某人引起吗?

白崇禧一生中对使过很多绊子,但同时也立下了不少功劳,如此对待这位老将,实在令人寒心。然而可悲的是,白崇禧既没有获得“国葬”待遇,也没有褒奖令。他所得到的,只有那句阴阳怪气的评论:

“白健生真幸运,他得到了善终。”

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算什么善终呢?他的老战友李宗仁一针见血地说:“他是自寻死路”。

直到今天,白崇禧的真实死因依然有争议。白崇禧的儿子、著名作家白先勇曾说:“我父亲中毒而死,乃是特务谷正文晚年的一面之词,是毫无根据的谣言。”白先勇向外界透露,医生曾告诉他,父亲的心脏一直不太好,他的去世不排除是心脏病发作所致。以上两说,已经难以考证。

白崇禧: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官场上却斗不过老蒋,晚年猝死惹争议

提及白先勇,熟悉当代文学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这个人物,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对昆曲的贡献,都是世人无法忽视的。

然而,在这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家的简介中,第一句话却是:白崇禧之子。

此外,在白先勇的众多著作中,其中有一部书名为《白崇禧将军身影集》,此书为纪念父亲,也为了给父亲正名。

不熟悉白先勇的人也许难以想象,这样一个武将和一个文人,竟是父子关系。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白崇禧和原配夫人马佩璋一生育有十个子女,皆是“先”字辈,白先勇排名老五。

白先勇的文学人生实为精彩,可父亲白崇禧的人生,就不仅仅是精彩了,堪称“离奇”,否则,白先勇又怎会多年之后还在为他正名呢?

1963年1月,白先勇与父亲白崇禧在台北松山机场

白先勇以一种文人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亲白崇禧的尊敬,然而在世人看来,白崇禧这个名字总是和“争议”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在白崇禧七十多年的生涯中,承担了太多复杂又矛盾事情,很难不让人注意。

观其一生,其实白崇禧实力诠释了选择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像他这样聪明有能力的人,大多数时候都无法独善其身。

台儿庄战役时,白崇禧是名副其实的“抗日英雄”,就连日本报纸都称他为中国的“战神”,他在抗日战争中的成绩自是不可忽视的。

可后来他又做了老蒋的副参谋,解放战争后,他明明有诸多选择,却还是追随老蒋去往台湾,这又让人无法理解。

至少在立场上,白崇禧的想法让人捉摸不透,所以有争议,是在所难免的。

殊不知,关于白崇禧这个人的争论,在他73岁那年离奇猝死之时,到达了一个高峰。

白崇禧与老蒋

白崇禧一生曾驰骋沙场,也曾在宦海沉浮,有爱妻相伴,子女承欢膝下,也曾在婚姻里犯过错误。

总而言之,人生的酸甜苦辣他都不曾缺席,可也正因为经历了太多,他的死亡才一度成为难解之谜。

其实大人物的死亡总是会引起世人的各种猜测,这是人人皆有的“猎奇”心理。

何况白崇禧死时状况又是那么的“不堪入目”,如此一来,他的死就更加神秘了,人们纷纷猜测,种种怀疑,久而久之,竟成了一个谜。

白崇禧死于1966年12月的一个夜晚,那是他在台湾生活的第17个年头,尸体被他的副官发现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了。

左一是白崇禧

白崇禧卧室里的情形只能说是真的“惨烈”,见者大惊失色,闻者亦久久不能平静。

73岁的白崇禧赤身趴在床上,睡衣和床单都被撕得稀碎。

床头柜上还有未喝完的半杯药酒,据说那是他平时都要喝的,身边无一人,这杯酒自然有了最大的“嫌疑”。

如此惨状,谁看了不心头一颤,撕碎的床单,足以看出他死前挣扎得有多痛苦,这样的死象,究竟为何?

老蒋给出的“官方”回应是,白崇禧死于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然而人们似乎并不买账。

究竟是正常病死,还是你老蒋的谎言?还是另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关于白崇禧的死,民间流传最广的有两个版本:一说是老蒋的,一说是和女人有关。

前一种说法显然与政治事件有关,后一种则指向了白崇禧的“桃色新闻”,和女人有关的事情,显然更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不过也有人说,女人也是老蒋派来的,不管怎样,在世人心中,老蒋的确与白崇禧的死脱不了干系了。

虽然在白崇禧的葬礼上,前来吊唁的老蒋表现得十分悲伤,但这在人们心中也许被看作是虚情假意,究竟是真是假,竟也说不清楚。

但其实所有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因为白崇禧的确与老蒋有着巨大的关联,而那位护士,也不是凭空捏造的。

毕竟白崇禧与老蒋之间的恩恩怨怨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讲得清的。

他们曾合作,也曾站在对立面,白崇禧曾做老蒋的副参谋,可老蒋也并未完全信任他,毕竟他的力量足以威胁到老蒋。

既生瑜,何生亮,至少白先勇是用“瑜和亮”这样的词来形容父亲与老蒋之间的关系的。

其实抛却国事,两人的才干的确是这样,可是掺和在政事里面,老蒋对白崇禧这个“小诸葛”的态度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1949年,解放战争之后老蒋等人逃往台湾,此时诸多将领面临选择,究竟是拥蒋还是投靠我军?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众所周知,白崇禧没有投身我军,而是选择了追随老蒋去台湾,他以为这是护全自己的万全之策,却不知这才是下下策。

老蒋虽能识才,但他并没有那么大度,他能让白崇禧发电报给李宗仁,要李宗仁辞去“代总统”一职,自然也能架空白崇禧的权力。

在战场上,白崇禧的确是战神,但在官场上,他也的确斗不过老蒋,在台湾的17年足以证明这件事。

白崇禧与李宗仁以及老蒋

在台湾17年,白崇禧自称是“戴罪之身”,白先勇说:那时的父亲就是一个“海外孤臣”。

的确如此,一边是回不去的故乡,一边是像老鹰一样紧盯着他的老蒋,他进退两难。

其实当年老蒋兵败逃往台湾之前,白崇禧就曾秘密接触我军,甚至逼宫老蒋,老蒋对此岂能不怀恨在心。

又恰好白崇禧目光短浅,竟在解放战争之后追随他去了台湾,一步错,步步错,殊不知老蒋有多忌惮他与李宗仁。

世人大多认为,正因白崇禧的这个选择,才造成了后来惨死的局面,这不无道理,但这样说的前提是默认了老蒋谋杀了白崇禧。

白崇禧与老蒋的关系多年来总是飘忽不定,因为在战场上,老蒋需要白崇禧这样的常胜将军。

但在台湾时,老蒋既已停战,便不再依靠白崇禧的军事才能,也许他的存在对于老蒋而言是一个威胁。

白崇禧居住台湾时,他的公馆在台北松江路,对面是一个警察局派出所,说是警察,实际上里面是老蒋的特工人员。

派特工在白崇禧家对面的目的显而易见,他的一举一动,老蒋都要知情,同时也要逼退接近白崇禧的其他人。

那时白公馆进进出出的客人,常常受到特务的跟踪和监视,久而久之,客人不再敢登门了。

如此一来,白崇禧便被军政界上层人士无形中被疏远了。

所以白先勇说父亲是“海外孤臣”,是很有道理的,晚年的白崇禧的确是“孤”的。

白崇禧心里自然明白,这一切都是老蒋所为,因为没有人会有这么大的权力,其他人也没有对付白崇禧的理由,但廉颇已老,挣扎显得毫无意义。

所以后来当白崇禧离奇死亡时,世人纷纷看向了老蒋。

甚至有人怀疑照顾白崇禧的张护士已被老蒋的特务收买,或者说她本身就是特务,是故意施展美人计让白崇禧纵欲过度而死的。

也许有人会问,白崇禧为何会和别的女人纠缠在一起,甚至传出这样的丑闻?

若要究其原因,就不得不说一说白崇禧的妻子,也许只有妻子才能为白崇禧摘掉“风流”的帽子。

1962年,因为妻子的离世,让他变得脆弱,因为妻子的离世,才让他身边出现了一个张护士。

马佩璋

白崇禧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名叫马佩璋,世人皆知几十年来他们相濡以沫,恩爱有加。

在儿子白先勇的笔下,父亲是抗日英雄,母亲亦是巾帼英雄,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马佩璋出身于世代诗礼之家,才貌俱佳,白崇禧虽少年英勇,娶得马佩璋却也还是高攀。

马佩璋下嫁给白崇禧,却愿意做他背后的女人,相夫教子,料理家务,为马家和白家东奔西走,一个弱女子竟成了白家的主心骨。

白崇禧与马佩璋

身在乱世,有时不得不接受两地分居,白崇禧也因此有过外遇,不过马佩璋力挽狂澜,白崇禧亦重回婚姻的正轨。

原谅了一个出轨的男人,马佩璋的气度的确非同寻常,而且在这段婚姻中,出轨仅有一次,白崇禧亦属难得。

因为世人常说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所以不可原谅任何一个出轨的男人,马佩璋和白崇禧恰好相反。

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他们都一起扛,所谓患难夫妇,大抵如此,白崇禧的人生中不能没有马佩璋,说是马佩璋成就了他,也不为过。

所以当晚年马佩璋先他一步离开人世时,老将白崇禧表现出了这辈子未曾有过的脆弱的一面。

儿子白先勇说:父亲经过无数惊涛骇浪,他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功夫是出了名的。

然而,1962年12月,马佩璋辞世时,护士替白崇禧量血压时,他的血压一下子飙升到了两百多,这位将领因爱妻离世表现出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不淡定。

所谓侠骨柔情,当是如此,毫无疑问,白崇禧此生最爱当为马佩璋。

自妻子去世后,白崇禧每日清晨必亲率子女到马氏墓前诵经祈祷,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还亲自题碑文“敬悼先室马佩璋夫人”。

然而,从1962年到1966年,马佩璋去世后的这几年里,一个护士的出现竟让他晚节不保,至少在世人眼中,白崇禧晚节不保了。

马佩璋与儿女

其实要说移情别恋,倒也未必,在白崇禧心目中,恐怕这世上并没有几个女子能够超越马佩璋的,何况一个普通的护士呢?

他一生阅历无数,岂会在七十多岁时因一女子而沦落?不过是因为爱妻离世,苦闷压抑,排遣寂寞罢了。

马佩璋去世,再加上他官场失意,那时他需要一个温柔乡来依靠,这是儿女无法为之分担的,所有儿子白先勇不曾控诉父亲这一行为。

恰巧他的身边出现了护士张小姐,于他而言,陪伴便是莫大的安慰。

这位张小姐便是桃色新闻的女主角,是造成白崇禧死亡的另一个嫌疑人。

人们对张小姐的怀疑不无道理,因为她日日进出白公馆,与白崇禧同床共枕,却在白崇禧身亡那天,没了踪影。

所以不管白崇禧死于他杀还是病死,张小姐都脱不了干系,作为嫌疑人,她可一点都不冤。

可是张小姐究竟对白崇禧做了什么?那晚她去了哪里?这些早已没有了答案。

张小姐人间蒸发,死者已保持缄默,白崇禧的死亡才成了谜,他戎马一生竟因死亡而被议论纷纷,实在令人唏嘘。

此后几十年来谣言纷飞,曾经的小诸葛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晚节不保”,斯人已逝,儿女不知作何感想?

所以在几十年后,他的儿子白先勇终于站了出来,为父亲的死亡正名。

其实,事情的真相往往会让好奇的人们失望,白崇禧的死也许并没有那么离奇。

年少时的白先勇

儿子白先勇的说法,让一切谣言不攻自破,人们的猜测原来是那么荒唐。

白先勇说:“父亲于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日因心脏冠状动脉梗塞逝世,享年七十三岁。关于父亲死因,两岸谣传纷纷,有的至为荒谬。”

谣言从何而来?白先勇将这一谣言的源头指向一位在台退休的情报人员谷正文。

谷正文自称是老蒋监控小组的成员,说老蒋命令用药酒毒害白崇禧。

白先勇与马佩璋以及儿子

对此,白先勇只有四个字——无稽之谈,因为完全找不到谷正文这个人。

世人为老蒋谋害白崇禧找足了理由,殊不知老蒋早已没有动他的必要了。

白崇禧的义子粟明德也曾说:“海内外那些捕风捉影的传闻,纯属无稽之谈。建公是心脏病突发去世的。”

所谓的纵欲过度,所谓的老蒋谋杀,在白先勇的口中,都变得荒谬可笑。

白崇禧与儿子白先勇

白先勇曾经说:父亲白崇禧的一生非常艰险,一个不小心就会身败名裂,但是很多地方他都睿智地避过了。

这样睿智的白崇禧,难道会因一个女人而被抓到把柄吗?细究起来,谣言实则漏洞百出。

所有的说法都将白崇禧的死亡视为正常的生老病死,与丑闻无关。

这自然无法满足世人的猎奇心理,于是众人不依不饶,不肯相信白先勇的说法。

他们甚至质疑,白先勇作为一个儿子,肯定是要站在父亲那边的,怎会说父亲的坏话呢?

白先勇

然而世人也许忽略了,白先勇首先是一个有道德心的文人,也是一个对父亲母亲充满敬仰的人。

若父亲当真因为桃色绯闻而死,不仅有损他自己的形象,也是对已逝母亲的不尊重,那么他对白崇禧的崇拜亦会因此大打折扣。

相反,白先勇言语之间的夸赞与敬仰又非虚伪之辞,可见那些坊间传闻,并无可信之处。

在无充足证据的情况下,将丑闻施加在死者身上,实在是荒谬,不知世上还有多少人蒙受冤屈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