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家乡碣石玄武山就是这么一座山,它虽只是一座100多米小山坡,但因其南麓建有一座“灵声远播”的元山寺而享有盛名,成为东南亚、港澳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同胞及粤东地区善男信女朝拜的释道合一的名山。
玄武山濒临南海碣石湾,是陆丰碣石全城最高处。山中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原名玄武庙,至清代因避康熙玄烨的帝讳,改为元山寺,已有890多年历史。该寺坐北朝南,依山递建,占地面积3356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有山门、前殿、中殿、正殿、配殿、厅堂、院落,左右庑廊、方丈厅和僧房等大小99间,寓意吉祥长久。
庙宇结构严谨,重斗叠拱,高脊飞檐,琉璃彩瓦,雕梁画栋。其外墙都镶嵌着传统瓷贴画,每幅画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色彩鲜艳,流金溢彩,内容也丰富多彩,除了取材于中国历史经典故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东周列国”和《八仙过海》等,还有描摹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把古寺装饰得既富丽堂皇,又庄严肃穆,既具有浓郁的地方宗教文化特色,又体现了明、清年代的建筑风貌。
元山寺的正殿供奉玄天上帝神像和释迦牟尼佛像,这“佛道合一”的特点,世所罕见。据史书,明太祖朱元璋信佛重道,又因驻碣石卫的官兵多为北方人,崇信北方的武神,元天上帝便成了元山寺的主神。民间传说,元山寺供奉的元天上帝,是从武当山飞来的武神。寺内现有\"武当飞来\"的牌匾。至清代,皇帝则实行抑道扬佛的政策,道教地位衰落,下旨全国各地,致使许多道教宫观被关禁或毁损。但碣石地处天涯海角,卫城总兵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在元天上帝的神像前,再供上一尊释迦摩尼佛像,也表称“正祖宗支,释宗正裔”,与相符当时朝廷的旨意。这就是元山寺释道汇流的缘由。
元山寺在海外华裔、特别是广府语系和闽南语系的港澳台同胞中享有盛誉,是一个辐射半径很远的以“保外乡”著称的古寺。寺内供奉的玄天上帝,据说在神界中,其地位处于玉皇大帝,属于“亚帝”,天下诸神都归这“亚帝”统辖。从粤东出海越洋的老华侨认为,其他的神明是不能过海的,而玄天上帝则能过海越洋保佑他们,所以他们下南洋时都会带着玄天上帝的香火、令旗及三色符到异国他乡供奉。
明清时期,玄武山佛祖灵声载道远播,上至皇帝,朝廷高官,下至地方重臣和社会贤达,都为这座古庙题字赠匾,更加提升了元山寺的灵声广播,使之成为粤东地区香火最鼎盛的庙寺之一。现元山寺正殿悬挂有明清时所题匾额40多幅,其中蓍名有清朝的林则徐的匾额“水德灵长”,刘永福的题匾“灵声满道”,慈禧太后亲书,同治穆宗皇帝钦赐的匾额“威宣岭表”。
据史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抗倭名将俞大猷带六万部队追倭寇到碣石卫,在碣石卫誓师并祭拜玄天上帝,大军随后船发海丰大德港,激战数昼夜,全歼倭寇2000余人,凯旋回碣石卫城后,在卫城北郊一处巨形大石上镌刻“万世太平”四个大字。清代光绪时,碣石卫总兵到元山寺求签诗后,请碣石的张锡三解签诗,这位总兵按张锡三详解签文所说的发兵布阵,截击倭寇,全获大胜。总兵把张锡三的“灵签妙卜”事迹向朝廷写了奏章后,张锡三被封赐为六品武略骑尉,官阶比当时的陆丰县县太爷还大,以致七品官阶的陆丰县令每年大年初一都要备礼品到他家拜年。
说到玄武山的签诗,也称谶诗,相传是宋末的状元邱宏山早年在武当山以抄写经文谋生时,参照《周易》撰写了50首五言体的谶诗,后此谶诗传到玄武山来,被元山寺僧人增加至51首谶诗文包罗万象,内容从家庭、工作、求财、婚姻和六畜等等,即是当地人所说的:“有事问佛祖,有求必应。”当地人常说的到玄武山拜佛求谶诗,也是拜佛祖和玄天上帝,求的便是玄天上帝的谶诗。各方善男信女到玄武山拜佛祖掷杯求签诗最热闹的时期当数每年的正月初三子时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尤其是正月初三子时,元天上帝从玉虚宫下天到元山寺座镇时,寺内钟鼓齐鸣,寺外鞭炮轰天震地,十多万香客为求佛祖“落马签”,拜第一炉香,从四面八方如潮地涌向元山寺,呈现人山人海,香烛燎绕、爆竹喧天、灯火辉煌的盛况景象。
玄武山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还是一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百万人次以上游客、香客前来观光游览。山中有福星垒塔、古戏台、三台保障、麒麟石、起龙岩、龙门石、四美亭等多处古迹美景,绿荫小径,梵音清越,景色幽雅,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其中古戏台是广东省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庙宇戏台,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十五年重建,戏台高1.5米,宽22米,造型古朴,气势雄伟,建筑艺术精湛,人物花鸟虫鱼等各种木雕石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戏台正中悬挂的“台阁文章”牌匾是清光绪乙未年探花李文田所题写。福星垒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八角形三层阁式石塔,1970年12月被炸毁,1981年重建,因塔建在玄武山的最高处,是陆丰八景之一的“碣石观海”。登塔远眺,浩翰的南海,波光鸥影,帆影点点,海天一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起龙岩、龙门石,麒麟石、四美亭、三台保障碑台、自得居等环布在福星垒塔周围或在苍榕和绿地簇抱之中,给人一种名石、古迹、美景总相宜的感觉。
古人有首玄武山的“八景”的诗:“玄武三台景色鲜,玲珑宝塔接云天。三台拱北长保障,四美流传永固坚。麟石嵯峨移古迹,龙岩淑滞起人贤。清居自得堪容喜,水秀山明出自然。”今天读来,依然能让记忆中玄武山的“八景”的形象鲜明起来,元山寺的缭绕的香火,清脆的佛乐也似乎穿越而来,让我有一种置身于玄武山幽静的环境之中……
我的家在玄武山脚下。每年正月初九,小时也常跟母亲到元山寺拜佛求谶诗,那时我更多因为贪玩,可趁母亲拜佛祖时候偷偷到玄武山去爬一块状如麒麟的巨石,看一下清光绪十六年镇碣使者邓万林在石上题写的“山不在高”, 并躺在石上,倾听寺里飘来的清脆悦耳的木鱼声……
如今母亲去世十多年了,但记忆依然摇晃着当年到玄武山的时光。每年我依然会在正月初九从汕尾回到碣石,跟我姑姑来元山寺拜佛求谶诗,但心情跟小时已大不一样。尘世的喧嚣,岁月流逝,让我来到元山寺这佛门净地时,不只是为拜佛求谶诗,而是为寻找一份安静和追忆,只愿我俯身跪拜佛祖时,愿佛光普照大地,众生平等安宁,也愿我有一份智慧和力量,当我转身离去,能带走一袖的佛门清风,回到尘世时,心中有玄武山的古寺,灵声,得以活得自在从容!
END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家乡碣石玄武山就是这么一座山,它虽只是一座100多米小山坡,但因其南麓建有一座“灵声远播”的元山寺而享有盛名,成为东南亚、港澳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同胞及粤东地区善男信女朝拜的释道合一的名山。
玄武山濒临南海碣石湾,是陆丰碣石全城最高处。山中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原名玄武庙,至清代因避康熙玄烨的帝讳,改为元山寺,已有890多年历史。该寺坐北朝南,依山递建,占地面积3356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有山门、前殿、中殿、正殿、配殿、厅堂、院落,左右庑廊、方丈厅和僧房等大小99间,寓意吉祥长久。
庙宇结构严谨,重斗叠拱,高脊飞檐,琉璃彩瓦,雕梁画栋。其外墙都镶嵌着传统瓷贴画,每幅画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色彩鲜艳,流金溢彩,内容也丰富多彩,除了取材于中国历史经典故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东周列国”和《八仙过海》等,还有描摹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把古寺装饰得既富丽堂皇,又庄严肃穆,既具有浓郁的地方宗教文化特色,又体现了明、清年代的建筑风貌。
元山寺的正殿供奉玄天上帝神像和释迦牟尼佛像,这“佛道合一”的特点,世所罕见。据史书,明太祖朱元璋信佛重道,又因驻碣石卫的官兵多为北方人,崇信北方的武神,元天上帝便成了元山寺的主神。民间传说,元山寺供奉的元天上帝,是从武当山飞来的武神。寺内现有\"武当飞来\"的牌匾。至清代,皇帝则实行抑道扬佛的政策,道教地位衰落,下旨全国各地,致使许多道教宫观被关禁或毁损。但碣石地处天涯海角,卫城总兵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在元天上帝的神像前,再供上一尊释迦摩尼佛像,也表称“正祖宗支,释宗正裔”,与相符当时朝廷的旨意。这就是元山寺释道汇流的缘由。
元山寺在海外华裔、特别是广府语系和闽南语系的港澳台同胞中享有盛誉,是一个辐射半径很远的以“保外乡”著称的古寺。寺内供奉的玄天上帝,据说在神界中,其地位处于玉皇大帝,属于“亚帝”,天下诸神都归这“亚帝”统辖。从粤东出海越洋的老华侨认为,其他的神明是不能过海的,而玄天上帝则能过海越洋保佑他们,所以他们下南洋时都会带着玄天上帝的香火、令旗及三色符到异国他乡供奉。
明清时期,玄武山佛祖灵声载道远播,上至皇帝,朝廷高官,下至地方重臣和社会贤达,都为这座古庙题字赠匾,更加提升了元山寺的灵声广播,使之成为粤东地区香火最鼎盛的庙寺之一。现元山寺正殿悬挂有明清时所题匾额40多幅,其中蓍名有清朝的林则徐的匾额“水德灵长”,刘永福的题匾“灵声满道”,慈禧太后亲书,同治穆宗皇帝钦赐的匾额“威宣岭表”。
据史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抗倭名将俞大猷带六万部队追倭寇到碣石卫,在碣石卫誓师并祭拜玄天上帝,大军随后船发海丰大德港,激战数昼夜,全歼倭寇2000余人,凯旋回碣石卫城后,在卫城北郊一处巨形大石上镌刻“万世太平”四个大字。清代光绪时,碣石卫总兵到元山寺求签诗后,请碣石的张锡三解签诗,这位总兵按张锡三详解签文所说的发兵布阵,截击倭寇,全获大胜。总兵把张锡三的“灵签妙卜”事迹向朝廷写了奏章后,张锡三被封赐为六品武略骑尉,官阶比当时的陆丰县县太爷还大,以致七品官阶的陆丰县令每年大年初一都要备礼品到他家拜年。
说到玄武山的签诗,也称谶诗,相传是宋末的状元邱宏山早年在武当山以抄写经文谋生时,参照《周易》撰写了50首五言体的谶诗,后此谶诗传到玄武山来,被元山寺僧人增加至51首谶诗文包罗万象,内容从家庭、工作、求财、婚姻和六畜等等,即是当地人所说的:“有事问佛祖,有求必应。”当地人常说的到玄武山拜佛求谶诗,也是拜佛祖和玄天上帝,求的便是玄天上帝的谶诗。各方善男信女到玄武山拜佛祖掷杯求签诗最热闹的时期当数每年的正月初三子时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尤其是正月初三子时,元天上帝从玉虚宫下天到元山寺座镇时,寺内钟鼓齐鸣,寺外鞭炮轰天震地,十多万香客为求佛祖“落马签”,拜第一炉香,从四面八方如潮地涌向元山寺,呈现人山人海,香烛燎绕、爆竹喧天、灯火辉煌的盛况景象。
玄武山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还是一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百万人次以上游客、香客前来观光游览。山中有福星垒塔、古戏台、三台保障、麒麟石、起龙岩、龙门石、四美亭等多处古迹美景,绿荫小径,梵音清越,景色幽雅,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其中古戏台是广东省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庙宇戏台,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十五年重建,戏台高1.5米,宽22米,造型古朴,气势雄伟,建筑艺术精湛,人物花鸟虫鱼等各种木雕石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戏台正中悬挂的“台阁文章”牌匾是清光绪乙未年探花李文田所题写。福星垒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八角形三层阁式石塔,1970年12月被炸毁,1981年重建,因塔建在玄武山的最高处,是陆丰八景之一的“碣石观海”。登塔远眺,浩翰的南海,波光鸥影,帆影点点,海天一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起龙岩、龙门石,麒麟石、四美亭、三台保障碑台、自得居等环布在福星垒塔周围或在苍榕和绿地簇抱之中,给人一种名石、古迹、美景总相宜的感觉。
古人有首玄武山的“八景”的诗:“玄武三台景色鲜,玲珑宝塔接云天。三台拱北长保障,四美流传永固坚。麟石嵯峨移古迹,龙岩淑滞起人贤。清居自得堪容喜,水秀山明出自然。”今天读来,依然能让记忆中玄武山的“八景”的形象鲜明起来,元山寺的缭绕的香火,清脆的佛乐也似乎穿越而来,让我有一种置身于玄武山幽静的环境之中……
我的家在玄武山脚下。每年正月初九,小时也常跟母亲到元山寺拜佛求谶诗,那时我更多因为贪玩,可趁母亲拜佛祖时候偷偷到玄武山去爬一块状如麒麟的巨石,看一下清光绪十六年镇碣使者邓万林在石上题写的“山不在高”, 并躺在石上,倾听寺里飘来的清脆悦耳的木鱼声……
如今母亲去世十多年了,但记忆依然摇晃着当年到玄武山的时光。每年我依然会在正月初九从汕尾回到碣石,跟我姑姑来元山寺拜佛求谶诗,但心情跟小时已大不一样。尘世的喧嚣,岁月流逝,让我来到元山寺这佛门净地时,不只是为拜佛求谶诗,而是为寻找一份安静和追忆,只愿我俯身跪拜佛祖时,愿佛光普照大地,众生平等安宁,也愿我有一份智慧和力量,当我转身离去,能带走一袖的佛门清风,回到尘世时,心中有玄武山的古寺,灵声,得以活得自在从容!
END
正月初一一过,很多潮汕人们就开始计划着去玄武山拜佛祖。
小时候印象中,玄武山在潮汕地区,每次人们组织去拜,总是半夜出发,几家亲戚好友,合伙包车或者做大巴前去,在更贫瘠的年代,潮汕的人们,汕潮揭普惠,为求得一份神佑,更是不辞辛苦骑单车或者走路前往玄武山。
山不再高,有仙则灵
潮汕民间有句话,“玄武山签诗最灵”,玄武山的签诗,可是海外闻名的。
多年听闻玄武山多灵验,一直以为玄武山是一座高山,脑补元山寺是高山云雾缭绕中一个古老的寺庙,没想玄武山竟是一处不高的山坡,却成为了潮汕人海内外的信仰名山。真的是应了一句古话,“山不再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粤东香火最鼎盛
据统计每年前往玄武山的人次,达140万人,而在正月大年初三到大年初六之间,前往玄武山求得佛祖“落马签”人次,就达15万人。
何为“落马签”?“落马”并不是传统含义的落马,而是元天上帝(佛祖)经由年末廿四上天,年初三落地归位,归来下马的意思,信众们为求得佛祖归来的第一支灵签,每年初三、初四,这两天是玄武山人潮最汹涌的日子,来自海内外的潮汕信众,纷纷前来求签。
既是上帝(道教)也是佛祖
潮汕文化,很多时候都是兼容性很高,很易变通的文化,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比如潮汕建筑文化,潮汕厝,皇宫起,无不显示出这个特点。
元天上帝既是上帝,也是佛祖。在元山寺正殿供奉着北极真武元天上帝神像和释迦牟尼佛像,其它各处神龛供奉一道一佛左右对称的神佛像,这就是元山寺最大宗教特色——释道汇流。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建碣石卫城时,广东都指挥花茂重建,时改称玄武庙。后避康熙玄烨名讳,改名元山寺。
明朝重佛重道,到清朝重佛抑道,大肆烧毁道观。朝廷重佛抑道的圣旨传到之时,元山寺正殿供奉上“释迦牟尼佛祖”、“观音菩萨”、“弥勒佛”等,让神与佛相安共处,且置寺田岁租,由僧人主持诵经侍佛,声称“正祖宗支、释宗正裔”,这样便与朝廷旨意吻合,这就是元山寺“释道汇流”之因。也正因为如此,元山寺祀奉的“元天上帝”,在民间也渐渐地被“佛”化了,称为“佛祖”。神道变成“佛祖”,神佛共处,实属罕见。然宗教虽不同,“道乃归一”,此乃潮汕人民善于变通,文化兼容的表现,也是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民心的结果。潮人灯塔,照亮前行
传说玄武神因为潜身修道,感动了玉皇上帝,被册封为北极真武元天上帝。据侍佛祖的僧人说,这玄天上帝在神界中属“亚帝”,即天堂属玉皇上帝所辖,而天下的诸神,就归这位“亚帝”所统辖。海外一些华侨认为,别的神明不能过海,而玄武山的北极真武元天上帝,则能过海保佑中国侨民。所以当年这一带的侨胞下南洋时,都带着玄武山的香火到异国他乡供奉。
潮汕人们早年出海拼搏,临行前求得香火,外出发展,待衣锦归来,携供品还神谢恩,又带动了海外的侨胞,相识前来,使得民间传闻“玄武山香火最灵”。
潮汕人乘坐红头船远行海外,而玄武山佛祖,有渡洋能力,远渡海外,保佑他们。心中有信仰,拼搏困难之时,也有寄托,衣锦归来之时,也有恩可谢。玄武山佛祖的香火,像极了他们在远洋波澜中指点迷津的灯塔。
当然,潮汕大地经历了多少沧桑巨变,唯一不变的是,多少潮汕人家庭,仍然会在每年的年初,赶赴玄武山,为家人求得一份神佑!
签 诗,也称谶诗,在玄武山宗教之中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宋末的状元邱宏山,早年在武当山以抄写经文谋生,他曾经在玄天上帝面前许愿,如果能保佑他科考得中,就 为神明撰写谶诗以普度众生。后来他得偿所愿,于是他参照周易写成50首五言体的谶诗流传后世,后来谶诗又传到玄武山来,被僧人增加至51首。
签文内容从家宅、岁君、置货、开铺、出外、祖山、灶君、六甲、占病、失物、官讼、婚姻、行人、迁徙、谋事、学艺、阳基、三鸟、猪羊、行舟各方面均与潮汕人生活、谋事、发展事事相关,有求乃有应,大部分内容均是劝勉,告诫,提防口舌、火灾等。
当然,虽说玄武山佛祖灵签最灵,但最好也只是兼听,好则奉之,劝勉努力,差则用力突破,提防改之即可,也无需过度迷信,三分天定,七分人为!
怎么去?
现如今前往玄武山的交通方式也比较多样便利。
1、自行开车或滴滴前往
导航玄武山即可到达,玄武山具体潮汕各市也有段距离,地理距离上,各地与玄武山的距离是,揭阳97公里,潮州120公里,饶平149公里,丰顺107公里,汕头106公里,潮南79公里,潮阳93公里,普宁64公里,揭西63公里,海丰45公里,开车在一个班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也相对比较便利。
滴滴前往费用参考,揭阳快车450元,顺风车230元,汕头快车530元,顺风车260元。
2、乘坐各地的拜神大巴
详情可参见当地旅游社规定,费用也在100元到200元之间,价格便宜。
3、高铁前往(陆丰站)
这条可能现在知道的人并不是很普遍,但这几年通过高铁前往玄武山的人也越来越多。玄武山最近的高铁站是厦深高铁陆丰站,陆丰市交通运输局特意在春节起间(2018年2月1日-3月21日)期间,临时性开通火车站到甲子镇、碣石镇的专线客车,40分钟即到玄武山,落客点距离玄武山旅游区只需要步行3分钟,相当便利了,不便舟车劳顿的亲们也可以参考前往。
客车发出时间为高铁站至碣石车站发出时间:
8:40、9:40、10:50、11:50、12:30、13:30、15:10、16:50、17:40、18:25、18:45
碣石车站至高铁站发出时间:
8:30、9:30、10:30、11:30、12:30、13:30、14:30、15:30、16:30、17: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