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求”、乃承上、烘托之意。几下爻紧承上爻谓之“承”。多指阴爻上承阳受、象征柔弱者顺承刚强者,或贤臣辅佐明君之意。
“承”有三种情况:在六爻卦中,若一个阳受上,一个阴受在下,则此阴爻对于上面的阳爻来说,称为“承”,以旅卦为例、卦中阴受六五在阳受上九之下,六五爻承上九爻,古人称“五承上”,所以《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在一个六爻卦中,一个阳爻在上,数个阴爻在下,则下边几个阴爻对于上面这个阳爻来说,可称为“承”,以谦卦为例,阴爻初六、六二都在阳爻九三之下,故初六、六二爻对九三爻来说,皆称“承”,即初承三、二承三故象日:“劳谦君子,万民服也”;有时,阴阳相同的两爻也可称“承”。所谓“乘”,是乘凌,居高临下之意。
凡上爻乘凌下爻谓之“乘”。多指阴爻乘阳爻,称“乘刚”,象征臣下欺辱君主,小人乘凌君子,义多不吉善。但阳爻居阳爻之上则不言乘,而称据,认为此为理之所常。由此可知《易经》扶阳抑阴的思想。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六爻卦中,一个阴爻在上,一个阳爻在下,则此阴爻对于下面的阳爻来说,称为“乘”。举屯卦为例,六二、上六爻辞皆日“乘马班如”,震初爻,坎五爻皆为马,六二乘初九,上六乘九五,故有“乘马”之说。古人谓“二乘初”,上乘五”。所以象日:“六二之难,乘刚也”。二是在六爻卦中,几个阴爻都在一个阳受之上,则这几个阴爻对于这一阳受来说,称为“乘”。以震卦为例,初九阳受之上有六二、六三两个阴爻,九四阳受之上有六五、上六两个阴爻,故为“二乘初”、“三乘初”、“五乘四”,“上乘四”。故象口:“震来厉,乘刚也”。由于爻位远近不同,乘刚的程度也不同,二、五乘刚近,三、上乘刚远。所以内卦乘刚迫,外卦乘刚缓。
有朋友问自己最近结集的随笔为什么取名《矜思明想》,我说是因为出版社社长取的是《深思明想》,我不满,又无法反驳,后来一同学说改成”矜”思吧,我瞬间觉得不错,又和我姓氏同音,矜持又含“委婉”之意,欣然改之。
不过,近日读余秋雨先生写的“君子周而不比”中专门写到了“矜”字,其解释更合我意,欣欣然。
他说,《论语·卫灵公》中有: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李泽厚先生翻译为:君子严正而不争夺,合群而不偏袒。“余先生把”争夺”改为了“争执”,把“偏袒”改成了“偏执”。
他认为,“孔子所说的这个“矜”字,原来介乎褒贬之间,翻译较难,用当今的口头语,可解释为“派头”、“腔调”、“范儿”之类,,端得出这样的表情,总不会是“和事佬”,免不了要对看不惯的东西说几句重话吧。但孔子说,君子再有派头,也不争执。这句话的另一番意思是,即使与世无争,也要有派头。那就是不能窝囊,潦倒,像孔乙己。是君子,一定要有几分”矜”,讲一点格调。”
哈哈哈哈,这个解释,让我改书名真有了“依据”,甚合吾意。
“即使穷困潦倒,也要有点‘派头’、‘格调’”。对头对头。
这一下,书写的不咋样,但书名好已无疑了。好好好。
281【逮】
①到,等到。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2006上海卷,等到天黑回来,那些钓得的鱼与午前一样。)
②赶上,达到。
1、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2004全国Ⅱ卷,虽然才学赶不上隐之,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仍然没有改变。)
2、盘龙形甚羸讷,而临军勇果,诸将莫逮。(周盘龙看上去非常瘦弱,也不善言谈,可是在和敌人战斗时却勇敢果断,其他将领都赶不上他。)
3.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成语:力有未逮。
③追上,赶上。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2006北京卷,景公跟着他,在途中兼程却没追赶上。令车驾追到晏于家中,也没赶上他。)
④趁,趁着。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左转》分,指分楚国的土地。)
还有逮捕捉拿拘押(与“系”意思相似)
282【啖】
①吃。日啖荔枝三百颗。
②给……吃。将炙啖朱亥。(李白《侠客行》将,拿;炙,烤肉;朱亥,人名。)
③引诱,诱惑。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④犒劳。士诚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张士诚多次用金钱布匹犒劳将士,伺机攻打。)
283【但】
①只,仅。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②只是,不过。例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2007广东卷,(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2、无他,但手熟尔。
③只管,尽管。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④白白地。何但远走,亡匿于漠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为?
284【党】
①古代的社会基层组织,五百家为。后来泛指乡里,常“乡党” 连用。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②亲族。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子 歧路亡羊》)
③偏袒,袒护。党同伐异。子党于师人。(子,你;师人,老上司。)
④勾结。(狼)性贪而狠,党豺为虐。(《中山狼传》比)
285【蹈】
①踩,踏。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②实行,实践。
予幼从先生授经……一旦长成,遽躬蹈之。(《祭妹文》幼年时你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一旦长大成人,立即亲身来实践。此义项的词还有“行、验、履”。)
③敲,叩击。
凿地以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汉书·苏武传》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
④遵循,遵守,恪守。循规蹈矩。蹈节死义(遵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⑤赴,朝某方向走。
1、蹈死不顾。2、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⑥因袭,走别人走过的路。蹈袭前人。
⑦乘,利用。蹈隙,利用空隙。
286识
推导提示:“识”的本义是“知道,认识,能辨别”。既然“知道”,当然就能“记住”。为了更好的记住事物,需要做一些“标记”,故又有“标记”的意义。
1认识 知道 懂得 能辨别
认识:
相逢何必曾相识—不识大体(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近义词:目光如豆、鼠目寸光。反义词:目光如炬、远瞩、卓有远见)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近义词:胸无点墨、不识之无。反义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不识时务: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
知道,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知彼知己 知遇之恩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知所云 自知之明 乐天知命 恬不知耻 妇孺皆知)
识别(其真不知马也)
识别,觉察。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赏识。素为李德裕识拔
2记住 标记
博闻强识(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汝识之乎:记,记住
默而识之(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3.主持。例: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
3 知识 见识,知识丰富,经验丰富,见解高明(即“智”)
非学无以广识—才识过人 有识之士 见多识广
远见卓识:卓:高超;识:见识。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见解知识。例:孰为汝多知乎。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朋友(衔泪觅新知)
◆特别注意通“志”(记住、记号)、通“智”(智慧)等意。如:款识、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志”字有心意(踌躇满志)、志向(鸿鹄之志)、立志(志于学)、记住(志于心)、标志 做记号(处处志之)、表达(志哀,与致哀不同)等意义。
注意:神志不清
287【夺】
①强制。明年春,崔立变。群小请为立功德碑。……奕辈不能夺。
②强行改变。
1行年四岁,舅夺母志。2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2011江西卷, 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
3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③耽误,丧失。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寡人之于国也》
④罢免。夺官。 ⑤剥夺 削去(王夺郑伯政)
288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心不在焉:在这里,兼词。
2.容貌甚伟 时人异焉(之,代词)
3.且焉(哪里,往哪里,疑问代词)置土石 ⊙非再至,焉(怎么,疑问代词)知其奇若此
4.少焉(表停顿)⊙于我心有戚戚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六艺从此缺焉(句尾语气词,了)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句尾语气词,表肯定)
289奇
1.形容词义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
不足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含贬义,形容事情等很普遍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不好)
此奇货可居(珍贵的) 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使人不测的)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佳、好、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2.动词义: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以----为奇,惊异)
3.名词义:
奇生怪(怪物、异物)
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含褒义,用于军事或其他行动。
囤积居奇:居:存储;奇:少有的东西;稀少的货物储藏起来。指商人囤积大量商品,等待高价卖出,牟取暴利。含贬义; 用于商人等。
290亲
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亲”还有亲人亲戚(亲朋无一字)、亲近亲密、亲近可靠的人(所守或匪亲)、亲自(躬亲抚养)等意义
291期
推导提示:“期”的本义是“一定的时间、期限”。所以引申为“时间、日期”“约会、约定”“限度、限量”。由“日期”引申出“一整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约会”又引申出“期望”的意义。
1一定的时间期限(失期,法皆斩—遥遥无期)
2约定
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意外相遇)—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属与贼期,义不可欺(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3期望 希望 要求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贵不期骄(指显贵的人尽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骄恣专横的习气,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
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4满(期年 期月 期日)
292省
探视、问候。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阶疾病,帝自临省(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
还有皇宫禁地(禁台省中)、官署(台省)、节约减少(省徭役)、查看检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反躬自省)、醒悟(发人深省)、懂得明了(故有所览辄省记)、怜惜等意。
注意“归省”的一个意思是:专指女子回娘家。
293形
表现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成语有喜形于色。
还有对照对比(相形见绌)、形体(心为形役,形容枯槁)、形状(饰以山龟鸟兽之形)、形势局势(鼎足之形)、形成等意。
294怜
词义推导提示:“怜”的本义是“怜悯”,怜悯不就是有爱心吗?故引申出“爱怜”之义。
1.怜悯 同情
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公子姊耶(您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投降秦国,难道你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 ...)
同病相怜: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2.爱惜 怜爱 疼爱
丈夫亦爱~其少子乎?(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
怜香惜玉(惜、怜:爱怜;玉、香:比喻女子。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
顾影自怜(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作谓语、定语。)
摇尾乞怜(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爱戴)
3.可爱
注意古文中可怜有可爱、值得同情、可惜等意。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楚楚可怜: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怜:可爱。原指幼松丛密柔弱,后形容女子形体姿态惹人怜惜,也形容神情凄楚或处境令人可怜,当然,不一定是形容女性。
我见犹怜(犹:尚且;怜:爱。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值得同情)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
295 迁
1.向高处迁移. 出自幽谷,迁于乔马(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地位高了之后,仍不忘老朋友)--《诗·小雅·伐木》
2. 晋升或调动. 再迁为太史令。迁我如振落叶--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移居,迁移,搬动
乔迁之喜 孟母三迁
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变更,变动
见异思迁(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时过境迁(境:环境、情况:迁:移动、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作谓语;指时间变化)
终继五国迁灭,何哉(改变)
5. 流放,放逐 。怒而迁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迁放(流放)。迁逐(贬斥放逐)。迁窜(迁逐流放)
6.贬谪,降职。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迁斥(贬斥,放逐)。迁臣(指贬斥远地的官吏)。迁削(谪降削职)。
296请
1请,请求, 请允许。
特别注意两义:请对方做某事(请奏瑟——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和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不情之请(情:情理。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请君入瓮(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同义词:以牙还牙,以毒攻毒)
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译文: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2 谒见问候拜访(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宴请(乃置酒请之)邀请约请(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请教请示(俯身倾耳以请——诸将请所之),愿意(请献十金)
3.请命:①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请示③请求任命官职
297私
词义推导提示:“私”的本义是“私人的”,私人的事就是“私事”,并进一步引申出“私情”义,“私情”当然是“偷偷地”喽。
1.偏爱:上曰:“君勿言,吾私之。”(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偏袒。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2008全国Ⅱ卷,陛下虽然想要偏袒我,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怎么办?”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所以封官的事就搁置了。)
2.私下个人的自己的私人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公报私仇—中饱私囊)
私事 私情(以私害公—结党营私—大公无私—假公济私—铁面无私)
床笫之私(笫zǐ:竹编的床席。床笫:床铺。指闺房之内或夫妇间的私话、私事)
徇私舞弊:徇:曲从;舞:舞弄,耍花样。为了私人关系而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
3.私下里,暗地里,偷偷地,秘密地
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私见张良—微服私访(微服:平民服装。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
298行
代理: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流传,流布(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去,离开(欲毋行) 做 执行(而操皆冒行之)
299谢
推导提示:“谢”的本义是“道歉,谢罪”。道歉当然就是要把道歉的话“告诉”别人。进一步引申出“辞,谢绝”。由此再引申出“辞别”,花辞别枝头即“凋谢”。
1.道歉,谢罪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2.告诉(多谢后世人) 由“告诉,询问”引申为“安抚”。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2008江苏卷,然后一面下公文给郡府,命他们收捕肇事官吏,一面派人入城安抚五姓。)
3.谢绝 推辞(闭门谢客、阿母谢媒人)
杜门谢客:杜门:闭门不出;谢客:谢绝宾客。指不与人往来。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4.告辞,告别 辞别,离开(谢家来贵门。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5感谢(哙拜谢)
6.凋谢
新陈代谢(陈:陈旧的;代:替换;谢:凋谢,衰亡。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近义词:吐故纳新、推陈出新)
7.辞去官职: 谢政(致仕退休)
300机
名词义:机关 器械(施关发机)、织机(自出机杼、鸡鸣入机织)、机会 关键(成败之机在于今日)、事物 政务(日理万机)、事物变化的原由征兆、时机(面授机宜)、素质禀赋等
形容词义:机巧机灵(太祖少机警,有权数)、机密等
301书
推导提示:“书”的本义是“写,写字”。作名词是意义为“字”;“信”,“书籍”等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成的,古又引申出“信”和“一般的书籍”等意义。
1.字:彦章武人不知书(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书信(乡书难寄) 文书(军书)书籍 坐拥书城(比喻藏书丰富)
《书》不云乎──尽信书不如无书:《尚书》(又称《书经》)。后句谓完全相信《书经》不如没有《书经》,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家书抵万金:书:书信。释义:比喻家信的珍贵。
2.写 写字 记录,书写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陈胜王"三个字)
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我十分感慨,并以杜君所说的话广泛核实,大家所说的都相同,于是我就写了下来)。
秉笔直书(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大书特书(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丹书铁契(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奋笔疾书。奋,挥动着;疾,快速的。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罄竹难书。指把竹子(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302让
1责备、责怪
①至朝时,惠帝让参曰(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②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2005北京卷,庆封凭借他的属下同景公交战,未能取胜,就逃到鲁国。齐国就这事责备鲁国。庆封又离开鲁国进入吴国。)
③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2008江苏卷,吴汉曾经出征在外,他的妻子、儿女在后方购置田地产业。吴汉回来,责备她们说:“军队在外,士兵供给不充足,为什么买那么多田地住宅呢?”)
2.谦让,礼让
①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坐,不让,欲观公子--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坐在左边的上位,并不谦让,想用这(一举动)来观察公子(的情态)《史记·魏公子列传》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③让梨觅枣(比喻兄弟间的手足情爱)
④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一大行:做大事,大的作为。顾:顾虑。细谨:细微末节,小的谨慎。辞:拒绝。不辞:不躲避、不回避。让:礼让。译: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史记·项羽本纪》。
3.推辞,拒绝。
①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哈三中2010高三10月考,大家的意见是请你们两位(撰写碑文),而且已经禀报给郑王了,希望二位不要推辞。)
②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4.亚于,比……差。阁儿虽小,其间趣(情趣)不让林泉。
303【攘】
①排除,排斥。攘除奸凶。 ②偷盗,窃取。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③侵夺,夺取。南夷相攘,使边骚然不安。
④扰乱。此四君者,皆小有过而莫之讨(谴责)也,故至于攘天下。
⑤挥动。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2010全国Ⅰ卷,有人劝脱脱说:“王先生久负盛名,不能杀。”脱脱手一摆说道:“今天就是孔圣人,也没有情面可讲。”)
304【缛】
名词:①形声字。从糸(mì),辱声。本义:繁密的彩饰。②通“褥”。褥子。芳缛,华丽的褥垫。
形容词:
①繁多。缛采,文采繁杂。比喻雕琢文章。缛礼,繁复琐杂的礼节,引申为厚礼,优礼。
②烦琐;对…阐述过详或过细。文有粗缛。(《周礼·大宗伯》)又如:缛礼烦仪(烦琐的礼仪);繁文缛节
③比喻义,文辞华丽。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2006湖南卷,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赋分点:而:表示转折,但是。弊:弊病。缛:繁密的彩色装饰,这里根据语境翻译为文辞华丽。寡:指少。)
305【省】
①察看。皇帝春游,览省远方。
②检查反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看望,探望,问候,探视。北平陈了灿省兄河南。
④知道。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2006江西卷,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
⑤减少。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2004浙江卷,(许逖)陈述茶制和盐制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蠲,减免,除去。)
⑥朝堂。绍虽虚鄙,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2008宁夏海南卷,我虽然浅鄙,身穿朝服,在朝廷上谈论时政,怎么可以手持乐器,来做伶人的事情呢!)
306【视】
①到职办公。视事(任职)三年。
②比,比较。
例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例2:盖当时视他驿为壮。(2005浙江卷,(褒城驿)在当时比其它驿站更为壮观。“盖”是句首语气词,不译。)
③和……一样。
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改任绵州罗江县令,他的政绩和在益昌一样。)
④看待,对待,把……视为。
例1: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2006全国Ⅰ卷,何远在任时,对豪强富户嫉恨如仇,对贫民百姓视为子弟,因此豪强对他特别害怕。)
例2、子孙视之不甚惜,弃之如草芥。
307【售】
①实现,达到。
例1、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例2、“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2007广东卷,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
②买。
例1、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
例2、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2005江苏卷,(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
308【输】
①献给。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2010上海卷,今年灾荒严重,你有六七万石粮食,能全部捐献给官府赈济灾民,那么我就不没收你们的财物。)
②缴纳。③租税。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2009福建卷,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地方来。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拷打得体无完肤。)
309【署】
①布置,安排。部署诸将。 ②代理,暂代。署南平教谕。
③题名,题字。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同“额”)
④任命。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他征召任命幕僚和下属,都选择廉洁正直的读书人。)
310【思】
①忧伤。例1、忧思难忘。例2、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李煜《虞美人》)
②忧虑。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2005全国Ⅲ卷,御史大夫仓促间不能知道详情,因而受到责备;而丙吉被认为能为边务与职守忧虑,是车夫的功劳。“猝遽”,仓促;“以”,因而;“让”,责备;“见谓”,被认为;思,忧虑;“驭吏力也”,判断句。)
311【率】
①本意是捕鸟的网,引申为网罗、捕捉。悉率百禽。
②遵循,依顺。率性。
③遵从,服从。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④大概,大致。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⑤一律,全,都。
例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例2、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2009江苏卷,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不同寻常之人,这都是我常常所听到的。倜傥,卓异,不同寻常;豪爽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
⑥大多,全、都。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2006上海卷)
312【肆】
①商店,店铺。例1、茶楼酒肆。
例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2007重庆卷,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
例3、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2010福建卷,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赋分要点:肆,是名词店铺;饮食,在句中是动词供给饮食的意思;俟,翻译成等待;资,是动词资助;遣,为动词,遣送,在这里可翻译成安排回家。)
②放纵,恣意。其皆醇也,然后肆也。
③伸展,扩张。又欲肆其西封。
313【素】
推导提示:“素”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娟”。“没有染色”说明是平时就是这样不加修饰的,故引申出“朴素”“素来,一向”等义。“真情”当然是“朴素,朴实”的,不需修饰的,所以老子说:信言不美。
1没有染色的丝绢(十三能织素)
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2 白的(素湍、素服)、朴素 真挚 淳朴(素面朝天、素友、素心)
3素来,平素,平常,向来,一向。
素不相识: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作谓语、定语;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且相如素─吴广素爱人─素善留侯张良—楚王素信庄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素不闻诗书之训─我行我素、素昧平生、训练有素
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2008湖南卷,只是召来了富家的两个儿子,把他两人戴上刑具关进监狱,审讯他们。州里的官吏百姓都说“这两人一贯是好孩子呀”,感到非常奇怪。)
4.白白地,空。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314【所】
①地方。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2009福建卷,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它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②来,大约,左右等. 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2011辽宁卷,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
315【遂】
①成功,实现。功成名遂。
②顺利,顺心。长卿久宦游不遂。(《史记·司马相如传》)
③成,顺利成长。字而幼孩,遂而鸡豚(抚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种树郭橐驼传》)
④于是,就。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⑤副词,竟,终于。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韩非子·郑人买履》)
⑥仍旧。若遂不改,方思仆言(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就太晚了))。(丘迟《与陈伯之书》)
⑦竟然。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003全国卷,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316【特】
①幼兽。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魏风·伐檀》
②仅,只,只不过。
例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例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2007安徽卷,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例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2005湖南卷,只因为它是旧有的东西而特别珍惜它。)
下列意思与现在意思同
③特别,独特: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可是活了八百来岁的彭祖如今还因长寿而特别闻名,众人都想与他相比,岂不可悲!)
特立独行。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特操(独立的操守);特识(独立的见解);特笔(独特的笔法);特见(独特的见解);特士(有独特志向、操行的人物)。
317【听】
①请求。启听淮北取籴。(1999全国卷,(苏琼)上表请求到淮北去籴粮。)
②办理。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2010湖北卷,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听事 听政(治理) 听断 听狱(判决)
③准许,接受。听臣微志.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2008江苏卷,诸位将领争着要攻打它,吴汉不准许,说:“使鬲县百姓造反,都是地方长官的罪过。有敢轻言进兵的人,杀!”)
④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耳聪目明:听觉(灵敏)。
318【通】
①勾结。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明吏》,长沙当地盗匪很多,(蔡道宪)查明勾结盗匪的土豪,掌握了他们的罪行暂时放任他们。)
②交往,来往。例1、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
例2、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山东潍坊市2010年高考一模,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住。)
319或
推导提示: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1有人(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有的人(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有的(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有时(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或许,也许(冀君在或见恕也)
3语气助词,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莫之或止:即“莫或止之”,没有什么人制止它)
4 如果
320即
推导提示: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1.走近、靠近、走向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卫风·氓》。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柳宗元《童区寄传》
若即若离:若:好像;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形容对人的态度似亲似疏,保持一定的分寸和距离。也形容含混不清。也可以形容忽远忽近。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态度不明朗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2.就,就是
就:即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稍纵即逝一指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流逝。一拍即合(拍:乐曲的段落,也称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贬义。近义词:一见倾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反义词:方枘圆凿、格格不入。)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一触即发: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十分紧张
稍纵即逝: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作谓语、定语;用于时间或时机
就是: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缜《神灭论》
3.即使 如果
即使: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那些因捆绑而受伤的,即使幸而不死,也得病上几个月才痊愈,有的竟成了终生残疾)—清·方苞《狱中杂记》
如果: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如果不幸遇到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急?)—汉·贾谊《论积贮疏》
4.就在某时某处: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史记·项羽本纪》
5.根据: 即事穷理指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
6.升上,登上。山行即桥—《史记·河渠书》。即位,即祚(皇席即位登基)。
7.立即、马上。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321敕
①诏令,下令,即(上对下的)告诉、告知,告诫,嘱咐。
1、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 精强勇猛),坚壁勿与战。(《三国志》)
2、不从母敕,以至今日。3、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2008北京卷,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②后专指君主的诏书,命令。手把文书口称敕。
形近字赦: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十恶不赦 :赦免,与“宥”“免”等义同。
【赦】
①赦免。②减免租税。可时赦,勿收民租。(同“蠲”)③宽免,宽恕,饶恕。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2010四川卷,一旦因为软弱不能胜任(职务)而被免官,就会终身被弃置不用,没有宽免的时候,这种羞辱比犯贪污罪还要严重,千万不要这样! 注意:一:一旦;坐:因为;废弃:被弃置不用;甚于:比……还重要;然,这样。)
322信
词义推导提示:“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虚伪”。引申出“实在的,真实的”“守信”等义,言语真实,不说谎是一种美德,故古人又把它当作“一种道德”(仁义礼智信)。由“守信”进一步引申出“信用”,讲信用别人就会“相信,信任”你。
1.形容词义:
言语真实。信誓旦旦(誓言说得真实可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未必真实)。《老子》
信用 讲信用(背信弃义 言而无信 言必信,行必果 信义著于四海)
忠诚 可靠(~臣)
2.实在 的确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而有征(信:确实;征:征验,证据。可靠而且有证据)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杜甫《兵车行》
随意 随便(信手、信笔、信口开河、信口雌黄)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信马由缰:信、由:听任。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
3.动词义:
相信 信任(信以为真)
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作谓语;用于惊讶的场合
信而好古(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通"伸"。《隆中对》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4.名词义:
鱼书雁信:泛指书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信使。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课文例证:自可断来信。
符契,凭证 (今往,行而无信)。
消息。杳无音信: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323劝
推导提示:“劝”的本义是“勉励”,后引申为“劝说、劝导”。
1、 勉励 鼓励 奖励(劝农功—赏一劝百)
果行,国人皆劝(正式出征的那一天,国内的百姓都互相勉励)。(《勾践灭吴》)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必劝(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人就越受鼓励)
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诱掖yè奖劝((引导扶持,奖励劝勉)。
劝善惩恶: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作谓语、定语;指惩罚坏人,勉励好人
2、劝说、劝导(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肃劝权召瑜还)
324鲜
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寡廉鲜耻—鲜为人知—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
“鲜”还有鲜鱼活鱼(治大国若烹小~)、新鲜(根色~泽)、鲜艳鲜美、味美(无~肥滋味之享)等意义。
325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2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表示复数,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若何:怎么办,怎么样
7若---何 如之何 “对……怎么办”“对……怎么样”
326【发】
①兴起。舜发于畎田之中。 ②发作,抒发。怀怒未发,休祲[jìn] (不祥之气,妖氛)降于天。
③打开。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开仓赈济) 发图 2、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2005重庆卷,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还给它的主人。重点词语:驰,骑马奔跑或直奔;发,打开;券,田契。)
④挖出。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2010天津卷,国王就把鱼骨埋到了海边。用一百斛珠同它一起藏起来,用金子做标记。到了陀汗国有叛军反叛时,将挖掘出来用作军饷,结果一天夜里,被海潮所淹没。)
⑤动手,起事。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⑥传扬。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2002上海卷,(我)大概将要死于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重点词:“盖”“焉”“何以”“发”)
327伐
动词:
1.平伐其功─不矜不伐—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自夸)
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2004天津卷,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往西去谒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
2.伐鼓——敲 打 3.故上兵伐谋——打败 挫败
4.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吊民伐罪(讨伐)
5口诛笔伐(谴责)
名词:此五霸之伐也——自矜功伐(功劳,功业)
328如
推导提示:“如”的本义是“像”。(取女孩学话很像大人,这是女孩学语言的先天优势,古人也发现了这一点,故“像”义“从女从口”。)要“像”当然要“遵从,依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品行“像”某人,当是“比得上”他。既是“像”,当然还不是完全一样,故又引申出“如果”义,表假设。又因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态的词缀“……的样子”。
(1)动词
①往,到……去。
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就和齐国绝交了,派使者到秦国去接受土地。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②顺。
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万一遇到不顺心的情况,就回来找我。赤壁之战》)
③如同,好像。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桃花源中的)男女穿着都和外面人一样。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如臂使指(像胳膊支配手指那样。比喻指挥如意,没有牵制)
如出一辙(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多指言论、行动。例:第二人生’吸引人的地方是这种可被分享的虚拟经历,这与教室所能带给学生的如出一辙)
如椽大笔(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中性)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如胶似漆(像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多用于危机。出自《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如芒刺背(形容极度不安)
如弃敝屣(丢掉无用的东西,一点也不可惜。)
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近义词: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反义词:日薄西山、桑榆暮景。)
如丧考妣(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贬义。)
如蚁附膻(附:趋附;膻:羊肉的气味。象蚂蚁趋附羊肉一般。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贬义。)
如饮醍醐(比喻使人思想上一下就通了)
如影随形(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如坐春风( 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指遇到良师。示例:(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的感觉。近义词:如沐春风、春风化雨。反义词:如坐针毡。含褒义)
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恍如隔世(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心如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栩栩如生: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风雨如晦(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诗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甘之如饴(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运斤如风(指挥斧成风声。形容技术的高妙)
涣如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巧舌如簧: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或用来形容局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
讳莫如深: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作谓语、状语;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
很多成语都有像的意思。如:观者如堵 烂醉如泥 履险如夷 目光如豆 囊空如洗 气喘如牛 日月如梭 胜友如云 守身如玉 逝者如斯 铁证如山 狗彘不如 自愧弗如 如数家珍 易如反掌 如鱼得水
④及,赶上。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沛公默然了,说:“本来就赶不上他啊。”
⑤按照。
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中山狼传》)—东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装进袋子里。
如法炮制(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例:乔布斯正是如此,而且效果显著;Gateway的创立者也如法炮制)
(2)连词
①表假设,假如,如果。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您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
②表选择,或者。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遇到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4)助词,形容词词尾。地 ……的样子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君子拉开弓不放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助词。 突如其(助词)来。如切如磋(比喻互相商讨砥砺)
固定结构:如----何。其如土石何(,对(把)---怎么办)。如此(如是——如此这样)、如果(如其)等
329罢
①停止,结束。
停止(欲罢不能。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译: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属地)
结束(休兵罢战--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韩非子·郑人买履》——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②散,散集。罢市。
③遣散。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2005全国Ⅰ卷,裴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重点词语:以,因为、为了;口腹,饮食。)
④免官,罢官。
1、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2007福建卷,你竟敢为此产生怨恨!又趁机诬陷总管使他丢了官,你的罪恶应当处死,现在暂且饶了你。)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2009江苏卷,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3.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等到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
⑤免除。
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2007四川卷,山后盐业禁令,长期危害百姓,他都奏请免除。此义项大体相当于“贷、假、省、蠲”等)
⑥撤去,撤除。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2011辽宁卷,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
⑦通“疲”,疲劳,疲弱。
1、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
2、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
3、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2006江苏卷,土建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4.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⑧无能,与“贤”相对。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无国,没有一个国家)。
⑨尽,完。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330【拔】
①攻取,攻下。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2、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2008江苏卷,吴汉挥师直攻广都,迅速攻克。)
②突出,超出。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2、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我读严祺先先生的文章,深深的感叹他的卓尔不群,超然世俗)。(2011湖南卷,)
③提拔。山涛作冀州(的长官),甄(审查)拔三十余人。
331【白】
①纯洁,皎洁;明亮,天亮。1、唯见江心秋月白。 2、雄鸡一唱天下白。
②清楚,明了。白罪者伏其诛。
③显著。威功白著。
④禀告,告诉,陈述。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西门豹治邺》)
3、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2005江西卷,(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徙,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
4、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2007四川卷,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332【败】
①毁坏,颓坏。
1、涉河,侯车败。(《左传·僖公十五年》渡黄河,晋侯的车子坏了。)
2、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司马光《训俭示康》)
3、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蒲松龄《促织》)
②毁弃,背弃。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333【忧】
父母的丧事。
例1、朝臣丁父忧者假满赴职。(丁,遇到,遭遇。丁忧,遭父母之丧。)
例2、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他因父亲去世而守丧,守丧期满,尚书令刘秉兼任丹阳郡守,请他担任后军主簿,治理郡里的工作部门。)
例3.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
忧还有担忧发愁(心忧炭贱愿天寒)、忧虑愁苦(先天下之忧而忧)、疾病辛劳(忧勤国事)
334何
推导提示:“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1. 什么。
例: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
何罪之有: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2.怎么样。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
3.哪里。
例: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②阁中帝子今何在。③豫州今欲何至?④何由知吾可也(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齐桓晋文之事》。
何去何从(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
何足挂齿 :何:哪里。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作谓语、宾语;用于客套话
4. 多么。
例: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观沧海》))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③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李白《蜀道难》。
5.为什么。
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相煎何急
6. 怎么。
例: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是个受雇耕地的人,怎么能富贵呢)②徐公何能及君也?③作计何不量!((你)打这样的注意,怎么不好好考虑!”)
无可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7.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8.何:通“呵”,喝问。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忠心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9.相去几何(去:距离;几何:多少。彼此之间相关多远呢?表示差别不大。)
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时间没过多久。
10.古汉语和“何”词义相近的是:奚、乌、恶、胡、曷等。
335国
推导提示: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1国都,首都,京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指责的心情,满眼萧条凄凉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十分悲伤)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翻译: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秦淮河上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的明月,漫漫长夜,冷冷的月光从高高低低的城垛照进城来。
2国家(安邦定国 国破家亡 国泰民安 经国之才) 国事(死国可乎?)
倾国倾城(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近义词:倾城倾国、国色天香、出水芙蓉 )
共商国是(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封地 地区 地域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诗·魏风·硕鼠》
336归
推导提示:“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
1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来归—之子于归)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2010江苏卷,谢氏生于一个富贵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
回家 回国 (归心似箭—宾至如归(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解甲归田(解: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归宁 归省】⒈妇人回娘家看望父母。⒉有时亦指男子回家省亲
返回 回去(楚兵惧,自秦归)反璞归真(璞pú: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铩shā羽而归(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使……返回(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送回 归还(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物归原主)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2归附 归依 附属(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归向 汇聚(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殊途同归)众望所归(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百川归海(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举例:(1)全国许多青年学生,如百川归海,申请到祖国最坚苦的地方工作去。(2)台湾和大陆人民向往统一的心愿,如百川归海,谁也阻挡不了)
重归于好(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用于人或组织等)
归结: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同“归根结蒂”。
结局 归宿(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 同“馈”,赠送.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
337鸣
虽大风不能鸣也──孤掌难鸣:使……发声。
还有鸣叫发声(一鸣惊人)、认为表示(自鸣得意)、申述表达(鸣谢)、敲(鸣鼓、伐鼓)、闻名等义。
338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重于泰山:比,介词。注意:于经常省略,如:今以钟罄置(于)水中。
词义用法比较〇不拘于时,学于余──问道于盲:向〇青取之于蓝 :从 〇业精于勤荒于嬉:由于
注意:言归于好、羞于启齿 羞与为伍
339格
致知在格物。误:严格 正:推究、研究。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格”还有格式标准(不拘一格)、栅栏、法律条文、风格(别具一格)、阻止阻碍(格格不入)、击打(格斗)等意义。
340曾
词义推导提示: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
1. 名词。
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曾祖父,曾孙)
曾母投杼 曾参杀人(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与三人成虎相似)
2.同“增” 增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曾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zēng竟然,竟,甚至,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唉!莫非说祭祀泰山的人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341捐
1.除去;废除。
捐不急之官—《史记》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捐甲(脱去铠甲)。捐除(废除;消除)。捐书(废书不读)。
2.舍弃
细大不捐。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捐世(弃世。人死的婉辞)。捐馆(指弃房舍,死亡的婉称。也作“捐馆舍”)。捐身(牺牲生命)。捐却(抛弃)
3.捐献,贡献
富者捐资——《广东军务记》
捐廉(官员向政府或为公务捐献自己的养廉银子)。捐纳(秦始准许士民通过向政府捐款纳粮而买官职,历代效法,到清代而滥)。
4.花费,耗用
人能捐百万钱嫁女,而不肯捐十万钱教子—《五杂俎》
5.形近字:杜鹃、千里共婵娟、泉涓涓而始流、狷介之士(正直洁身自好之人)、狷急(性情偏狭而急躁)、高者挂罥(悬挂)长林梢等。
342辱
1.耻辱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奇耻大辱—忍辱负重
2.污浊的,污秽的,可耻的。
其辱人(可耻的人格)贱行,视(比较)五人之死《五人墓碑记》
3.侮辱,污辱,羞辱,受辱。
子何苦而自辱如是?(你有什么痛苦,把自己委屈到这种地步?)
安在其不辱也(哪里有不受辱的呢?)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像秦王那样威风,而我还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叱责过他,羞辱他的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殽之战》─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子路》)─丧权辱国:使……受辱
3.埋没。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唐· 韩愈《马说》
4.谦词。承蒙
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承蒙收纳敝国国君,这乃是敝国国君的愿望)—《左传·僖公四年》
辱游(对朋友的自称谦词)。辱子(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辱临(对他人来临的敬词,有屈尊枉驾之意)。辱知(谦辞。受人赏识或提拔)。辱赐(承蒙指教)。
343复
推导提示:“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1回来,回去
南征而不复—无往不复(指未有往而不返的。指事物的运动是循环反复的)。
反复无常: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准确的时候。作主语、谓语;含贬义,形容人经常变卦
2 回复 回答(不敢出一言以复)报复(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3还原、恢复(师道之不复)
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
4 夹层的双层的、繁复重复
山重水复:复:重复,重叠。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作宾语、定语;可用于风景描写,也可比喻义。
5 再、又(故态复萌,指病又烦了)
周而复始(周:环绕一圈;复:又,再。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髀肉复生(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对虚度时光的感慨)
无以复加(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贬义。而登峰造极为中性,无出其右、叹为观止为褒义)
死灰复燃:复:再,重新。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重新活动起来或比喻原有的念头、想法重新出现。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含贬义
344危
正襟危坐。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误:危险 正:端正。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还有正直(危言危行)、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危急、害怕等意
345速
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课文例证: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还有邀请(不速之客)、赶快(便可速遣之)等意义。
346权
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误:权利 正:暂代官职。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
权有衡量 称量(权,然后知轻重)、权且 暂且、灵活 权变(通权达变)等意义。
347胜
推导提示:“胜”的本义是“禁得起,忍得住”,所以能坚持到最后(即“尽”)并“胜过、超过”他人而取得最后的“胜利”,胜利当然要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胜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申出“优美的山水古迹”(引人入胜:胜:圣境,美妙的境界。引:引导。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1禁得起,担得起 忍得住
沛公不胜杯杓──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作谓语、状语;指事物烦杂叫人受不了)
2超过 胜过(聊胜于无)、战胜 取胜 胜利(旗开得胜、哀兵必胜、稳操胜券)
3盛大(躬逢胜饯)、美好优美的 (山水、古迹)【胜状、名胜 引人入胜】
胜(高明的)友如云
4 尽
何可胜道也哉—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数不胜数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不胜枚举-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348度
推导提示:“度”本义为“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心里“计算”表达为“推测,揣度”;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又引申出“法度、制度”。
1 量长短 量长短的标准(度量liàng衡) 计算
度长絜大(指比量长短大小。絜xié衡量。比量长短大小,以便找出差距)
2 推测,揣度,估计duó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予赵城──予自度不得脱──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以己度人─度德量力
审时度势:度:估计、揣度。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分析局势。
3.考虑
置之度外: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作谓语;含褒义
4.过,度过 度引(
度假村 度日如年 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
暗度陈仓:度:度过。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
普度众生(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金针度dù人(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伸为传授。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5.尺度,限度(挥霍无度) 、法度、制度、风度(风度翩翩)
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形容男子
349观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蔚为大观:景象。
还有观察(臣观大王无意偿赵城)、观看(皆岀营立观—观者如堵) 观赏(余观夫巴陵胜状)、考察(吏观人风)、游学考察学习(因入京师,观太学)等义
350弥
推导提示:“弥”的本义是“弥补”。“弥”原作“彌”,表示弓上加柲,增加弓的弹射力,这不正是“弥补”其本身的不足吗?弥补了不足之后,弓可以“长久”使用,故有“长久”之义。后又虚化为表程度的副词“更加”。
1遍及、充满(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弥望、弥天大谎)
2久,远,久长
旷日弥久--弥留之际(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重将死;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经、终)
3更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欲盖弥彰: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弥天大谎:弥天:满天。形容天大的谎话。
历久弥坚:历,经历。 久,时间久,很长的时间。 弥,越,更加。 坚,坚强,坚定。经过长久的时间后,意志更加坚定。经历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
仰之弥高(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未由也已。)
4.弥补,补救。弥缝其阙(弥缝:补救;阙:过错。补救行事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