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穿书了,穿进的是一本追了快三个月的女主复仇文。
我的意中人,是女主失散多年的哥哥——越青易。
越青易作为全书最惨角色,反派且强,美而短命,这谁顶得住?
正因如此,他在那本书的评论区里一直是人气很高的角色,有着众多迷妹,其中一个就是我。
但这个三观过正正得有点离谱的作者,把他写死了!
写死了!
不仅死了,还死得爹不疼娘不爱!
这能忍?!
反正我是忍不了。
我抱着键盘开始疯狂输入,前前后后一共打了三千二百四十六个字,把这本小说从头到尾 diss 了一遍。
其实故事也没那么糟糕,主要是我很不爽。
写虐文的都是大变态。哼。
也不知是做法太过偏激,还是怨念太重,总之,我刚点击完发送,便眼前一黑来了这里。
这个书中的世界。
好巧不巧我穿到了一个名叫樊昭的女配身上。
这个角色在原文中出场次数不多,是越青易的舔狗之一。
当然,这不重要,我可以不舔。
重要的是,她还是越青易的仇人之一。
救命!
我看着此刻正站在我眼前的美强惨男配,吓得有点想哆嗦。
尽管他刚从一群山匪手里把我救下。
但这都是建立在他一时认错了人而且暂时还不知道咱俩有仇的前提下。
反派且强,美而短命,惹人怜爱……
去他妈的惹人怜爱。
谁想跟这个活阎王真实地面对面站在一块儿?!
……
越青易的剑离我的喉咙只有零点零一公分。
希望他没有手抖的毛病。
我这人怕疼得很,碰破一点皮都不愿意的。
他盯着我,仿佛要把我的脸盯出一朵花来。
我知道他在看什么。
据原文描述,樊昭跟女主也就是越青易那失散多年的妹妹长得很像。
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妹妹右边眼尾有颗红痣,我没有。
正因为长得像,路过的他才会出手救下我。
「真像,可惜不是。」越青易只看了一瞬便收回剑,再不看我一眼,径直走了。
待他走远,我才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原文主要写女主的复仇之路,并没有提到过很多关于我这种小角色的细枝末节。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被樊昭念念不忘的初见竟是被剑指着。
被剑指着,一见钟情?
这他妈是什么变态心理?
我不理解。
无人在意我能不能理解。
日渐西斜。
我坐了很久,久到腿都有些麻了,才理清脑海中的千头万绪。
我是樊昭没错。我爹是江湖上鼎鼎有名的毒医圣手樊高也没错。
他老人家天纵奇才,医毒双修,在江湖上的名声亦正亦邪。
可惜身为他独生女的我啥也不是。文不成武不就,医毒也都只学到点皮毛。
这也是为什么书中后期樊昭拼命想替越青易解毒却始终解不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得不说,爱情使人盲目乐观。
幸好现在站在这里的是我。
我决定不喜欢越青易了,更不想不自量力地去给他解毒。只想安静苟到能离开这个世界。
可我刚产生这个念头,便听见滴滴滴的声音,随后一个信息凭空出现在我脑海:因宿主产生强烈的回家意愿,触发本世界唯一任务——陪越青易度过最后的时光,然后替他收尸。任务完成,即可回到现实世界。
???
???
什么鬼?
为什么别人穿书都是攻略高富帅,众星捧月走上人生巅峰,到我这儿就是给反派收尸?
还是唯一任务?
没有点支线剧情吗?
很遗憾,真的没有。
天真如我。
不久之后,我终于意识到,在这本书里,从遇见越青易开始一直到越青易死,我俩都会被牢牢绑定在一起。
就好似有个贱兮兮的声音一直在说:你既然这么喜欢他,我就成全你跟他待在一起。
缘分二字,妙不可言。
我好想逃,但逃不掉。
譬如现在。
我正睡着觉,天上便掉下来一个人。不偏不倚,正砸在我旁边,砸起的尘土扬了我一脸。
我睁开眼,转过身,仔细一看,好嘛,果然是白天刚见过的越青易。
天道你好牛逼。
我握紧自己防身用的小刀给自己打气,悄靠近昏迷的他,心头有些疑惑。
收尸成就今日就要达成了吗?
书中世界一日游体验卡到期,耶。
他睁开眼看我。
草率了。
我顺势亮出刀,接着盘腿坐好,从怀里掏出一个苹果开始削皮:「恩公,吃苹果吗?」
越青易还是看着我。
……
我扯起嘴角,从袖中摸索了一阵,又掏出一个梨递到他眼前,再次开口:「或者恩公更想吃梨?」
……
「扶我坐起来。」越青易命令道。
原来是不习惯躺着看人。
我连忙扔了梨和苹果,飞快地将他扶了起来。
坐起来后,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那个……」我想说点什么缓和气氛。
「闭嘴。」
……
妈的。
这大半夜的,跟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待在一起就算了,还不让我说话。
很害怕的好不好?
即便他动弹不得,可他还有深厚的内力啊。
等等,动弹不得?
书中他可没受过几次这么严重的伤。
最近的一次应该是……
想到书中情节,我脱口而出:「你去杀丁无情了啊?」
专业吃瓜表情. JPG
越青易看着我,薄唇轻启,没有一丝丝温度也没有一丝丝感情:「你是谁?」
淦。
瓜主竟是我自己。
吾命休矣。
我是谁?
「我是废物。」我认真回答。
「……」靓仔无语。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大佬不说话。
我妥协:「我叫樊昭,身在樊笼的樊,心向光明的昭。」
「既如此,为何不直接叫樊光明?」越青易问。
「这就得问我爹了。」我老实答。
实际心里想的是:这就得问那个天杀的作者了。
谢天谢地越青易不会读心术。
「你爹便是医毒圣手樊高吧。」
「樊高是谁?不认识。」我眼睛都不眨,甚至还带着点微笑,「是恩公的朋友吗?」
开玩笑,这点小场面难得倒我?
我在王者峡谷里装抠脚大汉时打字的手都不带颤的。
越青易也跟着我笑:「托你爹的福,我只能活一个月了。」
「……」
是挺托福的。
我苦笑,又想起之前系统提示我的任务,顿时怕也不怕了,终究好奇心战胜了一切,还心软了些。
「你真的只能活一个月了?」我问道。
到底是喜欢了快三个月的纸片人。
如今活生生在我跟前,还是有点残余的不忍心。
「你爹亲自制成的百日逍遥散,服下后百日内功力大涨,一到百日则会爆体而亡。从我服下到现在刚好整七十日。」越青易面上浅浅笑着,似是毫不在意一般。
我蓦地一怔,喃喃道:「你是自己服下的?」
「不然呢?」越青易扯起嘴角,「谁有那个胆子给我下毒?你爹也不敢的。」
这我是真的刚知道。
大概是看的时候不小心看漏了或者记岔了。
这毒竟是他自己服下的。
神经病啊。嫌命长。
「就为了报仇,至于吗?」我不解问道。
越青易依旧轻轻柔柔地笑,手却忽地覆上我的脖子,五指并未用力,只是在仔细摩挲,冰冰凉凉,带着夜间的寒意。
要了老命,他为什么就可以动了。
这就是反派超强的恢复能力吗?
还是他刚刚在装虚弱骗我?
「从一开始你就不好奇我是谁,又表现出一副对我了若指掌的样子。」越青易慢慢凑近我,审视着我,「你是谁派来的?让我猜一猜,是百花谷的花无常?还是铁荡山的大当家?或者……」
「都不是!」我眼睛也不眨看着他,无奈解释道,「真不是。」
越青易看起来并未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却仍然松开了手,道:「这张脸竟是真的。天下果真有毫无干系的两个人长得如此相像。」
我后怕地咽了咽口水,往后退了两步,紧紧靠着树干。
他又笑:「你别害怕,我不杀你。」
我摇头。
妈的。
再相信你我就是猪。
明明前一秒还和颜悦色,后一秒就要翻脸。
他见我不信,面色猛地一沉,道:「我说不杀你便不会杀你。」
你们看,就这种喜怒无常的……
「恩公既然救了我自然是不会杀我的。」我干笑两声,还是往他身前挪了挪。
他这才满意地点头。
「恩公原来喜欢跟人聊天啊?」我随便起了个头。
「不算喜欢。只是等人无聊。」越青易道。
我愣了下,道:「等人?」
「应该不会来了。」越青易看向黑暗,道,「可惜了,还想一起杀了的。」
我害怕地抱紧自己。
越青易瞥我一眼,道:「不是说你。」
我呵呵笑,表示明白。
越青易却是转了话头,道:「你跟我一位故人长得很像。」
我点点头,随口附和道:「嗯嗯。」
越青易道:「我和那位故人自小被迫分开,直到前段时间才有幸再见到她。可惜又不见了。」
我默然不语。
他口中的故人便是他的妹妹越青枝。
他们兄妹二人原是上届武林盟主越有道的一双儿女,可惜家中逢巨变,一夕之间满门被屠尽。
只有他们兄妹二人活了下来,此后命运却截然不同。
越青枝被现任武林盟主收养长大,改名为陆青枝。
越青易却是被风雨宗宗主带走,改名为席越。
在江湖上,风雨宗还有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号:魔宗。
魔宗之人,正道人士无不见而诛之。
越青易不在意我的沉默,自顾自说道:「我那故人很好,干干净净,像她娘亲。」
说着脸色又变,看起来极为阴沉,道:「可偏偏有人见不得她好,想方设法想把她的手弄脏。」
我同情地看着他,道:「所以你要帮你那位故人吗?」
越青易闻言温柔看着我,像是透过我在看着另外一人,道:「我五岁就开始杀人,杀了十三年,手上已经不知道沾了多少血。洗也洗不干净了,多沾一点也无妨。」
我忽然难过起来。一瞬间好像回到了之前熬夜追文,看他一次又一次替妹妹扫清障碍的那时候。
他原本不该这么早死。
他知道仇人很强大,知道自己还不够强,为此苦心筹划了许多年打算徐徐图之。
可是有人故意将他妹妹推了出来,想让他妹妹去杀那些人。
他不希望妹妹碰这些,不得已提前出手,甚至不惜亲手打乱了自己布置许久的计划。
我直直盯着他,道:「你不该服那百日逍遥散的。」
他偏过头,坦然道:「既已服下,便不应再去想。何况,不服怎么办?我想杀他,又打不过。若我三十八,肯定是打得过的。偏偏我才十八。」
我心下黯然。
百日逍遥散毒性不可逆,必死无疑。如今再说这话确实为时晚矣,多说无益。
只是依然觉得可惜。
作为一个看着女主一路走来的读者,我心中对越青枝的天赋和实力再清楚不过。
她的实力其实比她哥哥要强。即便是让她独自对付最后出场的那个大反派也没有任何问题。
可她是个扮猪吃老虎的性子,骗过了所有人。
他亦不清楚这一点。
想来便是知道了也不会太在意。
果然,他接着道:「杀人这种事情并不好玩。如果可以,当然不要碰最好。不像我,烂命一条,杀也就杀了,死也就死了。」
月光钻过树叶的间隙洒在他脸上,照出了少年满不在乎的模样。
一时间,鬼使神差地,我伸出手摸了摸他的脸。
他瞪大了眼睛看我。
我亦愣愣地看着他。
脸是热的,人是活的。
此时此刻他就在我面前,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书中的一个反派角色。
「你哭什么?」越青易蹙眉看着我。
我低下头。
「你不要顶着这张脸哭,我看着心烦。」越青易恼火道,「我一心烦,就想杀人。」
「……」
差点忘了,这人是个变态,喜怒无常,杀人不讲道理。
他心中残存的人性只与他妹妹有关。
打扰了。
我抹了把眼泪,收起心中的同情,面无表情道:「恩公既是快死了,我便留在你身边给你收尸好了,权当报答你白天救我一命。或者当成是我爹卖出这百日逍遥散的售后服务。」
他定定看着我半晌,终是道:「好。」
说完,抱着他的剑走到树边靠着,闭上眼道:「睡吧。今夜应当是无人来了。」
至于明日。
谁知道呢。
……
……
日头高升。
这是我穿到书中的第二天。
距离越青易毒发身亡还有二十九天。
他先醒,然后叫醒了我。
今天的越青易称得上是格外温柔了,即便是一身利落冷峻的黑衣也没将他的温柔压下去半分。也不知在想什么。
「走吧,今日去会褚县。」越青易直起腰,率先走了。
我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疑惑地看了看四周,问道:「你没带风雨宗的人么?」
他脚步未停,丝毫不意外我提到风雨宗,只淡淡道:「那些废物来了也是无用。你若害怕,可以不跟着我。」
我小跑追上去,背过手倒退着面向他,笑嘻嘻道:「有你在我怕什么。」
「算你有眼光。」越青易勾起嘴角,手却不客气地将我拂开,「别挡路。」
我不以为忤,正过身老老实实快步走着。
倒不是多信任他的能力,而是剧情在手,实在没什么好怕。
作为看完了他结局的读者,我知道越青易一直到毒发前两天,都没碰到过打不赢的人。
即便受伤,也是有惊无险。
而且,会褚县,没记错的话,是女主和越青易再次见面的地方。
来都来了,不看看女主岂不可惜?
不过…… 原著里是有风雨宗的人的呀?
毕竟光他一个人的话,达不到原文中那种极其骚包的出场效果。
费解。
直到傍晚时分,我二人抵达会褚县的张家大宅附近,我才发现风雨宗的人早在这里候着了。
「这就是你的十八护卫啊。」我好奇不已,恨不能上手摸一摸。
书中写风雨宗宗主每次出场排场大得很,身边总有十八护卫,个个武艺高强。
总算见到真人了。
果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越青易没有回我,他接过一名护卫递来的金丝面具,啪一下直接扔进了我怀里。
我懵了。
「干嘛?」
越青易道:「戴好,别让人看见你顶着这张脸跟我站在一起。」
我腹诽:怕人把我认成你那妹妹就直说。
他为了保护越青枝,担心世人因她有个当魔宗宗主的哥哥群起而攻之,故见面也不相认。
我长得像他妹妹,是他纵容我胡来的重要因素。
可另一方面,这张脸也容易给他妹妹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笑死,妹控了不起噢。
我老老实实戴好面具。
没办法,识时务者为俊杰。
我是靓女,我识时务。
很快夜色深深。
一行人终于出发前往张家大宅。
人未至,声先到。
「八方风雨夜深来,诸邪鬼怪俱散开。」十八护卫在空中以内力将这句话震散,随即整齐划一地落在张宅大房的屋顶上。
江湖传言,听到此话者必满门见血。
风雨宗从不空手而归。
正是晚饭时分,张家很快因风雨宗的到来陷入了慌乱之中。
我听到下方动静,回想起原文中女主这时候应该跟几个好友一起趴在张宅的某个屋顶看着风雨宗这边的动静。
正想转头找找,便被越青易按住了脑袋动弹不得。
越青易冷声道:「别乱看。」
我这才明了。
他肯定知道女主在附近了,只是假装不知道而已。
我就说女主他们怎么就能全程安稳地看戏。
原来是哥哥在放水装瞎。
我叹口气,再次感慨妹控真的了不起。
正这般想着,下方庭院中已经通火通明,聚集了一大堆人。
为首的是一个略有些富态的中年男子。乍看之下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睛射寒星,看着就是功夫不错的练家子。
「不知风雨宗宗主入夜过来所为何事?」中年男子仰首道。
越青易笑了一声,圈着我轻松地落到地上。
「自然不是来打尖的。」越青易松开搭在我腰间的手,朝中年男子走去。
我正犹豫要不要跟着,风雨宗的护卫将我拦在原地。
好像确实没我什么事。
遂安静看着。
「这位想必就是张家主了。」越青易歪着头,凑近了中年男子,笑嘻嘻道,「张德柱对吗?」
十八岁的少年笑起来最富感染力。
张家主却被吓出了满头汗。只因这个名字,他已经十几年没有用过了。
「宗主怕是找错了人,在下张无清,不认识什么张德柱。」张家主赔笑道。
越青易顿时大笑出声,笑得前仰后合,一副乐不可支的模样。
张家主忐忑地看着眼前这幕,拿不准越青易的想法,不敢出声。
满庭院只有越青易的笑声穿梭在灯火间。
我摇摇头。
越青易当然没有认错人。书中写得清楚,这人的的确确曾参与过前任武林盟主的灭门惨案。
张家主这番狡辩不过是徒劳。
果然,不一会儿,越青易收了声,将手搭在张家主肩头,轻轻替他掸了掸肩头的灰,同时道:「原来是我认错了……」
张家主听到这里面色松弛了一瞬。
可他放松得太早,越青易后面还有一句:「那就将错就错吧。」
话音刚落,越青易的手顺势往旁边一移,咔嗒一下拧断了张家主的脖子。
我的呼吸好像随着张家主一起停住了。
在此之前我无比确定这是一个虚假的故事。
我知道它是由人写出来的小说,这个世界是假的。
虽然偶尔会有本能的害怕,但更多时候,我都把这当成一个鬼屋游戏。他们不过是 NPC 而已。
我同越青易说说笑笑,与他肩并肩在树下睡了一整晚。
越青易带着我在屋顶上飞掠,我心里发出土拨鼠尖叫,觉得新奇不已。
哪怕是刚刚,我依然心心念念想看看故事中的女主长什么样。
听到越青易笑时,我还在期待故事的后续发展。
我像是一个真正的过客,浮在半空,看着这些人的悲欢离合。
直到张家主真正断气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愣住。
我看到他的尸体软绵绵要往地上倒,被他身边的仆从接住。
我听到有人在悲痛地喊,我看到有火在烧。
我的世界变成了深浅不一的灰色。
……
……
再睁眼时,我看到了满天繁星,和一个坐在悬崖边的背影。
定睛一看,还是越青易。
「醒了啊。」越青易头也没回。
我胡乱点头,也不管他看不到。他伸出右手,拍了拍旁边的空地,示意我坐过去。
我犹豫了一瞬间,方才慢腾腾往那边挪。
越青易嗤一声,道:「你怕我?」
我没有回他,只是安静坐在他旁边。
抬头瞧天上星星点点,低头看人间灯火万盏。
半晌。
「你杀人的时候会害怕吗?」我环抱住双膝,将头轻搁在膝头,转头问他。
越青易转头看我,道:「怕,怎么不怕。」
说着,他脸上又露出恶劣的笑:「我怕自己杀不死他们。」
我怔怔地看着他,喃喃道:「我现在终于确定,你这个人真是疯的。」
没等他讥讽,我又开口:「可若换成是我像你一样长大,怕是还不如你。」
越青易不再看我,转头又看起了遥远的夜空。
恰好有颗流星划过。
「你有什么愿望吗?」我见状欣喜,不由问他,「或者说,有没有什么喜欢的想要的东西?」
越青易身体微僵,长睫毛颤了一下,方才笑道:「五岁那年,我娘送给我一个木头娃娃。那个娃娃长得像妹妹,我很喜欢,睡觉都要抱在怀里才肯睡。后来那个娃娃被师父扔进火里烧了。」
我低下头,五岁那年,他失去了所有家人,被上任风雨宗宗主带走。
「后来又有了一群一起练武的师兄弟,我也很喜欢。不过他们最后都被我杀了。」
他们不仅仅是师兄弟,亦是弱肉强食的竞争者。
「我这个人,什么都不该喜欢的。」
说完这句,越青易不再开口。
我凝视他许久,感受着山上的凉风习习,道:「可以喜欢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任何人都伤害不到它们,它们也不会伤害你。」
越青易闻言转头,似笑非笑看着我:「你同我那故人是真的像。她也喜欢看星星。」
他仍旧怀疑我故意接近他。
「没有人会不喜欢看星星。」我澄清道。
他点头,又扯起嘴角,问道:「你跟着我,究竟想得到什么?」
「一定要得到什么吗?」我反问。
「我如今孑然一身,仅有的风雨宗宗主之位刚刚也被我丢给别人了。」越青易定定看着我,「便是想要我的命,也无需你动手。你只需要再等不到一个月,我自己就死了。」
我摇头。
「总不会是想跟我睡一觉吧?」越青易突然夸张地笑,「劝你死了这条心。你这张脸太像我那故人,我真下不去手。」
「……」
「倘若不像呢?」鬼使神差,我问了这样一句。
越青易不笑了,就那样看着我。
我被看得脸颊微热,不自在地往后退了些,结结巴巴道:「时间不早了,睡…… 睡吧。」
说完,起身就跑,在不远处找了个避风的地方躺下。
许久没有听到声音。我又悄悄睁眼,才看到越青易依然在悬崖边安静坐着,不知在想什么。
……
……
穿书第三天。
距离越青易毒发身亡还有二十八天。
今日无事发生。
早上吃了馄饨,中午去当地最有名的酒楼要了壶店家自酿的梅子酒,点了江米酿鸭子、熏鸡白肚儿和几样素菜,吃得满肚饱,下午慢悠悠赶路消食。
夜里依旧宿在荒郊野外。
就,挺头疼的。
「咱们明天能不能找家客栈住?」我哀怨问道。
说起来我到现在还没住过小说里的客栈。
「不能。」越青易嫌弃地看我一眼,「江湖儿女这点苦都吃不了?」
「……」
笑死,我又不是江湖儿女,只是个苦逼社畜。
越青易生完火,慢悠悠拍了拍手上的灰,道:「越往西城镇越少,风餐露宿的日子还在后头。」
「太惨了。」我讷讷低语。
越青易斜我一眼,道:「你爹倒是把你养得娇气。」
这话没法回,我只得打个哈哈糊弄过去。幸好他也懒得追问。
我松口气。
多说多错,还是闭嘴吧。
「你知道我们接下来要去哪里吗?」越青易问道。
「西林城。」我随口答道。
说完才反应过来。
……
淦。
原文中写到越家兄妹二人最后的仇人流浪半生定居在西林城。按照他们的复仇顺序,张家主之后的目标就是这个人。
但作为樊昭是不应该知道这一点的!!!
越青易含笑看着我,道:「你还真是,无所不知。」
我心虚地摸了摸后脖子,扭着头小声道:「反正不会害你就是了。」
「谅你也不敢。」越青易道。
我无话可说,只能不停点头。
……
……
穿书第四天。
距离越青易毒发身亡还有二十七天。
赶路一天,风平浪静,相安无事。
穿书第五天。
距离越青易毒发身亡还有二十六天。
碰到一伙蒙面人,似乎是奔着越青易来的。越青易一个人全搞定,我负责看戏喊加油。
好像有点点晕血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血太多了吧。
穿书第六天。
距离越青易毒发身亡还有二十五天。
吃了顿霸王餐。
额,不是故意的,吃饱喝足付钱时才发现钱袋没了。
作为一个被现代文明熏陶过的靓女,我劝住了要动手的越青易,拉着他老老实实体验了一把刷盘子抵账的勤劳生活。
越青易横竖看我不顺眼,我只得假装看不见。
一直刷到半夜,没有赶路。
穿书第七天。
距离越青易毒发身亡还有二十四天。
傍晚时分终于看到一个繁华镇子。
我撺掇着越青易去街头卖艺,靠着他那张不配合的俊脸挣到三两七钱银子。
接着奔去药房买了副治外伤的药,花掉三两一钱。
越青易拧着眉,道:「你买这个干什么?」
我递给他,道:「昨天看你受伤了。处理一下吧。」
「小伤而已。」越青易脸绷得极紧,「拿去退了。」
「为什么要退?小伤也要处理的啊。」我不解道。
「你不是想住客栈?在这个镇子,六钱银子可住不了客栈。」越青易不耐烦道。
我手一挥,不在意道:「一会儿找找有没有桥洞住。桥洞我也没住过,就当是体验生活了。」
越青易神色复杂地看着我。
我被看得颇不自在,小心翼翼道:「没有桥洞吗?」
越青易一声不吭转身走了。
我连忙跟上。
嘿,桥洞没住上,找到个凋敝的小庙。
……
……
穿书第十五天。
距离越青易毒发身亡还有十六天。
赶路时顺手救了溺水的小孩。
准确来说是我和越青易一人救了一个。
那俩孩子一个落水了,另一个冲动跳下去救,结果那两个都不会水。
巧了不是,我和越青易恰好都会水。
便一人捞了一个起来。
没一会儿,急匆匆跑来的孩子父母千恩万谢,还硬塞给我俩一个沉甸甸的荷包。
作为穷鬼二人组,我不客气地做主收下了。
再次上路时,越青易对着荷包看了又看,仿佛很稀罕。
「救人的感觉怎么样?」我好笑地问他,「是不是还不错。」
越青易抿着嘴,微不可见地点了下头,随即脸上荡开了一圈笑,道:「比杀人的感觉好些。」
我踮起脚,鼓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越青易不适应地偏了偏头,身子不曾躲开。
穿书第十六天。
距离越青易毒发身亡还有十五天。
赶路一天,夜宿枯黄野地。
越青易躺着看着星星。
我走过去,蹲下身问道:「不睡觉么?」
相处的时间多了我才发现,他总是睡得比我晚,醒得比我早。
越青易没有看我,对着夜色平静道:「睡一天就少一天。将死之人,总是舍不得睡的。」
我叹口气,实在不知该说什么。
……
……
穿书第二十五天。
距离越青易毒发身亡还有六天。
昨日我们便到了西林城,说好了今天要抓住生命的尾巴在城里玩一整天。
「今天玩什么?」我如往常一样戴好面具,凑过去笑嘻嘻问。
「玩不了了。」越青易抱歉地看着我。
我呼吸一窒,低声道:「不是还有六天么?」
「来不及。」越青易勉强笑了笑,「我那故人已经到了这里。」
我眨了眨眼,觉得眼眶微涩。
原来真的如原文所写,没有六天。
我轻轻扯过他的衣袖,抬头道:「走吧。」
越青易纹丝不动,只歉意看着我,道:「抱歉。」
我心头疑惑,正欲开口询问,便觉得颈间一痛,随即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再清醒时,早已没了越青易的踪影。
我心里一沉。知道越青易是独自一人去了仇家那里。
幸好我记得他的仇家是当地茶商陈有为。
只是赶到时已经晚了。
战斗已经进行到尾声。
那茶商虽然这些年看起来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富商,暗地里却从未懈怠过练武。
而且自他风闻旧日同伴依次身亡后,早有准备。
越青易此去便中了埋伏。
女主一行人原本袖手旁观,眼见越青易重伤不敌,收养女主的陆家的三少爷才上前帮手。
战至酣处,越青易与陆三少同时遭遇险境。
「三哥小心!」女主惊呼,再也不装小白,上前猛地一掌击退茶商,并将陆三少救回空地。
余下越青易挨了茶商猛烈一击,身体顿在原地,神色落寞了许多。
兄妹相见,不能相认已是痛苦。
而自己拼尽全力保护的妹妹在关心另一个人,更是残忍。
女主对此毫不知情。
她不认识越青易。
对她来说,越青易不过是陌生的魔宗宗主,仅此而已,犯不着她担心。
想到这里,我再也忍不住,一跺脚冲了出去。
死就死吧。
越青易听到声音转过头,看见是我,神情满是震惊。
他脸上透着不正常的潮红,只是看着看着,脸色忽地舒展开来,眼睛里迸射出喜悦的光,似有千言万语聚在胸膛。
最后只说出淡淡一句:「你来了。」
我点头,一步一步朝他走近,道:「我来了。」
他朝我伸出手,微笑道:「不算早也不算晚。」
我学着他往日的模样嗤一声,轻轻将手放在他手心,接道:「收尸正好。」
越青易终于大笑出声。
我头一次见他笑得这样开怀。
心头微酸。
笑完之后,越青易急促咳了几声,问我:「你叫什么?」
我顺口道:「樊……」
他不赞同地摇头。
我道出实情:「我叫江远梦,江湖的江,远道而来的远……」
只是话未说完,越青易松开了握着我的手,闭上了双眼。
我茫然地垂头,心里知道他再也不会醒。
可是西林城还没逛过。
我们明明还有六天。
……
……
清晨。
我按掉闹钟,愣愣地摸着洇湿的枕头。
穿书这二十几日的所有经历还在我脑海中,像是被硬生生刻下一般。
每个场景都记忆深刻,格外真实。
原来只是梦么?我长呼一口气,整理好复杂的心情。
起床洗漱。
到公司后,发现许多人围在一起聊天。
我率先打了招呼:「早。」
同事们亦纷纷回早,前台笑眯眯道:「梦梦,你对面来了个帅哥。」
我停住脚步,问:「什么帅哥?公司最近没招人吧?」
「不是新招的。」前台解释道,「是总部的负责人,临时过来办事,在你对面添了张桌子。」
我点头表示知道了。
前台挤眉弄眼看着我,补充道:「你今年刚入职不知道,他是咱们集团最年轻有为的董事,听说才二十多岁……」
我好笑地挥手打断她。
这小姑娘人很好,就是太八卦。
摇摇头往办公室走去。
刚到座位,对面探出个脑袋和杯子:「可以帮忙冲下咖啡么?」
我愣了下,心道这活儿新鲜,以前从来没干过。
对面见我不接,又温和道:「早上公司有事要处理,我来得太急,忘记准备咖啡了。这会儿手里有点事正忙,又很渴。可以帮忙吗?不方便也没有关系。」
行吧,看在你态度很好的份上,姑奶奶帮你这一次,我接过杯子。
对面扬起一个大笑脸,道:「谢谢。」
「不客气。」
去茶水间冲好回到办公室时,这人接过杯子再次道谢。
又道:「接下来几天我都会坐你对面。对了,我叫越青易,你怎么称呼?」
我呆在原地。
越青易?
「嗯?」见我没回复,位置上传来了一声轻嗯,尾调上扬,透着疑惑。
我回过神,道:「我叫江远梦。」
越青易正在敲键盘的手停住,沉默了一瞬方才转头看我,握拳问道:「哪个江?哪个远?」
我看着他,清楚道:「江湖的江,远道而来的远,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梦。」
越青易垂眸笑出声,手举高又放下,随后缓缓按住桌沿站起,目不转睛看着我,叹道:「原来是这个梦。」
导读:本文总结了《伤寒论》113方方药组成与煎煮方法服药禁忌等,且后附有汉代方剂剂量与现代的换算。值得收藏与分享!经方是我们中医人的财富,不可弃之如草芥,亦不可束之以高阁!有老师感叹,现在仲景经方出现了“国外热,国内冷;民间热,高校冷;网上热,临床冷”的尴尬局面;也有老师说,仲景经方大多适用于治疗急性重症,不适合慢性调理。你怎么看?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哦。
1桂枝汤方:12条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桂汤方:117条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3桂枝加芍药汤方:279条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4桂枝加大黄汤方:279条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43条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方:20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7挂枝去芍药汤方:21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8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22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9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112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 龙骨四两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10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118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11桂枝人参汤方:163
桂枝四两,另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朮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人参汤加桂枝——小编按)
12桂枝附子汤方:174 (桂枝加白术汤)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方:28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朮 茯苓各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朮。
14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62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15麻黄汤方:35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16大青龙汤方:38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17小青龙汤方:40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18桂枝麻黄各半汤方:23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19桂枝二麻黄一汤方:25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尖皮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20桂枝二越婢一汤方:27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21麻黄细辛附子汤方:301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2麻黄附子甘草汤方:302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63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2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206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孽 生梓白皮一生,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温服一升。
25葛根汤方:31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小编按)
26葛根加半夏汤方:33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夏半升,洗 枣十二枚,擘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27葛根黄芩黄连汤方:34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28桂枝加葛根汤方:14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宋本方后注云:\"臣亿等仅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29白虎汤方:219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白虎加人参汤方:168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粳米六合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31竹叶石膏汤方:397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32调胃承气汤方:29(甘草干姜汤方、芍药甘草汤方、四逆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消半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33小承气汤方:208
大黄四两,洒洗 厚朴二两,去皮,炙 枳实大者,炙,三枚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34大承气汤:208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35桃核承气汤方:106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芒消二两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36抵当汤方:124
水蛭熬 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37大陷胸汤方:134
大黄六两,去皮 芒消一升 甘遂一钱匕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38小陷胸汤方:138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楼实大者一枚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39十枣汤方:152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右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40桅子豉汤方:221 76
肥桅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绵裹右二味,以水四升,煮桅子取二升半,去滓;内鼓,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41桅子甘草豉汤方:76
桅子十四个,擘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绵裹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桅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2桅子生姜鼓汤方:76
桅子十四个,擘 生姜五两 香豉四台,绵裹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桅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3桅子厚朴汤方:79
桅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4桅子干姜汤方:80
桅子十四个,擘 干姜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5桅子柏皮汤方:261
肥桅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46茵陈蒿汤方:236
茵陈蒿六两 桅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47枳实桅子豉汤方:393
枳实三枚,炙 桅子十四个,擘豉一升,绵裹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桅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碁子五六枚,服之愈。
48小柴胡汤方:37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49大柴胡汤方:103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50柴胡加芒硝汤方:104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硝二两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51柴胡桂枝汤方:146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小柴胡汤加桂枝,芍药——小编按)
52柴胡桂枝干姜汤方:147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5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107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今加龙骨等。
54黄芩汤方:172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55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172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擘,十二枚 半夏半升,洗生姜一方三两,切,一两半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56大黄黄连泻心汤方:154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57附子泻心汤方:155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58甘草泻心汤方:158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59半夏泻心汤方:149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甘草各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 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一方用半夏一升)
60生姜泻心汤方:157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朮,加黄连,并泻肝法。
61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359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62黄连汤方:173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63旋复代赭汤方:161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64四逆汤方:29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65通脉四逆汤方:317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66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390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猪胆汁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67干姜附子汤方:61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68四逆加人参汤方:385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69茯苓四逆汤方:69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70四逆加人参汤方:385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71附子汤方:304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朮四两 芍药三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72真武汤方:316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朮二两 生姜切,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73白通汤方:314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74白通加猪胆汁汤:315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75当归四逆汤方:351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76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352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 吴茱萸二升 大枣二十五枚,擘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77甘草汤方:311
甘草二两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78桔梗汤方:311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79桂枝甘草汤方:64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80甘草干姜汤方:29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81芍药甘草汤方:29
白芍药 甘草各四两,炙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82芍药甘草附子汤方:68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83茯苓甘草汤方:73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8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65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85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方:67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朮 甘草各二两,炙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86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66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87小建中汤方:100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88炙甘草汤方:177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89理中丸方:386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朮各三两右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朮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朮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朮;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朮,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朮,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牡蛎熬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 栝楼根各等分右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90乌梅丸方:338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出汗,四两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91麻子仁丸:247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右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92蜜煎导方:233
食蜜七合右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93土瓜根方(缺)233
94抵当丸方:126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右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95大陷胸丸方:131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 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96五苓散方:71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朮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97文蛤散方:141
文蛤五两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98白散方:141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贝母三分右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胺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99半夏散及汤方:313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
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100瓜蒂散方:166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鼓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爪蒂散。
101四逆汤:323
甘草二两 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热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102牡蛎泽泻散方:395
牡蛎熬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 栝楼根各等分右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103烧褌散方:392
妇人中褌,近隐处,取烧作灰右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人病取男子褌烧服。
104赤石脂禹余粮汤方:159
赤石脂一斤,碎 太一禹余粮一斤,碎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05桃花汤方:306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106猪苓汤方:223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泽泻 滑石各一两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107吴莱萸汤方:243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108麻黄升麻汤方:357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葳蕤(一作菖蒲),十八铢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朮六铢 干姜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109黄连阿胶汤方:303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一云三挺),三两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110苦酒汤方:312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111猪肤汤方:310
猪肤一斤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主之,方九。
112白头翁汤方:371
白头翁二两 黄蘖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113禹余粮丸88原方缺失
后世:常器之主张:“只禹余粮一味,火煅亦可服”;王日休补方:“用禹余粮、赤石质,生梓皮各三两,赤小豆半升,共为末,蜜丸弹子大,以水六升,早晚各一服”;《古本伤寒论》补方,药物组成: 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 干姜三两 上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20丸。近代主张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治疗。
附录: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的资料(整理人包括柯雪帆、李可、郝万山等)整理如下:
1 石 = 四钧 = 29760 克
1 钧 = 三十斤 = 7440 克
1 斤 = 16 两 = 248 克
= 液体250 毫升
1 两 = 24 铢 = 15.625 克
1 圭 = 0.5 克
1 撮 = 2 克
1 方寸匕 = 金石类2.74 克
= 药末约2 克
= 草木类药末约1 克
半方寸匕 = 一刀圭
= 一钱匕
= 1.5 克
一钱匕 = 1.5-1.8 克
一铢 = 0.65 克
一铢 = 100 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 = 3.9-4.2 克
1 斛 = 10 斗 = 20000 毫升
1 斗 = 10 升 = 2000 毫升
1 升 = 10 合 = 200 毫升
1 合 = 2 龠 = 20 毫升
1 龠 = 5 撮 = 10 毫升
1 撮 = 4 圭 = 2 毫升
1 圭 = 0.5 毫升
1 引 = 10 丈 = 2310 厘米
1 丈 = 10 尺 = 231 厘米
1 尺 = 10 寸 = 23.1 厘米
1 寸 = 10 分 = 2.31 厘米
1 分 = 0.231 厘米
梧桐子大 = 黄豆大
蜀椒一升 = 50 克
葶苈子一升 = 60 克
吴茱萸一升 = 50 克
五味子一升 = 50 克
半夏一升 = 130 克
虻虫一升 = 16 克
附子大者1 枚 = 20-30 克
附子中者1 枚 = 15 克
强乌头1 枚小者 = 3 克
强乌头1 枚大者 = 5-6 克
杏仁大者10 枚 = 4 克
栀子10 枚 平均15 克
瓜蒌大小平均1 枚 = 46 克
枳实1 枚 约14.4 克
石膏鸡蛋大1 枚 约40 克
厚朴1 尺 约30 克
竹叶一握 约12 克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由原作者所有,更多内容可关注医学教育网微信号:med66_cdel 回复礼包即可领取免费医考资料。
#为什么袁天罡的墓无人能盗#
或许是《盗墓笔记》火遍全网的原因,此类题材也逐渐涉及到影视剧的创作,看盗墓笔记之类的电影,比看以前的僵尸电影,又感觉刺激不少。不少群众也因此对墓地的知识和风水,有了不少的见识和见闻,对中国传统的风水之术也是半信半疑、愈发感觉到了其神秘而不可测。
袁天罡
传统的风水之术现在的风水之术叫做环境学,有不少喜爱易经的人也喜欢钻研环境学,据说在不少的大学,都有开设此类科学,而且是比较系统的那种。
大唐国师
在古代封建社会,这方面的高人层出不穷,由于门派不同,但还是有不少杰出的代表,大多数人都创造了不朽的传奇故事,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有神人一般借东风的操作,而后又有燃灯续命、死诸葛吓死活司马的故事,并留有八阵图传于后人;东汉时期的张良,据说是鬼谷子门徒,孙膑与庞涓的故事也是深入人心,而袁天罡则是出现在隋末唐初的人物。
袁天罡和李淳风
这些人各有所长,有的善于排兵布阵,但也不乏装神弄鬼,对风水之术的水平造诣也成就非凡,如诸葛孔明在定军山病亡之后,到如今也没人知道他的墓葬在哪里?
在古代的历朝历代都有国师或司天监这一职务和部门,司天监全天监控全国各地的风水气象和社会异象及传闻,国师则担负着祭祀纳福为皇族寻吉祥之地的任务。
大唐国师袁天罡据史书记载,袁天罡是益州成都人,玄学家、天文学家、道士出身。一生精通面相和风鉴之术,曾留有《推背图》、《九天玄女六壬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传于后世。
明朝天顺年间,有游人登白鹤山游玩,无意中发现了袁天罡墓的墓碑,随即就确定了袁天罡的墓葬位置,这也是世人第一次发现的袁天罡的墓地,但此时的墓地杂草丛生,原来的天宫院已是不复存在。
明英宗知道此事后,遂派人派专款进行修复,于是新的天宫院便开始在袁天罡墓附近破土修建,最终于天顺三年完工。明英宗临驾于此,亲为天宫院题匾撰文。天宫院正殿为双重檐歇山式屋顶,台梁式屋架,用料粗大,面阔五间19.4米,进深五间19.3米;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叠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建筑;目前两殿保存得比较完整,占地大约六亩,总建筑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
袁天罡曾有称骨算命法流传于世:如终身行乞孤苦之命的歌诀是“短命非业谓大空,平生灾难事重重;凶祸频临陷逆境,终世困苦事不成”,此为二两一钱的称骨;如三两四的称骨歌诀:“此命福气果如何,僧道门中衣禄多;离祖出家方为妙,朝晚拜佛念弥陀“。味道十足。
其墓是否被盗据传说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墓地相距不过百米,而李淳风的墓葬早于千年前就被盗墓贼光顾过,而袁天罡墓因为有官兵看守才幸免于难,这也是世人来判断两人术法高深的依据。
也有一种说法是,袁天罡早就算到自己的墓地会被化为军事重地,有官兵把守,所以盗墓贼才不敢光顾。虽然两人贵为天师,都是玄学大师,但袁天罡的运气似乎要比李淳风的运气要好很多,而且还存在着偶然的因素,即使百米之内,把守重地的官兵岂能没有发觉之理。
或许还存在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盗墓贼十分敬畏袁天罡,认为袁天罡的本事要高于李淳风,而不敢对袁天罡的墓下手。无论哪一种说法,袁天罡的墓没有被盗,应该是一个事实。
袁天罡墓在阆中市天宫乡,而李淳风的墓地在陕西宝鸡岐山县凤鸣镇李家道村,从距离和传说来讲,相距的不是百米而是千里。当然,据记载的其他各处也偶有发现,但到底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