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在生活中有许多留传下来的俗语,有的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有的则没有事实依据,更没自一点的科学成份,放到现在来看,只能是茶余饭后闲聊的一个话题而己。
坟后有坑绝人丁
在古时候,人们迷信的思想很严重,有时候的举手投足都会和一些讲究相关联,尤其是在安置逝去的亲人方面,对坟墓的选址也更为谨慎,唯恐在以后的日子会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在家人身上。
这句话是说在亲人墓地的后边,如果有坑的话,会对子孙后代有伤害。
如果放在现实中来看,亲人的墓地后边若有个坑的话,看着也会不舒服,也许会想法填平,若是无法用人力去填平的,就会考虑到迁坟之说。
有的坑是逐渐行成的,有的是人为挖的。有时在挖墓时会遇到石头,只能是在前后左右再找个点来挖。因为在农村或山区里生活的人们,在逝去后基本还是土葬,在自家地里或者是没人种植的荒山荒坡上。
白虎垂头少男愁
左青龙右白虎指的是一个方位,意思是在坟墓的白虎方位,有下沉的迹象或明显的己下榻,出现了这种情况对少男有影响,少男也就是未成年男子或是小一辈的男子。
这是古时候那个年代在风水学上的一种说法,无法证实的一种说辞。
其实,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讲究,都是希望以后的日子能平安、幸福,万事都如意。
就拿现在来说,逢九或本命年时,人们都会穿点红颜色的衣服,这就是讲究。
对于留传下来的俗语,也的一分为二的来看待,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就当是对俗语的一种了解。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扫墓祭祖的时间了。许多生活在外地的人们都会从清明节中受益。当他们放长假回家时,他们会修缮亲人的坟墓,除掉杂草,耕种土地。有些人甚至趁机为已故亲人立碑以示纪念。农村受传统文化影响较重,更注重坟墓、纪念碑。你知道清明节哪些人不能进坟墓,为亲人立碑时碑上写的是什么吗?
清明期间哪些人不能上坟?
首先要明确的是,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下面的说法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由于很多家庭计划生育一个孩子,所以并没有那么特殊。其实去坟墓和去祠堂祭祖是一样的,只是祭祀的对象换成了自己最亲近的亲人,所以去坟墓也必须算一种祭祀。祭祀活动,佩戴有记念亲人和寻求幸福两种属性。人死后的葬礼和土葬是完全不同的。至于上坟的禁忌,大家要根据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家庭情况来遵守。
根据大部分地区的风俗习惯,并考虑到去坟墓的路途较远、路途相对困难,建议以下情况的人不要进入坟墓:
1、孕妇不宜进入坟墓,这样既保护胎儿,又保护孕妇;2、未婚女子不能进坟墓。一些当地习俗认为,未婚女子上坟会导致家里多生男孩和女孩;3、已婚女儿不能去娘家坟,否则会认为娘家无人,娘家贫困;4、你可以进别人的坟墓,但你不能进别人的坟墓;5、病人不能上坟;进入坟墓。
为亲人立碑时,纪念碑上应该写什么?
立碑的表面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告诉墓主是谁的,二是碑文,也就是立的碑,这两个内容都非常特别。
那是谁的坟墓?这主要是由墓碑上的文字内容决定的。《礼记---曲礼》中记载:“生曰父、母、妻,死曰考、妾、妾。”即墓碑上的“考”代表的是立碑者的父亲的坟墓,“妣”代表的是立碑者的母亲的坟墓。
有的墓碑上写着“贤考”、“贤考”、“贤妃”、“贤妃”。有人说“先”是先后的意思,意思是父母哪一方先去世,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里的“先”是一种尊称,相当于“先”,有显赫的意思。死者生前任何“公、德、名、业”就足够了。用“贤”字,例如,如果去世的人生前有功名,或者在当地很有名气,人品很受重视,那么就可以用“贤”字来表示对这个人的尊重,当然,为了表达对亲人的尊重,现在很多人多选择“秀”字,少选择“贤”字。
有的墓碑上写着“古仙考”、“古仙考”、“古仙妃”、“古仙妃”。其实主要是为了凑字数,怎么理解呢?
我们以《夏宫徐立大师墓先》为例简单说明一下。“贤”代表对死者的尊重,“考”代表死者是立碑者的父亲。“夏”代表死者的姓氏,“公”对应“母”,分别代表“男”和“女”,“西丽”是死者的“名字”,“成人的坟墓”很好理解。最后说一下前面的“孤”字。铭文的第一至第五个字分别代表“生、老、病、苦、死”。“如果没有”顾”字,以10字结尾。不幸的是,第十个字落在了“死”上,如果再加上“蛊”字,最后就落在了第三个生命周期上,意味着死去的人可以早日重生,也意味着家人安好。
然后就是如何签署碑文。碑文中记载了这座碑是谁立的。一般来说,谁付钱谁就写下来。这里涉及到几个有争议的点:
1、已婚女方和女婿可以签字收款吗?如果他们不付钱,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如果他们付钱,已婚妇女就有了哥哥和弟弟。一般不会决定,但是在描述中会提到,没有兄弟或弟弟可以跌倒,或者不跌倒,并且在描述中也写了不跌倒。作为外人,女婿不能签字要钱。
2、儿媳妇可以签字付款吗?当然可以,因为古代出嫁的女人随夫姓,属于夫家,公婆的墓碑上可以署名。
3、除子女辈外,还有孙辈、侄子辈、曾孙辈、侄女辈。这里没有孙子来签字要钱。孙辈的情况与已婚妇女类似。侄子和侄女不能签名领取这笔钱。年轻一辈的情况,参考孙辈的待遇就可以了。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扫墓祭祖的时间了。许多生活在外地的人们都会从清明节中受益。当他们放长假回家时,他们会修缮亲人的坟墓,除掉杂草,耕种土地。有些人甚至趁机为已故亲人立碑以示纪念。农村受传统文化影响较重,更注重坟墓、纪念碑。你知道清明节哪些人不能进坟墓,为亲人立碑时碑上写的是什么吗?
清明期间哪些人不能上坟?
首先要明确的是,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下面的说法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由于很多家庭计划生育一个孩子,所以并没有那么特殊。其实去坟墓和去祠堂祭祖是一样的,只是祭祀的对象换成了自己最亲近的亲人,所以去坟墓也必须算一种祭祀。祭祀活动,佩戴有记念亲人和寻求幸福两种属性。人死后的葬礼和土葬是完全不同的。至于上坟的禁忌,大家要根据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家庭情况来遵守。
根据大部分地区的风俗习惯,并考虑到去坟墓的路途较远、路途相对困难,建议以下情况的人不要进入坟墓:
1、孕妇不宜进入坟墓,这样既保护胎儿,又保护孕妇;2、未婚女子不能进坟墓。一些当地习俗认为,未婚女子上坟会导致家里多生男孩和女孩;3、已婚女儿不能去娘家坟,否则会认为娘家无人,娘家贫困;4、你可以进别人的坟墓,但你不能进别人的坟墓;5、病人不能上坟;进入坟墓。
为亲人立碑时,纪念碑上应该写什么?
立碑的表面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告诉墓主是谁的,二是碑文,也就是立的碑,这两个内容都非常特别。
那是谁的坟墓?这主要是由墓碑上的文字内容决定的。《礼记---曲礼》中记载:“生曰父、母、妻,死曰考、妾、妾。”即墓碑上的“考”代表的是立碑者的父亲的坟墓,“妣”代表的是立碑者的母亲的坟墓。
有的墓碑上写着“贤考”、“贤考”、“贤妃”、“贤妃”。有人说“先”是先后的意思,意思是父母哪一方先去世,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里的“先”是一种尊称,相当于“先”,有显赫的意思。死者生前任何“公、德、名、业”就足够了。用“贤”字,例如,如果去世的人生前有功名,或者在当地很有名气,人品很受重视,那么就可以用“贤”字来表示对这个人的尊重,当然,为了表达对亲人的尊重,现在很多人多选择“秀”字,少选择“贤”字。
有的墓碑上写着“古仙考”、“古仙考”、“古仙妃”、“古仙妃”。其实主要是为了凑字数,怎么理解呢?
我们以《夏宫徐立大师墓先》为例简单说明一下。“贤”代表对死者的尊重,“考”代表死者是立碑者的父亲。“夏”代表死者的姓氏,“公”对应“母”,分别代表“男”和“女”,“西丽”是死者的“名字”,“成人的坟墓”很好理解。最后说一下前面的“孤”字。铭文的第一至第五个字分别代表“生、老、病、苦、死”。“如果没有”顾”字,以10字结尾。不幸的是,第十个字落在了“死”上,如果再加上“蛊”字,最后就落在了第三个生命周期上,意味着死去的人可以早日重生,也意味着家人安好。
然后就是如何签署碑文。碑文中记载了这座碑是谁立的。一般来说,谁付钱谁就写下来。这里涉及到几个有争议的点:
1、已婚女方和女婿可以签字收款吗?如果他们不付钱,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如果他们付钱,已婚妇女就有了哥哥和弟弟。一般不会决定,但是在描述中会提到,没有兄弟或弟弟可以跌倒,或者不跌倒,并且在描述中也写了不跌倒。作为外人,女婿不能签字要钱。
2、儿媳妇可以签字付款吗?当然可以,因为古代出嫁的女人随夫姓,属于夫家,公婆的墓碑上可以署名。
3、除子女辈外,还有孙辈、侄子辈、曾孙辈、侄女辈。这里没有孙子来签字要钱。孙辈的情况与已婚妇女类似。侄子和侄女不能签名领取这笔钱。年轻一辈的情况,参考孙辈的待遇就可以了。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自古以来,我国传统的习俗都是死者为大,不管生前过得如何,死后子女们都会为了表示孝道为逝去的亲人修建气派的坟墓,也好让子孙后代们的哀思有个寄托之处。
有句老话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坟前生三树,子孙得庇护”,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说只要坟墓前生长了这三种树,子孙后代们都会得到庇佑。那么,你知道具体是哪三种树吗?
一、桑树
前面我们讲过庭院中不适合栽种的树木,其中之一就有桑树,主要的原因是“桑”通“丧”,有不吉利之寓意。但在坟地中就不一样了,就不再有这样的顾虑了。
相信大家对项羽的那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都能熟悉,取得了荣华富贵,就要衣锦还乡,让祖宗、乡亲知道,这样才能光耀门楣。所以古时候那些达官显贵在功成名就之后就会选择荣归故里,而桑树就和古人们“落叶归根”的情怀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诗经里曾写道“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大家在看到桑树的时候,内心都是非常崇敬和怀念的,桑树就代表着家乡,坟前种植桑树,就代表着逝者“落叶归根”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子孙后代们对逝者的尊敬和爱戴。
二、柳树
柳树,同样也是不适合在庭院中栽种,适合栽种在坟前。因为“柳”通“留”和“流”,代表着源远流长,给子孙后代们留福祉,寓意吉祥美好的象征。古诗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树的形态如丝绦一般,有聚拢气场的象征意义。而且在古代,柳树还是高贵的象征,我们现在称之为杨柳,就是因为当初隋炀帝杨广赐予了柳树“杨”姓,后来被称为杨柳。所以坟前种植柳树不仅寓意富源不断,还是高贵的象征,自然对子孙后代有庇佑了。
三、柏树
古时候老人去世后都是用杉木或者松木做成棺材,下葬之后非常耐腐蚀,能够埋在土地很多年不腐烂。但是如果有白蚁就会对埋在地底下的棺木进行侵蚀。为了防止白蚁的侵入,人们就想到了在坟前种植柏树。松柏一年四季常青,寿命极长,也预示着家道能够源远流长。而且我们现在一般都用松柏来形容英雄烈士们,代表着烈士的英魂,有崇高的象征,也预示着逝者的精神永存人间,福佑子孙。
时过境迁,老祖宗的这些话已经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了,仅仅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美好寓意的寄托。我们也应该理性来对待,毕竟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要一味地盲从,对此,你怎么看呢?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刚开始我不理解是什么意思,直到有一天,我才深深感受到亲情并不是永恒的。
我五岁那年,农村整体规划,所有的旧房子都要拆掉重建,我们家也不例外,可是就在拆房子挖地基的时候,在东边两间房子的地下,竟然挖出来一口棺材。
这可是一件很晦气的事啊,可是我父亲怎么也想不明白家下面怎么会有坟子,因为在建这个房子前,爷爷还专门请了能人帮忙看过,当时能人说我们家选的位置风水宝地,所以才建的。
至于当时为什么没有发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建的是土房子,没有地基,只是在贴着地的地方摆放了石头而已。
由于当时建房子没有管理,村里的人其实都是自己去选一块地,只要村长点头就能开建,却没有想到躲防万躲,我们家还是没有躲开别人的墓地。
挖出来棺材本就晦气,但是也不能随便动棺材,所以父亲请来了村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老人看完以后说:“你家换个地方吧!这里是人家的地方。”
听完以后,父亲苦恼地说:“造孽啊!躲都躲不开啊!”
既然老人说让我们换地方,我父亲也只能去找村长另外申请了一块地皮,在此之后,父亲给那口棺材烧了些纸钱,希望“他”不要计较我们的打扰。
虽然不知道挖出来的是谁家的祖坟,但是通过这件事,体现了“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的意思,也为我们解答了为什么早前土葬的很多,为什么却没有看到坟墓的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农村,大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但是亲人也有远近之分,怎么判断亲近的远近呢?
很多老人就会说:“如果出了五服,就感觉没有那么亲近了。”
那么,老人说得“五服”是什么意思呢?
农村所谓的“五服”,指的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体系。
当然,关于“五服”的说法有多种多样:
“五服”说最早见《尚书·禹贡》: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靡,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从畿服重地到藩属下国逐层管理,兼举文教武卫,声教讫于蛮荒,这体现了华夏王朝历来的治国思想渊源。
这段话简单可以概括为:
王四周各五百里的区域,叫做甸服;
甸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区域叫侯服;
侯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区域是绥服;
绥服以外各五百里是要服;
要服以外各五百里是荒服。
通过上面五服可以看出,离王城越远,人际越荒芜,但是还都在王城的管理范围内,一旦出去五服,就是别国的领域。
当然,如今我们不再是这样的分类方法,我们目前是按照亲疏关系进行定义五服的,也就是现今老人常用来说的几辈人的意思。
我老家是这样定义五服的,从自己开始推算,依次是父亲、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这五代人为“五服”之内的同族宗亲。
不过也有的地方是从自己往上到爷爷辈,往下到孙子辈算五服的,每个地方或许都不一样。
一般在五服以内的话,无论怎样,都会知道五服内的亲人埋在什么地方,而像我们家挖出来的棺材,就是过了五服以后,成为了一座无名坟墓,如果不是我们家拆建的话,他将永远埋在地下,无人可知。
那么“人过五代另起坟”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在古代,五代是指以自己为准,向前为父辈、祖父辈、曾祖辈、高祖辈,从高祖辈开始的这五代人为亲人。
而五代人中,自己的父辈、祖父辈、曾祖辈、高祖辈逝去以后,很多地方是安葬在自家的农田里,葬的多了,农田就被占用的太多,有的人家一亩地里有十几个坟头。
所以,当到了第五代以后,地里已经不能再安葬了,所以就会另寻他处,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影响自己的后人祭祀先人了。
久而久之,新起的坟因为后背都健在,所以日常还有人打理,而之前逝去的祖父辈、曾祖辈、高祖辈年轻一辈或许都不知道在上面地方,慢慢地也就不再过问,这也是农村老人常说的:“上坟不过三代”的意思。
而在改革火葬制度以前,大部分地方都是用泥土堆积的坟墓,平时有人打理的话,坟墓还清晰可见,但是如果无人搭理的话,经过几十年的风吹日晒,雨水洗礼,坟头就消失了。
除了没人打理之外,还有几个原因是坟墓消失的原因:1、古人的墓葬很多埋在地底下或山洞里
近些年来,我国经常会在一些工地或者河边发现深藏在地底下的墓葬,这些墓葬大都在地下几米深的地方,而且机关重重。
在古代,有钱人家对殡葬相当重视,一是要考虑风水,二是还要考虑防盗,所以,一般选的墓地都是一些深山或者地下很深的位置,不要说现在很难发现,就算是以前也很难找到。
就算是穷苦人家的人死去,也大都不愿意让死者暴尸野外,会选择在深山里找个山洞。
当然,还有一些超级穷的人,死后会随便找个荒郊野外的地方,用石头将尸体盖住,对于这样简单的坟墓,很可能家属前脚刚离开,后脚一些猛兽就把石头扒开,将尸体叼走了。
2、移坟还耕
受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偷埋乱葬、侵占耕地等现象依然严重,特别是近年来耕地、林地及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等禁止建造坟墓的地区仍有大量违法坟墓存在。
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殡葬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偷埋乱葬、以罚款代替火化、骨灰装棺重葬等现象比较严重,既加重了人民群众负担,又占用了大量耕地。
所以,有些省份就动员群众,“省下方寸土,留给子孙耕”,这是他们奉劝各家各户把地里的坟墓移走的宣传语。
坟子在农田里确实占用了土地,可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蓝天之下,死了以后不埋在土里埋哪里呢?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移坟还是推行了下去,几千几万的坟墓就此消失在田野里,也是坟墓少的一个原因。
3、开荒迁移和破坏
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下,人们生活的区域越来越大,这就代表着需要更多的土地,而随着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很多坟墓在这个过程中要么被迁走,要么被夷为平地。
古代,人们为了有田可以种,很多无名的墓葬都被铲平,被人们种上的庄稼。
现在,人们为了高楼大厦,很多无名的墓葬被破坏或移走,被人们盖上了房子。
古人葬人,没有固定的地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人们开发土地的过程中,坟墓越来越少。
而伴随着坟子越来越少,人们就只能在城市边上购买墓地,可是,通过一件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人啊!过不了5代就没人在祭祀了,因为亲情撑不住岁月的消耗。
和农村里的坟墓一样命运的还有城市里的坟墓,虽然有集中的墓园,但是也会慢慢消失。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城市里的公墓并不是说花了钱就可以永久使用了,而是跟房子有产权一样,公墓也是有产权的,而且产权期更短,只有20年,20年以后就过期了。
公墓使用期限达到20年以后,如果子孙不接着续期,墓园就会通知墓主的后代子孙,告诉他们使用期限到期了,需要缴费续期。
如果逝者的亲属到期限没有续期,公墓管理方就会将坟墓认定为无主墓,相当于是逝者后代主动放弃了这座墓了。
随后,墓园就会将无主墓来进行信息公示,等到公示三个月以后,逝者后代还是没有来缴费的话,那墓园就会自行处理了。
在公示期三个月过完以后,墓园就会安排人员将骨灰盒取出,然后修正以后,将公墓进行售卖。
而被挖出来的骨灰盒,工作人员会贴上标签,并会在空地上放置一周左右,如果一周内没有人认领的话,那么工作人员就会就近集中深埋,或安放在骨灰塔中。
但是骨灰塔墓园任何的防护措施,在骨灰塔里存放的骨灰盒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腐蚀,但是墓园也算是“仁义”了。
按照工作人员的说法,无主墓是不可能一直任其存在的,虽然说处理的做法有些残忍,但是公墓也是要赚钱的,而且平时公墓管理方也会派人管理墓园的环境卫生,这都是成本。
因此,管理方是不可能任由那些无主墓一直存在的。
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公墓也是需要请人打理的,这些花费都是需要逝者的家属承担的。
如何让后人祭祀自己久一点?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里,如果是埋在农田或者公墓里,后人很可能就会慢慢慢地忘记。
网上有这么一种方法,可以让后人祭祀自己久一些,我认为方法还是不错的:由于墓地价格越来越高,有些人就花钱买房子存放亲人的骨灰。
别看只是小小一座公墓,实际上费用是非常高的,网上的资料显示,北京朝阳陵园的收费是158000元起 ,外侨公墓的收费是148000元起,最便宜的是永宁陵园,但收费也是7800元起。
要知道一座公墓的面积是非常小的,单人或者合葬的公墓占地面积都不超过1平方米,很显然公墓的均价比房价还要高了。
有些地方的房价只要几千元,只要花上10几万就能买上十几平方的房子,而且居住权是70年(听说现在是永久的了),仔细一算,比公墓还划算,于是就有人有了新的想法。
早些时候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网红”小区,3000元一平米的房价一经开盘就即将售罄,并且吸引了大量的慕名而来的外地求购者。
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小区特别偏僻,远离市区,而且交通特别不便利,房子卖得那么好,就是因为很多人买房子不是用来给活人住的。
中国人自古讲究“人死为大”,有死亡那就势必要为其操办后事,而以前的“入土为安”的土葬已经被火葬代替,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国家提倡遗体火葬。
火葬带动墓地需求量大增,而墓地的价格也越来越高,于是很多人就想到花几十万买一套住宅房,住房产权70年,买来不住人,专门用来存放骨灰,还不用缴纳墓地管理费,这也是很多人买“骨灰房”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毕竟谁都不愿意去世后,子女们因为心疼高额的墓地费用不给自己续费、拜祭,自己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写到最后:人终有一死,对于死去的人来说,具体是真的消失了还是去了哪里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我认为死去的人从心里是不愿意麻烦自己的亲人的。
因此,祭不祭拜的他们或许并不清楚,或许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多尽尽孝道才是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
而随着墓地的价格飙升,农田里也不让随意埋葬,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消失”,比如海葬。
其实我们祭奠逝去的亲人时,真的无需坟墓,毕竟家里有照片,有牌位,到时间了给“他们”送点钱财就可以了。
随着农村人口的流逝,种姓会在不久的一天变得四分五裂,而在几代人以后,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唯一能说的就是:“我们的老家,回不去了。”
或许只有这个时候,我们的思绪中,才能回忆起在老家的某个田地里或者某个墓园里,我们的祖辈之前埋在那里,只是如今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
如今生活在农村里的人,很少见到五服以内的家族共同祭祖了,导致这样结果的最大原因就是老一辈的人渐渐都离开了,而年轻人对三服以上的祖辈并没有太多感情,所以,导致后面的年轻人的距离也远了。
而随着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城市,终有一天农村将成为空城,到那个时候,现在还存在的这些坟墓,也会消失在岁月里。
而随着岁月消失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