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两岸民间交流最活跃区域。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事关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重磅文件出炉。日前,《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为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提出一揽子具体措施和要求。
众所周知,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历来有着“闽台同源”的说法。此次《意见》明确指出,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在全国范围来看,这一定位都可谓是独一无二。
一个区域的发展,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新的展望下,福建承担的新使命,也是加快发展的新机遇。
为什么是福建?
长期以来,福建在对台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地位可以用无可替代来形容。
这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观察。比如,福建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80%的台湾人祖籍都在福建,两地融合发展从文化认同度上看是非常高的。
从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看,闽台之间的交往也非常密切。比如,福建是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目前,福建全省有台企超1万家,实际利用台资超过320亿美元,闽台贸易额累计超1.4万亿元人民币,每年实际利用台资、新设台资企业数量,均居大陆各省市前列。
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看,福建是大陆最早开展对台直航的省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先后开始了福州港、厦门港与台湾高雄港的海上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后来又陆续开启了“小三通”、“大三通”。
福建也是两岸民间交流最活跃区域,每年常态化举办以宗亲、乡亲、姻亲和民间信仰及历史文化为纽带的基层民间交流活动200多场。仅今年以来,就已有2万多台胞来闽参访交流、寻根谒祖。
闽台青少年间的交流交往也不断增强。福建目前已开放36所高校对台招生,是唯一试点开展高校单独对台招生考试、依据台湾统测成绩招生的省份,推动70多所高校与台湾11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协议,达成200多个合作办学项目,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4万多人。
此外,闽台之间交流交往的平台与政策,也有很多是全国唯一的。比如,福建有“因台而设,因台而特”的全国唯一对台综合实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有已举办15届,累计吸引34万人次线下参与的两岸最大的民间基层交流平台——海峡论坛。
再比如,2021年7月,福州专门出台了《在榕就业创业台胞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在大陆范围内率先把就业创业台胞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实行市场化标准30%的租金减免。
毫无疑问,就与台湾的全方位联系而言,福建与台湾的关系之密切,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都可以说是没有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重任落在福建肩上,自然是众望所归。
“坐着高铁去台湾”越来越近?
那么,承载新的使命,对福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对此,意见中的诸多内容都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比如,意见明确要适度超前开展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推动闽台基础设施应通尽通,构建立体式综合性对台通道枢纽,畅通闽台与大陆其他地区连接通道;加强物流枢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
这首先意味着,福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迎来一波新的国家支持。这在当下对于经济稳增长、促就业等,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要指出的一点是,福建虽然是中国山地最多最密集的省份之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但它是中国最早市市通高铁的省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对台工作方面的重要地位,能够强化与台湾方面在交通等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有望成为福建继续完善发展条件、拉动投资的一个新的“增量”空间。
比如,有一个标志性工程备受瞩目,那就是京台高铁。它的起点为北京南站,一路向南跨过台湾海峡,终点为高铁台北站。2016年印发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所提出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就包括了“京港(台)通道”。
随着此次《意见》强调要“推动闽台基础设施应通尽通”,京台高铁的规划建设或将加快进程。而日前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也明确提出,“我们要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实现两岸民众坐着高铁轻松跨过台湾海峡的梦想。”
这一天早日到来,福建在对台工作方面的区位优势,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两岸融合发展,对福建有多重要?
在促进台胞来闽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意见提出支持福建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多种方式扩大招收台湾学生规模;支持台胞参与福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各项事业发展等。
更具标志性的措施是:取消台胞在闽暂住登记;鼓励台胞申领台湾居民居住证;台胞在闽定居落户实现“愿落尽落”。这些措施落地,意味着台胞来闽将变得更为便利,无限接近大陆不同地区间的人员自由往来状态。对福建而言,这也预示在吸引人口、人才方面,自身的独特优势将被进一步激发出来。
经贸、产业合作,始终是闽台融合发展的重头戏。意见提出要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支持福建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制定促进闽台融合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强闽台产业合作……
归结到一点就是,闽台两地在各个维度的交往、融合都将享有更大的便利,并由此打开新的局面。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成为全国经济增速最快、GDP排名上升最多的省份之一,经济总量由过去的二十名开外,已经进入到全国十强,成为妥妥的经济大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得益于福建的临海、近台、侨多的优势。
比如,福建由于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全国对台政策最多的省份。像首批四大经济特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都有福建城市的身影。同时,台资企业也是最早在福建布局。
可以说,福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与最早开启的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承接来自台湾的直接投资(资金)、管理经验(观念)、人才资源(智力)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像广东的改革开放走在前列得益于临近香港一样,福建在改革开放以来能够快速崛起,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则与临近台湾这一特殊区位密切相关。那么,现在随着国家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福建这一特殊优势,有望得到更大的彰显。
此次意见中就专门提到,加强要素保障,支持古雷石化产业基地、宁德动力电池集群等建设集聚两岸资源要素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
“海峡城市群”不远了?
《意见》中最能代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度”的关键词,可能就是多次出现的“同城化”了。
比如,“支持厦门与金门加快融合发展”中提到,实施金门居民在厦门同等享受当地居民待遇,率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支持金门共用厦门新机场。
“支持福州与马祖深化融合发展”中也有类似表述: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支持马祖居民在福州同等享受当地居民待遇。
顾名思义,“同城化”是两个地方融合发展水平迈入较高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来说,这个词多出现在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规划之中。现在,厦门与金门、福州与马祖也将进入“同城化”发展阶段,意味着融合发展程度,将在目前基础上再往前推进一大步。
此外,意见还明确,要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发展;发挥泉州、漳州闽南语地区台胞主要祖籍地优势,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开展与澎湖融合发展实践;支持龙岩、三明发挥客家祖地优势,创新两岸客家文化交流……这些地方都将由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实,多年以前,相关方面就有建设包括台湾部分城市在内的“海峡城市群”的构想。而若闽台部分城市的同城化取得实质进展,“海峡城市群”就完全有可能从构想变为现实。届时,现有的全国区域格局,也有可能被再次刷新。
当然,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其意义绝不限于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的机遇和空间,也不止于是推动闽台合作的深入。它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更大的意义体现在“示范”二字上,也即要为两岸未来的融合发展贡献更多可复制的经验和路径,为铺就更宽广的未来。
海报设计 祝碧晨
#头条创作挑战赛#
判断东西南北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使用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工具,可以指示地球的地磁方向。北极指针指向地球的北极,因此,当您持着指南针时,北方就是指针所指的方向,南方则相反。通过确定北方,您可以确定其他的方向。使用太阳:在白天,太阳的位置可以帮助您判断方向。在早上,当太阳升起时,它出现在东方,因此您可以确定东方的位置。在正午,太阳位于天空最高点,根据太阳的位置可以确定南方的方向。在下午,当太阳开始落山时,它出现在西方,因此您可以确定西方的位置。注意,这种方法在赤道附近和极地地区可能不太准确,而且需要考虑季节和当地的经度差异。使用地标和地图:如果您身处已知的地标附近,比如建筑物、山脉、湖泊等,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方位指示来判断方向。地图上通常会标注北方,然后您可以根据地标的位置来确定其他方向。使用手机或导航设备:现代技术提供了许多导航工具,如手机上的地图应用和导航软件。这些工具通常会显示您当前的位置和方向,并为您提供导航指引。记住,这些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使用,以提高方向判断的准确性。另外,根据您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情况,某些方法可能更适合于特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