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有一位叫孔斌的手工艺术家,1975年出生,今年45岁,他从小就喜欢雕刻,十几年前他选择在鸟蛋上雕刻,获得成功,他的作品《爱心满堂》在山西省文博会上获得金奖。
蛋雕是近年逐渐兴盛起来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它融合了绘画与雕刻,以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手法体现出绘画效果。
过几天,当地举办尧文化旅游节,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宣传家乡,经过多天的构思,他创作出一幅“尧都天下第一龙”的蛋雕作品,这个作品是在一个鹅蛋上雕刻的。
谈到与蛋雕的结缘,孔斌说:“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在鸡蛋上雕刻,十分漂亮,我就在网上淘来了雕刻工具,自学蛋雕技艺。鸡蛋个小皮薄,个大且皮稍厚一些的鸭蛋、鹅蛋较好,约为0.3毫米,其实最好的还是驼鸟蛋,约有2毫米厚,不过一只就上百元,成本太大。”孔斌告诉小编,起初学习用的是鸡蛋,仅0.2毫米的鸡蛋壳能练出手艺,现在他用的多数是鸭蛋、鹅蛋。
他说,挑选好合适的蛋后,先在蛋壳上描绘图案,然后用电钻器和刻刀进行精雕细刻。“有不少人也想跟着我学,但除了要有一定艺术功底,最主要的是耐心与坚持。”他坦言,为了做好一件蛋雕,只要一开始雕,便不会停手,有时候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
蛋雕是个相对单调的创作过程――手轻轻托着一捏就破的蛋壳,用磨针、刻刀在上面轻柔做功,最费劲的时候,十几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做出一个来,可即便如此,蛋哥还是乐此不疲:“鸡蛋壳薄一点的有0.1毫米,鹅蛋一般是0.3毫米,在这么薄的蛋壳上做雕刻,可能做十几个才能成功一件,毁掉十几个蛋壳,才可以诞生一件新品。所以,每做一件都是偶然,都是缘分。”大概就是爱上了这种偶然,喜欢上了这种结缘。
孔斌是个“70”后,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1975年,出生地是尧都区金殿镇东马册村,喝着龙子祠的水,听着子母河美丽的民间传说,孔斌一天天长大了,进入当地的伍级村学校学习。这时候,孔斌的艺术天赋就显山露水了:老师用剩的粉笔头,他能飞快地用削铅笔的刀雕一个香炉出来。
孔斌对蛋雕真是痴迷,他自己有企业,根本就顾不上管理,整天就是琢磨蛋雕。
一间不到十平米的房间就是他的工作间,他把自己关进去就不出来,吃住到在工作间里,做起蛋雕就忘了一切,直到一间作品完成。
十几年来,他的作品已经有数不清了,有许被多外国友人收藏,他还被邀请参加过高手在民间的电视节目,获得好评,他希望他的作品会被更多的人喜欢。摄影:张旦 原创作品 盗图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