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痣相命理

象的意思(遂的意思古文)

时间:2024-01-17 17:36:14 作者:落荒而逃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太平有象、喜象升平……“象”的美好寓意,你知道吗?

西双版纳发布

今日(8月12日)

是第10个世界大象日

通过设立该节日

呼吁人们关注身处困境的

非洲象和亚洲象

2021年世界大象日会议主题为

“世界合力,帮助大象”

古语有云

国有象则天下太平,家有象则吉祥平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

“象”与“祥”字谐音

因此“象”被赋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

小编带你一起来看看↓↓

历史上,野生亚洲象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

由于历朝历代连续大规模的农垦、战争、森林砍伐等原因,亚洲象数量大幅减少。

截至二十世纪末,仅分布于云南省境内。

亚洲象与云南的情缘由来已久。

早在公元2世纪以前,《史记·大宛列传》中便有描述:今腾冲一带曾有象群活动,因而得名“乘象国”。

元代、明清时期也有亚洲象的记载,但如今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

在我国,野生亚洲象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尽管憨态可掬、略显调皮的亚洲象在云南“闯祸”不断,但宽厚温和的云南人民对它们一直爱护有加,帮其修复栖息地、建设大象“食堂”、修建绿色通道……民间也有不少人象和谐共处的佳话。

国有象则天下太平,家有象则吉祥平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与“祥”字谐音,故“象”被赋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

比如,大象与宝瓶的搭配,象征着“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再如,以象驮如意或象鼻卷如意,则象征着“吉祥如意”。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是大象的天堂,当地傣族等各族老百姓十分喜爱大象,将大象作为吉祥物放在家中或门口,寓意着平安吉祥、招财进宝。

又如,“象”与“相”同音,中国人还由此延伸出一个“洗相”文化。这种清洗可以是真实清洗,但更多地是通过绘画洗象的场景来完成。

“洗象”等同于“洗相”,寓意扫除一切名相的执着,“洗尔尘障,得见真如”,这里“象”的寓意是一种对内心的修炼和追求。

“象”的寓意丰富而美好,诗人陆游曾赋诗曰:“太平有象天人识,南陌东阡捣麦香”,大象已然成为吉祥、喜庆的象征。

作为我国野生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经过30多年的全力拯救和保护,云南野生亚洲象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93头发展到目前的300头左右。

穿越热带雨林的云南思小高速公路,在建设时专门修建了野象专用通道,以方便象群通过。

2008年11月建成的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截至2021年4月先后筹资约5000万元,救护、救助过因伤、病、残等亚洲野象24头,成功繁育了9头小象。

在亚洲象保护工作中,云南省建成11处自然保护区,其中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成全国首个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实时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红外相机等手段,追踪野生象群最新动态,实时发送预警信息;普洱也建成中国境内首个亚洲象监测塔,全面提升亚洲象安防预警……

至此,人与亚洲象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正在绘就!

彩云之南,被誉为“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云南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精神,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保障、携手中外合作,全省各族人民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全力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丰富世界生态多样性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云南网

债务加入与保证、债务转移的识别与适用

债务加入与保证、债务转移的认定

——蔡某某诉姚某、杨某某买卖合同纠纷案

裁判要旨

第三人与债务人的约定或者向债权人所作的意思表示难以确定是债务移转还是债务加入,有关约定或者意思表示未明确免除债务人对债权人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第三人的意思表示为债务加入。

案件索引

一审: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2021)苏0612民初989号(2021年7月28日)

二审: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2021)苏06民终5009号(2022年1月26日)

基本案情

原告蔡某某诉称:2020年3月1日,原告支付被告姚某77000元购买200支额温枪。三日后,被告姚某未按时发货,退还原告15000元,并告知原告被骗,且其中150支额温枪系向杨某某42000元订购。经原告催要,被告姚某承诺于2020年5月15日前退还,但至今未还;被告杨某某承诺如2020年6月3日前不能退赃退赔,愿意退还原告42000元货款,并承担每月500元的利息损失,但至今未履行。被告姚某因违约应向原告退还货款62000元并赔偿利息损失;被告杨某某对其中42000元货款作出承诺,构成债务加入,应与被告姚某就该部分债务共同向原告承担清偿责任。请求判令:(1)被告姚某返还原告蔡某某货款62000元并支付该款从2020年3月1日起至实际清偿之日止按照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的利息损失;(2)被告杨某某在货款42000元及相应利息损失范围内对上述债务承担共同清偿责任(利息以42000元为基数,自2020年6月4日起至实际清偿之日止按每月500元计算)。

被告姚某辩称:被告杨某某已书面承诺对原告还款42000元,该42000元应由被告杨某某承担。对于其余35000元货款,被告姚某已退还原告15000元,余款20000元亦已给付卖家,但货物在送货途中失踪,原告与被告姚某合作从事额温枪生意(原告出资,被告负责联系货源,交易成功后,原告按成交金额给被告姚某分红),应各自平分承担该部分损失,被告姚某仅需给付原告10000元。

被告杨某某辩称:被告杨某某出具书面承诺书,系为被告姚某债务中的42000元提供一般担保,被告杨某某未在本案交易中获利,不应认定为债务加入。根据原告诉讼请求,被告姚某的债务履行期限为2020年5月15日,被告杨某某未在承诺书中约定保证期间,保证期限已至2020年11月15日届满,无须承担保证责任。请求驳回原告蔡某某对被告杨某某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查明:2020年3月1日,原告蔡某某与被告姚某微信协商订购200支额温枪,并于当日下午汇款被告姚某货款77000元。被告姚某收款后,回复原告蔡某某:“三天左右就能收到货。”同时表示愿意给原告蔡某某每支14元的佣金。被告姚某收款后亦与被告杨某某联系订购150支额温枪,并汇款42000元。

之后,被告姚某因故未能交付,遂告知原告蔡某某其中150支额温枪货款42000元给付被告杨某某的事实。2020年3月6日,经原告蔡某某催要,被告姚某退还原告蔡某某15000元。此后,原告蔡某某于2020年4月6日与被告杨某某协商,由原告蔡某某执笔、被告杨某某签字,形成承诺书一份,内容为:“蔡某某于2020年3月向姚某订购200支额温枪,汇付7.7万元整(微信转账为据),其后姚某向我杨某某订购150把额温枪,汇付4.2万元(微信转账为据),尔后我又向他人订购,但被他人,我现已报案。现我承诺,如2020年6月3日前不能退赃退赔,则我愿意直接退还蔡某某4.2万元货款,并承担同期银行贷款2倍的利息损失。”被告杨某某在承诺书尾部手书:“每月利息500元。”而后,原告蔡某某向被告姚某追索其余2万元货款,被告姚某表示争取在2020年5月15日前付清。到期后,被告姚某、杨某某均未还款。

裁判结果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于2021年7月28日作出(2021)苏0612民初989号民事判决:一、姚某退还蔡某某货款2万元,并支付该款自2020年5月16日起按照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的迟延付款利息直至款项付清之日止。二、杨某某退还蔡某某货款42000元,并支付该款自2020年6月4日起按500元/月的标准计算的迟延付款利息直至款项付清之日止。上述第一项、第二项均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0日内履行完毕。三、驳回蔡某某其他诉讼请求。

宣判后,杨某某提出上诉,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1月26日作出(2021)苏06民终5009号民事判决:一、撤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2021)苏0612民初989号民事判决;二、姚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蔡某某货款62000元及利息(自2020年5月16日至实际给付之日止,按照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三、杨某某对姚某应承担返还义务中的42000元及利息(自2020年6月4日起至实际给付之日止,按照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承担连带责任;四、杨某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给付蔡某某利息差额(自2020年6月4日起至实际给付之日止,按照以42000元为基数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的利息与每月500元的差额计算);五、驳回蔡某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在当事人的承诺意思表示不明时,应当首先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对意思表示进行解释,仍不能确定真实含义时,方可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推定为保证。

根据法律规定,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关于杨某某向蔡某某出具承诺书(如2020年6月3日前不能退赃退赔,则我愿意直接退还蔡某某4.2万元货款,并承担同期银行贷款两倍的利息损失)的行为性质,首先,从承诺书所使用的词句上看,杨某某既未明确免除姚某赔偿责任,难以认定构成债务转移,又未明确仅在姚某不履行债务的情况下承担还款责任,不符合一般保证的基本特征,而系将“案外人于2020年6月3日前不能退赃退赔”约定为自己退还4.2万元货款并承担利息损失的生效条件,属于附条件承担债务的意思表示。其次,从行为的目的上看,杨某某承诺在条件成就时直接向蔡某某承担还款责任,构成与姚某共同向蔡某某履行债务,符合债务加入的定义。再次,杨某某额外承诺就4.2万元货款给付每月500元利息,已超出姚某对蔡某某的原债务范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超越了保证的范畴。最后,杨某某虽然并非是蔡某某与姚某之间买卖合同关系的相对人,但其中部分货款系由其最终收取,具有利害关系。故杨某某向蔡某某出具承诺书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债务加入。

案例注解

“债务加入与保证历来不易区分。” 我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二条 首次在法律上规定了债务加入制度,弥补了原《合同法》的不足,但由于该制度与保证存在相似性,实践中当事人意思表示往往模糊不清,对相关制度的区分适用造成较大的困扰。本案症结即在于此,债权人主张第三人出具承诺书的行为构成债务加入,第三人主张构成一般保证,而一审法院认定构成债务转移。为破解此区分难题,本案审判对债务加入、保证、债务转移的区别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并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对识别认定规则作出先行探索和尝试。

一、债务加入与保证之识别

所谓债务加入,也称并存的债务承担,是指债务人并不脱离原合同关系,第三人加入债的关系后,与债务人共同向债权人履行债务。与保证类似,债务加入也多以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通过向债权人出具承诺书或与债权人签订协议的方式成立,具有担保债权实现的功能,并且二者均不会导致债的内容发生变化,在主张的抗辩方面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债务加入使得债务人与债务加入人对债务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与连带责任保证更为相似,导致二者在制度层面具有较大共性。加之实践中对增信措施的灵活处理需要、格式化合同文本的内容不详尽、甚至口头表示愿意帮助债务人还款的情形,仅仅从意思表示解释方法上往往难以在个案中判断第三人承诺履行债务的意思表示构成保证抑或债务加入。实践中更有同一债务同时存在债务加入和保证的情形,进一步增加了区分的困难。

在《民法典》未规定债务加入制度之前,司法实践中有观点认为,在难以认定第三人意思表示构成保证抑或债务加入时,应当推定为债务加入。例如,在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二终字第200号信达公司石家庄办事处与中阿公司等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中,法院认为:“判断一个行为究竟是保证,还是并存的债务承担,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承担人承担债务的意思表示中有较为明显的保证含义,可以认定为保证;如果没有,则应当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立法目的出发,认定为并存的债务承担。”实践证明,此种观点加重了第三人的负担,不利于平衡各方利益,也不符合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正因如此,德国司法实践在债务加入与保证发生冲突时,一般只有在很少的场合将第三人的意思解释为债务加入。鉴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前两款中第三人提供的承诺文件难以确定是保证还是债务加入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认定为保证”,该规定从保护第三人利益的角度,明确了“存疑推定为保证”的规则。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一般而言,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了保证人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或者无力偿还债务时才承担保证责任等类似内容,具有债务人应当先承担责任的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认定为一般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了保证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未偿还债务时即承担保证责任、无条件承担保证责任等类似内容,不具有债务人应当先承担责任的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认定为连带责任保证。因此,成立一般保证或者连带保证的前提,在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责任。具体到本案,杨某某出具的承诺书虽然约定了“2020年6月3日前不能退赃退赔”的条件,但结合其自称被案外人欺骗已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实际情形,应当认定该“退赃退赔”约定系其承担还款责任的生效条件。换言之,如案外人已经在该约定时间节点前退赃退赔,其将对蔡某某不负还款责任;如案外人在该约定时间节点经过后仍未退赃退赔,其始对蔡某某负还款责任。杨某某虽称其承诺行为构成一般保证,但其意思表示显然未以债务人姚某不履行债务为前提,故本案不属于一般保证。

二、债务加入与债务转移之识别

所谓债务转移,是指债权人或者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达成转让债务的协议,由第三人取代原债务人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债务。在债务部分转移的情况下,原债务人就该部分债务脱离了原来的合同关系,新的债务人代替了其地位,原债务人不再履行债务。而债务加入在结果上未产生债务之移转,并没有引起债务人的变更。因此,即便在第三人明示同意承担债务的前提下,由于债务转移对债权益的影响,债务转移也需取得债权人的明示同意,默示的形式原则上不能作为债权人同意的形式。

关于债务加入与债务转移的识别问题,一般认为,免责的债务承担需要当事人明确原债务人脱离原债权债务关系,即免责的债务承担需要债权人同意转移债务并且免除原债务人债务的意思表示,需要第三人明确知晓其独自承担债务的履行责任;债务加入只需要第三人有承担债务的意思表示即可。特别在存疑的适用中,因无法明晰第三人的真实意思,也无法辨析原债权债务关系中原债务人与第三人的关系,此时基于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和对第三人意思表示的保护,应认定为债务加入。

免责债务承担和债务加入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存在债权人同意,而是以承担协议中是否明确规定债务人明确退出原债关系,这是法律适用中应该注意的首要问题。免责债务承担合同的生效需要“债权人同意”这一要素,但是债权人同意并不一定产生免责债务承担,能够产生出免责债务承担效力的前提是:当事人在合意中明确约定债务人可以摆脱原债关系,反之如果没有债务人退出的明确约定,即便存在债权人同意,也只能产生出债务加入的效果。例如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二终字第217号案件判决认为:“一般而言,在当事人明确约定或表示原债务人退出原债权债务法律关系中,或者根据合同约定可以确切推断原债务人退出原债权债务法律关系,方可认定成立免责性的债务承担。”因此有必要注意的是在第五百五十一条和第五百五十二条之间存在一个推定的规则:“对债务人和第三人之间没有明确约定脱离原债的情形,应视为债务加入”,即“存疑推定为债务加入”。

法律关系的认定应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识别标准,坚持有利于债权人的原则,第三人所作的意思表示难以确定是债务移转还是债务加入,有关约定或者意思表示未明确免除债务人对债权人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债务加入。本案中,杨某某承诺如2020年6月3日前不能退赃退赔,杨某某直接退还蔡某某4.2万元货款。虽然杨某某以“不能退赃退赔”为前提自愿“直接退还”蔡某某4.2万元,但从词句上不能明确得出杨某某有免除姚某责任的意思表示,蔡某某亦未明确同意免除姚某4.2万元还款责任。且一审中蔡某某起诉要求姚某承担全部责任、杨某某承担部分连带责任,杨某某抗辩系一般保证,双方的诉讼行为也可以印证双方均未同意免除姚某的责任。因此,本案杨某某向蔡某某出具承诺书的行为不属于债务转移。

三、债务加入制度在本案中的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对于《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没有规定而《民法典》有规定的,可以适用《民法典》的规定,但是明显减损当事人合法权益、增加当事人法定义务或者背离当事人合理预期的除外。该条规定了“空白溯及”的规则。本案中,关于债务加入,原《合同法》等《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未有规定,《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二条对此作出明确,本案中适用该规定并不减损当事益、增加当事人义务或者背离当事人合理预期,故可以适用《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对于其真实意思,应当根据当时适用的原《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有相对人意思表示的规则进行解释。

“意思表示必借助语言表述,文义往往成为进入意思表示意义世界的第一道关口。”因此,在个案中判断第三人承诺履行债务之意思表示究竟系保证抑或债务加入,首先应从第三人出具的承诺函或当事人签订的协议所使用的文字词句出发。首先,从承诺书使用的词句上看,第三人杨某某向债权人蔡某某作出附条件承担债务的意思表示,该条件不以债务人姚某的给付为前提,也未明示排除姚某的给付责任。其次,从行为的目的上看,杨某某作出承诺的目的是在条件成就时直接向蔡某某承担还款责任,符合债务加入的定义。再次,杨某某就4.2万元款项同意给付每月500元利息,该承诺超出了姚某对蔡某某的债务范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超越了保证的范畴。最后,杨某某对姚某所负债务亦存在经济利益。蔡某某与姚某、姚某与杨某某之间均存在买卖合同关系,虽然杨某某并非蔡某某的合同相对人,根据合同相对性不直接对蔡某某承担责任,但姚某向蔡某某承担责任后,其根据法律规定可以追究杨某某的合同责任。故杨某某作为利益相关方,其出具承诺书的行为不仅是为了债务人的利益,也是基于自身的利益,从这一角度,杨某某的行为更符合债务加入的特征。杨某某虽然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抗辩认为,第三人提供的承诺文件难以确定是保证还是债务加入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认定为保证。但如前分析,本案杨某某出具承诺书的行为属于债务加入,不符合保证的基本特征,不适用上述司法解释规定。综上所述,杨某某向蔡某某出具承诺书的行为构成《民法典》规定的债务加入,蔡某某接受该承诺,且承诺书规定的付款条件已经成就,杨某某应当按照其承诺履行付款义务。

四、债务加入超出主债务利息的承担

一般认为,因债务加入旨在担保债权之实现,故而第三人加入债务,应以加入时的债务为限度,不得超过原债务。但对于债务加入人是否可以约定更高标准的逾期利息或更重的违约责任这一问题,实践中存在不同观点,有观点认为,债务加入人承诺承担的逾期利息并非对原债务的加入,而是债务加入人与债权人关于逾期利息的约定,与原债务的承担系不同法律关系。也有观点则认为,债务加入已经能够增强债权实现的可能,债务加入人的债务不应当超过原债务,应将债务加入人承诺的逾期利息计算标准缩减到原债权债务合同约定的逾期利息计算标准。本案采信第一种观点,主要考虑是“承担人所负之义务,除另有合意外,与承担时原债务同其范围,不当然包含承担后附从于原债务之利息、违约金及损害赔偿等债务,然不妨惟就承担人之债务,约定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额,或附以物的或人的担保”。本案中,杨某某在承诺书中首先承诺“承担同期银行贷款2倍的利息损失”,后又承诺“每月利息500元”,对先前的承诺作出变更,应按其最后作出的承诺履行义务。虽然该利息超出了姚某承担的债务利息范围,但因杨某某自愿负担,且经折算年利率约为14.29%,未超出合理范围。故杨某某自2020年6月4日起,应当就其自愿承担的每月500元利息与以42000元为本金按照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利息的差额部分承担直接给付责任。

来源:《人民法院案例选》2022年第11辑、中国应用法学

谈谈“奔月、奔梦”的读音

作者:杜翔(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秘书长、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主任)

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小学语文教材也多有收录。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收录李商隐《嫦娥》诗,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千里梦圆在今朝》提到“嫦娥奔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奔”bēn的义项①“奔走;急跑:~驰|狂~”后新增了“嫦娥~月”例。不少人认为,“嫦娥奔月”中的“月”是嫦娥的目的地,“奔”对应于《现代汉语词典》“奔”bèn的义项①“直向目的地走去”,应读bèn,据此断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处理有误,质疑声不断。笔者对“奔”的语义以及“奔月”“奔梦”的读音进行了考辨。

“奔”的语义发展

“奔”bēn的基本义为“奔走;急跑”。“奔”的字形从三止,即三只脚板,身体前倾,大步腾空奔跑。《诗·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维足伎伎”,“伎伎”是行步舒展的样子,“奔”就是普通意义上的奔走。因发生变故、躲避危险而奔走就是“逃跑”,逃走流亡到别的地方就是“逃亡”。如《左传》“师噪而从之,三国奔,楚师大奔。”(昭公二十三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隐公元年)

上面前一例说的是吴军擂鼓呐喊追杀上去,三国的军队逃跑,楚国的军队拼命逃跑。这里的“奔”是“逃跑”义。后一例中的叔段因为图谋造反,被哥哥郑庄公打败,从封地京城出亡到共国,这里的“奔”是“逃亡”义。

女子私自投奔所爱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的“私奔”,如:“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地官·媒氏》)

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施事者而形成“奔”的这些特指义,仍读bēn。

由本义引申出“朝着确定的人、地点急走”,其语义重点放在动作的趋向和所奔的对象,这时“奔”的动作本身被忽视。为了在读音上区分语义,声调读为去声,这种现象属于变调构词。《汉语大词典》立了这个义项,释为“直趋;投向”,并举《史记》的例子:“吴粮绝,卒饥,数挑战,遂夜奔条侯壁,惊东南。”(《史记·吴王濞列传》)

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指出,“奔”的去声读音较早就有著录,唐代《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逋闷反:“奔,急赴。”元代文献中去声“奔”已经运用得很普遍,如“方信将军不下马,也须各自奔前程。”(《元曲选·正报恩》楔子)

上述用例“奔”的宾语目的地语义很明确,“奔”均应读bèn。

“奔月”的读音考辨

“奔月”的“奔”争论的焦点是现代汉语中当“奔”后接处所词时是否都必须读bèn。我们先来分析《现代汉语词典》“奔”bèn音项下的义项为:

奔①(动)直向目的地走去:投~|直~工地|他顺着小道直~那山头◇~向小康。②(介)朝;向:~这边看|渔轮~渔场开去。③(动)年纪接近(四十岁、五十岁等):他是~六十的人了。④(动)为某事奔走:~球票|你们生产上还缺什么材料,我去~。

“奔”bèn义项①举例中“工地、山头”是“奔”的目的地,“小康”是“奔”的目的,语义发生虚化,因此,在该例前面加上“◇”提示这是比喻用法。当“奔+目的地”的组合后面另有动词时,引申为义项②;当“奔”后接的是年龄段时,引申为义项③;当“奔”后接的是某项要去做的事情时,引申为义项④。所有这4个义项,均含有指向目的这一核心语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奔”bèn组成的词语有:“逃奔”“投奔”“奔命”“各奔东西”“奔头儿”。“逃奔、投奔”后面必须接目的地,“奔命、各奔东西”中的“奔”后接的“命、东西”就是“奔”的目的,“奔头儿”是“奔”的转指义,即所指的对象。与单字“奔”bèn相同,上述词语也均含指向目的这一语义。

下面接着看《现代汉语词典》“奔”bēn组成的后面能接处所的词语:“奔赴”“奔逃”“出奔”。以上“奔赴”的“向(一定目的地)”义源自“赴”的语义,“奔”仍为“奔走”义。“奔逃、出奔”包含着“奔走”义,后面不一定接目的地。由于“奔”bēn也可以接处所词,因此,单纯用“奔”接处所词来判断读bèn是片面的。

嫦娥奔月的传说虽有不同版本,但嫦娥吃不死药后离家出奔,飘然飞到月宫的情节是一致的。“奔月”的“奔”侧重在动作本身,嫦娥吞食不死药前并非把月亮作为目的地,因此“奔”宜读bēn。《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奔月”条,“奔”读bēn。另外,从唐诗平仄情况来看,“奔月”的“奔”应为平声。如崔备《中秋夜听歌联句》:“此夕来奔月,何时去上天。”对应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奔梦”的读音歧异

党的以来,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奔梦”成为热词,如“朝夕奔梦”“奔梦路上,不畏艰难”。“梦”为中国梦,是“奔”的目的。根据上文分析,“奔”的两个音项均可接处所词,但是音项bèn还可接抽象名词作为行动的目的。与“奔小康、奔向好日子”等“奔”后接抽象名词的情况相类似,“奔梦”的“奔”应读bèn。

“奔”bēn和bèn两个音项反映了语义引申脉络,bèn音项是为特殊语义用变调方式专立的。“望”与“奔”有相同的语义引申脉络,《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观看义(含目的义)、介词义和年龄接近义:

望①(动)向远处看:登山远~|一~无际的稻田。……⑨(介)对着;朝着:~我点点头|~他笑了笑。⑩〈书〉(年龄)接近:~六之年(指年近六十)。

语义引申是一个连续统,“望”在语义引申中未做变调区分,而“奔”划为两个音项,中间状态下难以截然划开,存在读音两可的情况。以“奔向”为例,与“奔赴”一样,“奔向”后接目的地是由“赴、向”的语义决定的,“奔”的读音仍应由自身语义情况来判断,如:

“南来北往的货船通过长江,奔向大海,驶向世界。”(《光明日报》2014年8月20日2版)

“黄河水从我面前汩汩东泻,奔向大海。”(《光明日报》2018年1月12日14版)

前一例“奔”与“驶”对举,动作义很明显,无疑应读bēn;后一例“奔”的语义侧重动作还是目的难于判断,如不特别强调指向目的地的语义,仍可读bēn。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07日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