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你说#
在宋朝的《冷斋夜话》这本书中,记载了一件发生在苏东坡身上的神奇事件。说到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即苏子由),被贬谪到高安的时候,和一位名叫云庵的僧人交好。这位云庵法师居住在高安境内的洞山寺。云庵法师的师兄省聪禅师,则居住在圣寿寺,因为云庵法师的关系,省聪禅师和苏辙也成为了道友。
有一天夜里,云庵法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和苏辙、还有他师兄省聪禅师一起去迎接五祖师戒禅师,醒来之后很是不解。
因为五祖师戒禅师早已坐化多年,怎么突然会梦到他呢?不理解!更奇怪的是,就在云庵法师为这离奇的梦境感到不解时,他的师兄省聪禅师来了。
省聪禅师一进门,就说到:“奇怪啊,昨晚我怎么会梦到,我们三人一起去迎接早已圆寂了的五祖师戒禅师呢?”
“怎么,师兄你也梦到了去迎接五祖师戒禅师了?”云庵法师大吃一惊。
然而,让他更吃惊的事还在后头。省聪禅师前脚入屋,苏辙后脚也来了,他也听到了省聪禅师的话,深感震惊的说到:“我怎么也会出现和你们相同的梦境!”
这在这一天,苏东坡捎来了一封信,信中说道:“我已经到了奉新,不日就可以相见。”三个人大为高兴,一起赶到城外二十里的建山寺,去等苏东坡的到来。
苏东坡来后,大家跟他聊起了三人同做一种梦的事。苏东坡听完之后,便说到:“怎么会这么奇特,我八九岁时,常常梦到自己是个和尚,游历往来于陕右之间。我的母亲也跟我说过,她怀上我时,曾梦到一僧人来寄宿,僧人风姿挺秀,但一只眼睛失明。”
这时,云庵法师失声惊叫道:“五戒禅师就是陕右人,一只眼睛失明,晚年的时候曾来到高安这一带。”
太不可思议了!苏东坡不会就是五祖师戒禅师转世吧?大家对此将信将疑,仔细算了算,五祖师戒禅师在五十年前坐化,而现在苏东坡正好四十九岁,从这种种迹象推断,苏东坡应该就是五祖师戒禅师后身了。
此事,在北宋释惠洪所写的《冷斋夜话》卷七中,有《梦迎五祖戒禅师》这一节记载到:“苏子由初谪高安时,云庵居洞山,时时相过。有聪禅师者,蜀人,居圣寿寺。一夕,云庵梦同子由、聪出城迎五祖戒禅师,既觉,私怪之,以语子由,语未卒,聪至。子由迎呼曰:「方与洞山老师说梦,子来亦欲同说梦乎?」聪曰:「夜来辄梦见吾三人者,同迎五祖戒和尚。」子由拊手大笑曰:「世间果有同梦者,异哉!」良久,东坡书至,曰:「已次奉新,旦夕可相见。」三人大喜,追笋舆而出城,至二十里建山寺,而东坡至。坐定无可言,则各追绎向所梦以语坡。坡曰:「轼年八九岁时,尝梦其身是僧,往来陕右。又先妣方孕时,梦一僧来托宿,记其颀然而眇一目。」云庵惊曰:「戒,陕右人,而失一目,暮年弃五祖来游高安,终于大愚。」逆数盖五十年,而东坡时年四十九岁矣。后东坡以书抵云庵,其略曰:「戒和尚不识人嫌,强颜复出,真可笑矣。既是法契,可痛加磨砺,使还旧观,不胜幸甚。」自是常衣衲衣。”
在《筠溪集》中,释惠洪也把苏东坡现世的文学天才,归功于是他的前身所致:“东坡盖五祖戒禅师之后身,以其理通,故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而成文。盖非语言文字也,皆理故也。自非从般若中来,其何以臻此?”
而苏轼对于自己前身为五祖师戒禅师的说法,并不否定。苏轼他在给云庵和尚的信中便说到:“戒和尚不识人嫌,强颜复出,真可笑矣。既法契,可痛加磨砺使还旧规,不胜幸甚。”也因此原因,所以苏东坡在朝服里面也穿起了僧人道服。这在《冷斋夜话》卷七中便有《苏轼衬朝道衣》的记载:“哲宗问右珰陈衍:‘苏轼衬朝章者,何衣?’衍对曰:‘是道衣。’”
对于前身的说法,苏东坡还曾作偈语说到:“却着纳衣归玉局,自疑身是五通仙。”在诗文《南华寺》当中也说:“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苏轼在《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中,还认为他自己上一世就来过杭州,在诗中说到:“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苏轼在《答陈师仲主簿书》一文中,更是对此细说到:“轼亦一岁率常四五梦至西湖上,此殆世俗所谓前缘者。在杭州尝游寿星院,入门便悟曾到,能言其院后堂殿山石处,故诗中尝有‘前生已到’之语。”
而明朝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大师,他在《恒正上座受持朱元介所书经跋》中曾对苏东坡这一事评价道:“世之宰官,略有五类,一、乘大愿轮,上弘下度,此已悟无住生心之旨,能普门示现,恒以八大人觉,自觉觉他者也;二、已有省发未断习染,一念之误,偶堕洪福,仍能不忘本因,在欲思脱,山谷、东坡是也。”这也是蕅益大师对苏东坡前身是五祖师戒这一故事的写照。
关于他的前身是苏东坡的说法,袁宏道在《识雪照澄卷末》题注中曾说到:“小修有梦中遇老僧,谓余为坡公后身。”而说苏东坡的后身是袁宏道,源自于一个梦,这在袁中道的《书雪照册》中有记载:“甲辰秋初,予避暑荷叶山房,未几,中郎偕雪照、冷云二禅师及云心居士至。已而寒灰老禅亦至。”“是夜,月明如画,诸公谭锋正发。予因假寐,俄至一处,见一庞眉老僧,语予曰:‘公等欲知宿世之事乎?中郎前身是苏公子瞻,公即子由也。’”
袁中道在梦中受到老僧的点化,说中郎袁宏道前世是苏东坡,而袁中道的前世就是苏辙。对苏东坡后身为袁宏道的说法,正如苏东坡的前身是五祖师戒和尚,这都来自于梦境的提示。那么袁宏道对于弟弟的这个梦,是怎么看待的呢?这一点,袁宏道在《识雪照澄卷末》文中便说到:“明教曰:‘然则老僧谓公为坡后身,云何?’余曰:‘有之。尝闻教典云前因富奢极者,今生得贫困。身坡公奢于慧极矣,今来报得鲁钝憨滞,固其宜也。’”在文中袁宏道显然是接受,他是苏东坡后身这一说法的。
袁宏道是苏东坡后身的说法,当时传的挺广,明朝的雷思霈在《公安县志序》中便说到:“传闻中郎为子瞻后身,嗟呼!子瞻不敢作三国史,而中郎能为一国志,岂隔世精灵乃更增益耶?”
而明朝四大高僧之一蕅益大师,也对袁宏道是苏东坡后身这一传闻给予了肯定,并且还认为袁宏道更加超过苏东坡。蕅益大师他在《评点西方合论序》中便言到:“袁中郎少年颖悟,坐断一时禅宿舌头。不知者,以为慧业文人也。后复深入法界,归心乐国,述为《西方合论》十卷。字字从真实悟门流出,故绝无一字蹈袭,又无一字杜撰。虽台宗堂奥,尚未诣极。而透彻禅机,融贯方山清凉教理,无余矣。或疑佛祖宗教,名衲老宿,未易遍通。何少年科第,五欲未除,乃克臻此。不知多生熏习,非偶然也。传闻三袁是宋三苏后身。噫。中郎果是东坡,佛法乃大进矣。”
中郎果是东坡,按照白话解释就是,中郎袁宏道果然是苏东坡后身。“果”在《康熙字典》中有解义为:“又验也。今果然矣。”
后面清朝康熙年间的孙锡蕃,更在《公安县志·袁宏道传》中便直接说:“中郎之为子瞻无疑矣!”
至于说是苏东坡的后身,这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恰恰是一件很光彩荣耀的事。
南宋时期的赵与时在《退宾录》卷四中曾说到一件事:“开禧丙寅,眉州重修图经,号《江乡志》,末卷《杂记门》云:佛日大师宗杲,每住名山,七月遇苏文忠忌日,必集其徒修供以荐。尝谓张子韶侍郎曰:‘老僧东坡后身。’张曰:‘师笔端有大辨才,非老先生而何?’”
但是查宋朝宗杲禅师的年谱,发现苏东坡殁时,宗杲禅师已经十三岁了,由此可见,宋朝佛门高僧宗杲禅师,他是对苏东坡很推崇。
不单单是宋朝的宗杲禅师,明朝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也说自己仿佛就是苏东坡的后身。他在《憨山老人梦游集》的《示灵洲镜上人》一文中说到:“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楞伽经》,与佛印禅师留作金山常住。是时举身毛孔,熙怡悦豫。如春生百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后览教乘印证,乃知为习气横发于中,熏然不自觉耳。”“与镜心上人,过东坡堂,读悟前身诗,又爽然自失,恍然若睹旧游。”“老人猛思昔游海门故事,今此地见东坡如前身,因叹人生生死幻化去来梦事。”“如此则东坡之所书楞伽,佛印之杀青灾木,与老人今日荷三生之缘,重过此山,上人偶拈此卷以请益,莫道又是前身梦语也?”
从这几句话当中,就可以看出明朝四大高僧之一憨山老人,他对苏东坡先生相当的赞叹和尊重!
佛门当中对袁宏道的记载,是说他临终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具体的细节在典籍《净土圣贤录》当中有详细记录。
可以说,苏东坡的前世后生,到此也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前世姻缘,我是在遇到命定的缘份之后,才不折不扣的相信缘份天注定,十六岁那年,去武汉姨妈家玩了两个月左右,爸爸来接我回家临走之前,姨父带我们去了有名的黄鹤楼和归元寺,归元寺里的八百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惊叹鬼斧神工一般的雕琢,在去这些景点之前,姨妈就告诉我一件事,如果去归元寺,你一定要去数一数八百罗汉,你是多少岁就数多少个罗汉,从哪一个开始都可以,数到那一个罗汉是什么形态,你的命运就跟他很相似,记得我第一次数到的那个罗汉,蓬头垢面拿着一本书像个疯子,当时我怀疑是不是自己数错了数,又再次数了一次,这次是完全不一样的预言,在之后的岁月里,这些预言的意义在我的人生中得到验证,所以我相信前世今生的姻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永恒的轮回着灵魂里的记忆和你种下的因果。
今生能够遇到灵魂产生共鸣的人,一定是前世有未了的情缘,那个爱你的人喜欢你的简单,安静,善良,声音,容颜,姿态,内涵,无一不引起他的着迷,让他身心愉悦,这些看着简单的,却是前世的牵引,才会在心里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你是我前世在佛前苦苦求了五百年,才求来的一份缘,在佛前虔诚的祈祷声传递到你的灵魂里,你的灵魂里有了我的声音,今生相认这个人的声音让你多么愉悦欢喜,你总是喜欢我眼里有一束光,那是我用五百年的定力修来坚定爱的光芒,投射到你的波心,拨动你的心弦,弹奏出高山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相遇知音,从此心心相印,灵魂相互依附,不管经历多少风霜雨雪,爱不离不弃,三生轮回只为你!
文/格律诗
一段情,
魂牵梦萦归故里,
一段爱,
红尘瞬间一地云烟,
前世姻缘,
心心念念。
星空邀月谁做伴,
失约归期不见,
都说有爱就有缘,
企盼月老下凡。
清风阵阵,
夜里难眠,
情思添醉意,
把酒问青天,
独自缠绵,
明月照千愁,
难说再见,
望星空天色如玉,
看一眼秋水伊人何时归,
微风细雨,
几度春秋,
昐伊人重归故里,
如过千山的风雨。
2023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