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王充《论衡·自纪》
译文:修饰容貌勉强与别人相似,就失去了自己的形象。修改自己的语言力求与别人相似,就失去了自己的真情。许多小孩,不是同一的父母;不同家庭所生的孩子,不一定相似;自各有不同的禀受,也都有各自的长处。
清晨
比喻,不要放弃自己的特点,强学他人。写文章也是如此,若放弃自己的辞调,强学别人的辞调,就会失去自己的风格。所以,为人为文,坚守本心,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极其重要。
一、人物简介王充(27—约97),字伴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幼好学,遂萌“巨人之志”。及后博采众流百家之言。去官后潜心著述。所著《讥俗》、《节义》十二篇,《养性书》十六篇,《政务》等,均不传。今传《论衡》十三卷,八十五篇,佚一篇,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理论和哲学理论问题。如“天地合气,成物自生”、“疾虚妄”、“死而精气灭”等重要观点。
二、《论衡》评析《论衡》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三十卷,八十五篇,《招致篇》有录无书。据作者自述,写信的主旨就是“疾虚妄”、“归实诚”。内容主要阐明其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范文澜说,该书“根据实在的事理系统地全面地将所有‘儒书’(主要是指谶纬)‘道家’(方士神仙术)的种种谬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迷信行为(阴阳五行家各派别的法术),一概予以驳斥”(《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232页)。其中他对文学方面的卓见远识,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有重要地位。他强调的实用价值。反对“空为”、“妄为”,以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主张文学要华实相符,“文具情显”,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重独创,重个性,反对因袭模仿;主张语言要通欲,口语化,反对故作深奥。这些见解是针对西汉后期以来文学上的严重弊端而发的,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文学批评也有很大影响。但因其对文学艺术之本有缺了解,故其某些论点有失偏颇。《论衡》的风格平易、自然、通俗,但在文采上略有不足。有《四部备要》本,《四部丛刊》本。今人盼遂撰《论衡解》和北京大学 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撰《论衡注释》便于参考。
王充《论衡》一书,采取了自设宾主、反复辩难的形式,《自纪》也不例外。大抵历来能言善辩之士,都喜欢而且善用这种形式,如宋玉《对楚王问》、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之类皆是。所以章学诚就说:“问难之体,必屈问而申答……王充之《论衡》,则效法诸难之文而为之……”(《文史通义·匡谬》)不过拿《自纪》与上述诸难之文比较,则知王充的运用此体,又自有他的特色在。
在《论衡·自纪》中,王充表现出了其强烈的批判精神。唐刘知已曾有言曰:“儒者之书,博而寡要,得其糟粕,失其精华;而流俗鄙夫,贵远贱近,转滋牴牾,自相欺惑:故王充《论衡》生焉。“(《史通·自叙篇》)如此之言,王充在《自纪》也曾有过。他说:“又伤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故为《论衡》之书。”把批判现实之虚妄,求得道理之衡,作为他撰写《论衡》的宗旨。然其违俗,必遭人毁。但其永抱一贯之宗旨,因此在反驳他人为难时,表现出其勇士气概。他说:“论贵是而不务华,事尚然而不高合。论说辩然否,安得不谲常心、逆俗耳?众心非而不从,故丧黜其伪而存定其真。如当从众顺人心者,循旧守雅,讽习而已,何辩之有?”陈辞高亢,斩钉截铁。在文学上,他反对因袭之风,对文贵独创一点从理论上作了出色的论证。他说:“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又说:“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这就是说,不同的作者必然写出不同的风格,而千姿百态的风格正可以满足读者多种多样的需要。所以之类,贵在独创,不务雷同;模拟因袭,则无益于美,有害于真。其论理之充分,观点之鲜明,对后世造成了很大影响。
语言上,本文语言通俗,但却不碍其论理之透辟。王充曾曰:“文由(犹)语也。”主张“文字与言同趋”。语言的目的在于“明志”,如其晦涩难懂,则“隐闭指意”。故其强调“夫笔者,欲其易晓而难为,不贵难知而易造;口论务解要发而可听,不务深迂而难睹。”王充不但以史实驳斥了“贤圣之材鸿,故其文语与俗不通”的谬论,而且在写作中努力实践自己的主张。王充自称他的是“直露其文,集以俗言”,“烂若天文之照,顺若地理之晓”。又善就近取譬,增加的通俗性和说服力。这使他的更好地发挥“悟俗人”的作用,从而也就更好地贯彻“为世用”和“疾虚妄,求实诚”的精神。此篇正是以事实论证了充之主张。
纵览全文,充以朴实之笔,塑其文风。且其意深远,耐人咀嚼,不愧大家手笔。
三、《自纪》(节选)《自纪》为《论衡》的最后一篇。在本文中,王充阐述了写信《论衡》的宗旨,同时提出其文学创作观。
【原文】
充既疾俗情,作《讥俗》之书。又闵人君之政,徒欲治人,不得其宜,不晓其务,愁精苦思,不睹所趋,故作《政务》之书。又伤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故为《论衡》之书。夫贤圣殁而大义分,蹉跎殊趋,各自开门。通人观览,不能钉铨。遥闻传授,笔写耳取,在百岁之前。历日弥久,以为昔古之事,所言近是,信之入骨,不可自解。故作实论。其文盛,其辩争,浮华虚伪之语,莫不澄定。没华虚之文,存敦庞之朴;拔流失之风,反宓戏之俗。
充书形露易观。或曰:“口辩者其言深,笔敏者其文沉。案经艺之文,贤圣之言,鸿重优雅,难卒晓睹。世读之者,训古乃下。盖贤圣之材鸿,故其文语与俗不通。玉隐石间,珠匿鱼腹,非玉工珠师,莫能采得。宝物以隐闭不见,实语亦宜深沉难则。《讥俗》之书,欲悟俗人,故形露其指,为分别之文;《论衡》之书,何为复然?岂材有浅极,不能为深覆?何文之察,与彼经艺殊轨辙也?”答曰:玉隐石间,珠匿鱼腹,故为深覆。及玉色剖于石心,珠光出于鱼腹,其犹隐乎?吾文未集于简札之上,藏于胸臆之中,犹玉隐珠匿也。及出核露,犹玉剖珠出乎!烂若天文之照,顺若地理之晓,嫌疑隐微,尽可名处。且名白,事自定也。《论衡》者,论之平也。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高士之文雅,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观读之者,晓然若盲之开目,聆然若聋之通耳。三年盲子,卒见父母,不察察相识,安肯说喜?道畔巨树,堑边长沟,所居昭察,人莫不知。使树不巨而隐,沟不长而匿,以斯示人,尧、舜犹惑。人面色部七十有余,颊肌明洁,五色分别,隐微忧喜,皆可得察,占射之者,十不失一。使面黝而黑丑,垢重袭而覆部,占射之者,十而失九。夫文由语也,或浅露分别,或深迂优雅,孰为辩者?故口言以明志,言恐灭遗,故著之文字。文字与言同趋,何为犹当隐闭指意?狱当嫌辜,卿决疑事,浑沌难晓,与彼分明可知,孰为良吏?夫口论以分明为公,笔辩以荴露为通,吏文以昭察为良。深覆典雅,指意难睹,唯赋颂耳。经传之文,贤圣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读异也。当言事时,非务难知,使指意闭隐也。后人不晓,世相离远,此名曰语异,不名曰材鸿。浅文读之难晓,名曰不巧,不名曰知明。秦始皇读韩非之书,叹曰:“犹独不得此人同时。”其文可晓,故其事可思。如深鸿优雅,须师乃学,投之于地,何叹之有?夫笔著者,欲其易晓而难为,不贵难知而易造;口论务解纷而可听,不务深迂而难睹。孟子相贤,以眸子明瞭者;察文,以义可晓。
充书违诡于俗。或难曰:“文贵夫顺合众心,不违人意,百人读之莫谴,千人闻之莫怪。故《管子》曰:‘言室满室,言堂满堂。’今殆说不与世同,故文刺于俗,不合于众。”答曰:论贵是而不务华,事尚然而不高合。论说辩然否,安得不谲常心、逆俗耳?众心非而不从,故丧黜其伪,而存定其真。如当从众顺人心者,循旧守雅,讽习而已,何辩之有?孔子待坐于鲁哀公,公赐桃与黍,孔子先食黍而后啖桃,可谓得食序矣,然左右皆掩口而笑,贯俗之日久也。今吾实犹孔子之序食也,俗人违之,犹左右之掩口也。善雅歌,于劂为人悲;礼舞,于赵为不好。尧、舜之典,伍伯不肯观;孔、墨之籍,季孟不肯读。宁危之计,黜于闾巷;拨世之言,訾于品俗。有美味于斯,俗人不嗜,狄牙甘食,有宝玉于是,俗人投之,卞和佩服。孰是孰非?可信者谁?礼俗相背,何世不然?鲁文逆祀,畔者三人。盖犹是之语,高士不舍,俗夫不好;惑众之书,贤者欣颂,愚者逃顿。
充书不能纯美。或曰:“口无择言,笔无择文。文必丽以好,言必辩以巧。言瞭于耳,则事味于心;文察于目,是篇留下手。故辩言无不听,丽文无不写。今新书既在论譬,说欲为戾,又不美好,于观不快。盖师旷调音,曲无不悲;狄牙和膳,肴无淡味。然则通人造书,文无瑕秽。《吕氏》、《淮南》,悬于市门,观读之者,无訾一言。今无二书之美,文虽众盛,犹多谴毁。”答曰:夫养实才不育华,调行者不饰辞。丰草多华英,茂林多枯枝。为文欲显白其为,安能令文而无谴毁?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入泽随龟,不暇调足;深渊捕蛟,不暇定手。言奸辞简,指趋妙远;语甘文峭,务意浅小。稻谷千钟,糠皮太半;阅钱满忆,穿决出万。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大简必有大好,良工必有不巧。然则辩言必有所屈,通文犹有所黜。言金由贵家起,文粪自贱室出。《淮南》、《吕氏》之不无累害,所由出者,家富官贵也。夫贵,故得悬于市;富,故有千金副。观读之者,惶恐畏忌,虽见乖不合,焉敢谴一字?
充书既成,或稽合于古,不类前人。或曰:“谓之饰文偶辞,或径或迂,或屈或舒。谓之论道,实事委璅,文给甘酸,谐于经不验,集于传不合,稽之子长不当,内之子云不入。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答曰: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文必有与合然后称善,是则代匠斫不伤手,然后称工巧也。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殊业也。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谓文当与前合,是谓舜眉当复八采,禹目光复重瞳。
充书文重。或曰:“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走+多)明。辩士之言要而达,文人之辞寡而章。今所作新书,出万言,繁不省,则读者不能尽;篇非一,则传者不能领。被躁人之名,以多为不善。语约易言,文重难得。玉少石多,多者不为珍;龙少鱼众,少者固为神。“答曰:有是言也。盖寡言无多,而华文无寡。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如皆为用,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累积千金,比于一百,孰为富者?盖文多胜寡,财寡愈贫。世无一卷,吾有百篇;人无一字,吾有万言,孰者为贤?今不曰所言非,而云泰多;不曰世不好善,而云不能领,斯盖吾书所以不得省也。夫宅舍多,土地不得小。户口众,簿籍不得少。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韩非之书,一条无异,篇以十第,文以万数。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帝者谷多,王市肩磨。书虽文重,所论百种。按古太公望,近董仲舒,传作书篇百有余,吾书亦才出百,而云泰多,盖谓所以出者微,观读之者不能不谴呵也。河水沛沛,比夫众川,孰者为大?虫茧重厚,称其出丝,孰为多者?
【译介】
王充痛恨世俗的情绪,著《讥俗》一书。又忧虑从事政治的人,只想统治别人,不得要领,不晓世务,冥思苦想,看不清努力的方向,所以又写了《政务》一书。又痛心说慌话的书和低劣的,多数不是真实可信的,所以又写了《论衡》一书。贤圣死以后,大道理也有了分歧,过一段时间,就分道扬镳,各自立门、户,通达的人观看以后,也不能确定真伪是非。根据久远的听闻来传授,有的笔写,有的耳听,在一百年以前的事,流传的时间更久远。以为古代的事,所传的大都是对的,相信入骨。不能自己解脱,所以才著作这本书。长,争论激烈,虚伪的说法,没有不被指正的。消除华丽虚伪的文风,保存敦厚的本质,矫正流行的不正之风,恢复宓戏时代的淳朴的风俗。
王充的书通俗易懂。有的人说:“口才好的说的话深刻,擅长写作的人写的含蓄。经书的都是圣贤说的话,博大精深,优美文雅,很难一看就懂。社会上读经书的人,要有注释才能读下去。圣贤的才华鸿大,所以他们写的语言都与俗人不相通。玉隐藏在石头中间,珍珠藏在鱼肚里,不是专门的玉工珠师,就采不到。宝贵的物品都是隐藏不露的,至理名言也应当是深沉难测的。《讥俗》这本书,要使俗人觉悟,所以直截表露意思,又用通俗的文字。《论衡》这本书,为什么也是这样通俗呢?莫非是才能极端浅薄,不能写出含蓄深刻的来?不然的话,为什么写得那么浅显,跟那些经书截然不同呢?”答道:宝玉隐藏的石头中间,珍珠埋藏在鱼的肚里,所以是含蓄隐蔽的。到了宝玉从石里剖出,珍珠从鱼肚里挖出的时候,那还是含蓄隐蔽吗?我的还没有写在竹简上,还藏在胸中,也像宝玉珍珠隐藏着那样。到了出于胸中展示在外的时候,也像宝玉珍珠暴露那样。灿烂像天文的照耀,通顺像地理的易晓。所有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名目清楚了,事情也就自然可以确定了。《论衡》就是衡量论说的标准。说话要力求把话说明白,写就力求把道理讲清楚。学问高的人写优雅,话没有不可晓知的,意思没有看不出来的。读这些书的人明白道理象瞎子重见光明,听取教诲象聋子的耳朵复聪。瞎了三年的孩子,突然看见父母,不仔细地认识一下,怎么能高兴?路旁的大树,城墙边的长沟,所在的位置很清楚,大家没有不知道的。假使树不大而且长在隐蔽的地方,沟不长又在偏辟处,以这些事来指示给别人,连尧、舜也会感到边惑。人脸有七十多个色部,脸如果十分清洁,五色分明,即使是非常微小的颜色变化,都可以察看到,相面的人就可以相准,很少失误。假使面部很黑,再加上污垢层层覆盖面部,相面的人很难看清,多数相不准。与语言一样,有的浅显分明,有的隐晦曲折,哪一种更有说服力呢?口说来表达思想,怕语言被遗忘消失,所以又记为文字。文字与语言的目的是一致的,为什么还要把写的宗旨隐蔽起来呢?狱吏审判案件,法官解决疑点,如果稀里糊涂,难以知晓,与那种分明可知相比,究竟谁是好的官吏呢?口说以分明为好,笔写以通俗为高,公文以明白为良。含蓄典雅,思想隐晦,只有赋与颂。经和传的,都是圣蝻说的话,(之所以难懂)是由于古今语言不同,四方的说法不一样。当他们说事情的时候,不是追求使人看不懂,才使意思隐藏起来。后人不知道,是世代相距远了,这叫语言不同,不能叫才大。浅的难以读懂,叫做不高明,不叫智慧高明。秦始皇读韩非的书,感叹说:“我怎么偏偏不能跟这个人生在同一个时代呀!”这说明韩非的可以读懂,所以他讲的事情才可以思考。如果深奥优雅,必须有老师指教才能学习,就扔在地上了,还怎么会叹息呢?用笔写,要使通俗易懂是很困难的,不提倡读来难懂却是容易编造的。口说力求解说明白,使人能够听懂,不追求深奥曲折而难懂。孟子以眼珠是否明了来判断贤人,对以是否通俗易懂来判断优劣。
王充的书与世俗背道而驰。有的人责难说:“可贵的是顺合众人之心,不违背人的意愿。一百人读了没有可指责的,一千人读了也不感到怪异。所以,《管子》说:‘在室内说话,满室人都同意,在堂屋发言,满堂的人都赞成。’现在你却说不与世俗相同,所以你的违背世俗,不合众人的意愿。”答道:发议论贵在内容正确不追求语言的华丽,办事情讲究合理而不推崇迎合。辩论是非问题,怎么能不违背常人的想法,违反俗人的听闻?众人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不肯顺从,这样才能消除虚假的,保存真实的。如果都要顺从众人的思想,那只能一切照旧,按老规矩办,办要背教条学习,还要辩论干什么?孔子在鲁哀公那里陪坐,鲁哀公赐给孔子桃和黍,孔子先吃黍而后吃桃,可以说知道吃的次序。但是,周围的人都掩口而笔,是由于这种风俗习惯已经很久了。如今我的做法其实就象孔子按正确的顺序进食,俗人反对我,也像周围的庸人掩口笑孔子。善于优雅的歌曲,在郑国不能激动人心。礼仪所用的严肃舞蹈,在赵国不受欢迎。尧、舜的典籍,同辈人不肯看,孔子和墨子的书,同时代的人不肯读。可使国家转危为安的计谋被老百姓嫌弃,矫正世俗的言论受世俗诋毁。有美味食品在这里,俗人不想吃,狄牙喜欢吃。有宝玉在这里,俗人抛弃,卞和佩带在身上。究竟谁是谁非呢?谁更可信呢?礼节与世俗相违背,哪一个时代不是这样的呢?鲁文公违反祭祖的顺序,有三个人离开。鲁定公按顺序祭祖,有五个人反对。有独到见解的话,高水平的人爱不释手,庸俗的人不喜欢。感人至深的菱,贤者特别欣赏,而愚者逃避。
王充的书不能做到完美无缺,有的人就说:“说话没有可挑剔的语言,下笔没有可挑剔的文字。必定华丽而且美好,语言必定合理而且巧妙。说的话听起来顺耳,讲的事想起来有味,眼睛看了,手就抓着不放。所以,雄辩的言论没有不爱听的,华丽的没有不传抄的。现在新著的书(指《论衡》既然在讲道理,批评世俗就是不合情理,又不是特别美好的作品,读者不舒服。师旷奏乐,曲调没有不忧雅的;狄牙烹调,菜肴没有味道不佳的。通达的人著的书,文中没有缺点。《吕氏春秋》、《淮南鸿烈》都悬挂在市门上,观看的人没有对其中任何一个字提出非议。现在(你这本《论衡》没有那两本书好,又多又长,还是要受到很多人的谴责和诋毁。”答道:果树的养料养了果实就养不了花,人的精力放在修养操行上就不注意修饰辞令。茂盛的草丛中有许多花瓣,密林中有许多干枯的树枝。写要公开表白自己的主张,怎么能使不遭受别人的谴责和诋毁呢?扑灭火灾和拯救落水者的时候,姿势不能都那么优美,辩论是非的时候,语言也不能都那么巧妙。到沼泽地追逐乌龟,顾不上调整自己的步伐;在深渊里捕捉蛟龙的时候,没有时间考虑用哪一只手去捉 。语言简陋,意思深刻;语言华丽,思想肤浅。千锺稻谷,糖皮占了一大半;占钱一亿,穿破钱孔的要超一万。最高级的宴席也有不可口的菜肴,最好的宝玉也一定有污点,重要的典籍也必定有缺点,优秀的工匠也必定有不熟练的技术。这样的话,雄辩的言论也一定有不周密的方面,通达的也还有可以被指责的地方。一字千金是因为它出自权贵人家,文如粪土是由于它出自平民之手。《淮南鸿烈》和《吕氏春秋》之所以不受指责,是因为它们出自富贵之家。由于官大,才能把书悬挂在市上,由于家富,才有千金可以作为赏钱。观看的人怀着畏惧的心情,即使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合的内容,也怎么敢指责其中一个字呢?
王充写成书,有的人就将它与古代对照,认为与前人不相类似。有的说:“说你是在卖弄辞藻吧,有的直截了当,有的又迂回曲折,有的拐弯抹角,有的又平铺直叙;说你在论述大道理吧,讲的又是实际琐碎的事,充满乱七八糟的内容,与儒经比较不相应,与传书相比也不符合,考查司马迁的书也不相称,与扬雄的也格格不入。不与前人相似,怎么能说是优秀的,称为巧妙的呢?”答道:修饰容貌勉强与别人相似,就失去了自己的形象。修改自己的语言力求与别人相似,就失去了自己的真情。许多小孩,不是同一的父母;不同家庭所生的孩子,不一定相似;自各有不同的禀受,也都有各自的长处。如果必须有与前人相雷同的才能称为好的,这就象代替木匠砍伐不伤手的人才能称为技艺高明。文人的追求,各不相同,有的修改辞语使巧妙,有的辩论真假来确定事实真相。一定要想法一样,用词照旧,那么五帝也没有不同的事迹,三王也没有不同的业绩。美女不是一样的面孔,看起来都是漂亮的。美妙的音乐不是一样的声音,听起来都是悦耳的。各种酒有不同的气味,饮了都会醉人。各种谷物有不同的味道,吃了都会饱。说应当与前人一样,那也就是说舜的眉毛也应当象尧那样有八种采色,禹的眼睛也应当像舜那样有重瞳。
王充的书,分量重。有的说:“提倡简短而思想合理,语言崇尚约省而意思明确,雄辩的`人说话扼要明确,文人的辞句短小精悍。现在你所写的新书(指《论衡》)超过万言,繁琐而不省略,那么,读的人读不完。又有许多篇,那么,传诵的人领会不了。你蒙受浮澡的人的名声,就是由于写得太多就不好。语言简约容易说,多了就很难恰当。玉少石多,多的就不算珍贵,龙少鱼多,少的本来就神奇。”答道:有这样的说法,内容充实的言论不感到太多,华而不实的不感到太少。有社会效益的,一百篇也没有害处;没有社会效益的,一章也没有好处。如果都是有效益的,那就是多的为上等,少的为下等。积累千金,跟百金相比,究竟谁富呢?文多的胜过少的,财富多的超过贫穷的。世人没有一卷,我有一百篇,别人留不下一个字,我留有一万言,究竟哪一个是贤者呢?如今不说我的议论不对而笼统地说太多,不说世人不喜欢好而说我的作品不被他们领会。这正是我的书不能写得太简略的原因。房屋多,所占的土地就不能太少。户数和人口多,户口簿也不能少。如今失实的事那么多,华而不实的言论也多,指明真实,判定是非,辩论的话怎么能简短呢?韩非的书,只有一条宗旨没有别的,却写了几十篇,有数万言。身体高大,衣服不能太狭小;事情多,也不能少。事多,内容丰富,就像水大鱼多。皇帝居住的首都粮食多。国都的集市人多拥挤。我的书虽然分量重,但讨论的问题上百种。古代太公望,近代董仲舒,所作的书都有一百多篇。我的书才出一百篇,却说太多,这是因为作者地位卑贱,读书的人不能不斥责。黄河水澎湃,跟许多河流相比,哪一个更大呢?蚕茧又重又厚,称一下出丝的重量,与轻薄的蚕茧相比,究竟哪一种多呢?
(记于2023.4.24)
【莹老师复习小贴士】
1.生词一定要正确书写,考试时要写楷体,一笔一划交代清楚;
2.要重视成语,特别是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
3.你以为距离期末统考还很远么?建议从现在开始每天复习一课,并及时整理自己的易错字,形成自己的错题本。
1. 《消息二则》 P3
【读读写写】
★(1)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 kū lā xiǔ____________,军无斗志,纷纷kuì tuì________。
★(2)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 bù kě dānɡ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这和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3)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 qì________。
(4)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dū zhàn________,不起丝毫作用。
(5)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yào sài________,封锁长江。
(6)我军前锋,yè yǐ________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P6
【读读写写】
★(1)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 fā________了诺贝尔奖。
(2)根据诺贝尔的yí zhǔ________,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jiàn shù________。
★(4)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zhònɡ cái________的各国议会联盟。
(5)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jù é________收入。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P8
【读读写写】
★(1)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áo shǒu________而望、bǐnɡ xī liǎn shēnɡ____________的一刹那。
(2)kù sì________敦煌壁画中línɡ kōnɡ________翔舞的“飞天”。
★(3)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xiāo sǎ________自如。
★(4)还没等观众从yǎn huā liáo luàn____________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qīnɡ yínɡ________的、笔直的箭,“哧”地碧波之中。
(5)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qiǎo rán________不惊。
★(6)rú mènɡ chū xǐnɡ____________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yóu zhōnɡ________的赞赏。
(7)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xīn xiù________时,惊讶不已。
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P10
【读读写写】
★(1)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yī sī bù ɡǒu____________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2)hào hàn________的大海可以做 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
★(3)辽宁舰官兵xián shú________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4)发动机的páo xiào________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5)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bái shǒu qǐ jiā____________,一切从零开始。
★(6)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ɡ jié lǜ____________,青丝变白发。
★(7)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juān kè________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P13
【读读写写】
★(1)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chū zhōnɡ________。
★(2)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cǎn jué rén huán____________的南京大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shā lù________。
★(3)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cuàn ɡǎi________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4)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dǐ lài________,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
(5)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wànɡ tú________rǔ mò________人类的良知。
(6)南京大,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yì yǔ_____。
★(7)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zhèn lónɡ fā kuì____________,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dùn xínɡ________。
★(8)mínɡ jì________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zhānɡ xiǎn________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6. 《藤野先生》 P22
【读读写写】
(1)上野的yīnɡ huā________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fēi hónɡ________的轻云。
(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yóu ɡuānɡ kě jiàn____________,wǎn rú________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3)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zhǎnɡ ɡù________颇为熟悉的了。
(4)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luò dì________。
(5)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jī xínɡ________。
(6)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bù xùn________,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7)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nì mínɡ________。
★(8)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jié zé________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9)因为看得他有些qī rán________,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10)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ǎo wú xiāo xī____________了。
(11)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jiào huì________,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12)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ɡ dùn cuò____________的话来。
★(13)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zhènɡ rén jūn zǐ____________”之流所shēn wù tònɡ jí____________的文字。
7. 《回忆我的母亲》 P30
【读读写写】
(1)我家是diàn nónɡ________。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
(2)母亲这样地整日láo lù________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
(3)记得那时我从sī shú________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
★(4)母亲在家庭里极能rèn láo rèn yuàn________。
(5)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zhōu jì________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6)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kuān hòu________rén cí________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7)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wéi fù bù rén____________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8)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wèi miǎn________。
(9)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bù chuò________劳作,尤喜纺棉。
8. *《列夫·托尔斯泰》 P36
【读读写写】
(1)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 hēi________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2)皮肤cánɡ wū nà ɡòu____________,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cū cāo________。
★(3)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qí qū________、pínɡ yōnɡ________,甚至粗鄙。
(4)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zhì liú________着yú dùn________和压抑。
(5)(在他脸上)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qì yǔ________。
(6)这张脸ménɡ mèi________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7)一个人长着这么一张在俄罗斯随处可见的脸,既有可能在台上主持大臣会议,也有可能在jiǔ sì________同一帮酒徒鬼混,还有可能在市场上卖面包。
(8)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hè lì jī qún____________、引人注目的可能。
(9)你也许要动脑筋想上好一阵,才能判断手握jiānɡ shénɡ________的是马车夫,坐在一旁的是伯爵。
★(10)(他们)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zhènɡ jīn wēi zuò____________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11)(他们)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美髯公,集尊贵、xuān ánɡ________、伟岸、天才于一身。
(12)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内心的期望扩大到chénɡ huánɡ chénɡ kǒnɡ____________的地步。
★(13)在这种rù mù sān fēn____________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14)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dǎn qiè________的耗子俯冲下来。
【课下注释补充】
(15)这道目光就像一把zènɡ liànɡ________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16)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ànɡ rán________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9. *《美丽的颜色》 P43
【读读写写】
(1)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wēi miào________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
★(2)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zào rè________得像温室。
(3)他们炼制lì qīnɡ________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
(4)每逢zhòu yǔ________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zhì xī________。
(5)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chuī xū________过!
★(6)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jīn pí lì jìn____________。
★(7)这个物理学家hé yán yuè sè____________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8)它们那些略带蓝色yínɡ ɡuānɡ________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14. 《背影》 P74
【读读写写】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jiāo xiè________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2)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ɡ jí________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sù sù________地流下眼泪。
(3)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fù xián________。
(4)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yóu ɡuànɡ________,勾留了一日。
★(5)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chóu chú________了一会。
★(6)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pán shān________地走到铁道边。
★(7)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 tánɡ________!他chù mù shānɡ huái____________,自然情不能自已。
(8)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 xiè________便往往触他之怒。
15. 《白杨礼赞》 P78
【读读写写】
★(1)黄的是土,未kāi kěn________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2)若不是miào shǒu ǒu dé____________,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3)黄与绿zhǔ zǎi________着,无边无垠,tǎn dànɡ rú dǐ____________。
★(4)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juàn dài________,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qián zī àn zhǎnɡ____________了——“单调”!
(5)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ào rán________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yān yān yù shuì____________的情绪又将如何?
(6)它所有的yā zhī________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pánɡ yì xié chū____________。
★(7)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jué jiànɡ________挺立的一种树!
★(8)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bù zhé bù náo____________。
★(9)它没有pó suō________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qiú zhī________。
(10)但是它wěi àn________,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1)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wǎn rán________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2)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xiù qí________的),去bǐ shì________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
16. *《散文二篇》 P82
【读读写写】
(1)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xìnɡ wèi________,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2)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xǐ dí________,把它再补好。
(3)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bēi wēi________,那样柔弱。
(4)永远的小niú dú________,永远的金黄色rónɡ máo________!
★(5)感谢生命的奇迹……那些个体xiāo shì________了,它却永远存在。
(6)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fán zhí________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7)生命在那些终于要diāo xiè________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8)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è zhì________的同情。
(9)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bīn lín________绝望的边缘。
(10)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shēn yuān________。
(11)我希望知道xīnɡ chén________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17. *《昆明的雨》 P86
【读读写写】
(1)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bì xié________,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2)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xiān yú________。
★(3)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lián mián bù duàn____________,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4)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ɡé diào________比牛肝菌高。
★(5)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zhānɡ mù jié shé____________。
(6)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mù nián________投莲花池而死。
(7)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qínɡ wèi________。
(8)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tái hén________一寸深。
18. 《中国石拱桥》 P98
【读读写写】
(1)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xiónɡ kuà________在江河之上。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jì zǎi________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cán sǔn________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4)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qiǎo miào jué lún____________。
(5)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ɡǔ pǔ________美观。
(6)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qiáo dūn________,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7)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jiāo tóu jiē ěr____________,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wéi miào wéi xiào____________。
★(8)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tuī chónɡ________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dú yī wú èr____________的”。
★(9)1937年7月7日中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qīn lüè________,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xù mù________。
19. 《苏州园林》 P104
【读读写写】
★(1)设计者和匠师们yīn dì zhì yí____________ 2021、2013,zì chū xīn cái____________,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yìnɡ chèn_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bài bǐ________。
★(4)或者是chónɡ luán dié zhànɡ____________,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5)胸中有qiū hè________,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6)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léi tónɡ________。
★(7)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fǔ yǎnɡ shēnɡ zī____________。
★(8)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________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9)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yī bànɡ________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10)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màn yán________着爬山虎或者qiánɡ wēi________木香。
(11)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bā jiāo________。
★(12)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diāo lòu________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1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zhēn zhuó________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14)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mínɡ yàn________照眼。
【课内词语补充】
★(15)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yōnɡ sú ________,即使简朴而bié jù jiànɡ xīn ________。
20. *《蝉》 P108
【读读写写】
(1)在阳光bào shài________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
(2)蝉的suì dào________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3)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è liè________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
(4)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dào xuán________,zhé zhòu________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5)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xiān wéi________撕裂,并微微挑起。
(6)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fánɡ yù________某种特别的危险。
★(7)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ɡù jì________,真令人惊讶。
★(8)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bù huái hǎo yì____________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wú dònɡ yú zhōnɡ____________,让自己牺牲。
(9)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lián jié________而成。
(10)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chē zhé________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nián tǔ________上。
(11)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xún mì________藏身的地方。
★(12)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xuān xiāo________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
(13)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huān yú________呢?
21. *《梦回繁华》 P114
【读读写写】
★(1)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hàn lín________,据张著tí bá________,“后习绘画”,shàn chánɡ________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chénɡ ɡuō________,自成一家。
(2)据后代文人kǎo dìnɡ________,《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
★(3)疏林薄雾,农舍tián chóu________,chūn hán liào qiào____________,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4)在进入大道的chà dào________上,是众多仆从cù yōnɡ________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tà qīnɡ________扫墓归来的权贵。
★(5)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chánɡ tú bá shè____________的xínɡ lǚ________。
(6)汴河上有一座规模hónɡ chǎnɡ________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7)街上行人mó jiān jiē zhǒnɡ____________,luò yì bù jué____________,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8)《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shè qǔ________对象。
★(9)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qiú jìnɡ________,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10)巨大的漕船,zhú lú xiānɡ jiē____________,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课下注释补充)
整理不易,请给孩子关注点赞哈!
原创 张伟丽 语文建设杂志
(本文约7810字,阅读大约需要23分钟)
【摘 要】《陋室铭》托陋室自比贬谪之身,表达了作者虽遭困厄非议仍固守君子之德的自诫自勉,针脚绵密,语言凝练。既写陋室“三无”,更写陋室“三有”;“三无”写陋室之陋,“三有”写安贫乐道之德。《陋室铭》教学解读和教学内容择取的问题与教材注释不当存在一定关系,建议在准确释读关键字“陋”的基础上,厘清行文意脉,重构教学内容明确的中华传统美德课堂。
【关键词】《陋室铭》;陋;鄙小;安贫乐道;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居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三大主题之首,文化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的前提是内容的明确化。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是“修身正己”,《陋室铭》和《爱莲说》合编,意在引导学生学习君子之德——前者为“安贫乐道”,后者为“清峻高洁”。《陋室铭》被编选入语文教材以来,其中的“陋室”大多被解释为“简陋的屋子”,这客观上导致教学解读浅表含混,进而使《陋室铭》“安贫乐道”的君子之德被标签化,削弱了该文美德教育的价值。为此,笔者从分析教材注释入手,运用训诂方法,落实关键字“陋”的训释,为深入解读经典、重构教学内容提供借鉴。
一、《陋室铭》常见教学解读与教学内容择取的问题
《陋室铭》的常见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陋室不陋”、用典(诸葛庐、子云亭)的意图来解读“安贫乐道”之旨。请看如下两个教学案例(摘录):
案例一
从哪些角度可以看出“陋室不陋”?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体现自然环境的清雅。(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突出朋友交往的儒雅。(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突显生活情趣的高雅。(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展现出生活姿态的优雅。
为什么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渲染烘托“陋室不陋”。(2)以诸葛、扬雄自比,说明自己的才华、陋室也不亚于他们,《陋室铭》写成,必定也可以流芳百世——“惟吾德馨”!(3)又借“孔子云”自况,陋室不俗啊!其间的自得、自傲,可见一斑。[1]
案例二
(1)品读课文,感受“陋室”之“陋”,体会作者境况。
师:这篇文章题目叫《陋室铭》,请问哪些语句写出了“陋室”的“陋”呢?
…………
生:“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的房子只有一间,只能放下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没有办法摆设华丽的装饰品,当然作者也没有华丽的装饰品。从这句也能看出“陋室”的“陋”。
(2)研读课文,感受“陋室”不“陋”,感悟诗人“德馨”。
师:你能从文章的哪些句子读出主人品德高尚?
师:……(作者)也希望自己在政治上能够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在文学上能够像扬子云一样万古流芳。
师:……这样荒僻的地方,这样简陋的房子,刘禹锡却不以为苦,反而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它,认为这是一个幽雅的居所。作者之德馨由此可见。[2]
以上案例通过分析“陋”与“不陋”理解主旨“惟吾德馨”,教学内容主要有:(1)陋室陈设简陋、少有人来,故称“陋室”;(2)陋室有“四雅”,所以不俗、不陋;(3)陋室主人以诸葛亮、扬雄自比,心怀大志、品德高尚,所以不陋。
上述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案例一通过陋室“四雅”证明陋室不俗,然而雅俗是审美问题,《陋室铭》关注的是穷通问题,教学解读不能以“俗”释“陋”、以“雅”驳“俗”;第二,案例二对陋室的解读很大程度上来自主观想象;第三,案例一把“君子之德”释为对“雅”的追求,案例二认为还包括建功立业之志,失之偏颇。更有不少解读止步于“高尚的情操”,至于“君子之德”如何“高尚”,则含糊了之,并未追问。
上述问题与语文教材对“陋”字的片面训释有关。叶圣陶先生在1962年就曾强调教材注释一定要准确:“凡教课之际宜令学生明晓者,注之务期简要明确。所注虽为一词一语一句,而必涉想及于通篇……必不宜含糊了之,以大致无误为满足。注若含糊了之,教师亦含糊了之,而欲求学生之真知灼见,诚为缘木求鱼矣。”[3]诚如通常所认识的,“惟吾德馨”为全文主旨,但“陋”才是全文根脉,它撑起“陋室”的每一个特点——《陋室铭》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君子仕途不顺时该如何自处。刘凤岭提到:“学习《陋室铭》非抓‘陋’不能显其表象,非抓‘德馨’不能见其深意。”[4]遗憾的是,《陋室铭》的教材脚注一直将“陋”片面解释为“简陋”,把多向度的“陋”限定在居室陈设的单一向度之内,间接导致“有仙则名”之“名”、“无丝竹之乱耳”之“丝竹”、“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之“诸葛庐、子云亭”的训释失当,进而消解了行文意脉,最终降低了《陋室铭》的思想深度,使“君子之德”标签化。
二、《陋室铭》中“陋”的三重含义:小、远、贱
《陋室铭》一文中“陋”有三重含义:卑陋、空间狭隘,僻陋、远离庙堂,贫贱、地位低微,非仅指陈设简陋。下面通过三处教材注释的分析来说明“陋”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 “有仙则名”,注②:名,出名,有名
此句“名”为“大”义。《礼记·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郑注曰:“名犹大也。”《庄子·人间世》“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高、名并举,郭庆藩注为:“名,大也。”“名山大川”中名、大对举,“名师硕儒”中名、硕对举,名皆“大”义。用例很多,如“名丘”是大丘、“名都”是大都等。
“陋”和“名”意义相反,指狭隘卑小,尤指屋舍卑陋。《说文·阜部》曰:“陋,阨陿(即隘狭)也。”《楚辞·东方朔〈七谏〉》“凌恒山其若陋”,王逸注:“陋,小也。”宋人汪应辰《文定公集·陋室铭》曰:“是室也,仅足以容膝,其陋矣哉。余之处是室也,固宜而名之以陋也。”说室小仅可容膝,本就应该用“陋室”来命名它。再如,白居易《三年冬随事铺设小堂寝处稍似稳暖因念衰病偶吟所怀》:“小宅非全陋,中堂不甚卑。”文彦博《次韵留守相公》:“昔日相君曾降顾,常忧蜗陋不容车。”陆游《感怀》:“我居一何陋,举手屋可扪。”
“陋”的第一重意思指屋子狭小。《陋室铭》以山水起兴,直言陋室之小,由空间特征引入。正如小山有仙则谓之名、浅水有龙则谓之灵一样,住所不以高大华美取胜,君子蛰伏于陋室,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上”一“入”,写陋室的勃勃生机,作者尽享自然之趣,可谓窗虚乾坤大,室小天地宽。
2. “无丝竹之乱耳”,注⑩:丝竹,世俗的乐曲
针对《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一句,人们提出“丝竹为什么会乱耳”的问题并作了讨论。乔俊杰、马玉山以为字误,当为“有丝竹之乱耳”,好与下句“无案牍之劳形”相对。[5]蒋民胜称此类说法“令人喷饭”“改一字则致残”。[6]
回答这个问题,须先明确词义。现行教材释“丝竹”为“世俗的乐曲”,似乎乱耳乃因其俗。杨文贵比较了“世俗乐曲”和“官场乐曲”的差异,认为将“丝竹”释为“官场乐曲”更符合语境,用来指“宦海中被迫迎来送往、躬迎吹捧的那种令作者烦厌的生活”。[7]此说极是,这里补充一点词汇学佐证。
丝竹是管弦乐的总称,在唐代是雅乐的代表,在文学作品中常暗指帝京、庙堂。上古雅乐推崇金石,丝竹地位不高,汉末音乐审美从以金石为代表的庙堂雅乐向以丝竹为代表的文人雅乐转型。韩伟指出:“东汉末以金石之声为代表的宫廷雅乐,或者说乐悬制度受到了毁灭性打击……魏晋史志中被广泛提到的‘新声’,当是符合时代气息,以丝竹之声为主的时代新乐。”[8]因此诗文中不乏“丝竹”与粗鄙、原生态音乐对举的用例,如《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这是一首贬谪诗,抒发江湖沦落之悲和京都之思,对酷爱音乐的白居易而言,丝竹在一定程度上即京都。
这里体现了“陋”的第二重意思:身份微贱。《慧琳音义》卷三十二“丑陋”注引《考声》云:“陋,贱也。”古代边民居深山幽谷、穷街陋巷,“陋”由此引申出微贱义。用例多见,如《汉书·循吏传序》:“繇仄陋而登至尊。”师古注曰:“仄陋,言身非正统,而身轻微贱也。”李密《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陋室铭》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将“丝竹”与“案牍”对举,前者指宫廷雅乐,喻贵族礼仪;后者言官府文书,指烦冗公务。刘禹锡虽谪居和州,屈居下僚,但远离权力争斗,摆脱繁文缛节,不用为公务操劳,“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琴书为伴,清闲自在。
3.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注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文末用诸葛亮、扬雄的典故,注释 仅按字面直解,虽提示了诸葛庐、子云亭和陋室都是贤士隐居之所(“不陋”),但并未留意它们在地理位置上的共性。
上古以处于黄河流域的中原腹地为中国,其他四方称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由汉而唐,湘澧、巴蜀、淮泗等地早已今非昔比,但因为南北风土迥异,更因为唐代重京官、轻外任,逐臣外放近乎等于宣判政治生涯的结束。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等职,辗转巴楚,回京似乎遥遥无期。他在《读张曲江集作》中对张九龄为相时“放臣不宜与善地,多徙五溪不毛之地”[9]的建议大力吐槽了一番,另有“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之句,抒发长期被贬蛮夷之地的愤慨心情。
刘禹锡的陋室是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时(824—826年)的居所,他在此地的情形新旧《唐书》未载,但做朗州司马时,“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10]。由夔州调任和州,虽地处江淮,离京都近了一些,但和州风俗受吴楚影响很大,《和州刺史厅壁记》称此地“女工尚完坚,男夫尚垦辟。市无嗤眩,工无雕彤”[11],民风淳朴,物产粗陋。在“远守藩服”的放臣刘禹锡看来,和州与朗州、连州都是远郡贬所、疫疠之乡,并无太大不同。
因此,《陋室铭》举诸葛庐、子云亭与陋室作比,结尾又引“子欲居九夷”的典故,皆非随意为之。孔子儒道不获推行,失意而欲隐居东夷;诸葛亮虽隐居南阳隆中,但心怀天下、静待明主;扬雄隐居成都,潜心撰写《太玄》——这三处贤士隐居之处与刘禹锡的贬谪处所大致相合。
这里反映了“陋”的第三重意思:僻陋偏远。用例常见,如欧阳修《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梅尧臣《送祖择之秘丞知海州》:“勿云海滨陋,岂无彼黔黎。”僻陋义还常隐含无礼的意思,前引《论语·子罕》谓孔子打算到九夷隐居,别人问他“陋,如之何”,东夷蛮荒僻远,不懂礼义;孔子答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以礼义教之,受教而化,自然就不再僻陋了。诸葛庐、子云亭因主人的才德而声名远播,刘禹锡的陋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暗合“君子居之”之意,“何陋之有”?
《陋室铭》紧扣三重含义(小、远、贱)写陋室之“陋”,同时又逐一批驳,写室之趣、人之贵、己之逸,“陋”与“不陋”桴鼓相应,构思极为巧妙。正如过珙《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卷六所评“句句将‘陋’字翻案”:
此铭首以山水四句唤起“陋室”二句。“苔痕”“草色”二句,状陋室之趣。“谈笑”“往来”二句,言交接于人者贵。“可以”四句,言所足于己者逸。“南阳”二句,言可以比南阳之庐、西蜀之亭,而不为陋也。[12]
三、《陋室铭》的主旨和行文意脉
《陋室铭》以山水起兴,引出主旨句“惟吾德馨”,通过对“陋”字三重含义的反驳,再引诸葛庐、子云亭为证,以“何陋之有”作结。因对“馨”语意指向的理解不同,“惟吾德馨”的解读有两种。一是“德馨”说。吴楚材《古文观止》随文注曰:“有吾德之馨香,可以忘室之陋。”[13]教材脚注④与吴评同:“只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二是“室馨”说。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曰:“吾德之能使陋室馨。”[14]吕茂峰、王虎曾有过讨论,认为此句节奏当作“惟/吾德/馨”,意为因为我的君子之德,陋室将会像诸葛庐、子云亭那样美名远扬。比照起句的语义结构,“山不在高,有仙则(山)名”,“水不在深,有龙则(水)灵”,那么下句意为“室不在华,有德则(室)馨”。二说相比,以“室馨”说为上。
末句明用《论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典故,暗用颜回“陋巷”之意: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隐居于僻陋之地,不以为忧反以为乐的贤士,当首推颜回。刘禹锡借孔子之言,合颜回陋巷之意,以证孔颜之乐——周敦颐、程朱所谓“孔颜之乐”,即儒家之“道”,亦即刘禹锡的君子之德:君子固穷、安贫乐道。
永贞革新失败后的刘禹锡,不仅要承受23年的贬谪流离,更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曾被誉为宰相之器的一代奇才,反被斥为依附权贵的褊狭小人,“人嘉其才而薄其行”[15],一时之间似乎犯了众怒,亲朋疏远、群起而攻,唐宪宗不仅将他贬至远郡,且有“逢恩不原”之令——革新失败后的刘禹锡遭受的正是“举世非之”的精神磨难。我们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解读《陋室铭》,理解刘禹锡的自警自戒:他是在提醒自己,越是困厄蹉跎,越要守节不移、潜心向学。潘军曾说此文表达了失意文人的精神操守:“以君子的敬德修业严格要求自己,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16]此说颇为切合铭文的本意。
这样我们就可以梳理出《陋室铭》的行文意脉:以孔颜之乐为起点,以诸葛亮、扬雄自比,紧扣“陋”的三重含义行文,以“惟吾德馨”之志自警自勉。一方面是陋室“三无”:先以“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起兴,它狭仄,不轩敞华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主人不居高位;类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它位置僻远,不在政治中心。另一方面是陋室“三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绿草为饰,有自然之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良友同道,读诗书、重礼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有空闲,散淡自由、闲适自得。“三无”铺陈陋室之“陋”,“三有”铺陈“安贫乐道”之德。短短81字,却针脚绵密,令人读之不尽、回味无穷。
四、“陋”三重含义的关系以及“隐”义
《陋室铭》中的一个“陋”字,怎么会有“狭小简陋、偏僻鄙远、卑微低贱”三种译法、三重含义呢?符淮青讨论词义分合现象时曾说:“表性质、状态的词有不少意义只适用于某种特定对象,在确定义项时,就出现了侧重于意义有不同的适用对象而分,和不强调这个差别而合的差异。”[17]其实,《陋室铭》之“陋”的多重含义是在物理空间、地理位置、社会身份等对象语境下的具体用法,属于词义因适用对象而分的现象。若不强调对象差别而合的话,都是“鄙小”一义。
《说文·阜部》:“陋,阨陜也。”段注曰:“‘阨者,塞也;陜者,隘也。
部曰:‘隘者,陋也。’然则陋与隘为转注。阨陜者,如边塞狹隘也。故从
。引申为凡鄙小之称。”
《说文》段注谓“陋”由边塞阨陜(隘狭)义引申为“凡鄙小之称”,是极为准确的。陋、隘转注互训,“陋”本义为边塞狭隘,词义泛化为凡“鄙小”义。“陋”之“鄙小”,不仅有“小”义,还有“远”义、“劣”义,用来形容鄙远僻陋之地条件简陋、水平低劣等事物与现象,如《淮南子·修务训》“生于辟陋之国”,高诱注:“辟,远;陋,鄙小也。”在具体语境下,空间小称狭陋,位置偏远称僻陋,物质条件差称贫陋,身份低贱称卑陋,见识短浅称愚陋,都是由“鄙小”义引申分化而来的。《陋室铭》的教材注释仅指出“简陋”义,而忽略了它空间狭窄、位置僻远、主人地位低微等意思,使得此文“托物言志”所托之物与作者自身的相似性变得模糊含混。
五、《陋室铭》教材注释和重构传统文化课堂的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议”要求:“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8]《陋室铭》紧扣孔、颜典故,表达刘禹锡的自勉、自戒,结构精巧、生动鲜活,为“安贫乐道”的君子之德确立了一个空前饱满的意象,后人提到隐士居所,总会想到“陋室”。不仅如此,永贞革新的失败触动了当权者的利益,很长一段时间内刘禹锡处境艰难,直到宋代他仍被视为道德卑劣之辈。《陋室铭》是刘禹锡对失意人生的有力反击——做自己。北宋主持熙宁变法的王安石曾感喟说:
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才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与世俯仰以自别于小人者少耳![19]
对刘禹锡、柳宗元等在困厄中顽强坚韧的品格给予了极高评价,可谓异代知音。先贤们身处逆境,矢志不移、不随波浮沉的精神,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学《陋室铭》,应把它所承载的君子之德作为核心教学价值,准确理解关键字词,切实把握文意,让课堂言之有物,文化传承才能落到实处。综上,教材注释与教学内容重构的建议谨列如下:
《陋室铭》教材注释修改建议:(1)“陋”当释为“鄙小”义,“陋室”为位置偏远、空间狭隘的房子;(2)注释②改为“名,大也”;(3)注释⑩改为“丝竹,庙堂之乐,这里指官场迎来送往的烦冗礼仪”;(4)注释 补充相关文化知识。其他注释的问题前文已述,不赘述。
教学解读首先要注意铭的文体功能,明确《陋室铭》是刘禹锡的自警之作。教学此文,建议把君子之德的传统文化传承作为核心任务。教学内容可以从“陋”的三重含义入手,紧扣陋室“三无”“三有”,梳理行文意脉,比较陋室与作者的相似点,体察作者的贬谪心境,深入体会安贫乐道、坚韧顽强的君子之德,重构传统文化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五芳. 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形式的选择:《陋室铭》设计简述与教学反思[J]. 语文知识,2016(23).
[2]陈蓉. “铭辞”线贯之 “言”“文”“人”合一: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陋室铭》的教学[J].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12).
[3]叶圣陶. 叶圣陶集(第16卷)[M]. 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58.
[4]刘凤岭. 文言文教学实录:案例、感悟、评析[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76.
[5]乔俊杰,马玉山. 《陋室铭》疑析[J]. 修辞学习,2000(3).
[6]蒋民胜. “熟读”“精思”方解精词雅文意味:给《〈陋室铭〉疑析》提点意见[J]. 学术界,2002(2).
[7]杨文贵. 心常名宦外 终不耻狂游:解读《陋室铭》的关键句[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2).
[8]韩伟. 从金石到丝竹:魏晋审美变革的潜在路径[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
[9][10][15]刘昫. 旧唐书[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1167,1167,1168.
[11]刘禹锡. 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M]. 陶敏,陶红雨,校注. 长沙:岳麓书社,2003:1089.
[12]朱子锐. 唐宋六十家小品文精品[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92.
[13][14]吴楚材. 解题汇评古文观止(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34,436.
[16]潘军. 刘禹锡是在自我标榜吗[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1).
[17]符淮青. 义项的性质与分合[J]. 辞书研究,1981(3).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4.
[19]王安石. 王安石全集(下)[M]. 宁波,刘丽华,张中良,校点.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764.
(张伟丽:河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