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车型:福特Mustang 2020款2.3L EcoBoost黑曜魅影特别版
仕驾指数:80%
前段时间,我们在做Pony Car三车横评(挑战者/科迈罗/Mustang)的选题。正好借这个机会,我也体验了近一周的福特Mustang。
因为之前没开过Mustang,并且曾经受到过各种Mustang相关段子的影响,所以说实话,在没有摸到“真车”之前,我和大多数键盘侠一样,简单的臆断:2.3T的Mustang“不是野马,而是野驴”。
但是当我坐进车内,调好坐姿,把这台2.3T的Mustang开上路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人云亦云是多么幼稚。
● Mustang驾驶起来很舒服
开过宝马3系的朋友(特别是车主),对3系座椅的舒适性一定会深有感触:由于座椅的包裹、支撑性一般,所以长时间驾驶的话,驾驶员肯定少不了腰酸背痛。
而福特Mustang则不同,它的座椅虽然看起来“不够跑车范儿”,但是皮质包裹的质感不错,填充物也很充实,能够带给我更加舒适的体验。
与此同时,Mustang的座椅还支持“通风/加热”功能,即便是一口气开1个多小时回家,也不会觉得哪儿不舒服。
也就是说,福特Mustang没有把自己局限在跑车的应用场景中,它也能够胜任车主日常代步的驾驶需求。
● “2.3T+10AT”真的不赖
虽然5.0L V8 Mustang因为不符合排放要求已经成为绝唱,但是在汽车电动化的当下,福特Mustang的2.3T发动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可以称为“大排量”了。
这台2.3T EcoBoost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299Ps,峰值扭矩达到了434N·m,匹配10速手自一体变速箱,能够让Mustang拥有5秒多的破百实力。
因为开惯了“184马力、270N·m”的3系,在刚开始驾驶Mustang的时候,我甚至会觉得它有点冲。
这台2.3T发动机对油门的响应很快,稍微点一下油门,车身就有窜出去的趋势,所以如果你也是初次驾驶Mustang的话,特别需要去适应它的油门设定。
因为在日常驾驶当中,尤其是在城市拥堵路段,那种走走停停起的状态下,对于这种起步带冲劲的后驱车,可能一个不小心就会发生追尾。
实际上,这台2.3T发动机还给了Mustang很充足的动力储备,即便是在80-120km/h的中高速区间,给油加速超车,也没有任何费力的感觉。
当然,流畅的动力输出表现,离不开由福特与通用联合研发的10AT变速箱。
在普通模式下,这台10AT变速箱会更积极的升挡,它会把转速控制在2000转左右,这样既能保证油耗不会太高,同时如果需要动力输出的话,也能够迅速把转速拉到3000转,进入最大扭矩的转速区间。当然,它降挡的响应速度也是不错的。
在运动模式下,猛踩油门时首先能直观感受到的就是声浪明显变大了。与此同时,发动机转速也会维持在更高的区间,动力的响应更加迅速,并且还有更加明显的推背感。
值得一提的是,“2.3T+10AT”的动力组合,算得上福特旗下的明星产品,它在很多车型上都有搭载,比如F150、福克斯RS、探险者,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套动力系统的可靠性也是有保障的。
此外,作为一台40多万的跑车,福特Mustang“只喝92号汽油就行了”的能力,着实让我有些意外。
● 跑车造型回头率的确高
网上有人说,“花40万买2.3T野马的人,就是图它的外观”。这个说法我并不完全反对,因为Mustang的外观的确很懂年轻人。
鲨鱼脸搭配锐利的大灯,能够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车身侧面的腰线力量感十足;加上“大长头、短座舱、溜背式”的设计,看起来给人一副高级跑车的姿态。
而车尾同样保留了Mustang的经典基因,三幅状尾灯、Mustang的大LOGO,让Mustang的辨识度很高。
● 内饰和后排空间是软肋
Mustang的内饰设计保持了美式车一贯的粗犷风格,说白了就是内饰看起来有点“粗制滥造”,与日系、德系车的精致感大相径庭。当然,对于喜爱美式性能车的朋友来说这个肯定是能接受的。
并且,中控台底部的按键形式被设计成了航空拨杆:依次为双闪、ESP开关、方向盘力度调节、驾驶模式选择,这样的设计处理的确能够给驾驶员营造出一种战斗氛围。
中控大屏内部系统为SYNC 3系统,虽然功能搭载得还是比较多,但是看起来给人一副“老年安卓机”的感觉。
除此之外,后排空间局促也是Mustang的一大缺憾。说实话,虽然Mustang后排座椅设计得像模像样,但实际坐起来的话比较困难。不仅腿部空间小,头部空间也会被溜背式的车身所侵蚀。
驾仕总结:
“大排量、大马力、后驱”,是美国肌肉车文化的精神图腾。但是在日系、德系车的冲击,以及更加严苛的排放法规下,很多经典美式车在国内日渐没落,比如科迈罗和挑战者,在国内都遭遇了严重的水土不服——除了小时候《变形金刚》、《速度与》盛行时,偶尔能在街头见到真车之外,如今已经很难在路上遇到科迈罗或者是挑战者了。
但,能够留下来的总会是经典,福特Mustang就是其中之一。
文|秦鼎茗
图|秦鼎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