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网导读: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酵母曲种质量决定酒质。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那么黄酒到底好不好喝,什么样的味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黄酒到底好不好喝 什么样的味道
黄酒是真正的国粹,是养生的东西,味道看你喝的是什么类型的,半干半甜花雕等几个类型口感不一,要是半甜,甜型的很好喝,普通黄酒大家都放话梅枸杞等煮下味道也会变,单纯从口感而言,他比白酒更像饮料。
黄酒对于散寒祛瘀、通经活络有良好的功效,所以在冬季比较适合用黄酒,黄酒性温,既可以帮助抵御寒冬冷冽的气候,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在冬天,大家可以在黄酒当中加入几片生姜片,煮沸之后饮用,能够达到活血驱寒的功效,而且黄酒的酒精度数也比较低,不容易喝醉。
黄酒相比于其他同类的酒而言,营养价值也是比较高的,酒精含量虽低,但是不影响其口感,而且黄酒作为我国历史比较悠久的一种酒类,蛋白质含量比较高,这是其他酒类所比不上的,同时黄酒当中还含有大量的氨基酸以及维生素,适当的饮酒还能够加速血液的循环与身体的新陈代谢呢,所以黄酒不仅能美容还能辅助减肥呢,对于一些美容爱好者而言,比较适合在日常喝一些黄酒。
一直到时期,黄酒都还算是大众最为接受的酒类饮品,尤其是官场和一些上层社会的人,都还主要以黄酒作为宴请宾客的饮料,但后续发展并不美好,黄酒就仿佛跌落神坛一样,从觥筹交错的酒席中消失,转而被后起之秀“白酒”所代替,直到如今也是辉煌不再。
按道理来说,黄酒口感柔和,营养价值高,应该比白酒更有发展前途,但世事弄人,并没有按照我们想的那样发展下去。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款有千年历史,曾被誉为“国酒”的饮品,在这百年时间里沦落到如此尴尬的境地。
我觉得这主要还是以下这几个原因吧,是不是有点“迫不得已”被抛弃的感觉呢,大家都来发表一下意见。
生产成本太高,终被抛弃现代蒸馏白酒未被发明之前,黄酒可以说就是“国酒”,关羽要斩华雄后拿温黄酒来喝两杯,鸿门宴上众枭雄也要喝黄酒,武松打虎前要喝上十几碗,连鲁迅的小人物孔乙己都要配上一碟“茴香豆”来饮黄酒,即使是到了元代“蒸馏酒”技术初被发明之时,人们也是不屑于那些烈口的“烧酒”,黄酒始终是最爱。
但是黄酒生产所需的粮食都是老百姓每天吃的“好粮食”,像大米,黍米,粟等都是当时老百姓的口粮,如果都用来酿酒,老百姓还吃什么,甚至也会引起粮食涨价而造成社会动荡,要知道那时候的都是农业社会,粮食是立国之本啊;所以古时各个朝廷都会颁布不等的“禁酒令”,也是有这方面考虑的,比如禁酒令最严格的是明国皇帝朱元璋时期,从上至下禁酒,限制酿酒,才使粮食价格下降,普惠大众。
所以在中国的每个时期对于酿酒的粮食都有很严格的限制,直到时期,连年战乱,粮食更是重中之重,这时的黄酒也只能出现在上层社会人的家宴上了,但是这个时候白酒就出现了转机。
那时候蒸馏白酒大量采用“高粱”为主要原料酿酒,而“高粱”并没有被列为百姓的“可食用口粮”,所以时期对于酿造白酒就放宽了限制,从而在时期就开始涌现很多名酒的产地,比如汾阳,洋河,凤翔,泸州,茅台等地区,也就是时候白酒开始渐渐的“蚕食”黄酒的地盘了。
到了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面临最大的就是百姓的温饱问题,吃都吃不饱,怎么还会拿更多的粮食来酿酒呢?就连高粱酒也是产量不高了,于是这时候就出现被后人广为诟病的“液态法勾兑白酒”,至于黄酒你就别想了,从这以后白酒就正是超越黄酒成为大众酒,曾经辉煌的黄酒最终迫不得已退出主要舞台。
性价比不高,没有一口烈酒来得痛快又直接很多不了解黄酒的人都把它当作低价酒,其实一瓶优质黄酒也不便宜,关键是酒精度数很低,口感较为柔和,在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就不如来一口烈酒更痛快直接的,同样的价格一瓶黄酒真的解不了“千愁”,说不定摸摸口袋再来几瓶还会有淡淡的“哀愁”。
而且我觉得,黄酒的饮用最怕重口味的菜肴夺味,更适合来一些清淡小资情调,更适有“茴香豆”,五香豆干等小菜作伴酒足以了,这就显得黄酒和现在的大鱼大肉有点格格不入了。
品牌形象没做到极致除了主产黄酒江浙沪地区以外,人们对于黄酒的认识多数还是和“料酒”联系在一起的,有时候觉得“黄酒”还不如“料酒”的名声大呢,在网上搜关于黄酒的知识,大部分跳出的都是关于如何做菜的,在购物网站搜“黄酒”,跳出销量最高居然也是料酒,虽然黄酒可以入菜是它很大的特点,但是一代“国酒”却从餐厅觥筹交错的酒席,走进了叮叮当当的厨房,实在是可惜,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关键还是品牌形象没优质吧。
以上都是我的愚见,这3点使黄酒最终迫不得已的退出主舞台,有不同意见的欢迎在下方留言和大家一块探讨交流,同时也希望我们的传统老酒“黄酒”早日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喜爱,我是小林厨房的小林,谢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