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中医认为“春应肝”,说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木,因此春气通肝,兼之春天里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而这离不开肝的作用,所以,春季养肝最是重要。那么就让小编为你介绍,立春艾灸哪些穴位合适。
艾灸太冲穴,专补肝气若发现四肢无力、经常抽筋,不妨用艾灸“太冲穴”的方法来补肝气。“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每天艾灸太冲穴20分钟能养肝护肝。而每天有意识地用力重复抓握动作也能起到补肝作用。
“太冲穴”也是著名的消气穴。在生气时最好不要用艾灸的方法刺激“太冲穴”,而是要用点按推揉的方式来排泄肝气。“太冲穴”的位置大致在第一、二脚趾之间缝纹向上两横指处。
艾灸气海穴,补充精力气海穴位于两肾之间,必须得保证它有足够的动力与水相制衡,所以艾灸气海穴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气海和关元穴在我们的下腹部,就像一对好姐妹一样,共同保护着我们的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的子宫、男性的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就是强调这个穴的保健养生作用。
艾灸曲池穴,清热解毒曲池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有传送运输的职责,与肺经表里,有治理调理之功,它确实具有祛风解表、清热利湿、调和营卫、强壮明目、调理肠胃、行气活血、舒筋利节、主泄逆气之功效。常用聚阳宠艾灸曲池穴,可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阳热之气。
全文超过4500字,阅读需要大约10分钟,试图从多学科角度对立春养生这一热点话题,做出尽可能客观的梳理,在肺疫这个比较特殊的居家禁足时期,提供大家参考和体验,也为抗击肺疫贡献微薄之力。仅此抛砖引玉,敬请大家多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欢迎点击关注【易衡慧吴周强】,共同“守正创新”古老艾灸。跨界集成现代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众多奇点科技,以体温管理为核心,专注创新新尚医学艾灸,助力都市群体回归太阳温润生活方式,赶走低体温,驱离寒湿淤。
我艾太阳,因艾生爱!让每个生命因艾充满阳光!
今天立春,开始了鼠年的首个节气,气候方面阳气升发,冬藏结束,春生开启。物候方面随之进入“东风解冻”时。早春时节白天渐长,日照增加,进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春晓时刻。“春者,天之和也”。“春风桃李花开日”,“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足见春日之美好。养生也不例外,按照《黄帝内经》所谓的:“秋冬养阴,春夏养阳”原则,立春正是由寒到暖,阴阳转换的大关键节点。因此,立春养生常常也决定了整年的身心健康,蕴含有许多养生调理的道理,很有系统了解,准确把握的必要。
立春为一年之始。历来受到官方和民间的重视。古代传说:立春快到来时,尚有“试春”的惯例。通常由县官亲率乡绅,在地里挖坑,将竹筒置入,只剩筒口露出,覆一片鹅毛在上,立春一到,地气萌动,鹅毛遂飞起,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祭祀立春。通常并不用日晷或者土圭等天文测量工具确定,可见古人对地气的认知是何等的客现深入而又充满灵性呀!
早春养生原则:古人认为春三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立春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象,入夜即眠,早睡早起,免冠披发,舒展形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悦,情志应季而升。不要滥兴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易发寒性病变。因此春季养生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养肝护肝为先,这是大原则!
《黄帝内经》有一段著名论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戒怒:《黄帝内经》认为:五脏之中,肝应春,属木、主生升、通少阳春气、主敷和、其味酸,为将军之官、在志为怒、主谋虑、藏魂,行升发疏泄之职,调畅一身气血,促进各藏腑功能正常发挥,协调藏腑关系,养护不周,就会出现异常,例如肝木乘土,肝木克金,肝胆不和等等。因此,春季,人气在肝,善协调阳气,须抑制肝阳上亢,滋养肝木,除热以熄肝风。这是春季养生需要戒怒的内在需求。
春季生活如果违逆肝脏的生发条达之性,破坏了其疏泄条畅能力,就会产生肝郁、肝风、肝火等病症,不仅影响人体的情绪,而且会损伤“肝藏血”“肝藏魂”等功能,从而损伤人体的正气,令脾胃不和,神志不安,可谓“伤身又伤心”。所以,春季养生之道,需要养身与养心并重,养身者在于三适:适居处、适饮食、适动静;养心者则重在三心:静心、安心、乐心。
春捂:立春之后,地表之下阳热上行,从内向外升发,植物也是先拱出尖尖的嫩芽,逐步积蓄阳气,慢慢克服外面的寒冷。这个阴阳交替的交互过程,在人体上同样会有响应,人体气血也需要从逐步从内脏向上走,因此,中医春天诊脉,大多为弦脉,有种绷紧外张的感觉。冬天人的毛孔处于闭合状态,夏天才会完全开放,而春天正好是人的腠理从闭合转为开放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只有多穿一些衣服,才有助于毛孔的逐步打开,以使气血畅通地向外发散。因此,“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成为春捂秋冻的道理。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气温变化较大,还常会出现倒春寒,同时,春季也是“百草回芽,百病引发”的时节,万物萌动,也易滋生细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因此,一方面并不宜过早减掉冬衣,断然破坏动态身体已于环境形成的相对温度平衡,导致气温骤然下降时,病菌乘虚而入,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另一方面则应特别注意讲卫生,防虫害,多开窗通风,防止疾病发生。
外因环境方面,春季以风气为主令,又多干燥。在早春,主要是风寒邪气致病,而到了晚春以后,是以风温邪气致病。《黄帝内经》说:" 风者,百病之始。" 因为其他几种邪气多是借助于风气侵入人体的,像寒邪、热邪、湿邪等。 因此,春季风邪最易损人之肝,尤其易耗人肝阴,使人肝阴不足。所以春季穿着需要下厚上薄,谨记“春捂“,并需要“避风如避箭,不可令背寒;外感伤风症,春深防伤寒”。
食甘:春季推陈出新,肝气开始旺盛,排浊气、畅气血,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因此,中医素有“春宜养肝”之说。饮食调理是极重要的内容。孙思邈告诫:“春月少酸食甘”。这是因为在五味中,酸味入肝,具有收敛的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而性味甘平微温的食物,例如山药、春笋、豌豆苗、韭菜、菠菜、香椿叶等,均具有健脾补胃,温补阳气作用。
春季饮食整体宜清淡,注意清肝降火而不要过于滋补,以便能够加速“发陈”冬天的积食。又因为肝五色对应青,故应避免吃油腻生冷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和绿色新鲜蔬菜。重在保肝护心润肺理气,除了饮食养生以外,同时还要注重起居、心理和运动等方面的系统养生。
[顺天应地 南北各异]“坐地日行八万里。”人类始终处在时间空间物质的四维世界里,无时不刻不在运动中,这就造就了自然世界千差万别的差异性,也构成了人类世界亿万可能的多样性。节令养生的终极目的,就是顺应自然的差异性,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呵护人类的生命健康。农历是已成功应用数千年的时空坐标体系,作为顺天应地的养生时空工具,必须要正确把握其基本规律:例如自然差异性,节令局限性和养生道地性。应用好这些规律,才能真正把握天人合一的时间窗口。这些差异大概至少包括:
天有时差:我国幅员辽阔,跨域五个时区,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各时区不仅时间有差别,节令物候必然也有时间差异。立春时节真正进入早春的只有位于黄赤交角上的南方岭南;而在北方,万物仍萧索,大约93%的陆地面积都还处于冬季。可见,立春乃至每个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意义。在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至10℃ 以上的始日作为划分为春季开始。
世界各国主要城市和北京时差对照表
地有温差: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音,东辣西酸,南甜北咸,不仅反映了文化习俗、自然物产、舌尖口味的复杂性,也反映出地域环境的巨大差异性,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最容易感知的就是同一节令,各地完全不同的温差、湿度和衣着,可见南北春天,乃至二十四节气降临的实际时间并不相同,差距明显。立春时,一般从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以南的地区,开始感受到春的气息;但我国到黑龙江,往往是在谷雨或立夏时才入春。
人有体差:由于遗传基因、文化传承、生命ID、家风族规、个人修养,生活习惯等等不同,造成了人体体质的差异,表现为三观价值、生活方式、心里修养、健康状况、寿命长短、行为举止、生命体验的大不同。同在一个节令,统一的养生方法并不一定适应有如此之大和如此之多体质差异的族群,个体尤其如此,并非一个高度共性化的生活方式或者是食疗方就是节令养生。这既不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个性化基本逻辑和方法,可能也不符合现代医学21世纪开始重视和推崇个体化医疗的健康潮流。
二十四节气和时令最初主要是作为农事时间工具应用的,并非专为医学应用而设。节令应用也因时间、地域和作物种类而有所区别,区域局限性和道地性非常明显,节令的时间点主要适应于起始发源地的中原地区,并非同一时点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医学对于节令的借用,一是因为中国科学天算农医各学科和中国哲学儒释道医各分支,所共同尊崇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其次是因为农学和医学都是以生物和生命为服务对象;三是节令在天地人物诸多领域广泛而有效的基础性协同应用。在一定意义上,节令与医学的关系是本与末,枝与节的关系,节令用于养生大概还须依赖于天文历算。例如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在医学体系中的基础和专业地位。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也一样
[艾灸温润 阴阳转换]立春节气是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体内阳气不仅需要唤醒,而且还需要扶上马送一程。艾灸无疑是最为简便效廉的适宜选择,没有之一。具体到常用的扶阳大法艾灸,特别讲究选择天时、地利、人和,因此,不仅需要辨证施治,辨人施灸,三因制宜,而且具体在灸法上,立春之际,还需要注意唤醒、助阳长、温润等具体实施原则。
[唤醒冬眠] 无论冬天是否接受过艾灸,立春之后都需要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唤醒冬眠过程,最好选择已时(上午9时至中午11时),以气海或者神阙为主,配以大椎、足三里、三阴交、太渊、涌泉等,每日或者隔日交替施灸,以腹部和肢端穴位为主。艾灸之前,配合春天的溪水或者鸟语虫鸣背景音乐,或者禅乐,在热敏探查确定穴位之后,可用艾纳姜开穴脂质体乳霜先行做开穴按摩,务使穴位局部甚至深部被唤醒,感觉温热舒爽之后,再开始旨在以温通全身经络为目的得艾灸,常可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循序助阳] 顺天应地一定要落在实处。大的季节,讲究“春灸气海,冬灸关元。”,月度则有“月初用补法,月满用泻法”的宜忌。每日时辰同样有宜忌区别。也可以根据人体气血运行规律选择日子和时辰以及配伍穴位。如:补法,足三里用上午9-11点,三阴交用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泻法:命门和肾腧用下午3-5点,涌泉用下午5-7点。当然也可以按照子午流柱法,根据五行对五脏,五脏对五经以及五行生克关系来选穴施灸。总是要遵循天时宜忌与所在地相对应的规律,根据每天的身心状态变化,来灵活选穴和施灸时机。
尽量用较小的标准艾条或者改良版的麦粒灸,不宜大火漫烧,因为穴位的孔径都是以毫米计量的。灸量和灸时也都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切记《黄帝内经》所谓的“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的古训和经验。艾灸绝不是烤肉炼油,忌讳火力太过,“过犹不及”。艾灸讲究的小火、慢火、静火和缓不息的源源不断渗入穴道孔径和经络通道,用心体验,同频共振,以穴位局部的光热效应引发整体多系统、全网络的应激蝶变。循序用心才是关键。
[温润身心] 如果是居家艾灸,需要选择一个环境较好,又不会与家人互相干扰的安静地方,需要干净透气,且不能有风,灸后便于清理。然后最重要的是需要敬畏自然,相信艾灸,而且需要清心寡欲,暂离人事,心态平和,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在艾灸的灸感传导上面。不宜刷手机,看电视,聊天和看书等。如果还能够配合冥想、坐禅,意念导引,使身心就能收到艾灸太阳真火的温煦,就更好。
新尚艾灸还将艾姜精华素在穴位局部先行外用消毒,并可以大幅延长灸感传导(平均可达6小时以上),灸后再给予药王孙思邈的温润灸茶(分子态固体饮料)调理阴阳,灸液、艾灸、灸茶,三管齐下,三D统筹,内外兼顾,标本同治,共收温润身心之功。立春之际,采用新尚艾灸方法,既保证了扶助阳气,振奋心肺,又不致肝火肝郁,比较适合立春之际的养生调理大原则。
天时不同,地利有异,南北有别,还有最重要的个体差异,只有真正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够按照节气养生的规律,让没以艾灸都成为一次有意义,能享受的的修行、修复和修正,让艾灸发挥更好地补阳健康效果。
我艾太阳,让每个生命因艾充满阳光!
原创版权,首发头条!
作者小传:吴周强,资深家传针灸医师,中医药研究员,高级健康管理师,荟聚49年医疗健康经验,原创分享大数据时代新尚艾灸知识。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也请【点赞】、【关注】、【私信】。所有评论咨询必回复!*本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所有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