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
【拼音】fèn nù
【释义】(形)因愤恨而发怒
【近义词】发火 气愤 愤慨
【反义词】开心 高兴
造句
1、我按捺不住我的愤怒。
2、她愤怒地撕裂了她的衣服。
3、他的行为令我们全都愤怒到了极点。
4、他的神情暴露出他内心多么愤怒。
5、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悲伤、压力、痛苦或愤怒都在那儿。
6、你们这么愤怒是为了什么?
7、我能做些什么来让这种愤怒为我所用?
8、我的观点是,家长有为此做一些事情的能力,他们有能力对其愤怒的儿子施加影响。
9、当我们想起自己或那些我们曾珍视的人对我们犯过的错误时,诸如痛苦,怨恨搭斗,罪恶感,愤怒和恐惧等感情就会充斥我们的身体。
10、它以你的愤怒和痛苦为食。
11、我们发现,要么就解决问题然后祈祷,要么就干脆带着愤怒上床睡觉。
12、假如我经敏纤历过这些,恐怕会品尝到所有的痛苦、愤怒和痛苦吧。
13、不过,你应有另一种感情,那就是愤怒。
14、他的话音里没有什么威吓或者愤怒。
15、它就是此处,只有全然的桥枝仿平和,全然的喜悦和无条件之爱的支配,这里没有任何的憎恨,愤怒或者恐惧。
16、你直面过你的愤怒吗?
17、这也许会还让你愤怒,但这就是事实。
18、他的诚挚在每个字里都非常明显。但托尼愤怒的拒绝了。
19、但是愤怒本身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20、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愤怒
暴怒的意思是:大怒,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常伴有狂骂。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
词语解释:
1、大怒。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常伴有狂骂。
例:始皇暴怒。
2、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
例:海水忽然暴怒起来。
引证解释:
1、大怒。
引
汉刘向《说苑·建本》:“﹝舜咐源﹞小箠则待,大让旦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始皇暴怒,幽闭母后。”
茅盾《子夜》十八:“看见吴荪甫那一阵的暴怒已经过去,少奶奶又婉言劝着。”
2、形容水势凶猛激荡。
引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汩乎混流,顺阿而衡滑态下……沸乎暴怒,汹涌彭湃。”
汉焦赣《易林·咸之豫》:“山水暴怒,坏梁折柱。”
杨沫《花蕊》:“有时明丽的锦缎般的海水忽然暴怒起来,天际乌云滚滚,海水奔腾咆哮。”
暴怒造句
1、奔腾不息的长江,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
2、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时常捶打那两条像木头一样毫无知觉的腿,母亲总是悄悄地躲在一旁看着我,脸上露出艰难的神色。
3、他的暴怒也罢,威力也罢。
4、感觉到天霸气息的改变,杨浩等人回头一看,顿时面色如土,心中更是暴怒起来,眼神充满杀意的回过头来看着面前的魔狼,仿佛有了无限的体力。
暴怒 [ bào nù ]
释义:
大怒。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常伴碰圆搏有狂骂
亦形容水势凶腔稿猛激荡
近义词:隐忍
造句:听说了这个消息,他暴笑祥怒了。
愤怒的意思:非常气愤,激动到极点。
愤怒的拼音为fèn nù,词性为动词,愤为左右结构,怒为上下结构,指非常气愤,激动到极点;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
引证解释:
1、《汉书·魏相传》:“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
2、《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仔闭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3、《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军士皆愤怒,大呼曰:‘都招讨使何不用兵,令士卒徒死?’”
4、明方孝孺《与友人论井田书》:“且王莽之乱,非为井田也,欺汉家之老母而夺其玺,称制於海内,海内之人愤怒,思剖其心而食之,故因变奋伍戚御起。”
5、鲁迅《华盖集·杂感》:“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例句
1、有些人用冷嘲热讽或一言不发来表达愤怒。
2、那男子说话时咬牙切齿,展现出一副极度愤怒的样子。
3、她胆战心惊地被人抬着,穿过愤怒和嘲笑的人群。
4、他愤怒得像一头狮子。
5、他桀骜腔岩不驯地面对着愤怒的人群。
1、暴怒:极端愤怒。
2、捶打:用卷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没竖。
3、央求:恳求。“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4、神色:神情。
5、深沉:形容程度深。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枯搏大的母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当年《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在史铁生21岁时,也就是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银耐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在生龙活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