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设置自定义铃声的方法如下:
一、打开手机,在手机桌面上找到“设置”一项,点击进入。
二、进入设置后,找到“声音和振动”一项,点击进入。
三、进入声音和振动后,选择进入“来电铃声”点击进入,这里有卡1和卡2,默认卡1。
四、这里有“选择本地音乐”,“选择视频铃声”和“选择在线铃声”,还有一些默认的铃声,点击“选择本地音乐”进入。
五、进入“选择本地音乐”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铃声,音频就可设置为手机铃声了。
OPPO手机,设置自定义铃声的方法如下:
一、打开手机,在手机桌面上找到“设置”一项,点击进入。
二、进入设置后,找到“声音与振动”一项,点击进入。
三、进入声音与振动后,找到想设置铃声的手机卡,点击进入。
四、进入该手机卡铃声后,找到“从文件中选择”一项,点击进入。
五、进入从文件中选择后,找到自己想设置的自定义铃声,点击即可将其设置为手机铃声了。
小米手机,设置自定义铃声的方法如下:
一、打开手机,在手机桌面上找到“设置”一项,点击进入。
二、进入设置后,找到“声音与触感”一项,点击进入。
三、进入声音与触感后,选择进入声电话铃声点击进入,这里有分卡设置铃声开关,打开后是每个卡设置铃声。
四、进入铃声后,有“选取在线铃声”和“选取本地铃声”,还有一些默认的铃声,点击“选取在线铃声”进入。
五、进入“选取在线铃声”后,找到自己想设置的铃声,点击加号就设置为手机铃声了。
苹果手机,设置自定义铃声的方法如下:
1、借助手机上的听歌软件(比如QQ音乐、酷狗音乐、酷狗铃声啊,这个应该人人必备了);
比如打开酷狗音乐,搜出自己想设置歌曲的名字,找到旁边的设置:
2、点击歌曲旁边的想象按钮,在下拉选项中选择“设为铃声",跳转后选择“设为来电铃声”,然后可以自由拉动进度条调整铃声长度:
3、上一步调整好了音乐长度之后,选择“设为铃声“:
4、接着跳转到如下页面,选择“库乐队”:
5、接着跳转到库乐队程序里面,显示如下,长按音乐,在跳出选项里选择“共享”, 选择“来电铃声”, 然后点击“导出“,即可。
6、最后回到手机里的设置进行铃声设置就可以了。
备注:设置歌曲要根据是该歌曲本身否收费来看的。
#夏日生活打卡季#
最近,刀郎一首《罗刹海市》掀翻了整个娱乐圈。它的横空出世就像一阵龙卷风,把整个丑陋的娱乐圈和人性的丑恶揭露得淋漓尽致。那酣畅淋漓借古讽今的手法,不亏是天才的音乐人!一听这歌就被它平易近人的旋律和简单明快的节奏感所吸引感染,被刀郎的才华所折服。听了一个星期没有听腻,直接下载做手机铃声。真没想到,音乐原来还可以这么做的?!哈哈。历经十年沉寂,刀郎以这首《罗刹海市》卷土重来,强势回应,可谓绝地反击,大快人心!
这首歌的绝妙之处在于它把古典文学和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以及它借古讽今,对社会的不公与乱象用诙谐语言的讥讽,以及对人性的丑陋入木三分的刻画。整首歌听起来有点玩世不恭,实则充满了勇气和正能量。不是一般人敢写,敢唱,尤其是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仇不报非君子。”,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人,被资本与利益绑架了的圈内代言人打压了整整十年!然而,社会的进步终究是邪不压正的,正义一定会到来。因为它一直掌握在普罗大众的手里和心里。
金一南将军曾说:“中国人最缺少的是血性和报复心。”,我以为太多解读的版本过于遮遮掩掩了。我用我的语言解读一下我的理解,供各位看官共同探讨。我以为,这就是一次刀郎对当年排挤打压他的那些人的一次报复性行动,由此引申出对整个人类的人性的丑陋的一次声嘶力竭的批判。这就是男儿血性!是满满的正能量。社会需要正义,社会主义现阶段需要这样的血性和正能量对抗丑恶与邪恶。和什么GP格局、小家子气没什么关系。反而,我觉得那些认为刀郎没有格局,小家子气的人脑子才有问题,被门板给挤扁了。难道好人就活该被那些藏在阴暗角落里使坏的人欺凌霸凌?还要骂不还口,打不还手?那才是真正的SB!
《罗刹海市》 - 刀郎
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
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
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
河水流过苟苟营
(在这个社会,总有那么一堆GS一样的人,他们是一丘之貉,整天干的都是些蝇营狗苟的勾当。)
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
十里花场有浑名
她两耳傍肩三孔鼻
未曾开言先转腚
每一日蹲窝里把蛋来卧
老粉嘴多半辈儿以为自己是只鸡
(这些蝇营狗苟的人后面躲着的都是那些见不得光的拉皮条的后台老板,这些人在青楼是有点名气。她却是个丑陋至极的人,可笑的是还每天装模作样的蹲在蛋上面,真把自己当成一只能孵蛋的鸡了?)
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
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
勾栏从来扮高雅
自古公公好威名
(这些自以为是的皮条客,他不知道在别人眼里他其实就是一头驴吗?那些扒在这些皮条客身边的人,她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鸡么?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女的没什么内涵,却总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扮清纯,装高雅;男的就像古代被阉割了的太监,没有了雄性动物的基本属性,却总把自己搞得好像很强悍很威武。这个社会怎么这么多虚伪的无耻之徒。)
打西边来了一个小伙儿他叫马骥
美丰姿 少倜傥 华夏的子弟
只为他人海泛舟搏风打浪
龙游险滩流落恶地
(我本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和他们一样是华夏后裔。怀着一腔热血来到大天地里闯荡。本想一展才华,却没想到龙游险滩被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同是炎黄子孙,你不帮我也就算了,还TM自己人搞自己人,搞得比别人还厉害。)
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
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
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
半扇门楣上裱真情
它红描翅那个黑画皮
绿绣鸡冠金镶蹄
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
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
(来了这个地方之后才知道,这个鸟地方常常黑白颠倒,是非不分。那些皮条客的欣赏水平也就只会听鸡唱的歌。这些鸡也很奇怪,母鸡还会起来叫早,替公鸡干活,真是活见久了。暗地里干着出卖身体的勾当,却还要立个牌坊。婊子无情,婊子始终是个婊子,你再怎么化妆也是个脏,是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的。)
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
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
岂有画堂登猪狗
哪来鞋拔作如意
它红描翅那个黑画皮
绿绣鸡冠金镶蹄
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
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
爱字有心心有好歹
百样爱也有千样的坏
女子为好非全都好
还有黄蜂尾上针
西边的欧钢有老板
生儿维特根斯坦
他言说马户驴又鸟鸡
到底那马户是驴还是驴是又鸟鸡
那驴是鸡那个鸡是驴
那鸡是驴那个驴是鸡
那马户又鸟
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猪始终是猪,狗始终是狗,因为他不是人,终究登不了大雅之堂。你再怎么装也装不了;因为你心是黑的,怎么洗也是洗不干净的。这个世界,原本女人应当都是有爱心的,其实不然,也分好坏;有些女人,她心里歹毒得很。所谓,黄蜂尾上针,最毒妇人心,就是形容这类女人。这个世界真是太有意思了,鸡不知道自己是只鸡,驴不知道自己是头驴。黑白颠倒,是非不分。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去好好思考。)
去年看到过一篇《研究生同学变成了“师母”是怎样的体验?该如何看待导师和学生结婚?》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引发了热议,不到一天时间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
大家对这一例“师生恋”的看法不一。
有人说,人家这是日久生情,爱情来了挡也挡不住;
有人说,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导师怎好意思对学生下手?
还有人说,这是一个“双赢”结局,一个解决了工作问题,一个解决了个人问题,各取所需、两全其美!
你看看,群众们把这个“瓜”吃出了不同的味道!
其实,我觉得吧,对于“导师和学生结婚”这一处于灰色地带的问题,只要无悖道德规范、不破坏他人家庭,男未婚、女未嫁的,两情相悦就好,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毕竟结婚是当事两人的事。
即使涉及到工作分配也只是附带问题,因为结婚不能“只要爱情、不要面包”,再说,给家属安排工作那也是学校吸引外来人才的一种福利手段。
从结果看上,如果说文中提到的这对师徒属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话,那么,我在一次聚会上,听到一同学讲述另一则“惊天大瓜”,则属于“不是冤家不聚头”:一位女博士读着读着,女导师竟然变成了自己的“后妈”!
这位女博士的具体姓名我已经记不清了,姑且称之为“小X”吧!
话说小X读硕士的时候,她的母亲突然病逝,父亲非常愧疚,觉得自己多年来一直在外忙于做生意,虽然赚了不少钱,但是对家人疏于照顾,再也没有机会弥补。
由于妻子去世,女儿小X就成了他世上唯一的亲人,于是决心后半生要放下一切,好好陪伴女儿成长,不让她感到孤独。
于是,小X的爸爸在最短的时间内退出了公司管理层,只保留了一个股东的身份,他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反正后半辈子不用愁。
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小X的饮食起居,她爸爸在学校的家属区买了一套房子。
话说小X的爸爸,也算得上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父女二人同一个专业,而且他原本也是学界新星。
据说八十年代公派留学德国(后来还专门查证了一下,虽说我国1999年才设立国家公派留学中心,即CSC,但自1978年改革开放时就开始向外派遣留学生),30出头就当上了副教授。
只是后来弃文从商,投身企业界而中断了学术生涯,否则也早该是博导了。所以,小X爸爸隔三差五也可以给她一些学业上的指导和帮助。
小X读博士的时候,由于科研压力太大而导致神经衰弱甚至轻微抑郁,小X父亲看了心疼,于是和女儿约定:每天晚上七点半晚饭之后,父女俩一起在学校里散步一小时,将科研工作全都放下,纯粹聊聊学习之外的其他事情。
结果,有一次两人外出散步的时候,他们偶遇了小X的女导师,就这样,父亲和这位女导师两人从此相识了。
过了没多久,小X出国交流,但一年之后等她回来的时候,就惊奇地发现:父亲晚饭后不再和她一起散步了,散步的对象换成她导师了!
原来,自从小X走之后,父亲孤身一人,加之思女心切,于是,每天晚上都要到和女儿一起走过的地方溜达溜达。走着走着,就遇到了小X的导师。
小X导师当年也就四十多岁,早年离异,一直没有再婚,但是人长得天生丽质,加上又会梳妆打扮,看起来像是三十多岁年纪的一样。
小X的爸爸当年五十岁左右,身材高大、气质儒雅、谈吐不俗(具体模样可以参考法国总统马克龙)。
刚开始,两人的话题当然集中在小X的学业,后来自然又聊到了专业问题。由于小X爸爸专业基础扎实,自然和小X的导师有了许多共同话题,二人相互引为知己。
后来,小X爸爸还利用自己在商界的人脉资源,帮小X的导师解决了几个棘手问题,更令导师对小X爸爸刮目相看。
再后来,二人所讨论的话题已经不仅限于学术范围,开始讨论“三观”问题了。二人惊喜地发现,彼此之间三观甚合,于是,爱慕之心油然而生,感觉来了挡也挡不住。
等到小X回国的那会儿,导师和她爸爸就等着和她当面说明情况,然后领证办婚礼了。
小X得知此事之后,虽然也曾进行过思想斗争,倒也很明事理,想想父亲晚年能得一知己,有个人在身边照顾生活,于是也就答应了。
更有意思的是,听说小X的生母是小X爸爸硕士导师的女儿,于是,学校里对小X爸爸的婚姻史有了一句精彩绝伦的描述:“年轻时娶导师的女儿,年老时娶女儿的导师。”
这可真是人生大赢家,羡煞旁人!!!
小X爸爸和导师结婚后,就成了她导师组里的义工,甚至学生文的审稿工作都由他爸爸代劳。可是,小X时常在学术上遭遇爸爸和后妈的“男女混合双打”。
最后,小X还多了一个弟弟,一家四口人其乐融融,完美大结局!
听完这个事后,我感觉完全是一部经典的校园轻喜剧的节奏,同时在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经典。
经典一:《温州两家人》
任程伟扮演的男主角黄瑞诚,最后把儿子小威的大学老师苏若冰变成了自己老婆,和这个事有众多相似之处。
经典二:《一仆二主》
一个女学生,两个学术大佬,时不时被虐一番,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仆二主”,比原电视剧内容更贴合这个名字。
经典三:有点像是看《恋爱婚姻家庭》杂志
虽说也看过好多期这本杂志,但这么富有戏剧性、这么令人咋舌的爱情故事还从来没看到过。
说实话,这个组合家庭中,最让我同情的那人,当属小X的弟弟了。
因为,如果说小X当年遭受的是父母的学术混合双打的话,估计这位弟弟接受的将是来自爸爸、妈妈、姐姐、姐夫(学历指定也低不了)的家族式、集团式、车轮式学术群殴,着实太惨了!!!
导师变后妈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们知道,即使关系再好,学生和导师之间也会有一种微妙的关系——那就是学生有点“怕导师”而且喜欢“躲导师”。
虽然我们口头上总是抱怨导师指导学生的时间太少,但真的让你和导师接触,有些人还是发自内心的害怕,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
场景一:你本来想乘电梯下楼,结果却发现导师先你一步进入电梯。
于是,你趁着导师还没发现自己赶忙闪到一边,等导师的电梯下去之后才出来继续乘电梯,或者直接干脆走楼梯。
场景二:你在去上厕所的路上,发现导师先行一步进入。
心想反正也不是特别着急,就等导师出来之后再去好了,于是便转身离去,其实是为自己找个理由罢了。
场景三:为了方便区分来电,你在手机里给不同身份的人设置了不同的铃声。可是,当一听是导师对应的铃声响起时,打内心里都觉得害怕。
场景四:在路上踫到导师,他主动和你搭话,你却眼神游离、不敢直视,想找话题却又不知说什么好,于是,赶紧编个理由,匆匆落荒而逃。
场景五:当你不得不到办公室与导师进行沟通时,总是会有心里发慌、底气不足的感觉,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脸红、心跳加快、手心都是汗、说话不利索的现象,于是就采取“多听少说”的战术,以此来减少与导师共处一室的时间。
对于以上场景,如果其中有一项你的答案是“Yes”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正式成为“怕导师协会”的一员了。
本来就怕的要命,可今后这位让人生畏的导师将成为家人,想想就有点崩溃。
单单从身份转换的角度来讲,把导师变成“老公”的女生着实是赚了,转眼间由学生上升为老婆的高阶。
如果那位导师老公再有点“妻管严”气质的话,那这女生就是大赢家了,独掌家中的话语权、财,就连以后评职称也有人任劳任怨地卖力了。
可导师变成了“后妈”,对小X来说就不那么划算了,从单一的学生转变成“学生+闺女”的双重低阶,从实验室到家里都将受到一种无形的约束!
试想一下,天天在一个房檐下居住、在一个饭桌上吃饭,可真够别扭的!
虽然说三十六计“走为上”,但此时,就连原来不回家最常用而且屡试不爽的黄金理由——“太忙,在实验室加班”,在“后妈”导师那里也会不攻自破,哪里还有躲的机会?
不过,对于小X导师和她爸的决定,我还是那句话,只要无悖道德规范、不破坏他人家庭,男未婚、女未嫁的(或者双方都离异),只要两情相悦就好,毕竟导师也是人,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对于小X本人来讲,估计刚开始还是有些别扭,回到家之后,饭桌上吃饭之时都不太敢说话,或者说话要字斟句酌的。
但时间长了,也就会逐渐从单一的师生情转变为亲情。虽说是“后妈”,但身兼导师和母亲的两重身份,自然会对学生和孩子更加关爱。
小X之所以会感觉导师变“后妈”别扭,主要原因还是怕自己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众人嘲笑地对象。
其实,这大可不必,毕竟生活如同穿鞋子,合不合适只有你自己知道,根本不用太理会人家在背后怎么说,更不能活在别人的嘴里和眼里。
记住,非议,本身就是一种仰望!
欢迎关注【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坚持每日更新,与一位不“误”正业博士后,共同探讨多彩的研究生学习、科研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