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觉得你家孩子不如别家孩子聪明,千万别觉得他笨,因为有可能他的“聪明大脑”和“天才基因”亲手断送在了你手里。
父母可别觉得可妈在这里危言耸听。
为什么这样说?
研究表明:每个婴幼儿出生时都是天才,与生俱来就具有多方面潜在能力,但大量的科学研究却表明:儿童的潜能培养遵循着一种奇特的规律――天赋递减规律,即儿童的天赋随着年龄增大而递减,教育得晚或不得当,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渐少,最终失去天赋。
是的,每个孩子刚出生时天赋都差不多,我们从这张天赋递减图中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天赋需要后天环境和父母的适当培养,否则再好的天赋也会被白白浪费。
我们见过很多智力超群的孩子,他们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学习、赚钱、生活对他们来说异常简单。很多父母就把他的聪明行为完全归功于孩子天赋异禀,全然不谈孩子后天的努力和父母的栽培。
所以一个孩子聪明与否除了遗传因素外,60-80%跟父母的培养有关。
也有些父母孩子一出生就丢给老人带,有时间刷手机却没时间陪孩子,动辄对孩子打骂侮辱,孩子成绩不好就说他脑子笨没天赋,殊不知,正是父母的这些“笨蛋行为”让孩子的大脑越来越笨。
笨蛋行为一:孩子扔东西打他的小手当妈的人都有过体验,孩子1-3岁期间很喜欢乱扔乱丢东西,尤其是生气不开心时就喜欢扔东西。
我家可可2岁左右时进入了“叛逆期”,你不让她碰哪个东西,她就越要碰,一生气把家里的物品扔了,有一次我刚买回来的石膏画,还没来得及打开,她就嚷嚷着要打开,就因为我打开慢了,小家伙一不开心直接提起来扔地上了。这下好了,我刚买的画,被她摔得稀巴烂。
当时我真的气坏了,对着她的小手就是一巴掌,她也是哭了半天。
其实,婴幼儿在1-3岁左右扔东西并不是破坏行为,而是他的探索行为,甚至有时候他觉得扔东西可以带来快感,比如扔枕头、扔石子、扔玩具、扔羽毛、扔砖头它们的感觉完全不同,他可以感觉到“扔”这个动作带来的不同刺激体验。
《启蒙(0~3岁)》中提到:“其实,扔东西并不是一种破坏性行为”。孩子扔东西并不一定就是家长以为的“耍坏”,它的形成是由多种不同的原因导致的,而这正是他们要经历的发育阶段。
他们在扔、摔、摸、撕等一系列动作背后,其实要借助小手、大脑、眼睛、耳朵等器官去辅助感受,所以这恰恰是大脑发育探索的过程。
明白这些后,父母就要注意了!下次孩子不小心扔了东西可别一个劲责怪他们,一味地打骂责怪只会让他们的大脑停止发育。
笨蛋行为二:要求宝宝特别听话“我叫你别碰杯子,别摸路边的花太脏了,这个太阳要这样画,衣服扣子要这样扣”这种话父母是不能很熟悉?
对哦,孩子小时候实在太调皮了。
姑姑有个孙子才2岁多就能让大人头疼不已,毫不夸张地说他拿到玩具不到3分钟就能把他搞坏,去别人家做客也是手闲不下来,就要动动这个瞅瞅那个。甚至跑到鸡圈里去抓鸡差点被啄到。
很多父母就引以为傲了,我家孩子可不闹腾,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从不闯祸,从不气人。
但这样听话的孩子真的好吗?
“听话”是孩子被迫接受家长的教育和指令,害怕被家长骂,害怕被打或者惩罚,进而压抑内心活动的行为,那些“听话”的孩子为了讨家长欢心学会察言观色,从事做一些家长开心的事,但这类孩子未来有可能胆小、自卑。
要求孩子“听话”,还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他正在纸上创作一幅画,你突然说:“太阳哪里是扁的,应该这样画。”然后孩子照做了。
他是“听话”了,但是创意和想象力都没有了。可能原本他心里的太阳是椭圆形的、扇形的,甚至是核桃的形状,你却告诉他太阳就是圆的。以后他只会画圆形的太阳。
笨蛋行为三: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有孩子后,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吵架,可能因为家务琐事,可能因为育儿问题,但无论什么原因,父母争吵不断,受伤的其实的孩子。
很多父母说孩子还小他不懂,其实几个月大的孩子就已经能通过说话声音的快慢和分贝的高低以及家人的表情判断周围的环境,父母吵架时往往面目狰狞,声音刺耳,分贝增高,孩子在紧张的争吵声中大脑也会变得紧张。
他们焦虑又不知道如何去做,这时候压力更大了。
甚至如果父母因为孩子的问题而争吵,就会让孩子陷入自责中,“是因为我不好好写作业爸爸妈妈吵架了,都怪我。是因为我弄坏了家里的东西爸爸妈妈吵架,我不好。”
孩子会不停责怪自己,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甚至有些父母一吵架就提“离婚”,这也是孩子最不想听到的。会让他神经紧绷,压力倍增。
切尔思健康育儿百科说,长时间的高水平压力激素会损害宝宝敏感的脑组织,让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变慢,长时间的压力还会伤害海马体,而海马体就是负责记忆和学习的地方。
所以父母们从现在起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笨蛋行为四:经常吼孩子相信此时正在看文字的你跟我一样,曾经吼过孩子吧。
有些父母说孩子实在太淘气了,喊了不答应,催了没有用,只有吼了才管用?
是哦,孩子不听话吼一顿,孩子太笨了吼一顿,孩子成绩差吼一顿,没有什么是“吼一顿”解决不了的。
是的,“吼”简单粗暴却有效。孩子迫于父母的身份也只能妥协。但你知道吗?经常被“吼”的孩子有一个特点:自卑,容易自我否定。
你仔细回忆一下,每次你吼完孩子,他的反应是什么?
他们反而听不进去道理,甚至哭泣,并且照单全收大人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爸爸/妈妈一定不爱我。”“他们吼我,那说明我有问题,我不好,我不是一个好孩子。”
这时候他在内心一遍遍在内心否定自己。
孩子不会一道题,你歇斯底里地冲他吼:“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都不知道吗?”这时候再去观察发现,他们越被吼越木讷,甚至有时候连原本会的都不会了,有点“呆”。眼神空洞,动作迟缓。这时候他的学习欲望已经降到最低点了。
脑科学研究发现:在长期大吼大叫的环境中,孩子大脑中的杏仁核会被不断刺激。 它主要是负责处理愤怒和恐惧这两种情绪的。可想而知如果杏仁核反复被刺激,孩子就随时生活在恐惧中。
这时候孩子大脑的思考速度明显降低。
笨蛋行为五:一边刷手机一边陪孩子这可能是很多父母现在正在做的带娃行为,一边抱怨没时间带娃,一边又在带娃时心不在焉刷着手机。
我们有一大堆理由可以解释上述的事实:哎呀,我在回复老师的消息,我在看公司的通知,我在给孩子买衣服,我在查阅资料等等。
是哦,听上去合情合理。
但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极其不好。
孩子聪明的身上学会了“心不在焉”和“敷衍”。明明你在陪她玩玩具,却时不时低头看手机,对他的提问很敷衍,总是“啊,嗯,好,你刚才说啥?”
孩子也会学着你的样子敷衍你,同时做事不专心,他觉得你都可以一边看手机一边陪他玩,他也可以一边写作业一边吃东西。
甚至他很好奇手机里面有什么?到底是什么有如此魔力让你如此着迷?
慢慢地,他学会了玩手机,甚至比你还能玩。
所以在孩子面前陪他的时候尽量不要总玩手机,全身心陪伴更有利于宝宝大脑的发育。
当然,谁也不是完美父母,哪有不犯错的时候,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在试错,我们不也在育儿的路上不断试错不断磨合吗?
好的父母不是不犯错,而是敢于承认自己错了,勇于改正。
你在育儿路上曾经有过上述的5种行为吗?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