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大家好,我是Maco.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跟现在大部分家长一样,望子成龙心切,每天都领着年幼的祖冲之诵读经典。
有一次,他让祖冲之背诵《论语》,一个月过去了,祖冲之只能背诵出十行,然后怎么都背不出来,父亲气得大声呵斥:
“这么久的时间还背不出来,你怎么这么笨啊!”
祖冲之听得不耐烦了,他皱着眉头说,“这经书我不想读啦!”
父亲气得发抖,忍不住动手打了儿子一巴掌,祖冲之号啕大哭。
这时,祖冲之的爷爷过来了,问清楚情况后,严厉地批评了父亲:
“如果他真的是笨蛋,你打得再多,他也不会变聪明的,只会越来越笨!教育孩子,不应该用打骂的方式。”
父亲不服,他反问道:“那依您看,应该怎么处理呢?”
“既然现在他背不出来,不妨先把《论语》放下,让我带他到乡下去转转,也让他开开眼界,说不定会有其他的收获呢。”
祖冲之跟随爷爷来到乡下,看到了很多新奇的事物,也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晚上,祖冲之和爷爷一起看夜空,他指着空中的月亮问:“爷爷,为什么每个月一到十五月亮就变圆了呢?”
爷爷解释道:“孩子,月亮有圆也有缺,它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的。”
祖冲之越听越感兴趣,缠着爷爷问个不停。
于是,爷爷说:“看来你对经书不感兴趣,对天文学却是很感兴趣,不如我找几本天文学的书给你看看吧!”
从此,祖冲之每天潜心钻研天文学的书籍。后来,他果然为中国的天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制订了《大明历》。
祖冲之的故事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应该做的是帮孩子找到热爱的事情。
《银河补习班》里有一句贯穿始终的经典台词: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优秀的孩子,到最后都慢慢变得平平无奇的原因。
因为他们找不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所以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他们的人生寡淡无味,并且时常伴随着强烈的孤独感和无价值感。
而孩子之所以找不到自己的热爱,跟父母缺乏引导有很大的关系。
纽约华裔设计师Jason Wu,小时候特别喜欢漂亮的芭比娃娃。因此,他遭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嘲笑。
妈妈知道后,经过仔细的观察和耐心沟通,发现他喜欢的是芭比娃娃的漂亮衣服。发现他的爱好后,妈妈送他去学习服装设计。
成功后的他一度感慨:“母亲比我更了解我,她陪我度过苦苦挣扎,寻找认同的少年期。”
很喜欢比尔·盖茨说的那句话:
“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去追求,并发挥到淋漓尽致。”
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家长尽量给孩子留出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支持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同时,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时发现孩子的特长,或许就能更早地让孩子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
在第九届青少年体育舞蹈精英大赛上,获得业余10岁以下拉丁舞精英组第一名的周彦菲,被采访时,激动地说:
“很感谢爸爸妈妈当初让我学拉丁舞,我找到了我喜欢的事情。”
请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自己为之热爱的东西,但他们可能还太小,暂时无法认清自己。
作为家长,帮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事,让孩子找到成就感和归属感,实现自我价值,是给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礼物。
中国古代励志故事(42)。追求理想,不断创新,为民造福。祖冲之(南北朝)。
祖冲之的励志故事有多种解读角度,本文从他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职业发展以及科学成就等方面进行介绍。
·1.家庭背景:祖冲之的祖父曾担任宋朝的建筑官员,家族背景让他从小接触到丰富的书籍和学术氛围,为他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基础。
·2.兴趣爱好:祖冲之特别热爱数学和天文历法,他经常观察太阳和星球的运行情况,并详细记录下来。这种对知识的热情和追求为他未来的科学成就埋下了伏笔。
·3.职业发展:宋孝武帝听闻他的才华,派他到华林学省工作。虽然他对官场并没有兴趣,但在那里他可以更加专注地研究数学和天文学,这无疑促进了他的学术进步。
·4.科学成就:祖冲之最大的贡献是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此外,他还改革了闰法,提出了“交点月”的计算方法,并编纂了《大明历》等著作。这些成就展现了他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卓越才华。
总的来说,祖冲之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对知识的热爱、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对自我提升的追求,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取得成功的关键。
中国古代励志故事(42)。追求理想,不断创新,为民造福。祖冲之(南北朝)。
祖冲之的励志故事有多种解读角度,本文从他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职业发展以及科学成就等方面进行介绍。
·1.家庭背景:祖冲之的祖父曾担任宋朝的建筑官员,家族背景让他从小接触到丰富的书籍和学术氛围,为他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基础。
·2.兴趣爱好:祖冲之特别热爱数学和天文历法,他经常观察太阳和星球的运行情况,并详细记录下来。这种对知识的热情和追求为他未来的科学成就埋下了伏笔。
·3.职业发展:宋孝武帝听闻他的才华,派他到华林学省工作。虽然他对官场并没有兴趣,但在那里他可以更加专注地研究数学和天文学,这无疑促进了他的学术进步。
·4.科学成就:祖冲之最大的贡献是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此外,他还改革了闰法,提出了“交点月”的计算方法,并编纂了《大明历》等著作。这些成就展现了他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卓越才华。
总的来说,祖冲之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对知识的热爱、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对自我提升的追求,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取得成功的关键。
(读史明智)早在一千五百多年有的公元459年9月15日,我国有人成功地预测到了月食,并用生动的事实向人们宣布,月食并不是什么怪异现象,也不是人间吉凶的象征,人们经过科学测算是可以预先知道的。他就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杰出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字文远,出生于一个为朝廷掌管历法的官吏家庭,范阳迺县(今河北涞水县)人。
早在青少年时期,祖冲之就对自古以来天文观测记录和制历方法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发现古代所谓“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并非远古历法,而是“汉初周末”人伪造而成的。又经过“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的细致观察,发现古历有很多不够精确的地方。他大胆地对前人的观测和推算加以订正,着手改历的工作。经过艰苦的观测和计算,于公元462年,祖冲之完成了大明历。这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历法,当时他年仅三十三岁。
大明六年(公元462年),祖冲之把历法呈交朝廷,请求批准使用。孝武帝让大臣们讨论。孝武帝家纺臣戴法兴顽固守旧,竭力反对。他说“古人制章,万世不易”,改变历法是“诬天背经”。
年轻的祖冲之毫不示弱,他义正严辞地反驳:“事实胜于雄辨,祖宗的皇历不够精确,为什么不能改动呢?如日、月食不是怪异现象,可以科学测算预先得知的,并不是神仙鬼怪作祟。”
戴法兴冷笑道:“老皇历世代相传,岂能有错?你小子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吧?”
祖冲之针锋相对,讽刺戴法兴是“相信古人,怀疑今人”。在争论不可调停的情况下,二者进行了一场演算。
祖冲之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过去的历法或因测量不精或推算不准不够精确。他用自己的“大明历”推荐算了从元嘉十三年(公元430年)到大明三年(公元459年)29间发生的四次月食的时间和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结果完全符合实际。
抱着“老皇历”的戴法兴也自以为是地推算着,但他的结果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在事实面前,戴法兴理屈词穷,但他仗着自己显赫的宠臣地位,利用百官惧怕他的心理,仍蛮横地宣称,古历尽管有错,也不能改革。
“大明历”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历法,祖冲之也做了不少的创造。他首先将“岁差”引到历法中,从而提高了历法的精度。
“岁差”是指地球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日、月和行星的吸引作用,地球自转轴的方向会发生缓慢而细微的变化,即春分,从地球上看,太阳并没有回到原来的位置,而是岁岁后(向西)移,引起了二十四节气位置的变动。祖冲之在前人观察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亲自观察,证实岁差的存在,并确定岁差每四十五年又十一个月相差一度。这个“岁差值”虽不很精确,但引入“岁差”编历法,使历法有了更科学的基础。从而区别开天文学中“回归年”和“恒星年”两个概念。“回归年”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要的时间,又叫太阳年,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年”;“恒星年”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某一恒星所需的时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一个真正周期。一个“回归年”比一个“恒星年”短二十分三十秒。祖冲之把“岁差”引进历法的编制中,是我国历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过去,每十九年中设七个闰月的历法,这种历法不完善,每过二百多年就多出一天。经过精心的计算,祖冲之确定391年中设144个闰月的历法,使大明历更加精确,更加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祖冲之另一成就还在于在历法计算中引进“交点月”的概念。“交点月”即月亮在天体中行进的路线同太阳在天体中运行的路线有两个交点(即黄白交点),月亮两次经过同一交点的时间,叫交点月。由于日食和月食(统称交食)都发生在黄白交点附近,准确测出了交点月,就可以准确地预测出日月食。早在公元459年9月15日,祖冲之就成功地预测了月食,且以生动的事实向人们解释月食可以科学预测,并不是怪异现象,也不是人间吉凶的象征。这对当时的迷信说法是个很大的冲击。
祖冲之辛苦数年编成的“大明历”有许多优点,但以戴法兴为首的顽固保守派却倍加为难,对大明历横加指责,恶意攻击,而朝廷的大臣都惧怕他的权势,随声附和。而皇帝刘骏根本不懂历法。“大明历”在祖冲之生前,终于没有施行。祖冲之死后十年,公元510年,在祖冲之儿子和一批有识人士的大力推荐下,“大明历”才被梁朝采纳施行。
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祖冲之在数学上也很有造诣。最为世人称道的是他对圆周率的计算。在祖冲之之前,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微在《九章算术注》中,创立“割圆术”推算出圆周率等于3.1416的重大成果。这在当时已属于相当准确的数据。但祖冲之想在前人的成就之上再造辉煌。经过许多年的艰苦钻研,他测算的圆周率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直至一千年后,15世纪的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计算到小数点后16位,才打破祖冲之的记录。祖冲之得出这一结果,需要对有九位有效数字的大数进行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共一百多步,其中近50次的乘方和开方,有效数字高达17至18位之多。而在当时,还没有纸、笔和数码,而是用和后世珠算术类似的算法,即在纵横相间中罗列小竹木棍的筹算法进行。祖冲之为此所付出的艰巨劳动,令使用计算器和电脑的后人难以想像,并深深折服于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祖冲之和指南车
祖冲之不仅在数学、天文学方面有杰出的成就,他还有很多发明创造。他设计制造了利用水力推动的“水碓磨”,在大水轮的轴上安装了许多横木,随着湍急的流水冲动了大水轮,带动了好些石杵,一起一落地在石臼里舂起米来;还有一组安装在轴上的齿轮,带动石磨不停地转动,把粮食磨细。他又造过一种指南车。无论车子怎样行驶,车上的铜人始终指着南方。他又造有“千里船”,在新亭江上试行,一天可航行100多里。他因为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仿造一器,内置机械,不用多少人力能自己运行。祖冲之对音乐也有研究。还撰写过文学作品《述异记》10卷。他在任齐长水校尉时,曾写了《安过论》,提出“开屯田、广农殖”的主张。
祖冲之在科学上的光辉成就不仅让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而且他的科学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历史之最:
(1)中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我国文字出现很早,还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陶器上已经有了刻划符号。商朝的“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年始于公元前841年,即共和元年。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公元前21世纪,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利用已得的权势,杀死禹的继承人伯益,继承禹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秦始皇为第一个皇帝。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则天。
(6)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7)战国时期变法最彻底的是商鞅。
(8)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代的老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代的孔子;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的墨子。
(9)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10)中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汉武帝时制定的“太初历”。?
(11)中国现存最早的医书——西汉时编定的《黄帝内经》。
(12)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
(1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著。
(14)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东汉班固著。
(15)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16)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脉学专著——西晋太医王叔和著的《脉经》。
(17)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著的《茶经》
(18)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
(19)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初的《水浒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
(20)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期,江浙一带。
(21)元代来中国最著名的外国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
(22)明朝末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传教士——意大利的利马窦。
(23)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1689年签订。
(2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签订。
(2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
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
(1)古书上关于夏朝时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记录。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为公元前613年7月。
(2)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
(3)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唐代僧一行。
(4)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战国时期的“司南”,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造于132年。
(6)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中国。大约始于西汉初,东汉时期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技术。
(7)印刷术的发明者——北宋的毕升。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出现的交子。
(8)世界上最早的火药武器——火箭;现存最早的金属火器——西夏铜火炮;南宋时发明管形火器;元朝,大型金属管形火器“火铳(chòng)”在军事上很受重视。
(9)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
(10)世界上制造漆器最早的国家——中国,战国时漆器已很精美。
(11)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春秋晚期齐国杰出军事家孙武所著。
(12)世界上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的人——三国时代的数学家刘徽;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南朝的祖冲之。
(13)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
(14)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四川乐山大佛。
(15)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北宋李诚著的《营造法式》。
(16)商朝文字里关于虫牙的记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牙病记录
(17)华佗是东汉末年人。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剂“麻沸散”是世界
医学史上的创举。
(18)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唐本草》。
(19)世界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明朝的郑和。
(20)清朝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历代王朝中,帝王最多的是商朝,自汤至纣,共历30帝。
历代王朝中,帝王最少的是王莽的新朝、北朝的东魏,均仅历1帝。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寿命最长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平均每帝享年54岁。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寿命最短的,是北朝时的北周,平均每帝仅享年22岁。
历代王朝中,延续最久的是周朝,共800余年(西周300余年,东周515年)。
历代王朝中,存在时间最短暂的是北辽,均仅一年多。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长的是清朝,自公元1644年统治全中国至公元1911年灭亡,历267年,传10帝,平均每帝在位近27年。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短促的是北辽,自公元1122年3月立国至公元1123年灭亡,仅历19个月,传4帝,平均每帝在位不足5个月。
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计年不准确,故不计)。
历代帝王中,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亡。
历代帝王中,即位时年龄最大的是武则天,时年已67岁,其次是南朝宋武帝刘裕,时年已65岁。
历代帝王中,即位时年龄最小的是东汉殇帝刘隆,出生仅百余日。 历代帝王中,在位最长的是清朝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享位61年。
历代帝王中,在位最短促的是金朝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日。
历代王朝中,帝王结局最惨的是十六国时期的西燕、南朝的梁、隋朝。西燕的7个帝王、梁朝的8个帝王,隋朝的5个帝王,全部被杀,无一善终。
历代王朝中,帝王结局最幸运的要算南朝的陈朝,5个帝王全部病死,无一横死。
历代帝王中,经历最奇特的是南宋的恭帝,他幼时在临安(今杭州市)为南宋的帝王,青年被元军俘往大都(今北京),降为元朝的臣子,又被迁居于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中老年被遣入西藏为僧,成为佛门高僧和翻译家,最后因文字狱被冤杀。
历代帝王中,结局最荒唐的是东晋武帝司马曜,因酒后一句戏言,为爱妃命婢女将他闷死。
历代帝王中,对文艺最有贡献的是唐明皇(玄宗)李隆基,他对戏剧、歌舞、音乐都深有研究,创建过戏剧活动中心——梨园,被历来的戏曲艺人尊为梨园祖师。
历代帝王中,最能赋诗的是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他赋诗甚多,后人收编成《魏文帝集》,其诗语言通俗,描写细致。
历代帝王中,最有文采,善于作文填词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多以白描手法和贴切的比喻,前朝之作多写宫廷靡华生活,后期之作多反映亡国之君的衰痛,留传至今有《南唐二主词》。
历代帝王中,最精于书画的是北宋微宗赵佶,他的书法自成一派,称瘦金书,绘画擅长花鸟,作品流传至今。
历代帝王中,最善于木工的是明熹宗朱由校,他曾制成一座乾清宫的模型和蹴圆堂模型五间,都小巧玲珑。
历代帝王中,最爱旅游的是西周穆王,据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他最远西游到大旷原(今中亚细亚的吉尔吉斯草原)。
历代帝王中,最荒唐的是西汉昌邑王刘贺,此君在位27天,却干了1127荒唐事,被大臣们所废。
历代帝王中,最热衷于科学的皇帝是新朝王莽,他曾命医生进行过最早的人体解剖,也间支持过最早的飞行实验,他还是最早的人工食品的研究者,进行过人造乳酷的实验。
历代帝王中,最好色的当数后梁朱温,他酷爱女色,如禽兽,连儿媳们都不放过。
历代帝王中,最无耻的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为了能当皇帝,竟称比自己小11岁的契丹耶律德光为父,并将国家屏障燕云十六州于契丹。
历代帝王中,最懒惰的是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此君在位48年间,竟有28年不上朝听政。
历代帝王中,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她于公元690年改国号为周,称圣神皇帝,为帝16年。
1.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2.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4.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5.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6.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8.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9.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