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变革时期之一,从三家分晋到秦国统一的近三百年间,各国为称霸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役,最终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战国七雄时而敌对,时而结盟,共同谱写了那个时代的壮烈诗篇,也让后人追念不已。
那么,如果要在纷争多年的七国中各自找到一个最能代表自己国家的名将,他们分别会是谁呢?
首先,我们看到战国七雄中最后的赢家秦国,作为昔日的边陲小国,秦在商鞅变法之前一直被东方诸国认为是弱小、野蛮、不值得与之交往的国家,但随着国力的增长,秦国崛起成为了令诸侯闻风丧胆的强国。在对外战争中,秦国的胜利靠的不仅仅是强盛的国力和英勇的战士,一个优秀的将领对于胜利而言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众多杰出的秦国名将当中,最被人们敬畏的毫无疑问是外号"杀神"、"人屠"的白起。尽管在长平之战中有坑杀俘虏这样不人道的举动,但对于秦国的壮大而言,白起无疑是功劳颇高的。伊阙之战中,面对韩、魏、周天子组成的二十四万大军,白起选择了用少量部队钳制敌方主力,以主力猛攻弱侧,并在撕开侧翼后对敌军进行全方位夹击,最终将联军全歼。
重创韩、魏后,白起伐楚一路攻下其首都郢城,伐赵于长平歼敌四十余万。据统计,在担任秦将的三十多年里,白起破城多达七十余座,杀敌更是无数,实在令人胆寒。靠着出众的功绩和才干,白起足以被视为秦国的第一名将。
作为战国七雄中土地、人口最少的一个,韩国名将数量并不多,其中比较值得一提的便是暴鸢了。
据《史记》记载,暴鸢担任韩国主将多年,曾经战胜过楚国,不过,在伊阙之战中他遇到了无人可挡的白起,所以遭遇了惨败。这之后,暴鸢也曾率军驰援魏国,但也被更加强大的秦击败,总的来说,他可谓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韩国将领中的佼佼者。
战国前期,魏国一度是诸侯中最强大的,而这也吸引来了著名军事家吴起的投靠。
为魏国效力期间,吴起改革兵制,建立了精锐部队"魏武卒",在阴晋之战中,他更是靠五万多未经训练的新兵大败五十万秦军,保住了战略要地河西。可惜的是,吴起一生漂泊不定,在帮助魏国大破秦国后,他又去往了楚国,没能帮助魏武侯彻底称霸。
提到赵国名将,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会是廉颇、李牧,在笔者看来,为赵国奉献一生的廉颇更能代表赵国名将。
赵惠文王十五年(前284),名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廉颇则于次年率领赵队攻破阳晋,用出色的战绩一战成名。此后,他又屡立战功,在赵国拥有着极高的地位。长平之战前期,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廉颇选择了步步为营、打持久战,成功遏制住了秦军迅猛的势头,然而,赵孝成王缺听信谗言弃用了廉颇,这才导致了后来的惨败。
长平之战后,廉颇再度被起用抵御燕国入侵,他不但打退了敌军,还发动反击,兵临燕国都城之下,逼得燕王割地求和。
凭借破燕之功,廉颇被封为代理相国,可惜的是,随着廉颇年老和新君继位后对他的不信任,廉颇还是被迫远离了战场,为赵国立下无数战功的他,最终只能是辗转魏、楚,客死他乡。
楚国名将中的佼佼者当属项燕,他率军大破秦将李信,让率领二十万秦军入楚的后者只能狼狈逃走。在《史记》当中,陈胜就曾经以他"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为由打着他的旗号动员民众。齐国名将中能够身处顶级之列的,笔者认为是匡章,此人虽然没有廉颇、白起那么有名,但曾退秦军、破燕都、败楚国,还曾经率领联军攻破函谷关,逼得秦国求和。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地处东北的燕国,燕国第一名将毫无疑问,那就是乐毅。
乐毅是魏国名将乐羊之后,在得到燕昭王重用后,他曾经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一口气占领七十多座城池,让从周朝建立起就是东海强国的齐国差点灭亡。
然而,和当时许多贤臣良将一样,等到昭王去世,乐毅便被新君召回,导致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的伐齐事业功败垂成。最终,为燕国立下奇功的乐毅被迫投奔赵国,最终于赵地去世。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能够代表战国七雄的名将分别是秦国的白起、韩国的暴鸢、魏国的吴起、赵国的廉颇、楚国的项燕、齐国的匡章和燕国的乐毅。他们七人尽管能力有高有低,但对各自的贡献都是值得肯定的,在纷争不断的战国时期,他们就是当时的明星,值得后人纪念。
(说历史的女人——第297期)秦、汉时期,是一个太过灿烂的时期,尤其是不断的战争催生了众多战神、名将,而这些名将,也个个都有着无比华丽的战绩,随便拉出一个,都足以让后世众多武将亮瞎眼。但是如今回看这些名将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想要为这秦汉十大名将做一个排行榜,但因名将太多,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排名困难,真心求各位看官指点一二,给出中肯的意见。(今天,“说历史的女人”尽量根据史载的情况,列出秦、汉时期十较有特点或者具有重要价值的十大名将,但是前面说了,因为排名困难,故而也不能免俗,只得暂学某些机构的署名方式,以姓氏笔画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数笔画真辛苦,本人数学又不好,希望没数错哦),不足为凭,莫要当真。正确的排名,还有待各位指点,方得最后结论。另外关于文中所说的秦汉之历史时间节点,主要以秦建立、灭亡到西汉时期。)
注:姓名之前的数字代表其姓氏的笔画数,以下都是,不再解释,谢谢理解。
3卫青:西汉的名将比较集中两个时期,一个是刘邦开国时期,另一个则是汉武帝时期。而汉武帝时期,又以卫青和霍去病为最杰出。卫青是汉武帝的妻弟,他的姐姐是古代史上非常有名的美貌皇后卫子夫。有人说卫青能够平步青云,全是仰仗自己的这个皇后姐姐。这话其实有点不公平,认真来看卫青的人生功绩,我们发现,他能够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虽然跟卫子夫有一定关系,但是设想如果卫青是个无能的笨蛋,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怎么会重用他呢?因此,卫青真正获得重用,还是在于自己非常强悍的军事才能以及个人品德。
卫青一生功劳非常大,他是第一个击败匈奴的汉将,在此之前,汉地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卫青领兵奇袭龙城,与匈奴大军打了多次,7战7胜,让匈奴尝到了汉军的铁骑之威力,收复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套、河朔地区。卫青因战功被封为大将军等职,封邑高达一万六千七百户。
按说卫青有皇后背景的姐姐,自己的军事战功又无人可比,汉武帝对他又非常信任,他就算稍微狂躁一点,汉武帝应该也会宽容。但是卫青没有,他不但毫无狂躁之表现,反而在同事面前,非常谦虚。在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卫青去世后,也留下了千古美名。统揽生前身后名,如此完美之人,在史上也极其少见。
4王翦:王氏家族,一门三代名将:王翦、王贲、王离。此处仅按功劳以王翦作代表。王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臣之一,被誉为是战国时期名将白起之后最为杰出的秦国统帅,其战功自然不必细说,稍微看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历史的,基本都知道,王翦之灭三晋、灭楚等,战功累累。但是王翦跟上面的卫青有点像,都属于仕途上平步青云,但是他们在面对至高功劳和至高官爵的时候,处理的方式却不同。卫青是接受了高官厚禄,但是懂得夹着尾巴做人,因此得以善终。但王翦却不同,他功劳巨大,本可享受高官厚禄的待遇,但是他的选择是彻底离开政治旋涡,退隐而去,因此,王翦也得以善终。虽然此二人的方式不同,但结果相同。堪称古代史上那些功臣学习的楷模,说白了在皇帝身边想善终,那就两条道:一条是学卫青,一条是学王翦。
5龙且。我们都知道项羽能战,但是项羽手下有一人,其实不弱项羽,此人便是龙且。龙且被项羽麾下第一猛将,在统兵作战方面也是一个少见的奇才。最开始,随项梁起兵的时候,龙且可是20万西楚大军的总指挥官。到了项羽做老大时期,在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战胜利后,项羽的西楚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是楼烦骑兵,项羽则全权交由龙且统领。因此,从项梁、项羽两代人对龙且的重视,可见龙且绝非等闲之辈。龙且有两大杰出胜利,第一次是东阿大破秦军,第二次是猛将英布反叛,项羽派龙且去讨伐,龙且大破英布大军。我们都知道英布那也是极其能征善战之辈,可却不是龙且的对手。
项羽虽然厉害,但是仔细看他的团队组织的话,龙且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臂膀。在公元前203年,项羽派龙且领兵20万迎战韩信,最后中韩信之计,龙且战败被杀。龙且的战败和战死,项羽的反应是两个字:甚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项羽本人看来,龙且绝对是一个不次于自己的杰出将领。
8周勃:把周勃列为刘邦旧部的元老代表,那是因为周勃在刘邦阵营具有特殊的地位,跟樊哙等人不同。周勃此人跟随刘邦比较早,在军事上战功极大,但是除此之外,他还不仅仅是一员猛将或名将。他在马上追随刘邦助刘邦得天下后,在马下也成为了刘邦最为倚重之人。史载刘邦在临终前说过一句遗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这一句话基本就把周勃的与众不同之处点了出来,而周勃也因此在刘邦的名将阵营中脱颖而出。此后,也果然如刘邦所言,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刘氏天下眼看沦为吕氏之手,正是以周勃为代表的刘邦旧部扳倒了吕后集团,把天下重还归刘邦之子之手,拥立了汉文帝。从大的历史上来看,周勃绝对属于一个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之人。此类名将,德才兼备,更为值得称道。周勃还培养了一个名将后代,即周亚夫。
9项梁。项梁出身名将之家,其父为楚国名将项燕。把项梁搁在这个秦汉十大名将排行榜中,主要是因为项梁对于秦末汉初历史发展的推动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当然有人说,那应该是陈胜吴广起义才对嘛。但是看史载的话,我们发现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开始得早,但是不过昙花一现就死掉了。真正对历史起到推动和震动作用的,却是项梁统领的这支起义军。
从大的方面来看,陈胜吴广的起义口号更像个野干家,这样的组织一般都长不了,名不正则言不顺。但项梁则不同,在迅速组建了义军之后,立即就复辟楚国,立了一个楚王。这样以来,就有了号令天下的大旗,类似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项梁的复辟楚国,也起到了连锁反应,导致秦统一的诸国纷纷复辟,这个局势可比陈胜吴广对于秦朝的打击大。此外,在项梁的统领下,楚军取得了非常多的胜利战绩,多次击败秦军。后来项梁轻敌战死,死后,他为项羽留下了一支精锐之楚军,为项羽驰骋秦汉的历史舞台提供了基础。
9项羽。项羽是在接替了项梁的大旗后,开始名声大振。项羽在中国古代史上都是少见的军事奇才,一代战神。但是项羽也因此,偏科严重,在政谋方面极差。虽然能够凭借武力争霸天下,并把天下收入囊中,却因不懂帝王之术,最终却为刘邦做了嫁衣裳。堪称古代史上最令人遗憾的事。
12韩信。在中国历史上,韩信跟项羽一样,都是军事上难得一见之奇才。项羽善于征战,而韩信善于用兵。项羽征战如虎,韩信则用兵如神。也正因此,在刘邦基本没什么希望的情况下,在韩信的辅佐之下,让败势变为胜利,最终一统天下,建立大汉。韩信在用兵上的过人之处,无人可比,因此被誉为兵仙。
13蒙恬。他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功臣中,功劳不亚于王翦。蒙恬这个人在史上有点争议,战功累累,自不必说。但他的结局跟王翦不同,王翦退隐自保善终,但蒙恬却一直统兵作战,可是他的结局虽然没有善终,被逼自杀,可是他却因此落了一个好名声,即忠君。虽多少有点不尽如人意,但是还算不太差吧。
11章邯。这位大秦末期最优秀的将领,统兵能力、作战能力都很强,但是其人生却多有起伏,也因此存在多处争议,至少有两处比较明显。第一处就是在秦军兵力优势于项羽的前提下选择了投降,当然这主要原因是秦国内部的问题,或许章邯在秦这里看不到希望,但是投降就投降吧,可是投降的后果却让章邯在三秦人那里成了罪人,因为他选择投降,却没有保护好自己的二十万士兵,全被项羽坑杀。第二处是章邯在最后兵败,选择了自杀。有人说他为什么自杀啊?那么请问他可以不自杀吗?他难道不自杀,再投降刘邦吗?恐怕这样的事作为名将的章邯不会再让上演了,说多了都是耻辱。
16霍去病。这位是西汉时期与卫青齐名的名将,他的名流青史,除了天生的军事才能,比如千里奔袭战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此外,霍去病还因为一句话而被人们念念不忘,这句话就是:“匈奴不灭,何以家为!”
结语:总的来看这秦汉十大名将排行榜,名将真是太多了,璀璨夺目,令人个个都爱惜不已:卫青、霍去病、王翦、章邯、蒙恬、项梁、项羽、龙且、周勃、韩信。面对一个如此群星灿烂的名将群,真是史上第一次出现排名困难,到底谁是第一、谁是第十,小编真是不敢妄下断言,只好求指点,各位看官能否给出一个服众的排名顺序?
战国时期名将辈出,除了人所共知的白起李牧王翦和廉颇四大名将之外,其实战绩骄人的远不止这四人,排除一些一战成名之后就没有其他战绩的名将比如赵奢,项燕,田单等人外,列出战国十大名将并对他们作一个终极排名。
吴起
要说战国第一名将,可能很多人都会选白起,确实,论战功无人可以比得过白起,但是综合来看,吴起应该比白起要强一点,首先两人战绩差不多,都是一生七十余战无败绩,但是有一点白起远不如吴起,那就是吴起的练兵水平,纵观中国历史练兵厉害过吴起的凤毛麟角:在魏国训练的魏武卒打遍列国无敌手;弃魏奔楚后,又在短时间内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新军,这支新军还击败了没有了吴起的魏武卒!吴起在魏国的时候,秦国被他打得没一点脾气,河西就是被吴起彻底从秦国手中夺走的,可惜的是吴起死得也悲壮,楚悼王死后他被乱箭射杀。
白起
中国历史上如果你要问战神是谁,估计人选不少,但是如果要问杀神,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白起,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其实秦昭襄王时的白起功不可没,因为他歼灭了六国的大量有生力量,整个战国战死沙场的差不多200万人,白起一人居然杀了将近一半,光是长平之战40余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训练起来的精锐被他坑杀干净。没有白起,秦国统一没那么快。
李牧
战国末期赵国最后的名将,他的辉煌一是在和匈奴作战中,数次大破匈奴,有李牧在匈奴十余年不敢靠近赵国边界;二是在和强大的秦军作战中,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中两次大败秦军,并且在王翦灭赵的时候挡住了王翦大军,王翦无奈之下以离间计使得赵王解除了李牧的兵权导致李牧被杀,李牧死,赵国亡。
王翦
秦始皇灭六国的主要执行者,灭赵,灭燕,灭楚,尤为难得的是,王翦懂得急流勇退,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位立下赫赫战功却得以善终的名将。
孙膑
孙武的后人,魏国上将军庞涓的同门师兄弟,魏国霸业的终结者,两次“围魏救赵”分别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击败庞涓,歼灭了大量魏武卒,直接导致魏国衰退和齐国崛起。
廉颇
和白起,李牧,王翦一起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以作战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一生大战无数,先败强齐,长平之战抵挡住秦军进攻却被赵王临阵换帅导致大败;后又大败燕军,迫使燕国割地求和,不过廉颇性格刚直不懂变通,在进攻魏国时被赵王解除兵权时发兵攻打前来接掌兵权的乐乘后流亡魏国和楚国后,再也没有回到赵国。
信陵君
战国四公子中,要说最名副其实的当属魏国公子信陵君,他不仅为人豁达,急公好义,而且军事能力也相当出众,他广为人知也是人生顶峰的是两件事:第一件是窃符救赵,解了赵国邯郸之围,另外一件就是第四次合纵攻秦,魏、赵、韩、楚、燕五国组成联军,由信陵君任主帅,这次攻秦之战战果很辉煌,一直打到函谷关下,可惜魏王忌惮他的这个弟弟,秦国又一次以离间之计使得魏王解除了信陵君的兵权。
尉缭子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就是尉缭子这种杰出的谋略出众的军事家,他虽然没有领兵作战过,但是他为秦始皇设计了“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统一六国的战略思路,后来秦始皇灭六国基本上是按这个步骤在一步步进行,不仅如此,李牧的死和战国另外一个大国齐国之所以袖手旁观没有卷入六国合纵攻秦之中,也是出于尉缭子的“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之计。
乐毅
燕昭王时,燕国决意复仇,趁齐国灭宋打破战略平衡引起齐国和列国矛盾尖锐之机,燕昭王积极活动促成五国联军攻齐,由燕国名将乐毅统帅,连下齐国70余城,只剩莒和即墨两城围而不攻,可惜继位的燕惠王中计换下了乐毅导致灭齐功败垂成。
匡章
齐国霸业初成靠的是孙膑和田忌,但是能维持齐威王,齐宣王和齐闵王三代强势,军事上主要是因为有匡章这位名将,匡章一生主要有四战:一战灭燕,垂沙之战大败楚国;桑丘之战击败秦军,第二次合纵攻秦,匡章是五国(齐、魏、韩、赵、宋)联军主帅,这一次直接攻入了秦国函谷关,这是自秦国收复河西之后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被六国攻入函谷关,当然这和当时秦国两线作战有关(当时秦国同时还和楚国交战),但是匡章凭此战功,战国十大名将当有他的一席之地。
综合实力对能力,成就,影响等方面都有考虑,不谈私德;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由于秦王政这里算不算,怎么算会产生争议,就不计入)
20.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变法图强,使韩国从内政混乱、政令不一而迈向正轨,国治兵强,国力达到鼎盛;
19.楚成王:早年逃至随国,后杀兄夺位;即位后布施恩德,与诸侯修好结盟,向周天子进贡以巩固王位,镇压夷越各族,大力开疆;先后灭弦、黄、英、夔等国;与齐争霸,举行召陵之盟,休养生息;泓之战击败宋襄公,称雄中原,为楚霸业奠定基础
18.齐僖公:春秋三小霸之一;多次举行多国会盟,大幅提高齐国影响力;平息宋、卫矛盾,讨伐宋、郕,平定许、宋内乱;与郑合力击败北狄;励精图治,为齐国称霸奠定基础
17.楚武王:春秋三小霸之一;第一位变法称王;在位期间扫平周边小国开疆扩土,大幅扩大楚国面积;奉行铁腕政策,为楚国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16.秦昭襄王:灭亡东周;重用范睢奉行远交近攻,瓦解合纵;任用白起长平之战大挫赵国,颠覆战国局势,此后秦再无敌手;政治清明,为统一奠定厚实基础
15.楚悼王:平百越,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广招贤士,重用吴起进行变法,打压贵族,楚军军力日渐腾飞;他的变法是楚国最好的一次崛起机会,但英年早逝,楚国自此失去统一机会
14.勾践:被吴击败后任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推行五政,并成功复仇灭亡吴国;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迁都琅琊,称霸中原;
13.齐威王:重用邹忌、田忌、孙膑,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大败魏军,大幅削弱魏国实力,称雄诸侯;广招贤士,修建学宫
12.阖闾:刺吴王僚而夺取王位;在位期间重用伍子胥、孙武,使吴力和国力升至顶峰;柏举之战大破楚国,攻破楚国都迫使楚昭王出逃,雄霸南方
11.晋悼公:重用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人,惩乱任贤,整顿内政;强化公族,扶植大夫,平衡诸卿;重视农耕、奖励征战;推行“和戎狄”之策,和戎睦华;九合诸侯,中兴晋国,晋国霸业推至顶峰
10.郑庄公:春秋三小霸之首;城府颇深,精权谋,善外胶;攘外安内,先放任其弟坐大而后克段于鄢消灭郑国反对势力,借周天子发号施令,占据外胶主动;击败多国联军,御燕侵陈,伐许克息、御北戎;连横齐国,制裁中原,郑国国力升至顶峰
9.燕昭襄王:早年流亡,回国后筑黄金台招纳贤士,师事郭隗;外用苏秦,内用乐毅,励精图治,国家殷富,士卒效命;派乐毅率联军大破齐军完成复仇,占领齐城邑七十余座,齐湣王败死,几乎灭齐,燕国基业达鼎盛;任用秦开大破东胡,开辟辽东拓野千里,大幅提高燕国国土
8.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先秦历史程碑人物,将濒临灭亡的西陲小国带入了“春秋霸业”、“战国七雄”行列;在位期间招贤纳士,开疆扩土,政治清明,实现之好,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人;攻打蜀国和关西,开辟国土千里,被周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
7.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开创春秋诸侯称霸先河,励精图治,重用管仲治国改革,使齐国国力达到鼎盛;伐宋伐卫,北伐山戎,南伐荆楚,服郑平晋,九盟诸侯;内在宽厚,有容人之量,分沟礼燕,立卫存邢,礼贤下士;
6.秦惠文王:车裂商鞅,却沿用商鞅之法,平定内乱;彭城相王,东出函谷收复大秦河西之地,重创三晋;军事上重用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赢得物资基地,大幅开疆扩土;对外重用张仪奉行连横,大破五国联军,逼退犀首,一战令楚国衰落,为秦国崛起到统一承上启下
5.晋文公 春秋五霸之一;早年流亡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杀怀公而立;即位后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公六卿,使晋国力大增,奠定晋国在此后百年间雄厚国力;联秦合齐,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周室之乱,受周天子赏赐;城濮大破楚国,举行会盟,称雄春秋
4.
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此举为秦国日后崛起直接埋下伏笔,是秦国统一之路上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没有之一;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拓地至洛水以东;迁都咸阳
3.楚庄王: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在位。春秋五霸之一。又称荆庄王,芈姓,熊氏,名旅,一名侣,按先秦贵族礼,男子用氏不用姓,故其名称熊侣,不作芈侣。在位期间非常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伍举,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庄王初年,楚国发生贵族,邻近的群蛮等也乘机骚扰。庄王平息乱事,在内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赏罚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为取得霸业奠定了基础。
2.魏文侯:战国魏国开国君主;在位间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战国初期霸主;内用李悝变法集权,外用吴起向西征战秦国,并发展出魏武卒,所向披靡;向东任用乐羊攻打并灭亡中山,击败强齐,开辟西河,开创战国初期魏国独霸100年基业;甚至后面的魏国仍靠啃食老本来阻挡强秦东出
1.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常受周边国家和游牧民族进犯,独创并推行“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国国力腾飞强盛;率将士攻击匈奴,占领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雁门,九原三郡,筑赵长城以御胡;吞灭中山国,扶植燕昭王回国即位;为赵国在战国后期的强盛奠定最厚实的基础,赵国一跃为当时唯一能和变法后的强秦相抗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