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入宅吉日

苏联挖到地狱怪物图片(苏联挖的那个洞还在吗)

时间:2023-12-30 02:00:33 作者:趾高气扬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苏联在地球上挖了万米深洞,打开了地狱之门?真相到底是啥?

我们站着的土地下面究竟有什么东西?

很多人都会这样回答,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然而这是科学家根据地震波传播作出的推测,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公里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公里深处,在深度约为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状态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这里也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由此而来。

但是人类从未真正深入地下一探究竟,验证地球的内部结构,科学家一直想要搞明白,是什么物理特性造成了莫霍不连续面?这个界面的地质学本质是什么?洋中脊处的洋壳,特别是下洋壳,是怎样形成的?是哪些过程影响了洋壳形成之后的演化?洋壳与海洋和生物的相互作用有多大?这些相互作用对全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是什么?生命的极限是什么?控制生命极限的因素有哪些?

在上个世纪,美国和苏联在进行太空竞赛的时候,也曾进行过地下探索竞赛,1956年美国地球科学小组的成员沃尔特·曼可,率先提出了向地幔进发的口号,计划利用钻探穿透地壳来到地壳和地幔之间的莫霍界面,该计划也被称为莫霍计划。

当时曼可认为大陆上的莫霍面埋在30~50公里之下,要钻到莫霍面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说显然无法办到。但在大洋中,莫霍面只位于大洋底之下5公里的地方,似乎是可行的。

1961年,“CUSSⅠ”号在墨西哥岸外的瓜达卢佩岛附近水深3600米处,首次成功钻井,在170米厚的沉积层下,取得了14米长的玄武岩样品。

而这已经耗费了5700万美元,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当时一位地质学家形容这是站在高楼上拿着一根又细又长的干面条朝着楼下的柏油马路钻孔,难度可想而知。

因为技术、资金等原因,莫霍计划最终搁浅,而苏联觉得他们的机会来了,他们计划赶超美国,成为第一个穿透莫霍面的国家。除此之外,他们也想研究我们星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并了解其中发生过的地质过程。

当时苏联人进行地质勘探,决定在佩琴加区进行钻探,佩琴加区位于波罗的地盾区域,大部为前寒武纪600Ma前地层形成的稳定地区,这是是欧洲大陆最大的地盾区,在这里,水、风和冰川侵蚀了覆盖在数亿年前古老地层之上的沉积物,使得我们在这里钻15千米深的井,就可以看到通常隐藏在25千米或更深的陆壳中的地层。

1965年,项目负责人找到了合适的钻探地点。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准备,所有钻井设施的施工和安装工作完毕,工业园区和住宅建设完成。

1970年,项目正式启动,整个研究计划是在前苏联地质部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苏联给予了研究人员以丰厚的待遇,参与钻探工作的人员均分得了一套莫斯科的公寓房,工作期间的月工资水平达到大学教授一年的年薪。

苏联人使用世界上最独特的钻头之一Uralmash-4E系列钻机完成第一阶段钻探。设计钻探5000米,实际达到了7263米。这成为该设备达到的最深纪录,也让科拉超深钻孔一举成为了当时欧洲最深的钻孔。

Uralmash-4E钻机远景

从理论上说,钻超深洞的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将这样的一台旋转钻机安装在一条钻杆的底部就可以了。当它钻到此洞底时,威力强大的发动机将会钻破洞底,这样此洞就会不断加深。液体不断从此洞中旋转着进进出出,以冷却钻头并维持此钻洞的稳定性。

但和海拔升高100米下降摄氏0.6度不同,深度每下降100米温度大约升高2摄氏度,而且压强也随之增加,钻头很容易消耗完毕,需要及时从钻井拉出钻头进行更换,而钻头的造价一个就是几万美金,可以说,此次钻探计划每时每秒都在烧钱。

钻探过程中也发生过许多意外,最令人惋惜的是某个钻井钻到7000米深度时,钻探的钢管断裂留在了钻井内,科研人员花了整整7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将钢管取出,这个钻井此前整整5年的工作成果都白费了,幸好科拉超深钻孔不止一个,科研人员换了一个新的钻孔重新开始。

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苏联使用了更为先进的钻机和钻头,采用独特的Uralmash-15000装置,在井底高温和高压的极端条件下,最终达到10636米,1983年,该井达到了12000米,超越了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1989年,科拉超深钻孔首次达到了它的最大深度——12262米,最后的262米是在1983-1993年间进行的,花了整整十年,而此时地下温度已经达到180度,已经超过了钻头的承受范围,由此可见越往下的难度究竟有多大,如果想要挖穿17000米的地壳,根据当时实际情况来看,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和天文数字般的经费,完全承受不起。然而即使到17000米(17公里),离莫霍面也差很远,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那么科拉钻探现在只是磨掉了一些外皮而已,连蛋壳都没穿透。

于是钻探工作在1992年停止,停止钻进的官方理由是经费不足。但是相关的研究并没有停止,直到2008年,科拉超深钻孔才被废弃。

从科拉超深井里取出的岩心样本

科拉超深钻井是继苏联空间站、深海勘探船之后的第三大科研成果,一直是俄罗斯科学家的骄傲当钻探深度达到9500米时,钻头钻进了一个含有黄金和钻石的地层。取出的岩芯经分析表明,金含量居然高达80克/吨。要知道金含量达到4克/吨的金矿层就具有商业开采价值,地球表层中很少能找到金含量超过10克/吨的矿层,相比之下这里几乎是金子的宝藏。

另外,科拉超深钻孔其中一项重大发现是大量氢沉积物,这些氢沉积物的量非常大,以至于从该洞挖出的泥浆都与氢沉积物一起“沸腾”起来,这也是为什么钻探计划无法进行的原因之一。

因为名气太响,关于科拉超深钻孔的神秘传说一直不绝于耳。

相传科拉超深钻孔曾经钻到地下1.2万米的地方,在这里,挖掘仪器震动强烈,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地心内部竟有一个空腔,他们使用超精度录音机探测,却听到了类似人类的惨叫声,他们认为自己挖开了“地狱之门”。

甚至有文章这样记载,“科考队用地质探测器对钻洞口进行激光扫描,超声探测器探测后,结果显示钻洞内部有哀号哭喊声和巨大爆炸声······

但其实这些都是谣言,它们的最初来源是芬兰一家报刊上的读者来信,三人成虎,怪力乱神,并不是真实,钻孔底部直径只有20厘米,也不可能有生物生存在1000倍大气压和温度超过300摄氏度的环境中。

目前,其井深记录在2008年和2011年被在卡塔尔的阿肖辛油井(12,289米)和俄罗斯在库页岛的Odoptu OP-11油井(12,345米)打破,排名世界第三。

目前,人类为了钻透莫霍面,真正思考利用全新的技术制作新的方案,比如将钻机直接投到海底、将泥浆泵安置在海底的新型钻探技术,已经初步实现。面对高温高压的地质条件,钻具材料也需升级换代,从金属材料更改为碳材料。

在未来某一天,莫霍面的神秘面纱将被人类揭开。

前苏联挖到过地狱之门,是真是假?

今天我们来尝试揭秘一下,前几年网络上的一则传说:前苏联挖到了地狱之门。

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正在搞军事竞赛,美国实施了登月计划,苏联也不甘示弱,既然你上天,那我就入地,于是一个名为“地球望远镜”的项目被批准实施。这个项目,其实是一个钻井项目,按照一些人的说法,苏联当时是想挖穿地球,好让美国看到自己的科技水平。

项目起初进行的非常顺利,可是当钻头钻探到地下3000米后,事件开始变得不太对劲。在钻井的途中,好好地钻头有时会被高温融化,有时会被硬生生地扯掉,每次钻井拉上来的,就只有一根根钢丝。所有的工作人员都非常费解,他们一开始认为钻头可能是出了质量问题。

当钻头深入到接近13000米的时候,里面传出了类似人类的惨叫,当时的工程师认为,可能是仪器出现了故障。但进行修复之后,里面依旧传出类似的声音,而这一次,不是一个人的惨叫,而是成千上万的惨叫,那种叫声异常恐怖,宛如地狱中的恶鬼一般。而且有内部人员称,当时井里飞出了尖牙利嘴的可怕生物。

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工作人员认为这是挖到了地狱的大门。得到报告之后,为了人类的安全,苏联的高层决定停止该项目,让在场人员立即封井并丢弃所有设备。这就是网传苏联挖到地狱之门的全过程。

经过一番资料的查阅,我们发现,这个传说最早出现在芬兰的一张报纸上。这个报纸呢,类似于我们国内的《故事会》,上面全都是一些人们刻意编纂的故事,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增加销量。

上世纪九十年代,故事在美国的一档宗教节目“Praise the lord”上播出。而本次节目的投稿人,正是那位内部人员,他名叫阿扎科夫。

这个节目声称事情是真实存在的,苏联真的挖到了地狱之门,因此受到了地狱撒旦的警告。除此之外,他们还添加了很多原来故事没有的细节,比如钻井的位置是西伯利亚,现场人员的惊慌失措等等。

在当时,确实有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毕竟有内部人员的佐证,大家都愿意相信。可还是有一些不愿意相信的人,他们经过多次实地求证,终于搞清楚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投稿的人根本不是什么内部人员,他只是一位挪威的教师,本人亲口承认:“这一切都是我瞎编的!”那个阿扎科夫和整个事件是他看过报纸后,进行的二次创作。他的本意是想看一看这个捏造的谣言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美国的电视台根本没有调查,直接把故事做成了节目。其实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这个节目也是为了流量,在黑苏联的同时,还能宣扬一下他们的宗教。

随着电子网络的兴起,这则刊登在旧时代报纸上的故事,被传遍网络。直到前几年,故事被一些无聊的人扒到了国内,这才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其实,“地球望远镜”项目是真实存在的,是前苏联和美备竞赛的产物。整个项目耗时将近二十年,钻探的垂直深度达到一万三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已知洞窟。在钻井的时候,有工作人员往里面放入过耐热的话筒和传感器,也确实录到过一些声音,不过那根本不是什么人的惨叫声,可能只是风在曲折洞穴中回响反射造成的。

整个传说,其实还有一些漏洞,钻井地点根本不在西伯利亚,而是位于科拉半岛。钻探工作的停止也不是因为官方的害怕,而是因为经费不足。

至于网传的那个地狱之声的录音,其实它就是1972年恐怖电影《血伯爵》中的一段音效,不信的朋友可以去自行比对一下。所以呢,整个事件就是一起被多次创作过的都市传说,假得很!

感谢收看本期x情报社,关注我,看更多新奇知识!

苏联超深钻探挖到地狱?钻孔深达12公里却仍未触及地壳边缘

人类自古以来都对未知的东西既敬畏又向往。

仰望满天繁星,他们会联想到星座和各种神话传说。

凝视脚下的大地,有人就能想象出地狱的可怕情景。

近百年来,科技进步让人类成功在20世纪登上月球。

向宇宙出发,目标是星辰大海已经不仅是一句口号。

而不为人知的是,在登月计划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有一批人同样憋足了劲向地心进发。

这场“打洞竞赛”始于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老对手都试图首先钻透地壳,为自己创造又一个耀眼的记录。

与月球竞赛中的大获全胜不同,美国付出几年努力后便草草收场。

反倒是苏联不仅向下掘进了前所未有的万米深度,还有坊间传言他们挖穿了地狱的天花板而被迫停工。

这场竞赛的源自于美国海洋物理学家沃特·蒙克(Walter Munkm)的一个想法。

1957年,他首先提议在大洋底部打一口穿透莫霍面*的超深钻井,为地球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我们知道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km,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一般只有10km左右。

因此选择在海底钻探的话,穿透地壳所需的路程会更短。

*注:地壳与地幔间的分界面,由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故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

1957年,一批具有相似想法的美国科学家正式向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提出了莫霍计划(Project Mohole)。

这项计划预计会耗费1500至2000万美元,里面包括租用大型钻探船以及每年的钻探费用。

次年计划获得了基金会的资金支持,研究人员红红火火地开工了。

1961年4月,莫霍计划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负责钻探作业的“CUSS I号”钻井船在墨西哥瓜德罗普岛近海3558米水深处钻了5口深海钻井。

这些钻井最深达183m,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深海海底打钻成功。

用于定位的潜水浮标,“CUSS I号”钻井船

然而此后钻探技术并没有取得突破,在深海钻进200m已是操作的极限了。

与此同时,莫霍计划的预算却越涨越高。

到了1965年,计划费用已经高达11000多万美元,是早期计划的6倍。

从技术发展上来说,实现钻穿莫霍面的目标并非不可能,无奈是后续成本太高。

高额的费用没有换来等价值的成果,同时期的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计划前景似乎更佳。

于是莫霍计划失去了拨款,美国把精力投入到了其他研究中。

眼看着美国人放弃了,苏联对自己的超深钻井计划却没有迟疑。

他们在1960至1965年间围绕计划共制定了198项任务。

苏联地质部牵头吸收了全苏150多个部门参与到此计划中。

超深钻井计划目标深度为15000m。

有别于海洋钻探的方式,苏联打算在科拉半岛上实施他们的雄心壮志。

此次计划肩负着多项任务,不仅要查明大陆地壳深部的性质结构,还得获取完整的岩石标本供后续研究。

著名的科拉超深钻孔就是出自其中编号为SG-3的钻孔。

实际上深层钻探并没有想象中简单,它对钻掘工具和动力设备的要求都相当高。

钻头每往下挖100m,周围温度大约就会上升3℃,同时压力也会相应增大。

由于长期在高温高压下工作,钻头变得非常容易损毁,需要频繁更换。

同时,极限深度也对连接钻头的钻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我们印象中一根钢管也许很结实,但数千根钢管连接在一起就会变得像面条一样柔软。

而且几公里长的钻杆自身重量也是不小的负担。

为此苏联采用了轻铝合金作为钻杆材料,重量仅为钢质钻杆的一半,钻探工作这才得以顺利进行。

科拉井于1970年开钻,正值纪念列宁诞辰100周年。

从地表至7000m深的钻进过程都比较顺利,随后钻头进入到一个相对脆弱的岩层中。

在继续向下挖掘的时候,周围的岩石突然出现了塌落,塌落的碎石正好卡住了钻杆。

操作人员试图提起钻头,不料钻头也在提升过程中意外掉落。

这样的事故发生了不止一次,钻探进度也因此受阻。

经过好几年的努力,科拉井终于迎来了它首个历史性时刻。

1979年6月,钻孔深度达到了9584m,一举打破由美国奥克拉荷马州Berthar Rogers超深钻孔保持的世界记录。

之后钻头每前进一米,都是在创造人类的历史,但等待着它的是越来越极端的地底环境。

成功进入深度10km的岩层后,钻头和钻杆的自重已经超过了200吨。

再加上与周围岩石的摩擦力,钻杆有些不堪重负,好几次都被拧断了。

为了解决问题,苏联专家开发了不依赖地面马达的牙轮钻头。

这种钻头不仅能够自动旋转,减轻钻杆承担的压力,还可以通过本身的牙轮连续获取地底深处的岩芯样本。

同时他们还使用冲洗液*为钻头降温和润滑,顺便带走孔底的岩石碎屑。

*注:可分为清水、泥浆和其他浆液,在钻进过程中循环泵入钻孔,起到冷却润滑、带走碎石和保护孔壁的作用。

随后的十年里,苏联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到这个计划中。

在最鼎盛的时候,科拉井上聚集有16个实验室,共300名人员协同工作。

据说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都分得了一套莫斯科的公寓房,而他们的月薪甚至能比肩大学教授一年的收入。

巨额的投入换来了持续的进步。

1983年,钻孔首次突破了12000m的深度。

而到了1989年,科拉超深钻孔深度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2262m。

按照人们的设想,科拉井在4年后就可达到15000m的目标。

但由于井底温度比预想中更高,在目标深度更可能达到300℃以上,钻探工作被迫终止了。

这也给不明真相的人们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最流行的说法是,钻探工作意外停止是因为遇到了超自然现象。

“研究人员听到钻孔里传出奇怪的声音,于是向其中投入了耐热的话筒与传感器。”

“话筒录下了地狱般的哀嚎声,似乎有数不清的人正遭受巨大的痛苦。”

芬兰一家报纸更声称,钻探进行到一半时,从钻孔飞出了一只青面獠牙、长有翅膀的怪物。

怪物尖叫着飞走了,吓得一些工人转身就跑。

但若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传言中存在着诸多疑点。

耐热的话筒与传感器为何没有文献记录,也不见实物留存。

只凭网上流传的录音我们也无法确定,这究竟确实是出于科拉井底,还是一段合成音频。

此外科拉井直径约为23cm,实在让人很难想象“怪物”如何在这样的狭小空间中飞行数公里抵达地面。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截至目前这个钻孔仍是人类挖过最深的垂直钻孔*。

其12262m的深度,比11034米的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深。

*注:库页岛Odoptu OP-11号井的井深为12345m,大于科拉井。但由于绝大部分为水平段,其垂直深度仅为1784m。因此科拉超深钻孔在垂直深度上仍是世界第一。

尽管科拉超深钻井是地球上最深的人造物,但它依然没有实现钻透地壳的宏伟目标。

实际上如果将地球半径比作一位2米高的壮汉,那么这个钻孔只有不到4毫米深,比壮汉的寸头还要短,不到总深度的0.2%。

可是科学家连地壳都没有挖穿,他们是怎么确定地壳具体厚度的呢。

其实判断厚度的方法跟我们挑西瓜有些相似。

挑西瓜时常要拍一拍来听声音,而科学家“听”的是地震波。

按照现在普遍接受的理论,地球的构造是分层的,由外至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中间的地幔是最厚的一层,占地球总质量的68%;而地核则分为熔融的液体外核与固体内核,温度可达到6000℃,比太阳表面还高。

安德里亚·莫霍洛维奇

1909年,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就“听”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他在计算地震数据时意外发现,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底约54公里处突然有明显的增长。

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这说明在地壳下还存在着另一种性质不同的东西,也即我们所说的地幔。

大家也终于开始意识到,原来地球内部是分层的。

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人们就将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命名为莫霍面。

自从莫霍面被发现后,人们就知道地球由两层不同的物质构成。

然而这个理论还未能完全符合现实的情况。

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宾诺·古登堡就观察到了奇怪的现象。

宾诺·古登堡

古登堡统计了全球的地震数据,他发现地震的纵横波传递存在盲区。

假设在北极发生了地震,那么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就完全接收不到地震的纵横波。

而与北极相对应的南极大陆,却只能接收到纵波。

如果地球内部是均匀的地幔,那么理应全球都能感受到地震波才对。

纵波的传递(左),横波的传递(右)

于是古登堡作出了大胆的假设:这是因为地球内部还存在着一个液态的地核。

由于横波无法在液体中传播,所以在经过地核时就会被挡住,这样才能解释南极大陆只能接收到地震纵波的现象。

随着各国科学家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地球构造的认识也越来越具体。

地球构造的最后一块拼图是由丹麦地震学家英厄·莱曼补上的。

计算了大量地震波速度后,她发现在深度接近3000km时横波速度消失了,这符合液体不传递横波的理论。

但到了5000km以下,横波又重新出现。

通过推断她得出结论,地核内应该还存在着一个固态的内核。

在1936年发表的论文中,莱曼提出地核是由内核和外核两层组成的,这进一步完善了古登堡的理论。

至此人类终于对地球的分层情况有了基本认识。

对于地球内部的真实情况,我们目前给出的只是猜想和推论。

毕竟从地底挖一勺地核出来研究对目前的科技来说还遥不可及。

就此而言,莫霍计划与科拉超深钻孔确实有着非凡的意义。

它们不仅是冷战竞赛的产物,还是地球物理学的一次大胆尝试。

正是通过这些尝试,人们才得以证伪或修正已有的猜想。

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就是从这样的实践中一点点构建出来的。

世界上最深的洞有多深?苏联曾挖出了一口超深井,当地人说有声音

世界上最深的洞有多深?

谣传俄罗斯人曾挖出了让人毛骨悚然的超深井,还被当地人称为挖到地狱入口,

是真的么?

地底深处会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困扰着人类许久。

为了找寻答案,前苏联人民耗时20年,挖了一口超级深井——Kola井,深达惊人的12.2公里。

当地人描述说,在黑夜里,他们可以听到Kola井深处地狱里受刑者的尖叫声。

而当工程最终停止时,世人终于知道,地底深处并非地狱入口。

一切都是谣传,钻探人员并未发现地底存在”地狱“。

不过,这个超级深井的挖掘,的确暴露出了地质工程上人类科技力量的孱弱。

12.2公里?

哈哈,相比地球的半径6371公里,地球都笑了。

我们人类好不容易组织起来,拿出那么多钱和智慧,

花20年的时间艰难的挖了这么一口井,结果才12.2公里深?

这和地球的半径比起来就像挠痒痒。

地球内部藏着无数未知的奥秘,我们就挖了它皮毛都算不上的一口井,就已经身心衰竭了。

想想看,要是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12.2公里仅仅就相当于鸡蛋壳下面那层薄薄的膜,人类连鸡蛋的蛋壳都没凿开!

离着黄金地核还有几十倍的距离呢。

想来也很有趣,人类的科技都已经载着人去了月球,让机器人殖民火星了,

结果自己家的地底下20公里都难以到达。

人类的探索欲望是无止境的,但目前看来,人类文明的能力和科技,

用弱鸡形容都不为过。

当年苏联挖了一个洞,为何在一万米深突然停止看完简直毛骨悚然

当年苏联挖了一个洞,为何在一万米深突然停止看完简直毛骨悚然

用心的失音

当初冷战期间,苏联为了跟美国比拼实力,展开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竞赛。苏联很多军工厂商在当时都制造了一些创意十分大胆,看起来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地效飞行器等等。除此之外,当时苏联还有一个计划,就是在地球上挖一个洞,将地心挖穿,这样他们就可以直接从这条通道走过去,对美国进行攻击了。

光是听这个想法,就觉得非常神奇。这必然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要知道当你挖得越深的时候,碰到的困难也就越多。谁都不知道在挖的过程中,我们会在地下碰到什么,也许是石油,也许是水资源,也许是一些奇怪的生物。如果将机器放进去,如何将泥土运出来,这些都是非常考验科学技术的。

而苏联当时一直挖到了地下的12262米,却突然停止了。苏联的高层不允许这个几乎继续进行下去,谁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苏联也一直没有对外公布,所以人们只能猜测。有人说,当时他们在这个洞里面听到了有魔鬼在喊叫的声音,有可能是从地狱传来的,听着就毛骨悚然。除此之外,还发生了一些超自然的现象,有一些可怕的生物从井口爬了出来。

有人说,离地球表面越远,地下的温度就越高,钻头伸进去没多久就融化了,技术难度实在是太高了。不过更可信的说法是,当时苏联在这个工程上死了太多的人,为了不让更多的人牺牲,政府高层只好选择将这个计划叫停,一直到现在,这个井都还存在着。

其实我们知道,按照地球的结构来说,苏联是不可能将地球挖穿的,因为到达了一定的深度之后,里面就有滚烫的岩浆或者是岩石,这个温度是人类无法承受的。

真实的缅北是什么样子?2021年女子偷渡缅甸,却遭到非人折磨!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引言:

"欢迎来到缅甸北部,我生长的地方......"这句话曾在网络上掀起一阵热潮,搭配着引人入胜的视频,勾画出缅甸的神秘面纱,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向往。然而,这个被赞美如诗如画的地方,背后是否隐藏着难以言说的黑暗?2021年,一位女性决定追随网络梦想,独自一人涉险偷渡前往缅甸,远离家乡,她满怀着对财富的渴望。然而,当她踏足缅甸的疆土,她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已陷入一片深不可自拔的深渊,无法找到回归的路......那么,真实的缅甸又是怎样的?

缅甸风光

缅甸,它拥有着如画的自然风光,原始的生活方式,却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个国度以农业为主,超过60%的人口从事农业,他们种植着稻米、小麦、甘蔗等作物。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缅甸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的记录。它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错综复杂,直到11世纪才形成松散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缅甸人民表现出了一种与世无争的放肆,他们将法律置于度外,追求着生存与发展,逐渐建立起一个灰色产业链,从土地割占到贩卖、、电信、人口贩卖等多种非法活动,将缅甸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地狱。

一、缅北的罪行:贩卖

缅北地区最为臭名昭著的地方莫过于金三角,这里孕育了众多贩卖的产园,最初由中国官兵潜逃至此,后来逐渐扩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看到网络上在缅甸过着奢华生活的人们,许多人梦想着追逐财富的机会,幻想着出国就能迅速致富。正如张萍这位年轻女孩,她听闻在缅甸可以通过在网上介绍公司产品轻松月入一两万元,这让她怀揣着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梦想,毅然辞去工作,踏上了前往缅甸的征程。

然而,当她抵达缅甸时,迎接她的却是一群恶劣的绑匪,她被粗鲁地绑架,意识模糊。当她再次醒来时,钱包、手机、身份证等一切都已消失,她被囚禁在四面都是墙的阴暗地方。数天之内,她听到了外面不同的惨叫声、抽打声和求饶声,身心几乎崩溃,只能默默祈祷不要轮到自己头上。

第四天,她被带出来,周围都是高高的铁丝网,一群年轻女性都身受不同程度的伤害,她们被迫成为人体运毒工具。张萍的噩梦才刚刚开始,她被迫吞服,成为了这个罪恶交易的一部分。缅甸每天都有许多像张萍一样的女性被欺骗到这里,她们的梦想最终变成了求生的梦。

二、缅北的罪行:

缅北的居民过着原始的生活,缺乏法律的约束,他们热衷于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是在高当镇的椰子林中,每天都会汇聚许多人参与。然而,当张凯听说这个消息后,他决定前往缅甸,自信地以自己在国内的经验,将在这里大展拳脚,赢得财富和荣誉。

然而,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陷阱。他在镇输得一文不剩,发现自己被当地人设下的陷阱骗走了所有的钱。他试图逃跑,但却被枪口威胁,惊恐地发现自己陷入了绝境。他被囚禁在一个狭小的牢房里,

四个国家的警察局代表在会议上讨论了应对这些犯罪的策略,以共同制定措施来打击这些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行为。他们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因为这些犯罪往往跨越国界,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应对。

会议上,各国代表分享了最新的犯罪情报和案例,讨论了如何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行动。缅甸方面表示,他们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打击人口贩卖、走私和电信活动,以保护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安全。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于打击跨国犯罪行为的决心,各国警方将继续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消除这些罪行的滋生土壤,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这个充满危险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诱惑,不被虚假的承诺所迷惑。发财梦或许诱人,但往往是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幸的结局。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幸福,远离犯罪,守住自己的底线。

缅甸北部的地狱景象,是一个警示我们的故事。在追求梦想和财富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谨慎选择,不贪图便捷的成功,不陷入不法之途。只有坚守正道,遵守法律,才能远离犯罪的诱惑,走向光明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公正和和谐的社会而奋斗,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安宁和幸福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远离地狱,走向梦想中的乐土。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

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