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唐后是什么朝代(中国朝代顺序表大全)

时间:2024-01-17 00:00:11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捋一捋\"五代十国\"的朝代更迭顺序

公元878年,大唐帝国一位屡试不第的“愤青”黄巢为响应大哥王仙芝的号召,带头造反,一扫心中多年的郁闷。为了有效镇压起义,大唐一把手干脆将府兵制改成募兵制,但这项工作却交给地方来办,于是地方的军事总管(即节度使)权力膨胀,打着中央旗号,疯狂招兵买马,逐渐形成割据势力,摇身一变,从小弟身份窜上了大哥的位置。

公元901年,宣武节度使朱温趁其他节度使互相掐架之际,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中央朝廷。904年,用武力逼迫老大唐昭宗迁都洛阳,不久将其杀死,改立老大的儿子李柷(chù)为唐哀帝。907年,杀唐哀帝,夺取,大唐终于被自己给玩死了。

唐朝灭亡后,手下一众节度使小弟争相在中原地盘露脸,都想当一回中原的“扛把子”显摆显摆。于是,五代十国就拉开了历史序幕。

(一)五代

朱全忠,原名朱温,公元907年上位后沿用自己的封号,建立梁国,史称后梁,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公元923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东)称帝,沿用“唐”国号,史称后唐。同年十月,灭后梁,定都洛阳。926年,兴教门之变,唐庄宗中流矢而死,其弟李嗣源即位,是为唐明宗。933年,唐明宗病重,其养子李从珂杀唐闵帝上位,即唐末帝。937年,唐明宗女婿石敬瑭,与唐末帝不和,发生内讧,引契丹军南下,攻入洛阳,唐末帝自焚而死,后唐亡。

936年十一月石敬瑭受契丹册封为帝,在太原登基,建立晋国,史称后晋。937年,迁都洛阳,不久迁都开封。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并自称“儿皇帝”,毫无骨气和尊严,为人所不齿。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石崇贵投降,后晋亡。

公元947年二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是年六月,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定都汴州(今河南开封)。950年,大臣郭威被逼反叛,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灭亡。

公元951年,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史称后周,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周灭亡。

(二)十国

902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进封吴王,建立吴国,定都东都府(今江苏扬州),史称南吴或杨吴。这样就形成了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并存的局面,为“十国”第一个率先建立的王国。937年,大臣徐温养子徐知诰接受吴睿帝禅让,建立齐国,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吴国亡。

907年,钱镠接受后梁册封,领浙江西、东两道节度使,占据两浙十三州,定都杭州,建立。923年,钱镠被册封吴越王,正式建国,史称吴越。是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钱氏王朝。978年,钱弘俶(chù)“纳土归宋”,吴越国正式纳入大宋版图。

西川节度使王建见朱温犯上作乱,取代大唐,遂于907年九月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史称前蜀。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亡。

907年,武安军节度使马殷被后梁封为楚王,927年,建立楚国,定都潭州(今湖南长沙),史称南楚。是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951年,南唐趁其国内混乱派大将边镐攻取长沙,南楚亡。

909年,后梁封王审知为闽王,建立闽。933年,其子王延翰称帝建国,史称闽国,定都长乐府(今福建福州)。945年,南唐趁其国内内讧派兵灭之。

917年,静海节度副使刘䶮(yǎn)称帝,定都兴王府(今广东广州)。918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971年,刘鋹(chǎng)投降北宋,南汉亡。

924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受后唐册封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南平或荆南。963年,高继冲投降北宋,南平亡。

933年,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受后唐册封蜀王。934年,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史称后蜀。965年,孟昶向北宋投降,966年,北宋剿灭各方反抗势力,后蜀亡。

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妥妥的大唐铁杆粉丝。975年,后主李煜奉表出降,南唐亡。

951年,河东节度使刘崇称帝,定都晋阳(今山西太原),沿用后汉年号,史称北汉。979年,刘继元投降北宋,北汉亡。

这是继五胡十六国之后,中原又一次大时期,各种跳梁小丑和人伦悲剧轮番上演,这段历史终被时间所杀,我们后世能从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呢?先从记住这段历史开始吧!正所谓:

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个后。

吴唐吴越前后蜀,南汉北汉闽平楚。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收藏起来历史轻松100分

要成为一个风水大家,不仅仅停留在术和法的层面。修为眼界深度广度都是必备,天文地理历史人文也是必修,至少博古通今才能推演华夏风水史,至少懂天文地理才能了解历史朝代更迭兴衰的时与空。

面对历史与家庭,我们儿戏不得。

虚心与厚重,是成为大家的必备素养。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 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中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 改国号新

17、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34年 北魏东西

577年 北周灭北齐,北方统一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继承北周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局面

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912年 清帝退位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朝 代

起 讫

都 城

今 地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①商

约前1675-1029年

河南商丘

西周

②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③西汉

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十六国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④十六国

304-439

南朝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河北临漳

北齐

550-577

河北临漳

西魏

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河南开封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

936-946

河南开封

后汉

947-950

河南开封

后周

951-960

河南开封

⑤十国

902-979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907-1125

皇都(上京)

内蒙古 巴林左旗

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龙江)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1206-1368

大都

北京

1368-1644

北京

北京

1616-1911

北京

北京

中华

1912-1949

南京

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①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公元23年,新王莽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④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搜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

⑤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中国历史100位皇帝顺序表(含称号及评价)

0.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1.汉高祖(刘邦)——能者为王,不问出身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44.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的第一个皇帝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63.宋仁宗(赵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军师府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77.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86.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88.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89.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的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99.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人选而继承大统的皇帝100.末代皇帝(宣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朝代顺序表顺口溜之《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

(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教授高明)

中国华夏,炎黄子孙。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禹传启夏,始立家邦。汤伐夏桀,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西周胜强。幽王烽火,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东周洛阳。春秋五霸,齐桓宋襄。  晋文秦穆,还有楚庄。战国七雄,无视周室。  秦楚齐燕,韩赵与梁。赢政统一,自称始皇。  陈胜吴广,宁有种乎。楚汉相争,高祖刘邦。  长安建汉,文景之治。王莽篡汉,改朝更制。  绿林赤眉,风起云涌。刘秀兴兵,更始玄汉。  重建东汉,光武中兴。苍天已死,黄巾当立。  魏蜀与吴,三国鼎立。司马代魏,西晋是立。  八王之乱,匈奴灭晋。衣冠南渡,淝水东晋。  宋齐梁陈,南方更替。北十六国,五胡分治。  北魏东西,北周北齐。南朝北朝,隔江对峙。  北周杨坚,取代周帝。自立隋朝,灭陈一统。  隋亡建唐,高祖李渊。贞观之治,女主武王。  安史之乱,盐贩黄巢。朱温灭唐,建梁都汴。  五代十国,重现。南北十国,各自苟延。  中原五代,梁唐晋汉。郭柴后周,陈桥兵变。  匡胤建宋,仍都于汴。沿袭后周,半统天下。  西夏辽金,栾渊之盟。金袭汴京,靖康之难。康王南渡,行在临安。鞑子蒙古,成吉思汗。  联宋灭金,崖山亡国。铁骑欧亚,蒙元大都。  洪武灭元,光复汉室。成祖永乐,移都顺天。  阉党乱政,自成造反。明帝崇祯,自缢煤山。  闯王进京,四十二天。三桂清兵,辫子入关。康乾两世,吃糠喝稀。战争,列强侵犯。  太平天国,昙花一现。戊戌变法,维新百天。辛亥革命,中山世凯。走向共和,溥仪逊位。  封建王朝,止于宣统。自夏至清,年计四千。

中国古代后宫嫔妃等级

自从有了君主,便有了后妃。君主的后妃有不同的等级序位。然夏、商后妃之制史料不详,故不得而知。

一、周秦两汉时期1、周朝

据《礼记》所言,周朝后妃的序位是: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内廷后圯的等级建置与天子外廷的官僚机构是相对应的。天子立六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子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达到外和而国治的目的。天子后也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使天下内和而家理。以此而言,在家国一统的传统社会,天子后作为天子的配偶,“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在君主政治中有一席之地。她们的职务是听天下之内治,以与天子的外治相配合。

2、秦朝

秦朝灭亡六国,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公主们“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故秦朝后宫,宫备七国,爵列八品。秦始皇每攻破诸侯,便在咸阳北阪上仿造其宫殿,将俘获的诸侯美人以及钟鼓声乐充实其中,所以杜牧的《阿旁宫赋》说,秦皇后宫后妃美女洗胭脂的水将渭水都染成红色,可见其后宫妇女之多。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夫人之下,还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可惜秦朝后宫虽人数众多,却除了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外,余无一人青史留名。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皇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 烃娥、容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又有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等。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烃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容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政以恢复周礼相标榜,故他的后宫之制完全采纳了《礼记》和《周礼》的说法。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其他各朝也是以此为基础而各有增减。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1)魏

曹操为魏王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妃嫔爵位: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

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倢伃视中二千石俸;容华视真二千石俸;美人视比二千石俸;良人视千石俸。

(2)吴蜀

吴蜀两国史料不详。

蜀有贵人、昭仪,吴有夫人、美人,其余不详。

2、 两晋

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其余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3、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后宫名号序位屡有增减。

(1)南朝

宋武帝建国初废除才人、中才人称号,其余仍用晋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废除夫人称号,新创制了贵妃的称号,以贵妃、贵嫔、贵人为三夫人。又以昭仪、昭容、昭华来代替九嫔中的修华、修仪、修容,重新设置了中才人、充衣。贵妃位比相国,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司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废除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称号,重新设置了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废除贵人,代之以新设置的贵姬;再置昭华,增加了淑容、承徽、列荣。

妃嫔等级为: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次于九嫔的称号: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

永明元年,以贵妃、淑妃、贵人为三夫人,废除夫人称号。因九嫔中少了一员,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九嫔以下: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其它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陈沿袭梁制。

(2)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

妃嫔称号有左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上三嫔和下六嫔)、世妇、御女。

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后又设置女官,掌管内司。内司如同尚书令、仆。

二品:作司、大监、女侍中。

三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

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

北齐

文宣、孝昭二帝妃嫔称号惟有夫人、嫔、御。

武成帝好色,广置妃嫔。清河年间,依古制设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妃嫔称号有:

左右昭仪,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

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

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散号:才人、采女。

其后又立二后,妃嫔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北周

北周宣帝自称为天元皇帝,皇太后便被尊为天元皇太后,又设正阳宫皇后、天皇太后、天皇后、天右皇后、天左皇后,后宫制度至此全乱了。

二年二月,改制诏为天制,敕为天敕。颂令:

尊天元皇后为天无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正阳宫皇后称皇后。

三、隋唐时期1、 隋

隋文帝前期,独孤皇后悍妒,妃嫔只是虚设称号。有:

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

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

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功丝枲,视正七品。

又设置六尚、六司、六典,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

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玺器玩。

尚仪,掌礼仪教学。管司乐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

尚服,掌服章宝藏。管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

尚食,掌进膳先尝。管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

尚寝,掌帷帐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铺设洒扫;典执三人,掌扇伞灯烛。

尚工,掌营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缝;典会三人,掌财帛出入。

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

独孤皇后去世后,文帝又在嫔上设置贵人三员,又将嫔的人数增至九员,世妇增至二十七员,御女增至八十一员。

隋炀帝即位后,“后妃嫔御无嫠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宴游而已。”而且,炀帝参详典故,另出心裁,给贵妃、九嫔、世妇、御女各取名号,各有品秩。

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正一品。

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正二品。

婕妤,十二员。正三品。

世妇:美人、才人十五员,正四品。

宝林:二十员,正五品。

御女:二十四员,正六品。

女御:采女,三十七员。正七品。

以上各等级,总计一百二十人。

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又增置女官,拟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

尚宫局,管司言,掌宣传奏启;司簿,掌名录计度;司正,掌格式推罚;司闱,掌门阁管龠。

尚仪局,管司籍,掌经史教学,纸笔几案;司乐,掌音律;司宾,掌宾客;司赞,掌礼仪赞相导引。

尚服局,管司玺,掌琮玺符节;司衣,掌衣服;司饰,掌汤沐巾栉玩弄;司仗,掌仗卫戎器。

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酝,掌酒醴益醢;司药,掌医巫药剂;司饎,掌廪饩柴炭。

尚寝局,管司设,掌床席帷帐,铺设洒扫;司舆,掌舆辇伞扇,执持羽仪;司苑,掌园御种植,蔬菜瓜果;司灯,掌火烛。

尚工局,管司制,掌营造裁缝;司宝,掌金玉珠玑钱货;司彩,掌缯帛;司织,掌织染。

六尚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下又分设典及掌,以贰其职。六尚十人,从五品。司二十八人,从六品。典二十八人,从七品。掌二十八人,从九品。

此外还有不入流(无品级)的女史,人数不定。

2、 唐

唐承隋制而略有改动: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武则天便是由才人而昭仪,渐次升迁。当她害死女儿,嫁祸于王皇后时,高宗便欲提升她的号位为“宸妃”,遭侍中韩援等人的反对,说“妃嫔有固定的数目,现在别立号位,是不可以的”。武则天没有做成妃,进一步诬陷皇后,于是高宗干脆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跨越了妃这一等级。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四、宋辽金元时期1、宋

两宋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2、辽

辽代皇后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这间没有什么等级差别。

3、 金

金建国初,妃嫔皆无位号。

金熙宗时开始有贵妃、贤妃、德妃的称号。

废帝海陵王时期,后宫嫔妃渐多,有: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共十二位。

金世宗时又开始削减。

妃嫔品级:诸妃视正一品,比三夫人。以下九嫔、婕妤、美人等皆与唐初相同。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

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

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

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汉二十七世妇;

宝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汉八十一御妻。

另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都不得是后宫内官。

4、元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除了皇后和各妃这两个称谓,后宫中再没有别的名号。除了正皇后以外,不有所谓的第二皇后、第三皇后,只要皇上高兴,设多少皇后都行。

五、明清时期1、 明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来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数过多,于是改设为六局一司。

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总管六局事务。

一司为:宫正。掌管戒令责罚。

品级皆为正六品。

宫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多人。

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妃之上。

明英宗复辟,多亏皇太后孙氏在内出力,故其复位后为孙太后上徽号,称圣烈慈寿皇太后。这就是后世动辄为母后上徽号的滥殇。

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

明宪宗宠妃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皇贵妃这一称号正式出现是在明神宗时期,神宗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

2、 清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

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

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后宫里这些有名号的女性,相应也有主位和使用宫女的权力。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拥有主位的妃嫔们则是皇帝的有名分的妾,是宫中地位较高的少部分人。

五代十国中的“后唐”与“唐朝”有怎样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国家,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势力,这些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也即这一历史阶段也被称之为“五代十国”。那么,对于处在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其中的“后唐”皇帝也姓李,他们和唐朝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对于后唐来说,虽然皇帝姓李,不过其和唐朝皇帝之间并不存在血缘上的关系。公元891年,也即唐朝末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建立前晋,从此割据河东。而对于前晋来说,就是后唐的前身。而就前晋的建立者李克用来说,是“沙陀人”,本姓朱邪(又作朱耶)。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

由此,对于李克用的“李姓”,不是血缘上继承,而是唐朝皇帝因为功绩赐姓而来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给有功劳的臣子赐姓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早在汉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氏。到了公元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标志着唐朝的正式灭亡。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李克用建立的前晋,仍奉唐朝正朔。公元909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沿用“唐”这一国号,类似于刘备建立的蜀汉,其国号也沿用“汉”一样。而为了和唐朝、南唐相区别,李存瑁建立的“唐”被史学家称之为“后唐”。在建立后唐之前,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京(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在消灭后梁之后,强大的后唐没有就此止步。公元926年,后唐消灭前蜀王衍。两年后,南平高从诲内附。公元930年,南楚马希声内附。在此基础上,后唐疆域可谓非常辽阔,达到了一个鼎盛的阶段,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湖南、重庆等全部,陕西、四川、湖北之大部分,宁夏、甘肃、贵州各一部分,以及江苏、安徽等地。

最后,公元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由此,对于后唐来说,虽然疆域十分辽阔,但是只存在了十多年的时间。对于李克用、李存勖来说,一直举着“复兴大唐”的旗帜,所以就沿用国号“唐”,来表示自己对李唐的维护。通过这一“唐”国号,有助于获得中原百姓的支持,获得称帝上的认可。毕竟唐朝已经存在数百年了,其影响力依然比较大。等到后唐灭亡后,到了公元937年,李昪在江南建立南唐,为了延续大唐正统,其也采用了“唐”这一国号。

文/情怀历史

唐朝的灭亡

唐朝跟西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两座高峰,辉煌,高大。而唐朝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永远的骄傲,永远的荣耀。但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唐朝,却在公元907年被唐朝军阀朱温所灭,这仿佛一记重拳,击垮了所有人。

事实上,在朱温篡唐之前,唐朝中央政府形同虚设,老百姓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内到处都是军阀混战,生活凄惨的场景,整个社会都处于下沉之中,唐朝,国已不国,早就无救了。可当唐朝真的灭亡时,很多人都感受到无以复加的难受,都流下了痛苦悲伤的眼泪。

的确,唐朝的辉煌灿烂早已镌刻在每一个中国的记忆里,而当时的中国人生活在那个年代,更是近距离接触唐朝,亲身感受它万千的气象,宏大的格局,科技的先进,文化的发达,物质的富裕,军事的强大,国家的强盛。唐朝在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两方面都达到颠峰,这是很伟大的成就。

唐朝的优秀出色,用什么样的语言描述都不为过。它把古代中华民族带到了从没有过的高峰,也让当时的国人体会到了从没有过的自豪。周边国家也在仰视唐朝,学习唐朝,万邦来朝就是唐王朝强大的明证,而唐朝也的确是当时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王朝最辉煌最繁荣的两个盛世,物质和文化也在这两个执政阶段最为发达最为活跃,创造了无数令后人叹为观止的成就。丰富多彩的唐诗,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唐朝承载了很多人的希望,荣耀,就像一艘漂亮壮观的大船,人们期望它继续骄傲的航行。可最终,唐朝这艘富丽辉煌的大船还是一点一点下沉,最终沉没了。人们的心也跟着坠入黑暗中。

繁华不再,盛世不再,老百姓又进入另外一个不可知的深渊。

公元907年是一个历史节点,朱温篡唐。这不意味着老百姓的生活进入一个清平时代。这反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中国即将进入五代十国时代,一个中国历史上更加混乱更加残暴的时代。

唐朝灭亡了,但当时的人们仍然有人在追忆它,伤心地想着它。或许在洛阳哪条不知名的巷子口,有个不知名的宫女在向过往的行人轻声诉说着唐朝昔日的荣耀繁华,那时一个伟大的时代,人们生活富足,文人骚客快乐的吟诗作赋,国家也兵强马壮。

只可惜,这一切已经戛然而止!但是唐朝的辉煌强大以及创下的无数丰功伟业永远地存留在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当中,直到永恒!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收藏起来历史轻松100分

要成为一个风水大家,不仅仅停留在术和法的层面。修为眼界深度广度都是必备,天文地理历史人文也是必修,至少博古通今才能推演华夏风水史,至少懂天文地理才能了解历史朝代更迭兴衰的时与空。

面对历史与家庭,我们儿戏不得。

虚心与厚重,是成为大家的必备素养。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 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中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 改国号新

17、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34年 北魏东西

577年 北周灭北齐,北方统一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继承北周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局面

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912年 清帝退位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朝 代

起 讫

都 城

今 地

约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县

①商

约前1675-1029年

河南商丘

西周

②约前1029-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③西汉

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十六国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④十六国

304-439

南朝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河北临漳

北齐

550-577

河北临漳

西魏

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河南开封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

936-946

河南开封

后汉

947-950

河南开封

后周

951-960

河南开封

⑤十国

902-979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907-1125

皇都(上京)

内蒙古 巴林左旗

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龙江)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1206-1368

大都

北京

1368-1644

北京

北京

1616-1911

北京

北京

中华

1912-1949

南京

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①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公元23年,新王莽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④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搜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

⑤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中国历史100位皇帝顺序表(含称号及评价)

0.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1.汉高祖(刘邦)——能者为王,不问出身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44.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的第一个皇帝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63.宋仁宗(赵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军师府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77.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86.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88.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89.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的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99.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人选而继承大统的皇帝100.末代皇帝(宣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朝代顺序表顺口溜之《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

(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教授高明)

中国华夏,炎黄子孙。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禹传启夏,始立家邦。汤伐夏桀,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西周胜强。幽王烽火,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东周洛阳。春秋五霸,齐桓宋襄。  晋文秦穆,还有楚庄。战国七雄,无视周室。  秦楚齐燕,韩赵与梁。赢政统一,自称始皇。  陈胜吴广,宁有种乎。楚汉相争,高祖刘邦。  长安建汉,文景之治。王莽篡汉,改朝更制。  绿林赤眉,风起云涌。刘秀兴兵,更始玄汉。  重建东汉,光武中兴。苍天已死,黄巾当立。  魏蜀与吴,三国鼎立。司马代魏,西晋是立。  八王之乱,匈奴灭晋。衣冠南渡,淝水东晋。  宋齐梁陈,南方更替。北十六国,五胡分治。  北魏东西,北周北齐。南朝北朝,隔江对峙。  北周杨坚,取代周帝。自立隋朝,灭陈一统。  隋亡建唐,高祖李渊。贞观之治,女主武王。  安史之乱,盐贩黄巢。朱温灭唐,建梁都汴。  五代十国,重现。南北十国,各自苟延。  中原五代,梁唐晋汉。郭柴后周,陈桥兵变。  匡胤建宋,仍都于汴。沿袭后周,半统天下。  西夏辽金,栾渊之盟。金袭汴京,靖康之难。康王南渡,行在临安。鞑子蒙古,成吉思汗。  联宋灭金,崖山亡国。铁骑欧亚,蒙元大都。  洪武灭元,光复汉室。成祖永乐,移都顺天。  阉党乱政,自成造反。明帝崇祯,自缢煤山。  闯王进京,四十二天。三桂清兵,辫子入关。康乾两世,吃糠喝稀。战争,列强侵犯。  太平天国,昙花一现。戊戌变法,维新百天。辛亥革命,中山世凯。走向共和,溥仪逊位。  封建王朝,止于宣统。自夏至清,年计四千。

中国古代后宫嫔妃等级

自从有了君主,便有了后妃。君主的后妃有不同的等级序位。然夏、商后妃之制史料不详,故不得而知。

一、周秦两汉时期1、周朝

据《礼记》所言,周朝后妃的序位是: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内廷后圯的等级建置与天子外廷的官僚机构是相对应的。天子立六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子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达到外和而国治的目的。天子后也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使天下内和而家理。以此而言,在家国一统的传统社会,天子后作为天子的配偶,“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在君主政治中有一席之地。她们的职务是听天下之内治,以与天子的外治相配合。

2、秦朝

秦朝灭亡六国,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公主们“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故秦朝后宫,宫备七国,爵列八品。秦始皇每攻破诸侯,便在咸阳北阪上仿造其宫殿,将俘获的诸侯美人以及钟鼓声乐充实其中,所以杜牧的《阿旁宫赋》说,秦皇后宫后妃美女洗胭脂的水将渭水都染成红色,可见其后宫妇女之多。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夫人之下,还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可惜秦朝后宫虽人数众多,却除了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外,余无一人青史留名。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皇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 烃娥、容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又有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等。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烃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容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政以恢复周礼相标榜,故他的后宫之制完全采纳了《礼记》和《周礼》的说法。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其他各朝也是以此为基础而各有增减。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1)魏

曹操为魏王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妃嫔爵位: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

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倢伃视中二千石俸;容华视真二千石俸;美人视比二千石俸;良人视千石俸。

(2)吴蜀

吴蜀两国史料不详。

蜀有贵人、昭仪,吴有夫人、美人,其余不详。

2、 两晋

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其余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3、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后宫名号序位屡有增减。

(1)南朝

宋武帝建国初废除才人、中才人称号,其余仍用晋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废除夫人称号,新创制了贵妃的称号,以贵妃、贵嫔、贵人为三夫人。又以昭仪、昭容、昭华来代替九嫔中的修华、修仪、修容,重新设置了中才人、充衣。贵妃位比相国,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司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废除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称号,重新设置了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废除贵人,代之以新设置的贵姬;再置昭华,增加了淑容、承徽、列荣。

妃嫔等级为: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次于九嫔的称号: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

永明元年,以贵妃、淑妃、贵人为三夫人,废除夫人称号。因九嫔中少了一员,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九嫔以下: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其它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陈沿袭梁制。

(2)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

妃嫔称号有左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上三嫔和下六嫔)、世妇、御女。

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后又设置女官,掌管内司。内司如同尚书令、仆。

二品:作司、大监、女侍中。

三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

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

北齐

文宣、孝昭二帝妃嫔称号惟有夫人、嫔、御。

武成帝好色,广置妃嫔。清河年间,依古制设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妃嫔称号有:

左右昭仪,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

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比从三品。

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比正四品。

散号:才人、采女。

其后又立二后,妃嫔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北周

北周宣帝自称为天元皇帝,皇太后便被尊为天元皇太后,又设正阳宫皇后、天皇太后、天皇后、天右皇后、天左皇后,后宫制度至此全乱了。

二年二月,改制诏为天制,敕为天敕。颂令:

尊天元皇后为天无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正阳宫皇后称皇后。

三、隋唐时期1、 隋

隋文帝前期,独孤皇后悍妒,妃嫔只是虚设称号。有:

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

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

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功丝枲,视正七品。

又设置六尚、六司、六典,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

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玺器玩。

尚仪,掌礼仪教学。管司乐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

尚服,掌服章宝藏。管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

尚食,掌进膳先尝。管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

尚寝,掌帷帐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铺设洒扫;典执三人,掌扇伞灯烛。

尚工,掌营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缝;典会三人,掌财帛出入。

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

独孤皇后去世后,文帝又在嫔上设置贵人三员,又将嫔的人数增至九员,世妇增至二十七员,御女增至八十一员。

隋炀帝即位后,“后妃嫔御无嫠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宴游而已。”而且,炀帝参详典故,另出心裁,给贵妃、九嫔、世妇、御女各取名号,各有品秩。

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正一品。

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正二品。

婕妤,十二员。正三品。

世妇:美人、才人十五员,正四品。

宝林:二十员,正五品。

御女:二十四员,正六品。

女御:采女,三十七员。正七品。

以上各等级,总计一百二十人。

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又增置女官,拟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

尚宫局,管司言,掌宣传奏启;司簿,掌名录计度;司正,掌格式推罚;司闱,掌门阁管龠。

尚仪局,管司籍,掌经史教学,纸笔几案;司乐,掌音律;司宾,掌宾客;司赞,掌礼仪赞相导引。

尚服局,管司玺,掌琮玺符节;司衣,掌衣服;司饰,掌汤沐巾栉玩弄;司仗,掌仗卫戎器。

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酝,掌酒醴益醢;司药,掌医巫药剂;司饎,掌廪饩柴炭。

尚寝局,管司设,掌床席帷帐,铺设洒扫;司舆,掌舆辇伞扇,执持羽仪;司苑,掌园御种植,蔬菜瓜果;司灯,掌火烛。

尚工局,管司制,掌营造裁缝;司宝,掌金玉珠玑钱货;司彩,掌缯帛;司织,掌织染。

六尚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下又分设典及掌,以贰其职。六尚十人,从五品。司二十八人,从六品。典二十八人,从七品。掌二十八人,从九品。

此外还有不入流(无品级)的女史,人数不定。

2、 唐

唐承隋制而略有改动: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武则天便是由才人而昭仪,渐次升迁。当她害死女儿,嫁祸于王皇后时,高宗便欲提升她的号位为“宸妃”,遭侍中韩援等人的反对,说“妃嫔有固定的数目,现在别立号位,是不可以的”。武则天没有做成妃,进一步诬陷皇后,于是高宗干脆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跨越了妃这一等级。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四、宋辽金元时期1、宋

两宋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2、辽

辽代皇后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这间没有什么等级差别。

3、 金

金建国初,妃嫔皆无位号。

金熙宗时开始有贵妃、贤妃、德妃的称号。

废帝海陵王时期,后宫嫔妃渐多,有: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共十二位。

金世宗时又开始削减。

妃嫔品级:诸妃视正一品,比三夫人。以下九嫔、婕妤、美人等皆与唐初相同。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

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

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

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汉二十七世妇;

宝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汉八十一御妻。

另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都不得是后宫内官。

4、元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除了皇后和各妃这两个称谓,后宫中再没有别的名号。除了正皇后以外,不有所谓的第二皇后、第三皇后,只要皇上高兴,设多少皇后都行。

五、明清时期1、 明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来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数过多,于是改设为六局一司。

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总管六局事务。

一司为:宫正。掌管戒令责罚。

品级皆为正六品。

宫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多人。

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妃之上。

明英宗复辟,多亏皇太后孙氏在内出力,故其复位后为孙太后上徽号,称圣烈慈寿皇太后。这就是后世动辄为母后上徽号的滥殇。

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

明宪宗宠妃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皇贵妃这一称号正式出现是在明神宗时期,神宗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

2、 清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

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

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后宫里这些有名号的女性,相应也有主位和使用宫女的权力。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拥有主位的妃嫔们则是皇帝的有名分的妾,是宫中地位较高的少部分人。

热门推荐